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匈帝国缔结的三国经济同盟为头号竞争对手,积极拉拢比利时、荷兰、丹麦以及意大利等邻国抱团合作。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政治和经济变迁,比利时、荷兰、丹麦这几个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欧洲小国,已经深深嵌入到了德意志本土经济圈当中,基本丧失了工业经贸领域的独立自主性,真正有条件跟法国人合作且起到“1+1>2”效果的,放眼欧洲也只有意大利了。不过,意大利人始终沉浸在“地中海霸主”的美梦当中,觉得地中海沿岸国家非弱即敌——诸如希腊、土耳其、叙利亚、沙特这类弱小欠发达的国家,便是值得他们拉拢合作的,而奥匈帝国、法国、西班牙,这几个老牌强国,都是需要打压排挤的直接竞争对手。

    借着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意大利从法国手里掠取了不少非洲殖民地和几个地中海岛屿,所以既对法国有着心理上的优势,又有情感上的提防,总觉得法国人有意夺回这些海外领地。面对法国人抛出的橄榄枝,意大利高层表现得十分谨慎,而且法国人的态度越是热乎,意大利政要们越觉得蹊跷。近些年来,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虽有好转,而且开展了一些合作,但一直缺少实质性的成果。在意大利人这里碰壁之后,法国人又尝试着跟苏俄和美国进行合作,却因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互补性不强,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无奈之下,法国高层重新将视线转回到了意大利人身上,然而几番试探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意大利现政府骨子里是排斥跟法国合作的,因而断言“除非出现一个亲近法国的意大利政府,否则法意之间不会开展准战略形态的合作。”

    就在法国人一筹莫展之时,意大利遭到新联合王国和奥匈帝国的合击,德国人表面上保持中立,背后却是在把意大利人往死里整,而让意大利收益颇丰的秘密盟友——日本,则是远水难解近渴,根本帮不上忙。看到意大利军队被联军揍得死去活来,意大利高层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法国高层感到非常愉悦,他们料定意大利人战后会收起傲气,踏踏实实跟法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因而拒绝了新爱尔兰和奥匈帝国的拉拢利诱,在战争期间对意大利保持善意的中立。

    随着战争的深入,意大利人不出意外地败给了对手,签下了饱含屈辱的停战条约,就在法国人主动向这个失败者展开胸怀的时候,意大利爆发动乱,先是各地民众举行抗议游行,并有演变成为大规模**行动的迹象,而后军队发生哗变,王室成员和政府首脑仓促逃离罗马,紧接着自称意大利共和派的**主义者占领王宫,对外通电宣布建立临时政府……

    在大多数列强国家政府袖手旁观之时,法国人却觉得这是一次改变自身战略处境的绝佳机会。得知意大利**主义者占领王宫之后,马查赫上校马不停蹄地拜会了法国内阁总理和国防部长,得到他们的支持后,便带着一名副官、一名翻译以及一名志愿飞行员,从法国空军手里“顺”了一架满载油料的德制he…151型远程侦察机,从巴黎郊外的机场出发,直飞意大利首都罗马。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这段不到1200公里的航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且不说飞越阿尔卑斯山时可能遇到的恶劣气象状况,以及没有无线电引导可能发生的迷航情况,在进入意大利领空之后,他们很可能遭到意大利空军的拦截,而在交流不畅的情况下,轻则被逐出领空,重则被直接击落。最后,即便这架飞机不受阻截地抵达罗马,也可能面临机场无法使用的窘况,而飞机的油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支持他们从意大利飞回法国的……

    纵然如此,冒险者马查赫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在近三个小时的航程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副驾驶位置,捧着一本15年前出版的航空图册,指引驾驶员飞往状况不明的意大利首都罗马。为了便于辨明方位,在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后,他们飞到了海边,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南飞。飞行途中,机上的雷达波探测仪几乎响个不停,这意味着他们时时处于意军地面雷达站的监测之下,意大利人随时可以派遣战机前来拦截,而在飞机下方的海面上,也好几次出现过意大利的军舰。幸运的是,这架高速飞行的he…151没有遭到意大利人任何形式的攻击,更幸运的是,当他们飞抵罗马上空时,罗马机场的跑道空空荡荡,机场周边的几个防空阵地也不见有任何的防备。

    马查赫上校横下一心,令驾驶员直接驾机降落。落地之后,他们才发现罗马机场处于无人管控、无人防守的状态。为了跟占领王宫的**主义者接上头,马查赫和他的副手从仓库里找出一辆卡车,对照罗马旅游地图奔赴王宫……

第1012章 面,糊了(下)() 
从罗马机场驱车前往意大利王宫途中,来自法国的马查赫上校不禁惊讶于这座城市此刻的秩序:主干道畅通无阻,街头随处可见平民装束的武装人员,以及一些被武装分子临时征用的车辆,但是没有一处街垒,也不见有带刺的铁丝网,人们脸上不见有紧张严肃的神情。得知马查赫上校一行人是来自法国的朋友,并且要赶去王宫与夺权者会面时,一个头戴鸭舌帽、身背栓式步枪的年轻人主动给他们带路……

    受益于此,马查赫上校很快抵达王宫,见到了这伙意大利**主义者的首脑人物坎德罗内,一个自诩当代凯撒的失业律师。尽管双方此前从未有过交集,而且无法进行语言上的直接交流,却像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相谈甚欢,而且给予了彼此莫大的信任。

    经过初步沟通,马查赫上校意识到这伙**主义者根本是一群缺乏组织、结构松散而且没有明确信仰和纲领的乌合之众,他们名义上夺取了罗马城,得到了掌控意大利政权的机会,但既没有得到军队的支持,也没有真正控制首都地区,意大利政府和军方只需要调动一个步兵团就能把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闹事者给剿灭掉。可事已至此,他实在不甘心两手空空地打道回府,反复权衡,他决定冒险一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这群行了大运的家伙执掌政权,借机达成符合法国战略利益的目标。

    于是,马查赫上校迅速进入角色,为坎德罗内和他的同志们出谋划策。虽说法国人的实战指挥经验并不是那么的丰富,可是放眼世界,要说市民起义的经验心得,法国人自称第二,没哪个国家敢称第一。

    至于说这伙还沉浸在喜悦之中不知死活的意大利**主义者,他们当中虽然有退役军人,但没有一个级别和资历够跟马查赫上校相提并论的,再者,他们觉得马查赫上校是代表法国政府而来,摆明了是要支持他们改变意大利政体的,对他的建议自是言听计从。

    一夜之后,被意大利****翁贝托寄予厚望的伞兵突击部队踏着晨曦抵达罗马,两百多朵白色伞花在罗马机场上空绽放,场面很是壮观。直到落地的那一刻,许多意大利伞兵们还对此行的前景持乐观心态,毕竟战争刚刚结束,意大利军队的主力部队都在北方,亚平宁半岛中部和南部只有为数不多的二三线部队驻防,即便这些部队投靠了**主义者,其战斗力也不足为惧。

    顺利落地之后,两百多名意大利伞兵准备按计划夺取机场塔台、候机楼、机库以及大门,并依托机场的建筑物和既有工事部署防御,等待后续伞兵和机降部队的抵达。可是,没等伞兵们靠近塔台,一阵隆隆轰鸣声就把他们给狠狠吓了一跳。

    随后出现在视线中的,竟是两辆橄榄绿色涂装的p…43战车,在它们的炮塔和车身上,搭乘了多名平民装束的武装人员。

    在派遣伞兵空降罗马机场之前,意军参谋们觉得首都周边并无装甲部队驻扎,伞兵们在控制机场过程中顶多会遭遇几辆装甲车,因而只需携带破甲型枪榴弹、钢芯子弹等轻型反装甲武器。作为意军现役数量最多的战车,p…43的防护能力虽不是非常出色,但抵御弹片和枪弹是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出现完全出乎伞兵们的意料,后者当即在气势上败了下来。

    停战之时,意军装甲部队或部署在北方战线,或驻防于撒丁岛、西西里岛以及马耳他岛,罗马城方圆一百公里之内确实没有成建制的装甲部队,可是,****翁贝托的幕僚们算漏了一点,那就是位于罗马郊区的装甲兵学校。这里有二十多辆训练用的战车,包括六辆性能较好的p…43,以及稍早服役的p…30,还有一大群正值热血年华的学员。事实上,就在法国人介入时局的那个晚上,坎德罗内亲自去了一趟装甲兵学校,巧舌如簧地说服了部分教员和学员,让他们加入了新组建的国民自卫军。

    坎德罗内和他的助手们在军事领域是门外汉,马查赫上校的到来确实为他们弥补了这块短板。在法国人的建议下,坎德罗内的国民自卫军占领了罗马以北的多座铁路桥,并在桥下埋设炸药,一旦发现运载部队的军列出现,便炸毁铁路桥。与此同时,加入国民自卫军的战车被分别部署到了机场和火车站,用以控制这些重要的战略据点……

    得知一连规模的意军伞兵空降罗马机场,马查赫上校知道意大利掌权者开始反扑了。尽管那些携带轻武器的伞兵暂时被装甲兵学校学员驾驶的战车阻截在了机场,意大利军方肯定还会迅速调遣更多的部队前来。眼下唯一的致胜之机就是发动那些对意大利政府不满的民众,让他们在各地制造事端,使主力集结在北方的意大利军队无法顺利调动。

    成功与否,便要看坎德罗内的忽悠功力了。

    于是,在国民自卫军与空降罗马机场的意军伞兵对峙之时,坎德罗内带着数易其稿的讲演词来到国家广播大楼,向全意大利民众发表了一场旨在建立共和体制的演说。站在客观立场,他的这篇讲演构思不算缜密,层次不够明晰,引证材料也不那么具有说服力,甚至还有那么一两处逻辑错误,但坎德罗内抓住了意大利民众对于官员**、行政低效、军备落后、士气低迷等问题深恶痛绝的心理,以改变经济上不去、战争打不赢、外交不给力等现状为目标,号召民众摒弃腐朽软弱的君主体制,支持民主开明的共和体制。

    事实上,坎德罗内的这篇讲演,不单单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意大利的****。据不完全统计,百分之六十的意大利人于当天了滚动播放的广播讲演,这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现役军人,坎德罗内的政见得到了众多民众和不少军人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对停战协定条款深为不满的意大利企业界集体转向这位横空出世的“政变英雄”,以各种形式声援和支持他改组政府,推行共和。

    另外一边,在首批伞兵遇阻后,意大利****翁贝托和他的参谋军官们迟疑了。他们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力气才调查清楚,出现在罗马机场的战车来自于装甲兵学校。军官们很清楚,那些训练用战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且不太可能携带足量的弹药,可即便如此,由于原定参与行动的伞兵部队和步兵部队指挥官的强烈反对,****翁贝托不得不下令推迟行动。在获得反战车火箭筒和重型反战车手雷之后,第二批伞兵部队终于踏上征程,而第一批机降部队因携带了额外的战防炮和弹药,运载人数由900人减少至750人。

    空降部队的行动因故推延,奉命由陆路和海路向罗马开进的各支部队也都遭遇了各种阻碍:从佩斯卡拉出发的卫戍部队,半途因铁路故障逗留十数个小时,最后不得不改由徒步行军;从佛罗伦萨南下的骑兵部队,先是遭遇道路阻塞,而后又在距离罗马城六十多公里的博尔塞纳发生哗变;驻扎在墨西拿的陆军第39步兵师,原定从墨西拿港乘船出发,在台伯河口登岸,然后直接开进罗马城,可负责运送他们的海军舰船在途中耽误半天,抵达墨西拿港后又因为港口工人罢工而耽搁了一天时间;从卡利亚里登船出发的陆军第56步兵师所部,在航渡途中遭遇大风浪,不得不前往拿波里避风……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等到意军各路部队陆续抵近罗马城时,坎德罗内已在法国人的帮助下组建起了具备各项基本条件的临时政府,而且争取到了意大利各界民众的支持。受其指挥的国民自卫军从区区数千人骤增至十多万人,他们从罗马城区的警察局、监狱以及民兵军械库获取枪械弹药,并就地取材,在罗马城区构筑街垒防线。

    在对抗新奥联军的战斗中,意大利军队大多数时候都表现得差强人意,士兵们不愿意听从军官的号令往敌人枪口上送,而要他们将枪口对准本国的平民百姓,倒也没几个人愚忠于自己的军官。结果,从卡利亚里和墨西拿调来的8000多名陆军士兵在台伯河口止步不前,来自佛罗伦萨的2000多名骑兵在距罗马机场20公里处,受阻于五十多名国民自卫军构筑的封锁线,而从佩斯卡拉辗转抵达罗马东郊的4000多名卫戍部队士兵,以不擅长进攻为由停止前进,向两百多名国民自卫军展示了他们挖掘防御工事的本领……

    此后数日,效忠王室的意大利军队所取得的唯一战绩,便是伞兵部队夺取了罗马机场的控制权。在将国民自卫军逐出机场的过程中,伞兵们打响了意大利内战的第一枪,并相继摧毁了两辆p…43和一辆p…30,造成对方三十多人伤亡。意大利伞兵以勇敢而忠诚的表现得到了****翁贝托的赞赏和嘉奖,也因此受到了各界民众的抨击和斥责,导致参战部队的士气一落千丈。

    虽然丢失了罗马机场,但得到意大利人民支持和法国政府暗中帮助的坎德罗内政权却愈发显现出“王者之气”。在争取各行省和市镇官员支持的同时,他们通电意军各部,鼓动军官和士兵们抛弃腐朽衰败的王权,支持意大利实行共和体制,从而使意大利王室和政府陷入到了极端被动的境地。

第1013章 重返地中海(上)() 
夜幕行将降临,德国柏林的夏洛腾堡宫,御前会议仍在进行中

    富丽堂皇的会议厅里,67岁的小威廉皇帝半倚半靠地坐在他那张镶满宝石的金色椅子上,42岁的路易皇储毕恭毕敬地坐在他的左手边,右手边则是德意志帝国的现任首相、常以“俾斯麦第二”自诩的海因里希冯尼格特伯爵,依次往下是帝国的内阁大臣们、帝国总参谋长以及陆海空军参谋长。

    此次御前会议,首要议题便是新联合王国强行出兵马耳他,德国对此当作何应对。很显然,这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议题,如何取舍,牵涉到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战略层面的全盘考虑。

    新奥意三国打的这场战争,前后虽然只持续了短短四个多星期,但它给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却一点也不小:面粉价格上涨了3040,贵金属价格平均上涨了40,药品上涨了50,工业原料价格上涨了2070不等,商品价格的暴涨致使各国社会和生产秩序受到冲击,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德国人家大业大,这点损失无伤国体,而且不必亲自出手就让意大利人领受了教训,在同盟国阵营内部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可说是捡了个大便宜。不过,这场战争也让德国人重新认识了地中海的战略地位如今的德国工业高度依赖于中东和波斯湾地区出产的优质原油,由于地中海腹地在战时被宣布为交战区,往来于中东和欧洲的油船只得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输耗费和时间成本大幅升高不说,还有3艘油轮和2艘货轮因触礁而损失掉了,德国海军为救援失事船只、搜寻幸存船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还被一些负面的社会舆论搞得焦头烂额。

    就在停战协定签署后不久,德国海军参谋部向皇帝和总参谋部提交了一份战时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德国海军的现有力量足以应付两洋作战,能够同时挫败两个强国联手发出的挑战,但舰队战斗力的保持和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的保障,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德国海军主力分散部署在本土、亚速尔群岛、波斯湾,而这个战略大三角的重心,恰恰位于德**队不直接控制的地中海!

    借着讨论马耳他事件该如何应对的机会,代表德国海军列席御前会议的林德曼将军一针见血地指出,石油是德**事机器的源动力,如果不能加强德国对地中海的控制力,保证地中海运输线在任何时期的高度安全,那么下一步就要在东非、南非、西非沿岸地区建立一系列的军事据点,或是想方设法铺设从巴士拉到柏林的陆上输油管道并保证其安全。

    听完了海军参谋长的阐述,小威廉语速平缓地叙述道:“马耳他,本来就是德军将士们在前线浴血搏杀,奋力击败协约**队后,从英国人那里得来的战利品。1933年,为了稳住意大利人,让他们不在背后捅我们刀子,才将它交予意大利军队占领。如若意大利的王权崩塌,政权崩溃,那么,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宣布1933年签署的柏林罗马条约作废,重新将马耳他纳入帝国的海外版图。”

    皇帝言毕,首相冯尼格特伯爵和外交大臣冯马沙尔男爵皆是凝眉沉思的表情,反观在场的军人们,一个个莫不是眉飞色舞,磨拳赫赫。

    地中海,几千年来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帝国的兴起与衰败,马其顿人、罗马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在他们的鼎盛时期都曾统治过地中海。曾经称霸世界的英帝国虽未大量掠取地中海沿岸土地,但凭着对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占领,以及在地中海派驻具有相对优势的舰队,同样取得了左右地中海局势的话语权。

    作为继英帝国之后又一个殖民领地遍及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德意志帝国在赢得一战胜利后,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了扩张亚非美洲殖民领地、角逐世界霸权上,因而主动让出了地中海的控制权,使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互制衡、互相牵制。就那个时代的国际形势而言,这步棋走得无可厚非,只不过随着世界格局的变迁,对地中海“失控”,逐渐成为新任世界霸主的一处软肋,一块心病。

    片刻过后,现任陆军参谋长、来自巴伐利亚的多洛蒂亚公爵道:“午餐的时候,我试探过希尔斯上校的口风,这位爱尔兰外交武官透露说,占领马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