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越看着前方游走的哈烈人,心中盘算着以后怎么才能收拾亦力把里,至于后续战事,他觉得自己的作用只是封锁而已。

    “逼着他们走北面!”

    于是明军马上一个圈子绕过去,然后逼着哈烈游骑朝着北方逃去。

    当逃出两里多地,哈烈人准备再次转向时,前方出现了两千余骑兵。

    尼玛!两千多人居然也敢来拦截我们吗?

    “杀过去!”

    于是哈烈人狂吼着冲杀过去,而对面的明军却施施然下马开始列阵。

    这是什么意思?

    有马不骑,反而要变身为步卒来阻拦我们?

    正在纳闷着,等双方距离拉近后,一个哈烈人突然喊道:“是明军的火器军队!”

    “我们不是重骑!转向!转向!”

    带队的将领想起了出发前的告诫,不禁亡魂大冒,急忙喝令转向。

    可急速冲阵的骑兵哪是说转向就能转向的,于是哈烈人只能看着前方的阵列两边多了十多门火炮,然后那些炮手狞笑着点燃了引线。

    “轰轰轰轰轰!”

    缺德的炮组让火炮依次点火,于是那些霰弹就像是魔爪,轮番扫荡着刚开始转向的哈烈人。

    “齐射……”

    火炮刚停歇,侧面几乎被打掉一半的哈烈人亡命奔逃,火枪马上就来了一次齐射。

    “跑!”

    这是哈烈人在正式交战中和火器部队的第一次碰撞,结局是头破血流。

    “杀啊!”

    孙越不失时机的率队追杀而来,哈烈人大败……

第1452章 前兆(感谢“醉里掌灯”的盟主打赏)() 
初冬的北平感觉灰扑扑的,让人看了昏昏欲睡。

    可当一队骑兵飞驰而来时,城门处正在打瞌睡的军士们马上站直了身体,目视来人。

    “紧急军情,阻拦者杀!”

    一马当先的骑兵看着风尘仆仆,为首一人扔了个腰牌过去,然后马鞭一挥,就率先冲进的城门。

    小旗官接过腰牌,然后在后续骑兵冲进来时递回去,赶紧退后靠边站。

    “大人,是谁?”

    “别问,不然小心掉脑袋!”

    小旗官看着北方,喃喃的道:“这天气啊!有些人怕是发疯了。”

    那队骑兵一路冲到了皇城,领头的跳下马来,踉踉跄跄的喊道:“下官奉兴和伯之令送来北边的紧急军情。”

    守门的军士验过腰牌,小旗官挥手道:“快去禀告陛下。再来几个人,架着他进去。”

    信使还在发蒙,小旗官和一个军士架住他的两边手臂,边往里跑边说道:“陛下有令,北边的急报必须马上送进去。”

    那些送急报的信使还得在宫外等候传召的情节,不是昏君时代,就是胡编乱造。

    军情如火,容不得一刻延误!

    信使被一路接力架到了乾清宫外,不必禀告,站在台阶上的大太监说道:“赶紧进来,陛下一直在等着呢!”

    信使冲进大殿内,行礼后,上面的朱棣就喝问道:“可是哈烈出兵了?”

    信使解开一直挂在脖子上的绳子,然后从怀里拖出来一个竹筒递给大太监,说道:“陛下,臣出来前,哈烈游骑已经出现在兴和堡外围二十里范围内,他们在清扫咱们的斥候。”

    趁着大太监在查验封印的时候,朱棣问道:“多少人,实力如何?”

    信使的脸上有多个小口子,他强忍着刺疼说道:“陛下,目前查明是三千余人,而且很厉害,咱们五千打三千,依然奈何不了他们。”

    朱棣点点头,接过大太监递来的奏章仔细看着。

    张辅趁机问道:“鞑靼部可铸墙了吗?”

    使者这一路想过许多,所以此刻毫不迟疑的答道:“铸了,用泥巴包裹栅栏铸的墙,没火炮肯定无法摧毁。”

    张辅满意的点点头,没有围墙,鞑靼部肯定无法抵御哈烈人的进攻。

    “而且伯爷还令鞑靼部扩大了营寨,好大,两边怕是能住几十万人。”

    金忠赞道:“兴和伯倒是想到了本官的前面。本官开始还想着大军出动,扎营就是个麻烦事,有了现成的,那省事啊!夏大人,你说是不是?”

    夏元吉已经没有心思和他逗趣了,他觉得这场大战即将开启,作为户部尚书,他必须要全力以赴,方能保证大军的粮草不断。

    上面的朱棣看完了,他把奏章递给大太监,然后传递下来。

    等群臣看完后,朱棣也考虑了个通透,他的眉心处在跳动,如果王贵妃在这里的话,肯定知道朱棣这是开始亢奋了。

    “小股实力不弱的骑兵,那肯定是前哨,专为查探兴和堡而来……”

    朱棣久经战阵,论经验在场的无人能比。

    “方醒说哈列王的性格高傲,既然性格高傲,那必然不肯退让,这场大战必然即将到来,户部如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夏元吉刚才已经把那些物资的数据在脑子里过了一道,闻言就问道:“陛下,敢问出兵多少?”

    朱棣放在御案下的右手在微微颤抖着,面色微红,眼中厉色闪过,说道:“哈烈号称可以搜罗五十万大军,可这是竭泽而渔,风险极大,朕判定他们必然不敢。”

    看了群臣一眼,朱棣感到右手停止了颤抖,就拿上来拍了一下御案,起身道:“三十万,或是四十万之间,不会再多了。”

    “所以朕准备出兵二十五万。”

    朱棣的决定让夏元吉松了一口气,然后说道:“陛下放心,加上民夫大概就是四十来万的人马,臣已经有了准备,陛下请放心。”

    “棉衣可有准备?”

    朱棣一辈子都在北征,从年轻时到现在,对北边草原的气候很有体会,他的风湿病就是来自于草原。

    夏元吉自信的道:“棉衣早有准备,就算是不北征,臣也准备了今年的棉衣。”

    这便是有一个好管家的好处!

    朱棣满意的道:“回去就准备发放。”

    孟瑛此刻再也忍不住了,出班道:“陛下,兴和堡那边势单力孤,臣请为前锋去增援。”

    朱棣看了他一眼,淡淡的道:“哈烈人的大军若是出动,那必然动静颇大,一个兴和堡还无法让哈烈人动心,来得及!”

    孟瑛神色黯然的回班,他知道朱棣终究是想压住自己,大概是要留给太子以后来加恩。

    朱棣转了一圈,站定后说道:“诸军马上准备,此次北征,张辅、柳升为中军。”

    张辅和柳升出班大声应诺,杀气渐渐的升腾起来。

    朱棣很满意这股子杀气,他熬着这些武勋,就是想把他们的狠劲熬出来,把那些安逸享受的念头熬走。

    “陈英,孟瑛为左哨。”

    两人出班,孟瑛心中喟叹,然后发狠,发誓一定要把保定候府的荣光用战功捞回来。

    “薛禄和谭忠为右哨。”

    “朱勇和郭义为左掖,王通和徐亨为右掖……”

    “前锋……”

    朱棣的目光扫过,说道:“陈懋为前锋。”

    陈懋是宿将,而且不群不党,深受朱棣的信赖。

    从这个安排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朱棣决心。

    “杨荣和杨士奇准备一下,到时候跟着朕去。好了,都散了吧,各自回去准备,等下一步消息到了之后,马上出兵。”

    朱棣转身先走了,群臣各自离去。

    一出大殿,朱勇马上就恭贺着张辅:“文弼兄,你此次可是跟在陛下的身边统率中军,可喜可贺啊!”

    柳升是朱棣的爱将,也是他最为信任的人,所以在中军很正常,而张辅被闲置了那么久,一启用就在中军,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张辅微笑道:“我本悠闲,静极思动,陛下深知啊!”

    朱勇无奈的道:“你还是这般的无趣,晚上一起饮酒?”

    张辅摇摇头,拒绝道:“这段时间咱们最好少出门应酬。”

    说完他拱拱手走了,朱勇才苦笑道:“谨慎到这个地步,哎!”

    回过身,朱勇看到那些文官们都在窃窃私语,不禁熄灭了凑过去的念头。

    和文官的关系再好,可在他们的眼中,勋戚就是勋戚,永远都不会是自己人。

第1453章 暮() 
朱棣没想过出征的消息能瞒住人,所以也不加掩饰。

    就在京城诸卫在积极准备时,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朱高炽依然不动如山,每日的政事该他做的处置的井井有条,让朱棣能放心去准备北征之事。

    朱瞻基在府中想了许久,一直到夜间,他终于忍耐不住了,就进了宫,他还是想去北征。

    “皇爷爷,孙儿想着北征之事就觉得浑身发热,能不能……”

    “不能!”

    朱棣冷冰冰的拒绝了他,看到他有些失落的模样,就皱眉道:“等到你的时候,外敌差不多都没了,文治为上。”

    朱瞻基不服气的道:“皇爷爷,海外还有大国!”

    “嗯?”

    朱棣抚须微笑道:“你倒是野心勃勃,不过那和朕无关。朕啊……”

    朱棣坐了许久,起身时有些艰难,朱瞻基急忙过去把他扶起来,侧身的时候看到了那鬓角的白发,心中一阵酸楚。

    “大明的国力就在这里了,朕的愿望就是扫灭北方的敌人,之后大明最少能有两百年的太平日子好过。”

    朱棣活动着身体,看着外面说道:“朕年轻时被父皇封到了北平,然后时常出塞攻伐蒙元残余,所以深知北方不平,大明不宁的道理。”

    朱棣轻轻挣脱了朱瞻基的搀扶,缓缓走向大门,边走边说道:“此战若是能大败哈烈,他们内部就会分化,从此再无抗衡大明的实力。以后啊……北方的敌人大概只能来自于极北之处,据说那边很冷,能养出好马和悍勇之士,到时候可以派人去看看,及早做准备。”

    朱棣走到了大门外,负手看着远近的灯火,重重的呼出一口气,看着微微白雾散去,就笑了笑,眼神转为柔和。

    “你小时候在冬季最喜欢吐气,然后用手去抓那些呼出的雾气,抓不到就找朕哭,然后朕……”

    朱棣皱眉想了想,然后展眉道:“然后朕就让人在殿内烧水,弄的大殿里都是雾气,你就笑着在雾气里闹腾,哈哈哈哈!”

    朱棣笑的畅快,却没看到身后的朱瞻基已经是泪流满面。

    “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去折腾,南方也就是出海罢了,朕早些时候令郑和等人在金陵监工打造宝船,已经出来了,等明年就出海。你若是愿意也可以跟着去看看……”

    ……

    朱瞻基有些浑浑噩噩的出了大殿,一路在宫中行走,前方的太监提着灯笼,照的四方明暗分明。

    朱瞻基总觉得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耳朵里嗡嗡嗡的,头有些晕。

    “谁?!”

    这时前面的太监低喝了一声,朱瞻基抬头,就看到了一脸谄媚的黄俨。

    这条老狗,大晚上居然敢到处乱跑,果然是心术不正。

    “殿下,奴婢请见,乃是有机密事禀告……”

    黄俨谄媚的笑着,然后面色一整,瞪了那几个陪着朱瞻基出宫的太监一眼,示意他们赶紧避开。

    朱瞻基冷冷的道:“私密事?”

    黄俨瞬间就换了个谄媚的嘴脸:“是的殿下,很机密。”

    但凡年轻人就没有不好奇的,对于未知而又有兴趣的事情总是要去刨根问底,不问清楚那心就像是被猫挠的一样,痒痒的不行。

    可朱瞻基却淡淡的道:“机密之事你应当去禀告皇爷爷,而不是拦了我的路……你居心何在?”

    黄俨的面色瞬间变成了惶恐,跪在地上道:“殿下,奴婢是一时心急,并无什么居心……”

    朱瞻基的眼中利芒一闪,最后却想起了北征在即,不能让朱棣分心,这才收了杀心,然后目不斜视的走了过去。

    黄俨一身的冷汗,赶紧膝行到边上继续跪着,一直等朱瞻基不见后,才敢起来。

    灯笼渐渐远去,黄俨眯眼看着,直至灯光消失。

    阴暗的环境中,黄俨脸上的肌肉颤动着,眼睛眯成了三角形。

    良久,他缓缓原地倒退,突然嗬嗬嗬的笑了起来……

    ……

    北征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最累的就是户部和兵部。

    夏元吉忙的脚不沾地,就把马苏拉出来,跟着自己到处跑,然后有什么数据不知道的,就问着他。

    二十五万大军,十八万民夫,这些人马需要浩大的物资来供养,马苏跟着办理了一次,感觉自己以前真的是井底之蛙。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吃了晚饭之后,马苏想了想白天的经过,然后就去求见解缙。

    解缙在家,正牵着小孙子在院子里溜达。

    看到他弯着腰,将就小孙子的模样,马苏微微一笑,行礼。

    “夏元吉要忙疯了吧?”

    解缙笑着问道,云淡风轻。

    马苏跟在他的身边,冲着悠悠笑了笑,然后说道:“是,陛下下令准备北征,户部最忙,要调集辎重粮草,幸而有了土豆,而且奴儿干都司那边囤积了不少大米,已经陆续调运到了宣府,所以只是忙,却用不着焦头烂额。”

    解缙叹道:“这是陛下最后一次北征了,夏元吉心知肚明,朝中的文武们也是心知肚明。我问你,和当今陛下相比,你觉着隋炀帝为何失败?”

    马苏一怔,毫不犹豫的说道:“陛下戎马一生,征伐的能力大抵在帝王中罕有,此其一。其二,陛下能压住文武百官,而大明从蒙元手中夺取了江山之后,新的门阀并未出现,这便是上下一心。有此两样优势,陛下肯定能击败哈烈人。”

    “嗯!”

    解缙唏嘘道:“陛下武能征伐北方异族,文能压住百官不敢造次,此等帝王……让人难言。”

    “你且去后宅给她们说说德华的近况,再告知他们陛下即将北征,也好安安她们的心。哎!悔教夫婿觅封侯啊!”

    于是马苏就去了后宅。

    一进去就看到土豆带着平安在院子里跑,后面的大虫和小虫在追,而张淑慧和小白坐在屋檐下笑看着这一幕。

    “师母。”

    张淑慧含笑道:“可是有了你老师的消息?”

    虽然朱瞻基那边会经常遣人来告知方醒的消息,可马苏这边却更得张淑慧的信任。

    小白也静静的听着。

    “是的师母,老师击败了瓦剌部,脱欢战殁,北方的异族已经全部俯首帖耳。”

    “那哈烈人呢?”

    张淑慧和小白最近在研究北方的战局,不懂的就叫人去外院请教黄钟,倒也知道了些事。

    马苏垂眸道:“哈烈的小股人马已经出现在草原上,被老师击败,消息传来,陛下准备亲征,大明……这一战之后,大明就要安宁许久了。”

    张淑慧点头道:“那就好,哈烈人据说悍勇,当年也曾经对大明虎视眈眈,我们妇道人家不知道怎么帮忙,回头就捐些钱粮给户部,也算是个心意罢了。”

    马苏急忙应道:“是,弟子明日就去户部交代一下。”

    等马苏走后,张淑慧看着不知忧愁在院子里疯狂的两个孩子,叹息一声问道:“无忧呢?”

    方醒走后,土豆和平安照常学习,而张淑慧和小白就以逗弄无忧为乐。

    小白在想着方醒,闻言楞了一下,说道:“刚才秦嬷嬷抱着去看大黄了。”

    “哦!”

    张淑慧随即恢复了寂静。

    院子里充斥着孩子们的喧闹声,可张淑慧的眉间却多了忧郁。

    铃铛就卧在边上,偶尔睁开眼睛看看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和狗,然后再次闭上眼睛……

第1454章 进军!进军!进军!() 
感谢书友:“淼淼孩子”的万赏!

    感谢书友:“zhou27975270”的万赏!

    ……

    击溃了哈烈人之后,方醒随即命令兴和堡和鞑靼部全力开始建造防御设施,并催促宣府运送粮草来,特别是棉衣。

    对于兴和堡的防御方醒是满意的,只是鞑靼部那边却让人头痛,于是他就让阿台把所有的人马都集中在兴和堡的右侧营寨中,这样兵力集中,便于防御。

    斥候每天在孙越部的压阵下向亦力把里方向哨探。

    “伯爷,亦力把里这是背叛!”

    林群安觉得亦力把里这等墙头草的角色太让人厌恶了。

    方醒站在鞑靼的大营外面四处巡查,身后是诸将。

    “不,大战当前,要学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哪怕在他们之间埋下一颗钉子也是好的。”

    方醒觉得自己现在的性格越发的没趣了,缺少那股子冲动的血性。

    王贺说道:“兴和伯,若是那歪思跟着哈烈人一起来呢?”

    “大明不差亦力把里这个敌人。”

    方醒看了一眼壕沟,退后一步说道:“歪思终究不想掺和进来,若是来了,那必然是被逼的,这就是漏洞,一旦战况出现反复,亦力把里人就会心生悔意,担心战后会被大明清算,这是什么?这就是咱们可以利用的漏洞!”

    “征伐从不是简单的两军对垒,要联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去探讨取胜之道,而不是简单的去做兵力对比。否则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从何而来?”

    一行人继续前行,方醒看到了不少瓦剌俘虏在干活,就满意的说道:“咱们征伐是为了什么?一是解除威胁,二就是获取利益,否则那就是国虽大,好战必亡。”

    王贺突然过去踢了泥墙一脚,想试试强度,不料却被反作用力弹了回来,差点一个屁墩。

    “挺坚实的啊!”

    王贺讪讪的道。

    林群安笑道:“里面是木桩子,扎的很深,外面的泥巴那么厚,等干了之后,寻常东西弄不动这墙。”

    王贺悻悻的道:“没有城砖厉害!”

    一行人都笑了,这时远处来了一骑,速度甚快。

    及近,方醒看到是出去了几天的沈阳,就问道:“何事?”

    沈阳跳下马来,面色严肃的道:“伯爷,下官的麾下传来消息,哈列国开始集结大军了。”

    方醒点点头,神态自若的说道:“好,锦衣卫立下大功,回头你整理一下报上来,本伯在奏章里记上。”

    先敌发现,这是最大的战略优势,所以说是大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