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言闻从药箱中取出一套银针,手法熟练地扎在这名马贼伤口附近的穴位上,这名马贼顿时觉得疼痛减轻了许多,喜道:“咦,行啊,这厮好像有两把刷子。”

    “麻烦哪位好汉去弄些开水来,鄙人一会有用处。”李言闻道。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李言闻这一手熟练的施针手法足以证明他确是名大夫,雷钧连忙吩咐人去烧开水,然而,薛冰馨却未仆先知般端了一锅开水进来了。

    李言闻看了薛冰馨一眼,也没说什么,取出匕首、镊子、剪刀纱布等物品扔到锅里消毒,然后用匕首替那名马贼剜掉伤口处的腐肉,直到肉色正常了,这才清洗敷上金创药,然后用纱布包扎好。

    “马老六,感觉咋样了?”雷钧问。

    那马老六倒是硬气,被剜了大块肉竟能忍着一声不哼,不过此时已经痛得出了一额冷汗,咧了咧嘴道:“敷了药舒服多了,凉凉的,感觉靠谱。谢谢大夫了。”

    李言闻连忙诚惶诚恐地道:“谢就不必了,等给诸位好汉治完伤,放了鄙人便行,鄙人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亲要奉养,下有三岁的小儿嗷嗷”

    丘富不耐烦地道:“嗷个屁,废少说,到时放掉你就是,赶紧给其他弟兄治伤。”

    李言闻连忙点头称是,继续给其他马贼治伤,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忙完,不仅替所有受伤的马贼处理了伤口,还给生病的马贼开了药。

    薛冰馨杀了一匹受伤的战马,烤马肉和煲肉骨头汤,放了盐巴的烤马肉和肉汤,味道自然要比没放盐的要好吃得多了,而且盐是人体必须摄入的微量元素,长期缺乏食盐,人的身体就会出现毛病,譬如食欲不振、水肿、四肢无力、肌肉痉挛、视力模糊等。

    “李大夫,这边坐,喝口肉汤暖身吧。”

    李言闻替马贼医治了伤病,一众马贼对他的态度变得友好了许多,雷钧把李言闻请到篝火旁坐下,还主动盛了一碗肉汤给他。

    李言闻道谢一声接过,目光与对面的薛冰馨相接,不着意地眨了眨,后者俏脸没来由地有些微热,低下头默默地烤马肉。很明显,李言闻肯定是那家伙故意派上山来的,总算这混蛋还有点良心

    “好汉,那个现在是不是可以放鄙人离开了?”李言闻喝完肉汤讪讪地道。

    丘富冷道:“急什么,过几天等弟兄们的情况好转,到时自然会放了你。”

    李言闻只好苦着脸点头称是。

    冬月二十八日,还有两天就是大明正德十六年的腊月了,再过一个月,正德的年号将会成为历史,明年便是嘉靖元年,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即将被翻开。

    今天依旧是个大晴天,山上的积雪也融化了,受伤的山贼经过李言闻的治疗,情况都大有好转,四天之内再没人挂掉,感了风寒的马贼也痊愈了。

    自从李言闻到了山上,薛冰馨的心情显然也变好了,虽然看上去还是冷冰冰,不过丘富能分辨得出,薛师妹的确实变回原来那般“开朗”了。

    入夜,薛冰馨来到一棵树洞前,这是一棵数人才能合抱得过来的古树,铁干虬枝,不过底下已经被白蚁掏空了。薛冰馨把蚁窝清理掉,然后挖出一个仅容一人挤身的树洞,这段日子她便住在树洞中,毕竟身为女子,自然不方便跟其他马贼一起挤在草棚内。

    不过这几天,薛冰馨把树洞让给了李言闻,自己另外找了个小山洞暂住。

    “李大夫,谢谢你这几天帮忙,我们打算明天晚上突围离开,等我们走了你再自行下山吧。”薛冰馨说着把一串烤马肉递给了李言闻。

    李言闻扫了一眼四周,低声道:“何必要等到明晚,薛姑娘还是今晚带人离开吧,从北边走,不要骑马。”

    薛冰馨微愕,有点不自然地道:“是那人说的?”

    李言闻看了一眼薛冰馨那张绝色殊丽的脸蛋,不由暗叹了口气,红颜祸水啊,古人诚不欺我!

    作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大夫,李言闻自然瞧出薛冰馨已经不是完璧之身了,再结合徐晋前几天身体亏虚严重,便隐约猜出了个八九分。可是薛冰馨是反贼,而徐晋却是朝廷命官,这事要是泄露出去,徐大人恐怕不仅会官职不保,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李言闻反而更加佩服徐晋的担当了。另外,在李言闻看来,徐晋能派自己上山,正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个秘密他会为徐大人保守,直至入土为安。

    “大人说他欠你一条命!”李言闻低声道。

    “那混蛋何止欠我一条命!”薛冰馨咬着贝齿暗道,不过鼻子又点酸了。

    正在此时,远处的山林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火把,正向着这边逶迤而来,还传来了数声火铳炸响。薛冰馨面色急变,面带怒色地瞪着李言闻。

    李言闻轻咳一声道:“薛姑娘还是赶紧带人走吧,记住,往北边走就是黄河,不要骑马!”

    “薛统领,不好啦,官兵连夜攻山了。”一名山贼一边往这边跑,一边大叫提醒。

    薛冰馨跺了跺脚,恼道:“你告诉徐晋,日后他若不当个好官,本姑娘定会回来取他人头。”说完转身飞奔而去。

    一众马贼解开了缰绳翻身上马,受伤的马贼把被扶到了马上,急急往北边而去。

    希律律

    几十匹马走了半里路不倒便接二连三地拉稀失蹄,摔得一众马贼七荤八素的。这时众马贼才意到不对劲,纷纷跳下马查看原因。

    “薛统领,咱人的马匹出问题了,看样子被人下了巴豆,王八蛋,肯定是李大夫干的,老子这便回头砍了那贼厮鸟!”雷钧怒火纵烧地大骂。

    薛冰馨这才明白为何李言闻会叫自己弃马,不用问,这种龌龊的主意肯定又是那混蛋出的。薛冰馨气得牙痒,冷着脸制止住雷钧,沉声道:“官兵马上就杀到了,弃马步行!”

    这时远处山林中的火龙越来越近了,一众马贼只好弃掉马匹步行下山。

    薛冰馨率着一众马贼由北边摸黑下山,官兵似乎漏掉了这个方向,众人一路上竟没遇到关卡,顺利地下了大青山,来到山脚下的一条小河边。

    “这条河叫清水河,如果有船就好了,可以直达黄河。”一名熟悉地形的马贼低声道。

    薛冰馨站在河边举目四望,隐约看到下游水面似有黑影在晃动,一指道:“那边好像有船。”

    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下游走了几十米,雷钧惊喜地道:“薛统领真的有船,咱们运气实在太好了!”

    “上船吧!”薛冰暗咬了咬牙,这那是什么运气好,分明是那家伙安排好的,几只破船就换了本姑娘五十匹战马,混蛋!!

    接下来,几十名马贼欢天喜地爬上了三只破木船,顺着下游驶向黄河,结果刚进入黄河,其中两只船便漏水沉没了,尽管营救及时,但乌灯黑火的,再加上水流湍急,还是有十二名马贼被大水冲走。

    薛冰馨欲哭无泪,恨得要提剑杀回济南城砍了某个卑鄙的魂淡。

    冬月二十九日,一条消息在济南城中传开了,官军在二十八日晚上围剿大青山,斩杀白莲妖女薛冰馨麾下二十三人(有尸体为证),缴获战马五十六匹。

    白莲妖女薛冰馨率着几十名残兵突围逃到清水河,劫掠了几艏渡船逃入黄河,结果船沉落水,估计俺死了大半,官兵沿河打捞到十二具尸体,而白莲妖女薛冰馨则不知所踪。

    至此,山东境内仅剩的一股反贼也被剿灭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贼首赵全逃脱,薛冰馨生死不明,而矿贼之首王堂倒是伏诛了。

    

第443章 讨巧() 
李言闻等不及了,冬月二十九日晚,亦即是从大青山回来的当晚便向徐晋告辞,他要在过年前赶回老家湖北与家人团聚。徐晋十分理解李言闻的心情,他自己亦是归心似箭,记挂着京中的妻婢,可惜手头上的事务还没忙完,估计还得在山东耗上半个月,能否回京过年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徐晋并没挽留李言闻父子,将编写好的现代医学常识册子交给了李言闻,又重金雇了一艏客船送他们父子回湖北,还附赠了三百两银子的路费和一船的山东本地特产,让他带回家送给亲友和邻里。

    正所谓盛情难却,李言闻并没有拒绝,光就是冒险上大青山协助官兵“剿贼”这一件功劳,他便受得起这份礼。

    冬月三十日早上,徐晋亲自把李言闻父子送到了黄河渡口登船,礼遇之高,让巡抚胡世宁也为之侧目。

    “开船——喽!”随着艄公一声拉长调子的吆喝,客船驶离了码头,向着上游慢吞吞地划去。客船届时将会在上游进入京杭运河,然后南下长江,再逆流回湖北,一个月的时间估计够呛的。

    “谢过大人相送,请回吧!”

    “大人保重,明年见!”

    李言闻父子站在船尾的甲板,向着码头上的徐晋挥手作别。话说李言闻已经答应了进太医院任职,以他的医术,再加上扑灭瘟疫的功劳,到时徐晋只要一举荐,要进太医院还是轻易如举的。

    “你告诉徐晋,他日后若不当个好官,本姑娘定会回来取他人头!”

    这句话是李言闻临上船前告诉徐晋的,徐晋听完只有苦笑,经过前晚的事,那冰妞儿估计已经恨得要提剑杀回来了吧。

    本来,薛冰馨手下那几十名的残余已经成不了气候,剿不剿灭已经不打紧了,但是徐晋却不能明目张胆地放水,这样无疑会把自己搭进去,更何况总得给冒着严寒围山的官兵一个交待吧?

    所以徐晋用计留下了薛冰馨的所有马匹,最后还弄了两艏动过手脚的破船,淹死近半的马贼。这样子虽然有些狠,但整个剿山行动才显得更加真实,而且剿山的官兵也获得了一份功劳,至于那些淹死的马贼,站在徐晋的官方立场来看,他们本来就该死。

    当然,如果从官方立场来看,作为反贼头目的薛冰馨更该死,但是从私人立场来看,薛冰馨现在是自己的女人,徐晋自然不能看着她死,而且还得保护她,这是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至于这个时代的忠君报国思想,对徐晋这个穿越者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

    一转眼便是腊月初八了,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牵连进粮仓亏空案的官员越来越多,光是知府就逮捕了三个,济南城中的牢房已经人满为患了。

    徐晋虽然是要拿山东作为典型,狠杀一把全国各地盗卖官粮的歪风,但也不想矫枉过正,以于最后失控扩大化,所以一方面严厉惩处那些巨贪,而对于那些罪责较轻的则“罚酒三杯”了事,毕竟就朝廷给的那点俸禄,官员要是丁点好处都不拿,估计一家子都得喝西北风了,自剖证清白的范县主薄邹谦就是个例子。

    腊月十二日晚,大雪,已经接近凌晨了,提刑按察司后衙的书房内却还燃着三根蜡烛,亮得如同白昼,熊熊的炭火让整个房间暖意融融。

    徐晋正坐在书案后奋笔疾书,旁边还摞着两沓近半米高的案件卷宗。直至今日,粮仓亏空案已经全部查明,可以结案定罪了,徐晋此刻便是在写奏本向皇上回报。

    话说山东省治下共有六个府,粮仓均有不同程度的亏空,查明的亏空数目达到五十万石之巨,让人触目惊心。山东省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等省一级军政大员均参与了分赃,全部被抄家收监。

    此外,以镇守太监罗祥为首,左右布政使,都指挥使等人还涉及通贼资贼,这条可是等同于谋反的重罪,估计是要族诛的,但最后怎么判还得由刑部来决定。

    至于镇守太监罗祥,这阉货不仅参与盗卖官粮、通贼资贼、还指使人挖毁大堤谋害钦差,这些罪名加起来估计足够夷三族了,当然,最后怎么判还得经过三法司会审。

    又奋笔疾书了近半个时辰,徐晋这才搁笔,揉了揉已经麻痛的右手,摸出怀表看了一眼,发现已经接近凌晨两点了。

    徐晋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将奏本的墨迹吹干,然后合起来用专门的匣子封好,明日一早便会派人送去驿站,驿站自然就会派快马送往京城通政使司。

    其实,徐晋从今日下午便开始写奏本了,一共写了五封之多,第一封是关于赈灾的总结、第二封是谋害钦差案的总结、第三封是镇压反贼的总结(为众将请功)、第四封是粮仓亏空案的总结。

    而第五封奏本是一封弹劾奏本,弹劾衍圣公府大量侵占民田,导致曲阜附近的百姓流离失所,最终为反贼所乘,轻易聚集起大量的流民造反。为了证实所言非虚,徐晋还在奏本中附加了一份反贼攻打曲阜时张贴的檄文。

    此处,徐晋还以此为契机,指出山东各地流民积聚问题之严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倡议朝廷遏制地方勋贵豪门兼并土地,并且将所有侵吞的土地发还给百姓耕种。

    土地兼并是明朝由来以久的问题,而且还变得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危及明朝统治的地步,朝中也不乏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点,但就是没人主动提出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官的都是利益既得者,自然不愿意损害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不敢,因为这涉及太多人的利益的,其中就包括天子,所以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包括内阁首辅杨廷和。

    徐晋之所以敢如此沙胆,并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有所凭恃的。首先,徐晋提出的倡议有理有据,山东的反贼之以能在短时间内拉起大批人马,确实是因为生活没着落的流民大多。

    其次,徐晋有刚立下大功这块挡箭牌,有功者“傲娇”一点很正常嘛,更何况徐晋提出这倡议确实是利国利民,像杨廷和这些有识大臣不仅不会为难他,反而可能会欣赏他的“赤胆忠心”。至于小皇帝朱厚熜,徐晋更是丝毫不用担心,就目前面言,他们的关系很铁,这小子绝对会支持徐晋的倡议。

    另外,徐晋之所以还没回京就上奏本,本来就是想讨个巧,就好比某人往水潭中扔了一块大石头,然后自己站在岸上看热闹。

    可以想象得出,徐晋这封奏本一呈上去,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而徐晋人不在京城,那些大臣勋贵吵翻天也不关他的事,他只需静待结果就好。

    徐晋虽然很想为大明干点实事,但是让他赤膊上阵打擂,把自己也搭进去,这种事他是打死也不会干的。徐晋自问还没伟大无私到那种程度,他的首要人生目标就是让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地过活,至于其他,力所能及的就干,力所不及坚决不干。

    冬月十五日,济南城中万人空巷,因为钦差大人今天就要启程回京复旨了,几乎全城的百姓都跑来送行,当然,也有部份人是来看热闹的。

    实在太热闹了,因为包括镇守太监罗祥、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在内的所有犯官,全部被装进了囚车当中,浩浩荡荡地押出城,大家可以提着臭鸡蛋和烂菜叶尽情的发泄,一掷一个大官,光想想都酸爽!

    济南城北门外,徐晋一身从六品的官袍,高踞在马背上,五百骑兵开道,四周簇拥着三百锦衣卫,旌旗招展,身后是长长的囚车队。

    “出发!”徐晋一声令下,队伍便启程直奔黄河码头,看着队伍远去,站在城门口送行的地方官员都长长松了口气,终于把这尊要命的大佛送走了,阿弥托佛啊!

    徐晋这次回京将一百多名主要的犯官都押上了,其他的则继续关押在济南的大牢,等候刑部做出最后的判决。

    徐晋的这支进京队伍,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囚车中的一百多名犯官,其次便是满载金银珠宝的箱子,这些都是抄没犯官所得,足足装了数千只箱子,总价总估计过三百万两,不过,这些都是要上缴国库的。

    。

第444章 唇枪舌战(上)() 
天气越来越冷,京城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今天是腊月二十日,再过六天朝廷便会罢朝放年假,大部份官府机构要到年后元宵节才会上班。

    此刻,位于午门左手则的内阁中,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四老、六部尚书、六部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翰林院学士、还有大理寺卿等官场大佬都全部到齐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原吏部尚书王琼已经被格职充军了,接任吏部尚书一职之人名叫乔宇,原为南京礼部尚书,与杨廷和关系密切。这再正常不过了,杨廷和煞费苦心废掉王琼,吏部尚书这个重要职位自然要留给自己人坐的。

    此外,原兵部尚书王宪也被罢免了,他跟王琼是一党,老杨又岂会留下他,干脆一并罢掉,换上了彭泽为兵部尚书,而彭泽与王琼有怨。

    所以说,杨阁老现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当然,有费宏这个次辅在,杨廷和还是受到一定的制衡,内阁再非他的一言堂。

    今天一众官场大佬齐聚内阁,主要是讨论两件事,第一是商议给徐晋封赏之事,第二是讨论清田庄的可行性。

    对于第一件事,嘉靖帝已经下了指示,必须在今天之内定下来,而且还定了调子,至少官升两级,并且加封为伯爵。

    事实上徐晋的奏本在腊月十八就送到了京城,正如预料的那般,瞬时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些皇亲国戚和勋贵子弟无不痛骂徐晋居心叵测,完全一边倒地反对清田庄,而朝官则呈两极分化,有人反对,但也有人极力支持。譬如兵科给事中夏言便连上数疏,痛陈土地兼并造成的危害,坚决支持清理田庄,将豪强吞并的土地发还给百姓,好让耕者有其田。

    另外,还有不少新科进士也纷纷上书支持徐晋,包括新科状元杨维聪,甚至连浙江狂生陆鈛也表态支持。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这些初入官场的年轻书生胸怀一腔报国热忱,自然要比那些圆滑的官场老鸟更有冲劲和胆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老官吏都是利益既得者,而新科进士们才步入官场,特别是那些出身寒门的,并没有从兼并土地中获益,所以坚决支持清田庄,归还民田。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

    所以,这几天时间里,朝官们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奏本就好像雪片般递上去,小皇帝被搞得是一个头两个大。

    朱厚璁自然是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