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想了想,明天的五章,第一章还是在零点发出来,爵士有些迫不及待了啊!
。。。。。。
天界寺就在眼前,远远向上看去,飞檐林立,庭院深深。
这里掌管着大寺两家,小寺十多家,堪称是总公司级别的寺庙。
把马留在外面,在一名知客僧的带领下,一行人进了天界寺。
沿着台阶向上,两旁大树繁茂。
知客僧指着这些大树,有些得意的说道:“当年太祖高皇帝兴建我天界寺时,专门从周围移来了无数大树,这才有了眼下的古院深深之景。”
微风吹来,衣袂飘飘间,方醒只觉得自己已经有些乘风而去的飘飘然。
转过身,方醒看着跟在后面,被两名丫鬟扶着的张淑慧笑道:“殊惠,这里倒是闲暇一游的好去处,等下次我再带你来。”
张淑慧垂眸,脸上的面纱也被方醒强行取下,让她有些不适应。
看到知客僧看向张淑慧的眼神有些惊奇,朱瞻基就哼道:“名士风流,自然不需要遮掩。”
方醒跟上后,闻言就自嘲道:“什么名士风流,其实不过是觉得男人把女人束缚太过罢了。夫妻本一体,可却为了男子的私心,就把女人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这又是何必呢!”
“都是赤*裸*裸来赤*裸*裸去,谁又比谁高贵一点?”
方醒最后一句话鄙薄了那些卫道士们,却让知客僧悚然动容,他合十道:“檀越语出空灵,悟性高深,贫僧不如也!”
张淑慧在后面听到后,也深感自豪。
只有朱瞻基,他从这些话里,听到了熟悉的味道。
——管你是皇帝王爷,还是贩夫走卒,出生和死去时有何区别?
方醒干笑道:“我可没什么悟性,不过是些牢骚罢了。”
一路上颇有些景致可供观赏,走走停停的,最后到了主殿外。
香火鼎盛,这就是方醒对这里的印象。
虔诚的香客们都在闭目祷告,祈祷佛祖能保佑自己。
朱瞻基今日是便衣,所以并没有什么排场。
女客有女客的去处,方醒看着张淑慧进了观音殿,然后才对朱瞻基说道:“还不快去求平安符?”
朱瞻基正在整理衣冠,诧异道:“德华兄,难道你不去?”
方醒一屁股坐在了边上的台阶上面,懒洋洋的道:“我的心不诚,所以就不用进去了。”
朱瞻基对方醒也是没辙了,这人根本就不忌鬼神,多说无益。
方醒坐在大殿门口目标有些大,那些进进出出的香客都惊讶的看着这人,心想是哪家的傻子,居然敢在这等地方胡坐。
所谓的胡坐,其实就是乱坐,一点都不讲究的那种坐姿。
方醒无聊的看着这些面带讶色的香客,觉得自己仿佛是在这虚空中,冷眼看着芸芸众生。
这些人在这本该是空灵之地,却抱着世俗的愿望虔诚供奉。
“听说天界寺的素斋不错,咱们去好好的吃一顿。”
“好啊,不过你请客!”
两个看着是好友的男子从方醒的身边走过,仿佛是在殿里得到了解脱,一出来就想去大快朵颐。
一批批的人进去,一批批的人出来,愁苦的面容上泛起了希望。
宗教可安定人心,让人寻到精神寄托。
只要不是和世俗政权有冲突,那么当权者也不会干涉这等信仰。
在天界寺四周那广阔的田野上,全是喜悦的庄户们。
作为天界寺寺产的庄户,他们不必担心有过高的租子,也不必担心灾荒时会饿死人。
一个天界寺就有几万亩的寺产,这还因为是在金陵,皇城根下,所以寺里不敢太放肆。
记得到了后来,福建的好田基本上都在寺庙的手中。本就是多山少土的地方,没有田地耕种,于是就出现了闯海者。
这些闯海者们散布在东南亚各地,到了后世,就成了华人的一大据点,可惜却多次遭到屠杀。
“德华兄。”
方醒正在想着以后那些华人的惨状,闻声起来,迎向了朱瞻基。
朱瞻基看来还是被人发现了身份,所以一个中年僧人正跟在边上,笑容满面的说着什么。
这僧人看到方醒后,就讶然道:“檀越气质天生,倒也不同凡俗。”
思想不同,气质当然不同。
方醒打量了一下僧人,笑道:“大和尚面色光滑,可见吃的不错。”
这话里带着些取笑,让猜不透方醒身份的僧人也有些色变,他看了一眼朱瞻基。
朱瞻基当然只能是苦笑,这位老师的脾气他再清楚不过了,愤世嫉俗是免不得的。
僧人双手合十道:“檀越面带杀气,当以佛法洗之,方可得大自在。”
朱瞻基听到这话,更是连捂脸的心都有了。
果然,方醒的眉毛挑起,淡淡的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大和尚,何解?”
这话一出,刚到的张淑慧急忙去拉方醒的后襟。朱瞻基瞠目结舌,偏头过去。
这话无人能反驳。从古至今,那些手上沾满鲜血的人纷纷踏着人骨走上了王座,而那些芸芸众生反而成为了王座下的森森白骨。
僧人念了声佛号,皱眉道:“人欺天不欺,后世当有福报。”
“哈哈哈哈!”
方醒大笑着牵住张淑慧的小手,微喘道:“我只管当下,至于来世,谁看到了?”
佛家劝人向善,往往用修来世劝解信徒。
这有利于当权者的一面当然会得到宣扬,所以历经多年,哪怕中途经历过多次打压,佛家依然在华夏大地上扎根下来。
僧人摇头不语,觉得自己今日*本就不该和方醒辩论。
朱瞻基看到气氛有些尴尬,就出言道:“德华兄,我带你去见一位高人。”
方醒也觉得刚才的话有些过头了,就对僧人说道:“刚才胡言乱语,大师不必把我的话当回事。”
僧人合十道:“檀越面带煞气,将来恐造无边杀孽,可常到鄙寺来听听佛法。”
我有杀气?还会造成无边杀孽?
方醒刚生出的歉意马上又烟消云散了,摇头笑着和朱瞻基一起去了后面。
朱瞻基长出一口气道:“德华兄,这里的可都是高僧,要小心啊!”
方醒放开张淑慧的手,笑道:“什么杀孽,我连只鸡都舍不得杀。”
张淑慧有些忐忑的道:“可要我回避吗?”
“不用。”
朱瞻基故作神秘的道:“那人连我皇爷爷都尊之敬之,年纪也不小了,不用担心男女之避讳。”
第154章 黑衣宰相()
ps:上架了,一号到三号每天五更,之后每天三更。
这本书的未来就掌握在书友们的手中,爵士码字的动力也在大家的手中。
恳请大家用订阅支持爵士!!!
今晚很多书友都再支持着爵士,爵士感动之余,决心要做些什么。
今晚我将会努力码字,如果在凌晨能把第二章码出来,那么明天就是六更。
第二更顺利的话,会在十二点半左右更新!
爵士要拼命了!
……
从主殿到后面,一路上花草树木繁茂。走在那石板路上,听着远处的梵唱渺渺,让人心静神宁。
树叶沙沙,阳光斜照过来,让人不知道是风动,还是自己的心动。
禅房花木深,在一座被草木包围的禅房外面,朱瞻基肃容对门外的小沙弥说道:“请告知少师,瞻基请见。”
小沙弥看看朱瞻基身后的方醒和张淑慧,然后才转身进去。
方醒有些模模糊糊的猜测,他低声问道:“里面的不会是那位……大师?”
朱瞻基点头道:“正是少师。”
方醒觉得身体有些打颤,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因为要见到的那个人太富有传奇性。
很快,小沙弥就出现在门口,伸手示意三人进去。
方醒垂眸跟在朱瞻基的身后,慢慢走过了前厅。
后面的禅房布置的很简单,一张矮桌,一个书柜,文房四宝,外加蒲团几块而已。
只不过蒲团的上面端坐着一个须眉皆白的老僧,正在伏案书写。
听到脚步声,老僧抬头,方醒顿时就是一惊。
这老僧的面相很是吓人,特别是那双三角眼,让张淑慧不禁低呼了一声。
到了此时,方醒终于知道这老僧是谁了。
道衍和尚,俗家姓姚,朱棣赐名广孝。
当年有人给他看过相,说他生就三角眼,病虎之相,当主杀伐。
而朱元璋如果知道后来的事情,大概就不会在姚广孝进京时只给了一袭僧袍,而会把他拘在京城。
可以这么说,朱棣的靖难有一小半就是眼前的这个老僧鼓动的。而且在靖难之役中,真正的第一功就是这位姚广孝。
姚广孝的目光扫过了方醒,指着前方的蒲团说道:“你们且坐下。”
三人坐下后,朱瞻基恭谨的道:“少师,您最近一直在北平,家父和我都很挂念您,这次回来,就搬到府里去住。”
姚广孝饶有兴趣的看着方醒,随口道:“富贵于我如浮云,还不如在这处静心。”
朱棣在金陵城中给姚广孝修建了府邸,可他却从不愿去住,就算是在北平,他也多半是在庆寿寺里。
上朝是官服,回去是僧衣,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
朱瞻基指着方醒介绍道:“少师,这位就是我书信里提到的方醒,字德华。”
姚广孝一直在打量着方醒,他缓缓的问道:“你认为儒家如何?”
方醒有些为难了,要知道这位可是连朱棣都尊敬有加,一句话不对,自己会不会被……
本想含糊过去,可方醒在那双三角眼中看到了些许不屑,就脱口而出道:“禁锢!”
话一旦开了头,方醒就不准备遮掩了。
“儒家独大,必然排斥其它,可在我看来,儒家只可用于熏陶人性,却不能经世……”
方醒语气铿锵:“十年寒窗,可读出来的却是书呆子,只知道之乎者也。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运气好中了举,全家鸡犬升天,可这等人做了官,还得靠着师爷幕僚才不至于误国误民。”
方醒逼视着姚广孝问道:“敢问少师,家国之重托,此等学问可当得?”
张淑慧揪住方醒后襟的小手有些潮热,她不敢抬头,只能是轻轻的拉扯着,希望方醒能止住这等‘大逆不道’的话题。
朱瞻基愁眉苦脸的,想着晚点怎么给方醒说好话。
姚广孝看着昂然的方醒,面无表情。
良久,就在方醒以为自己会被赶出去时……
“哈哈哈哈!”
一阵苍老的笑声回荡在禅房中,门口的小沙弥急忙探头进来看了一眼。
朱瞻基诧异的看着姚广孝,不知道他为何发笑。
老和尚笑的喘不过气来,小沙弥急忙进来给他捶背,同时倒上了一杯茶水。
“咳咳咳!”
喝了口茶水后,姚广孝指着方醒道:“有趣!有趣!”
不是有罪啊!
方醒顿时心中一松,就笑道:“少师学究天人,我不过是一己之见罢了。”
“都且去。”
姚广孝突然收起了笑容,垂眸赶人。
喜怒无常啊!
出了禅房,朱瞻基摸摸脑门,意味深长的说道:“德华兄,皇爷爷可是对少师言听计从的。”
方醒摇头道:“少师不是那种拘泥于世俗之人,而且他也不是儒家信徒,不必担心。”
姚广孝可是背着个叛逆的罪名,连他的姐姐都不愿意见他,只是责骂。
而当他去见好友王宾时,王宾只是叫人传话:“和尚误了,和尚误了!”
目前朱瞻基也在接受姚广孝的教育,所以这位堪称是三代帝师。
等方醒等人走后,那个小沙弥就埋怨道:“少师,你不该大笑,那样还可以多活几年。而且那个年轻人大言不惭的诋毁儒家,您居然不教训他!”
姚广孝把毛笔一搁,扔了颗糖给小沙弥,然后看着门外的花草说道:“我本是儒僧,可历经百劫,却勘破了所谓的名教。”
“所谓儒家,不过是一群想占孔圣人便宜的家伙,借着他的名头和典籍,肆意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注释,最终不过是为一群人牟利而已……”
“那小子不错,虽然有些愣头青,可居然知道一家之言不可当的道理,瞻基有他教导,我可脱身矣!”
朱瞻基是朱棣硬塞给姚广孝的学生,可他年事已高,目下只关注自己著述,再加上还要上朝,哪有时间去教导别人。
走出禅房,方醒看到有几个男子正在外面躲躲闪闪的,看到他们出来后,几人都目露羡慕之色。
朱瞻基介绍道:“这些都是希望能见到少师,最好能得到少师点评几句的人。”
哦!就像是三国时期的月旦评一样啊!都想拿到评价,然后身价百倍,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比如说曹操。
跟朱瞻基分别,一路回到家中,婉婉小郡主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看到方醒进来,婉婉撇开大妞,跑过来,示意方醒低头。
方醒无奈的弯腰下去,然后就听那稚嫩的嗓子在耳边说道:“昨天我见到那个老和尚了,父亲见到他就像是马苏见到你一样的乖。”
方醒摸摸婉婉的头顶笑道:“我刚才也见到了,是个了不起的和尚。”
心愿已了的婉婉马上就去找自己的小伙伴,院子里顿时响起了清脆的笑声。(未完待续。)
第155章 我不是你张家的上门女婿()
ps:终于码出来了,刚检查完。
大家看完早点睡吧,爵士码字,咱们白天再见!
……
回到家,吃完午饭,张淑慧就去午睡,而方醒则是准备教材。
方醒前世的数学就不大好,所以现在几位学生也算是蛮拼的。先自学熟悉,然后再去教课。
“我特么的这是谁啊!”
一边牢骚,方醒一边研究着那些习题。
“少爷。”
收割之后,方杰伦的事情就不多了,只是着主宅外面。
“有事?”
方醒把教材放下,伸了个懒腰问道。
方杰伦有些愤愤的道:“少爷,张家来了个人,说是要见您。”
“张家?”
方醒听到没有加国公府的前缀,就好奇道:“我们几乎是不来往的,今儿这是怎么了?”
不过既然来了,方醒肯定得见见。于是他把教材收好,和方杰伦一起去了前厅。
方杰伦边走边说道“那人说是指挥使的管家,老奴说有事我会转告,可他却说老奴不够资格……”
听着这些话,方醒的心中有些火气。等到了前厅,看到一个男子正大大咧咧的坐在主位的右侧,还嫌弃的打量着四周的布置。
听到脚步声,男子缓缓起身,拱手道:“二姑爷,小人张辉,奉我家老爷之命前来,有话问着你。”
方醒冷笑着也不进去,就站在门口,张辉也不觉得自己有些喧宾夺主了,直接说道:“我家老爷说了,二姑爷既然有了好处,怎地不照顾一下亲戚呢?这可不是皇太孙老师的作为。”
方醒依然在冷笑着,张辉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他觉得方醒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才得到了皇太孙的青睐,要不是有张家在背后支撑,早就被人给撕了。
“二姑爷,我家老爷还说了,这等机缘你拿了无用,不如给了自家人,到时候有了好处,还能照顾方家一二。”
方醒到了此时才知道这个机缘是什么,原来是自己跟着朱瞻基见到姚广孝的事被人传出去了,所以张輗觉得方醒不自量力,所以就让人来要好处。
张辉还在说着:“……我家老爷说了,下次让皇太孙殿下带你再去一次,我家老爷同行。”
说完后,张辉就等着方醒的回答,心想,一个小小的地主,难道还敢拒绝国公府不成?
“哈哈哈!”
方醒笑了,笑的差点眼泪都出来了。最后他扶着大腿,指着张辉说道:“你是猴子派来的逗逼吗?”
张辉的脸色一僵,他觉得这不是好话。
“滚吧!”
方醒不屑的道:“回去告诉你家老爷,我方醒不是张家的上门女婿,他没有资格对我指手画脚!”
看着说完转身就走的方醒,张辉给气得浑身抖。他平时知道张輗对待方醒这个妹夫的看法,所以难免就看轻了方家。
可没想到今儿居然会吃了闭门羹,回去怎么交代?
方杰伦忍住痛打这厮一顿的心情,伸手道:“张管家吧!难道你还想让我家少爷送你出去不成?”
张辉拂袖走了,回去后就添油加醋的给张輗汇报了方醒的‘嚣张’态度。
张輗当然是勃然大怒,毫不犹豫的就去了英国公府。
英国公府中,老太太也得知了方醒见到了姚广孝的事,为此中午还多睡了一会儿午觉。
起床后,觉得精神不错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在院子里溜达,晒着太阳。
“老太太,二老爷来了。”
正溜达的浑身舒坦的时候,外面传来了一声惊慌的喊声,紧接着张輗就大步冲了进来。
“母亲,那个方醒居然敢轻视我张家,您给大哥去封信他……”
老太太在看到二儿子时心中就是一叹,知道这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闻言就问道:“你要让你大哥干什么?”
张輗这才想到自己的大哥可不是任人摆布的角色,而是国朝的英国公。他讪讪的道:“母亲,我找那方醒办点事,可他居然说他不是我张家的上门女婿,还说我们没权利对他指手画脚!”
老太太的眼睛盯着自己的儿子,半饷摇头道:“他确实不是张家的上门女婿,也不是你们就可以随意呼喝的人。你回去吧。”
张輗愕然道:“母亲,他方醒不过是个穷酸文人,要不是有我张家在给他撑腰子,他能在金陵城立足吗?难道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老太太低叹一声道:“你是道衍大师去的吧?”
“哪…有……可就算是请他帮个忙,可他也不该这般对待我张家吧?”
老太太觉得有些疲惫,就挥手道:“你和老三从小就没吃过苦,是你大哥接过了你父亲的刀枪,所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