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这个知府,处于大同这样的位置上,若是大军攻伐,军功恐怕也是少不了的,如此一来,将来前程还用说吗?
两人谈谈说说,更显融洽,这位知府大人早已知晓,眼前这人不通文墨,偏又心有丘壑,最是务实的一个人,他自家也非是食古不化之辈,所以言谈之间,将读书人风花雪月的那一套收了个干净。
而来之前,他已经想的好了,这番谈来,却只扣住两个,一个便是修路,这无疑和了赵石的胃口,大军征战,困于道路,往来不便,这是制约大军粮草辎重的一个大问题。
知府大人这修路的意思,可不正和当今时宜,至于让知府大人苦恼的人手,赵石笑着指向北边,大同新定,不宜征发劳役,但北边的胡人却有很多,近两年,当有足够的人手,供人役使,也就是说,之后的一两年间,草原上的胡人,将是秦军的主要目标。
第二个,就是农耕,大同这里是一个盆地,周围多山,但可耕之地也有不少,若沟渠便利,将来所出供大同府百姓所用,当是足够,说不定,还能为大军进兵,供应些粮草呢。
这两件事说出来,都能得到赵石的赞同和肯定,觉得虽还不知这位知府大人才干到底如何,但要是能将这两件事做好,便也能不愧贤良一说了。
知府大人苦心孤诣想到的两件事,果然得了大将军的赞赏,心中多少有些得意,说的也就更详尽了一些。
两人相谈,也渐渐顺畅了起来,临到晚间,大将军赵石留其在府内用饭,之后更是亲自送出府门,对于这位知府大人来说,这一趟走的,真是不冤,也算是为自己到任知府,开了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开头,出京之初,可是断不会想到会如此顺利的。
知府大人欢喜无限,急急回到居所,立即写信回长安不提,赵石回到府中,心情也是不错,转念想到,成武皇帝李全寿施政还不知怎样,但在这个知人善任上,却比景帝强出一条街也不止。
想起当年雄心勃勃的景兴皇帝,到了后来,已是变得好大喜功,多疑善变,任用臣工,多数已不思其人是否贤能,作为如何,只知道巩固自己皇位为先,当年雄心,还能剩下多少真的不好说。
不过那些都已经过去了,他也只是稍有感慨而已,转瞬间,便已想到自家妹子的婚姻大事,心想,这信该怎么写,自家妹子改嫁,也不知她自己同意不同意,再有,太皇太后年纪也不小了,说不定要老眼昏花,瞅不清人。
还是得跟靖佳那里说一声,让她抽空入宫瞧瞧才成……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19章 权势
十月间,朝廷封赏终于到了大同,大同将士各个加官进爵,能够进入朝廷录功名单的将士,赏赐尤为丰厚,新帝登基,不吝爵赏的意思,表达的很是清楚。
一时间,大同秦军上下,欢腾一片,大将军赵石随即下令,全军好酒好肉,大贺三日,大同整个算是沸腾了起来。
这样的赏功酬劳在景帝年间是罕有的,前方将士浴血敌前,最后所得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前方将士,早有微词,这在赵石率兵征战河中,返京之前,表现的尤为突出。
不过,这样犒赏三军,也算是新朝新气象,新帝到底登位有些仓促,其间变故太多,用这样的手段,来安抚前方将士,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而这也并不算附和朝廷规制,属于像大赦天下那样的法外之恩,听着让人心潮澎湃,其实将来,也不会太过多见,还得按照秦军的规矩来,那才是长远之计。
说起来,这一年烽火遍地,征伐不休,虽说战果辉煌,但大秦也有些筋疲力尽了,新皇登基,本应该大赦天下,开取恩科。
大赦天下不用说了,开始时杀的人头滚滚,朝堂上下,胆战心惊,然后才赦免了一些人,效果还算不错,在吐蕃低地内附的大势之下,朝堂上没有多少异声传出。
但那一晚的变乱,景帝突然驾崩,到底是留下了首尾,现在没人说,将来可说不准,铲除王氏一族的后遗症,也开始慢慢显现,朝堂之上的空缺现在还没有补齐,尤其是一些至关重要的位子。
需要才干,需要资历,不是什么人都能坐上去的,这般一来,朝堂上未免有些混乱,私底下的角力也渐渐多了起来。
而军中折家失势的苗头和影响在慢慢发酵,折家在军中势力根深蒂固,简直就是另一个军中的王氏,虽在张培贤,赵石联手打压之下,没生出什么乱子来,但折氏肯定是不满意如今的情形的,现在隐忍不发,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而已。
这样的军中隐患,最让人头疼不过,就像是种家,失势那么多年,崛起却也只在几年之间,世家大族的底子,根本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到的,而折氏尤胜种家一筹,将来如何,真的不太好说。
大将军赵石又给人开了个坏头,谁知道大将军折汇会不会照猫画虎来上一次,帝王与臣下,臣下与臣下之间的较量,还长远着呢,如今看上去,更像是开了个头儿而已。
再说开恩科的事情,因为这一年征战连连,朝堂不稳,恩科也没开成,西北,河东都打下了大片的疆域,需要很多的低阶官吏来主理民务。
这对于大秦官场来说,本来是一件好事,各家门阀豪族,也欢欣鼓舞,但人才的匮乏也开始困扰着大秦上下,尤其是金人的地方官吏多不堪用,更不敢用,贪渎受贿,横行不法,这样的官吏,在大秦早就掉了脑袋,在金人这里却已经是常态。
所以降顺的金国官吏,能用来治理地方的,可谓少之又少,多数都是以其降顺有功,遂不计前嫌,撵了回家了事。
这样一来,官吏的缺口可就大了去了,当初平蜀之后,很是让大秦朝堂上下焦头烂额了一番,其中最头疼的便是低阶官吏的任用,如今十年过去,这个问题显然还是未曾很好的解决。
一统天下,说起来简单,但其中故事,却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说的明白,想的周全,这事军中将士,是帮不了忙的,还得看朝廷怎么来处置,不过到如今,河东一些地方还是军人在暂时代管着,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大同知府,太原知府的府衙,都还只是空架子,属吏寥寥,大同府知府大人仗着与大将军赵石相谈甚得的关系,涎着脸,向大将军府请援,主要就是一个意思,要人,朝廷派人过来的时日遥遥无期,治政却是只争朝夕,所以也只能请求大将军援手。
大将军赵石也是无奈,这样的人才他手底下也没几个,于是乎,一些国武监出身的将领就成了首选,借给了知府大人。
还真别说,国武监出身的这些将领,并未给大将军丢脸,处理民事虽是生疏有加,却上手的很快,一个个又是允文允武,与大同守军上下,又极为熟悉,办起事来,那叫一个麻利,一个多月下来,已是将大同府知府衙门给撑了起来。
知府大人大喜之下,甚至想上书朝廷,将这些人从军职转为文官,这样的情形并不算少见,但对于这些军中将领来说,却都不甚情愿。
知府大人又一次到了大将军赵石面前,商谈的便是此事,赵石想了想,最终摇头道了一句,此事断然不可,于军心不利。
知府大人自然不甚满意,不过等他回到居所一想,差点扇自己个耳光,这都什么事啊,真是犯了糊涂了。
大将军已是河东宣抚使,军民统管,若再让手下军兵,由武职转文职,这是想干什么?真的想在河东另起炉灶不成?想到这个,他这冷汗是一下子就冒出来了,自己的话有些多,可不要让大将军以为自己要设谋于人才好。
他这里之后算是彻底偃旗息鼓下去了,不过是偶尔感叹,如今这些属吏不能常于属下效力,为民造福,实在是令人颇为的可惜,这些年轻人,一个个朝气蓬勃,办事干净利落,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大秦能有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可贺可贺,但却不能造福于民,可惜可惜……
他这里没了多少旁的心思,但正为属吏缺缺而头疼的太原府知府知晓了此事,当即是一拍桌子,大骂大同知府只知道近水楼先得月,却为什么不知会自己一声,让自己苦恼如此之久,更是对几个幕僚,恼火儿万分。
要知道,如今的大将军赵石可是还管着民政的,向他要人,可不是正好,何必一天一封奏章的向朝廷讨要,让陛下以及朝堂的大人们心烦不说,还道自己无能呢。
这样的事情,就没人提醒自己一声,何其的可恶。
于是,太原府知府大人顶风冒雪的亲自赶到了大同,求见大将军,为的就是一个,要人……
赵石日子过的很是清闲,听了这个,苦笑着道了两句,大同边镇重地,让军人梳理民务也就罢了,太原那里,你让军中将校过去,岂非是添乱吗。
但太原府知府大人被此事已是困扰良久,竟是不肯松口,这人虽非东宫旧人,在朝中的根基却比大同府知府还要深上几分,更与李士芳交好,性情耿直,又不脱秦川之人豪爽。
当即便道了一句,大将军可不能厚此薄彼,下官临行之前,李文华还曾交予下官书信一封以为引荐,但下官未曾交予大将军,想的是凭我才干,必有一番作为,何用这等手段,以博前程?
大将军若再是推脱,下官也只能厚着脸皮,让李文华再修书一封于大将军了。
赵石一听,得,这位也是有来历的,不然底气不会如此之足,官场中事,他参与的并不算太多,这样交通往来的故事,经历的也是少之又少,其实追根究底,还是他于朝堂之事,比较疏离的缘故。
而今情势不同于景帝在时了,他的权势,也已更上层楼,若非他这次匆匆离京,上门请托的人将不会再如以往,寥寥无几不说,来的也多是军中故交了,如今想要托庇于其门下的,可不是一位两位……
若景帝在时,这两位知府大人都要顾忌三分,与大将军交通往来,让人捉住把柄,应景的时候,可就很是不妙了,但现在两人上门,却都干脆的很,潜移默化之间,赵石的地位和权势,实际上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从这两位知府大人的姿态间,其实就可见一般了……
赵石将太原府知府大人送了出门,又叫亲兵护送其回太原,回到府中不由暗想,这么下去,军中将校,都成了治理地方的小官小吏,那还得了……
这还只是两位知府,等到消息传开,来要人的可就不知道是些什么人了,这个宣抚使,当来当去,别当成了光杆大将军,这么巧妙的削夺兵权之法,不是李全寿那小子故意的吧?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了,不过他没经历过这个阵仗,难免觉着不好应付,和这些地方官吏打交道,完全不能等同于领兵打仗,让他感觉有些棘手。
不免更是觉着,大将军府改成宣抚使府,威严淡了几分,不能阻人上门了,这么下去可不成……要不,出去走走好像也是不错……
两位知府大人可是不知道,就这么几次下来,竟是让出了名不好冒犯的大将军赵石生出了躲避之心,若是知道了,还不得惊掉了下巴……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20章 兄弟
外间北风呼啸,大帐之中烧着炭火,却是温暖如春。
宽阔的大帐之中,点了两堆篝火,一堆小些,上面架了两个锅子,一锅炖的牛肉,一锅煮的羊汤,旁边那堆大的篝火上面,架着一只狍子,烤的金黄,兹兹而下的油脂滴在篝火上,总能爆出碗大的火花儿。
张锋聚大咧咧的坐在篝火旁边,就着个碟子,不时进到锅子里夹些烂熟的牛肉出来,入口大嚼,那边几个亲兵围着狍子,拿着短刀不时的片下狍肉,捡嫩的给将军送过去,自己等人吃的也是酣畅淋漓。
张锋聚这里吃的满嘴冒油,时不时灌上一口酒,和几个亲兵大声谈笑,好不逍遥。
大帐厚厚的帘子一掀,冷风顿时钻了进来,而帐中的酒肉香气以及烟熏火燎的气息也随之急急奔跑了出去。
味道立时冲的进来的咳嗽了几声。
张锋聚回头,一见来人,赶紧站了起来,他那几个亲信衙兵,顿时便脸色大变,跪倒了一地。
来的人不用问了,除了大将军赵石也没别人。
张锋聚咂摸着嘴,讪笑着迎上去,“大哥怎么来了,也不叫人知会一声,莫不是来捉小弟饮酒的,那可就是大哥的不对了啊,小弟这些日子忙的食不知味睡不安寝的,好不容易找个空闲,喝了点暖暖身子,就让大哥给逮个正着……”
赵石没管他的唠叨,一把拽下披风,扔给身后的亲兵,朝那边努了努嘴,吩咐了一声,“不用顾忌我,你们也辛苦了,都坐那边去,暖暖身子。”
四个亲兵低头称是,转过头来,已是眉开眼笑,都眨巴着眼睛,朝着张锋聚行了一礼,这才迈步走向火堆旁边,顺便踢了张锋聚几个衙兵几脚,让他们站起来。
一下子,帐内的气氛就活跃了开来。
赵石则随手一巴掌,拍在张锋聚脑袋上,“今晚就呆你这儿,明日周遭转转去,没想到还来对了,陪我喝两杯,咱们可是好长时间没聚过了。”
张锋聚一听,脑袋被拍的虽有些晕,但立马眉毛都好像笑飞起来了,伸手拉着赵石便来到火堆旁边,大呼小叫着:“去去去,再搬两坛酒来,大哥过来,一定要喝个痛快的。”
赵石治军极严,这个是出了名的,但随着领兵日久,对军中情弊了解越来越深,也明白了宽严相济的道理,这个时代的军伍,到底不能和后世相比,很难做到真正的军纪严明,一丝不苟。
便如军中不得饮酒这一条,战时自然是令行禁止,不过一旦闲下来,就另当别论了,军中汉子,虽不能说嗜酒如命,但都好这一口,管的太严,你让这些精力旺盛的家伙干什么去。
而现在年关将近,又是天寒地冻的,身在北地军营当中,难免要起思乡之情,也正是征战在外的将士最脆弱的时候,些许出格的地方,实在不能多说什么,只要别闹出大乱子,其他的也就听之任之了。
到是张锋聚随他日久,知道他的脾性,怵的很,饮酒被逮个正着,自是忐忑不已。
这会儿将心放到了肚子里,已经是乐开了花儿,他是标准的喜欢热闹的性子,嘴里都不带停的,一边埋怨大哥不知早来一会,不然的话,袍子耳根儿上的血,最是补身,说不得趁热给大哥弄点,也让大哥尝个新鲜。
一边又说自己这些日子如何如何辛苦,连大同城都没进过几次,听那些轮流进城的家伙吹嘘,大同的青楼女子与南边大异,不通多少礼仪技法,却豪爽的让人欢喜,尤其是那身子,各个强健,很合军中汉子的胃口,自己困在军营当中,竟然此时还不曾见过,真真气煞人也,等等等等。
张锋聚这话唠的本事可不是吹出来的,唠唠叨叨一如个老太婆相仿,旁边那些衙兵听了,都是嘿嘿偷笑,张将军这是又要吃挂落了,这已经成为了大帅和张将军相见的常见戏码,每次都是一般,张将军也不长个记性。
不过今日大将军的兴致显然不错,嗯,好像好的有些过了头,听张锋聚唠叨,还笑着插话,“真是这般,哪天你带我去转转,见识一下北地妖娆的颜色,好像也是不错。”
不光这些衙兵听的呆了,便是张锋聚也楞了半天,缓过神来,偷眼瞧了瞧赵石神色,好像不是在说假的,顿时大喜,以为自家兄长今日总算是开窍了,不过转念又想,定然是这次没带妻妾出来,憋闷的厉害,所以才起了旁的心思。
想到这里,不由连连点头,眼睛都快笑没了,“成成,大哥只要愿意,别说那些妓家了,就算是两家女,投怀送抱的也不是手到拈来?哪天咱们兄弟,就一起逍遥一番,也好为这大同边塞,留下点佳话什么的……”
他这里已经有些胡言乱语起来了,赵石笑了笑,军中汉子,征战日久之下,想的无非就是酒和女人,这没什么稀奇的。
而今大同冷清的厉害,这里在未来几年,必将是出征草原的起点,这么下去可不成,所以要想个什么法子,治理一番,如今攻守之势大异以往,所以大同边塞重镇的地位也就随之降低了不少。
到是有可能成为粮草聚集的所在,所以越是热闹繁华,对今后大军征战越是有利。
事实上,大同府知府大人的一席话,是真的抛砖引玉,让他随之兴起了这个念头,而他想的更远,更深。
秦军在北地的名声他不用问也能知道,杀出来的名声,再响也只能起震慑之用,对于秦军来说,好坏参半。
就像蒙古人,庞大的帝国在杀戮和鲜血中建立起来,几十年间,便已经支离破碎,不剩下什么了。
而秦军来到大同之后,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地方官吏不足,守军四散于各处关隘,战力被严重消弱,人才不足在大同府知府,太原府知府,两个人先后来到大将军府请援后,就已经清晰的摆在了他的面前。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人,人多了,人才自然也多,大秦在万里之外,事事都靠朝廷,定然是不成的,所以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他对民政上的事情并不熟悉,不过两世为人,见识上却非旁人可比。
所以要多走走,多看看,说不定就能来个灵光一闪呢,而今大同新定,其他的都还罢了,在大同街上晃悠最多的,恐怕就是秦军官兵了,这些家伙的去处也好找,一个是酒楼,一个就是青楼楚馆。
到这两处去瞧瞧,也许会有所收获也说不准。
张锋聚可不知道他这个心思,心里只想着,大哥若是开了窍,今后自己的日子怕是要好过许多。
不过他这小聪明也从来不缺,转过头来就敲定边角,“大哥,咱们可说好了啊,咱们去逍遥,可不能让嫂子们知晓,不然,小弟……嘿嘿……”
不用想了,其他几位嫂子也就罢了,只那种七娘是他不敢轻易招惹的,定是怕过后被种七娘找上门来,被痛打一顿都是轻的,落了自家脸面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可才是真正的大事……
赵石瞧他鬼头鬼脑的样子,不由有些微恼,“军心如何,年关可就要到了,别给我添堵啊……”
张锋聚嘴角抽动了一下,心想,这又是恼了,不然不会突然就问这个,脸上却笑的欢实,摇头晃脑的道:“有我在这里,那些王八蛋闹不出乱子,大哥尽管放心就是,老杜在南边呆的怎么样,这回没捞到功劳,心中定然郁闷,大哥应该过问他一下才对。”
他这里当即便将老对头给卖了,赵石摇了摇头,“他比你稳当,还是操心你自己吧。”
张锋聚被噎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