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圈结束,就在外面的人以为完事的时候,那些学生都去取来了自己的木枪。
“杀!”
四十多名学生排成四排,跟随着辛老七的哨子开始练习刺杀。
呐喊声整齐,动作整齐,而且还瞪眼呼喝。
金忠看到朱瞻墉也一丝不苟的在跟着练习刺杀,不禁叹道:“若是大明的学生都能这般文武双修,老夫也可瞑目了。”
杨荣苦笑道:“开国时倒是有一阵,可后来文武殊途,认为这是武人操持的贱役,就荒废了。”
“这股风气是从前宋沿袭而来,以前的文人好歹还能一人,一剑走天下,可现在你们看看,去考试还得带着个书童,这哪是学生,这是老爷!官老爷!”
解缙来了,愤愤不平的开喷:“还没考出成绩来,走路,坐姿,站像,哪里都像官老爷,这等人就算是考上进士,那也是官油子!于国于民无半点益处!”
这话把当前的儒生都扫了进去,杨荣有些尴尬,可却不能翻脸。
眼前这位的资历之老,国朝目前真的没人能比。
朱元璋看好的天才,朱棣的首辅,这等人物,连金忠都差远了。
金忠干咳道:“罢了,风气已经败坏至此,除非是陛下下定决心,在考试中加入武事,否则大势难挡啊!”
方醒激将道:“陛下不提,你们也可以鼓动一番嘛!若是能一改目前文弱的学风,那真是善莫大焉。”
金忠冷笑道:“哪有那么好改的!每日的功课那么多,你读了书,走路得小心翼翼的,否则别人就会耻笑你与农户贱民一样,丢人!”
“老爷,有个叫做远山公的人求见。”
这时有人过来禀告,方醒一怔,乐道:“难道是来挑战的?那正好,当着大家的面,今儿咱们就给科学正名!”
“咳咳!”
杨荣干咳道:“兴和伯,这位远山公就是那位秀才,现在算是你科学一脉了。”
方醒遗憾的道:“让他进来。”
这位秀才公这几天的名气很大,当然,以前因为他总是对前人的思想提出质疑,名声也不小,只不过都不是什么好名声而已。
第975章 蔑视权贵的远山公,来历不明的老妪()
远山公看着也就是五十岁左右,干瘦,表情严肃,在看到杨荣和金忠后也只是作揖。
“二位大人好”
杨荣勉强点头示意,然后就说要回去处理政事。
“兴和伯这边可千万别再试了啊!”
方醒笑了笑:“仓库里本来有些学生们的游戏之作,不过杨大人这般说,方某就让它们在仓库中积尘吧!”
杨荣一怔,然后了然的拱拱手走了。
——你们若是消停,那大家好说。若是不肯,非得要闹闹,那大家就当面锣,对面鼓的来开怼吧!
金忠也走了,他主要是来帮衬的,现在事情消停了,兵部可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处理。
“老夫常复悠,见过兴和伯。”
面对方醒,常复悠的腰弯了弯,大抵这就是他的底线了。
“老夫并非考不上举人进士,只是不想去了朝中做磕头虫,宁愿在家中,以教授小辈学生为乐。”
这是个有趣的人!
方醒拱手道:“远山公此言正和方某之意,请。”
“伯爷!小的想进书院!恳请伯爷恩准!”
外面有人高喊道,声音恳切,可方醒没回头,带着常复悠去喝茶。
守门的袁达说道:“山长说了,每年的招生人数就在那了,多余的一个不要,回家自学吧!”
那人不服气的道:“可我刚才数了一下,有五十多人呢!不是才招收了五十人吗?那多出来的是谁?”
袁达一听就怒了,喝道:“那是我家老爷从金陵带回来的学生,怎地!还得经你同意才能入学不成?!”
……
到了方醒在书院的房间,常复悠看着简单的装饰微微点头,等方醒给他泡了一杯茶后,还欠身致谢。
方醒没有什么正襟危坐,而是用非常舒坦的姿势坐在椅子上。
“远山公此来可有教我?”
常复悠放下茶杯道:“老夫浸淫儒学多年,算是窥到了些门径,总而言之,就是一切法古,听从于千年前的夫子们的教导,好生做人。兴和伯以为如何?”
“有趣!”
方醒微微一笑,并未附和。
“老夫本不想考秀才,可终究为了些许的好处还是下场了,可笑的是,当时老夫写的文章里有一段是藏头,那考官却没看出来,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这是个鄙夷权威,蔑视权贵的老家伙!
“兴和伯以为儒学和科学如何?”
啧!
方醒有些头痛,这老汉的口吻怎么像是谋士在寻主公的意思啊!
“儒学吧方某没多少造诣,不过在可见的未来,儒学只是一门修身修心的学问。”
这里没有旁人,方醒无需谨慎。
“至于科学,这是一门实用之学,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这一点想必远山公不会反对吧?”
常复悠摇摇头,他觉得方醒还是高抬了儒学。
“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抱团,等科学子弟出仕之后,必然也会抱团,成为和儒家一样的利益团体。”
常复悠微微点头道:“兴和伯果然坦率!”
方醒笑道:“这不是说能避免就能避免的弊端,不过有一点,儒学子弟抱团能给大明留下些什么?科学呢?”
常复悠点头道:“兴和伯此言大善,儒学只能留下一个千年雷同的国家,而科学却可以通过各种知识来改造大明!”
这个老头的思想不落后,估计这也是他在文人圈子里成为异类的原因。
“兴和伯,老夫有几个学生,家中的子孙对科学也颇有兴趣,就是缺乏先生。不知书院可否派一位先生前去,老夫不要多,十天半月的去一次就行。”
方醒想了想:“远山公不怕被人敌视吗?”
常复悠摇头道:“老夫为了那点特权放弃了自矜,如今却不希望子孙皓首穷经,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做人道理,不怕喽!谁若是敢来,老夫家中颇有些利器,同归于尽罢了!”
“好!”
方醒敬佩这种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让步的人,他说道:“我的几个弟子均可去授课,这样把,以后每十日就去一个人,远山公可让人把问题集中,到时候一起解惑!”
“多谢兴和伯,老夫这就回去。”
……
物理书事件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朝中多位臣子被牵连,朱棣的笔一勾,降职的降职,流放的流放。
而朱瞻基那天弄出来的小飞机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国之储君,沉迷于那些奇淫技巧,陛下难道都不管一管吗?”
“管什么呀!你没见还有一位郡王在书院呢!这是什么?”
“这就是平衡!算了,莫谈国事,来,咱们兄弟喝酒!”
这是新开张的第一鲜,方德荣踌躇满志的看着满座的客人,心中对城外的大市场更加的期待起来。
而就在第一鲜的门口,一个老妪正坐在台阶上,从包袱中摸出半个干饼,然后捧着个破碗回头哀求道:“小哥,可能舍一碗水?”
“老人家稍待。”
伙计接过破碗,进去给掌柜禀告了一番。
掌柜叶青是方家庄的老人,他皱眉道:“把碗洗洗,让厨房弄一碗热乎乎的肉汤,再有,外面太冷,请那老人家进来坐坐吧。”
一碗肉汤,让老妪有些手足无措,急忙拒绝。
叶青出来说道:“老人家,看您气质不凡,想必也是家道中落了。别人有难处就伸把手,这可是我家老爷说的,快请进吧。”
老妪揉揉眼睛,最后只是接受了肉汤,拒绝进去。
看得出她很饿,可依然从容的把干饼撕碎进去,然后慢慢的吃完。
“多谢掌柜,多谢小哥,老身这就去了。”
老妪艰难的起身,缓缓而去。
伙计正准备进去,看到老妪的去向就诧异道:“掌柜的,这老人家怎么往皇城那边去了,不会是走错了吧。”
叶青摇摇头:“这人一看就是远道而来,那么肯定有路引,就算是走错了,五城兵马司的人也会给她指路。”
五城兵马司的职责不少,抓贼,治安,交通……相当于是后世几个部门的职能集合。
而他们嘴里的老妪就这么顺着墙根,缓缓的,但却坚定的来到了皇城外,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外面。
“请大人容禀,奴婢乃贵人的身边人,有紧要的事求见陛下!”
阴霾的天空下,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跪在那里,她头颅低垂,仿佛下一刻就会倒地不起……
第976章 明修栈道()
“你……你是哪个府的?”
守门的人叫来了一个侍卫,侍卫一听就觉得不对。
在大明称得上贵人的,你至少得是皇亲国戚!
老妪抬头,眼中的仇恨让人心惊,“奴婢是王府中人,恳请转告陛下,奴婢有要事求见陛下。”
王府?
老妪没有指出具体是哪家,可这样才让人心惊。
“你且等着。”
侍卫一溜烟就进宫,老妪就跪在那里,依然垂首。
……
“带她进来。”
朱棣有些疲惫的吩咐道。
在等待的时间中,朱棣处理完了五本奏章。
“陛下,臣等暂且告退。”
王府,那就是朱家的家务事,如果不涉及到政务这一块,能不知道最好。
朱棣点点头,等老妪进来时,大殿内就只剩下了朱棣和大太监。
老妪看见朱棣后瞬间泪奔,伏地大哭道:“陛下,奴婢终于见到陛下了,苍天有眼呐!”
“你见过朕?”
朱棣疑惑的问道,他见过的人太多,眼前的老妪满脸皱纹,根本就不认识。
老妪悲声道:“陛下,奴婢王氏,是恭王的人,当年曾服侍晋王在金陵读书,见过陛下。”
朱棣的面色一冷:“你是朱济熺的人?”
被废掉的前晋王朱济熺,当年曾经在金陵和朱允炆、朱高炽等人一起读书,而且他和朱允炆的关系不错,这也是他反对朱棣起兵的主要原因。
王氏磕头有声,然后昂首道:“陛下,那晋王朱济熿毒杀嫡母,囚禁嫡兄子侄,奸YIN恭王的侍女,恭王留下的那些人,差不多都要被他杀光了!恳请陛下为恭王做主!”
恭王就是第一代晋王朱棡,也是朱棣的兄长,朱济熺和朱济熿的父亲。
“什么?”
朱棣的眼神凌厉,喝道:“你可知造谣生事,诽谤宗亲的后果?”
王氏的身体不大好,她喘息着道:“陛下,奴婢从太原一路艰难行来,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若是有假,奴婢甘愿伏法!”
大太监心中骇然,这么一个老妇,居然能想办法弄到路引,然后一路挣扎着从太原来到北平,这……
这就是忠仆啊!
朱棣的面色百变,挥手道:“带她下去歇息。”
王氏听到不是囚禁,心中就生出了希望,急忙谢恩,然后跟着人出去。
朱棣的目光转动,手中的朱笔差点被握断,他吩咐道:“记得晋王府当时曾经有人下狱,带了来。”
大太监应了,然后出去吩咐。
等待中,朱棣终于处理完了奏章,他活动着脖颈,大太监赶紧问道:“陛下,用午膳吧?”
朱棣算算时间,摇头道:“且等处置完了此事再说。”
没过多久,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被带了进来。
“罪人左微拜见陛下!”
朱棣盯着男子,良久才说道:“左微,晋王府内究竟如何,你且说来与朕听。”
男子抬头,神色激动,可却好似在顾虑着什么。
“朱济熺倒是有些忠心的人,说吧,朱济熺和朱济熿究竟有什么龌龊,说清楚!”
男子咬牙道:“陛下,那朱济熿……平阳王在府中收买下人,让他们出去说晋王的坏话,而后还派人到外地去败坏晋王的名声……府中……无人敢制。”
朱济熺被朱棣厌弃,只得苦苦求存。朱济熿见机而上,双重逼迫之下,朱济熺竟不敢出声。
“嘭!”
镇纸又一次粉身碎骨,朱棣大怒,起身在周围转圈。
虽然他讨厌朱济熺,可却容不得这等毒杀嫡母,囚禁嫡兄的行径!
这是忤逆!
“来人,传了方醒来。”
……
方醒正在家里吃午饭,听到有内侍来召唤,方醒几口把米饭刨干净,起身道:“你们慢慢吃,吃完土豆就睡午觉。”
土豆的脖子上围着个围兜,慢条斯理的吃着自己的特制午饭,闻言就嚷道:“爹,不睡,要玩!”
方醒瞪了他一眼,然后又摸摸边上的平安小脸一把,就去了宫中。
等见到了朱棣,看到那张黑脸,方醒心中一个咯噔,然后行礼如仪。
“瓦剌的使者要来了,你去接一下。”
朱棣的命令很简单,方醒懵懂的应下。
才出大殿,大太监就追了出来。
“兴和伯,此行你可至太原盘桓一阵,在那里和瓦剌使者会和。”
“太原?!”
方醒的眼中利芒一闪,大太监点头道:“陛下对废掉的晋王有些怜惜之情,你去看看,若是受了委屈,就带回京来。”
“方某懂了,请陛下放心。”
大太监再次叮嘱道:“目前的晋王不易触碰,至于原因想必你也能猜到,莫要冲动。”
这是担心方醒对朱济熿下手,方醒笑了笑:“方某知道分寸,不会坏了陛下的宗亲之策。”
……
京城到太原的距离不是很远,雪初化,道路泥泞难行。
哪怕是在大明的境内,可这里临近大同,方醒依然把斥候撒出去哨探。
一辆马车内,左微掀开车帘,看了方醒一眼,想起了临行前和王氏的短暂交谈。
“……有贵人相助,不然早就死在了路上……那兴和伯我在路上听闻,乃是国朝文武双全的大人物,太孙殿下的老师,此行有他去,朱济熿讨不了好……”
左微作为晋王府的承奉,在朱济熺一案中被牵连,而且被关在了京城,这个有些玄妙。
当时他记得自己被抓前,曾经听到这位兴和伯在秦淮河边收拾了朱济熿一次,为此还高兴的喝了几杯。
可随即圣旨就来了,废除朱济熺,改立朱济熿。
“别想着能利用我,明白吗?”
方醒放缓马速,盯着左微说道。
左微拱手道:“伯爷,在下不敢,只求能救出旧主。”
方醒点点头道:“你可知晓原先的老晋王妃是如何死的吗?”
说到这个,左微恨道:“王氏已经告诉了在下,老王妃乃是被那朱济熺毒杀。”
方醒点点头,叹道:“那厮在秦淮河被我收拾了一次,没想到居然那么狠毒,早知道当时就该让他淹死在河里。”
左微喜道:“伯爷,那朱济熿在太原并不得人心,若是……”
“没有若是!”
方醒冷冷的道:“各地藩王此时都算是老实,陛下不可能去动朱济熿,明白吗?别想着借力,那会害死你和朱济熺!”
斥候百户护卫在周围,左微把帘子放下,在到达太原之前,他最好不要露面,免得被朱济熿察觉。
第977章 山间驿站()
这天气没法在外宿营,在过了大同之后,方醒就让寻找驿站歇息。
“我们只需灶和柴火,自己做饭。”
辛老七去和驿站交涉,然后让人去做饭。
方醒站在驿站的院子里,看着对面的山崖雄峻。转过身,同样是靠山,可却有些潮湿,山壁上全是植被树木。
而在两山之间就是驿站,驿站的前面就是道路。
“好地方,易守难攻!”
方醒用军事的眼光评价着这个驿站的选址,这里储存着不少粮草马匹,随时都可以调运。
“只需一千人防御,这条道就能挡住十万大军!”
辛老七总是喜欢杀戮,喜欢战阵,和平的日子对于他来说就是煎熬。
方醒侧身道:“不打仗的日子也不错,至少喜妹不会担心你在外面找了小妾,上次我记得她威胁你是怎么说的来着?”
辛老七挠头道:“那婆娘,说是要把虎头给溺死,然后她上吊,让辛家断了香火。”
辛老七的儿子虎头,是前年出生的,至此喜妹觉得给辛家立下了大功,把辛老七看的越发的紧了。
这时左微也出来了,他活动着手脚,凑近说道:“伯爷,咱们为何要走大同呢?走保定到真定一线快了许多啊!”
方醒摇摇头,辛老七说道:“朱济熿在太原,他接任晋王也有些时日了,肯定在京城至太原一线布置了耳目,咱们若是走真定这条线,你就别想出马车,屎尿都得在车上拉!”
左微咬牙道:“只要能救出旧主,左微甘愿受苦。”
方醒淡淡的道:“可我却不会为此而冒险!”
一旦被发现,朱济熿会做出什么反应来谁也不知道。若是此行失败,老朱的那个暴脾气发作,方醒觉得自己还是扛不住。
“在下懂了,多谢兴和伯。”
左微躬身行礼,然后进了房间。
黄钟一直在观察着他,等他走后才过来道:“伯爷,此人看来对朱济熺忠心不二,还得要小心他冲动坏事。”
方醒摇摇头:“他不敢,朱济熿此时如惊弓之鸟,若是误以为咱们是去收拾他的,你信不信,他敢纠结人马,马上逃亡草原!”
黄钟谨慎的道:“伯爷,若是这般,陛下可能会迁怒于您!”
“陛下老是派我去干这些机密事,说实话,我是不乐意的。”
黄钟笑道:“可这也是陛下对您的信任,如若不然,京城许多文官武将,陛下为何单单点了您的将呢!”
“老爷,吃饭了。”
方醒回身道:“走吧,吃完饭早些歇息。”
晚饭很简单,菜肉熬汤加大饼。
驿站的人闻到香味,不禁对这支队伍有些好奇。
“大人,他们做的饭菜好香啊!”
一个驿卒羡慕的说道。
驿丞喝道:“那是人家的本事,你们若是对饭菜上心些,那些过往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