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人生-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将近十多分钟,戴子明才长舒了一口气,感叹道:“此画笔墨雄沉浑厚,山水塑造的峻拔雄伟,那意境的深远与神秘,山水的气魄与气势,通篇的气韵,用笔的古朴与骨气均达到了后人很难超越的境界,确实是一幅范宽的精品之作。”

    “这样的画,能够像现在这样近距离观赏,我都已经心满意足了,可笑的是,居然有人把这样的佳作放到陈卓的头上,真是不知可谓!”

    姜家畅说道:“这不会也是李老头鉴定的吧?”

    戴子明听了这话,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过了半响,他才明白姜家畅说的是谁,他摇了摇头道:“应该不会吧,他虽然人是比较贪婪了一点,但也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

    姜家畅嗤笑了一声:“怎么不会,您老难道没看出来,之前拍的那幅石涛的作品,其实是幅仿作?他连这种助纣为虐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看错一幅画也不是不可能的。”

    戴子明一怔:“你说什么?!那幅画真有问题?”

    “怎么?您老不知道啊?”姜家畅有些讶异的说道。

    戴子明摇了摇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主要研究的是青铜器,书画方面只是我的副业。不过,这幅画我之前确定感到有些不对,而且又没有这幅范宽的作品那么明显,我还以为我看错了。”

    “您应该没有看错……”楚琛把那幅画有问题的地方说了一遍。

    戴子明回忆了一会,发现确实和楚琛说的一致,他皱着眉头说道:“他这么做就太过了,就算再怎么贪财,也不能去消遣别人对他的信任啊!”

    姜家畅冷笑道:“嘿嘿,他这种人又有什么不敢干的,以前那是没机会,这次估计令总给他的钱不少。再加上他去年又生过一次大病,估计是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了。趁着还有点力气,再多赚点钱。不然等他死了,名气这东西可就没用了。”

    虽说姜家畅的话不太好听,但戴子明觉得确实有这个可能,这位李老的风评本来就不太好,而且还时不时发生和姜家畅的遭遇相同的事情,也是因为他在鉴定方面基本没出过错,大家才认同他的判断,不然名声早就臭了。

    因此,现在李老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行了。就扯掉了原先的那块遮羞布,也是很有可能的。当然,他也不傻,就像先前楚琛说的那样,就算有人站出来说那幅画不对,皮也有得扯。

    戴子明摇了摇头:“哎!古玩鉴定如果没有道德,那真是害人又害己。”

    “就是,他也不想想,如果买家知道了消息找他麻烦。他应该怎么解决。”

    姜家畅脸上尽是鄙夷之色,心里则想着,一定要把这个消息散发出去,管他什么老人不老人的。总不见得老人做了坏事,因为年纪大就不了了之吧?

    戴子明呵呵一笑:“这事是他应该操心的事情,咱们就管不了喽!不过。从这件事情上来看,他的脑子还是挺精明的。所以我说,这幅范宽的画应该不是他鉴定的。不然传扬出去那真是笑话了。”

    “谁知道呢!”姜家畅笑道,其实他也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不过因为他和李老的矛盾,想法就有些恶意。所以这人呐,就算因为一件事情而怒不可遏,最好还是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然造成的结果那真就是损人害己了。

    接下来,就是晚饭时间,期间大家又把话题放回了这幅画上面,楚琛还和戴子明进行了一番学术上的探讨。

    酒过三巡,戴子明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就说道:“小楚,之前刘老有没有跟你说过蔡建轩的事情?”

    楚琛闻言连忙问道:“戴老,难道您有蔡建轩的消息了?”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戴子明说道:“上午的时候,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无意中跟他提起了这件事情,他就跟我说,他的朋友前段时间买了一件清代康熙的官窑瓷器,给他看了,他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但又找不出不对的地方。”

    “当时,他的朋友已经给过几位专家鉴定了,这些人都说没问题,他当时就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就没当回事,直到我说了蔡建轩的事情,他才想起来,朋友那件瓷器也有可能就是蔡建轩的高仿。”

    说到这,戴子明呵呵一笑道:“小楚,你也知道我不精通瓷器,这件事情我也不能亲自去证实,原本我就想打电话给刘老,把这件事情说一下,既然你来了,那这事就方便了。”

    听说是这么回事,楚琛肯定无论如何是要去看看的,考虑到现在时间有点晚了,他就说道:“戴老,如果方便的话,您能不能明天把那人约出来,或者带我过去啊?”

    戴子明笑着点了点头:“我那朋友正好开着一家古玩店,咱们明天就去那吧?”

    “好的,谢谢您了。”楚琛连忙表示了感谢,随后对姜家畅说道:“姜总,您的事情,估计要晚一点才能处理了。”

    “这有什么,正事要紧嘛。”姜家畅摆了摆手,表示并不在意,接着有些好奇的问道:“不过,这个蔡建轩到底是谁啊?”

    “这个我知道……”大家聊到现在,赵荷妍一直都没多少插嘴的机会,现在总算有了件自己知道的事情,她就有些熬不住了,连忙叽叽喳喳的把事情叙述了一遍。

    “还有这种事情?我怎么没听说过?”姜家畅非常惊讶的说道。

    赵齐瑞笑着说道:“你好像除了咱们这次的交易之外,一直都是收藏的书画作品吧?另外,关于蔡建轩制作的赝品,说出来你应该也听说过。交泰瓶”

    “我听说过吗?”

    “当然了,交泰瓶的事情你知不知道?我记得那家店好像离你名下的古玩店应该并不远吧?”

    “这么大的事情我当然知道,一下子损失了好几千万,基本上我们圈子里都传遍了,不过我还真不知道,原来这就是那个蔡建轩制作的啊!”

    姜家畅听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心里也感慨不已,好在他名下了古玩店,除了这次别人送上门的海捞瓷之外,一般只做书画和文房用品的生意,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不过老话说的好,兔死狐悲,都是古玩圈的,如果瓷器出了问题,他的生意也不会好多少。

    “楚少,您放心,这件事情我也会帮您问问的,如果有什么线索,我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您。”

    “那我先谢谢了……”

    接下来,大家又聊了一会,等时间差不多了,姜家畅马上抢着结了帐,接着大家就准备离开了。

    一行人走到饭店大厅的时间,正好和一帮人碰了个正着,为首的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另外一位则是之前他们说的主角,那位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李老。跟着这二人的,还有拍卖公司的管事、拍卖师等一些人物。

    见此情形,楚琛就猜到那位中年人很可能就是拍卖公司的老板。而接下来对方看到楚琛等人,走过来打招呼,介绍、寒暄的过程中,确实也印证了楚琛的判断,中年人确实是姜家畅之前说的令总。

    不过,楚琛看到这位令总的时候,总觉得在他身上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回忆起来,记忆之中却并没有此人的影子,难道又是诸晗玥那种情况?

    楚琛想了想,觉得这事并不太可能,因为除了诸晗玥之外,其他人包括连他们家的仇人,父母都给他做了介绍,诸晗玥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再有了。

    要说这可能是他的记忆出了差错吧,先不说他现在的记忆力有多么惊人,就说凭他敏锐的感觉,察觉出这位令总看他的目光好像有些意味深长,并且也不太想和他接触。

    由这几点判断,楚琛觉得这位令总很可能认识自己,但自己却又想不出这人到底是谁,这种感觉真得很不舒服。

    想不明白,楚琛暂时就没去想它,准备打电话回去问问,不过楚永宁夫妇也都声称自己没有见过这样的人物,这让他不禁觉得奇怪,难道这位令总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可能因为两边有些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味道,令总带着过来打过招呼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借口有事离开了。这一点也正合楚琛他们之意,用姜家畅的话来说,要不是出于礼貌,他都想冷嘲热讽一通的。

    出了门,约定了时间,姜家畅又把送戴子明回家的任务揽到了自己身上,接着,大家就告辞回去了。

    第二天,楚琛考虑到吴可她们老是跟着他去鉴定古玩什么的,实在有些浪费这次来濠境的机会,再加上有保镖在,安全方面也没什么问题,于是楚琛就提议吴可她们去游玩逛街,他则和赵齐瑞去办正事。

    吴可她们商量了一下,就笑着表示,反正楚琛他们去的古玩街,其实也在濠境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附近,她们就准备去那边游玩,正好有事情的话,找他们也方便。

    楚琛和赵齐瑞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于是都同意了下来。

    大三巴牌坊是去濠境的游客必到的重要景点,人们走马观花时不会注意到这雄伟的建筑物下还有几条让人流连玩味的小巷。而这几条小巷,其实就是濠境的古玩街。

    濠境的古玩业是依伴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古玩和仿古工艺品买家主要同样也是游客,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都有,而且又尤以岛国游客的购买量最大。至于市面上出售的古玩,则托濠境法规的“福”,以来自内地为主。(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关机

    到了大三巴牌坊,目的不同的两方就相互告别了。

    看着吴可她们朝着景点走去,楚琛和左山(阿超在另一边)就跟着已经是濠境熟客的赵齐瑞,前往戴子明朋友的古玩店。

    说起来,濠镜真正的古玩店其实并不多,充其量也不到四十家,而且这些古玩店之中,以古旧家具店最多,那些家具的式样都有明清时代的特征,还有雕花箱子、马桶等家具。

    不过,对于这些老家具,除非是特别有价值的东西,一般楚琛都不会购买,因为这些都是从内地农村低价收购来的,然后在这里加工整新,对于这种处理过的老家具,楚琛一般没什么兴趣。

    除了专卖老家具的古玩店之外,其次是经营玉器、铜器、锡器、瓷器、钱币、邮票、书画的古玩店。其中又以瓷器生意最兴旺,另外,书画这种代表华夏文化特点的古玩艺术品,生意也不错。

    这样一路走马观花,三人就来到昨天戴子明说的那家古玩店。

    走进店里,楚琛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这家古玩店看起来虽然不大,但装修布置也颇有品味,至于经营的题材则是古玩杂项。

    楚琛刚刚把店里的情况稍稍打量了一下,就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掌柜模样的老人,向他们走了过来。

    老人用一口相对还算标准的普通话,问道:“请问,两位是赵总和楚老师吗?”

    两人对老人认识他们并没什么奇怪的,赵齐瑞笑着点了点头:“戴老来了没有?”

    老人笑着说道:“他和姜总以及我那位朋友已经在楼上了。我带你们过去……”

    说完,老人就带着三人上了楼。期间,他也做了下自我介绍。说自己名叫毛健诚,祖籍也在京城,是八国联军那会才逃到濠境来的云云。

    三人跟着毛健诚来到楼上的会客室,只见室内除了戴子明和姜家畅之外,还有一位四十多岁,有些秃顶的男子,此时他们正在喝茶聊着天。

    “抱歉,来晚了。”赵齐瑞和楚琛向大家抱了抱拳。

    “哪里,哪里!是我们来早了……”

    大家寒暄了一番。毛健诚给双方做了下介绍,接着就让伙计给三人上了茶。

    毛健诚的朋友名叫应鸣信,他等伙计上了茶,就把昨天戴子明说的那件瓷器拿了出来。

    这是一件清康熙青花虎溪相送图盖罐,此罐直口,深腹,圆足,器身以青花满绘通景式山水人物图,群山环抱的山间。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水上亭榭,这一片幽雅美丽的景致,更衬托人们悠然闲逸的生活。

    整个画面,布局合理。构图巧妙,气势恢宏。绘画采用斧劈皴法,层层涂染。阴阳相背。山石质感明显,人物神态自若。笔画精细生动。线条有力硬朗。艺术格调高雅,俨然一幅韵味十足的文人画。

    上面所描写的是《莲社高贤传》中高僧惠远“虎溪相送图”。惠远是东林寺主持,寺下有泉水,称虎溪,他送客从来不过虎溪,过即闻虎吼。后来陶潜与陆修静来访,惠远送客,因谈话投机,不觉中越过虎溪,彼此相对大笑,后人以此来称赞高士间的友谊。

    此罐青花看上去使用的是康熙年间上等的翠毛蓝青料,纯蓝鲜丽,加之运用传统绘画中的“皴”法描绘山水,其瓷绘技艺达到康熙时的顶峰。

    另外,此罐无款识,不过康熙时期的官窑作品,许多都是不书写款识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仿品极多。

    而且,以此罐为模本的现代仿品,目前也充斥于大大小小的艺术品市场。单看青花颜色有些近似,但仔细观察发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青花料水发干,有焦干起泡的现象,胎体偏厚,器内釉厚而白腻不透明;二是青花色浅淡油亮,底釉白中闪黄,修胎极其讲究。

    这件青花罐到没有这样两种情况,看起来完全是件真品,在场众人之中,除了楚琛和已经对作伪手法比较熟悉的赵齐瑞之外,其他人都觉得这件青花罐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戴子明也像毛健诚一样,感觉这东西总有不对的地方。

    “楚老师,您觉得如何?”等楚琛重新抬起头来,应鸣信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楚琛有些遗憾的说道:“我认为此物并不到代。”

    戴子明连忙问道:“怎么,真是那个蔡建轩制作的高仿?”

    楚琛回道:“应该说可能性非常大吧。”

    这时,应鸣信请求道:“楚老师,您能否详细的说一下?”

    “这是应该的。”

    楚琛点了点头:“首先一点,你们之所以觉得这件器物有些不对劲,是因为作伪者用包浆液做了旧,这种物质虽然能够仿的比较逼真,但最多也只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相似度,比如说……”

    楚琛把区别包浆液做旧的特征给大家介绍了一遍。

    “哎!原来是这么回事!”戴子明等人观察过后,全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过了半响,应鸣信又问道:“楚老师,还有别的地方不对吗?”

    “是的,这件青花罐在青料方面还有些问题。”

    楚琛说道:“翠毛蓝青花料其实用的是滇南珠明料,采用火煅法提炼,使原料中钴的含量大大提高。钴料发色的好坏直接与纯度和颗粒大小有关,经精炼后的钴料不但颗粒细腻,尚含有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使得翠毛蓝的蓝色中微微泛绿闪紫,色调丰富多彩。”

    “但这件青花罐,虽然看起来和真正的翠毛蓝青花料非常相像,但蓝色中并没有微微泛绿闪紫这个现象,另外。一些细微的表现和真品也有些差异……”

    照着楚琛的解释,应鸣信看过之后苦笑道:“这些差异都比较小。一般的藏家根本看不出来啊!”

    戴子明感叹道:“别说一般的藏家了,连我和毛掌柜都看不出来。说起来真是惭愧啊!”

    毛健诚也说道“是啊,这个蔡建轩未免也太厉害了,不过他仿古瓷的水平既然这么高,完全可以做正当买卖啊,为什么一定要走歪道呢!”

    赵齐瑞嗤笑一声:“还能有什么,人心不足蛇吞象呗,有些人眼里可只有钱,别人的死活他可顾不上。”

    应鸣信叹了口气:“哎,钱这东西还真是害人不浅啊!就像这件青花罐。原本我其实并没有买下来的打算,不过因为价格不贵,就贪了便宜,没想到最后反而损失了十几万,虽然钱不多,但也够闹心的……”

    “算了,这事不说了,楚老师,问您个问题呢。这蔡建轩到底是什么来历,怎么我加入古玩收藏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呢?”

    其实,别说他了。要不是前段时间刘老发现了有线索指向濠境,从而给戴子明打了电话,从而提起了这件事情。不然戴子明也同样不会知道蔡建轩的事情。

    接下来,楚琛仔细的向大家解释了一下蔡建轩的来历。以及他所产生的危害性。

    “说白了,就是怕大家都人心惶惶。给古玩市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知情人士才一直把事情掩盖起来。”

    赵齐瑞说道:“如果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瓷器的价值肯定会引起恐慌性下跌,那别说以此为生的生意人了,那些藏家同样也好不到哪去,到时不知道多少户人家要因此而家破人亡了。”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能够理解,而其中的后果也不用多说,不说别人,应鸣信手上就有价值将近上亿RMB的瓷器,要是蔡建轩的事情搞得路人皆知,那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可不是他能够承受的了的。

    正因为如此,应鸣信心里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要把家里的藏品先处理掉一些,免得到时真发生了那种情况,搞得自己血本无归,那真是欲哭无泪了。

    “应先生,您对卖这件东西给您的卖家了解吗?能不能和我们详细的说一说呢?”楚琛问道。

    “这我还真没多少了解。”

    应鸣信苦笑道:“我只知道这人名叫徐岳水,是外籍华人,人大概三十七八将近四十岁的样子,长得很神气,至于其这方面就不太清楚了。”

    毛健诚有些无语的说道:“不是吧,那你怎么会买他的东西啊?”

    “这很正常吧。”应鸣信显得有些无辜:“咱们平时买东西不都这样嘛,只要觉得东西好,谁会去问卖家的详细信息啊?”

    毛健诚嘿嘿一笑,马上明白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有些尴尬的不再言语。

    楚琛笑问道:“应先生,那您是在哪遇到他的?这件瓷器是对方送上门的吗?”

    “算也不算吧。”

    应鸣信连回忆边说道:“上上个星期天,我受一位朋友的邀请,去他那参加了一个小型的慈善拍卖会,当时这位卖家正好坐在我旁边,就聊了几句,他说他是做瓷器生意的,正好我不是收藏瓷器嘛,就随意问了他一句,有没有好一点的清代官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