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时常通信或是会面,英国和爱尔兰甚至在20年代初期有过相当紧密的合作,直至英帝国崩溃,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您看起来越活越精神啊,尊敬的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爱德华耳语道。

    夏树以耳语回敬:“您向世人证明了一位君主心怀天下的大度和永不服输的韧劲,这让我由衷的钦佩。”

    爱德华苦笑:“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输无可输、败无可败了。”

    是啊,在他年少的时候,等待他接班的是个空前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然而短短二十多年,世事的变迁令人目不暇接,当乔治五世故去之时,他甚至没有理由去戴上那顶璀璨的王冠。旧历史时空发生在小威廉身上的悲惨故事,在这里轮到爱德华品味,虽然两者之间还有诸多不同,但那种巨大的失落感应该是如出一辙的。

    夏树无意再提对方的伤心事,他环视左右,跳开话题:“多美的湖泊,多美的树林,这里简直是梦想中的仙境啊!我一直想找这么个地方带着家人消暑度假,可惜走遍爱尔兰也找不到这样的美景!”

    爱德华笑了笑:“只要陛下愿意,随时欢迎您携家人前来。这不,你们还没到,伊莎贝拉就跟我说起她儿时跟夏洛特一起玩耍的事情,感觉很有意思啊!”

    “是么?”夏树转头看了看夏洛特,她正与露易丝郡主手挽着手,姿态亲昵地走在一起,小声交谈着什么,脸上洋溢着自然的笑容。在来之前,他就听她说过小时候跟露易丝郡主相识相伴的事情,昔日两人身份地位有质的差距,她对这位郡主一直是毕恭毕敬,那时候压根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够与之平起平坐,然而想到即将再度相逢,夏洛特却没有生出优越感,而是对人生无常满怀感慨和唏嘘。

    夏树此次造访加拿大,基本上是以私人身份拜会旧英国王室,所以行程安排较为简单。寒暄过后,爱德华八世携妻带着他们来到湖边,侍从们已经搭好了遮阳篷,摆好了野餐桌,两家人坐下来一边喝着红酒、吃着点心,一边聊着各种话题。

    爱尔兰国王跨越整个大西洋而来,首要目的跟澳大利亚的乱局有关——他好不容易劝说德皇小威廉尝试以英制澳,也即用爱德华八世的名义来稳定澳洲民众,使之凝成一股合力,坚定对抗日本侵略者,至于爱德华八世是否愿意介入澳大利亚事务,就需要他亲自过来探听一下虚实,继而对症下药了。

    待夏树谈及此题,爱德华八世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自二战结束以来,这位只保留加拿大元首身份的失意者和他的一众追随者在这个远离欧洲、拥有998万平方公里辽阔幅员的北方国度定居下来。多数时候,他们是如此安静,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这个特殊政权的存在。尽管加拿大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非常寒冷,但它却不是一个荒芜落后的国家。1935年前后,因澳大利亚的沦陷及英帝国的崩溃,加拿大人口由1200万暴增至2500万,1938年美日停战条约签署后,近百万澳大利亚人迁居加拿大,此后数年,加拿大的人口基本稳定在2600万,这一数字跟多数二流强国不相上下,而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兼容美英科技的工业体系,40年代初期的加拿大毫无悬念地锁定了综合国力前六的位置,其经济规模仅次于德、日、美,工业实力逊色于德、日、美、苏,主要的人均指标均得以跻身前四。

    至40年代初期,加拿大本土军工体系完整涵盖了海陆空各个领域,他们的造船和航空工业尤为发达,800吨级护卫舰和500吨级猎潜舰在国际军火市场是备受好评的抢手货,高空高速截击机不但装备本**队,还受到了美国人的青睐,但接管了英联邦海军多数遗产的加拿大海军却将自身战略定位为“近海防御”,陆军和空军的建设也都是以防御为主。由于采用募兵制,加拿大的常备军队仅有二十万人,几乎比意大利、奥匈帝国、西班牙这些二流国家还少……

    思索良久,爱德华八世缓缓说道:“1938年的时候,所有的澳大利亚人都得到了一次公平的移民机会,他们可以选择美国或者加拿大定居,从而远离危险的日本侵略扩张主义,有八十多万澳大利亚人就是在那个时候来到加拿大的,他们是我的子民,如果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我和我的军队会毫不犹豫地拔出利剑,但选择留下的那些人自视为澳大利亚人,是曾经的英联邦成员,但不是英国人。他们名义上是留恋家园,其实更多是不愿舍弃他们在澳大利亚世代经营的财富。在那样的局势下,没有人觉得英国还能重新夺回澳大利亚,既然选择留下,精神上就已经跟英国割断了联系。”

    爱德华八世这番话几乎让夏树无以反驳,他只好解释说:“以澳大利亚近年来的纷乱局势,很多人应该会对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他们发自内心的希望有人能够拯救他们,但是在许多澳洲白人眼里,德国、爱尔兰还有法国、西班牙的维和部队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略者,他们出兵澳洲的真正目的是从日本人手里抢夺资源,而不是重新给予澳洲白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因为存在这方面的分歧,维和行动陷入了意料之外的困境,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这些困难,情况会变得越来越麻烦。所以,我们希望陛下能够在这个时候号召澳大利亚白人团结起来,这样维和行动持续的时间也能够相应缩短。我们会在维和行动结束后撤出所有的军人和官员,而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两百万白人则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爱德华八世盯着夏树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我们丢失了祖先赖以生存的不列颠岛,丢失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周边的众多岛屿,那才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在我看来,真正的英国人生活在不列颠和加拿大,我的义务是照顾好后者,同时密切关注前者,尽我所能不让每一个英国人再受苦难。”

880。第880章 美国的立场() 
在风景如画、气温宜人的安大略湖畔,夏树夫妇呆足了一个星期,他们每天的活动就是泛舟、钓鱼、散步,偶尔骑马或是远足。在此期间,爱德华八世夫妇极尽地主之谊,不但全程陪同,而且非常的耐心细致。撇开纷乱复杂的政务不说,这段轻松愉快的时光给双方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介入澳大利亚政局的话题上,夏树并没有喋喋不休,而是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努力改变爱德华八世的观念,希望他能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去重现温莎王朝的辉煌。爱德华八世虽然对夏树所阐述的一些理念表示认同,也对澳大利亚民众的心态有了不同的了解,但他和他的执政团队既然已经对加拿大的战略方向有了明确的定位,就不会因为一些感性的原因贸然做出调整。所以,夏树最终是带着遗憾离开加拿大的。在结束加拿大之行以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就通过外交渠道向爱尔兰和威尔士共同拥戴的国王夫妇发出了盛情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就近造访美国。经过一番考虑,夏树接受了邀请,而当他们穿过安大略湖抵达美国港口城市罗彻斯特时,所受到的欢迎——确切地说是一种无恶意的围观,热烈程度完全超出了预期——美国人显然是以敬畏之心看待这位在战争年代统御同盟国舰队击败美英联盟舰队的天才人物,而且对他经略爱尔兰的丰硕成果充满钦佩。按照美国方面建议的行程,夏树夫妇从罗彻斯特乘火车南下,沿途访问了美国东北部的主要城市和港口。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同盟国的军事情报机构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美国和加拿大的变化,西方同盟国高层对这两个北美国家在经济、工业、社会、军事领域的主要情况几乎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单纯的图片和数据拼不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要想知道这两个国家的真实状况,特别是高层的战略定位和民众的实际心态,亲身实地的调查走访才是最妥当的办法……跟退居加拿大的温莎家族不同,美国政界群体在经历了30年代后期的失落和迷茫后,逐渐适应了新的形势和规则。声名卓著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本土资本家以及部分欧洲财团的支持下赢得1940年竞选,致力于恢复美国经济、工业乃至军事领域的活力。得益于欧洲资本的大量涌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利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欧洲平均水平,其工业产值达到了1932年的82%,战争造成的经济创伤迅速愈合。1942年末,受到日军二度侵华、日苏爆发战争的影响,美国在西方同盟国的默许下开始跳出条约限制重整军备,并重点加强了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建设。1943年初,美国战后首艘大型航母在波士顿敷设龙骨,一大批新舰艇完成设计进入建造阶段,与西方同盟国合作进行的新战机项目得以实施,数以千计有过服役经验的老兵重新回到了军队……在美国首府华盛顿,二战时期免于战火破坏的白宫,夏树与罗斯福进行了一次友好的会面,这是两人作为各自国家首脑所进行的第六次会面,前五次都发生在国际会议或重要庆典期间。在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的前面两届,美国与英国结成战略联盟,与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方同盟国的关系一直处于低温状态。时过境迁,美国的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军事乃政治都跟欧洲大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他们识趣地放弃了在大西洋区域跟西方同盟国抗衡的旧战略,转而将海外的发展重心放在了太平洋地区,这就意味着他们跟德国、苏俄、中国有了共同的对手——在扩张领土方面无比贪婪的日本!之前与德皇小威廉的一番深谈,夏树意识到自己的便宜兄长跟年轻时的威廉二世一样,骨子里有着征服世界的野心,他不是没有想过要派遣庞大的远征军前往亚洲击败日本,只是一方面德国现有的殖民地已经足够庞大了,需要外派大量的军队维护秩序,另一方面地处南欧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一直试图扩张他们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德国人不得不小心提防这两个实力不弱的传统列强,再者德国作为国际联盟的主导者,不得不在一些国际性的事件中刻意维护自己的“盟主”形象,所以才会采取维和行动的方式来压制日本向南亚和中东扩张。“国联在澳大利亚的维和行动,开辟了大国联合干涉战争暴行的新纪元,无论是站在人道主义还是建立文明秩序的高度,都是一次具有非凡意义的伟大壮举。作为维和行动的发起者和坚定的推动者,国王陛下以及威廉皇帝陛下必定会因此载入史册!”得到罗斯福的理解和称赞,夏树很欣慰地回答说:“分歧是国家存在的必然,如何解决分歧是人们几千年来苦苦追索的。我们认为只要国家存在一天,分歧就不可能被解决,但我们可以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来缓和甚至化解分歧。虽然外界对国联维和行动还有一些质疑,一些误解,但这无碍于它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罗斯福双手合十:“可是你们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一些很难解决的麻烦。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陛下造访爱德华八世,就是希望通过跟温莎家族的合作来解决麻烦。不得不说,如果合作达成,这会是解决澳洲危局的好办法,然而从陛下的脸色来看,温莎家族并不愿意介入。”夏树微微一笑:“您是个真正的智者。”罗斯福笑着回应:“我只不过在年龄和阅历上稍有优势罢了。”“如您所说,我确实是在试着寻找一种能够解决澳洲乱局的新办法,我原本以为爱德华八世陛下会为那些曾经效忠于他的澳洲民众担负起责任,但他有他的立场,我个人虽然觉得遗憾,可还是能理解并尊重他的决定。”“您是位成熟的领袖。”罗斯福回敬道。夏树摊开手:“好吧,我们在这里相互恭维,三百万澳大利亚人——包括那些后来的亚裔移民,正陷入某种人为制造的混乱当中,真正的和平不但没有降临澳洲,新的危机正在酝酿。回望历史,这种危机最终发展成为内战的可能性很高。一旦矛盾激化,区区十万维和部队根本控制不了局势。”罗斯福接话道:“如果接到国联的邀请,美国政府很乐意派遣一支军队参与维和行动。”“您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夏树回应。罗斯福耸了耸肩,没有说话。夏树想了想,旁敲侧击道:“其实只要印度内战以印度联邦的胜利而告终,澳大利亚的危局很可能因为日方的退让而得到解决,届时我们将考虑在东南亚各地实施维和行动。”“马来亚和菲律宾?”罗斯福摇了摇头,“研究军事,我不在行,但我确信以马来亚和菲律宾的战略位置以及资源产出,日本人绝不会容许国联以维和之名进行干涉。如果丢掉了这两个地方,日本所遭受的损失将远远超过被国联实施全面制裁。”夏树道:“假如日苏之战依然陷于僵局,日本人确实有强硬抵制国联制裁的魄力,但如果他们在东北亚战场上节节失利,情况就不一样了。”罗斯福很平静地回应说:“没错,如果陛下您刚刚所说的两种假设都成为现实,日本人确实有可能妥协。”“看来您觉得印度联邦无法击败印度斯坦国和日本联军?或者苏俄军队难以打败日军主力部队?”夏树反问。“不,我说了,研究军事我不在行。在这方面,陛下是第一流的专家。”罗斯福答道,“只不过从工业生产能力来看,日本目前正处于它的巅峰期,除非欧洲国家给予全力支持,否则以印度联邦和俄罗斯苏维埃眼下的实力,很难为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的作战补给。”“您确实说到点子上了,我们目前很难为印度联邦和苏俄提供无限量的援助,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不好,即便他们获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无法偿还巨额的军事贷款,所以我们几个国家的议会都无法通过新的援助方案。”这个时候,罗斯福反问道:“那如果美国政府为他们提供贷款或是贷款担保呢?”夏树想了想:“我们的军事专家们恰好做过这方面的测算,若在两三年内向印度联邦提供5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而且日苏在此期间持续交战,那么印度联邦统一印度的概率在八成以上。如果将同等规模的援助提供给苏俄,无论印度战场的状况如何,苏俄军队都有九成概率将日本军队逐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这么说来,我们在俄国人身上投资更为保险咯?”罗斯福问。夏树答道:“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美国政府指望从俄国人那里收到什么样的回报呢?”罗斯福很睿智第回答:“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就是最好的汇报。”

881。第881章 淬火的战斗民族() 
结束了华盛顿之行,夏树一行动身前往他们此次访问美国的最后一站,历史悠久的美国东海岸港口波士顿。二战时期,这里曾是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主要基地,后来遭到西方同盟国的猛烈轰炸,大半个港口被夷为平地。战争结束后,大量欧洲资本涌入美国,占领和控制了许多高利润行业,在改变美国经济格局和政治生态的同时,也对美国的战后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的波士顿,码头吊机林立,街道宽敞整齐,崭新的建筑给城区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泛大西洋贸易的繁荣甚至让波士顿比战前更有活力。

    在波士顿,夏树见到了几位老熟人,包括曾在大西洋战场上互为对手的美国海军将领哈里…亚内尔,他1940年退役后便长居于此,还有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他现任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一职,司令部就设在波士顿。此外,还有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苏俄队伍已在波士顿逗留了快一个月,这支队伍的领头者之一是年轻的苏俄海军上校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一年前苏俄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勃诺夫率团访问爱尔兰,戈尔什科夫便是访问团的一员,所以也算是一位熟人。只不过在那个访问团里,处于苏俄核心权力圈的布勃诺夫和年轻有为天才将领库图涅佐夫过于吸引人眼球,其余代表团成员由此显得黯淡无光。

    夏树之所以会对这位戈尔什科夫同志印象深刻,是因为旧时空的苏联建造了一艘“戈尔什科夫”号航空母舰,它后来成为俄罗斯军火出口坑人无极限的典型案例,坑得印度阿三捶胸顿足、无处伸冤连带吐血n升。话说回来,俄罗斯人之所以用戈尔什科夫之名来命名一艘航母,是为了纪念在冷战期间积极主导苏联海军扩张的海军总司令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

    现年33岁的戈尔什科夫出现在波士顿当然不是度假或者叛逃,而是率领近千名苏俄海军官兵前来接收美制装备——1942年夏天,苏俄分别与多个欧美国家签署援助协定,以无偿援助、贷款或是现货交易的方式获取大量的武器装备,而援助数额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德国、美国、爱尔兰。根据协定,美国人将分批向苏俄提供包括64艘t级潜艇、225艘pt…20型鱼雷快艇在内的大量海军装备,以及飞机、战车、枪炮、弹药等等。据美方介绍,此次戈尔什科夫率队前来,主要是接受第一批9艘t级潜艇和45艘pt…20型鱼雷快艇,苏俄海员们将在美国进行为期六至八周的训练,然后经由北极航线回国。

    如今的戈尔什科夫虽然屡立战功,有机会成为继库图涅佐夫之后又一位年少得志的海军将领,但毕竟还只是个中层军官,是既有战略的执行者。在与夏树会面的过程中,他的言行举止非常拘谨,对战略层面的话题基本上是缄口不言。基于苏俄在世界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夏树没有笼络对方的意思,更不指望爱尔兰和苏俄有朝一日成为亲密友邦,他的言谈只是向对方表明自己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预测:未来的世界不再以战争与扩张为主基调,大国将在竞争中谋求和平发展,国联裁决和维和行动将成为解决国际或种族纷争的主要手段。

    对于夏树有意灌输的这些宏观理念,戈尔什科夫反应平平,倒是就现代海军的装备技术和战术组织讨教了不少问题。在率队来到美国之前,此君从北方舰队调任太平洋舰队已有一年多时间,组织和参加了多次海上作战行动。在东北亚战区,双方的海战力量对比悬殊,特别是在“基洛夫”号大型巡洋舰被击沉之后,苏俄海军受到了全面的压制,在这种情况下,苏俄太平洋舰队并没有停止作战行动,而是不断寻找敌人的弱点,积极开辟新的作战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