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康志-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战事需要,我水军主力可以从辰州沿辽河北上,兵逼金国东京辽阳府,能战则战,不能战,退回来就是了。”

赵桓一听,来了精神,道:“辽河能过大船吗?”

刘琦道:“臣打听过,载重五千石的船,可以通过。载重万石的神舟恐怕就不行了。”

“嗯!”赵桓点头,想的却是另外的事情。水军实力足够强大,对金国用兵的时候,真的可以出其不意,沿辽河北上,炮击辽阳府。甚至可以在辰州登岸,水陆并进,一旦拿下辽阳府,金国该如何应对呢?

正想得出神,无风起浪,龙舟突然倾斜了一下,赵桓身子向外栽去。刘琦大惊,一把抓住陛下,另一只手死死地抓住船上的栏杆,喝道:“来人,护驾!”

话音未落,四面八方窜出十几名班直,王德也冲了出来。

水花四溅,只听“咚”地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上了船。

“沧啷”的拔剑声响起,赵桓被紧紧护在核心。

“鱼,好大的一条鱼啊!”

前面一名班直喊起来,几人闻声赶过去,两人合力才能抱起大鱼,搬过来献给官家。一条红腮大鲤鱼,尾巴急速摆动着,三尺多长,足有四五十斤吧!

这个时候,一条鲤鱼自动送上门来,是何征兆?

刘琦笑道:“民间俗称,鲤鱼跳龙门,陛下,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啊!”

王德只说:“是啊,好事!”

众班直纷纷道喜。赵桓心情大好,笑问道:“有五十斤吧?”

一名班直回道:“不止,我看至少有六十斤!”

“哈哈,”赵桓大笑,“到了扬州,就来一顿全鱼宴,你们都有份儿,好不好?”

好,当然好了,万岁声惊天动地,把太阳都唤了出来。

还没到京城,快马传来消息,完颜晟死了。

九月初一,赵桓回到汴梁。

尚书左仆射李纲、尚书右仆射张邦昌、知枢密院事何栗、肃王赵枢率领文武百官,迎陛下还京。赵桓与皇后联袂而出,笑道:“众卿平身,众将士平身,京城父老快平身吧!”

一个一个仔细端详,只是缺了一个赵鼎,其余人都在。

互致问候,赵桓问道:“赵执政可好?”

李纲回道:“臣昨日夜间还去探望过,看着精神好多了。听说陛下今日回京,说什么也要来迎驾。臣搬出陛下口谕,令赵鼎好生将养,不必迎驾,这才罢休啊!”

“让执政在床上躺三个月,想来着实不易!好了,回宫吧!”

正要升金根之车,回返大内,想到那日梦中的情景,心道:好悬,差点就不是言而有信的好父皇了。

向兰若招招手,道:“若儿到父皇身边来。”

小兰若大大方方地上前,行礼,道:“父皇叫若儿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和父皇乘一辆车好不好?”

“真的?”兰若太高兴了,父皇怎么知道人家的心思?

“君无戏言!”

赵桓笑着,抱起兰若上车,心里还在想着:今日幸好赵鼎不在,如果这个比牛还犟的老头在,只不定又会说些什么呢!

前面的帘幔揭开,望着街边的景物,听着万民的欢呼,赵桓道:“父皇好不好?”

“好!”

“想不想下一次再坐!”

“想!”

“父皇是不是兰若最爱的人?”

兰若好生为难,想说不是,又不想让父皇伤心,但是母后一直教导,不许说谎话的。

一根手指头放在嘴里,怯生生地回道:“父皇现在是兰若最爱的人哩!”

“哈哈!”赵桓大笑,连后世史官的春秋大笔都不怕,不过混了一个时辰最爱的人,兰若的欲望好难满足,当一个好父亲似乎比做一个好皇帝还要难呢!

回到皇宫,临时取消了其它欢迎仪式,急招宰执,龙卫军团都指挥使张伯奋,回京述职的捧日军团都指挥使岳飞,虎贲军团都指挥使王德到垂拱殿议事。

殿中悬挂起西夏的地形图,这是目前最详细的地形图了。

人到齐之后,赵桓开门见山,道:“完颜晟病逝,金国新君登基,政局不稳,朕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倾全国之力,讨伐西夏。岳飞,你来说说,如果由你来指挥,这个仗该怎么打啊!”

嗯?难道要由岳飞来指挥这次战役吗?

殿中诸位大臣,怀着不一样的心思,揣摩陛下话里的玄机。其实,赵桓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今天不过是想听听岳飞的想法。

岳飞来到地图前,道:“西夏自从丢掉银夏六州,以及北部的黑山威福军司之地,军事上已经陷入不利局面。西夏目前军队保持在四十万左右,这已经是它国力的极限,即使临时征兵,也是无人可征了。所以,如果开战,我军主动出击,此战必胜!”

这话听着提气,大家静静地听着

“臣以为,为防备金国南下,河北两路需要三个一线军团。讨伐西夏,五个步兵一线军团,两个骑兵军团,兵力三十二万,应该够用了。”岳飞指点江山,一派大将风度。

看着眼前的岳飞,李纲想着九年前,宗泽手下的那个青年将军。短短九年的时间,岳飞已经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帝国大将;而国家也走上了正轨,与九年前,天差地别。这一切,都是缘于当今陛下,一个在大家眼里,坚忍有余,刚猛不足的人物。连自己都看走了眼,更何况其他人了。君臣相知,齐心合力,九年耕耘,真的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此战,应以一战解决西夏问题为出发点,就是一定要拿下西夏都城兴庆府。为达成这一目标,臣以为,当以一部攻击兴庆府北面的白马强镇军司、朝顺军司之地,进而拿下定州,截断敌人北逃之路;以另一部,从兰州出发,攻取盖朱城,然后麾师西进,占领西凉府,阻敌西窜。我军主力,前出西平府,只要拿下西平府,西夏都城兴庆府将陷入我军的四面合围之中,如此则西夏必亡,大宋必胜!”说到最后,岳飞红光满面,显得极为兴奋。

听岳飞这么一说,赵桓突然产生了改变想法的冲动,想了想,道:“再给你一个一线军团,说说具体的兵力部署!”

岳飞不假思索地说道:“若是再有一个军团,兵力宽裕,胜算就更大了。北部,一个骑兵军团再配属一万左右的步兵,自东西进,夏军两个军司共计三万余人,无论是臣还是种无伤,都可以达成战役目标。西线,以一个骑兵军团配属一个步兵军团,攻击卓罗和南军司的四万人马,不胜,陛下就砍了领兵之人的脑袋。

这样,围攻西平府的军队将达到四个步兵军团,又一个缺万人的军团,兵力二十万,西平府守军十二万,即使加上都城方面的援军,也不会在人数上超过我军。”

签书枢密院事张浚,盯着地图,问道:“西夏中部,韦州静塞、西寿保泰两个军司各有三万人马,如何处置?”

岳飞道:“即使他们弃城不守,全军回援,也不过六万人,西线的一个骑兵军团,岂能让他们如愿。”

听岳飞这么说,赵桓觉得更有把握,问道:“吴阶、韩世忠什么时候到?”

何栗回道:“最迟明日晚间!”

又议了一阵儿,赵桓打了一个哈欠,坐船时间太长,还是有些累了。

第八卷 第一章 梦想(二)

第一章梦想(二)

李纲等人辞出来,张伯奋没有走,跪倒奏道:“臣想上阵杀敌,肯请陛下俯允!”

赵桓本已经调张宪北上,想让振武军团参与河北两路的防守,再调牛皋的宣毅军团西进,参与西夏作战。张伯奋想打仗,也是情有可原:四年前的统军川大战,张伯奋留守京城,没赶上,这一次再不让他去,似乎也说不过去啊!龙卫军团与虎贲军团一样,号称御林军,恒守不出,长时间不打仗,也不是法子。

赵桓道:“龙卫军团,哪个部分战斗力最强?”

“中军,右厢稍弱,左厢最差!”

赵桓边度步,边说道:“那就留下龙卫军团右厢驻守京城,朕再将振武军团的左厢调给你,人员齐整之后,立即启程吧!”

张伯奋喜极而泣,是啊,哪个将军不想打仗啊!

“好了,你是朕身边的人,出去后好好干,朕信得过你!”

张伯奋退下,赵桓闭目沉思:龙卫军团右厢与振武军团右厢、中军组成新的振武军团,驻守京城,再有虎贲军团一部警戒宫城,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本次大战,事关国运,所以,赵桓一定要御驾亲征,上阵杀敌不行,指挥打仗不行,就是在后面摇旗呐喊也是好的!皇帝在不在,军队的士气就是不一样啊!或者有人以为,当皇帝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情,殊不知,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那种无一人可以信任的无助,几个人能扛下来?事情除非不来,来了就是棘手的麻烦事,别人还可以躲还可以让,皇帝不行,皇帝躲了,国就乱了,家就乱了,皇帝的头颅就掉了。

为君之道,识人用人而已。但是,天下的事情,唯人心最难懂,识人之难,有时真的感觉,更甚于男人生孩子啊!重要的职位,选拔合适的人上来,这个忠心无二,能力差点;那个能力出众,又极难驾驭。正直的人,尤其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诸如李纲、赵鼎之辈,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刀子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就是以抄家灭族来威胁,他们也是不会做的。所以,除了这些人之外,皇帝身边还不能少了卑鄙小人,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佞臣:皇帝也是人,也有一些不能示之于众的事情,需要这些人去做,而且,有的时候,也需要这些人来治衡那些正直的人。做为皇帝,维护皇权是第一要务,所以,需要的时候,好人也是要杀的!

将军们都想打仗,都想立功,张伯奋是这样,张宪也是如此。有能力的将军们,能打胜仗当然是好的,但是,要让他们服气,要把这些有能力的人拢在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不知要耗费多少心血。

不知不觉,到了承极殿,德妃何凤龄的住所。德妃怀了龙种,所以,并没有陪驾南巡。今日,赵桓本来很累,就想在福宁殿歇息,但是思来想去,还是一个不成。即使不来承极殿,也是要去环碧宫,看看丁都赛的。都赛先前生了皇四子赵谕,不知这一次是男是女。

何凤龄腆着大肚子,大呼小叫地张罗,伺候赵桓用过晚膳,喝了香茶,上床安歇。

她担心身子,怕动了胎气,不敢放肆。赵桓也乏透了,温存半晌,搂在一起说话。

“人家身子轻的时候,一个月也不来一次,现在这个辰结倒来了,不知官家是怎样的心思呢?”

赵桓抚弄着女人乌黑的长发,道:“朕来了,你反倒不高兴吗?那好,朕回去就是了!”

虽是这样说,却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

何凤龄是东宫旧人,资历辈分亚于皇后,而今位列贵妃张和香之下,心里有些怨气,赵桓知道,平时也多迁就一些。

“资善堂罗翊善(注:资善堂置翊善、赞读、直讲、说书等官,教皇子读书),就是看谊儿不顺眼,整天挑谊儿的毛病,这些日子,谊儿哭了好几次呢!”

资善堂是皇室子弟读书之所,二皇子赵谊今年九岁,非常淘气,而翊善罗从彦是大儒杨龟山杨时的弟子,为人刚直,即使是皇子犯了错,也是要打手心的。杨时弟子千人,最为出类拔萃的就是这个略嫌古板的罗从彦。

赵桓道:“罗从彦是有大学问的人,这个你不懂,先生管得严些,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听说,大宁郡王总是出宫去,与一干男男女女的厮混在一起,外面传的很难听呢!”

赵桓两次南巡,都是赵谌监国,回来问过李纲等人,没什么大问题。赵谌身份摆在那里,现在又开始历练政事,许多人都在猜测官家的心思,说好话的不是没有,说坏话的更多!还没有立太子就这样,若是立了太子,不知又会生出多少事端。

越想,脑袋越沉,赵桓真想睡了。

“官家,臣妾办错了一件事情,您可不要生气啊!”

“嗯!”赵桓沉沉地答应着。

何凤龄道:“都赛妹妹小产了,都怨臣妾照顾不周,您应该先去看看妹妹的!”

侧耳倾听,旁边突然没了动静,何凤龄心中一紧,身子僵住了。下一刻,只听鼾声如雷,官家已经睡实了。

九月初四,颁下旨意:吴阶进镇国大将军,督捧日、天武两个骑兵军团,龙卫、神卫、积石、镇戎、定边、龙骑六个步兵军团,讨伐西夏。韩世忠进冠军大将军,督天狼、云捷、宣毅三个步兵军团,一个虎翼水军军团,坚守河北两路边境。振武军团移防汴梁,与虎贲军团一部,防守京城。

大宋十四个一线主力兵团,只留下了一个振武军团,可谓倾全国之力,必欲一战功成。

九月初五,封大宁郡王赵谌为宁王,监国。

九月十一,赵桓率领尚书右丞秦桧,签书枢密院事张浚、翰林直学士朱孝庄,由一万五千虎贲军团士兵护卫着,向西进发。出发的时期,时辰都与四年前一个样子,主要随行人员,何栗换成了张浚,其他都和原来一样。这么做,扯不上别的事情,无非就是讨个吉利,也让自己的内心更舒服些。

出发了,再一次踏上征程,赵桓心内隐隐不安,似乎总是少了些什么啊!

行三十余里,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了下来,探马回报:前面一处密林,有人拦住去路。

王德就在赵桓的身边,小兵的话听得一清二楚,王德还没说话,赵桓却道:“走,去看看。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阻拦朕前进!”

来到前面,借着火把的光亮,看得很清楚。左手边,一名大将:玄铁盔,玄铁甲,胯下乌锥马,手中一把盘龙玄铁槊;再看右手边的这员大将:白盔白甲,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不是别人,正是京城黑白太岁,郑七郎和岳云。

看到他们二人,赵桓心中的乌云散尽,剩下的都是阳光。刚才,感觉少了点什么,怎么就把他们俩给忘了呢?呵呵,这两个小子还记得自己的身份,不请自来,没白疼了他们。

郑七郎今年虚岁十七,已经与华福帝姬订下了婚约;岳云小一岁,也不小了,都十六了。两年前,二人进入捧日军官学校学习,还有一年才能毕业,这一次赶上了大战,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岂能放过?找王德是没用的,李纲自然也不能为自己的儿子说项,找到朱孝庄,朱孝庄大笑,上前一人一个脑崩,只是一句话:“比猪还笨啊!”

搞什么吗?人家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还这样?

两个大人,回来一商量,没别的办法,还是象上次一样——劫道吧!

这不,把陛下都劫出来了。

看到陛下,二人慌忙下马,跪倒叩头,山呼万岁。

赵桓大笑,道:“朕若是不答应你们,你们会不会乖乖地回去啊!”

兄弟二人,坚定地摇头,表达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赵桓道:“李相公为国操劳,岳将军效命疆场,执政以为该如何是好啊?”

秦桧道:“陛下身边多了黑白太岁,神鬼皆避,西夏蛮夷必当授首就擒,请陛下明察!”

张浚也是一个意思,赵桓又是一笑,道:“归队!”

“是!”响亮地答应一声,飞身上马,乐得已经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大宋这边磨刀霍霍,人家西夏自然也不能闲着。消息传到西夏都城兴庆府,举国震惊,太后任姜连夜宣召凉国公、枢密使任德敬进宫议事。

内侍女官躬身退下,溶月宫内,只剩下父女二人。

任姜愁眉不展,问道:“大宋发倾国之兵来攻,父亲大人可有良策?”

刚刚过了二十五岁生日的任姜,却已经当了三年的太后。三年间,她成为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人,每一次政事奏对,就是父亲也要象其他臣子一样,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任姜坐在帘笼之后,每一次都要小小地得意一下。夫君薨逝,她成了寡妇;没有子女,而且她这个寡妇是不能再嫁的,即使想嫁,也没人敢娶。十五岁进宫,嫁给一个比自己父亲岁数还大的人,任姜很茫然,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活着。成为皇后之后,她体会到了权力的魔力,她知道了自己人生的目的: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地握在手里,永远也不要再失去它。

成为太后,皇帝还小,西夏又是一个有母后垂帘传统的国家,任姜顺理成章,开始掌握权力。这时候,父亲任德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没有父亲的帮助,就不能有效地掌控国家;父亲不借助她的力量,也不能取得更大的权力。父女二人联手,先是彻底铲除李察哥的残存势力,取得军权;进而,搬掉李仁忠,架空李仁礼,掌握政权。

权力这个东西,如此奇妙,只要沾上一点,就再也不想放手了。无论是国内的对手,还是国外的敌人,谁想把权力从她手中抢走,她都会运用一切手段,杀了这个人。

任德敬挺身而坐,回道:“臣已经派人,出使大辽、金国,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回来。只要其中的一方肯出兵助战,必能打败大宋,请太后放心!”

嗯,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任姜道:“答应他们,无论什么条件都答应他们。”

缓了缓,任姜又问道:“军事上的事情,就请父亲大人多多费心。只是不知,右厢朝顺军司监军使,父亲可有合适人选?”

任德敬当然有合适人选,正想说出来,忽地想到:女儿这样问,应该不是随便问问,必有深意啊!任姜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高手,三年的时间,悟到了李仁忠一辈子都不明白的东西,有这样的女儿,不知是该笑还是哭呢?

“臣请太后教旨!”

任姜笑道:“父亲也是的,咱父女二人,私下里说说话,什么教旨不教旨的。国家危难,当和衷共济,听说李仁忠有一个儿子叫做李纯亮的,还有些才能,女儿以为,由他来做朝顺军司的监军使还是合适的,不知父亲大人意下如何?”

李纯亮?这个时候,怎么忽然想起用李仁忠的儿子?

马上就要成精的任德敬,参不透太后的心思,茫然问道:“李纯亮也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不过……”

任姜嫣然一笑,异常妩媚,看得任德敬心中一颤:自己是做父亲的都这个样子,寻常男子见了,怎么当得起啊!

“国家说到底还是他们李家的,国破家亡之际,相信李纯亮一定会当好这个监军使。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父亲可是清楚的?”

任德敬顺着女儿的思路想下去,霍然开朗:一方面可以显示他父女二人的大公无私,缓和与李氏皇族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瓦解皇族的团结,其中有用之才,为我所用!

这是台面上的东西,只怕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