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元善见松了口气的是,高澄亲赴豫州,要离开邺城。

    南梁的北司州就在淮水以南。司州隔淮水与东魏治下的豫州相对。

    梁建威将军兰京所部和魏豫州刺史侯景所部之间也就是只一水之隔。

    兰京和侯景,一梁一魏的两国将军之间关系这时候甚是微妙。彼此之间有一种心照不宣,又有一种暗中较量。

    两个人保持着维持平静的默契,又互相带着点提防。兰京死守边境,虽然也从太子萧纲的密信里知道侯景已经暗中降梁,但他也只是保持平静,并没有主动命人去和侯景联络。

    侯景也一样,并没有主动命人去联络兰京,他不屑于和一个小小的建威将军搭讪。既然是弃魏降梁,那就得至少比原来的地位更高,不要让人觉得他是迫不得已。虽然在侯景心里最深处,他也暗自承认确实这个结局有点迫不得已。

    司州平阳郡平阳县,兰京驻此的时日不短了。他却没想到,就在几日之间,会有不少的重要人物如约而至地先后亲临如此一个小县。

    时值冬末,虽然隆冬已经过去,但淮水南岸依然天气阴冷。因为临水近,平阳城总是蕴在一片潮湿之中。在冬天到来之前,人会一直都觉得那种阴冷深入骨髓。

    这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平静的平阳城外有数十骑急驰而来。像是赶了很长的路,像是有什么分外着急的事,灰土飞扬之中这些人马都显得风尘仆仆。

    平阳城紧闭的城门外,一队飞骑的速度放慢而停止下来。一直在队伍最前面的武士装扮男子却没有像他手下的士卒一样奉命下马暂歇。他调转马首又向队伍后面奔去,眼睛在寻找什么。

    终于在队伍的后端,看到两个身姿颀长、纤细的男装打扮的士子后他停了下来。

    戴平巾帻,着两裆铠的高大男子在夜色虽然看不清面目,行止看起来却格外不同流俗。那两个士子一个满身书卷气,略带点任性霸气;一个看起来冷傲、淡漠。两个人都穿着狐裘半篷以御寒。

    三个人不约而同一起下马,然后又不约而凑向一处。

    “公主辛苦了,平阳城已经到了。”那个男子向那个书卷气的清贵士子道。

    显然这是女郎装扮成的士子。其实就是溧阳公主萧琼琚。

    男子是梁都官尚书羊侃的儿子通直散骑常侍,信武将军羊鹍。

    “到了就好。”萧琼琚顾不上又冷又累,语气里颇感安慰。

    “大兄,不宜在此久留。”另一个冷傲、淡漠的士子是羊鹍的庶妹、公主的随护羊氏小娘子羊舜华。她点到为止地提醒自己兄长。

    羊鹍见公主一切安好无恙,便命人去城下叫门。

    平阳城平静了很不少日子,突然在一片夜静更深之中,守城的建威将军兰京接到禀报,说是散骑常侍、信武将军羊鹍在城外请见,兰京确实觉得意外。

    他意外的不是羊鹍来司州,他意外的是来司州的是羊鹍。羊氏一族都是皇帝萧衍的忠心臣子,没有和任何一个皇子过从甚密,甚至包括太子。

    兰京自己确实是有点偏******,虽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曾是溧阳公主的随侍。兰京早就知道,侯景的叛魏降梁,必然会在梁国引起轩然大波。只是没想到这波澜不只是在建康,这么快就波及到平阳这个边境小城来了。

    兰京命人开城门迎接信武将军进城。他自己也立即重新整装出迎。

    就在同一天晚上,东魏颖川郡,颖水之北的长社县,驻守在此的大行台慕容绍宗也接到了禀报:高王居然亲自驾临,就在城门外。

    长社城北,一片荒野,高澄下马回头唤道,“痴奴,近前来!”

    听到高王呼唤,武卫将军侯和立刻应着他这近乎戏谑的乳名躬身含胸地小步奔来,不敢有一点怠慢。站在高澄旁边的崔氏叔侄二人看到侯和的行动、体态一个忍笑,一个鄙夷。

    只有陈元康没笑。他心情复杂。知道眼前这人命数将尽,但又因为知道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要说不准什么时候成了枯骨,难免心有感慨。

    “高王有何吩咐?”侯和走近高澄身前,说不尽的谄媚。

    侯和心里也明白,他的父亲侯景现在豫州汝南郡淮水北岸的悬瓠城,虽然名为魏臣,未显出反叛的痕迹,实际上已经是暗投南梁。

    没错,他再傻也该看出来了。不信高王看不出来。谁心里都明白,只等事实揭开的一天。谁都在等机会,他也需要机会。

    父亲从邺城走的时候一句交待没有,倒给了他许多看起来实现不了的承诺。自从到了豫州,再也没有给他传过书信,更是不置一辞。到如今他连自己的命都需要自己担心了。这不能不说是因为父亲的牵累。

    “痴奴,”高澄反手用手里鞭子的木柄点了点侯和的肩头,“尔自去叫门,慕容行台自然出来迎尔进去。尔如今身份可贵,慕容行台见尔必然大喜。”

    高澄那支马鞭的手柄漆雕彩绘甚是精致,他用力也轻重适宜,语气更是柔和。侯和几乎要受宠若惊了。忘了高澄一路上总是用“痴奴”这名字极其不屑地在众人之前称呼他。

    侯和没多想,欣然应命,直起身子便遵命大步向城门跑去。心里想,怎么说他也是郡公公子,武卫将军,慕容绍宗又是他父亲的旧相识,他倒可以向慕容行台好好探问一下身在悬瓠城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意图才久久不动。

    “长猷兄。”高澄眼看着侯和到了城门之下,他转头唤陈元康。“立刻就把消息散布给侯景,就是要让他尽快知道。”

    陈元康没有一点疑问地应诺。余下的事高澄就不用再吩咐了。

    陈元康非常明白高澄的意图。侯景现在这么不死不活地把控着汝南,占着悬瓠城这样的要地,还不如趁早逼他现身。是去是留也要有个结果才好处置。不然何以兴无名之师讨伐?

    祸害在萧墙之内不如尽快驱之出门。虽然后果不可以预料,但也比总留在身边好。

    崔暹一语不发地站在高澄身侧。他看一眼叔父,心里暗想,高王把心腹亲信都带出来,邺城又会是什么情形?叔父看起来倒好像一点不担心似的。

    平阳城城门打开,信武将军羊鹍率骑入城。

    兰京虽然不至于不认识羊鹍,但他与羊鹍并不相熟,素无往来。

    黑暗之中于城内见数十骑入城,虽然看不太清楚,只觉得前面在马上的男子是士子装扮,还身着狐裘斗篷,看起来单薄了些,心里觉得奇怪。

    他侯在城门内未上前相迎,只因与羊鹍不相熟,不便过于热切。而马上的男子也并不下马,一直提缰纵马到他面前方居高临下唤了一声“兰将军”。

    这声音好耳熟。

    兰京心里大疑,抬头仔细一辨才发现,居然是溧阳公主,又惊又喜问道,“殿下怎么来了?”

    萧氏下马,羊舜华紧随其后。

    羊鹍早已下马,左右环顾,甚是警惕。

    “固成将军,侯景有没有书信给你?”溧阳公主被兰京引着往城内走。两人并行时她已经换了称呼。急于知道侯景的动向。不是她沉不住气,实在这一路人越想越觉得这事危急。

    “殿下放心,侯景自矜身份,自然是不会与我密切往来。”兰京的态然相当坦然,不失对公主的恭敬。“公主若是早知会末将,末将一定早去迎接公主。倒是临贺郡王殿下,人还不知道在哪里,早就命人送了多少口信来。”

    萧琼琚听得清楚,到底这次还是忍住了没在人多耳杂的地方细问。

    兰京回头瞟了一眼羊鹍,心里也有数了。

    长社城外,慕容绍宗亲自开城来迎。然而情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接到禀报说是高王驾临,然而当他一马当先冲出时,还未见到高澄,居然看到一痴蠢男子自称是“郡公侯景之子,武卫将军侯和”请见,他立刻便精神振奋起来,简直是惊喜义愤交集。

    对于慕容绍宗来说,侯和如同从天而降,当然不会放过。

    而对于侯和来说,还未叫门就城门大开,大行台亲自出迎,也让他顿时放下心来松了口气,欣喜不已。

    慕容绍宗并未下马,立刻命人将侯和绑了。

    侯和却未料是此结果,大呼“大行台且听我一言”。他以为这中间有误会,他急于解释清楚。但看慕容绍宗完全不理会他,便又大呼“高王救命”。

    他这一喊高王,倒提醒了慕容绍宗,抬头去寻找。

    果然看到夜幕里几骑在前驰来,后面跟着大队人马。

    慕容绍宗看到马上真是高澄,立刻便下马迎上来。

    高澄到了近前勒马而驻向慕容绍宗笑道,“慕容行台,侯景的儿子就交于大行台,任凭处置。若是行台下不了手,我必不依从。”说罢竟然看也不看侯和一眼便昂然提马入城去了。

    侯和完全痴了。

第五十六章:痴奴殒命() 
悬瓠城中的侯景其实比谁都焦急烦躁。他如今真是悬在空中不上不下。

    向北看,慕容绍宗严阵以待,豫州又是流言四起,没有一件是说他好的。显然是不拿他当魏臣看了。如此没意思,可他要真主动反叛了,那岂不是成了背主逆臣,名声实在是不好听。

    向南看,梁主也好,太子也好,都是大加许诺,但又按兵不动,也无任何接应。好像只等他自己有所行动。可叫他怎么主动上门?岂不被人看轻了?

    侯景心里这时候倒盼望起萧正德来。

    萧正德前些日子送信来,大肆承诺,说主上和太子均表示:郡公若归,必以隆礼相待。

    可侯景听来这话是空话。心里便对梁帝和太子不满。但暂无别法,只能借梁以栖身。宇文黑獭的奸滑不在他之下,他也只好作罢了。只是在心里引恨时发誓,一定有一日踏平长安以报此轻贱之仇。

    唯一让侯景舒心的消息就是,萧正德许诺,将亲至司州,临淮水以待,替主上和太子迎郡公入梁。

    不管怎么说,在侯景心里这也算是找回面子了。

    然而没想到,千盼万盼,盼来的不是萧正德,居然是高澄。而且高澄还把他的儿子侯和也从邺城带来了。显然是想要威胁他。

    要不是高澄,侯景几乎忘了他还有个儿子在邺城。可是既然高澄带来了,那么这问题便摆在了眼前。如果高澄拿儿子威胁他,他能当面拒绝吗?那他在天下人面前不就成了冷血残忍的人?高澄可真是给他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除非侯和能体谅亲心,不肯陷亲于不义而自裁。侯景又觉得,这个希望很渺茫,他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恐怕侯和还真没有这个血性。

    之前慕容绍宗给侯景的压力虽沉重,但是默然无声。慕容绍宗从来没有给他送过书信,更是从来没有和他相邀见面直接说过什么。

    但是这一次不同,突然直接命人送了书信来,相约在颖水相见。侯景心里也明白,最后图穷匕见的时候终于来了。

    颖水顺流而下,终于与淮水相汇合。与颖水几乎并行的汝水,也同样最后汇入淮水为淮水注入了动力。悬瓠城在汝水以西,东为汝,南为淮,上可以至河洛,下可去荆楚,实在是个交通四方的枢要之地。

    向北渡汝水,再向北,日渐升高时,侯景已经到了颖水南岸。他并不打算真的渡颖去赴慕容绍宗之约。他现在唯一能紧握在手里的就是汝南郡,豫州早已不复当初。

    悬瓠城地势要紧,万一有事可灵活应变,他决不能丢了此城。想来慕容绍宗除了和他正式摊牌以兴兵伐之,恐怕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不过就是用儿子相要挟而已。这倒要让他在心里先有个定论。

    冬末春初,颖水两岸还是一片灰黄枯萎的颓败之色,没有一点生机勃发的样子。这一段的颖水并不十分宽阔,侯景足以在河的这边就看清楚北岸的情形。

    长社原名颖阴。颖阴,故名思义,颖水之阴也。当侯景到达南岸时,果然清楚地看到了北岸已经是军阵整齐地列队在此了。

    来之前就已经想到会是什么结果,但绝没有想到是这样一番情景。他最不想看到的人都在眼前。

    第一不想看到高澄。这个鲜卑小儿将他逼迫到这一步,他已经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而高澄现在就在他眼前,他却杀不了他。

    第二不想看到的是儿子侯和。只要别让他看到,听到什么结果他自信还能承受。痴奴被带到眼前无非就是要被人利用,他倒宁愿他死了。早给他起名叫“痴奴”,就知道他是愚蠢的。

    侯和看到北岸的父亲,就像近在咫尺一样,他立刻挣扎起来,好像沉入河水中的人终于捞到了救命稻草似的。

    慕容绍宗手下的人一点也没客气。不只是因为上官有命,还因为传言起的作用,谁都对侯景没好感。所以对侯和就下了狠手。侯和被捆绑得极其结实,用的纻麻的绳子又细又长。

    因为绳子长,所以侯和通身上下不知道被缠了多少圈。因为绳子细,用力又猛,几乎每一圈都勒进肉里了。

    侯和嘴里被堵了大团的乱麻,舌头都快被绞碎了。那乱麻吐不出来,哪里还能说话?

    这在侯景看起来,完全是对他的示威和侮辱。他深以为恨自己怎么之前没有找机会****高澄,还是太慈手软了。他怎么说都看在高欢面子上勉为隐忍。没想到高欢一死,高澄一点都不对他手软。

    侯景临水在岸,大声喝道,“高澄小儿,我与尔父相交时日久远,尔若真心存孝道,就该尊我为父执辈,不该以此下作手段逼凌。尔大可一切结果其性命,何必以子要挟其父落人笑柄?”

    侯和虽然嘴被堵了,但耳朵可没被堵,把父亲的话听得清清楚楚,他立刻停止了挣扎,睁圆了眼睛,不敢相信地望着对岸的父亲。

    朔风凛冽,侯和发髻散乱,面色灰败,乱发被吹得几乎覆面。刚才他眼神里还有求救的渴望,这时却已经目光没有了活气,麻木得像是已经死了一样。

    高澄端坐在马上,他的坐骑沿着河岸来回漫步,高澄控御自如地提缰在手。坐骑只能在他允许的小范围之内稍稍来回盘桓,但不能超出他允许的范围。

    “侯景,尔之言真当属可笑也。”高澄大笑道,“尔一羯人奴才,也敢自恃为我父执辈?就是我先考父王在日,尔也不过是一下官臣属,安敢如此狂妄?尔身为魏臣,却与梁暗通款曲。与敌国交战时,尔暗通西贼,暗害了忠武公、大都督高敖曹,我若不为大司马报此仇,何以面对高氏旧族、臣属?让高公在天之灵何以瞑目?宇文黑獭分裂社稷,而今刚是邦国安定以期社稷重新一统之时,主上待尔甚厚,匹夫竟枉顾家国、不念天子之恩,便要做叛国之臣。大魏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人人可诛杀尔这叛国之贼。高王新死,尔不念旧时恩义,王尸骨未寒,尔便迫不急待弃道义而追私利,还有何面目颐指气使立于军阵前?此间皆是献武王旧部,人人都恨不得食尔之肉,饮尔之血,以报献武王。”

    高澄这一番话让颖河两岸听得人人心头起伏。

    南岸人心惶惶,北岸热血沸腾。

    提到高敖曹,别人还好,陈元康第一个就心里悲愤不已。可叹他曾事奉的府公高君,一代名将,可堪比秦末项羽,就这么被侯氏父子阴害而死。

    慕容绍宗也是在邙山时被侯景利用、阴陷过的人,幸当时大将军高澄有识人之明,不曾与他计较。慕容绍宗虽然在献武王高欢在世时未得重用,但得此时渤海王高澄器重,早思报答。他这时只等高澄一声令下便可渡颖去擒侯景。

    崔季舒是高澄挚友,早从陈元康口中得知当时尚为渤海王世子的高澄就多次被侯景命人暗害,多少次险些令世子丢了性命。看侯景还敢说出什么自充父执辈的话来,崔季舒早气得脸色都变了。

    只有崔暹异常兴奋,他没什么机会随同高澄征战在外。如果这次一举擒了侯景,不止为社稷除祸患,就是他自己,也算是有军功的人了。

    侯景是格外机警之人,早体会到人心的微妙变化,怒喝道,“痴儿胡言乱语以蛊惑人心,有心构陷于我,竟至于颠倒黑白。谁不知道尔与大都督高公早有嫌隙?当日在孟津,尔先是命大都督孤军深入以抗西贼大军。后在河阴城中,尔以诈死而命城门关闭不开,才致大都督高公败回时不能入城,以至于惨死于西贼之手。今日推得一干二净,大都督若真是在天有灵,定要向尔索命。谁不知高氏乃欺凌天子的权臣?真正背主忘恩之人正是小儿,尔竟反污于我,天下何人不知高澄小儿将天子弄于股掌间?尔以我子逼我,我子与尔从小长于一处,尔若真忍心杀之,我又有何话可说?”

    侯景若不提高敖曹之死还好,提到此节高澄也是气得面色铁青。高敖曹之死是扎在他心里的一根刺,他如何能忘?

    听得目瞪口呆的侯和,见高澄突然下马奔他而来,吓得身子颤栗,不知道高澄要意欲何为。

    陈元康紧跟在高澄身后。

    那几个看押侯和的偏将、士卒,见高王怒气冲冲而来,纷纷让开,把跪在地上的侯和孤怜怜地抛在中间空出来。

    侯和见高澄的样子急怒,他刚才本来愣怔着不知所以,现在忽然直挺起身子,一时难以起身又爬都爬不了,身子扭来扭去地想往前蹭,像是想膝行上前向高澄求和的样子。

    被乱麻塞住的口中呜里呜鲁的,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侯和的眼睛也一下子亮起来了。侯和好像忽然又活过来了,不同于刚才形同于死人,他好像有了什么想法。

    高澄当然不会把堵他口的乱麻拿出来,他俯身一把就将侯和提着衣领从地上拎起来,然后大力拖着侯和往颖水岸边走。那样子活像是要把侯和扔进水里去。

    侯和跪久了,又被綑绑得紧,身子都麻木了。高澄哪里管他能不能走路,只管拖着往前走。侯和身不由己如同死畜一般被从地上拖过。

    被慕容绍宗的人折磨了一晚上,原本就已不成样子,现在更是衣破发乱、满身灰尘泥污,没办法再让人看一眼了。侯和身子动不了,口中的呜鲁声更激烈。好像待宰的牲畜知道自己濒死的绝境而死命抗争。

    高澄用力将侯和甩了出去。

    被绑得一点不得自由的侯和跌在地上,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