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其实还是为了自保,两广无论怎么发展,终究实力有限,现在杨庆顾不上,只要他腾出手来,两广是无论如何也对抗不了的。

    再说打仗是要花钱的。

    这时候都玩资本主义的两广士绅在利益上算得很清楚,他们目前为了抵抗杨庆,已经武装起五万新军,这五万新军就已经让两广士绅们养得可以说肉疼了。而根据计算,要自保至少得超过十万新军,另外还得组建海军防杨庆破虎门,还得修炮台,还得修棱堡,他们已经在韶关和严关各修筑了一座,都是葡萄牙人设计的,这东西的确很好,可投资也很高啊!

    总之抵抗的成本很高。

    至少两广士绅觉得还不如让桂王向他侄子屈膝算了。

    这时候桂王已经是永历了。

    他哥哥当弘光天子就当了不到半年时间,紧接着也病死,然后永历继位,年号就是永历,他本人对于向侄子投降也没意见。南明一年死俩皇帝很诡异,民间已经有传闻,是因为他爹和他哥哥称帝,所以才遭受天谴结果才隔半年死一个的。

    他也有点害怕。

    他们的计划其实很简单。

    就是龙兴天子还都,然后永历派人来以承认他是皇帝做交换,由朱慈烺把广东和广西分别封给永历和靖江王。

    这是实封的。

    两省就是他俩的封国了。

    封国內有一切权力,类比朝鲜这样的藩王,只不过军队数量可以商议一下,比如桂王几个卫,靖江王几个卫之类的,这个都好说。本来过去他俩都是有自己的护卫的,靖江王始终就是一个卫的五千私军,以后不过是重新明确下来,达到一个能有限自保又不威胁皇帝的数量而已。

    只要朱慈烺同意,那么永历就去帝号,重新以桂王身份称藩。

    并作为朱慈烺的外援。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两广目前的五万新军可是真正新军,全都是莫里斯方阵化,甚至也已经开始给火枪兵配刺刀,全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负责训练,甚至还有倭国雇佣兵。这一点很正常的,实际上葡萄牙人大量使用倭国的雇佣兵,之前荷兰进攻马六甲时候,守卫马六甲城的倭国佣兵比葡萄牙人还多。如果不算士兵战斗意志的差距,这五万新军可以抵得上明军的两个山地军,这个实力对付杨庆的确不够,但如果是在江南士绅蜂起而且明军内部将领倒戈的情况下,对付杨庆就可以说是一支奇兵了。

    而对朱慈烺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

    他一个光杆皇帝回来肯定不行。

    但问题是大明的军队都已经被杨庆控制在手了,他就算想下手也很难了,一个皇帝没有军队玩个屁,除非朱慈烺真心回来当傀儡。但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再老实也不可能老实到这个地步,东林群贤也没法给他另外搞一支武装,之前联系张献忠也没有进一步结果,这个逆贼明显勇气不是那么足。而永历的这五万新军,就算是朱慈烺的外援,在需要时候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意图。

    朱慈烺需要做的仅仅是封出两省。

    但这两省本来就在永历和靖江王的控制下,哪怕杨庆也没夺回,所以说最多算顺水人情,而且朱慈烺一回来,桂王就归顺了,明显有助于皇帝的声威。

    “你们这是趁人之危啊!”

    张国维说道。

    “玉笥老弟,你们真得对付不了杨庆,不是我小看你们,你们的那些手段都已经过时了,人家玩什么都比你们强。军队,经济,民心,甚至于制度,你们说你们的哪一样能比杨庆做得更好?就是你们办的报纸都玩不过人家。

    他很有本事。

    大明三百年难得的奇才,张居正都无法相比。

    但可惜他不走正路啊!

    四民大会是个好东西,泰西诸国如荷兰,英吉利等,都有类似的,但人家是推选代表,以土地定资格,没有土地者无选举权。

    杨庆却抓阄。

    结果贩夫走卒充斥庙堂。

    新的内阁制同样是极好的,圣主垂拱于上,贤臣治事于下,可他非把内阁塞进一半的武夫。

    他开海外贸易同样极好。

    可却让南北二洋公司垄断海外贸易。

    可以说他所行之法,几乎每一样都是好的,但他却非要将其再带到一条邪路上,他自己划出了正途,划出了阳关大道。可是却在踏上之后鬼迷心窍般,再歪到邪路上,而且不但是歪到邪路上,还站在邪路上回过头嘲笑那些欲走正途的,还就不让别人走正途。如果他不是走邪路,我都觉得有他真是大明社稷之福,这个人真得就像中邪一样,完全不可理喻。

    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齐心协力,为大明也是为天下人除去这个祸害。”

    丁魁楚一脸神圣地说道。

第三零一章 野蛮人的崛起() 
杨庆并不知道一个针对他的反杨联盟正在形成。

    当然,他能猜到。

    这场持续近一年的迎驾风波,早已经把各方势力吸引过来,毕竟谁都明白,若是他挺过了朱慈烺这关,那就该各方割据势力倒霉了。南京监国朝廷发展到如今,单挑已经基本上可以说无敌了,多尔衮和李自成或许能与杨庆过几招,但另外三家面对全力开动的这台庞大战争机器,最终结果只能是被碾压。

    永历不是最急的。

    最急的是比他更弱的张献忠和金声桓两家,这时候如果对各方势力进行排名的话,永历已经可以上升到第四了,张献忠下降到第五。

    毕竟张献忠还是旧式的军队。

    但永历的五万莫里斯方阵式雇佣军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张献忠拥有的名将优势,未必能够弥补双方的技术差距。

    尤其是永历还有大批欧洲军官。

    因为台湾的争夺战导致荷兰东印度公司转向永历,并且在永历那里获得了一块同样的居住地,实际上也就是香港岛,荷兰人同样看上香港。尽管葡萄牙人反对,但这时候已经通过应天日报知道葡萄牙在欧洲就是瘪三,荷兰人才是真正如日中天的永历,很爽快地答应了荷兰人,仿澳门例在香港岛设立专用的居住地,只不过他们的租金比葡萄牙人要高出不少。不过荷兰人要求的新教传教权,在永历那里被拒绝,也算给了葡萄牙人一个面子,好在荷兰人也不在乎这个,他们要的只是居住地。

    通过这种友好关系,两广海商在南洋的扩展得到了荷兰人的默许。

    毕竟他们不是南洋公司。

    南洋公司可以越过安不纳岛而无需在乎荷兰人的心情,因为荷兰人无论去大明港口还是北上出岛,都得南洋公司背后的老板同意,但两广海商可没有这样的后台。

    所以他们把香港租给荷兰人。

    作为交换荷兰人默许了他们在河仙的殖民地建设。

    然后永历大量雇佣荷兰人。

    这些人为他带来了最正版的莫里斯方阵战术,甚至还有苏尔式火绳枪和板甲的制造技术,依靠着粤北铁矿和佛山发达的冶铁工业,永历的军队装备全面向明军靠拢。这些都让他远远超过了张献忠的旧式军队,不过张献忠目前也在试图改革,并且由李定国负责整编一支明军式的新军,但他那里一切都得从头摸索,所以进展非常缓慢。

    至于金声桓破罐子破摔了。

    反正他就那屁大点地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所向称臣……

    呃,这是个形容词。

    但他真靠倚门卖笑为生,他一方面继续抱紧李自成大腿,据说都把李自成的生祠建起来了,另一方面对南京也是曲意逢迎,经常宴请一下路过商人,拉着人家去看他在家里供的忠勇侯长生牌位,还非把自己女儿硬送给黄得功当儿媳妇。

    可怜俩小孩都才不到十岁啊!

    总之随着各方势力逐渐稳定,而且都在不断进步中,越来越玩不起的他如今就靠卖萌为生。

    至于多尔衮还在舔舐伤口。

    在之前犯了严重路线错误,结果被士绅们打出一头包后,这段时间多尔衮干脆破罐子破摔,全面在北方推行他的包税制,所有北方清军控制区对汉人的税收全部包给地方士绅,当然,也包括八旗勋贵。后者如何收税他不管,总之只要能给他收上来就行,地方抗税也交给这些人自己解决,必要时候八旗军也会加入镇压。结果把北方中小地主和富农们也彻底推进深渊,搞得就跟光头佬后期崩盘前一样,就连北方中小地主都快活不下去,甚至还有小地主弃地逃亡的。

    不过倒是真得解决了财政。

    多尔衮用继续扩充八旗神军的方式补充了山东战场的损失。

    很显然还是后者令人放心。

    这样北方神民基本上都纳入了八旗神军,一举超越八旗满洲,成为八旗的第一大军种,不过汉军因为有那些士绅的民团作为后盾,仍旧是多尔衮统治的核心力量,而八旗朝鲜成了最底层受压迫对象。

    毕竟他们什么都没有。

    这时候甚至就连咱大清的东京都已经岌岌可危了,在休整了两年后,朝鲜战场再次拉开战幕,依靠着北洋水师的支援,李家的军队已经快要打到大同江了。豪格在平壤苦苦支撑,为咱大清支撑着在朝鲜的统治,甚至不得不向多尔衮求救,在大玉儿的协调下,多尔衮还是派出一万八旗汉军增援朝鲜,至于朝鲜的尸山血海就不用说了。

    “据说建奴控制区都已经开始人吃人了,平壤城内人肉公然售卖。”

    史德威说道。

    “沈阳呢?”

    杨庆一边练书法一边问道。

    “差不多,其实沈阳城内冬天一直维持此类交易,只不过偷偷摸摸而已,多尔衮去年从关内运回的粮食还是不够维持,而且因为八旗大量入关,关外土地很多被抛弃,粮食产量骤降,留在关外的又都是些勋贵,他们绝大多数也不事生产,甚至主要以渔猎为主,一到冬天大雪封山都难熬。”

    史德威说道。

    “另外还有一个情报,他们在和倭国进行贸易,此前北洋公司的几艘捕鲸船在海上抢了一艘驶往元山的商船,船上就是载着大米。”

    他紧接着说。

    “呃,都逼到这份上了?”

    杨庆不由得愕然道。

    他真没想到都把咱大清逼到了这种地步,不过这也是必然的,毕竟其他方向都已经走不通,目前东亚唯一一个能够供多尔衮结交的对象,也就只有倭国了。不过也就是进行零星贸易,黄海都在北洋水师控制下,只有元山到倭国这条航线暂时安全,但这条航线上有北洋公司的武装捕鲸船。那些老海盗出身的捕鲸者,对于重新客串一下老本行顺便砍几颗建奴人头领赏,那是绝对很乐意的。

    实际上他们经常这么干。

    不仅仅是在海上抢那些遇到的北方商船,就是登陆烧村子也常干,大明对于建奴人头的赏格是十元,也就是一颗十两银子,不限大小。而且也不会区分真建奴还是朝鲜奴,总之只要是鼠尾巴的脑袋,只要不是明显死后剃的,那么统统一个十元。

    有这样的赏格,那些捕鲸船在捕鲸收获不足时候,经常在返航时候绕个弯去西边沿海猎头。

    顺便也补给淡水和肉类。

    这些捕鲸船在利益驱使下,最远都已经跑到了黑龙江口,毕竟越往北鲸越多,而且抹香鲸的比例越高。虽然杨庆是以龙涎香引诱,但实际上捕鲸者们真正开始捕鲸后,让他们发大财的,反而变成了鲸脑油。捕获一头大的抹香鲸收获的鲸脑油,运到松江的加工厂几乎就能换一艘崭新的捕鲸船。第一艘从鲸海也就是北日本海返回的捕鲸船,带回的鲸脑油所换的银子,在支付了海上死亡的船员高额赔偿金后,剩下的还能换三艘崭新的同样捕鲸船。

    巨大的利益让人疯狂。

    无数沿海商人和渔民投身到这个危险但却利润巨大的行业,各地船场正在建造的捕鲸船超过百艘。

    甚至就连第一个捕鲸站,都已经在北海道建起来,整个江浙福建乃至山东沿海的目光,全都盯上了北方那片遥远冰冷但却遍布巨鲸的海洋。而北洋公司所属的两艘捕鲸船,这时候已经在向东驶往抹香鲸更多的海域,照杨庆估计用不了多久,捕鲸船就会成为第一艘到达美洲的大明船只。毕竟越往阿拉斯加抹香鲸也就越多,说到底还是利益让人疯狂,他在后面只需要引导,剩下事情利益就解决了。

    至于猎头只是捕鲸者副业而已。

    毕竟不是每一艘捕鲸船都能满载而归。

    实际上就连北洋水师的战舰也这么干,只不过他们的猎头范围在鸭绿江口和辽东半岛一带,甚至北洋水师在石城岛和皮岛一带还再次建立起基地,专门负责在这一带猎头,他们算军功,实际上赏格更高。

    整个北方完全野蛮人化。

    从辽东湾一直到黑龙江口,到处都有这些明寇船的身影。

    话说这时候咱大清也真可怜,四顾简直没有任何突破口,全都跟铁桶一样合围着,完全把他们封闭在寒冷的北方冰雪中。

    “让他们绝了这个念头吧!”

    杨庆放下笔说道:“让北洋水师调一支分舰队去,把新造的那二十艘巡洋舰拨给北洋水师,然后以这件事为借口去炮轰一下倭国。从下关开始向北,一直轰到佐渡岛去,也该把这条航线探索一下了,顺便让德川家掏一笔赔款,最少也得两百万两,否则咱们就登陆佐渡岛自己取。”

    “属下明白!”

    史德威赶紧记下来。

    这样就可以了,从元山港进口的粮食肯定用于补充平壤,就让他们继续卖人肉,反正死的又不是大明百姓,这场战争打得朝鲜半岛就剩一百万人口才好呢!

    “走,去四民大会,看看这些家伙们吵成什么样子了!”

    杨庆心满意足地说。

第三零二章 四民大乱斗() 
四民大会堂。

    “文以载道,文都写不好还谈什么道?”

    一个士子站起来喊道。

    “对,必须得考制艺,无论哪科都是为国选士,都是要治民的,连文章都不会写如何治民?光识字会算数有何用?制艺乃诸文之大成,八股文写好了就什么都写好了,科举不考八股文简直就是荒谬。写不好,比不得文科进士可以,但必须会写,必须写得文理通顺,否则一介白丁当官岂不是贻笑大方?”

    另一个士子代表同样站起喊道。

    所有士子代表一片附和。

    “那还选什么各科举人?干脆都让你们秀才老爷去考是了!”

    一个商人代表冷笑道。

    “你这是什么话?朝廷改科举是惠及四民,又不是为我们而设!”

    另一个士子代表奋起说道。

    “你们要别科必须考八股文,我们还要文科必须考种田呢!既然是为四民而设,那就不能光听你们的,我们也得提要求,你们要各科必须考八股文,那我们就要各科必须考我们所懂的,这才是真正公平!”

    一个农民代表说道。

    “那就不用分科了,五科一起考就是了,五份卷子一起做,都是一样最高分,最后取总分,这样还给朝廷省钱呢!”

    一个工匠代表笑着说。

    然后除了那些士子代表外其他一片哄笑,很显然要按这种考法,穷秀才们几乎全没戏。话说在南京逗留大半年后,绝大多数四民代表都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纯良,毕竟这座城市堪比染缸,一个高中生进大学半年也够脱胎换骨了。哪怕是在那些穷乡僻壤来的农民代表看来,秀才老爷们也没什么值得尊敬的,事实上在明白了后者的本质后,他们对士子代表都是充满鄙视的。

    “胡搅蛮缠!”

    一个士子代表鄙夷地说。

    “那你们就不是胡搅蛮缠?”

    一个商人代表说道:“你们要其他各科都必须考你们懂的八股文就是对的,我们要其他各科都考我们懂的就是胡搅蛮缠?你们的嘴真大!话都让你们一家说了,话说咱们也都不是傻子,你们要各科必须考八股文,那么是问除了中秀才的,有哪个能把那个写得文理通顺?你们都是原本就学这个的,自然没问题,我们这些人谁会写?要考这个就是把其他去考的都赶走,然后各科全你们去考,就这还敢说你们这不是胡搅蛮缠?”

    “不会写文章如何当官?”

    那士子代表说道。

    “不会写文章就不能做官?那太祖皇帝当初还不识字呢!为何等带兵打天下?”

    一个工匠代表说道。

    “太祖,太祖乃天纵奇才,难道那些考试的也是天纵奇才?你以这些人比太祖,你是何居心?”

    士子代表反击。

    “我只是说不会写八股文就不一定不会做官!”

    那工匠代表赶紧说道。

    “那请你读一遍这份公文,把上面的意思说一下!”

    士子代表掏出一份公文冷笑着说。

    “谁看得懂你们这些东西?”

    农民代表脸红脖子粗地说道。

    “不学无术就是不学无术,别以为识字就行了,我家的十岁小儿还识字能写诗呢!你却连一封公文都看不懂,若是让你去治民,岂不是要搞得饿殍遍野?”

    士子代表冷笑道。

    “我会修渠,会选种,会堆肥,我知道怎么让粮食增产,我为何不能让治下百姓吃不饱饭?”

    农民代表说道。

    “那你读懂这份公文啊!”

    士子代表说道。

    “我……”

    农民代表哑口无言。

    他还真读不懂,这些家伙写的公文通常都引经据典,再加上为了辞藻华丽,还有便于推卸责任,都搞得云山雾罩,单纯识字根本看不懂。

    “读不懂公文又如何?大不了找个懂的解释一下,再说读不懂的可以学,更何况太祖皇帝当年就提倡公文尽量白话,连圣旨都是白话,我倒是觉得还是太祖做的对。以后这公文还是尽量简单些,不能堆砌辞藻,不能用典,既然是公文就必须是老百姓能看懂的,这又不是做文章,老百姓都看不懂的公文有何用处。”

    一个商人代表说道。

    实际上农工商代表里面,主力军就是商人代表,但这些商人代表不是盐商那样的豪门世家,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小商人。他们受到的教育略强于农民和工匠,而且这些天的眼界也更开阔,口才也更好,同样他们对于穷秀才们也更加不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