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秾李夭桃-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半夜下起了雨,赵五哥被雨声惊醒,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眼对面床上,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赵五哥吓的一轱辘爬起来,立刻清醒了,一清醒才想起来,今天夜里是六顺值夜。

    赵五哥拖着鞋走到窗户前,推开窗户听了听雨声,雨下的不小,鹰嘴石没有避雨的地方,六顺一会儿就得淋透了。

    赵五哥急忙回到屋里,胡乱穿了衣服,披了蓑衣,戴上斗笠,抱起六顺的蓑衣斗笠,轻轻开门出来,往鹰嘴石给六顺送雨衣。

    赵五哥拿着木棍小心的探着路,寻到鹰嘴石旁,低低的叫了两声,没听到答应,用棍子探着找了一圈,将赵六顺从石窝里拖出来,气的用斗笠拍着他的头骂:“你这是不想活了?前儿狗子那顿打你没看到?你还敢睡?真让人摸上来,一刀先割下你的头!”

    赵六顺抱着头躲闪,“哥!轻点!又没有人,守了这些天,连个鬼影子也没有!别打了,俺不睡了,俺醒了,醒了!”

    赵六顺接过哥哥手里的蓑衣穿了,又从赵五哥手里夺过斗笠按在头上,长长的打着呵欠嘀咕道:“这得守到什么时候!这么大冷的天儿。”

    赵五哥正要说话,耳边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僵了片刻才反应过来,急忙推着赵六顺躲到石头后,自己手脚并用的爬上鹰嘴石。

    赵六顺一阵惊恐后,也反应过来了,跟在赵五哥后头,爬到石头上。

    远处一片黑暗,这样的雨天,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两人趴在鹰嘴石上,凝神听着远处的动静,有轻重缓急不一的脚步声,仿佛还夹杂着马蹄和马打响鼻的声音,隐约中,仿佛还有刀枪清越的碰击声。

    赵五哥惊恐的转过头,用力往下推赵六顺,推了两下没推动,急忙的摸索着,先紧紧捂住赵六顺的嘴,拖着他一起滚到鹰嘴石后面,俯到赵六顺耳边,颤抖的交待,“赶紧回……回去,跟大爷说,快!”

    赵六顺转身正要跑出去,赵五哥一把又拉回了他,紧张的贴到他耳边不放心的交待:“别出动静,轻……轻着点,拿着这个,路上小心,千万小心。”

    赵六顺不停的点头,这会儿根本想不起来这么黑的天,他哥根本看不见他点的这个头。赵六顺从赵五哥手里抓过棍子,转过身,连滚带爬的奔回去报信。

    李小幺被李二槐掩在身后,躲在山洞紧挨着往山下去的那个洞口旁,李宗贵拎着刀,站在洞口,凝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山顶上,李宗梁和魏水生藏在一棵松树后面,远眺着笔架东山。

    天亮时,东山上几柱黑烟在雨中直直的往天上蔓延,如同平空竖起了几支巨大的烟囱,除了这几根充满肃杀之气的烟囱,旁的,什么也看不到、更听不见。

    李宗梁和魏水生低声商量了一会儿,留下张铁木在山上守着,两人下来,带着姜顺才和张狗子,一路上警惕无比,往鹰嘴石方向潜行,官兵从那里来,也许还能从那里回去。

    直到将近午初,李宗梁、魏水生才和张铁木等人回到山洞里。

    三五成群,散在山洞各处,沉重却不怎么害怕的众人,急忙奔聚过去。

    李小幺冲在最前,冲到李宗梁面前,仰头仔细看了看李宗梁,又围着魏水生转了一圈,上下查看好了,轻轻吐了口气,“走了?”

    “嗯,回去了。”魏水生伸手揉了揉李小幺的头,声音温暖舒缓。

    李小幺一口气松下来,忙拉着两人,在山洞一个石凳形状的石头上坐下,接过张大姐手里的杯子递给李宗梁,又递给了一杯给魏水生:“大哥,水生哥,先喝杯茶,润润喉再说话。”

    李宗梁接过茶仰头一口喝了,环顾着众人,简单的交待道:“看样子,官兵是下半夜摸上的笔架东山,那烟……大约已经烧了山,巳正过后开始撤的,车上马上都装了不少东西,看样子是得手了。”

    众人吸着气发出一声声惊叹,却没有人说话,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大姐拉了拉李二槐,担忧的问道:“那咱们?”

    “你别瞎担心,咱们有什么事?!官兵剿了东山,那都是有因有果,又不是平白无故,你别担心,没事。”李二槐笃定的答道。

    李小幺瞄了他一眼,站起来,环顾着众人,“咱们知道的早,一直盯着,现在一有动静,咱们就撤到这山洞里来了,不就是防着官兵清剿,万一过来了,咱们好赶紧逃么,也不用太害怕,真来了,咱们沿着山洞逃走就是了。”

    “官兵要是敢来,就跟他们拼了!”张铁木咬牙切齿,狠狠的说道。

    李小幺白了他一眼:“拼什么拼?人家有刀有枪,人多势众,咱们干嘛要拼这个命?你又不是九尾狐,能有九条命,咱们就这一条命,拼了可就没了。咱们不拼,他们来了咱们就跑,他们走了咱们再回来,拼命的事咱们不干!”

    张铁木半张着嘴,呆怔怔,不停的眨着眼睛看着李小幺,被她说的说不出话。

    离张铁木最近的王木墩笑出了声,“五爷说的在理儿,俺就喜欢五爷说的这些理儿,句句在理儿!”

    众人哄笑起来,洞里的气氛一下子从紧绷中松驰下来。

    张大姐上前几步,重重的拍着张铁木的头训斥:“你就是个楞头傻!你听听五爷这话,这是明白人的明白话,拼,拼啥?你个夯货!”

    魏水生慢慢喝着茶,一脸无奈的看看李小幺,又转头看了眼同样无奈的李宗梁。

    众人在山洞里又呆了小半个时辰,姜顺才跑回来,喘着粗气禀报:“五爷,大爷,几位爷,走了,都走光了,我又看了一刻多钟,都过去了,都走了,全走了。”

    李宗梁站起来,长长的松了口气,点了张狗子和孙七弟过来交待:“你们两个,一个去鹰嘴石,一个去山顶看着北边和笔架东山,有什么动静就赶紧回来禀报,一个时辰后我让人去替换你俩。”

    张狗子和孙七弟答应了,提着棍子跑了出去。

    李宗贵和姜顺才跟在后面出了洞,四下仔细查看了一遍,叫众人回到院子里,张大姐赶紧进到厨房,忙着生火做饭去了。

    十二万分的警惕中过了白天,夜里,李宗梁排了岗,和魏水生几个依着旧规矩,又开始轮流守起了夜,却是一夜安宁。

    第二天天刚亮,李小幺就起来了,和李宗梁几个商量了几句,叫了张狗子过来,和李宗贵一起下山往郑城过去,不从南门进,却绕到北门,远望着北门外的军营一片安宁,才从北门进了城,张狗子守着镖局,李宗贵守着柳叶儿茶坊,一直守到晚上,没见到人,就先寻了间脚店歇下。

    第二天天刚亮,两人又去守着,午末刚过,镖师从镖局出来,又去了柳叶儿茶坊,没多大会儿,进来个小校模样的官兵,冲镖师长揖见了礼,恭敬禀报:“大爷,我们军爷随将军去前边巡查了,今天早上刚领的军令,即时就要启程,让小的过来禀报一声,大爷若有事,就先回家,下次再说话。”

    镖师失望的拧起眉头,“你们爷走的时候说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说了,两天就回来。”小校陪笑答道。

    镖师舒了口气:“那好,你回去说一声,我还是等你们爷回来,说说话再回去,让他回来就进城找我。”

    小校答应了,长揖告辞出来,径直回去军营。

    镖师也站起来结了帐,回去镖局了。

    李宗贵和姜顺才跟着结了帐,径直出了茶坊,往南门出城回去笔架西山。

第三十六章 劫后东山

    笔架东山一直安静异常,看不到任何动静。

    李宗梁和魏水生商量了几回,决定再去趟笔架东山,看看情形。

    李小幺跟在后头,一定要跟着过去看看。

    魏水生拉过李宗梁低低商量了几句,李宗梁答应了,三个人换了衣服,李小幺又披了件棉斗篷,沿着山路,往笔架东山去。

    弯弯曲曲的山路走的李小幺脚软,直走了一个多时辰,三人绕过一挂瀑布,转到了一堵两人多高的石墙前。

    石墙借着山势,用大青条石垒成,墙上错落着开了四五个小小的四方洞,青石上一片片火烧后的黑焦,正中的大门,被烧得只剩下几段焦炭一般的门框。展示着前几天发生在这里的剿杀,是何等彻底和暴烈。

    李宗梁站在只剩下门洞的石墙前,扬声报了名,等了半晌,却没听到半点回音。

    李宗梁和魏水生对视了一眼,提着枪,凝起神,全幅警戒,将紧紧握着把匕首的李小幺护在中间,三个人一起小心翼翼的进了大门。

    大门内一片寂静荒凉。

    左右各两间的耳屋,已经烧的只剩下黑焦的青条石墙。

    没有尸首,也没有散落的杂物,地上也没有血迹。这两天一直下雨,除了那些无法冲刷干净的焦黑,旁的,早就冲刷得干干净净了。

    李宗梁站在院子里转身四顾,感慨不已,前几天来的时候,这里是何等的兴旺热闹,如今竟然这般静寂荒凉,仿佛转眼间,就过了几百年。

    三个人走过第一重院子,站在同样烧得只余下围墙的内院门前,李宗梁照例报了名,这回,依旧没有回音,三个人不再多等,径直穿过内院大门。

    往里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冲过来一个吊着一只胳膊,头上歪斜的包着块白布的中年壮汉,右手握着刀,面容狰狞,可显露出来的不是凶悍,而是恐惧和悲壮,看的让人心生凄凉。

    中年壮汉看清楚是李宗梁,一口气松下来,握着刀的手垂落下去,脚步踉跄了几下,站稳身子,单手倒提着刀,做了个见礼的样子,嘶哑着声音说道:“是李大当家,给李爷见礼了,我们……二当家的还在,和孙大娘子都在里头,李爷稍等,我去禀报一声。”中年壮汉渐渐稳住了心神,话也越来越有条理。

    李宗梁笑着点了下头,提着枪往后退了两步,站住,抬手让着他。

    壮汉稍稍躬了躬身子,转身急奔进去。

    片刻功夫,一个四十岁左右,中等个,干瘦,面容和善的男子,身后跟着刚才的壮汉,急步迎了过来。

    和善男子看到李宗梁,远远就拱着手客气道:“李大当家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李爷请!几位爷请,敝寨,唉,如今,连人带财,被洗劫一空,辜负了李爷那天……一片好意。”男子眼圈一下子红了,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李宗梁忙抱拳客气道:“孙二爷客气了,大当家的还好吧?我看这寨子虽毁了,倒也没伤着人。”

    孙二头领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忙抬手连抹了几把眼泪,喉节上下滑动,哽了半天,才说出话来:“大当家的,没逃过去。满寨子的兄弟,十不存一,忙了两天,刚刚收殓起来,刚殓好,这寨子,寨子……”

    孙二头领转过头,努力平息下心情,好一会儿,才转回头,强笑着往里让李宗梁:“李爷别见笑,劫后余生,实在是……如今这寨子里的事,都是我们孙大娘子作主,李爷,几位爷,进去说话吧。”

    李宗梁沉沉的叹了口气,让着孙二爷,落后半步,一起穿过断墙残垣,往最里面进去。

    李小幺一边走,一边仔仔细细的打量这笔架东山上的地势布局。

    那扇大门,依山势而建,勉强算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天官兵必定是偷袭得手,这孙大头领,真是太大意了。

    刚经过的那个小院落,应该是当值轮岗的门房。

    嗯,这里,才是笔架东山山匪们的住处,依着山势,成大大小小的院落,勾连通接中,极有章法,不错,很不错!

    三个人跟着孙二爷,又进了一个石洞门,这一处显得宽敞异常,迎面五间高大正屋,门前是一大片平整的青砖地。

    这会儿,整整齐齐、一排排放满了尸首,有几个身上裹了块白布,但大多数不过就是将断手断脚摆放到了一处罢了。

    七八个不是吊着手,就是跛着脚的人围着两三堆火,胡乱坐在地上,烧着些不知道什么东西,偶尔抬头看一眼李宗梁等人,显的悲凉而麻木。

    李小幺下意识的往魏水生身边挤了挤,魏水生忙握住李小幺的手,用力捏了捏,示意她别怕。

    李宗梁停住脚步,将枪递给魏水生,神情肃穆,理了理衣服,冲着满地的尸首,恭谨的长揖到底。

    孙二爷站在旁边,满脸悲凄的躬身还了一礼,引着三人,进了同样只剩了石墙的五间正屋。

    一身毛边粗麻布孝服的孙大娘子站在正屋门内,眼睛红肿,双手抱拳和李宗梁见礼:“多谢李大当家!”

    “孙娘子节哀。”李宗梁忙抱拳躬身还礼。

    李小幺跟在魏水生旁边,一边拱手还着礼,一边悄悄打量孙大娘子。

    看样子是练过功夫的,中等个,人不胖,却显得十分精壮,举手投足间,有那么一点儿气势。鹅蛋脸,直眉大眼,鼻子挺直,长相俊俏中带着英气,只是脸色青灰,眼圈发黑,这也难免,如今这样的情形,任谁摊上,也精神不起来了。

    没有屋顶的正屋里居然还有几把椅子。

    李宗梁等人先肃穆郑重的给孙大头领等人上了香,孙大娘子一一还了礼,礼毕,才让着大家坐下。

    李宗梁不好直视孙大娘子,只看着孙二当家,诚恳的说道:“大当家,二当家,如今这样……真是没想到,我们西山粮食、衣物、人手都还有些,若有什么能帮上一二的,大当家和二当家只管开口,大家一座山上的兄弟,不要客气才是。”

    孙二当家忙站起来,拱手谢道:“这是李爷仗义!孙二代我们大当家的谢过!前儿李爷仗义报信,若是……唉!岂有今日这样的惨祸!前儿的事,多谢李爷!”

    孙二当家神情惨然。

    孙大娘子更是悲痛的身子微微摇了几下,勉强稳住,看着李宗梁,拱了拱手:“前儿的事,是先父无礼,委屈了李爷,李爷不计前嫌,还肯上门探望,月娥感激不尽。”

    说着,孙大娘子站起来,拱了拱手,又生疏的曲膝福了一礼。

    李小幺全幅心神都在孙二当家和孙大娘子身上,趁着话空,关切的问道:“孙姐姐,不知道你们山上还剩多少人?多少没受伤的?伤了几个?都是重伤轻伤?如今生计上可还过得去?这屋子都烧成了这样,姐姐如今住在哪里?”

    魏水生眨了眨眼睛,扫了眼李宗梁,李宗梁看了他一眼,两人默契的都没有说话。

    孙大娘子仔细打量着李小幺,有几分疑惑,“这位是?”

    “我叫李小幺,是大哥的幺妹子,嫡嫡亲的。”李小幺干脆的答道。

    孙大娘子看了看李宗梁,再看看李小幺:“倒有几分象。多谢幺妹子关心,我们东山原本一百来号人,如今只剩了三十个不到,一多半是带伤的,伤的都不轻。这正屋后头,还有间小院,没全烧毁,如今我们就这几个人,那间小院也能挤下。至于生计,咱们做这一行的,哪有什么生计不生计的,有了生意就有生计。”

    孙二当家好象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的看了会李宗梁,目光又移到魏水生,最后看向李小幺,片刻,突然站起来,拱了拱手,“三位先宽坐。”

    说着,上前示意孙大娘子,两人一起出了正屋。

    李小幺站起来,走到李宗梁和魏水生中间,声音压得低低的耳语道:“大哥,这东山才是长久之处,等会儿,咱们挑个话头,劝劝他们,两家合一处多好。”

    魏水生冲李宗梁点头,表示很赞同李小幺的话,李宗梁凝神听着李小幺的话,眼睛却是一错不错的盯着门口,低低的答应道:“先看看他们出去商量什么,我也觉得好。”

    孙二当家和孙大娘子片刻就进来了,孙大娘子坐回到椅子上,看着孙二当家,神情低落黯然,“二叔说吧。”

    “嗯。”孙二当家答应了,看着李宗梁,先长长的叹了口气,张了张嘴,又长长的叹了口气:“李爷,如今东山虽说今非昔比,可到底底子还在,李爷您看,要不,咱们两家合一处?”

    李小幺顿时紧张了,紧盯着李宗梁,她这个大哥,关键时候可别犯了迂腐性子,人家先提,他可别在合并条件上退了步!

    李宗梁是真意外,惊讶的看向孙大娘子。

    孙大娘子垂着眼皮,不看李宗梁,也不说话。

    李宗梁只好转头看向孙二当家,带着几分犹豫,“二爷,我们兄弟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你们还有三十多个兄弟,这事,得听听诸位兄弟的意思吧?如今不比从前……”

第三十七章 二合一

    李宗梁含糊了一句,如今这位孙大当家,可不是从前的孙大当家,说句话算不算数,还在两可。

    “再说,这两家合一家,谁居右谁为左,只怕兄弟们也有想法,得听听。”

    李小幺暗暗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这个大哥,关键时候没犯傻,心里还是有数的,李小幺往椅子里挪了挪,靠在椅子背上,安心的继续听着两人你来我往。

    “李爷说的极是,东山上这些兄弟,都是跟着孙大当家出生入死一起拼出来的交情,如今虽说大当家的不在了,可大娘子还在,兄弟们视她如同大当家的一样。”孙二当家看着李宗梁,声音里满是温情。

    李小幺挑起了眉梢,看看孙大娘子,又转头看着情真意切的孙二当家。这话,可有点儿假了。

    魏水生语气谦和的接上了话,“孙二爷说的极是,在下极有同感,就跟我们兄弟一样,这几年不知道经历过多少生死关头,回回都是因为大哥警醒,思虑周到,带着我们一趟趟逃出生天,这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真是多亏大哥领着我们。”

    李小幺听出话音,急忙跟着重重点着头:“可不是,要不是大哥英明能干,西山哪有现在这样的日子?大哥最不容易、最不好当了。”

    孙二当家脸上浮起层难堪,抬手挡在嘴前,轻轻咳了几声,正要说话,孙大娘子开口了,“二叔,别争了,我当不了这个大当家。就是爹……要不是爹犯糊涂,李爷都来报信了,但凡警醒些,这满寨的人何至于……十去**,你也往西山看过……别争了,只要李爷能护得住大家,能领着大家混口饱饭吃,咱们,有什么好争的?”

    孙二当家被孙大娘子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