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相府这里有些空缺,以他的才学见识,得来自不会费什么工夫,也是正赶上府中长史南先生离去,同门下平章事杨感身边颇缺得力之人,与府中幕僚见面的时候就多了些,意思也是明白,自然是考校各人才学气度。
而于良信便在此时脱颖而出,得了重用,可以与闻一些朝中大事,虽还没有实至名归,但行的其实便是府内长史之事了,他这人也是极为聪明之人,做什么也能静下心来,上手极快,但他还是能敏感的察觉到,身为相辅的杨相对他并不算太满意,也不知之前那位南先生是何许人也,总能让他在相府中找到一些这人的影子,而那人受杨相的之恩遇更非他可比的了的。
虽说让他颇有些耿耿于怀,但他心胸也还宽旷,又志不在此,便也就能做的做,能说的说,并不非要将长史之职争到手中。
而现在在他看来,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在朝中的处境也很是不妙,新帝登基,锐意进取,对于正德一朝留下的老臣们虽说礼遇有加,但却并不信重……若非战事绵延,又要稳固朝政,说不定大秦朝廷已然是另一番局面了的。
饶是如此,杨相在蜀中战事上面也受了牵连,为人所攻讦诟病,去了枢密使的职务,而今杨相又称病不朝,他已隐约感觉到,这位四朝老臣多数是心中已生去意的了。
而他每每深思,若蜀中战事一败涂地,这位国朝重臣也许还能掌控朝政一段时日,但蜀中之战一旦全胜,则……那位陛下恐怕就要借助开疆拓土之威,行那革故鼎新之事了,此乃大势所趋,非是一人两人所能当之,即便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的杨相,也是不成。
既然看清了这等时局,于良信不惊反喜,也只有波涛起时,才能尘封破浪,立于潮头,以他如许年纪,若无那位赵大将军一般的际遇,又如何能青云直上,一展胸中抱负?
杨感本人惊采绝艳,少年时文名动于朝野,这书房之中的字画自然也都不是凡品,若是平日,机会难得,于良信自要观赏一番,但今日听到那位羽林将军派人入府的消息,却是无心于此了,只是满脑子的胡思乱想,有些不着边际。
正思绪连篇之际,书房之外脚步声响,有人已经恭称老爷,于良信收拾心思,赶紧站起身来,躬身迎候。
门声一响,杨感已经迈步进来,于良信行礼之余,偷眼看过去,几日不见,这位当朝首辅好似又憔悴了几分,不过精神看上去不错,脸上挂着谁也模仿不来的笑容,让人一见之下,便能生出几分亲近来,但只要再仔细一瞧,便能从中感到让人局促的威严,这样一个人,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都无多大分别,天生就仿佛比别人高出一等,让你在他面前直不起腰来。
“让诚之久等了。”简单说了一句,已经缓缓落座,让人送上果点香茶,屏退下人……
“看这气色,相爷可是大好了。”
杨感却是摆摆手,笑着道:“年老体衰,有什么好不好的,来,坐下说话。”
等于良信有些拘谨的坐下,杨感才又笑着道:“听说前几日,诚之与府内几位先生与人聚会论文,结果如何?可有进益?”
于良信挪了挪身子,尽量使自己轻松下来,他虽然是有大报负之人,但毕竟年轻,出身又是平常,在杨感面前,却是找不到一丝一毫掌控话题的感觉。
不过听杨感问起此事,却是知道该说什么,遂笑着道:“那南唐使者文采斐然,成语成章,我等德浅才薄,万万不及,若换了是相爷当面,说不定还能挫一挫其锐气,我等……唉,说来惭愧,却是给我大秦丢了颜面。”
知道他这里说的都是实情,但杨感却不以为意,微笑道:“江南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地之人,在这文字功夫上自要逊色许多,不需妄自菲薄,像这等文章口舌之争,计较的深了,却是失了本意。”
于良信也是笑道:“相爷说的不错,都说文人酸腐,诚之也是读书之人,但却知道,若无其他才干,只知整日大义微言,夸夸其谈,才衬得上酸腐二字,南人柔弱,且尚空谈,魏晋遗风,害人不浅……”
杨感见面前这个年轻人温文尔雅,谈吐简练,并无半分气馁之色,心中暗赞,此人将来前程可以预期,他是知道的,前些时,南唐使者入秦,那南唐使者年纪轻轻,又言乃南唐状元及第,腹中多有锦绣,为南唐文坛翘楚。
这样一来,长安城中文人士子便多有不服,前去讨教,而于良信等人也是在其中,前几日一场会问下来,据说那南唐使者侃侃而谈,文辞华美犀利,风姿绝世,让前去众人弄了个灰头土脸,便是于良信也为那人挤兑的哑口无言,丢脸之极。
但现在瞅着这个年轻人说起几日之前的事情来,既无虚词讳言,又无多少争胜之心,平平静静之间,句句皆切中要害,已多少有些大家之风范了。
杨感暗自点头,江南虽出人才,但大秦人才更是鼎盛,文章或许不如,但若论起才干来,那南唐使者也就多了一张利口罢了……
心里作如是想,嘴里却不再多说此事,而是话锋一转道:“诚之可知今日老夫何事召你前来?”
于良信笑了笑,直接道:“可是与得胜伯那里……”
杨感微微点了点头,想起之前所见的那个脸色苍白,却风姿特异的年轻人,与于良信两厢比较,心里没来由的却是一阵嫉妒,不过到底是度量非凡,嫉意一闪而过,马上恢复了平静。
不过还是叹了一口,眸光闪动,笑容中多出了几分寂寥之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大秦后继有人,老夫这里却也安心了。”
于良信眉头一皱,心里却更加的好奇了几分,虽说察觉出了老相爷心中那份难以细说的复杂滋味,但还是不由问道:“那……陈惜身说了什么?竟让相爷生此感慨?”
杨感摇头失笑,到底是老了,权欲之心却还未去,这些时日借养病之名静心思索,却还是左右犹疑,无非就是放不下手中之权罢了,看着这些年轻人如此,自己垂垂老矣,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他这些天思虑的无非都是此事,心中自是感慨良多,若是平日无论与何人相谈,又怎会如此说话?无非是触景生情罢了。
看着于良信这么一副模样,蓦然之间,却是生出些考校之心,道:“诚之,我来问你,若你与那得胜伯赵柱国易地相处,当如何?”
于良信愣了愣,接着对上杨感的灼灼目光,心中一跳,不惊反喜,心中一阵振奋,那位以稚龄从军,如今却扫平蜀地,纵横开阖,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少年将军,当如何面对这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局面?
是欲皆功高无两之势再进一步,还是为今后计,退而保身,免了功高震主的后患?
他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去想,为何老相爷要问这个了,赵石赵柱国如何,又和老相爷这里有什么干系,只是拧着眉头苦思良久,这才抬头缓缓道:“赵将军功在社稷,为彰其功,朝廷犒赏是免不了的,也不会让他推辞,进退余地不大。”
“如今陛下英明神武,乾纲独断,赵将军简在帝心,又有大功于国,这封赏自不必提,但……赵将军年纪……已然如此,若再立殊功,难免有赏无可赏之忧,此乃取祸之道,为人臣者大忌。”
“所以,以诚之愚见,朝廷封赏,为今后计,为子孙计,赵将军即便不能固辞不受,也当想方设法,韬光隐晦一番才好,毕竟陛下雄武,非是嫉贤妒能,不能容物之人,而今用兵蜀中,未尝没有横扫六合,逐鹿天下之志,将来用兵天下,还能少的了赵将军这等名将?
赵将军若也有辅佐明君,匡扶天下之志,便不可为一时之利,而误将来……”
他在相府中便有见事极明的名声,这般就事论事起来,条理清晰,几乎和南十八的结论是一模一样,虽说里面少了许多厉害关系,也是因为处事还少,不能面面俱到的缘故,但得出的结果却也一般无二。
而且在老相爷面前,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一些话说的也是犀利,多有忌讳之处,直到说完,这才躬了躬身,“诚之一管之见,有不到之处,还请相爷指点。”
“诚之年纪轻轻,便能有这般见地,不错,不错,听说诚之与兵部右丞徐庆川之子徐晚谙熟,可是有的?”
“不敢瞒相爷,诚之与徐正霞有同窗之谊,相爷的意思是……”知道老相爷说话向来不会无的放矢,虽然弯转的有些大,他却只是顺着杨感的口气问道。
“那此事交予诚之去做便再合适不过了,羽林中郎将费文清年老体弱,已不堪驱策,不日便将求去,羽林军乃皇帝亲军,当择大将镇之……你可明白老夫的意思?”
于良信这下可是有些惊到了,愕然良久,也没回过神来,如此朝廷任免之大事,让他一个白丁去做?这里面……
杨感这里却是微微一笑,接着道:“无妨,只需去做便是,你知才干老夫深知之,将来必为我大秦栋梁,此事便交予你了,做于不做,你自思之,此中分寸,可要拿捏好了才成……唉,过些时日,老夫也将上表请辞,这府中的职位你不做也罢……”
等到于良信回过神来,却只看到杨感略有些佝偻的背影姗姗出门而去,于良信慌忙站起身来,想要追上去,却又定下脚步,脸上神色变幻,就这般立在那里思索良久,这才朝着杨感离去的方向拱手深深一稽,喃喃道:“多谢相爷……”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 第599章 宴饮
花厅中传出一阵笑声,酒菜香气渺渺而来,让人垂涎欲滴,但除了老爷的几个心腹家人之外,其余仆人丫鬟都远远伺候在正厅外面,此时秋意已浓,马上就要入冬,天气渐寒,几个身子弱些的下仆站的有些久了,身子已经不自觉的开始抖索,却也不敢稍离,只能站在那儿苦挨。
不过花厅之内气氛却是热烈,灯火通明之间,坐在上首的兵部尚书李承乾红光满面,显是已经喝了不少。
虽说眉宇之间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疲惫,但性质却是颇高,频频举杯邀引,宴饮开始的时间不多,他却已经喝了不少。
而坐于下首两列相陪的,除了府中几个幕僚之外,还有李承乾的两个族人,一个在户部任职,一个则在兵部,李家虽说也算地方大族,但在京中任职的也就这两人,今日却都被请了过来,当然,也少不了李承乾的侄儿李清在那里陪着,本来李承乾还想给他弄个兵部的差事,但经过上次的事,脸被人打的啪啪响,也就将这个惹祸的班头留在了府内,说是修心养性,其实也是怕照这个侄儿的鲁莽性子,一旦入了官场,被人连肉带骨头的吃了……
可以说没有什么外人,不过就像眼前这般宴饮,府内一年次数用一只手也能数过来,当然,这等情形在大秦很不是什么罕见罕闻之事。
说起来,也不是大秦官吏廉洁自守到了这个地步,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其实很简单。
一个就是官员薪俸不高,即便是像李承乾这样的官宦之家,常俸加上各种例银,全都算上,还不够去彩玉坊的青楼吃上一遭花酒呢,多数还得从田庄里补贴才成,这般一来,迎来送往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这二来呢,官员之间宴饮多有忌讳,比如说你是兵部之人,却要宴请户部的,若是小吏,也没人管你,若是到了六品这个品级,就要有些忌惮了,若是被人在这个上面参上一下,串联走动,居心莫测,可着实是冤枉的不行。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大秦太小了的缘故,官员少,眼珠子盯着的人却多,这也是为什么小国好治理的缘故了。
而今天,李承乾下衙会转,就将众人召来宴饮,谁又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李承乾兴致极高,许是有什么喜事了。
其实只要想一想就多数心里有谱,南边大胜,近两年多的战事终于大功告成,举国皆欢,正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如此大胜,其功非小,功劳也不会是一个人两个人的,而兵戈之事,前方将士自然是首功,但论及运筹帷幄,却还当首推枢密院和兵部两家。
作为兵部之首,又是皇帝宠信之重臣,这功劳还能小了?可能在场众人中除了不学无术的李清,其他人心里和明镜似的,只是这里人多嘴杂,虽都心里极想知道大人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但却无人首先开这个口,只是不约而同的陪着李承乾酒到杯干,嬉笑着说些京中趣闻,不时发出一阵欢笑之声,气氛很是欢悦,但大家的心思恐怕没一个是在这上面的……
席间免不了说起后周南唐来的使者,都道是诸国来朝,大秦当兴,蜀中战事上也说了几句,但诸人皆知,尚书大人与那明威将军赵石势不两立,却也无人不知趣在蜀中战事上多做交谈。
接着便说起前几日那南唐使者在大庭广众之间,舌战群儒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还亲眼所见,说起这个,众人皆是连连赞叹,江南人物确是非同一般,连相府的于友谅都吃了亏,言语之间多有幸灾乐祸之意,当然了,这也是为了凑趣儿而已,他们都是李承乾的心腹以及族人,知道尚书大人的志向,而那于友谅却是相府幕僚,说话间,自然而然的便也有些敌意在里面。
不过在说起南唐使者求亲之举来,众人却是谨慎了许多,只是一人喝的有些多,说道江南风物虽盛,但想娶大秦长公主,却是妄想,难道也如后周般,向人自称儿皇帝不成?众人皆是一惊,赶紧让人将这喝多了的家伙扶了出去……
不过李承乾却只一笑,言道:“此言到也不错,南人软弱,徒逞口舌之利,到是后周与金国交通往来,很是懂得些分寸,不似南唐使者般骄横无知。”
见李承乾兴致如此之高,李清眼珠儿转了转,举起酒樽,“叔父,侄儿敬您一杯,这些日子,南边事急,叔父为国操劳,殚精竭虑,吃不香睡不好的,连身子都累的瘦了许多,侄儿看着着实心疼,可惜,侄儿学无所成,不能为叔父分忧……唯有敬叔父几杯,祝叔父身体康健,事事顺遂。”
他这么一说,旁边的人都是附和劝饮,心里都道,这位大少爷旁的先且不说,到也算善祷善颂,说出来的话,虽说……却也好听,不过这里的人也没一个脑袋不够数的,哪里会听不出来,什么叫学无所成,不能为叔父分忧?想为叔父分忧,这却也得个官身吧?李清的这点小心思,在他们眼中自然是一览无余。
李承乾这里却是老怀大慰,举杯便又干了一杯下去,却是抚着胡须笑道:“你年纪也已不小,是该定下心来的时候了,这些日子听说希习文练武,很是勤勉,这就很好,京中不比延州,没有点真本事,如何成就事业?如今蜀中初定,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大好前程,我辈男儿当尽力取之。”
“叔父教训的是,孩儿记住了。”李清两眼放光,却还是恭身应道,比之初来京师时却也长进了不是一点半点。
李承乾笑眯眯的话锋一转,“云鹤,文泉,你们两位来府中也有两三年时光了吧?”
席间两人赶紧站起身来答道:“是,东翁记得不错。”
李承乾温和的摆手,“坐下,坐下,诸位先生于我亦师亦友,这几年,若无诸位鼎力相助却是不成,无需如此客套,两位先生的才干,老夫是知道的,就是不知,两位先生愿否去南边为国效力,牧守一方,若是不愿,老夫断不会强人所难就是。”
两个人刚坐下,就听到后面的话,一惊之下,又都站了起来,脸色变幻,却是先惊后喜,其中一个反应快的,马上深深一躬下去,“多谢东翁提携。”
李清愣在了那里,断没想到这话头怎么就转到旁人身上去了,在京中日久,又有李承乾耳提面命,他总算明白了,京里的这些豪族门阀,实在非是李家可比,别看自己叔父现在身居高位,为人侧目,但此只一人而已,和那些簪缨世家哪里能比?荣宠不衰的永远是这些根基深厚的门阀大族。
明白了这个,他到是收敛了不少,但张扬惯了的人,要想让他整日缩着脑袋过活,还不如杀了他合适,一群豪奴被一顿板子拍下去,多数都打发回了延州,剩下的也唯唯诺诺,不敢再陪他出去招摇,而府中那些下人,各个都和木头似的,看着就让人来气,又没有俏丽的丫鬟妾侍陪伴左右,真真是气闷不已。
最终,他也老实了些时候,不过私下里却已打定主意,要离开这见鬼的京师,哪怕回家乡厮混,也好过在这里闷死。
不过他母亲那里却是来了书信,言辞之间,依然极尽宠爱,但对于他所说的回乡之事却是只字未提,还念念叨叨,让他安心在长安呆着,他叔父那里自有安排。
既然回不去,就等着吧,不过左等右等,也不见叔父给了章程,反而让府中的先生们轮流教导于他,他这里顽劣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个?若非一到长安就吃了那么大一个亏,让他泄了胆气,他早就对这几个之乎者也,惹人厌烦的先生拳脚相加了,也不看都是些什么东西,还敢来他面前指手画脚。
即是如此,心中之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的。
而今再听得那赵石立下大功,更是怨恨交加,不可排解,今日宴饮,见叔父兴致极高,正好上前试探一下,也好争取个一官半职,早日离开这见鬼的京师,总好过那赵石回京之后,干看着人家耀武扬威,气出病来。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是为他人做嫁了?眼见那两个家伙躬身做谢,李清一口气堵在心里头,脸上阵青阵白,真真如吃了苍蝇般难受。
李承乾可没想到,自己此举在一直宠溺有加的侄儿心里就此种下了怨恨的种子,笑着连道了几声好,蜀中千里河山,一朝平定,几乎是一下子凭空便多出了许多职位出来,而且缺的最多的还是各处主官。
那些后蜀降臣能留用的留用,但蜀中初定,一些事情多需后蜀降臣辅助,但多数主官的位置上却断不会任用他们,还需大秦官吏前往,这么一来,吏部面临的却是一个让人无奈的烦恼,官吏不够。
礼部那里已经决定在明春开科取士,然后还要开一次恩科,以补官吏不足,但那还是明年的事情呢,却是远水不解近渴。
于是,有人便出了个主意,京中豪门中的这些幕僚便成了首选。
以李承乾估算,即便如此,能让蜀中安定下来也需数年不可,要想恢复蜀中元气,十年二十年都是正常。
不过取得蜀地的好处也将慢慢展现出来,蜀中向来便被称为帝王基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