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大酋在心里想着。
“什么?多尔衮撤兵了?让我们也撤退?
该死,他怎么不早点派人过来,咳咳!”
很快,岳托这边也收到了多尔衮派人送过来的消息,得知多尔衮已经领军撤退,并下令让他们也立即撤退后,也是一惊。
岳托没想到,多尔衮那边的战事竟然没打赢。
而且,以岳托对多尔衮脾性的了解,他们那边的战事恐怕同样非常惨烈,损失应该不小,不然多尔衮是不可能轻易撤退的。
多尔衮在所有鞑子将领当中,是最能征善战的,也是最强硬的,想让他先撤退,这已经多少年没有发生过了。
“传令给杜度和鳌拜,让他们做好撤退准备。咳咳。”
岳托这个时候,也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多尔衮都已经领军撤退了,他们也必须马上撤退。
要不然,等关宁骑兵支援过来,他们想撤退都难。
而这个时候,本就重病的岳托,又这样受刺激,情绪波动巨大,让他再次大口咳血,气息萎靡不振。
“看样子,我命不久矣啊!”
岳托望着手心吐出的鲜血,在心里想。
岳托感染的是风寒,风寒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非常可怕的疾病了,普通百姓得了,死亡率很高。
但岳托作为鞑子贵族,其实如果细心调养,过段时间还是能够恢复的。
但可惜,这段时间,感染风寒的岳托,哪有机会休养,一直拖着病体指挥鞑子军队作战,操心劳力。
又因为杜度战败,鞑子镶红旗损失惨重,急火攻心昏死过去一次。
拖到这个时候,岳托早已经病入膏肓,基本上算是必死无疑了,就看他还能再撑多长时间了。
“皇上,微臣就算是死,也一定会将入关的人马带回去再死。”
此时岳托心中还有着这样的信念,也正是这股信念在支撑着他。
呜呜呜!
低沉的号角声,响彻在这片荒野大地上,此时这片荒野大地早已经被尸体铺满,泥土被鲜血染红。
“什么?撤退?”
杜度和鳌拜也收到了岳托的命令,虽然他们心里十分不甘,但还是遵从了命令,带着清兵撤走。
“清兵退了,杀啊!”
很快,明军这边的将士们,也响起了兴奋的吼声,他们望着退走的清兵们,不少步卒追在后面追杀。
“清军撤退了?”
朱勇身在一处方阵中,望着向北退走的清军,也感到诧异。
此时,在他们这处战场上,清兵虽然进攻受阻,但却和他们厮杀的难解难分,明军这边没有太大的优势。
甚至,要不是朱勇领着新军火枪兵配合盾戈兵们,死死守住了中路防线,没有被清兵攻破,他们恐怕会输的。
因为,在两翼战场上的卢象升的天雄军,即便是兵力占优,但依然被清兵压着打,防线不断被压缩。
“大人,清兵撤退了,要不要追击?”
张大鹏跑到朱勇跟前,询问道。
“追个屁,人家有骑兵掩护撤退,我们这些步卒追上去有什么用。
再说,人家鞑子只是撤退,又不是被我们击败溃逃。、
我们的将士都精疲力尽了,哪还有力气追敌,万一被鞑子他们杀个回马枪,麻烦就大了。
你立即传令下去,任何人不许追击,这一战打到现在也该结束了。”
朱勇很明智的下达命令,没有同意让麾下将领领兵追击撤退的清兵们。
“呼,竟然打赢了,太不容易了。”
朱勇这个时候突然抬起头,望着西面即将落下去的夕阳,漫天的红霞,露出笑容,低声说道。
这一战从上午打到傍晚,连朱勇都不想再打了,其实这个时候鞑子主动撤退,是双方都想看到的结果。
两军这一天的血战,打了个两败俱伤,精疲力尽,都不想打了,就看哪一方先服软退走。
结果,还是鞑子这边先服软退走,明军这边也不会追击。
果然,卢象升和朱勇的想法基本上不谋而合,卢象升也在约束自己麾下的天雄军将士,不许追击撤走的清兵。
“赢了,我们打赢了,鞑子退了。”
等到鞑子退走之后,不少明军将士全都‘噗通’一屁股坐到地上,脸上露出傻笑,开口说道。
这些年来,清军威名赫赫,震慑关内关外,不知多少明军败给他们,也让更多的明军将士越来越惧怕清兵。
但现在,正是这个凶名在外的可怕敌人,却被他们击退了,即便不是将其彻底击败,但也足以让这些明军将士们兴奋不已了。
“岳托竟然主动下令撤走,难道是祖大酋那边打赢了?”
随后,朱勇也思索起清兵为何突然主动撤退的原因。
毕竟,此时在他们这处战场上,清军依然还是进攻方,甚至占据优势,理应不该主动撤退才对。
“报,将军,刚刚收到关宁骑兵那边送来的消息,多尔衮在一炷香前领军退走,关宁骑兵也打赢了。”
“果然如此。”
当一名新军将士冲到朱勇跟前,向他做出这样汇报时,朱勇瞬间全明白了。
“传令各营,立即救治伤兵,清理战场。
派人去巨鹿城内,联系城内的官员,让他们立即组织民夫和大夫,过来将我们的伤兵,先送到城里救治。”
朱勇下达新的命令。
“是,将军。”
半日之后,天色完全黑下来,朱勇派出去监视清军撤退的人,也回来禀报,清兵是真的退走了,往北撤退。
这才真正让朱勇放心下来。
而且,因为是清军主动退走,他们在巨鹿西面的大营内,所有劫掠来的百姓和牲畜、钱粮等物资,根本就没机会带走。
甚至,清军大营此时也在发生战斗,从巨鹿城内杀过去的数千明军将士,正与防守大营的几千清兵,杀得难解难分。
结果,清兵这边撤退的命令一到,那些留在大营防守的清兵,立即不敢再待下去了,纷纷撤退。
清军大营内随即被明军占领,解救出十几万百姓和无数的钱粮物资。
这个消息,此时朱勇和卢象升他们还不知道呢,等他们知道后,非高兴死不可。
“哈哈,朱大人,这一战你们打得太好了。”
战场这边,很快卢象升就领着一种天雄军将领过来,看到朱勇后,卢象升大笑着夸赞道。
朱勇也的确承受起卢象升的称赞,这一战不仅仅是新军的火枪手们,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左右,牢牢地守住的中央防线。
才使得他们的防线固若金汤,即便是清兵在两翼获得优势,但依然无法击溃他们。
除了新军的火枪手表现出色外,参与与鞑子近身战斗的那些新军步卒们,同样表现的无畏,力战鞑子。
不仅不逊色与卢象升的天雄军,甚至犹有过之,这让卢象升惊叹不已,再次提升了朱勇和新军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第117章 朱勇的野望()
117朱勇的野望
【求收藏订阅!】
“报,启禀两位大人,刚刚收到消息,巨鹿城内的郑、宁两位大人出兵,击败了清军大营的守军,救出了被鞑子劫走的百姓,还有大批钱粮物资。”
“好!”
当朱勇和卢象升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大喜。
“如此说来,这次清军入关算是功亏一篑,什么都得不到。
这一战,清军也付出了惨重的损失,如果多尔衮和岳托识趣的话,是不太可能继续在关内停留了。
否则,他们说不定会覆灭在关内。
这样看来,这次清军入关恐怕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了。”
卢象升这个时候脸上带着喜色,分析说道。
“嗯,确实如此。”朱勇也微微点头,同意卢象升的分析。
随后,朱勇和卢象升两人便领着疲惫不堪的两军将士,前往巨鹿城休整,一日的血战让他们麾下将士精疲力尽,急需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休整。
至于清理战场,为阵亡将士收尸,以及处理那些阵亡清兵尸体的事情,则交给巨鹿知府张大年去处理了。
而这个时候,北撤的清军,也离开顺德府,重新进入真定府南宫县一带,多尔衮也不得不下令,让清军在这里休整。
这一日的血战,虽然最终是清军这边最先承受不住伤亡撤退,但清军也不算大败,明军这边算是惨胜吧,两败俱伤的结果。
这样的结局,对于朱勇这边的明军将领们,已经感觉可以接受了,但对于多尔衮等清军将领们来说,便感觉是奇耻大辱。
彭!
清军渡过漳水,在南宫一带扎营后,多尔衮也是在自己的帅帐内大发脾气,没人敢靠近。
而就在这个时候,身在巨鹿城内的朱勇,意识再次将领崇祯分身,然后以崇祯的身份下达命令。
让此时已经汇聚在京城周围的二十多万勤王大军,立即开拔往东,在通州沿运河往南,构筑防线,防止清军北逃。
这一次在巨鹿城内的惨胜,反而让朱勇看到了,这次歼灭入关的多尔衮和岳托率领的两路清军。
毕竟,巨鹿一战,朱勇和多尔衮两边虽然都是伤亡惨重,但是别忘了此时他们可是在大明的国土上。
朱勇、卢象升和祖大酋他们等于是本土作战,可以随时得到各方的支援,而清军此时算是孤军深入,想要包围他们其实并不怎么困难。
于是乎,朱勇在皇宫内,紧急召见孙承宗,李英汉,杨嗣昌,孙应元和周遇吉等大臣,向他们说了巨鹿战事结果。
“什么?圣上,老臣没听错吧?我们在巨鹿真的打赢了鞑子?”
在听完朱勇的讲述后,孙承宗第一个发言,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
“嗯,孙阁老,千真万确,朕也是刚刚送到锦衣卫送来的情报。
卢象升,朱勇和祖大酋三支人马,十万大军联手,在巨鹿以北与多尔衮,岳托统帅的七万余清军主力决战。
双方大战了整整一天,血流成河,最终清军最先撤退,我军惨胜。
具体的伤亡数字还不清楚,但这次清军损失至少在两万人以上,我军伤亡同样不小。”
“这那里是惨胜啊,圣上,这是大胜啊!”
杨嗣昌激动的喊道。
这些年来,明军对清军作战,屡战屡败,甚至几万明军都打不过区区几千清兵。
往往,明军能够杀死几百清兵,其中甚至都没有多少真正的鞑子兵,都会被那些明军将领渲染成一场大胜。
至于一次性杀死上千以上清兵的战事,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过了。
也难怪,这个时候朱勇说到,此战清军至少折损两万人,不仅吓了杨嗣昌等人一大跳,更是让他们激动的浑身颤抖。
“所以,朕如果所料不错,清军接下来应该没胆量继续在我大明境内逗留了,也就说他们该想着如何北上撤出关外了。
但这一次,朕可不想再看着这些鞑子轻易退走了。
朕要求你们,统帅京城外各路兵马,沿着运河布置防线,如果清军北上,就将他们阻挡在运河以南。
到时候,卢象升,朱勇他们会从巨鹿北上,追在这些鞑子后面,争取将他们包围住运河以南。
这一次,朕要吃掉这些鞑子,让关外鞑子以后再也不管随意南下。”
朱勇郑重的说道,如此大的图谋,再次吓了孙承宗等人一跳,但随即也让他们激动起来。
如果这一次,真能如朱勇所说的,将入关的这八万清军留下歼灭,对于鞑子来说,绝对是可怕的打击。
八万清军,其中足有一万五千多名鞑子兵,如果真的被明军全部留下,足以让族人不过几十人的鞑子们,伤筋动骨,元气大伤了。
这样一来,为了几年内,清军恐怕都不可能有能力再南下劫掠大明了,能够给大明和朱勇留出更多的时间。
“遵命,圣上,微臣这就去准备。”
杨嗣昌急不可耐的说道。
“杨爱卿莫急,这一次的确需要你这个兵部尚书亲自出马统领各路京营人马,布置防线。
孙阁老负责调动京城的人力物力,协助杨爱卿,具体该如何执行,你们要尽快拿出一个计划。
算算时间,最长半月之内,清军就该北上撤退了,这段时间就是你们的准备时间。”
朱勇眼睛在杨嗣昌和孙承宗两人身上扫过,这一次朱勇必须依仗他们两人了。
“是,圣上放心,老臣回去后,连夜就和杨大人商议这件事,一定不会辜负圣上的期望。”
孙承宗已经七十多岁了,年纪太大,让他总是缺乏精力,但这一次,他听到这样的消息后,也不由得浑身发热,精神起来。
等孙承宗和杨嗣昌从皇宫内出来后,果然孙承宗以内阁首辅的命令,召集京城内众多文臣开会,协调接下来如何调拨人力,调动物资等事宜。
毕竟,杨嗣昌要想调动京城外这二十多万京营大军,没有钱粮是不可能的。
而他们如果想要沿着运河布防,更需要大量的民夫,船只,马车为他们运输器械和物资等。
而杨嗣昌则带着孙应元和周遇吉等人,出城召集京城外那些京营将领们开会,商议布防事宜。
很快,朱勇的新军联手卢象升的天雄军,祖大酋的关宁骑兵,在巨鹿击败清军的消息,很快就在各路京营将领之间传开,顿时石破天惊。
“这……怎么可能!”
很多明军将领在乍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先一阵发呆,满脸的不敢置信。
毕竟,这些京营将领基本上都见识过清军的可怕,他们早就被清军打怕了,心理产生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质疑这一战的真实性。
但当他们知道,消息是崇祯亲自说的,锦衣卫亲自送回来的,便知道这应该不会是假的。
毕竟,如果朱勇和卢象升他们,真的要送虚假战报,也不可能傻到送如此让人不敢相信的假捷报。
如此大的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啊!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消息是真的,朱勇他们真的在巨鹿击败了清军主力。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很多明军将领低声喃喃道。
很快,这个消息就在各路京营大军的士卒之间传开,引发了更大的轰动,甚至两日后都散播到京城里去了,让京城内的百姓也欢呼起来。
杨嗣昌和孙承宗两人,也用了两天多时间,用来调动人力物资和军队,同时商议该如何布防阻挡北上的清军。
清军这边,时间到了二十三日,距离他们从距离撤退,已经过去三天了,他们也完成了休整,多尔衮和岳托也准备北上撤出关外了。
本来,多尔衮是不甘心就这么狼狈离开的。
他们这次折损如此惨重,却什么都没捞到,百姓没抢走一人,钱粮更是颗粒无收,这让他们回去如何向皇太极和族人交代啊!
但如果留下,面对他们的局势将更为艰难,他们甚至会有被明军包围,彻底被歼灭的危险。
最终,还是岳托拖着病躯,亲自劝说多尔衮,才让多尔衮终于同意北上撤出关外。
岳托十分清楚,他们这一次南下入关劫掠,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彻底的失败了。
现在,岳托心里唯一想的,就是如何领着剩下的五万余清军,北上撤出关外,为他们保存一些元气。
另外一边,朱勇,卢象升和祖大酋三部人马,此时也在巨鹿完成了休整。
巨鹿一战后,朱勇的新军人马减少到两万人,朱勇不得不将原本六个步兵营缩编为四个,让剩下的四个步卒营保持满编。
而卢象升麾下的六万余天雄军人马,也伤亡近两万人,祖大酋的关宁骑兵折损六万余人。
也就说,朱勇这边的三部大军,付出的三万余人的伤亡代价,留下了大约两万清军。
而不管是朱勇的新军,还是卢象升的天雄军,以及祖大酋麾下的两万关宁骑兵,基本上都是此时大明最为精锐的人马了。
所以,朱勇在心里,其实对于这一战的结果,是不太满意的,至少他觉得他们这边的伤亡比例偏大了。
倒是卢象升还算满意,相比起朱勇的不满意来说,祖大酋简直就是怨念横生了。
祖大酋从辽东带来的关宁骑兵,足有两万人,而入关后,他们接连鞑子骑兵主力打了两大场大仗。
高阳一战,他们打残了鞑子镶红旗所部,巨鹿一战,他们也付出惨重代价,重创了多尔衮亲率的鞑子镶白旗所部。
基本上,这次对鞑子作战,最大的攻城不是朱勇的新军,也不是卢象升的天雄军,反而是祖大酋的关宁骑兵。
但对于这样的功劳,祖大酋心里是苦涩的,这完全超过了他的预期。
祖大酋甚至都已经不知道,等回到锦州之后,他该如何向祖大寿复命了。
不过好在,三日后,锦衣卫带来的一封嘉奖令,不仅封祖大酋为辽东副总兵,还封他为破虏将军,二品大员。
并且,同意从缴获的清军战利品中,赏赐关宁骑兵二十万两银子,用于关宁骑兵的重建。
崇祯对祖大酋如此的重的封赏,也是让祖大酋惊喜万分,算是吹散了他内心的阴郁,让祖大酋觉得,这次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要知道,自从祖大寿坐镇辽东,尾大不掉之后,朝廷除了每年给祖大寿送去辽饷,让他镇守锦州,防备鞑子外。
崇祯已经好多年,没有封赏过祖家的任何一人了,崇祯削弱祖家势力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再继续让祖家做大呢。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次突然收到崇祯如此厚重的封赏,祖大酋才感到高兴。
当然,祖大酋收到这样的封赏,也是他损失一万关宁骑兵换来的。
祖大酋当然不知道,这一次崇祯之所以对他做出如此厚重的封赏,完全是因为朱勇的意志。
要是再换做是以前的崇祯,恐怕他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不过,虽然祖大酋这次收到了崇祯厚重的封赏,但也没让他兴奋到失去理智,对于接下来的战斗。
祖大酋已经在心里下定了决心,再也不承担主力了,只负责帮帮场子,让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