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康志-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龙体可好?饮食可好?”

“好,都好!”

“自太上皇离京,官家每见南来谕旨,无不流涕,以臣观之,天下仁孝莫过于官家!这是官家命臣带来的信笺,请太上皇御览!”李纲说着,恭恭敬敬地把信儿托过头顶!

赵佶身边最宠信的内侍陈思恭过来,将信呈上去。

赵佶拆开,一字不落地看完,长叹一声,已是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擦了擦眼泪,自失地一笑,道:“难得他有这份心思,好,好啊!”

这封信李纲虽然没有看过,大致的意思还清楚:一方面,赵桓请求太上皇不必赴上清宫烧香,转赴西京,还是早日还都,以慰天下臣民之望。二是,蒙太上皇教诲多年,于国家艰难之际继位为帝,赖祖宗之福,得以保全江山社稷。太上皇一旦回京,即请还政于太上皇,自乞归身田庐。

赵佶突然问道:“听闻皇帝将门下、中书两省侍郎废置不立,宰执减为七人,并且废弃太宰、少宰之名而不用,可有此事?”

“官家曾与臣谈及此事。当时,出任两省侍郎之人,多不胜任,充位而已,所以罢相。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得暂时空位。至于改太宰、少宰之名一事,官家也想请示太上皇再行更张,但是,金兵围城,信使不通,只得作罢!微臣认为,官家初登大宝,有所更新,也在常理之中!”李纲回话之际,加了百倍的小心,生怕一句不慎,惹恼了太上皇,那就麻烦了。

赵佶表情没什么变化,看来对李纲的回答还算满意!

许久,再道:“金兵渡河,为何不击?”

李纲缓了一口气,说:“种师道用兵一贯谨慎有余,进取不足。只是,满朝重将没有比他再合适的统兵之人,官家只得信之用之。种师道不欲战,朝廷也只好由他去了。”

赵佶连连摇头,大叹可惜。

慢慢地,君臣二人的谈话,气氛融洽了许多。赵佶还解释了一下,截递角、止勤王、留粮纲等事的原由。原因倒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一事可以说明,太上皇认可了他李纲,既认可了他的身份,也认可了他这个人。

赵佶随口道:“蔡京、童贯六人,为何一并罢黜?听说,李彦已经被赐死,王黼在归乡的路上被强人所杀,具体情况,李卿可知?”

蔡京六人之事,赵佶是一定会问的。六人之中,赵桓最恨的是王黼。王黼柄政,交往郓王赵楷,赵桓的太子之位几乎不保。而太祖皇帝留有遗训:不得诛杀大臣。赵桓既不想落一个违逆祖宗的恶名,又不想放过王黼。所以,密令开封府尹聂山,派卫士装扮强盗,在半路把王黼杀了。

来的路上,李纲费尽了心思,字斟句酌,想好了说辞。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李纲起身,撩衣跪倒,叩头回道:“蔡京六人,辜负圣恩,排斥忠良,任用私人,天下共知。国家至现在这般境地,皆六人之罪。京城太学生、百姓群情汹汹,几万人伏阙请官家诛六贼。当时,金兵攻城甚急,官家不得不稍从民意,罢黜六人。李彦之死,咎由自取;王黼之毙,民心所向,朝野已有定论!

自太上皇南狩,每有南来谕旨,官家忧惧不进膳,涕泣直至昏厥。譬喻普通人家,尊长出而把家中之事托付给子弟,偶然遇到强盗劫掠,自然应当任其处置。尊长要回来了,子弟担心尊长问询,心中之惊恐可想而知。为尊长者,当以其能保田园大计,好言抚慰,不应责问他所使用的具体办法。官家登基之初,陛下巡幸,适当大敌入寇,为宗社计,政事不得不小有变革。现在,宗社无忧、四方安宁、陛下回銮,臣以为太上皇应该奖赏官家,不应该再问其它。”

赵佶闻言,沉思良久,缓步走下丹墀,扶起李纲,笑道:“李卿说的有理,听起来也顺耳。朕想起来就问问,今后不会啦!祖宗江山赖卿保存,朕得赏你点什么!”

说着,赵佶随手解下玉佩、鱼袋以及玉带,给李纲戴在身上。李纲一再推脱,赵佶只是不许。无奈何,只得领旨谢恩。

随后,赵佶赐宴,君臣二人谈得高兴,说得畅快,如同多年的好友重逢。

第一卷 第十四章 盛宴(一)

第十四章盛宴(一)

太上皇回銮,世祖主驾,康王参乘,京城万民欢呼赞叹!

自此,两宫融洽,无丝毫芥蒂,家和国兴,海内共享靖康盛世。

伟哉,世祖仁孝通天;圣哉,太上胸怀若海!

——《世祖本纪》

靖康元年三月二十日,大宋东京汴梁城内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人喜气扬扬,迎接回銮的道君太上皇帝。

酉时前后,太上皇赵佶乘坐的龙舟到达汴梁城外七里的虹桥。龙舟靠岸,太上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鼓乐齐鸣,岸上自官家赵桓以下,五品以上京官千余人,接驾的禁兵、内侍、宫娥,以及上万的百姓同时跪倒,山呼万岁。

“当当当”,京城九成宫内九鼎齐鸣,上清宝篆神霄殿内的九鼎亦不甘落后,发出清越激昂的响声。

十八座巨鼎同时欢唱,欢迎自远方归来的主人。

京城百万民众,听到鼎声,知道太上皇到了,自发地欢呼起来,“万岁”之声直冲霄汉。

赵佶怔怔地望着眼前的臣民,听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仿佛如在梦中。

皇太后郑氏轻轻牵了一下赵佶的衣角,赵佶才发觉自己有些失态了,静静心神,朗声道:“皇帝皇后平身,众卿家、京城父老快快平身。”

说着话,顺着船板,缓步上岸。

赵桓看到父亲,心情复杂,说不清道不明是怎样的滋味。为了得之不易的皇位,他对父亲猜疑、试探、防范从来未曾停止过,有时甚至希望父亲……今天,真的看到父亲,苍老了许多的父亲,儿时那些温馨的画面一一在眼前闪过,心中一痛,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父皇身体可好?想死儿臣了!”赵桓说着就跪了下去。皇后朱云萝也随着跪倒在地。

“桓儿起来,儿媳也起来吧!”赵佶与皇太后郑氏分别搀起二人,上下打量着。

赵佶一边点头,一边说道:“祖宗江山,赖儿保全,朕的脸面,也还周全,为父倒是应该谢谢你的。瘦了,想必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短短的一句话,委屈、欣慰、骄傲、伤心种种情感交织到一处,尽上心头。赵桓一味地哭着,哪还能说出话来?

张邦昌见机,道:“君无戏言,太上皇还真的应该奖赏官家呢!”

一句话将哀伤的气氛冲淡不少,赵桓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

“呵呵,你这个人啊!”赵佶指着张邦昌,“赏,当然要赏。皇帝,朕该赏你些什么呢?”

赵桓道:“儿臣怎敢?父皇只要好生将养龙体,看儿臣扫平狡虏,献俘太庙,就是对儿臣最大的奖赏了。”

“哈哈,好!你如果能办此事,也是对朕的最大孝心了。”赵佶大笑着说道。

赵桓、朱云萝一左一右,搀扶着赵佶和郑氏,向金辂车行来。

太阳照在金辂车上,太阳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阳光里的金辂车,富丽堂皇,气派非凡,直令人目眩神迷。

车辕之内,六匹膘满体肥的火龙驹,耀武扬威,气壮山河,可跨千山,可涉万水。看这些御驾神驹,黄金面甲,头插雕翎,锦缎包尾,脖子上挂着行状各异的十二只金铃,走动起来,发出悦耳响亮的声音。一杆黄色的大旗矗立于车的左面,旗面上绣天降神龙,威临天下,彰显皇家气派;旗子上的十二根丝带,系着无暇美玉,在风儿的吹拨下,发出悦耳的声音。木制的棨戟,上绣黻文,立于车的右边,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愈发令人不敢仰视。

朱漆的车轮,三十根车幅,以每月的日数为法;车帮用金水浇过,上面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无不惟妙惟肖,灵气逼人。

四根大柱撑着车厢,鲜红的绸缎覆盖在四周,上绣金龙十二。

两名彪行武士,左主驾,右参乘,气宇宣昂、不怒而威。

赵佶正要上车,不经意间,看到赵桓身边的一名将军,气势充盈而内敛,站在那里,犹如一座山一般。

这个人是谁?

好一名威武的将军!

赵佶指着白甲将军,问道:“汝叫何名?”

那人听到问询,跪倒奏道:“微臣岳飞。”

“哦?”赵佶眉毛一挑,“难道就是金明池畔大战金国第一勇士的岳飞?”

岳飞再道:“臣惭愧,不能战而胜之!”

赵佶点头道:“嗯,有点带兵人的样子!国家如此,何以为治?”

赵桓听着,心里紧张得要命,却丝毫不能表现出来。初见岳飞,将十妹柔福帝姬许配给他,赵桓不但不后悔,反而一直认为那是神来之笔。只是,其中有一个问题:太上皇健在,按理说,妹妹的婚事不能由他这个当哥哥的来作主。现在,父亲看到了岳飞,又出了一个非常不好回答的问题,考较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岳飞,该如何做答呢?

岳飞不加思索,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可也!”

一言既出,满场皆惊!

岳飞的回答,正中要害,不啻为一剂治病的良药,再好不过了。

在场的人,除了赵桓一人,没有不吃惊的。

岳飞的武艺大家都见识过,以今天的情形来看,岳飞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这就更为难得了。

赵佶不动声色,突然喊道:“嬛嬛,快到父皇身边来!”

柔福帝姬名叫赵嬛嬛,人们自发地让出一条道儿,赵嬛嬛大方地走上前,轻轻一礼,道:“嬛儿来了!”

赵嬛嬛今年十七岁,正在花信年华。只见她,一头墨染的青丝梳成高髻,以一根鎏金顶部空心雕凤金钗别住发髻;鹅蛋脸,柳叶弯眉,凤目瑶鼻,嘴角微翘,一笑起来,不知有多妩媚。饱满的双耳上各勾挂着一对雪白明珠耳坠,肌肤如雪,而今却是嫩脸泛起诱人的桃红,一副小女儿的情态。

穿月白色广袖衫,外披对襟锦半臂,紫色拂地长裙。

到底是金枝玉叶,衣美人更美。

赵佶微笑着,道:“嬛嬛,这位就是你皇兄给你选的夫婿,你觉得怎样?”

赵嬛嬛轻轻瞟一眼岳飞,立即低下头,脸儿红得不行,低声道:“全凭父皇做主!”

赵佶不依不饶:“朕在问你呀?”

这时,最紧张的就是岳飞和赵桓。不动如山的岳飞岳大将军,身子还是山,满脸可都是水了。赵桓担心十妹一口否决,事情就不好办了。

嬛嬛看看父皇,看看皇兄,大羞道:“父皇真是的,嬛儿不来了。”

话还没说完,人儿已经跑远了。

“哈哈,”赵佶开怀大笑,“朕的女儿没意见,朕自然也不能说什么了,众卿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臣们随声附和,赵桓这才放心。

伺候赵佶登车,赵桓扫过随行诸王,灵机一动,问:“朕想为父皇驾车,九弟可愿参乘?”

十九岁的康王赵构,挺身而出,振声道:“臣弟遵旨!”

赵佶三十一个皇子,六子早亡,如今剩下二十五人。这些弟弟中,赵桓最喜欢九弟赵构。赵构名书知礼,为人慷慨豁达,更为难得是有一身好武艺,可挽强弓,可乘烈马。

从宋强那里,知道了许多靖康之后的事情,赵桓不能不说,对赵构有些看法,但是,从现在看来,金兵已退,历史已经完全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现在的康王又有何过错?所以,赵桓想开了,还是喜欢这个弟弟。

于是,大宋官家赵桓主驾,康王赵构参乘,诸王、宰执、众臣随后而进。前后左右都是护驾的禁兵,围观的群众只能在围子外面看热闹。

赵桓的一个率性之举,竟赢得了满城的赞叹。这一刻,在京城军民的心目中,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家,而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大队人马,自外城南三门之一的宣化门而入,绕行至御街,穿内城保康门,一路北上,横穿内城,经皇城大内而不入,由景龙门出,抵达景龙江北面的龙德宫。

稍事休息,赵桓陪同赵佶升正殿,为太上皇回銮而专门举办的宴会正式开始。

第一卷 第十四章 盛宴(二)

第十四章盛宴(二)

太上皇、皇太后坐在最显赫的位置,皇帝、皇后的位置稍前一些,左右相陪。下面,男人在右,女人居左。作陪的队伍一直延伸到殿外的廊下。

开始上菜了,赵桓突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令人无比震惊的事情。

赵桓在女人群中,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一个绝美的女人。赵桓看得一惊,心道,原来竟是这样啊!

如果没有猜错,她就是名满京都的李师师。她是什么时候成为父皇的女人的?金兵围城不久,李师师离奇地失踪了。当时,京城里传言李师师死了,关于她的死亡方式,至少有十几种说法;因为战事正忙,赵桓听过这事却没放在心上。赵桓突然想到一种可能,难道……

他侧头看看张邦昌,张邦昌意味深长的一笑,再无其它表示。

是了!

这个事情一定是张邦昌办的,至于他用了什么手段,则不得而知。不管怎么说,能摆平那么骄傲的女人,张邦昌真是好手段。

白玉杯,晶莹剔透;蔷薇露,香气逼人。

赵桓端起酒杯,回身敬酒:“儿臣祝太上皇福寿安康!”

官家起身,臣子们便没有坐着的道理,也是齐声高呼。

赵佶欣慰地颔首,道:“好,好!今天高兴,众卿家可放开些,即使稍有差池,也不要紧。皇帝,你说呢!”

“儿臣遵旨!”赵桓回身,面对臣子,“为贺太上皇回銮,卿等不醉不归!哪个惹得太上皇不高兴,朕可不依!”

官家发了话,底下的臣子也乐意遵从,气氛慢慢热烈起来。

赵佶的十哥,燕王赵俣代表宗室诸王,张邦昌代表宰执也先后上前敬酒,赵佶表现得特殊的爽快,杯杯见底儿。

皇后朱云萝,以及帝姬、命妇自也敬酒,殿内热闹非常。

“楷儿,代表你的弟弟们,给你皇兄敬酒!”赵佶的声音显得是那么平静,好像根本就是随口之言呢!

今天,自打下船开始,郓王赵楷就死气沉沉地,很少说话,哪有一点原来嚣张跋扈的样子?赵桓几乎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那个在梦里战斗过无数次,而不能一胜的三弟呢!

赵楷高高举起酒杯,道:“臣赵楷,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桓带着无上的满足,虚伪地说道:“自家兄弟,还讲究那么多俗礼?满饮此杯!”

当年,兄弟逐鹿,斗得不可谓不厉害;今天,胜负已明,君臣名分摆在那里,任谁都无法否认。今后,他再闹,那就叫谋逆!哼!谅他也没有那个胆子!

酒过几巡,乐舞表演开始了。

编钟声声,鼓声咚咚,箫声低回,笛声清扬,埙篪齐作,开始还能听出各种乐器的独特声音,渐渐地,整个人都沉浸在乐曲声中,哪还顾得理会什么是什么?

《万岁回銮曲》响彻殿堂,三十六名女童,分做两队,鱼贯而入,就在大殿中央,翩翩起舞。三十六人,好似三十六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哪个都惹人爱,哪个都令人怜,看着这个,又放不下那个,一心希望,把她们全部搂在怀里才好呢!

忽地,童儿们成了衬托鲜花的绿叶,而鲜花却在何处?

就在这时,康王赵构飞身跃到殿中央,倒身下拜:“儿臣愿为父皇舞剑!”

得到赵佶的许可后,赵构从内侍手里接过宝剑,亮了一个架势,剑势展开,越舞越快!一会的功夫,只见白花花的剑影,不见舞剑之人了。

“呀!”

足足舞了两刻钟之后,一声轻叱,赵构现出身形,却是脸不红,气不重,还真有些功夫。

“好,我儿武艺又有精进啊!赐酒一杯!”赵佶道。

赵构正在喝酒,冷不防却听赵佶问道:“岳飞何在?”

“臣在!”还是那个镇定的声音。

“康王剑使得如何?”

岳飞没有回答!

“嗯?为何不言?”

“回太上皇的话,康王剑舞得好看!”岳飞回道。

好看?

好看,分明是说,花架子,不实用嘛!

这个岳飞呀,哪都好,就是不知道变通!怎么能这么说话呢?况且是这样的场合!

赵桓表面上没什么,恨不得立即冲上去,扇岳飞几个耳光!

康王赵构怒道:“你瞧不起本王的武艺?”

岳飞挺身而立,沉默对之。

殿内空气陡然冷了下来。

“父皇,臣要与岳飞比武!”赵构还真有血性,马上请战。

沉默良久,赵佶居然同意了。

事已至此,岳飞亦不得不战!

相信,大殿内的许多人还不曾忘记岳飞与完颜宗弼一战的情景,而没有人可以料到,他与康王赵构的一战竟然是这个样子!

康王挺剑就刺,岳飞侧身让过。

赵构悠忽回旋,合身再上,宝剑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刺过来。速度、角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眼见岳飞避无可避,必须出剑了。

好一个岳飞,拔身而起,双脚轻点迎面刺来的宝剑,一个“鹞子翻身”,落在了一丈开外。

赵构的第二招再度落空。

“嗡嗡”,宝剑发出愤怒的响声!赵构飞身冲过来,连续刺出十几剑,每一剑都化为一朵洁白的梨花,瞬间,岳飞被耀眼的梨花所包围。

梨花开到最盛,会变成火红的杜鹃吧?

“沧啷”一声,宝剑出鞘!

“当”,岳飞的剑抵住赵构的宝剑,赵构再难寸进。而那梨花,早已化为虚无。

岳飞如山,赵构气也粗了,脸也红了,双颊的汗也下来了。

即使不会任何武功的人也能看得出来,赵构根本不是岳飞的对手。

“构儿,别再逞强了!”赵佶道。

赵构,退后三步,收起宝剑,向岳飞微微一礼,道:“岳将军好武艺,小王远远不如!”

岳飞正容道:“臣在大王这个年纪的时候,即使能胜大王,也决不容易!”

岳飞这样说,就当是称赞喽?

赵构好生大度,拉着岳飞,回到酒桌上,一连干了好几杯。

群臣有的赞康王,有的赞岳飞。气氛再度热烈起来。

夜色渐浓,大殿内灯火通明,演出还在继续,盛宴还在继续!

这时,九名盛装女子依依而来,飘然下拜。乐师奏起人们熟悉的《花好月圆》,腰枝扭动,水袖飞扬,九名女子闪向四周,中间现出一名绝世娇娃。

她是谁?

李师师?

她好大胆啊!

她既然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女人,早晚都是太妃的身份,岂有太妃为臣子献舞的道理?不知父亲作何感想。

赵桓已来不及想什么,完全被这个女人吸引住了。

一双万世难求的纤手,拨动着赵桓心底最深处的那根琴弦,心里酥酥的,暖暖的,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