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身符?”

    朱高煦有些懵懂,方醒笑了笑:“你此后莫要肆意妄为,可得善终,这也是为何少师听了我的话之后,放弃了打算的原因所在。”

    朱高煦的眼睛慢慢的红了,他有些哽咽的道:“少师过几日就要走了,我……我……”

    方醒上马道:“到时候咱们去送送他吧。”

    朱高煦站在马匹的身边低头擦泪,然后说道:“本王回府就准备些好药材……罢了,少师肯定不缺这些东西,那就准备些好吃的,再送两个力气大的下人。”

    ……

    “咯咯咯……”

    孩童无邪的笑声总能驱散忧郁。

    方醒扶住土豆的腋下,让他在自己的膝上蹦跳着,笑的口水都出来了。

    擦去口水,方醒忍不住在那肥肥的脸上亲了一口。

    “小土豆,蹦高高,小土豆,蹦高高……”

    等土豆蹦不起之后,方醒就抱着他去了外院。

    那块地已经种下了几棵小树,方杰伦对此颇为遗憾,觉得自己一身的农活手艺都白瞎了。

    太阳有些大了,方醒就抱着土豆去了大树的下面。

    前院挺宽敞的,还有一个亭子,方醒正准备去里边坐坐,可绕过大树后,却看到了方五的媳妇呆呆。

    “来,你们写写这个地字,注意手别抖……”

    方醒看到有庄上最丑的巧妹和几个女孩,就笑了笑,然后抱着土豆去了书房。

    “啊啊啊!”

    土豆一到书房就想抓书,方醒急忙把他抱紧,然后拿了一本数学第一册和一本方学字典,然后赶紧带着已经不耐烦的小爷出去。

    “叫方五来。”

    方五急匆匆的赶来,方醒把书和字典交给他,意味深长的道:“你那媳妇不可太过束缚,不然有你倒霉的。以后她乐意教人识字就由得她。”

    “老爷,小的……”

    方醒有些赧然,他几乎把媳妇捧在了心上,可两人却有些说不到一起。时间久了,呆呆依然是淡淡的。

    “女人识字读书没什么,是好事,若是她能做出些成就来,也能青史留名。”

    这年头女人的地位并没有那么低,礼教的枷锁还没那么沉重。

    若是开个女班如何?

    方醒摇摇头,知道目前不是时机。

    于是呆呆的学习班又增加了几位方家庄的女孩,每日就在亭子里授课,倒也雅致了一番。

    方醒也没闲着,他在庄上找了十多个孩子,然后弄到前院,连续几日都有些歌声传出来。

    张淑慧好奇的问他在干嘛,方醒只说是弄些小玩意。

    ……

    昨晚朱棣来了一趟天界寺,第二天姚广孝就准备离开金陵。

    这位‘黑衣宰相’虽然近几年比较低调,可依然让人趋之若鹜。

    大清早,朱高燧带人来收拾姚广孝的东西,他也将随行。

    不甘心的朱高燧堆笑着道:“少师,我……”

    姚广孝瞟了他一眼道:“陛下之命,你若是不愿意,可去宫中恳求。”

    这是不愿意伸手帮忙的意思。

    可朱高燧昨日得到要和姚广孝回返北平的消息后,马上就赶到宫中,以舍不得离开朱棣为由,请求留在金陵。

    可朱棣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往日百般灵验的方法居然落空了。

    想起昨天朱棣那淡淡的神色,朱高燧的心里就愁的不行。

    若是没有了朱棣的疼爱,谁还会理他这个藩王?

    只怕那些御史马上就会化笔为刀,弹劾他不归封地的事。

    收拾好东西之后,姚广孝当先走出了禅房,然后回身看了一眼自己住了几年的地方,嘴角诡异的翘起。

    “且去且去,此去当不归啊!哈哈哈哈!”

    “咳咳咳!”

    在小沙弥‘我早就料到如此’的眼神中,姚广孝就这样离开了天界寺。

    天界寺的僧人们都在山门内站着,沉默的看着这位不知道该称呼为大师,还是大人的老人。

    山门外一群文官武勋也在等着,今日朱棣莫名其妙的把早朝推了,大家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大多数人都来到这里,送送这位永乐朝的奠基人。

    胡广带头躬身:“少师此去千里,还望珍重。”

    “少师此去千里,还望珍重。”

    姚广孝的目光在人群中扫了一眼,看到朱高煦正拎着一个箱子,带着两个健仆在冲着自己傻笑。

    咦!

    姚广孝居然没看到方醒。

    难道是那天的逼问让他不舒服了?

    年少得志,接受不了也是可能的!

    脑海中不过是一转念,姚广孝就冲着来送行的人拱拱手道:“多谢诸位。”

    礼节一过,那些文官马上就开始吟诗唱和,一时间山门前热闹非凡。

    朱高煦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费劲的提起箱子显摆道:“少师,这里面都是您喜欢吃的。”

    “你们过来。”

    朱高煦招手把那两名健仆叫过来吩咐道:“这一路要照顾好少师,若是少师掉一根头发,本王就把你全家……”

    尴尬的笑了笑,朱高煦才想起方醒的话。

    别动不动就杀人全家,那不好!

    姚广孝的眼中多了些暖意,“罢了,这两人我收了。”

    他哪会缺伺候的人,明面上看着只有一个小沙弥,可只要他想,随时就有人能把他的吃饭穿衣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明月长伴……”

    那边的诗会已经到了**,一个文人正满脸潮红的吟着自己刚做的诗,边上的人都纷纷叫好。

    朱高煦郁闷的道:“少师,方醒没来吗?”

    姚广孝看到东西都搬上了马车,就说道:“不必管这些了,你且记住,有事就去找他,至少他不会害你。”

    朱高煦点点头,眼睛又红了。

    当年他顽劣的时候,也只有徐皇后和姚广孝能把他从朱棣的皮鞭下救出来。

    “少师……”

    姚广孝对他说道:“莫作儿女之态,好好的。”

    朱高煦把他扶上车,仔细叮嘱着。

    车队缓缓向前,胡广等人急忙跟在后面,准备送一程。

    而那些正陶醉在诗词里的文人也醒悟过来了,于是,车队的周围就围满了人。

    方醒呢?

    朱高煦四处寻索着,可却一无所获。

    转过一道弯,前面赫然开朗。

    “方醒!”

    朱高煦咧嘴笑了。

    就在道左,方醒负手而立,他的身后站着十多个孩子。

    “少师,多多保重!”

    方醒躬身行礼,百官和文人们都在窃窃私语。

    这厮带着这些童男童女来干嘛?难道是要送给姚广孝当童子?

第789章 长亭外,古道边() 
姚广孝坐在车里,对着方醒微微颔首。

    朱高燧的马车就在边上,他看到方醒后就郁闷的道:“方醒这是想干什么?”

    朱高燧被朱棣拒绝后,谢忱也深受打击,可此时也只得打起精神道:“王爷,在下看他是想把那些童男童女送给少师吧!毕竟少师精通佛道,肯定是用得上的。”

    “哎呀!本王怎么就忘了呢?居然让他抢了先,该死!”

    朱高燧懊悔不已。

    人老了就怕死,朱高燧不认为有谁会例外。

    而通过佛道来求长生,古往今来从不少见。

    朱高燧的眼神一变,阴森森的道:“回头就让人上奏折,弹劾,一定要弹劾!”

    胡广也是心中微动,他听到杨荣在身后叹息,金忠在低声喝骂,不由的闭上了眼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咦!

    稚嫩的歌声响起,胡广睁开眼睛。

    杨荣和金忠都不禁失笑,然后沉浸在这优美的歌声之中。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姚广孝看着那些表情严肃的孩子,缓缓闭上了眼睛。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童年,成人,郁郁,奋发……

    知交大半零落,鄙夷,不解……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新奇的唱法,整齐的童声,这一切让众人都沉默了。

    姚广孝微微偏头,屈指弹去一滴浑浊的泪水,然后对方醒拱手道:“兴和伯有心了。”

    方醒躬身道:“少师珍重。”

    说完方醒就转身离去,大家这才发现,他和那些童子居然是步行来的。

    姚广孝干咳一声,车队缓缓而去。

    在场的人都有些呆滞,一个文官想继续送,可出去几步,却发现只有自己一人,就讪讪的退了回来。

    “这词不怎么样啊!”

    一个文人酸溜溜的打破了寂静。

    胡广看了他一眼,摇摇头,然后也走了。

    杨荣只觉得那股子萧瑟之意还在胸中回荡,就淡淡的道:“诗词不必华美,应景最好。”

    随着送行诸人的各自归去,这首歌也跟着传遍了金陵城。

    “知交半零落啊!”

    解缙有些颓然,大早上的不去书院,就赖在方醒的书房里喝酒。

    等方醒抱着土豆再次进来时,解缙已经是醉眼朦胧了。

    “一壶浊酒尽余欢,哎!”

    解缙把酒杯一扔,跌跌撞撞的起身道:“老夫也来日不多了,德化,到时候你也得给老夫作一首,还是这般唱法。”

    方醒哭笑不得的叫辛老七来扶着他,然后说道:“解学士,昨日晚饭您好像才吃了三碗,大肥肉也吃了好几片,这还早吧?!”

    解缙摆手道:“活不长了,活不长了!老夫去矣!”

    方醒笑着进了内院,铃铛马上就跑过来,直立着伸出前腿,扒在方醒的胸上。然后大舌头伸出来,拼命的想去舔土豆。

    “啊啊啊!”

    土豆欢喜的伸手去拍打着铃铛的脑袋,方醒赶紧把他举高,然后喝道:“铃铛赶紧滚蛋!”

    铃铛呜咽几声,跟着方醒进了内室,然后就趴在门内,眼巴巴的看着被送到张淑慧手中的土豆。

    小白过来按住它的脑袋道:“铃铛,土豆还小,不能陪你玩耍,等明日我们去山上好不好?”

    “玩玩玩,整日就知道玩,也不知道把那些账目整理一下!”

    张淑慧抱着土豆,意气风发的道。

    “啊啊啊!”

    土豆也双手乱舞的在叫嚣着。

    “劳逸结合嘛!别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方醒劝了一句,然后赶紧拉着扁嘴的小白跑了。

    张淑慧气的发笑,然后咬牙道:“夫君您就护着她吧,我看等她生了孩子咋办?”

    小白带着铃铛一溜烟就跑了,方醒笑了笑,然后出去见客。

    ……

    宋建然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没有那么尴尬过,所以在看到方醒后,他挤出些笑容道:“兴和伯,下官……前来请教。”

    方醒愕然道:“宋大人客气了,方某文不成,武不就,真不知道有何能帮到你的。”

    宋建然窘迫的道:“下官近日操练朱雀卫,有些……错谬,恳请伯爷指点一二。”

    方醒皱眉道:“聚宝山卫就那些手段,你都见过,甚至是在战阵上也参与过,难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宋建然更尴尬了,只好躬身不语。

    方醒犹豫了一下,他不想掺和朱雀卫的事,那会犯忌讳。

    “宋大人,此事请恕方某不能应承。”方醒的语气很坚决。

    ……

    宋建然觉得自己坐蜡了,他知道,若是不能把朱雀卫操练出个样子来,朱棣绝壁会收拾他。

    所以出了方家,他在外面转了许久,最后只得去了宫中。

    “陛下,臣……有罪!”

    朱棣很惆怅,他原先对聚宝山卫多少有些忌讳,可随着方醒毫无保留的提供火器,并大方的让宋建然去学习之后,那些忌讳都消失了。

    可!可你居然说自己操练不出聚宝山卫的神韵来!

    “可是下面的人不尽心吗?”

    朱棣的话里带着杀意,宋建然差点就吓尿了,赶紧说道:“陛下,也不是,只是不知道为何,臣看朱雀卫都没有聚宝山卫的神韵,差距……颇大。”

    宋建然不敢欺瞒,他害怕哪天上了战场,要是打了败仗,自己的脑袋肯定不保。

    朱棣的神色稍缓,问道:“可知是为何?”

    老朱在军事上的造诣很深,谁要是想欺骗他,那是自己找死。

    宋建然颓然道:“陛下,臣已经把聚宝山卫的那一套都操练上了,可……臣愚钝,臣有罪!”

    朱棣皱眉道:“那你可想到解决之道了吗?”

    一个朱雀卫的耗费,几乎能抵得上好几个同等人数的卫所。

    投入那么多的钱粮资源,若是操练出一个四不像,朱棣真的要杀人了。

    宋建然无奈的道:“臣先前想去请兴和伯指点,可兴和伯却没答应。”

    蠢货啊!

    朱棣觉得有些疲倦,那是在胡乱伸手,方醒当然不会同意。

    若是朱雀卫也被方醒渗透了,那后果实在是酸爽。

    君臣猜疑,那就是朝纲混乱的开端!

    “来人。”

    “陛下。”

    朱棣摆摆手道:“去把兴和伯叫来。”

第790章 军魂和脊梁骨() 
方醒接到通知就知道被宋建然给坑了。

    到了宫中,看到宋建然站在边上,方醒就上前行礼。

    行礼完毕,朱棣问道:“朱雀卫之事你可有心得?无需忌讳,只管说。”

    方醒无奈的道:“陛下,臣未曾见过朱雀卫操练,说不上来啊!”

    “那就去看看!”

    于是方醒就去了,有些不大情愿的去了朱雀卫。

    ……

    论驻地之好,聚宝山卫肯定是比不上朱雀卫。

    神烈山下风景宜人,军营里站着五个大方阵,看着气势十足。

    方醒在宋建然的陪同下上了高台,看着下面的阵列鸦雀无声,而且很整齐。

    “这队列不错啊!”

    方醒夸了一句,宋建然苦笑道:“下官不敢欺瞒,都是架子。”

    “那就开始吧。”

    宋建然令人挥旗,下面的五个大方阵就开始动作起来。

    “咵咵咵!”

    正步走很整齐,气势也还行。

    宋建然偷偷看了方醒一眼,看到他的脸色淡然,心中就觉得没底。

    方醒拿起望远镜,仔细看着那些军士的表情,良久放下道:“打几轮排枪给我看看。”

    宋建然闻言大喜,急忙就令人去传令。

    木靶子插好,一个大方阵列阵而行。

    “第一排……齐射!”

    “嘭嘭嘭嘭!”

    “嘭嘭嘭嘭!”

    “……”

    方醒放下望远镜,摇摇头道:“没有魂!朱雀卫没有魂!”

    ……

    回到宫中,方醒还是坚持这个说法:“陛下,朱雀卫没有魂,打打顺风仗还行,若是遇到强敌,怕是够呛。”

    朱棣问道:“什么魂?”

    方醒想了想:“这个魂应该就是信念,或者说是脊梁骨,一支军队没有信念,没有脊梁骨,那不过是平庸而已,若是陛下想打造出一支强军来,那必须要在这方面着手。”

    朱棣闻言多了些兴趣,就说道:“你且一一说来。”

    “首先是信念,也就是魂,军魂!”

    方醒娓娓道来:“聚宝山卫在成军之日,臣就一直在灌输为何而战,这个目标不立起来,那就是散兵游勇!”

    朱棣微微点头,胡广等人也为之瞩目。

    “去叫瞻基来。”

    朱棣有了危机感之后,对朱瞻基的培养更加的不遗余力。

    至于朱高炽……

    那个逆子!被文人教的迂腐不堪的逆子!

    等朱瞻基到了之后,方醒才开始讲解自己的建军历程。

    “没有不好的军士,只有无能的将官!”

    方醒的开头让人一惊。

    “首先是军纪,臣当日首先操练阵列,求的也就是军纪。”

    “而接下来就是灌输,要向军士们灌输为何而战。”

    方醒看了文官们一眼,笑道:“陛下,请恕臣罪。”

    朱棣知道这厮又要大放厥词了,就警告的瞥了一眼,然后说道:“你且说来,朕恕你无罪。”

    方醒拱手道:“臣在灌输时,说的是让将士们为大明而战。”

    朱棣纹丝未动,下面的文官们倒是有些不虞。

    居然不是为了陛下而战?!

    方醒笑了笑:“首先确定了目标,那么接下来就要不断的灌输,要让将士们有荣誉感,比如说太祖高皇帝那会儿,军队的魂是什么?”

    朱棣的眼睛有些亮了,朱瞻基微微颔首,显得极为快意。

    胡广等人皱眉听着,准备找个漏洞给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上一课。

    “太祖高皇帝当年身处蒙元末期,起于微末,白手起家,靠的是什么?”

    方醒目光炯炯的看着这些人,沉声道:“靠的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信念!这就是我大明军队当时的魂和脊梁骨!而今呢?”

    方醒看着宋建然道:“而今士气不彰,军纪懈怠,大家都觉得该马放南山了,将官们也该捞些好处了,上行下效,士气从何而来!?”

    大明的军队,目前也就是边塞地区的好一些,其它地方的差不多都退化了,这也是朱棣下定决心要整改卫所的原因。

    “立朝之初时,大明军队还能在同等人数上战胜对手,可如今呢?”

    朱棣每次北征的队伍都很庞大,后勤压力极大。

    “军魂没了,大明唯有靠人数来取胜,所以陛下才下定决心,要整顿卫所!”

    方醒的弥补很快,朱棣垂眸,心想还算是聪明。

    “当年的大明军队就是靠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魂,把蒙元人赶出了中原,并远征北方,彻底把蒙元人打的四分五裂,如今大明的军队需要这样的魂,那该是什么?”

    方醒躬身,然后退到了边上。

    漂亮!

    杨荣不禁在心中给方醒竖起了大拇指。

    提出问题,解剖问题,但最后却把怎么解决问题丢给了皇帝,自己顺利的脱身了。

    看看张辅为首的武勋,有的尴尬,有的沉思,有的却不屑一顾。

    而文官都是在静默。

    这不关我们的事,你们自己去扯皮吧!

    朱棣没想到方醒会抛出这么一个大题目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