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7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石脸上浮起几许笑意,语气也轻松了起来,“不涉其他,咱们只找准军纪说话,读多了书本的人,指不定就总想着让我等粗鲁之辈倒霉,定然多有赞同,反对之人,怕只能是因为自家盘子里的东西被人抢了,这等样人,正好拿来立威。”

书房中的气氛一下便松缓了下来,李博文更是假模假样用袖子的擦了擦额头,作长出一口气状道:“国公素有雄心,这次博文还以为,国公欲与满朝文武为敌呢,若是那般,这安生日子怕是过不了多久了。”

孙文通可不如他那般大大咧咧,一张丑脸上带出些笑意,嘴里却追问了一句,“国公欲革除旧弊,到底……”

赵石轻轻摇头,叹息了一声道:“我领兵至今,深知军中情弊,当初创立国武监,便有此意……如今连年征战,将士颇有疲敝,河南战事之后,朝廷许要缓一缓了,正好……只是说易行难……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陆敖揉着衣角,手已经揉的有些疼了,此时轻松下来,不免觉着儒衫总不比衣裙,料子有些粗苯,太过咯手了些。

此时着紧的话头已然过去,她这里轻松不少,又知道皇帝陛下和赵石曾在书房中密谈良久,这些事情陛下定然知晓,心里就更轻松了。

至此,便开口道:“那以国公之意是……”

“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这几日商量一下,文章之事,我不在行,你们务必要将两份表章弄的好看些……”

说到这里,赵石想了想,笑道:“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真正上书言事,可不要弄的灰头土脸回来,若是表章上出了差错,我可要惟你们是问,再有,再写一份请罪奏章,河南战事,枢密院上下,难脱其责,不如痛快的认下来,别被那帮御史揪住不放。”

直到此时,陆敖才发觉出了其中不对之处,微微蹙着眉头,犹疑道:“国公是说,中书……”

赵石瞅了瞅她,到也没有怪责她的意思,朝中情形在那里摆着,看不出来的人只能看个热闹,而对于晋国公府长史来说,自然有着失察之嫌,但对赵石而言,长史能将朝中诸事摆个清清楚楚,其实就已尽责。

若再能时不时提出有益之建言,也就算得上合格了,至于长史会不会判断失误,或者没有想到一些关节,那真的只能看运气了。

是人都会犯错,世上没有完人,这个道理赵石还是明白的,即便是南十八在这里,也不能说事事皆都料的精准,那是神仙,不是凡人。

所以,他只是微微点头,不以为意的道:“手段再多,也不过是争权夺利罢了,有些人耐不住寂寞,想要火中取粟,早晚有后悔之时,不用多虑。”

话是这么说,但陆敖这里脸色就有些精彩了,一阵白一阵红的,煞是好看。

李博文这厮本是对其人满心怨念,此时见了这等颜色,贼溜溜的一双眼睛顿时有些呆滞,心想,这女人虽然泼辣了些,不过……生的也确实俊俏……

孙文通这里听话知音,根本不用知道太多,已然明白了些什么,顿时有些幸灾乐祸,一张丑脸瞬间扭曲起来,看着着实吓人。

片刻之后,陆敖这里才垂头认错道:“学生失察,有负国公所托,还请国公恕罪。”

赵石则道:“小人心思,猜不到也就猜不到了,有时吃些小亏,未必不是福气……”

这话听上去是在安慰自责的长史,其实却是说给自己听的,这次确实要吃上些亏了,他这里奏章一上去,定然会引起些风波麻烦。

和文臣们相处,赵石从来都有点避之唯恐不及的意思,不愿跟文臣们多做争论,正面的碰撞也少之又少。

真要较真起来,也只能拿长安之变的前前后后来说事了,那一次,文臣们吃了大亏,长安王氏大阀轰然倒地,受到牵连者不计其数。

但这次有所不同,揽权之举,可供攻讦的地方就太多了,就算是军中将士,也定然难以满意。

这可真是个得罪人的活计,所以,他才郑重其事的将幕僚们都叫来,目的嘛,还真就是想让这几位发挥才智,将奏章弄的漂亮些,别让文臣们的唾沫蜂拥而来才是真的……

吃亏是福这话其实也只能是聊做安慰罢了,他只希望,皇帝陛下别将坑弄的太大,若是他跳下去发现坑太深,那可就别怪他把坑彻底平了,顺便弄些人填进坑里才好。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 第1391章 商人

三位晋国公府幕僚鱼贯出了书房。

走在前面的长史陆敖晃动着还有些酸疼的肩膀,心里五味杂陈,很难分辨的清到底滋味儿如何。

转过头,看见后面两个家伙亦步亦趋跟着,气顿时便不打一处来,“两位还不去歇息,跟在下作甚?”

李博文嘻嘻一下,顿时凑了上来,“国公吩咐下来事情,咱们自然要尽心竭力办好,所以啊,宜早不宜迟,咱们是不是找个地方先商量一下?”

若说晋国公府中陆敖最不待见谁,当数此君无疑,贪花好色的名声,是个女人都受不了……

见其在自己面前嬉皮笑脸,陆敖立马退后一步,当然,她也很想一脚踹过去……

这个家伙说的话到也在理,只是她现在心头烦乱,这个时候跟这样两个精明人商量事情,难免要语出无措,让两人瞧的小了……

所以,陆敖转了转黑亮的眼珠儿,遂板着脸道:“天色已晚……再者,此事非同小可,还要各人仔细琢磨,再做商讨要好一些,还有,陈先生那里已经睡下,不便叨扰,我看,还是等到明日再说为好,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李博文嘿嘿一笑,瞅向孙文通,心想,这丑厮定也吃了这婆娘的亏,定然会帮着自己稍稍作弄其一番才对。

不想,人家孙文通觉着陆敖所言更加在理,只是讨便宜的手段比他李博文更高一筹。

只见其摇头晃脑的道:“长夜漫漫,无酒不欢,可惜在下那里的美酒却已不多了,如之奈何?”

这驴唇不对马嘴的,说什么呢这是。

不过陆敖只是愣了愣,便明白了过来,这些臭男人,都是一个德性,不是好酒就是好色,或者好权,留在世上,真个浪费了那许多钱粮。

银牙咬了咬,眼神儿更如刀子般嗖嗖的飞过来,只是嘴里却道着,“在下那里还有几坛佳酿,过后定命人送过去,只望孙司马不要醉酒误事才好。”

孙文通连连点头,不过转口就道:“在下听闻香侯府酿制的百花酿实为一绝,陆长史与香侯府交好,不知是否能为在下讨些过来……嗯,在下将不胜感激。”

黑暗之中,陆敖呲了呲一口小白牙,真是恨不得上去咬这厮一口,咬着牙才道了一个好字出来……

孙文通志得意满,抚掌大笑道:“陆长史说的话就是在理,在下告辞,这就歇息去了,两位留步,明日文通自会登门讨教。”

这位一步三摇的走了,陆敖黑幽幽的目光落在有些目瞪口呆的李博文身上,冷飕飕的问:“李兄不是也想说在下跟香侯府交好,想在香侯府讨个小妾回家吧?”

李博文顿时灰溜溜的连道不敢,随即抱头鼠窜而去。

剩下陆敖在原地哼哼连声,总觉着今天诸事不顺,倒霉透顶,不过身在晋国公府,没有人可以诉说衷肠,只能默默的转身,回到自家小窝里添伤口去了。

赵石这里却并没闲下来,在书房中又呆了些时候,将事情前前后后想了一遍,才欲回后宅休息。

不过还没等他出门,李博文又转了回来,又有客人到访。

赵石暗叹了一口气,只能让李博文将人带过来。

来的人不用问了,天妖大人是也。

一身黑衣,黑斗篷,就差没在额头上刻上一个贼字的天妖大人进来,跺脚搓手,一张小脸已然冻的发青,连素来灵活的好像玻璃珠子似的眼珠儿,都冻的有些呆滞了。

身子不停打着哆嗦,小嘴却一连串的埋怨,“皇帝来就来了,怎么李色鬼一转眼也没了踪影?还我一阵好等,冻死我了,冻死我了。”

一边不停的埋怨着,一边拽过一张椅子,凑到火盆旁边,一下飘到椅子上,舒服的在椅子中缩成一团,就不打算动地方了。

赵石其实很想将这小女人揪起来问问,他娘的,这是老子的书房,怎么一个两个的都将这里当做了自家地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都他娘的活的不耐烦了吧?

当然,这么晚还能劳动天妖亲自过来一趟,定然是交代下去的事情有了眉目。

所以,他便也耐下了性子,直过了半晌,才在小女人舒服的哼哼声中问道:“查到了什么?”

小女人不满意的翻了个白眼儿,习惯性的从袖口弄出一颗溜圆的珠子,一边把玩着,一边开始说事……

“早就查出了些眉目,只是您去了吐蕃,才一直拖到现在,若非急着禀报,也不用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一直留在外面挨冻……”

赵石明白,这又是在讨要好处了,便浑不在意的道:“不要啰嗦,以后东边那库房就是你的了。”

这回小女人未有像往常般兴高采烈,而是撇了撇小嘴,心想,那库房的钥匙已经在老娘怀里,还用说嘛,那库房本就是老娘的了。

不过转念间,小女人就又高兴了起来,得了这一句话,嗯,那库房就可以当家了,想想能睡在聆郎满目的财宝上面,每天睁开眼都能第一眼看到那些亮晶晶的物什,小女人顿时兴奋了起来。

心里更是得意的在想,哼,你这大个子还不知道吧,库房里可是有一条暗道,通向旁处呢,也就是姑奶奶从不做偷鸡摸狗之事,不然的话,别说这一处,便是你那府中其他几处库房,定然也早已光了才是……

心里大为满意,说话便直接了起来,“那卢近贤乃利州人士,在京师有个姓张的同乡,是个商人。”

“蜀中四姓,苏沈韩张,此人正是张氏旁支。”

赵石听了,顿时眉头皱了皱,“可是蜀中行商的那个张氏?”

小女人点了点头,苏沈韩张,张氏位于最末,并不是说他们人少,而是因为这个张家,却是蜀中商贾世家。

这样的家族,其实在各国中都不少见,只是这个蜀中张氏,之前除了接蜀国皇贡之外,祖上更曾立下抚平南蛮之功。

而很多年中,蜀中南蛮与蜀国之交易,几乎皆为张氏所掌控。

所以,在蜀国未灭之前,蜀中张氏足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这样的商贾世家,已经无法用商人这样简单的词汇来描述了,在蜀中盘根错节,声势可是非同小可。

但平蜀一战,像张氏这样的商贾之家,受创却是比之其他几家更为惨重,家财被乱匪抢夺,产业在战火中付之一炬。

而和南蛮的交易,也在南蛮降服于大秦之后,渐渐断绝了。

到了蜀中大定,蜀中张氏族人,都是欲哭无泪,家园被毁,人丁四散,产业也是残破不堪,连张家的祠堂,都被乱匪拆了个干净。

好在,为使蜀中尽快安定下来,像张氏这样的商贾之家,便得到了秦人的关照,发还了一些产业,并许之以一些皇贡之事,比如蜀锦,蜀中烧酿这样的特产,每年都有一些经过张氏之手,供入大秦皇宫。

张氏行商已久,对这些事自是驾轻就熟,这些年过去,元气差不多应该略略恢复了一些,而赵石的晋国公府,也每年都会收到张氏的进献,只是想要靠上晋国公府,可不那么容易,每年张氏送来的东西,都被原封退还。

只是张氏还是年年进献不断,打着的主意不用问了,自然是广结善缘之意,而晋国公赵石在蜀中的威名,那就不用提了,若能得其名号以许之,那么张氏在蜀中的商队,必将迎来一次大的飞跃。

这显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张氏绝对不会放弃在这个方面的努力,而商人也讲究一个礼多人不怪,每年送来的礼物,也绝对都是赶在年节,也绝无任何金银细软之类的阿堵物。

加上这些年大秦渐渐强盛,许多老规矩都在改变,一些规矩严了起来,一些地方则松缓了许多,这样的礼尚往来,已经不会算在收受贿赂之列了,不像正德年间,一朝首辅收了旁人的馈赠,还要找个由头向皇帝陛下解释。

实际上,大秦官场风气正在变坏,无法再做到正德年间那么清廉自守了,但这样的官场痼疾,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圈子之内……

这个不用多说什么,日积月累之下,晋国公府这里也确实收下了一些礼物,比如说晋国公赵石好酒,府中之人自然上心无比,虽然不差张氏这一点,但有时候心一软,为言辞所动,顺手就收了下来了。

所以,蜀中张氏在赵石这里并不陌生,而且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这事牵连到蜀中张氏,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也仅仅只是意外罢了,蜀中张氏这样的家族,现在已经不能放在他的眼内,在他而言,也不过是些小小的商人而已……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 第1392章 情仇

这件旧事牵涉的到的人很多,小女人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才算大致说了个清楚,最终,小女人还不满意的嘀咕,长安城内的豪族太多,着实让她费了不少力气。

事情在小女人嘴里说出来,听上去很繁琐,但只要明白了其中脉络,也就简单的多了。

很多人的名字,赵石都是头一次听闻,至于,小女人埋怨京师族群众多,在这个上面,赵石真的没多少感觉。

一直以来,让忌惮的长安大阀也就有数的那么几个。

当年入长安时,长安大阀据说有五个,如今嘛却只剩下了两个,当然,折氏,种氏这样的将门不在其列。

这位出身蜀中张氏的商人,在利州颇有产业,与卢近贤乃是同乡。

卢近贤高中榜眼,乃蜀人中的后起之秀无疑。

自然便入了张姓商人的眼,像他们这样半红不白的商人,皆是奉前秦吕不韦这样的人为祖师,最喜结交官员,做的就是一本万利的官商买卖,这也正是自古以来商人们的最高境界,不用多做赘述……

更何况,卢近贤还是其同乡,得天独厚之下,出了文榜之后,张姓商人立即凑了上来,施展商人手段,很快便与卢近贤兄弟相称了。

至于说卢近贤读的是圣贤道理,为何会跟一个商贾结交。

这根本不用多说,张氏身在蜀中四姓,正经的蜀地大族,不但是商人,族内曾在蜀国为官者,不知凡几。

商人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与簪缨世家无异,只不过,大多数的世家都是由官而商,因为顾忌官员体面,于商事上并无多大作为,多数只为补贴家用,所以做的十分隐秘罢了……

但张氏则相反,由商而官,所以注定在官场之上难有太大作为,但却是正经的蜀中巨贾。

如今张氏虽有破败,但在卢近贤这样的寒门子眼中,依旧是高不可攀的大族豪门,与之结交,也只会与有荣焉……

再者,卢近贤颇有野心,长安乃大秦都城,正是文人扬名的最好的所在,而张氏于秦地已然经商多年,在长安中颇有友好,两人称兄道弟,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据小女人探查,问题也就是出在这个张姓商人身上。

此人能在长安站稳脚跟,并时不时能将自家茶园所产,加入贡品之列,自然不会一无所峙。

而此人搭上的,正是长安中一个簪缨世家。

光禄寺少卿刘景尧出身的长安县刘氏一族,刘氏在长安不大不小,祖上曾做过一任礼部尚书,所以子孙皆在礼部讨食儿,至今还在吃祖上的老本儿,到现在还没有没落,谈不上没出息,但族中子弟,也只能用庸碌二字来形容。

其实如今刘氏最有名的家中的女儿,刘景尧之长女,次女,皆都嫁入长安豪门,分别与长安郑氏,折氏联姻,而刘景尧的三女,虽还未曾长成,但据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兼姿容靓丽,长安才俊上门提亲者,不要太多……

这样一个家族,在大秦京师长安,也算得上是不可轻辱了。

而光禄寺两个最大的职能,就是掌国家祭祀之事以及皇宫膳食事,是礼部之下最光鲜的衙门之一。

所以,身为光禄寺少卿的刘景尧,与各路商人打的交道可着实不少,张姓商人也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这件事的根子,却还在如今的光禄寺少卿刘景尧的身上……

至于为何搀和进这件旧事当中来,却还有着些缘故。

刘景尧乃景兴元年进士,正巧,也是那一科的榜眼,少年得意,志气高远,若非逢上景兴皇帝初登皇位的乱事,不定仕途上能更加顺遂几分才对。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进士们入宫谢取君恩的时候,刘景尧见到了一个人。

不用说了,便是当时只想着看热闹的靖佳公主殿下。

惊鸿一瞥之间,对于靖佳公主而言,没在心头留下任何的痕迹,但对于刘景尧来说,那抹靓影却再也难以忘怀。

少年情动,最是真诚不过,自从在皇宫中谢恩出来,刘景尧便有些神思恍惚,春风得意的少年郎,终于尝到了相思之苦。

不过苦恋皇家公主……出身世家的他尤其能感到其中的绝望滋味。

本来,之后选官,他打算留在京师,存着的自然是几分侥幸心思。

但家中好不容易供出一位榜眼,之后官场路途遥遥,每一步都是慎之又慎,琢磨几番定下来的,又岂是他能够自主的了的?

于是,几年知县做下来,再次回京,京师长安早已物是人非了。

长公主殿下搬到了长安城外,而且与西夏人联姻不成,反而下嫁了王虎之子那样的粗坯……

此时刘景尧其实也已经娶妻生子,但少年之时的情思,却还是深深刻在心头。

无疑,这算得上是个痴情之人,之后的事情长话短说,大秦愈加强盛,朝中风云变幻,长安刘氏这样的家族,多数也都是身不由己,只能在种种漩涡之间飘来荡去罢了。

王虎因羽林左卫兵变之事,最终削职罢官,被赶去了金州。

朝中风波险恶,旁人却又怎知刘景尧心中的欢喜?而他的心思也一下就活了起来,并频频向“孤苦伶仃”的长公主殿下示好。

奈何,长公主殿下无意于朝政,除了与权势越加显赫的大将军赵石交好之外,跟旁人好像皆无多少瓜葛。

刘景尧这里费劲心思,也不过是能隔上几月,借着出游之名,去到长安城西的长公主府邸探望一下。

不过这对于刘景尧来说,已然分外的幸福了。

到了后来,关于大将军赵石和长公主殿下的关系,众人猜测纷纭,到也有不少传入了刘景尧的耳朵,只是这位已然身陷其中,对这些皆都视若罔闻罢了。

时光流逝,长安之变后,景兴皇帝驾崩,成武皇帝登基,又是一番风波动荡,而长公主殿下,也变成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