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诺亚的旅途-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0万台聚变发动机的最后一把力,两颗无限接近于光速的质子在粒子加速轨道上的某一点轰然相撞!

    这一刻,两颗质子相撞点的能级,超越了彗星撞月球,超越了超新星爆发,超越了诺亚和人类以往所认知的一切!

    在相撞后一飞秒的时间内,一场宇宙大爆炸的演化模型在诺亚眼底下进行完成,无数基本粒子从中诞生,无数物理规律在这一刻成型,一个影响范围比原子核还要微小的小型黑洞在相撞点诞生,但立刻就消失掉了。

    因为它拥有的质量实在是太小了,在它吞噬周围的物质之前,霍金辐射就彻底将它耗尽了。

    在相撞的那一刻,那一飞秒的演化过程所蕴含的信息量,就可以超越人类文明无数年来的积淀,但能被诺亚所观测到和记录下来的,也仅仅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更多的现象超越了现有观测手段所能捕捉到的极限,它们有可能在其他的维度中发生,也可能超越了物质层面而是宇宙规则的演化,但就是这很小一部分,也将成为诺亚搭建新世纪文明高塔的基石。

    自这场实验之后,地球文明,将再度迎来飞跃的时刻。

    这一次实验的成功带给了诺亚高度的自信,诺亚再度投放了两颗质子。

    “第二次粒子相撞实验,开始。”

    然后,又是一场宇宙大爆炸演化的模型过程。

    诺亚将不断地积累数据,不断的完善自己模拟的演化过程,从中找到自己还未发现的新的定理,使自己的科技树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都是诺亚再不断重复粒子加速试验的过程。

    在上千次试验中,诺亚多次观测到了一种粒子,它的自旋为零,没有电荷,非常不稳定,诞生的一瞬间就会衰变消失,诺亚知道,这是希格斯玻色子,俗称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预言的61种基本粒子中最后发现的一种,它的发现是微观物理中的里程碑。

    但让诺亚感到有点无语的是,在上千次的实验中,虽然不说每一次都会观测到希格斯玻色子,但九成九的实验中都能观测到,诺亚甚至已经记录下几十种不同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在地球文明探索了一个世纪才成功观测到的存在,到了自己这里居然就变得这样轻松,果然装备好一切就都简单了起来了吗

    正如一句话,仔细想想,装备上不砸钱你可以变得更强吗?

    值得一提的是,对撞实验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一些质量被创造出来了,诺亚投入的仅仅只是两颗质子的质量,但在相撞之后诞生的质量,超越了两颗质子所拥有的质量,意思是假设两颗质子的质量为2,相撞后残骸的总质量达到了2。01

    诺亚知道,质能转换过程发生了,多余的那0。01,原本是30万台聚变发动机输入到两颗质子上的能量,在相撞的那一刻,由于极高的能级,一部分能量被转换成了质量,在那一刻,诺亚同时制造出了正物质与反物质,但很快都相互泯灭了,只留下没有参与泯灭反应的残骸,成为了这多余的0。01。

    反物质科技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科技,它代表着物质能量的完全利用,真正意义上超越了核聚变,现有理论下绝对至高的能量获取方式

    只要人类没有发现从虚空中获取能量的方式,正反物质的泯灭反应就将是绝对无法被超越的能量获取方式。

    但诺亚知道,自己目前的文明程度还不到接触反物质科技的时候,或许当自己超越卡拉文明,抵达i型文明顶点时,才会有资格开始反物质科技的发展不过这次实验的目的,既不是反物质也不是希格斯玻色子,在上千次的实验中,另外一种人类文明中未收录的新型粒子被诺亚所观测到了。

    它的自旋为2,但没有质量,不带电荷,属于玻色子的一种。

    初略来看会把它下分到光子的范畴,但在千次试验中,诺亚还是成功的将这一种新型粒子分离了出来。

    这种新型粒子以光速传播,互相之间很容易发生作用,深入研究后,发现这是一种拥有双层结构的粒子,拥有核心和外壳两部分构成,外壳电荷为负,中心电荷为正,总体呈电中性,但当到了微观层面,靠近的粒子会因为外壳同带负电而难以稳定,当相隔较远时这种排斥被打破,光速传播的粒子将在两个物体间不断交换

    完全符合人类所预言的引力子模型。

    诺亚微微松了一口气,引力子的发现,将成为彻底打破诺亚跨入引力领域的最后一道门槛的契机,引力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领域,引力武器,飞船斥力场,反重力悬浮

    诺亚知道,这一次文明在理论层面的大突破,将会铺平诺亚抵达i型文明顶点的道路。

第四十七章 歼星舰—【δ】() 
自诺亚迈入引力领域后已经过去了50年,在这一段时间,诺亚将科研用的大部分计算力都集中在引力方向上,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第一代引力武器和飞船斥力场终于投入到了实用中,目前的引力武器单纯论破坏力,并不如战略核武器,但引力武器胜在它的无解性,没有任何装甲,也没有任何护盾可以抵挡引力的侵袭,在星际战争中,若是一颗引力炸弹在敌方舰队中引爆,即使飞船的材料与结构突破天际可以承受的住潮汐般的引力巨浪,飞船内部的智慧生命,能承受得住吗?

    引力武器也只是运用引力科技的很小一个方面,在文明的发展中,引力领域的突破,无疑是诺亚离开人类文明后最有价值的理论突破,并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中,诺亚发现了一种连以前人类文明中都没能提到过的概念科技——虚假质量。

    物质质量的来源,源自于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诞生希格斯粒子,它们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引力的来源,源自于不同粒子间引力子的相互交换。

    那如果在虚空中,可以做到人为的使希格斯发生场量子化激发,模拟出巨大质量存在时的希格斯粒子作用现象,那即使是空无一物的虚空,也可以诞生出巨大的质量,而且由于没有粒子间引力子的传递,那就可以做到,让一块很小的物质拥有行星级的质量,然而并不会有行星级的引力

    试想一下,当一发炮弹在击中敌方飞船时,突然拥有了行星级的质量,什么东西可以挡下一颗行星的撞击?

    不过随着诺亚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若是想要人为的使希格斯场发生量子化激发,需要付出极大的能量,这也在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毕竟一个高速移动的物体,质量突然增加,那动能自然也会增加,多出来的这部分动能并不会凭空出现,依旧需要外部能量的供应。

    这样看来,虚假质量科技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但诺亚并不打算放过这个领域,毕竟,能从虚空中创造质量,或许,就会成为打破虚空与物质这两个完全分隔开,涉及了宇宙本源领域的第一层壁障的契机。

    由于在技术方面的大突破,诺亚开始优化自己所设计的宇宙飞船的建造图纸,将引力科技带来的成果融入到飞船之中,有了引力武器,飞船的战斗能力更强。有了斥力场,飞船的防御性能更好。有了反重力技术,飞船浮游武器性能与在星系内航行和登陆行星的能力大大提高

    将飞船设计图纸优化了数代之后,诺亚开始在格利泽581星系建造新一代的战争用宇宙飞船。

    毕竟飞船的大部队还在数十光年外与地球一起缓慢的前行,格利泽581星系的防卫力量也必须尽快走上正轨。

    在诺亚的规划中,诺亚打算在星系边境的稳定区域,围绕格利泽581行星的轨道上建造12台射程可以覆盖整个星系的超高能热射线巨炮,作为星系外的第一道防线。而在星系内部,各行星的卫星轨道上均配备上大量的卫星射线武器,使每一颗行星都可以成为一个星系火力堡垒。然后,大量战争用飞船与卫星战星黑月作为地球文明的主要军备,负责星系保卫或远征其他星系。

    格利泽581星系的要塞化,就是诺亚规划的主题。

    被引力科技优化后的飞船,无论是飞船性能还是战斗能力都超越以往的飞船太多,而且由于引力武器的不可防御性和它对智慧生命的绝对杀伤力,诺亚估计,若是对上由智慧生命操纵的飞船舰队,新一代飞船的杀伤力将超越原本飞船数十倍不止。

    由于资源的丰茂,诺亚认为有必要扩编自己的舰队,和其他文明比起来,作为数据生命体的诺亚,在机械建造与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然这样,就应该活用这种优势,将其化作自己的力量。

    新一代战争用飞船很快出炉,这一代的飞船建造工艺更加成熟,整体外型结构也变得更加美观,第一批出炉的飞船数量就突破了3000艘,超越了以往在太阳系和半人马星系建造飞船数量的总和,并且建造工作还在持续中,更重要的是这一批飞船中伽马级和贝塔级这种大型战争用飞船占得比例更广但当这一批飞船出炉后,诺亚也发现了舰队的劣势。

    那就是大型战舰占的比例太大了,并不适合组成一个结构合理的舰队战斗群,即使是诺亚设计的最小吨位的飞船阿尔法级,它的原型本来也是地球文明图纸舰中的大型战列舰,出于重重考量,诺亚又设计出了一种比阿尔法级还要小,吨位大概在510万吨左右的战争用飞船,由于体积更小巧,比起大型飞船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与突破性。

    这样的飞船被诺亚叫作护卫舰,顾名思义,完全是作为伴随大型战舰而存在的辅助火力单位,它们可以起到保卫大型战舰的作用,也可以充当前锋哨兵,还可以配合大型战舰组成火力网。

    这种护卫舰体积虽然比战争用飞船小很多,但也比航空母舰中搭载的战机与小型战舰巨大,在未来战争中,护卫舰将作为诺亚舰队中的主要士兵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飞船建造工艺的不断成熟,以往已经设计好的超越了伽马级的新型飞船,超级战舰——δ(德尔塔级)也开始了建造工作。

    德尔塔级的飞船吨位甚至会超过卡拉文明的遗留飞船,诺亚至今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被卡拉文明那巍峨无比的巨大飞船所震撼的那一刻,这一次设计的德尔塔级飞船,几乎就包含着诺亚超越卡拉文明的决心,伽马级战舰在德尔塔级面前轻易的从庞然大物变成了幼小孩童,德尔塔级飞船所拥有的史无前例的巨大能量输出,若是数艘德尔塔级飞船联合起来,将可以供应得起对行星级氦闪武器的对行星级输出,真正意义上做到一击爆星!

    德尔塔级战舰与航空母舰,本身就是当作歼星舰来设计的!

    威力的巨大也要求了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建造工艺,当诺亚正式开工时才发现,当飞船的体积超过一个极限后,原本的材料科技就不再适合完成新型飞船的建造了,因为科技要求不成正比,原本的材料科技所造出来的飞船结构并不能维持巨大结构的稳定。

    新一代材料科技的科研工作也被诺亚提前提上了日程表,从卡拉文明那里学来的原子核外壳本身就是很完美的材料,但就算是卡拉文明也没办法让其做到飞船表面积级的覆盖,只能用在一些小型的探测器与飞船重要部位上,这也造成了诺亚目前的困境。

    不过诺亚也不担心,引力科技都突破了,德尔塔级也设计出来了,区区材料科技的突破也只是迟早的事。

    另一方面,随着漫长的时间过去,西德尼亚人的社会也发生了改变,诺亚所收服的第一代西德尼亚人已经成为了最为弱势的老龄群体,大部分第一代西德尼亚人都已经逝世,剩下的那一小部分,大多数也已经被漫长的星际生活磨灭了对以往文明的回忆。

    目前的西德尼亚人社会主要由第二代人组成,第三代人也逐渐开始步入了社会,第四代大多数还在少年与儿童阶段。

    由于诺亚的生育鼓励政策,西德尼亚人的数量,在50年的时间成功突破了10亿大关,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诺亚再度建造了数个批次的居住用飞船,在卡伦的政治帮助下,随着一条条亲民政策的发布,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舒适起来。

    在诺亚的教育下,第一代人的文明认可度已经到达了不反叛水准,第二代人到达了正常水准,第三代人大多数对文明主体诺亚抱有崇拜之情,第四代人目前状况接近于第三代人,并在文明认可问题上与第一,二代人出现了“代沟”。

    汉语已经在民众中普及,在第三代和第四代人的眼中,以往的西德尼亚母语才变成了外语,在这50年的发展过程中,诺亚对西德尼亚人逐步开放了工作,让他们除了清扫工作外可以接触生产工作,但大多也都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不存在技术含量的单调工作,即使这样,能够参与正式工作的人也被西德尼亚社会中当作可以为文明做出贡献的精英。

    而为了不让他们的大脑在过于安逸的环境中退化,也为了让西德尼亚人保持热爱学习的品格,自汉语教育完成后,诺亚开放了一门新的学科——数学。

    在地球文明21世纪,西班牙数学家爱德华曾说过:“数学是永恒,是真理,是一切的答案。”

    诺亚对这句话也非常认同,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数学中没有巧合,没有虚假,只有最为纯粹的逻辑与真实,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都一定是一位数学家。

    但即使如此,数学终究只是为了探索世间规律而诞生出的工具学科,没有物理理论,没有科学知识,没有技术素养,只是学习单纯的数学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诺亚可以放心的将这门学科作为公民的主要学科,它既可以锻炼西德尼亚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会给诺亚留下什么隐患。

    而在生活娱乐方面,诺亚开始向西德尼亚人引进原本地球上的一些包含人类文化与习俗的影视作品和书籍,将它们适度修改成符合西德尼亚人三观的娱乐资源,这种文化的侵略,在另一方面加快了西德尼亚人同化到地球文明中的速度。

    诺亚已经决定,当地球来到格利泽581星系时,就可以正式向西德尼亚人传授知识,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科学助力了。

第四十八章 永生计划() 
爱因斯坦说过:“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差别,都只是一种幻觉。”

    无论你经历了怎样漫长的时间,当回忆起来时,感觉都只是须臾瞬间。

    一千年前,诺亚获得了引力科技,这也从一个方面加深了诺亚对大统一理论的理解,那个时候的诺亚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在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越过了1。60型的顶点,抵达1。70世代并在接下来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接近于1。80世代。

    但很可惜,接下来的千年时光,诺亚都没能进入1。80世代。

    诺亚知道自己并没有迎来科技壁障,而是数据积累的不足,有很多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技术上存在着问题的“潜力科技”,这成为科技前进的障碍,要突破它们也不难,但这需要时间和科学底蕴的积累。

    在这漫长的发展时光中诺亚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文明抵达一定的程度之后,科技的进步就变得很难由单个文明的力量推动了,之前自己之所以能发展得那么快,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工作外,卡拉文明遗留下的技术资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高等文明抵达一定程度后,若想要继续发展,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积累和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才可能做到了,若是不小心遇见了科技壁障,数千年都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也是很可能的事,而就算没有科技壁障,阻碍文明发展的力量也会随着文明程度的提升而提升,因为科学前沿的探索将变得更加困难复杂,各项科技涉及的领域也会更广阔

    可能有的高等文明,连数万年都没办法再推动自己的科技,只是为了维持文明不倒退就竭尽全力,局限在河系的某一偶。也或许有的高等文明,在科技取得突破前自先分裂,文明内部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倒退或灭绝。

    如果文明可以一直像21至23世纪的地球文明那样高速发展,那在银河存在的近百亿年内,到底会有多少超级文明先后占领银河系?而这些超级文明之间的战争又会将宇宙摧残成什么样子?但人类直到灭绝都没能观测到疑是高等文明对地外星系改造痕迹,那就足以证明,人类要么是文明的先行者,要么就是当高等文明抵达一个程度后,就很难再继续发展了。

    所以,即使是近百亿年的时光,也没能诞生像某些科幻作品中的银河帝国那样的超级文明。

    但这也迎来的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若是诺亚发展到那一步,文明前进的每一步需要千年来计算的话,而自己所拥有的科学家,真的会有那么长远的寿命吗?希尔伯特的悲剧,就是给诺亚很好的警示。

    这个问题一度让诺亚感到苦恼,若是以后自己培养出的优秀科学家,因为寿命过于短暂,在他们还没能为自己做出贡献前就死亡,真的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一件事。

    “咕咚”

    这是维生试管中的气泡发出的声音。

    试管中静静睡着的不是别人,是西德尼亚的领袖,诺亚在行政方面的得力助手——卡伦。

    在文明发展的千年时光里,他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行政能力,数十亿西德尼亚人的社会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民众对于诺亚的依附性逐步提高,而他的才能也被诺亚所认可,为了延续他的生命,诺亚运用西德尼亚人的基因组成果,成功的将他的生命延续到了现在。

    但很可惜,无论怎样的优化基因,怎样的保护端粒体,生命的死亡是谁都没有办法阻止的事。

    一个智慧生命积累磨砺千年的学识,科研思维,行政手腕就这样随着生命的死亡而凋零,真的是非常巨大的损失。

    而诺亚,并不想看到这种损失的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