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脸红的也不下去方才那位郎中大人,稍微转身,众人也就知道他的意思了,有人当即忍不住,扑哧就乐了出来。
李承乾也是不管,自顾自又接着说道,“臣那时吓的厉害,身后一痛,哪里管那许多,回身就是一刀,接着就……就发了疯魔似的冲进了西贼堆里……
那一战,臣斩首三级,其中就有西贼的统兵官儿,至于杀伤多少西贼臣那时迷迷糊糊的,哪里知道?最后反正是被人抬回寨子的,那个校尉对臣十分赏识,亲自过来给臣包扎伤口,但看了一圈,也是……这里……受了一处刀伤,臣却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般,大伙儿这才明白,原来是脱力了。
后来大伙儿都拿这事儿取笑那些新兵,尤其是那位被臣在脸上划了一刀,留下一道疤拉的老兵,更是给臣起了个绰号,火牛。
也不知他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怎么就听说了乐毅火牛阵大破敌阵的事情,说是和臣当时到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臣当初年轻气盛,听不得旁人取笑之言,每每都要和那老兵扭打上一番,后来官职渐高,这个绰号更是甚为忌讳,有时连牛字也不愿听人提起。
但如今嘛,却是想听也听不到了,当年那百余守寨同袍,也不知如今还剩几人在世,不过……当年那个老兵现在就在臣府上养老,但火牛这两个字却再也不敢说出口了,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第六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443章 游园(三)
湖畔吟哦之声不断,间或笑声频传,其情其景,到是其乐融融。
不过大秦文风本就不盛,这些大臣们忙于政务,哪里有空闲去吟风弄月,悲春伤秋?三四首小诗,五六首婉词,却多有些生硬,寄情于景到还不算艰难,只是君王之前,总要逢迎奉承上一句半句的,这可就难坏了他们,做出来的诗词自也就不会精绝到哪里去。
景帝李玄谨到也不以为意,只是稍加点评,故意放过几个年老德高的,其余却是都要说说自身的尴尬之事,这些大臣作诗作词虽是生疏,但一个个却都经历了不少风雨,像李承乾便曾在边寨爬冰卧雪,征战杀伐,其他诸人地位相当,自也不会差了。
虽然这些陈年往事多数是不堪回首的,不过能博得君王一笑,也数不易,自便都挑选些寓教于乐的,一个个缓缓道来,言之有物,却不知比他们作诗作词的本事高明了多少,所说之事各个不同,稀奇古怪者有之,匪夷所思者有之,但却都让人忍俊不禁,回味一番的。
终于轮到了同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杨感这里,这位老大人却是笑道:“方才听李大人之词,颇有感怀,愿为李大人补上这下半阙之词,只是怕扰了陛下和诸位大人兴致……”
“无妨,今日之会,君臣相聚,笑谈无间,朕甚欢喜,老大人只需自舒胸臆,不用顾忌。”李玄谨脸露笑意,轻轻颔首道。
众人却都收了笑容,静静聆听,有些人心中已是担心,这位老相爷德高望重,若是在诗词中隐隐讥讽上几句,今日之局面便有些不堪收拾了……
杨感直起身子,轻咳了一声,这才缓缓吟道。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薄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悲思翁。懒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余音未歇,老人却是站起身子,又接着吟道:“山秀芙蓉,湖明如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组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年豪,耳根清净功名话。”
文字功底浅的,此时便有些不明所以,但也觉前一首词意甚悲,有一股郁气于胸,李承乾此时依然面沉如铁,他这人自诩文事武功,不让于人,是个自傲于心之人,不然这些年在兵部备受打压,也不会深自隐忍,也不愿投向李严蓄。
杨感补的这半阙词,他听了并不能深懂其中意境,但也知其中意思之深,实不可是自己上半阙能比得了的,这还不算,其中的郁闷之气更是让人心堵,上半阙意气豪飞,实被他誉为平生之力作,正如他此时之心境,正准备再接再厉,一飞冲天,展平生抱负之时,下半阙自应抒己之志,一展胸怀,所以有乐匆匆之语在最后,以为后边留下余地,想说的是,这只不过是少年游戏,建功立业,裂土封侯还在后面,不成想人家给他接了个似黄粱梦,不但转折之间,天衣无缝,更将意境弄了个急转直下,差点没让他气的吐血。
至于后面那首词,他压根没注意听的了,心里有恼怒,更有些惶恐,看来真是惹动了这位老相爷的性子,这位老相爷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也由不得他不忌惮畏惧的。
这是功底浅的,至于几个功底深的,听了前半首,却是暗自点头,老相爷还是老相爷,愈老弥坚,这半阙说是给李公亮补的,其实还是为自己做的,大秦三十年承平天下,这位老大人自负才高,有匡扶明主,扫平天下之志,然世事不如人意,这三十年,虽说助君王将大秦调理的政通人和,国库充盈,但到了用事之时,他却已老了,加上看到年轻的帝王显是雄心勃勃,却要弃置他们这样的老臣,胸中之郁闷也可想而知了,借词直抒胸臆之余,更是让李公亮面目无光,这等手段,确实……
至于听到下一首,这些人却都一惊,这是有了退隐之意啊,前半首叙景,后半首舒志,很平常的词牌构架,周处,西晋阳羡人,少年时凶强使气,与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横”,为乡里所患,后幡然自新,杀虎斩蛟,终成一段佳话,词中提起此人,却是意气于胸的意思了。
后面的元龙二字,不用问了,指的肯定是三国智谋之士,陈登陈元龙了,陈登忧国忘家,名重天下,为刘备所激赏,以此自比,却是说元龙非复少年豪,又有黄鸡白酒渔樵社之语,明显已是有了退意,几个人暗自揣摩,却都拿眼望向端坐不动的景帝李玄谨。
景帝李玄谨本来脸色有些阴沉,但环目四顾,亭台绿水,杨柳依依,这里他很熟悉,凝翠之园,却是父皇生前最喜欢游栖的所在,时常他也会随行来此,想起父皇一生为政,宽和仁厚,对臣下更是体恤有加……
这些老臣虽然并不得他心意,但毕竟是父皇留下的老人啊……
想到此处,心中默默一叹,脸色却是缓和了下来,瞅着神色各异的群臣轻笑道:“杨爱卿好文采,元龙非复少年豪,元龙非复少年豪……”
说到此处,却是摇头一笑,“但使元龙今犹在,宁知今世使为何?
白发披肩上,鱼纹鬓角生,心怀天下事,林泉或容身?持言金殿上,跃马逞威风,黄金台上坐,齐臣怎不羞?”
“杨爱卿雄心犹在,朕心甚慰,又怎是那些衰翁老叟可比?切勿有自沮之心,待那后蜀君臣来京,朕还要用老大人之文笔,羞他们一羞呢……”
群臣此时却是心情激荡,诗乃言志,这首五言绝句虽然对仗并不十分工整,但其间意气恢弘,有金戈之音,尤其是出自皇帝之口,更属难得。
那边厢,杨感却是眼眶微红,之前的稍许萧然之意已然不见踪影,躬身哽咽道:“陛下教训的是,老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老臣斗胆劳烦陛下,能否亲自默下这首五言,赐老臣拿回去,以为自励……”
李玄谨笑道:“好,到是杨爱卿不要笑朕这手字才好啊……”
众人心情起伏跌宕,到了此时,才都松了一口气,这才醒起,纷纷恭维。
景帝李玄谨却是摆手,转圈看了一眼,笑道:“杨爱卿之诗词,实在让人无话可说,如此……嗯,赵石你上前来,这里可就剩下你一个人了,可想好了?朕可听说,你这些日子颇为用功,还请了几个先生,不错的紧啊,居功而不自傲,难得的是少年人还能耐下性子,知道进取之道在于才干学识,而不是苟且钻营,难得难得。
朕想知道知道,你这里有没有长进?上前来吧。”
他这里又是不错,又是难得的,却真好像见到了自己喜爱的子侄一般,和声细语,温勉有加,这些大臣们脸上虽然没有表露出什么,但心里却都一阵酸涩,隐隐更有些嫉妒,不过这个朝廷新贵确实不是旁人可比,就说际遇上吧,道左相遇,之后便风虎云龙,一路走来,却是干下了不少大事,从龙拥立之功,在场之人无一人能比的了他,更兼东征之时,破敌杀将,如若反掌,大秦年轻一辈,当以此人为首的,能得皇帝如此殊遇,确实也是实至名归。
赵石正听的入神,不成想却是叫到了自己的名字,一愣之下,心里也是苦笑,本来想这里这么多的大臣,他自己又是个标准的武人,不用掺和进去,听听罢了的,不想还是没有逃掉。
他哪里懂什么诗词歌赋,记得有限的几首到是后世脍炙人口之作,比如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者什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类的,但要他将这些剽窃来,一个根本不可能和了眼前景致,二来也许要犯忌讳,那才是大麻烦呢。
坐游戏,出了个损主意,却将自己绕了进去,他这里却也只是心里苦笑了一下,迈步来到前面,躬身施礼。
之后沉吟了半晌,就在众人以为他也要吟一首诗词,也打定了主意,这首词不管好坏,陛下那边不说话,自己就绝不开口,经过了左卫的人大闹兵部之事后,众人对这位新贵的性子却是觉着多少了解了一下,恃强蛮横,多少有些不管不顾的意思,不过等于当面给了李承乾脸上一巴掌,最后却是一点事都没有,这才是众人最顾忌的地方。
手握兵权的宠臣与李士芳这样的近臣完全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要危险的多,这样的人可没有杨相那般的度量,不管不顾起来,尤其让人头疼的。
不过众人到也没想到赵石如此干脆。
“陛下,臣想不出来,认罚就是。”
听他这么一说,景帝李玄谨也是不由一笑,看来还是和以前一个样子,不学有术,心机城府并不少,但有时却是直爽的让人哭笑不得。
“既然如此,那就说说你遇到过什么奇事吧。”
“是,臣到是想起了一件,也就是不久之前的事情,是在吕梁山中,臣带兵不得已入山,吕梁山山高林密,盗匪横行,进山自然也就难免与这些盗匪打交道。
详情就不说了,之后臣偶遇一些鞑靼人,跟随他们北去,不过路上并不安宁,过了关帝山,就又碰到一伙儿贼人,足有数百之多。
这些山匪悍野难当,短道杀人那是家常便饭,遇到他们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拿刀说话就是了。
不过对方人数太多,又都是追踪好手,不杀怕了他们,他们就穷追不舍,很是让人头疼的。
后来臣便和那些鞑靼人商量了一下,准备设伏取之,让他们见识一下厉害。
那些鞑靼人都是罗圈腿,虽然也是凶悍,但也就是在马上还能逞一下威风,在山林里却怎么也走不快,这诱敌之人自然也就非臣莫属了。
臣到是不怕,便单独前去诱敌,到也好办的很,瞅准了机会,杀他们几个,掉头逃跑就成了的。
不过臣也是将这些山匪想的笨了,我们在谋算人家,人家也在谋算我们,早有盗匪在林间设下了一些陷阱机关,臣一时不慎,却是整个人掉进了一个瓮坑。
陛下可能不知,这瓮坑就是口小肚大,臣是猎户出身,自然明白,这瓮坑是专门用来逮些大猎物的陷阱,掉进去就别想自己爬出来,那些盗匪中一定是有老猎户,不然坑也不会挖的如此有模有样儿,还就放在臣的必经之路上,还真把臣给当大猎物给逮了。
那些鞑靼人到还讲义气,从埋伏的地方冲出来救臣,但山匪人多势众,又不在平原上,他们哪里会是敌手,不一时就被人杀的四散奔逃。
臣掉到坑里,就已经后悔了,本不应如此大意的,却是轻视了这些山匪,也有些绝望,臣杀了他们不少人,这要是他们在坑上一阵箭雨设下来,自然这条命也就保不住了的,不想没死在战阵之上,却是死在了这些平时根本不放在眼里的盗匪手上,心里别提多窝囊了。
不过也是臣命不该绝,这些盗匪也是得意洋洋,并没有当时用箭射杀,而是说什么要抓回去,刨心挖肝,活祭他们那些死了的弟兄。
臣自信还有些勇力,他们大意之下,却是让臣得了机会,趁他们放松之际,暴起空手杀了他们几人,夺来兵刃,趋前又杀了他们首领,臣也没想到,一伙儿悍匪,竟是顷刻间被臣杀的抱头鼠窜,竟然无人再敢挡上臣一挡……
此事有些侥幸,更有损臣的领兵威严,所以也未曾跟谁提起……不过臣后来思及,这一场遭遇起伏,不过就是四个字罢了,骄兵必败,不过就如陛下所说,知易行难,却是要为为将者忌的大事……”
第六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444章 游园(四)
“骄兵必败……”景帝李玄谨又沉声念了一遍。
游园之会已经结束,众臣陆续辞出,如此这般的君臣相聚,到也别开生面,虽说伴君如伴虎,自古皆然,君王之前,万没有一个人能放下心事,尽享欢悦的,不过千万人中,却有多少人想要亲近君颜而不可得?更兼此会有许多趣事可为谈资,想必不久之后,便能流传朝野,虽然其中涉及许多重臣的私隐,看似有伤官声,不过这些大臣们心中自有分寸,说出之事自然不会流于下乘,多数都能为自己留些余地。
这些事流传出去,也大半儿都会成为朝野间之佳话,与自身并无多少损伤,反而有益于声名也说不准的。
如此聚会,也够这些朝廷重臣们品咂许久,除了记于起居注中之外,有些礼部大臣已经决定,这些事回去之后也要记录下来,或存于礼部密处,或束于自家高阁,说不准多年之后,便成珍本呢。
对于最后赵石说的这一段儿,景帝李玄谨当着众人的面,也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并没像其他人般要加以点评激励,多数人也就没当做一回事,有的心里还在暗想,眼前这人再怎么说也还是个少年,经历有限,说些打打杀杀的事情与此情此景可是有些不妥,不过到也不失武人本性,多数呢,少年心性,以此彰显自己的功劳也是难免,却是不知,此等时候,收敛一些才是为官之道。
其他人等皆去,这里却有四五人被留了下来。
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参知政事,暂掌户部事李圃,参知政事,政事堂秘书监,大学士施颂,兵部尚书李承乾,还有就是赵石了。
人数少了,又听皇帝嘴里念叨着这么一句,气氛也就凝重了下来。
几个人不时将目光投在赵石身上,神色各异,但这几人却都是精明人物,自然知道这四个字意有所指的,只是不知道是赵石有意为之,还是随口所说,却触动了陛下的心事。
但几个人的脸色却都不算好,兵部尚书李承乾自不必说,瞅着赵石便觉不顺眼的,其他几人也多少有些不满,骄兵必败?暗指的是川中战事?政事堂,枢密院难道不知?还用你一个羽林军指挥使来指手画脚?真真是骄狂……
见众人都是垂首不语,同门下平章事杨感目光闪烁了一下,却是沉声道:“陛下可是为攻蜀战事忧心?”
李玄谨用手揉了揉额头,他方当壮年,才三十出头的年纪,但这几年操劳下来,额头之上却已生出了细细的纹路。
微微颔首,却又摇头一笑道:“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朕也知道,既然付重任在这些朝廷大将身上,便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
说到这里顿住,站起身来,在湖边踱了几步,之后便停住脚步,看着碧绿的湖水愣愣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半晌过后,李承乾才试探着,小心翼翼的道:“陛下,大军行进是太速了些,要不……下旨申饬上两句,以免……”
“不必,吴宁等都是大将之才,自会处置得当,朕在千里之外,稍有言辞,顾虑,怎就能传达军前?如此岂不是容易坏事?
朕这里清楚着呢,不用妄自揣摩……”
李承乾立时闹了个大红脸,简直便有种一事不顺则事事不顺的感觉了,不过却不得不立即躬身道:“陛下英明,如此信重真乃是前方将士之大幸。”
“前方将士为国征战,不计生死,是朕之幸才对,只是前方军报皆是奏捷,可知士卒情形如何?士气高昂否?衣甲可全否?还有川蜀天气温润,多有瘴气,易生疫病,这药草大夫兵部一定要支应好了。
都说蜀军一触即溃,后蜀真个积弱如此?阿斗之下,还有姜维廖化,朕却是不信,蜀中人杰地灵之所,如今就没有忠臣良将?”
众人算是听明白了,说一千,道一万,这位陛下还是在为蜀中战事担心,不过却也不能说是多余,这里谁又真能做到稳坐钓鱼台?此战对于后蜀来说是生死存亡之战,但对于大秦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杨感心中也是默默一叹,他明白赵石骄兵必败此语为什么能触动圣上如此,前几日已经得内衙密报,因大秦兵锋太锐,蜀中战和两派已然都慌了手脚,内争却也停了下来。
之后开国侯赵氏子,理国公赵方为行营都统,枢密副使苏方重为兵马都监,率兵四万迎敌。
对于蜀中君臣,内衙谍报已经查的颇为仔细,不过川中承平日久,一些人的才能便不好说,据说赵方此人深通兵法,是蜀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事实上也是似如此,得知后蜀援兵的消息,吴宁立即令大军缓行,以为诱敌之策,并命张承大军急进,以逼迫蜀军出剑门,救援汉中。
然赵方率大军至剑门,却丝毫不理汉中频频告急,一面命大军紧守剑门重地,一面派大将王海率兵出守金山寨,王海一到金山寨,便命人烧毁栈道,收缩大小漫天寨之兵力,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到了此时,秦军才好像真正遇到了对手。
杨感斟酌了一下,才道:“陛下说的是,国难出忠臣,兵危思良将,蜀军势穷如此,国中自有英杰试图力挽狂澜,并不出奇。
便如三十年前,金国大军南下,围后周都城数月之久,但后周内有辅政王赵乾一力主战,凭城坚守,外有岳氏子汇聚援军,水陆并进,大破金兵于开封城下,金兵一路北逃,遗尸无数,精兵强将,破围而出,过河归国者,十不存一,创金朝立国之后未有之大败……”
其他几人听到这里,都是皱了皱眉头,心说这是说的什么,可不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