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署在英国西海岸的海军舰艇亦仿照爱尔兰人展开护渔行动。可以预见的是,在双方明确划分捕鱼区之前,对渔业资源的争夺还将持续下去,成为扰动不列颠群岛安定的一股涌流。

    【 … 为您精选 】

    移动阅读请访问:wap。 …精选

第65章 超级女王() 
7月底的一天,德国基尔,霍瓦尔德船厂,数万德**民顶着烈日前来,为的就是见证“巴伐利亚”号的正式服役。它是德国首级超无畏舰巴伐利亚级的一号舰,主炮口径从国王级的12英寸(305毫米)一跃迈入了15英寸(380毫米)的门槛。

    随着“巴伐利亚”号的服役,当今世界第一海军没有超无畏舰的尴尬已成历史。

    跟多数德国政要和普通军民近乎爆棚的信心不同,像夏树这样的明眼人很清楚,德国海军的“世界第一”不但坐得不稳,而且有些名不副实。英国海军经历了那几场灾难性的海战之后,又因伦敦停战协定交出了不少舰艇,在按海军总吨位排名的世界海军排行榜上,曾经的世界第一险些跌出前十,德国海军虽然为胜利付出了沉重代价,却因主力舰艇抗沉性极为突出,海军总吨位仅小幅减少,因而从战前的世界第二向前顺移一位,成了梦寐以求的世界第一,但在1916年,德国这个世界第一对处于第二位置的美国只领先优势两万多吨,以双方造船工业以及整体国力的巨大差距,美国人稍稍发力就能把德国皇帝的舰队甩出一条街去。

    德国人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随着大战的结束,美国人放缓了主力舰艇的建造速度,但这绝非产能或者资金问题,而是美国海军积极吸取大战中的海战经验,对建造中和准备开工建造的舰艇进行改进,所以才会延误了原定工期。若是这些舰艇如期服役,德国海军还能继续保持头名?

    在受邀前来观礼的贵宾之中,有一位深受德**民尊敬和喜爱的外国君主,他便是霍亨索伦皇室成员,为德国海军战略建设和战争谋略做出了颇多贡献的爱尔兰国王约阿希姆陛下。

    坐在观礼台的前排,夏树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崭新的“巴伐利亚”号,它的服役本该成为轰动世界的大新闻,它完全有机会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装备15英寸主炮的超级战舰,前提是比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先建成服役,然而“巴伐利亚”号的工期却在夏树的意志下给战略大局让了路——大战期间,历史悠久且实力雄厚的霍瓦尔德船厂承担了德国海军多艘主力舰的抢修工作,为了让现役战舰尽快回到战斗序列,造船厂从“巴伐利亚”号的建造队伍中抽调出了不少人手,那些属于通用标准的钢材部件也优先供给抢修舰艇,基于这些因素,“巴伐利亚”号的工期推迟了好几个月,而后又汲取海战经验进行了设计上的改进,海试时又出现了动力方面的问题,结果它的服役时间反比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晚了大半年。

    若非战争已经结束,这个时间差必然会给两国的海上对抗形势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差距既已造成,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迎头追赶。所幸的是,大战的胜利让德国摆脱了以往的困缚局面,即便没有超无畏舰压阵,德国海军也可以凭借战略部署、舰艇数量以及作战心理的优势弥补,不久前应对英爱渔业纠纷的一幕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管怎么说,“巴伐利亚”号的服役是德国海军进入超无畏时代的里程碑,在军事领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巴伐利亚级既然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更晚服役,吨位较后者多了2500吨,建造成本高出百分之三十,纸面性能较这个与生俱来的对手更加优异。同级二号舰“巴登”号现已完成了全部舾装工程,正在进行海试和调整,再有那么一两个月就能编入德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如若英德海军再发生摩擦,世人或将目睹超无畏舰之间的对抗。

    德国高层热情邀请夏树前来,目的可不只是感谢他在巴伐利亚设计建造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而是商议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根据谍报人员从英国方面获得的情报,应英国海军要求,美国政fu名下的纽约造船厂已秘密完成了超级女王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其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45000吨,一旦服役,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军舰。

    令德国人深感忧虑的是,美国人提交给英国海军的设计方案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由4座双联装45倍径16英寸主炮提供超一流的火力,强劲的动力系统能够以15万马力的输出驱使战舰以28节的极速航行,主装甲带、炮塔正面以及司令塔的装甲厚度为14英寸。

    这样的超级女王,哪怕对上两艘甚至三艘德国无畏舰,也有足够的实力将它们揍得落花流水,一对一单挑巴伐利亚级亦拥有明显的优势。

    这看似是不切实际的计划,但夏树知道,当前最好的造舰水平已能够满足这个“疯狂计划”。15英寸舰炮已在伊丽莎白女王级列装,各项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水准,而美国人在1902年就已经设计出了35倍径的16英寸炮,在英德两国争相攀登15英寸舰炮的高地时,美国海军直接向45倍径和50倍径的16英寸炮发起了挑战。大战结束后不久,45倍径炮率先研制成功,50倍径炮的前景也非常乐观,这意味着只要英国掏老本建造的超级女王在美国开工,用上16英寸主炮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而德国人对16英寸舰炮的研发设计近期才真正起步,就算研发过程出奇顺利,也要到两年之后才可能得到批量生产型。

    动力方面,采用小水管技术的三缸重油锅炉以及技术成熟的蒸汽轮机完全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若是延续重点防护的特点,装配14英寸厚度的主装甲不成问题。

    在旧的历史时空,1916年开工建造的“胡德”号便是理想的技术参照物。

    在夏树看来,只要美英没有将航空母舰作为发展重心,同盟国在未来的大海战中就还有机可趁,然而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海军幕僚们可没有这样的眼界,大战的胜利让他们的自信心空前膨胀,他们雄心勃勃地想要像英国一样称霸海洋数百年,而德国经济因收获大量战争赔款和海外殖民地,这一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照此趋势,国家财政很快就可以摆脱战前大力发展军备所背负的负担,乐观的形势让国家的决策者们敢于在海军建设方面投入巨额资金。

    在皇帝的催促下,增造新舰的海军提案终获德国议会的批准,这意味着德国将在未来三年内相继开工建造五艘马肯森级和五艘超级巴伐利亚级,十艘超级战舰的总投入将超过7亿马克。让德国财政大臣和议会议员们稍感安慰的是,宿敌法国已被踩在脚下,沙俄只有苟延残喘的份,德国陆军的经费投入较战前大幅下降,从而为德国海军的疯狂扩张提供了财政空间。

    马肯森级的设计方案最终定为标准排水量三万七千吨、装备八门15英寸主炮、航速28节,而超级巴伐利亚的设计标准是至少跟英国的超级女王持平——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德国人倒是有十足的信心凭借“人”这个因素赢取胜利。

    之前草定的马肯森级设计,是爱尔兰舰艇设计机构在夏树主导下完成的改进方案,标准排水量三万五千吨,采用三联装的14英寸炮,优点是性能均衡,适合多种海上战术,而且建造成本较为合理,如今应德皇以及德国海军高层的要求,德国海军舰艇设计人员急匆匆地操刀改案,基本敲定后再送到夏树面前进行技术检算。虽然修改后的设计方案不存在大的技术问题,却失去了曾让夏树感到十分满意的灵气,而且此般做法尽显浮躁,缺乏真正的大国底蕴,由此引发了夏树一段深刻的反思。

    眼瞅德皇着急上火,夏树借机献策,德国符合现代化技术标准的船坞也不少,要想赶上美英的脚步,就得充分动员国家的造船资源,战列舰、巡洋舰、鱼雷艇驱逐舰以及各种军用辅助舰艇同步推进,大中型民用船舶的订单便交由爱尔兰解决,供给爱尔兰造船业的资金足够充裕,爱尔兰政fu也才有条件尽快上马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后续项目。

    反正不需要德国政fu额外掏钱,威廉二世爽快地答应下来。这时候,德国人的工作效率又一次体现出来,几天之后,德国政fu的工业贸易部门就向爱尔兰政fu提供了一份清单,双方商定之后,德国人送来了满满两卡车的技术资料——10个月内开工建造六艘万吨远洋货轮、十艘万吨远洋油轮以及三艘大型邮轮的订单,以转包的方式落到了爱尔兰人手里。

    闻此消息,爱尔兰造船业从上到下莫不感到欢欣鼓舞。既已答应德国盟友尽速开工建造新的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资金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外贷款与发行国债这两条路径各有优劣,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夏树力排众议,决定向荷兰、丹麦、瑞典三国财团举债。东风一到,早已确定设计方案的二号重巡洋舰和两艘两万吨级航空母舰迅即在利默里克皇家造船厂开建。新一轮海军竞赛,已悄然在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的英美阵营与保持紧密盟友关系德爱同盟之间展开……

第66章 遥远的桥头堡〔上〕() 
这几天生病了,昨天去挂盐水差点给挂了。护士没戳准静脉就开始输液,乖乖,没过半分钟人就瞬间晕厥了,大概晕了几秒,醒来一身冷汗,浑身都不舒服,慢慢才好一些,打完针回家就沉沉睡鸟。今天好多了,这是补上昨天欠更的,晚上还有一章。

    在基尔参加完“巴伐利亚”号服役仪式,夏树登上了从基尔直航但泽的游轮,巧与海因里希亲王夫妇同行。亲王夫妇是去但泽度假,夏树则是受德皇之托前去考察硕效船厂的造船设施——这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已获得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一号舰的建造订单,待设计方案和技术图纸到位之后,就将启动建造工程。

    昔日经营弗里德里希皇家船舶造修厂之时,夏树便对硕效船厂这个合作与竞争关系并存的同城近邻有着较多的了解,它此前承建了德弗林格级二号舰“吕佐夫”号和巴伐利亚级二号舰“巴登”号,建造任务的圆满完成展现了它强大的现代化造船能力,然而新定案的马肯森级,规格和技术要求在德弗林格和巴伐利亚级的基础上更胜一筹,硕效船厂的经营者认为原有船坞稍加改进就能够胜任马肯森级的建造,只是海军技术团队对此持谨慎意见,拗不过皇帝的疑心,夏树贵为爱尔兰国王,也只好跑一趟外勤,亲往勘察甄定。

    从基尔到但泽的航程不远,夏树与海因里希的交流仅限于一顿午餐的时间,双方的内容和态度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促膝而谈。早些年,夏树跟海因里希亲王这个“便宜叔叔”的接触甚少,而在加入德国海军之后,两人的交集才渐渐增多。在夏树的舰艇设计才能得到广泛认可之前,亲王的认可和支持为他提供了不少便利,对于这一点,夏树始终是心怀感激的,而且亲王耿直大度、亲和善交的品质也一直是他非常尊崇并积极效仿的。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因里希亲王早已不再担任海军要职,大战期间,他虽被任命为波罗的海分舰队司令,麾下却没有一艘主力舰,德国海军在里加湾开展的大规模行动,也是由舰队总司令舍尔海军上将负责。战争结束后,54岁的海因里希亲王选择了退役,享受着与家人长伴的闲暇生活。此番“巴伐利亚”号服役仪式,他也是以皇室成员身份受邀出席。

    既然离开了军界,海因里希亲王便不再以任何形式对国家的军事战略问题施加影响,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关注、不思考。以他的年龄和阅历,其实很想再为国家做些事情,只可惜人心不古,复杂的派系斗争让亲王决意置身其外。

    藉此机会,夏树再一次邀请亲王担任爱尔兰的国务顾问,亲王不吝于帮夏树分析形势、提供参考意见,甚至愿意在爱尔兰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消暑度假,却不愿意接受顾问头衔,领受顾问津贴。

    亲王既然不愿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缚,夏树自然不便强求,如此也有好处,至少两人可以无忌身份,相对自在地交换对于各种事务的看法。

    当前最引人关注的,当属英德两国的新一轮造舰竞赛。如今英国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利用美国的造船工业弥补上一场大战对英国本土造船工业的破坏,亦在无形之中拉近了美英的战略合作关系。德国的本土工业因战争而受益,战后一年,其工业产值较战前有了75%的提升,而且法国北部以及波兰大部的工业资源都纳入到了德国的战略体系当中,这使得德国高层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跟对手叫板。这样一场耗资巨大的军备竞赛的结果是一方拖垮另一方,是最终达到双方都无力承担的地步,还是以战争的方式迎来结局,目前预判还为时过早,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未来数年,欧洲和美国的造船工业都经迎来一段畸形的繁荣期。

    造舰竞赛是双方较量的一种形式,为了在压制英国、对抗美国的新战略格局中占据主动,自信心空前膨胀的德国高层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囊括大半个欧洲、大半个非洲直至中东的庞大的同盟势力圈。这个势力圈如同一座城堡,既有柏林、维也纳、罗马、伊斯坦布尔、突尼斯、耶路撒冷、巴士拉等城市作为柱石,亦有许许多多的基地和要塞充当外部围栏,北边有长期租借的托尔斯军港,西边有爱尔兰这个坚定盟友以及长期占据的法国布雷斯特,东边有日渐成型的波斯湾防御体系,南边是非洲殖民地的沿海据点,但这些既有资源还不足以让柏林的决策者们感到满意。最近一段时间,德皇和他的幕僚大臣以及军事将领们又盯上了新的目标。

    “亚速尔群岛是大西洋航线的天然中转站,从这里可以监视或者攻击横越大西洋的船只,而马德拉群岛历来是控制西非、监视直布罗陀海峡的战略据点,佛得角群岛则扼守着来往于好望角和欧洲的航线……”海因里希亲王以温缓语气说道,“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看,这三处据点若由德国占据,既能够成为战略进攻的前进基地,又可以当做战略防御的前哨站。反过来看,这些岛屿如果落在了敌人手里,那就可被用来同样有效展开进攻和遏制的中转站。”

    葡萄牙,这个曾经的海洋帝国,如太阳西沉那般逐渐沉落,却又不像西班牙那样彻底沉沦。直至20世纪初,它依然控制着面积数十倍于本土的殖民地,从亚洲的澳门、东印度群岛到非洲的几内亚比绍、圣多美…普林西比、佛得角、安哥拉、莫桑比克,这也使得葡萄牙统治阶层的心态一如生活贫困的没落贵族,格外看重身份和礼节。这个中立国家自从拿破仑战争以来,一直在情感上倾向于英国人。大战期间,他们给英国帮了不少忙——允许英军通过莫桑比克,准许英国海军使用马德拉群岛,以及使用葡萄牙船只帮助英国运送物资。普通葡萄牙民众也对英国的战争处境,对那些来自英国的难民,以及遭到德国袭击舰和潜艇攻击的幸存者,都表现出了深情厚意。

    想到这些,夏树叹道:“英国人输掉了战争,葡萄牙人对它的亲近立场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德国理应借此机会改善同葡萄牙的关系,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合作,逐渐拉近柏林与里斯本的距离,力争将葡萄牙纳入同盟国阵营,即便葡萄牙不愿意放弃中立,至少可以想办法让它有条件地允许德国使用它在大西洋上的港口和基地。”

    品尝着夏树亲自泡制的庐山云雾,亲王眉头舒展,似在回味这杯香茗所蕴含的东方文化。然而回到刚刚的话题,他的神情又显得有些沉重:“陛下一眼就能看穿的问题,德国的内阁却睁着眼看不到。他们居然觉得通过军事和外交施压的方式迫使葡萄牙妥协更加直接有效。上一场大战爆发后,英国政fu曾向葡萄牙提出过使用亚速尔群岛基地的要求,特别是在‘布吕歇尔’号进入大西洋后,英国人为了租用法亚尔岛上的奥尔塔港,甚至许诺给葡萄牙丰厚的报偿,但里斯本还是没有同意。或许在葡萄牙的国家版图里,亚速尔群岛的意义远比马德拉、佛得角乃至本土的任何一个省份都重要。”

    夏树点头说:“若通过武力施压或者外交要挟的方式,迫使葡萄牙政fu将亚速尔、佛得角以及马德拉的军事基地租借给德国,想必只会让葡萄牙人对德国更加的反感和憎恶,而如果德国如对葡萄牙中立进行任何侵犯,除了会失去各国公众舆论的支持外,还意味着英国和美国可能藉此对我们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举措。”

    “例如出兵占领亚速尔群岛?”亲王无奈嗟叹,“那必将是下一场战争的起始。”

    海因里希亲王的担忧代表了这个时代相当一部分欧洲人的心态,亲眼所见也好,耳闻旁听也罢,他们对美国近半个世纪来的发展势头感到深深的震撼。试想一下,以欧洲各国几百年工业发展的成果,到头来只有美国工业规模的几分之一、十几分之一,再想想美国数以千万吨计的钢产量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人们难免会对大洋彼岸的这个庞然怪物心怀忧惧。以回顾历史的眼光,夏树要比同时代的智者多一些坦然,他深知孤立主义对美国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只有在胜券在握或是深受刺激的情况下,美国才可能卷入战争,所以美英联手出兵亚速尔群岛的可能性并不大。夏树所说的意想不到的举措,主要是指政治外交方面,毕竟从上一场大战前后的数次交手来看,英国高层耍弄政治手腕的高明程度是德皇威廉二世及他的大臣幕僚们骑着马也赶不上的。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夏树持跟海因里希亲王相同的观点,那就是德国不应以强硬手段压制葡萄牙,毕竟一个中立的葡萄牙比一个选择了阵营的葡萄牙更加有益。在上一场大战期间,对来自交战国的逃难者说来,葡萄牙好象是一块令人难以置信的和平和繁荣的绿洲:没有军事管制;在战争发生多时之前,一直不用配给卡;商店里摆满了食品和奢侈品,供那些有钱买得起的人尽情享受;旅馆里住满了有钱的难民,他们在那儿消磨时光,直至能订到一张前往美国的船票为止。这里又是各交战国间谍的藏身之地,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金融黑市之一,投机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