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弃子-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被曹军困死。

    但庞统这个决定对于曹军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蒙城之后的城池关卡都是看到了狼烟,一个个都是吓到半死。收到情报的城池或者关卡全部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可是他们左等右等,都没有看到刘军的到来。曹军上下都是心中忐忑。派出各种斥候打探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刘军的动静,仿佛刘军凭空消失了一般。

    蒙城狼烟的燃起,意味着刘军大军出现了。而这个消息经过城池之间的快速传递,最后传到了曹操的手上。

    曹操在面见完刘协之后,庞统在蒙城出现的消息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同时过了没有多久,汝阴城被刘军攻破的消息也传到了曹操的手里。

    现在的情况对曹操而言已经糜烂到了无法反抗的地步了。

    寿春西北出现了以庞统为首的大量刘军,其行踪更是消失了,不知道去往何处。但曹操心中是有底的,庞统和赵云的目的就是他所在的这座寿春城。

    西南面已经无险可守,能够挡住刘军的汝阴城都成为了刘军的囊中之物。这个后果还是曹操自己造成的。要不是曹操自己以为计划完美,搞出了什么水淹之计,刘军也不会大量集中在汝阴城。曹操的爱将李典就是在实施水攻之策的身后,把自己的性命都给搭进去了。曹操派出去的乐进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消息,不用多想就知道凶多吉少了。

    曹操心里简直如同刮肉一般疼啊。李典和乐进是曹军异姓将领之中,颇受曹操器重的两个。李典有长者之风,军中将士对其十分爱戴,他的死,严重地打击了曹军的士气。不少士兵听闻李典身死,暗自流泪。乐进是悍不畏死,打起仗来不要命,是曹操手中的猛将之一,无论是镇压地方,冲锋陷阵都是一个好手。如今生死不知,曹操想想都觉得心疼。

    这样两个大将就没了,比消灭了曹操几千兵马都要严重。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李典是被曹操给厚葬了,但曹操更希望李典可以活着。

    曹操还没有心疼完。

    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臭小子,吸引了曹操那么多的兵力,早不动手晚不动手,偏偏就在曹操计策失败的时候动手,导致曹操都无法从夏侯渊和夏侯惇哪里调拨兵力过来防御寿春。

    曹操都不知道把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暗地里诅咒了多少次了。你丫的,两人加起来那么多的兵力,要是之前就与曹操开战,曹操还能够从中谋划一番。可是现在曹操困难了,丫的呸的,居然就下死手。

    端的卑鄙无耻啊。

    为今之计,曹操只能采纳郭嘉的计策,死守寿春。

    死守寿春的下场会是什么,曹操早就预料到了。他曹操一世英雄,死对他来说不可怕,关键是怎么死。曹操本身就有头风病,这病要是爆发起来,曹操是生不如死。对于死亡,曹操早就看淡了。曹操唯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了。

    这些年来,曹操为了自己心中的野望,长时间出门在外,忽略了家人。别看曹操是一个奸诈之人,可对于自己的家人,曹操是十分重视的。哪怕自己的家人做下了滔天大罪,曹操也会竭尽全力保护的。

    曹操选择死守寿春的目的,也有着让淮南的曹昂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

    如今张辽已经带领大军直指成德,真正的目的,曹操都知道了。张辽是想要杀向淮南啊。

    曹家和夏侯家的家小都在淮南。若是曹昂抵挡不住,那么曹家和夏侯家的家小可都会成为刘军的阶下之囚,任人鱼肉了。

    这样的事情,曹操不想看到,也不想自己死后发生。每每想到自己的家人在自己死后被欺负,曹操就会愤怒不已。

    预估了全局的走向之后,曹操亲自给在淮南的曹昂送了一份书信。其实这份书信有点像曹操的遗嘱。

    曹操在书信中让曹昂抓紧时间转移家小,不能落入刘军的手中。若是听闻到他曹操被擒或者被杀的消息,绝对不能想着为他报仇,一定要立刻离开豫州。当然了,曹操给曹昂指出了一条明路。其中一条是投向孙策。孙策是一个有为的能人,他一定会接纳曹昂他们的。但若是曹昂觉得孙策不靠谱,那么曹操就让曹昂带着自己的家小逃向海外。海外之地,生死艰险都无法预估,这是曹操的不想看到的。而最后一条路,就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曹操就让曹昂带着夏侯家和曹家的所有人向刘玉投降。曹操知道刘玉这个人也是和他一样重感情的。虽然成为阶下之囚是一件十分悲惨的事情,可曹操觉得自己要是战死了,刘玉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一定会照顾曹昂他们的。可能无法得到自由,或者被人欺负,但生命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曹家的延续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无奈的选择。曹操知道自己的长子曹昂会做出最佳的选择。

    曹操在写这份书信的时候,郭嘉突然间走了进来。

    郭嘉在曹军之中的地位很高,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同样亦师亦友。曹操的贴身保镖许褚知道这一点,郭嘉前来求见曹操,除非曹操有不得见客的事情在身,往往许褚是不会通报的,任由郭嘉进入。这一点是经过曹操同意的。

    郭嘉看到曹操在一份书简上面书写着什么,在距离曹操一丈之地,拱手说道:“在下拜见主公。”

    郭嘉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好,但毕竟上下级的身份在,郭嘉可不能乱了规矩。

    曹操回过神来,看到了郭嘉的身影,他对郭嘉的到来不是很意外,柔声说道:“奉孝,你怎么来了?”

    郭嘉来曹操这里当然是有事情的。

    在来这里之前,郭嘉去看望了一下荀彧。荀彧被曹操废除了一切官职和权力之后就安心在家。所谓人走茶凉,荀彧失去权力之后,以前那些有事没事就往荀彧家走动的官员和人就没有了。

    世态炎凉啊。

    郭嘉和荀彧可以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荀彧如今被冷落了,郭嘉还是经常去看望他的。郭嘉发现了荀彧的状态是越来越差了,就差要得重病,卧床不起的架势了。

    荀彧嘴巴上说自己可以清净一下,可郭嘉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荀彧十分担忧、惶恐与烦恼。

    事实上到了这个地步,郭嘉都知道荀彧心中想的是什么。荀彧既是担忧曹操,也是对自己的未来而惶恐,同时也为荀家的未来而烦恼。荀彧了解曹操,知道曹操一定会死守寿春,最后的结果,曹操只能是一个死。即便刘军不杀曹操,曹操也会自我了断的。曹操性子高傲,他不想成为别人的俘虏。荀家在颍川的本家都已经投入了刘玉的怀抱,却不意味着荀彧和荀攸这些人会投效刘玉。这么多年来,荀彧和荀攸等荀家子弟都帮助曹操和刘玉对着干,天知道刘玉会不会因此迁怒荀家。可能在天下未曾安定的时候,刘玉不会动手。一旦天下安定了,秋后算账的话,荀家就惨了。汉室天子在这方面可是没有信誉而言的。即便是没心没肺的昏君刘宏,这秋后算账的手段,玩的是得心应手啊。

    对于自己的未来的惶恐,荀彧是五味乏陈。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若是投降神武朝廷,这九卿之位定然有荀彧的一席之地。但荀彧心中从来都有从一而终的想法,他投向了曹操,那一辈子都是曹操的属下,投向其他人是不可能的。可曹操如今却是把他冷落了,荀彧心中不知道多么的悲伤了。

    可荀彧不明说,郭嘉想要开导一下都没有办法。

    想来想去,郭嘉觉得还是前来和曹操深入的沟通一下。

    “主公,在下刚从文若那里回来。文若的状态不是很好。从文若的言情举止上看,文若对主公的处境十分担忧。”郭嘉把自己刚才看到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曹操手中的毛笔停住了。

    从这一点看出,曹操很是在乎荀彧。但荀彧的想法却和曹操的相左,曹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过了一小会,曹操才说道:“让他好好在家呆着,别胡思乱想的。”

    “主公,其实按照文若的计策也是可行的。主公可否委屈一下。”郭嘉感觉荀彧那个先停战的计策可行的。

    曹操已经将自己准备给曹昂的书信给写好了,放下了毛笔,说道:“委屈?奉孝觉得这事情只要孤委屈一下就行的了?”

    郭嘉很是惭愧。曹操能够做到丞相这个位置,不单单是靠着他的个人能力,还有一堆的手下。曹操想要停战,但曹军都不这么想。这么多年来,曹军和刘军无数次的征战,到最后却是曹操率先要停战。这军心一下子就会毁掉了。到时候别说什么另图后效,曹操能够稳住局面就是曹操的能力体现。很显然,曹操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事情。如今的他只求和刘军决一死战。

    “主公,你在写着什么啊?难道在完善你的那本书?”郭嘉知道曹操平时会在写着一本书,是有关曹操在治国和治军方面的经验总结,所以才有此一问。

    曹操摇头说道:“这是给子修的书信。孤有些事情要交代一下。”

    交代一下?!

    郭嘉从中就知道曹操这份书信是什么意思了。这是遗嘱啊。若是这点脑子都没有,郭嘉也不能有鬼才的称号了。

    “主公,咱们还没到那种地步啊。还有挽回的余地!”郭嘉脸上悲切万分。

    曹操看着郭嘉这个样子,顿时乐了,说道:“你这个浪子什么时候变成一个女儿家了。看样子就快哭出来了。别啊,马尿这东西,你还是收起来吧。”

    郭嘉沉默不语,曹操已经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他郭奉孝不能再多说他言。

    “主公,在下愿意跟随主公到任何地方。”郭嘉也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曹操盯了郭嘉一眼,随后点头说道:“有奉孝相随,孤也不会觉得孤单了。”

    郭嘉和曹操热切地对视着,没有人能够体会他们之间那种情义,已经超出了上下级的关系,他们是知己。

    没有了曹操,郭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同样的,没有了郭嘉,曹操也无法施展自己全部的实力。

    。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百姓冲击寿春() 
汝阴城被刘军攻陷的消息在传回寿春之后,即便曹操命令封锁消息。可最终结果是没有用的。

    首先不安的就是寿春城中同样收到消息的官员和世家大族们。

    像他们这种有实力的人,得知消息的渠道非常的多。脑子聪明的他们同样可以知道寿春城基本上只有被刘军攻破的结局。就算是像曹操这样的猛人,也没有办法扭转乾坤。

    有了这样的结局,官员和世家大族们率先想到就是自己了。

    之前他们就有在秘密地展开行动,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家业和家人的性命。然而曹操突然地回归,让他们都不敢乱动了。曹操对这些人十分苛刻,虽然没有滥杀他们,但总有点高压政策的味道。也有一些人把曹操的回归当成一个好兆头,幻想曹操有天大的本事可以扭转局面。

    可惜汝阴城的陷落,让他们胆颤心惊了。

    因为惧怕曹操的淫威,世家大族和官员们都不敢乱来,安分地都在自己的家中和岗位上继续办事。他们完全不敢前来向曹操试探一两句话。

    荀彧被曹操冷落软禁的事情在整个寿春传遍了。据一些小道消息,荀彧只是在曹操面前建议性地提出了曹操暂时停战的意思,曹操就暴怒不已,差一点就将视为心腹的荀彧给宰了。要不是郭嘉等人百般求情,荀彧是没有好果子吃。不过现在荀彧的状态不是很好的。

    连荀彧这样和曹操关系如同心腹的人,就因为多说一句话而被软件,那么像他们这种平时就不受曹操待见的人,曹操可能毫不犹豫就一刀结果了他们。给他们一个胆子,他们都不敢乱来。谁知道曹操现在是不是在想着将他们这些人给铲除了,免得给寿春日后的守卫制造隐患。

    不过还真的有人坐不住。

    他们不敢去找曹操,但是离开寿春应该是可以的。起码有几个官员就是这么想的。

    建安朝廷谏议大夫黄孟就是这么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官员。他带着一大家子和行礼就向着城门进发,随带着还有一大堆行礼。

    众人都为黄孟的举动感到佩服哦。这种出头鸟的事情,很多人是不敢干的。现在就看曹操是不是愿意让黄孟离开了。要是曹操愿意给黄孟一条生路,那么他们这些人同样是可以照猫画虎地实行啊。

    这仅仅是心中的幻想罢了。

    曹操会给这些官员和世家大族离开寿春的机会?曹操都在封锁消息了,这黄孟这样的举动,不就是和曹操添乱么。

    黄孟仗着自己是朝廷中的谏议大夫,摆着官威,勒令城门士兵开门。平时这个谏议大夫在曹军面前就没有多大的作用,到了这个份上了,还他娘的谁在乎你是什么谏议大夫,连刘协的命令在曹军眼前都是没用的。除非有曹操的手令。

    不出意外,黄孟一家子三下五除二就被曹军士兵给拿下了。随之捆绑了起来,连同行礼都带到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本以为寿春的世家大族和官员会因为自己回到寿春而安分一点。万万没想到这个黄孟平时看着不怎么显眼,在曹操试图封锁消息的时候,冒出头来添乱。对于这样的人,曹操会手软么?

    “谏议大夫!你不在岗位上办公,带着全家老小想要出寿春城是做什么啊?”曹操已经对黄孟动了杀心,但流程上,曹操还是愿意走一下。

    黄孟脸色发白,对着曹操磕头道:“丞相,小人年纪老迈,实在无法为朝廷效力了。尸位素餐的事情,小人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就想着带着家小回到老家。”

    “年纪老迈?黄大人正值壮年,何来如此一说!孤的年纪都比你大了不少啊。”曹操讽刺地说道。“真是一派胡言。很显然,你这家伙就是刘军的奸细。出城就是为了给刘军通风报信。通敌卖国之贼,杀无赦!来人,将此獠推出去,斩了!”

    黄孟的脸如同死灰一般,他知道曹操会处置他,也知道会有些罪名是扣在他的头上,可通敌卖国的名头,足以满门抄斩啊。

    “丞相饶命啊!饶命啊。小人一时糊涂啊。”黄孟高声呼喊。

    可惜即便他叫破喉咙都是没有用的。曹操根本就没把他当成一回事。

    血粼粼的人头很快就送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挥手就让士兵将这个人头挂在城门上示众了。

    曹操的雷厉风行,一点点的隐患他都不想有。任何人撞在他的枪口上,小命是保不住的,连名声也不会有。

    黄孟的人头在人头挂在了他本来想要走出去的城门口,讽刺意味十足。而罪名就是通敌卖国。

    杀人毁命,实在太残忍了。

    寿春城中的官员和世家大族都害怕了,他们不敢在乱来了。

    曹操在寿春,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威慑,再来一个杀鸡儆猴,是不会有人乱来了。曹操也是这么想的。

    可曹操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的是,他的死对头刘玉刘伯玄就在寿春皇宫之中。

    寿春的官员和世家大族的异动,都被刘玉派出的探子暗中监视着。

    别说其他的了,就连刘玉所在的寿春皇宫都有点异动了。从董承不断地进出皇宫,刘玉就知道什么原因了。

    皇宫中的宫女和宦官都被勒令不准乱说,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同时刘玉和李贵这些侍卫都收到了加强巡逻的命令。

    估计刘协这边是要做点什么事情了。

    刘玉感觉自己之前的布置是时候开始发动了,于是找来了李贵,让他命令皇宫之外和寿春城之外的探子们开始行动。

    刘玉之前就布置下了好多个暗手,汝阴城的陷落,就是刘玉动手的信号。

    传递出刘玉的命令,李贵是得心应手,这段日子,皇宫之中就没有人知道有皇宫之人在暗中传递着消息。

    不到半天的功夫,寿春的情况变得大乱了起来。

    首先动乱的就是寿春城外的百姓。刘军即将杀到的消息在城外的百姓中传荡。

    他们都是躲避战乱而来到寿春的,如今寿春眼看着就要有大战了,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还留在这里干嘛?给两方军队当炮灰么?之前曹操是命令曹军将这些百姓都驱赶到淮南那边过去,免得大战到来的时候给寿春添乱。

    百姓们一开始是不愿意的,寿春这里好歹是天子脚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寿春城是相对安全的。即便曹军如何驱赶,百姓们就是不愿意走。

    可现在不一样了。刘军要杀到了,大战随时都会爆发。

    刀兵无眼,打起仗来,士兵们哪里会顾着谁是百姓啊。殃及池鱼的道理,百姓们读的书少,不过趋吉避凶的道理,躲避战乱还是百姓们第一选择。

    只是残酷的现实就是,他们可以去到哪个地方呢?单身的汉子都会曹操给收入军中了。剩下的就是托儿带口,或者老弱妇孺了。让他们离开寿春到其他地方去,一路上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刘玉的探子不断地在百姓们之中怂恿,不断地造谣。

    说什么寿春城中有大量的粮食、药材和用之不尽的布匹、林罗满目的金银财宝。但是黑心的曹操和官员们只想着自己,根本不搭理百姓们的死活,现在刘军快杀到了,他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百姓们给驱赶了。免得百姓堵住城门,妨碍他们搬走无比珍贵的粮食等物资。

    还有说曹军驱赶他们去淮南,那是因为刘军同样杀到了淮南,让百姓们过去,是给刘军添堵,当炮灰阻挡刘军进攻的道路。好吧,这条倒是有点道理。曹操本来就有着这样的意思在。

    还有更加严重的就是寿春城中的上等人感觉百姓们在城外聚集,担心百姓们会冲击寿春,所以呢,这些官员和世家大族们就要将百姓们都驱赶了,最好是全部都干掉。

    半真半假的谣言才是最让寿春城外的百姓相信的。

    百姓们都惶恐不安,原来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可有可无的。最严重还是最后一条谣言,这些大人们居然想要将他们都给杀掉了。

    百姓们是温顺的,可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底线。如果横竖都是死,他们就会铤而走险。

    为什么后世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遏制造谣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