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宝玉知晓的。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表妹和表弟也是没有亲娘了吗?
“老太太,宝二叔的表妹和表弟,是芝哥的表姑和表叔,对不对?那他们来了,芝儿也会陪他们玩的。”虽然差了几个月,但贾芝却是没有宝玉成熟的,心里想的,也没有那么的深奥,谁让这是一个被全家都捧在手心的孩子呢。
史氏听了两个孩子的话,心下大慰。“好,好。老太太的心肝肉都是好孩子。”
。。。。。。
唐朝看着祖孙三代人互相依偎的样子,悄悄地退出了史氏的正房。回到宝玉房间旁,属于自己的耳房后,唐朝思虑再三,才提笔写下了一张字条,让人送回自己家去。
晚膳前,李决便出现在荣国府的西角门处了。
“扬州林家的姑奶奶没了。府里的爷们要去吊唁。你收拾收拾行李,也陪着走一遭。替娘在灵堂磕上几个头。”
李决很孝顺,唐朝一说,他便答应了。
“娘十岁的时候便入了老太太的院子,做二等丫头。自那时起,读书习字都是姑奶奶手把手教出来的。娘能有今天,咱们家能有今天,姑奶奶在最初给了娘很多的帮助。你妹妹自小到大,穿的所有衣料,还有你小时候玩的那些玩具,用的那些笔墨也都是姑奶奶让人稍给娘和你们的。这一趟,虽然辛苦,却是一定要去的。”
“嗯,我知道的。娘不用担心我。家里有姥姥和二叔,二婶呢。娘也不用担心家里。”
“娘不担心,就是忍不住要说两句。你回去收拾东西吧。也不用多带什么,换洗的衣服都要带些素色的。切不可坏了吊唁的规矩。让人笑话。还有等会儿,娘去找大太太问好了行程时间,便让人通知你。你在家里别落跑,知道吗?”
“娘,我不是小孩子了。对了,下晌的时候知道娘找我。姥姥特意煨了几个红薯,让我给您送来。还有她给您送做的鞋。”
“你姥姥也真是的。我没两天就回去了,怎么还稍这东西来。”唐朝看了一下唐婆子做的那双鞋,一边高兴,嘴里还在嘟囔着。
“谁的闺女谁心疼呗。诺,你宝贝闺女绣的荷包,我姥姥一阵的夸。这不,让我拿来给您看看,说是您若是喜欢,便留下。”其实他那宝贝妹妹想的却是让她娘好好夸一夸她哪。
“现在这个时候出门去,多带些厚衣服。晚上要是住在那什么客栈,估计也暖和不到哪里去。南边跟北边不同,阴冷阴冷,走时千万记得多带些厚衣服。噢,对了,多带点糖姜,那玩意打寒。”
絮絮叨叨的唐朝又开始对儿子交待这交待那。虽然这个年纪的男孩,都是当大人使了,可这毕竟是头一朝出远门,当娘的哪能放心得下。
李决也知道娘这是关心自己呢。心里有些小不自在,但还是认真地听了。他是家里的长子,自父亲出门后,便像是一夜间长大了一般。早就不跟娘撒娇了。底下的弟弟妹妹也渐渐长大,很多时候,都为了维护长兄的形象,而不得不装出一副成熟稳重的样子。
其实,他还是喜欢娘将他揽在怀里,说着心疼他的话。
“瞧我这记性,前儿就想着了。一会儿你回家去,拿着我特意让你弄出来的,咱们家的拜帖,送到冷家去。邀她们家的太太这两天去看看你姥姥。”
“是周姨又出事了?”
“可不是,那冷子兴也不是个东西。当初靠着周家发家了,现在周家不得势,往死了磋磨你周姨,前儿我就听府里的婆子回来嚼舌说是冷子兴准备将外面的女人弄回家来当平妻,二房。咱们家好歹也是官家了,再加上咱们家跟荣国府的关系,那冷家的至少也会顾忌一二。也让你周姨好过一些日子。”
自从元春进了宫,周瑞两口子便去了庄子。庄子离城里远。再加上失了势,对女儿也有些照顾不到。这就让冷家那对母子欺上了头去。
好歹相交一场,周瑞家的,当初对他们母女也是多有关照。无论这人本质如何,她们对自己的好,自己却是不能忘记的。
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以做的事情,说的话也就不同。原著中周瑞家的得势,欺负客居的表姑娘。送个宫花都不分主次,确实是让人咯应。但反过来想,林家的表姑娘跟她有什么关系。她不跟着自家的主子太太的步伐走,难道还会向着表姑娘。
好人也不好绝对的好人,而坏人也不会是单纯的坏人。所有的选择,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
现在周家变成了这样,唐朝却是不愿意袖手旁观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帮一把便帮一把。这才想着时不时地让自家下帖子请了周瑞两口子唯一的姑娘去她们家坐坐。给她撑个腰。也算是还了当初周瑞家的帮衬她们母女的那份情谊了。
瞪了儿子一眼,唐朝没好气的打发他回去了。然后打发了一个小丫头让她把东西送回自己房里,便去了大太太张氏那里。
她虽然和儿子谈好了去吊唁的事情,可还没有和张氏说一声呢。
到了张氏那里,张氏正好侍候了史氏晚膳回来。听说唐朝来了,有些诧异。便让人进来了。
听到唐朝的来意,张氏也有些感动,她没有想到唐朝竟然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吊唁贾敏。要知道一路快马南行,可是很累人的,她都不舍得让儿子如此,没有想到唐朝却主动求了上来。
张氏又想到贾敏和唐朝之间的情份,于是张氏也没有说别的,直接许诺贾赦爷几个走的时候,一定带着李决一起上路。
她一直唐朝是个好的,人也仗义。虽然有些小心思,贪些财。可这些年,却能守着宝玉和元春留下来的东西一分不动,一线不拿的,也是忠厚之人。
她能以七品敕命的身份,还留在府里当一个教养嬷嬷。不论别的,只说她对宝玉的这份心,便让人感动。
当初先去的二弟妹没有托错人,唐朝却实是个可以托付后事的人。
“对了,这两天事多,我倒是忘了,前儿你不是说要买一处宅子吗?刚好下晌的时候,管事的来说,半年前犯事的罪臣家私要兜卖,有一处宅子,就在外城。离咱们府也不过是小半个时辰的路。占地倒是不小,大小有两里多地呢。要价却低,一是朝廷发下来的,一般人家忌讳,二是在外城,有身份的人家,也不住在那里。回头你去看看,若是合适,便买下来吧。”
唐朝一听,不想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连忙说道,不用看了,就那处便好。本来也不是要住人的。能现在买下来,她还有的是时间慢慢修整。
张氏见状,也没有多问。便让身边的丫头去通知管事的。等买了下来,过了户,再让唐朝将钱送过来便是。
唐朝连忙谢过,又说了两句话,便告辞出去。
唐朝为什么买宅子,还是为了元春。荣国府现在的情况,将来就算是元春封了妃,省亲的时候,也会打饥荒的。
大房二房早已经分了家,而且大房儿女众多,又怎么可能同意拿出大把的银钱去建省亲别墅。
而二房,有着七层财产的贾珠和凤姐,是不可能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的。邢氏和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别人对她的好,她不能回报全部,也要回报一二。元春对她如何,唐朝是心里有数。以现在的情况,无论是大房还是二房都不会在物价如此离谱的情况下,为元春建省亲园子的。
若是别人都出了宫,回了家,省了亲,而元春却没有,便是面子上,也要比别人矮一头的。唐朝不想这个她看着出生长大的姑娘,将来因着这件事情被人说嘴轻视。所以,便想着换一种方法将这件事情做到位了。
而且为了不出现后世所有人猜测的那样,当初贾家建大观园用的便是林家的钱的事情。唐朝便想着在元春封妃前,便买下一处宅子。然后慢慢的装扮修整。
她心疼元春,但也不能因着猜测而不管不顾贾敏的孩子。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她希望通过她的努力可以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时间充足,又没有竞争抢货的事情。既省了钱,又能将宅子修得更好,更细致。所以自从元春进宫后,唐朝便开始寻磨宅子了。
说来,唐朝的想法是好的,只是京城这地界,一般的好宅子都是有主的。哪想到就在唐朝准备更外想办法的时候,张氏竟然提供了一条这样的好消息。
若是按着自己所知道的原著剧情发展,元春封妃也就是三年后的事情,那么省亲便是四年后。现在买下宅子,打破重建,三年的时间,绰绰有余。
唐朝一边往回走,一边想着新宅子的事情。等到她走到史氏的院子时,连新宅子里的丫头下人小厮的出处和培训都已经想好了。
元春当初留下的庄子和铺子里,可都是有人手的。这年代是没有计划。生。育这回事,挑上几个下人,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而且真的等到封妃省亲了,贾家这边也是要出人手帮忙的。再一个,她出了宅子和地方,贾家这边暂时出借一些摆件古玩,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省亲,面子里子就都有了。
等到宅子修好了,省过亲。她还可以将这宅子开放出来,给那些家里没有园子,想要请客的人家提供一个方便,她也能收一些租金,来维护园子的日常供给。
将来宝玉成了亲,便将这宅子送给他。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回到院子,进了屋子。唐朝的脑袋仍在不停的转动着。
想到书中的大观园,再想到北京城里的供游客赏玩,却是到处卡着围栏,遍地收费站,转身一个消费点的大观园公园。唐朝仍是对那传说中的景色感到好奇。
除了园中景致,还有住在园中的各色美人们,春兰秋菊,各有姿态。便是帝王后宫,也不过如是。
都说尤二姐,是什么花为肠肚;雪为肌肤。可在唐朝看来却是有些名不副实的。荣国府里的二等丫头都是有些姿色的,比她强的也不少。不过是身份问题,没人要她的强罢了。
等到丑闻出来了,就更没人跟她比了。比不过她丢人,比过她倒是不丢人。但你比过了她,你是想要干什么?
记得前两年宁府小史氏大丧时,尤家的那三姐妹,唐朝有幸是看全了。长相气质也不过那般了。那样的人,也配用那句形容词。
连真正的花草转世的人都没有等到这句评价呢,她算是个什么东西。
过不是长的白了一些,但这大户人家的姑娘哪个不白,哪个不嫩呢。不说别人,只说唐朝和李凝娘俩吧。两人的手,那叫一个细腻白嫩。
毕竟重活不干,粗活不碰。风吹不着,雨晒不着。唐朝自从宝玉能走能跳后,拿的最重的东西估计就是茶盘子了。
而在唐朝的观点里,尤二姐让人注意到这些,也不过是不同于满府的小家碧玉之气质和满身的风尘气罢了。
风尘中的一对‘姐妹花’。
对于尤家姐妹的死亡结局,唐朝并不觉得惋惜。都说凤姐心狠手辣,至人于死地。可谁又记得当初尤二姐的允嫁前提。
她是听说了凤姐体弱,患有恶疾,命不久矣,抱着进门做继室的心态嫁给贾琏做外室的。对于一个身体健康,一心盼着自已早死的女人,凤姐不下狠手,提前弄死,那才奇了大怪了。
这后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鹿死谁手全看手段,技不如人,与天何甘?我们不能因着她死了,死在一个双手沾染鲜血的人手里,就下意识洗白她吧。同情心也不是这么不值钱吧。
至于尤三姐和柳湘莲,那就是纯粹自己做死的一对。一个湿了鞋,想要上岸还心高气傲,挑三拣四。一个听人两句活就订下亲事,再听人两句话就退亲的男人,给人希望,又转瞬间收回去的人,出家都是便宜了他。
尤家老大,手段了得,一想簪子就让秦可卿绝了生存的念想。尤家二姐嫌贫爱富,一心盼着原配死了,登堂入室。可惜手段心机却差了不只一点,最后损了自己的小命。而尤三姐呢,自视甚高,一悲一喜之下竟然抹了脖子。这一家子都是人才呀!
想到尤老娘改嫁,又看着亲生闺女这么作,也是亲妈干的事?寡妇谁没当过,可这样的亲娘也活该老无所依。
唐朝坐在床边,拿起唐婆子给她做的厚底鞋。再一次感谢上苍厚赐她一个这么好,这么靠谱的娘。
千金不换。
放下鞋子,翻出银票数了数。又想到,也幸好这样的人,没有住进大观园里。不然还不得让人说出更难听的话来呀。
转眼间,唐朝突然想起了以前看红楼梦电视剧时,老太太史氏戴着一副眼镜,拉着跟她坐在一榻上的尤二姐的手,那模样,笑眯眯的,就好像某院的妈妈挑女儿似的。
打了一个冷颤,唐朝连忙把这想法压到了心底。再不敢想像那副雷人的场景。不想不知道,近年来,这老太太上了年纪,看到人的时候,还就喜欢做这样的动作。幸好大家子的姑娘没那个‘福气’见到某院的妈妈是如何挑人的。不然。。。。。。
唉,不提那些了。前尘尽变,往事也不可追。这一世的大观园,还能不能建成,还要看大太太能不能将地皮买到手了。
似是又想到了什么,唐朝用手拍了拍额头,回头必须请个专业的人帮忙设计园子。除了要用来做省亲,还是要用来住人的。
房子既不能建的太满,也不能太空。不然看景不成,居家也不方便。虽然离宝玉成亲搬出去住还有些年头,但打出提前量来,到时也不会手忙脚乱。
要知道宝玉是嫡次子,将来是一定要分家出来的。不论宝玉将来娶了谁,估计日子也不会太消停,钻进钱眼里的继母,老资历的姨娘,受宠的通房。还有威风八面,好面子爱排场的长嫂。迂腐无能的公爹,木衲呆板的长兄。
噢,忘记提了,还有恨不得取之而后快的两个庶出弟妹。
这么一家子,想要过得好,必须是要尽早分家搬出来的。而搬出来又能住哪呢。唐朝便想着住在这套宅子里。有这么一套宅子,一年四季的花卉风景都能看个遍。便是不出门,也不会感觉寂寞。
小两口子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岂不是神仙也不换。
都说三岁看到老,宝玉性子中的天真,不服礼教却是无论怎么压制也是压不住的。
而对于宝玉的将来,唐朝也想着尽量将他往一代名士上培养。写诗呀,画画呀。这些弄好了,也不是不能成才的。
不然指着宝玉当官,呵呵。那可是比他兄长还要作死的节奏呢。天知道哪天宝玉会不会指着那些朝中大员来句‘蠢禄’啥的。
画面太美,真心不敢看。所以当个有文化的富贵闲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将来有了自己的宅子,又有自己为他守着的财产。想来一生是无忧的了。这样一来,自己也算是对得起当初王氏的托付,和元春的信任。
至于分家容不容易,唐朝微抬下巴。邢氏在手,天下我有。
嫡出子三层家产,是必不可能少的。若是不分家,宝玉成亲后一家老小又都是二房开销。在这样的前提下,钝刀子割肉,岂不是更会让邢氏心疼。
反正都不会少一分的三层家产,早一天分出去,还能少一天开销,介时邢氏‘想明白’了,一定会同意的。
。。。。。。。。。。。。。。。。。。。。。。。。。。。。。。。。。。。。。。。。。。。。。。。。。。。。。。。。。。。。。。。。
贾敏没了,贾赦爷仨也去了江南。八月初三,老太太的寿诞,相较于原来要大办的的热闹,很是冷清。
因着贾敏去的消息来的早,老太太的寿诞帖子并未发到各家去。所以也省了一些麻烦。张氏退掉了原来定下的戏班子。只在府中,简简单单地给史氏贺了一个寿。
之后的中秋节,也是一般。家里少了几个人,再加上少人的原因。本来心情已经缓过来的贾母,又有些难过。加之乎冷乎热,夜里转凉。人就又倒了下去。府里府外忙了一个来月,这才算清闲下来。
十月二十七是唐朝的生日。唐婆子一早起来便收拾妥当,就等着唐朝今天告假回来。可惜府里大事没有,小事一堆。唐朝也不好在此时回家去,原因还只是为了过个生日,没得让人说成轻狂。无法,只得打发了小丫头去报了信。
且不提唐婆子等人是多么的失望,唐朝这边本以为不会有人记得自己的生日,没有想到宝玉竟然还记得。拿着唐朝给他的零花钱,悄悄地去厨房要了一碗寿面。
不过是一碗面,却让唐朝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个孩子,自己没有白疼他一场。
就算是以后他真的说什么珍珠和鱼眼睛的话,唐朝相信她也不会再下狠手收拾他了。知冷知热,知道疼人的孩子,她可舍不得折腾了。
当然,应该有的‘教导’确是不会缺的。
。。。。。。
时间一晃而过,直至过了腊月。史氏收到贾赦三人带着林家姐弟一同回府的消息后,阴郁了数月的心情,才算是放了睛。
“这下好了,老太太也不用天天的惦记了。家里又可以多个姐妹一起玩耍了。太太,林妹妹来了,住哪呢。跟我一起住吗?”听到消息,迎春高兴地对着念信的张氏问道。
“才不呢,跟惜春一起住。”惜春自一旁抬起头来,娇着声音拉着史氏的衣袖。
张氏看了,也是一笑。“这可问错人了。跟谁住呀,你们得去问老太太才行。这个主,我可不给你们做。”
“老大家的就是精乖,跟她们姐俩谁住,估计都有一个要不高兴了。人还没下船呢,你们就把老婆子抛到脑后了。我看呀,谁也不用挣了,直接跟我住。就住在碧纱橱里。”
惜春一听,小嘴便撅了起来,不过想了想,她也在老太太的院子里住着。林家姐姐来了,住在碧纱橱里,那岂不是也在一个院子,这么一想,倒是比二姐姐近的多了。谁让二姐姐经常住在大太太的正院那边呢。
“老太太,您忘记还有一个林表弟的吗?不如让林表弟住在碧纱橱里,林妹妹住在我们那处厢房。我往下移一移,让林妹妹住在我们四妹妹中间,您说可好呢?”
迎春自幼受宠,又是以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