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幕在贾琮的眼里,就便成了一个长得很像是兔子的小姑娘,正在摸兔子。

    超可爱!

    八岁的小男孩,在古代大家族里,就算是再成熟,也会有几分童真。更何况还是本来就没有寄托太大厚望的嫡幼子。

    李凝短短的头发,用红绳在脸颊左右各系了一个小辫子。唐朝从小就喜欢玩洋娃娃,有了闺女,更是怎么可爱,怎么打扮她。

    系小辫子的红绳两头还各绑了一个白色线球球。每每都会随着李凝走来走去,而晃来晃去。

    红绳,白线球,这些都是极轻的物件,唐朝可不想闺女小小的,就带些金呀玉呀的。那些东西有份量,再坠得头皮疼,也容易脱发。

    很可爱,也很平常的打扮。但在贾琮的眼里,却变成了一大一小两只兔子。

    好想摸摸。

    贾琮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直接几步上前,将桌上的兔子递给小姑娘。然后他又蹲下。身去抱眼前的大兔子。

    吭哧吭哧,半晌贾琮也没有抱起李凝来。脸上当下就不高兴了。

    肿么可以这么重,人家抱不动啦。

    “你太胖了。”

    小丫头一听这话,当场就不高兴了。她娘说了,她这是富态,是有福气。

    “你才胖呢,我妈妈说了,干吃不长肉,那是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行为。”说完小丫头片子还学着李家上门走亲戚时自家姥姥打量那些人的样子,上下打量了一番因为长个而有些瘦的贾琮。

    哼,干吃不长肉——‘白吃’。

    “呵呵,琮儿怎么来了,快别跟着小丫头站在那里了。过来大姐姐这边,厨上刚送来的好点心,过来尝尝。”看了一会儿热闹的贾元春,看到自家堂弟被小丫头噎着不知要说什么的样子,笑着招呼她。

    也不知道大伯母是听谁说的,说是要穷养儿,富养女。所以她这里的一应份例都是好的,而府中的其他四个兄弟,那日子,那份例,着实可怜。

    元春一想到,自已目前唯一的弟弟就要搬到前院去了,以后的份例就要跟前面那三个哥哥一样少了,心中就有些可怜他。

    元春哪里知道,贾家儿郎倒霉的‘穷养’是唐朝顺嘴说出去的,也就是面前的这大兔子的亲娘呢。

    唐朝认为居移气,养移体是很重要的。但同时,男人也要知道以血统分富贵是怎么来的。做为二代,总要知道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而且男人只有如此,才会知道为什么要奋斗,要努力。

    张氏觉得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不得不说,在教养方面张氏从来都不是个喜欢溺爱的主。不过是减少一些儿子们的份例便可以激发儿子们上进的心,张氏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的。

    然后贾家儿郎便过上了相对‘简朴’的日子。

    当然了,女儿富养这话,唐朝只是说不能让闺女因为贫穷而低了心气,让人给点好处就忘记了初衷。

    张氏对这话,倒有些嗤之以鼻,不过想到元春和迎春在今后的价值,立即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份例开支。

    就好比这点心,姑娘屋里从来都是不断的,除了这些,想吃什么了,随时都可以让人去厨房做了来。但男孩子们,却是分时辰和分量的。

    至于点菜,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了。

    也不知道如果张氏知道这些话,只是唐朝顺嘴胡诌的,会如何想了。反正唐朝自从知道张氏减了府里哥儿的份例后,打死都不在提这茬了。

    不过也因种种前事,元春看到贾琮进来又小声吩咐抱春去厨房要两碟贾琮爱吃的做了送上来。

    “大姐姐,哪来的小孩?长的真像大兔子。”贾琮拿起一块点心便咬了一口。

    大堂姐屋里的点心,就是花样多。

    “噗哧”,就算是贾元春在张氏请来的人重点培养下,听到贾琮这么说,也忍不住要喷了。

    贾元春一喷茶,旁边侍候的丫头连忙过来帮着收拾。

    唯二不受影响的便只有被当成大兔子,这会儿正抱着小兔子玩的李凝,和顺手拿了块点心准备逗‘兔子’的贾琮了。

    这是贾琮第一次见李凝。李凝并不太记得今天的事情,但从此喜欢上兔子的贾琮却印象深刻。

    “胡说什么,这是李嫂子家的凝姐。琏二哥哥身边李漱的侄女。”倒了一杯茶给堂弟,元春嗔怪道。

    “阿漱哥的侄女?长得倒是一点都不像。”一起读书的贾琮自然知道李漱。李漱这些年在贾琏身边,那日子过得真的是非常不轻松。

    贾琏为了维护他夫子的颜面,那是什么刁钻的问题都问过了。一但李漱答不上来,贾琏便会板着一张桃花脸,让他去抄某本书,然后再写一篇心得什么的。

    所以提起李漱,贾琮是既敬佩和同情的。多看了那么多的书,字练得都快成为他们书房最好的人了。

    “她一个女孩子,还是长得像李嫂子才好呢。”

    “噢,”心不在焉的点了下头,贾琮放下点心便凑到李凝身边玩去了。

    小孩子总有各种各样的话题,有在是大人看来会玩上半天也不腻味的浅白游戏。没多大会儿功夫晚熟的贾琮和李凝便玩到了一处去。

    一个说要给兔子染红指甲,一个说要给兔子接尾巴的。

    元春笑着看了两个小孩一眼,对于一会儿的功课也起了懒怠的心思。起身出去跟授课的先生告了假,便继续回来看着他们玩耍。

    元春有哥哥,有弟弟,就是没有妹妹。好不容易今年有了一个堂妹出生了。不过那个孩子实在是太小了。现在除了吃就是睡,醒来没多久,就是哭。忒烦人了些。

    也因此,元春比以前还要喜欢唐朝生的李凝。这个年岁的小孩,正是可爱的时候。

    元春有很多小时候不穿戴的衣服首饰都找了出来,让人给李凝送去了。现在看着李凝虽然还小,戴不得头饰,但耳朵上却也带了一对小巧的耳坠子。

    是银镶红玛瑙的,趁着元宝样的耳朵,更显俏丽可爱。

    元春低声吩咐一旁的大丫头抱琴,去将她新得了几只纱堆宫花拿几只出来。

    抱琴一听,便明白自家姑娘这是又样给李凝赏赐了。亲自去挑了一些,适合李凝的拿了三五朵回来。

    “这几朵倒是正经衬她。一会走的时候,记得给李嫂子带回去。眼瞅着天就暖了,正好能带上。”

    “姑娘真疼这凝丫头。”抱琴在元春身边也已经有些年了。对于元春亲近唐朝的事情,也是清楚一二的。在她看来,这会疼李凝,也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还真的说不准。谁能想到大姑娘会和早就出府嫁人生子的唐朝看到眼了呢。

    姑娘小爷这边和太太奶奶那边又有些不同。因着唐朝也是府里侍候过,又是常经进来请安陪聊的。所以贾家一干女眷,谁也没有把唐朝当外人。说起话来,也没有想避着她一些。有的时候,也正巧是因为她来了,带来了一些话题,说的也就更多了。

    “老大家的,听说东宫真的包养了个清倌?你娘家那边有什么消息吗?”古往今来,女人最先关心的永远是这么桃色新闻。

    “媳妇也有一阵子没有回娘家了。不过想来我娘家那边应该是还不知道消息吧。不过,再有些时日,父亲一行就要从南边回来了,到时可能会有些消息。媳妇听说东宫特意让人去了御史府呢。”

    张氏的父亲,是太子太傅。但几个月前便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祭祖去了,估计最快也要在四五月间才能回来。

    “去御史府干嘛,就算是御史不说,别人就不知道了吗?我怎么听说这事都有好几年了?”事情过去那么久了,怎么会现在被捅出来了呢。这要是没有内。幕,估计也就只有现在还分不清左右的李凝相信了。

    “可不是,听说那清倌人,还留下了太子血脉呢。”一半低贱,一半高贵的血脉。也不知道将来如何呢?

    “东宫这几年,做事越发糊涂了。这样的事情,也能传得满京城都知道。甄贵妃家的儿子,今年多少年纪了?有十岁了没有?”

    张氏低头想了一下,笑道,“老太太好记性,再过几个月,可不就是十岁了嘛。”

    史氏点了点头,甄家,野心大了呀!

    “前些日子咱们家还收到了三皇子府办周岁宴的请帖呢。那场面着实热闹。”聪明的女人说话,从来都不用说得太明白。

    就好比此时,史氏认为甄家的姑娘是进宫十来年,受宠十多年,并且成功养活了一个皇子,所以野心大了,在背后推波助澜。但张氏却认为,还有其他成年的皇子,也在里面动了手脚。毕竟当今存活下来的,并且已经成年,开府出去,入朝参政的皇子,也有不少呢。

    都是皇帝的儿子,凭地什么东宫一生出便可以封为太子。所以,这个时候,当今活着的儿子,就没有一个看东宫顺眼的。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没事都还要起上三尺浪呢,何况这种不修私闱的事情,本就可大可小。说大了,东宫急色,有失德行。说小了,也不过是一起风流韵事罢了。

    但是这件事情,却可以牵连出很多人来。谁将东宫领出宫的。谁领东宫去的清楼,还有这个清倌又是谁安排的人,东宫就算是再有钱,俸禄银子也是有数的。他用来包养清倌的钱,从何而来,是下属的孝敬,还是东宫的私产。

    等等,等等。虽然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可以往深了说,往深了做。一国之东宫,可不是那么好拉下来的。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蚁多,照样弄死象。

    “听说满天下的美人,都进了宫。这宫里什么样的美人没有,怎么就,就,”唐朝看到二太太王氏仍是没有要说话的打算,便插话进来。

    在这古代,说话什么的,总要有些避讳。唐朝本来想说东宫急色的,但怕说了出来,会引火烧身,便只能隐了。但她不说,她相信屋里的女人也应该明了她要说的是什么。这不,史氏一听到唐朝的未尽之语,首先便笑了。

    “这你就不懂了,男人都图个新鲜。宫里的女人,都是大家闺秀,最次也是良家姑娘,教养再次,也脱不下大褶。但青楼的就不一样了。一个个,都是狐媚子。现在你们家男人也总往外跑,别因着人老实,也掉以轻心。老实人做出来的事,最是防不胜防。”家花哪有野花香。

    唐朝知道史氏最后一句是真的关心她,才会如此说的。心下感激。但她对这一点还是有自信的。谁让她也不是。裸。穿的呢。

    “老太太放心吧。家里又买了几亩地,还有一些没有凭出去呢。他要是敢有一点歪心思,以后我们家里就不买牛了。”借他李狗蛋十个胆,他也不敢。

    言下之意,李狗蛋要是敢做出什么来,就把他当牲口使了。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几人一听唐朝这话,当场都笑喷了。这人,怎么就这么逗呢。

    “胡说,你就算是真想这么干,你家男人也肯听你的?”

    唐朝一扬头,小模样骄傲臭屁的不得了。“他敢不听。我身后可是有老太太和太太们作主的。还能怕了他。”

    几人摇头,多大的人了,还是这个性子。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李狗蛋要是真敢对唐朝有一丝不好,这贾家的主子,还真的不能看着不管。

    无论于情于理,都要给唐朝仗腰杆子的。而且他们家最大的优点便是帮亲不帮理。

    “呵呵,我怎么听说悍妇都是罚站,罚跪什么的呢?那个岂不是更好?”说完这句,张氏还特别看了一眼王氏。

    王家教女,也算是奇葩了。木的木,悍的悍。听说王家有个闺女厉害的很呢。别说对府中的妾室了,就算是爷们哪里做不好了,也是一顿收拾的。

    王氏自然也看到了张氏那个眼神,心中明白,大嫂子是想起了前几天自家族妹的事情了。

    那件事,王氏也听说了。但王氏却不觉得哪里做错了。那么个穷酸书生,娶自家蹉跎了花季的大龄族妹,为的还不是王家的势和财吗?

    既如此,他怎么敢拿着族妹的嫁妆钱去青楼,还要纳妾室。

    不过族妹也是的,这么大点事,怎么还让人传得沸沸怏怏的。忒不走心了些。

    王氏哪里知道,这是她族妹破罐子破摔了。当初还以为这么个男人,别看穷了些,至少也有些真才实料,哪想到不过是个秀花枕头。

    中看不中用。

    既是没了什么指望他出人头地的心,自然是怎么顺心怎么过了。没有偷人养面首都是顾虑了王氏女的名声了。

    “唉,一听大太太这话,就知道你呀,不会过日子。”唐朝假装没有看到张氏看王氏的那一眼,笑着打趣张氏。

    张氏一挑眉,微抬了一下下巴,对着史氏说道,“哎哟,老太太您快瞧瞧她那样,瞧把她能的,咱们快听听这丫头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史氏听了张氏的话,也笑着点头,催促她快点说。

    唐朝清了清嗓子,一脸认真严肃地说道,“男人不听话或是没事找事。那都是闲出来的。这是‘闲病’,有了病那就得治。怎么治呢。自然是让他把精力和体力都找个方向发泄出来了,所以挑水,劈柴,下地种田,便是一种治法。当然了还有就是让他练武强身。但那对于我们小门小户,就有些浪费了劳动力。再一个,怎么说也要让他知道挣钱不容易,花钱需谨慎不是。”

    停下来,喝了口茶,唐朝继续发挥自己说书的天份,“若是一味地让跪着,站着,除了能遮个光,挡个风外,还能干什么,磨薄了鞋底子,还不是家里给他纳。再一个若是跪得时间长了,再跪出什么毛病来,岂不是又要花钱治病。还得咱们在屋里屋外,床前榻后的侍疾呢。所以,”唐朝摸了摸,顺了顺并不存在的文士胡须,一脸郑重地向面前的诸人肯定到,“综上所述,这才是治病的良方。”

    半天,屋里的众人都说不出话来,直到张氏先忍不住笑了出来。然后众人才纷纷地反应过来,指着唐朝笑她促狭。

    不过张氏笑过后,却意味深长地拿眼瞧她。怎么感觉在映射她和她们家老爷呢?

    是有口无心还是她做的太明显?

    陪着史氏等人笑了一回后,唐朝突然想起那个原著中叫秦可卿的妹子。她不会真的是太子的私生女吧。

    “大太太,您刚才说那个清倌人还为东宫生下了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好像是个女孩,约莫也有八。九岁了吧。”张氏想了一下她得到的消息,给了唐朝一个靠谱的回答。

    “女孩?长得好看吗?”看这年纪,还真的有可能是秦可卿呢。

    听了唐朝这话,张氏一乐。“这我可说不上来。估计差不了。东宫长的肖似其母,而那清倌,想来也是个绝色。两人的孩子,不是绝色,也不会差了。”除非这孩子长得似她的祖父。不然绝对丑不了。

    “噢,年纪也不算是小了。也不知道东宫会给她说个什么样的亲事。”

    “是呀,虽然母亲低贱,但也是皇室血脉。想来不能低了。”王氏插话进来。

    在王氏看来,瑚哥儿的嫡妻不过一个宗氏女,便可以嫁到荣国府做长子嫡孙的原配妻子。那太子的亲生闺女不是应该嫁得过好吗?

    史氏也点头,她也觉得这位私生女将来嫁得不会太低。

    张氏摇了摇头,却并不这样认为。“我到是觉得,如果这两年太子能够更进一步的话,倒还有可能,太子妃嫡出的那位小郡主不是才嫁给了镇国公府上的哥儿吗?”一个私生女又怎么可能嫁得比原配所出的嫡女更高呢。

    除非这两年东宫能够登基。这样一来,还有些可能。不过估计就算是东宫登基了,也不过是嫁得跟嫡出女和其他姬妾所出的庶女差不多罢了。

    其实张氏没有说的是,当初那位小郡主择亲时,太子是相中了她娘家大哥的嫡长子了。但她大嫂可不想弄个身份太高贵的儿媳妇回来当祖宗。再加上张氏的父亲和母亲也都对这件婚事并不看好,所以这才没有成。

    而且就在张家对东宫的暗示明示拒绝没多久,当今便亲自给赐了婚,想来许婚镇国公府,应该是存在一些别的不为人知的政治因素吧!

    张氏的话落,史氏和王氏都反应过来了。什么时候都是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的。若是现在那私生女嫁的高了,估计太子妃都不会容得下她。若是将来东宫登基后,再让那人嫁的高了,估计母仪天下的皇后,也会出手的。

    女人一生都是在比较和争斗中度过的。在家时,比姐妹间谁更受宠爱。出嫁了,比夫家比夫婿,等到将来生了孩子,又要比孩子的数量,成才的程度。

    太子妃是绝对不允许有人压她一头,压她女儿一头的。

    这一点,在张氏说完后,大家伙就都明白了。

    史氏虽然刚才听到时,也曾经想过要舍出个嫡孙出来,将来也是一种保证。但一想到太子妃有儿有女,娘家也给力。真要是荣国府的哥儿,就是不是长房长孙,也有跟太子妃一系打对台的嫌疑。东宫尚未登基,但嫡长子也以长大。想到这祖孙三代,寿数与将来,史氏觉得自家还是不要参与为好。

    谁不知道女人,最是小心眼,而皇家的男人最爱装作孝顺的样子。

    风险太大,与投资不成正比。

    所以想明白以后,史氏倒是只当八卦来听,但是王氏倒有些可惜。虽然娘家的侄女很好,但若是有更好的选择,她也不是不能换一换儿媳妇人选的。

    “那家里有年纪相等的哥儿的人家,可就要左右为难了”。话说这哪里是娶媳妇,这分明是让人在太子妃和太子间作选择。谁让皇家没有宠妾灭妻这个说法呢。

    要知道也只有皇家以妾扶正,最是名正言顺了。而此时的东宫又恰好处在‘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思想境界里,满京城谁不知道东宫对那位爱得死去活来。大有一登基便接入宫中的架势。

    一个是心心念念的宠妾,一个是根基深厚的嫡妻,众人眼前仿佛都闻到了宫廷深处的硝烟。

    这位太子的私生女,真真是一块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也许刚吃时,是无味,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