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8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要内部分化!

    方醒在出发前就和朱瞻基商议了很久,此刻整个大局都在脑海中一一翻动。

    “那些士绅把控乡里,勾结官吏,犹如跗骨之蛆,所以不动手则以,一旦动手,必须要在整个南方同时开始,要用雷霆之势……”

    在座的都是武将武勋,李隆数次参加北征,而宋琥也算是家学渊博,自然都知道杀伐果断的道理。

    方醒的目光幽深,右手并指如刀挥下去,“敢于武力反抗的……杀!”

第2308章 约定() 
韩都原本叫做韩六,世代在金陵种地为生。

    他还记得祖父临死前,幸福的说终于还清了欠别人的钱,然后长长的叹息一声就去了。

    那声得意的叹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据说是因为那些债主在蒙元末期的战乱中流离失所,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所以大多数债务都被老天爷抹去了。

    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就经历了大明初创,以及靖难之役,依旧是乱。

    所以他父亲很聪明的把自家的田地诡寄在一位举人家,五十多亩地,一年能省下不少钱粮。

    等到了他时,已经全家都是那位举人家的佃户,但日子也还过得去。

    他觉得自己很努力的在养活着自家的五个儿子,可那老举人死了,他的儿子黄环止步于秀才,但却通过关系做了金陵府里的什么小官。

    韩都借过钱,就是和主家借的,一贯钱,利滚利,最终他一辈子都还不上,终于从投献的农户变成了黄家的佃户。

    货真价实的佃户!

    太阳很大,韩六听说那位黄大人回家了,就拎着一只鸡来求见,只想让这位不差钱的大官人把佃租降一些。

    侧门打开了,出来一个韩六认识的人,黄达,是黄家的管家。

    知了在拼命的嘶叫着,让人心烦意乱。

    韩都赶紧把鸡拎在身前,然后讨好的对黄达说道:“达爷,这是小的……小的…。。”

    他笨嘴笨舌的忘记了心意这个词,可黄达却看都不看这只鸡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问道:“你来作甚?”

    韩都尴尬的道:“达爷,小的……小的想问问……”

    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来求见黄环的,他怕了,被黄达的气势给吓住了。

    见他结结巴巴的,黄达不耐烦的道:“究竟是何事?再不说就滚!”

    韩都想滚,可想到家里那五个儿子,他不知从哪涌出来的胆子,就说出了来意。

    “佃租?”

    黄达皱眉看着他,厌恶的道:“你别忘了当年老太爷给你取的名字,那可是一字千金!”

    韩都这个名字就是那位老举人当年偶尔路过韩都家门,看到傻乎乎在门口玩耍的韩都时,随口问了一下,然后就把六改成了都。

    所以韩家当时还高兴了好久,觉得沾染了文曲星的气息,自家的老六怕是要有大造化。

    可时至今日,韩都依旧在种地,而且把自家的地,成功的种成了黄家的地。

    家中又要断粮了,韩都不敢再向主家借钱,只想请主家把佃租降一些,他再去出嫁的女儿那里厚颜张嘴,好歹弄些粮食回来。

    想到这里,韩都觉得有些快活,就说道:“是是是,主家的恩情小的一辈子都记得,只是……家中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达爷,小的……佃租是约定好的啊!当时您说一辈子都不会改……”

    他毫不犹豫的跪下了,却牢牢的抓住了手中的公鸡。

    公鸡在咯咯咯的叫唤着,黄达厌恶的道:“那是你自己过不下去了,和别人有何关系?至于约定?什么约定?谁看到了?滚!滚回去,带着你的鸡,老爷不稀罕!”

    韩都一下就软了,磕头道:“达爷,小的求您了,只要降一些,和去年一样就够了。”

    黄达伸脚准备踢翻他,眼珠子一转,就说道:“看在你恭谨的份上,给你个主意。”

    “多谢达爷!多谢达爷!”

    韩都欢喜不胜,磕头如捣蒜。

    黄达的声音变得有些缥缈和慈悲,“老爷慈善,先前才说了,庄上若是有活不下去的庄户,尽可借给他们钱粮。”

    韩都的脸颊在颤抖,欢喜消失了。

    远处来了几个庄户,见这边有人下跪,就过来看热闹。

    然后他们就看到韩都高举双手,右手抓住的那只公鸡在惨叫着,然后奋力的啄了那只手一下。

    粗糙的大手一松,公鸡落地,然后得意的鸣叫几声。

    而韩都的嘶喊声在他们的耳中却是惨叫。

    “不!达爷!小的不敢借啊……”

    这喊声撕心裂肺,带着惶恐和绝望,让人心颤。

    那几个庄户一听是借钱,马上就侧身做出转弯的模样,可身体却向着这边倾斜,就想听听最后的结果。

    “借不借?”

    黄达冷冰冰的踢开了膝行过来的韩都,冷冰冰的问道。

    “不能啊达爷!还不起……”

    “那就滚!饿死也死在家里,佃租别想拖欠!”

    韩都懵懵懂懂的回了家,然后才发现自己失魂落魄之下,居然忘记把那只公鸡带回来,就疯了般的跑去找。

    可黄家的大宅门却关得紧紧的,门外黄土铺地,公鸡没有,鸡毛倒是有几根。

    那只鸡就是韩家最后能换钱的东西,如今丢了,那韩家就是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

    “我的鸡……”

    一炷香后,被打的鼻青脸肿的韩都躺在黄家的大门外呻吟着,良久,他的儿子们才怯生生的来把他抬回了家中。

    ……

    方醒的宴请很难得,所以得了通知的都按照时辰赶到了他的驻地。

    一进来没发现什么宴客的欢喜模样,那些军士依旧是冷冰冰的。

    等到了地方后,大家才发现,今日来赴宴的就是六部尚书,外加都查院的鲍华。

    这是鸿门宴吗?

    七个人面面相觑的站在那里,用眼神在交流着。

    稍后方醒来了,却没有酒菜。

    七人心中忐忑,不知道方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方醒坐下后,说道:“大明的国势蒸蒸日上,如今的局面宏大,若是往前看,不管看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可有这等威势的朝代吗?可有这等蒸蒸日上的势头吗?”

    七人摇头,在没有了解方醒的用意之前,他们不想发表意见,以免站错队。

    方醒的目光看向外面,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陛下旨意到了……”

    李敬再次出场,这七人中聪明的已经联想到方醒到了金陵差不多十日了,却不见动静的古怪。

    而北平离金陵那么远,有旨意来,多半是事先就有了默契的举动。

    是什么?

    等李敬念完了圣旨后,那七人都面色惨白。

    果真是要动手了啊!

    在北方的清理结束之后,有人说皇帝会马上清理南方,为的只是趁热打铁,不给南方士绅蓄力的准备。

    可这种分析却在一片乐观中被忽视了。

    今日旨意一到,皇帝的强硬几乎让人窒息。

    那么这十天方醒在等待什么?

    有人想起了薛禄和刘观,还有近期异常忙碌的东厂和锦衣卫。

    这是在做准备!

    方醒端坐上首,淡淡的问道:“陛下的旨意在此,谁反对?”

    鸦雀无声,一室寂然。

    ……

    一切准备就绪,方醒站在了金陵城外,看着周围的地形说道:“金陵乃是龙盘虎踞的好地方,南都当之无愧。今日我等就为这好地方清理些渣滓,出发吧。”

    就在他的身后,一队队骑兵已经整装待发,随着命令分散奔赴各地。

    他们就是信使,来回查看各地情况,及时上报的信使。

    而今日就是约定一起动手的日子!

第2309章 精心挑选的目标() 
韩都在家里躺着,他闭着眼睛,胸膛急速的起伏着。

    昨晚上他吐了血,他的媳妇厚着脸皮去请庄上一个曾经学过医的来看了一眼,没报酬的。

    那人诊脉看了面色,然后只说韩都这是气急攻心,能缓过来就好,缓不过来以后会成病症,难说。

    这个含糊其辞的答案让韩家上下松了一口气,他的媳妇更是准备马上去出嫁的女儿家,好歹弄些粮食回来缓一缓。

    “别去!”

    韩都没有睁开眼睛,声音也有些虚弱。

    “不去明天就没米了。”

    “别去!”

    韩都的眉心皱在了一起,肿胀的眼睛艰难的睁开,说道:“扶我起来。”

    他的两个儿子过来扶起了他,大家都在担心,不知道这个家还能撑住多久。

    “爹,去哪?”

    从土豆普及之后,饿肚子的人家真的少见了。

    可韩家就是,他家佃种的地越来越少,交了越来越高的佃租之后,一家子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韩都被两个儿子扶着往外去,他的媳妇大抵知道他去干嘛,却不去阻拦,只是吸吸鼻子,然后招呼剩下的几个儿子准备一下,明日出去找些野生能吃的东西。

    而韩都父子三人就一路来到了黄家的大门外。

    “想借钱?”

    黄达打个哈欠,然后冷冷的道:“老爷还在睡觉,过两日再来。”

    韩都马上就堆笑着奉承了他几句,就准备回去了。

    什么老爷还在睡觉,不说已经日上三竿了,就说韩都借的那点钱,哪用得着黄环来做主?

    主家只是定下规矩:咱们家要放贷给庄户,把利息定高些,把那些田地的所有权彻底的弄到手……

    至于剩下的事,自然有下人出手,大老爷只需安坐看着家产不断增加完事。

    这是黄达在溜鱼,等再过两天,韩家怕是都要饿死了,到时候自然不会争论什么利率太高……

    见韩都恢复了精神,竟然挣开两个儿子的搀扶跪下磕头,黄达厌恶的冷哼一声,转身进去。

    他更希望看到韩都去死,那样的话,他家里那几个小崽子哪是自己的对手,随便哄几下,就能让韩家欠下主家几辈子都还不完的债务。

    这是士绅发家的重要手段之一,渐渐的那些人就和奴隶一般,到时候挂个名头就能收拢在手下,让他们生就生,让他们死就死。

    做出那个决定之后,韩都的心中一松,然后欢喜的说过几日就去割点肉回家。

    两个十多岁的儿子还在傻乎乎的的欢喜,直至看到一队骑兵来了才赶紧扶着韩都站在边上。

    这队骑兵像是来郊游的,看着不见凌厉,甚至还有人在说笑。

    近前后,韩都大胆抬头看了一眼,恍惚好像看到了县尊袁杰。

    当年袁杰刚任职上元县时曾经跑过这边,那时候的韩都曾经见过。那是他见过最大的官儿,荣幸之至,回家吹嘘了许久,所以直至今日还记得他的相貌。

    可他只是看了一眼,却好似看到袁杰在谄笑。

    他心中疑惑,觉得袁杰就是最大的官了,怎地还会对人那么客气。

    他本就有些神志恍惚,于是又大胆看了一眼,正好看到袁杰谄笑的对象,一个男子正在看着自己,顿时他心中一个咯噔,急忙跪下请罪。

    方醒看着跪在侧面的父子三人,皱眉道:“为何动不动就下跪?”

    袁杰堆笑道:“兴和伯,您战功赫赫,他们哪当得起您的虎威啊!”

    有人叫韩都父子起身,韩都心想又遇到个和气的大官,就准备回家当做话头说给媳妇听。

    方醒看着傻笑的父子三人,心中觉得郁闷,“当年本伯曾随文皇帝和当今陛下访问乡间,也未曾见人下跪。”

    袁杰一记马屁拍错了地方,但他却是宦海老手,马上就转圜道:“文皇帝和当今陛下爱民如子,这就是天下的福气啊!”

    方醒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然后一行人已经到了黄家的大门前方。

    “看看,老爷一家行善积德,这便是福报啊!”

    方醒听到这话,回身看了堆笑着的韩都一眼,问道:“你家老爷积善行德?”

    韩都楞了一下,然后颤抖着道:“是是是,老爷……”

    这时大门打开了,黄达见方醒等人骑马,而且身后跟着百余名骑兵,顿时就有些欢喜,问道:“敢问诸位大人可是路过?我家有冰,若是不弃,还请驻足歇马。”

    这里是道边,经常有马队或是商队来求水,官吏也来过不少,所以黄达见这些人气势不凡,就近乎于谄媚的邀请。

    等他认出了袁杰后,再看到袁杰对方醒的恭谨,心中就喜开了花,一迭声叫人去叫请假在家的老爷黄环。

    方醒下马站在门前的屋檐下,打量着里面的院子,随口道:“没找错地方吧?”

    后面的李敬说道:“兴和伯,就是这家。”

    兴和伯?

    黄达的脚有些软,本来是近前来套近乎,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后,急忙就退到了一边,面色发白。

    这个煞神来这里干嘛?

    这时里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人未至,声先到。

    “是哪位大人光临寒舍,下官有失远迎啊!”

    方醒低头看去,就见到一个体形修长的中年男子快步而来。

    这男子穿着一身布衣,笑容和煦,若非是袁杰和东厂都选定了这里,方醒大抵会认为他是个谦谦君子。

    “你就是黄环?”

    袁杰负手问道,那些谄笑已经换成了威严,能让人颤栗的威严。

    黄环一愣,近前拱手道:“见过袁大人,下官昨日告假……”

    这一问一答好似不沾边,可黄环的话里有话。

    ——我是府衙的官员,你袁杰虽然官阶比我高,可管不着吧!

    “老爷,是兴和伯……”

    边上的黄达冒死通气,李敬赞赏的对他说道:“忠心耿耿,咱家最喜欢你这等人了,稍后会亲自和你亲近一二。”

    兴和伯,宦官……

    那黄环一下就被吓住了,然后定定神,拱手道:“伯爷大驾光临,下官不胜荣幸,还请家里安坐。”

    方醒没搭理他,只是吩咐道:“叫了那些庄户来。”

    黄环觉得事情不妙,就把脸活动了一下,然后再把眼神弄成正义凛然的模样,近前问道:“敢问伯爷,这是何意?”

    就算是皇帝来了这里,也得问问主人家,才好把庄户们全叫来吧。

    问完话,现场诡异的寂静着,所有人都在沉默着。

    没多久,那些庄户就稀稀拉拉的来了,不,是哭哭啼啼的。

    那些军士在边上吆喝着,有人说是好事,别哭闹惹人烦,可那些庄户哪见过这等阵仗啊!于是哭的更加的大声了。

    晦气啊!

    等庄户们近前后,无需驱赶,就自动聚集在一起,哭声渐渐的小了下去。

    “本伯方醒!”

    方醒的自我介绍把所有的哭声都压下去了。

    人人自危!

    传闻中这位伯爷杀人不眨眼,今日来黄家庄,难道是要动手吗?

    “本伯今日来此,是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们。”

    方醒知道自己下面的话大抵会引发有些庄户的抵触,所以就说的严厉了些。

    “陛下有旨意,经朝中诸位重臣的商议,从今日起,开始清理南方的投献!”

    “什么?清理那个投献?”

    “为什么?凭什么?”

    果然,方醒的话就像是手雷般的,一下就让一部分庄户的情绪炸了。

第2310章 茫然的小民() 
那些投献的庄户觉得不公,叫嚷了两句之后,见边上那些军士手握刀柄,这才想起前面的那位伯爷不是善茬。

    于是现场安静了。

    方醒很满意自己的名头能压制住他们。

    “国事在前,私利在后。”

    方醒定下了调子,然后说道:“投献土地是个毒瘤,但陛下深知下面的小吏和粮长贪婪,让你等食食不果腹。”

    皇帝居然在牵挂着我们?

    方醒见那些投献户都有些激动,就趁热打铁的道:“如今陛下和朝中看重吏治,敢于向赋税伸手的官吏一旦被捉,本伯在这里担保,最低都是全家流放,而且是流放到最险恶的地方去!”

    这番杀气腾腾的话让人心惊,在盯着黄环的两个番子见他想缩进去,就走进门里,阴测测的冲着他笑了笑。

    想跑?没门!

    在见到这个阵势,加上听到方醒的这些话,黄环知道自己怕是被抓了典型。

    历朝历代,坏典型的下场总是最惨的。所以他真是怕了,若非是还想在庄户们的面前习惯性的保持威严,他已经站不稳了。

    “本伯知道人心不足,可朝中一直在宣传移民,不管是塞外还是海外,特别是海外,那边的条件最好,去的人什么都不用带,空着双手,那边把屋子、耕牛、一年的粮食,甚至还有媳妇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方醒蛊惑完毕之后,才发现自己跑题了,就把脸一板,说道:“若是嫌弃自家田地少了,活的不好,还是那句话,要么去移民,那边随便你们占田,或是去做生意,别整天就想着和士绅勾结,把赋税都变成了自家的好处!”

    那些庄户渐渐麻木,木然的目光中带着些许愤恨。

    方醒知道自己说的话大抵都是白费,于是就放了大招:“今年北方的粮食能够喂饱北方人了!包括养活那些军队,知道这里面的意思吗?”

    大部分庄户茫然,有十余人眼中多了忧色。

    “谷贱伤农啊!”

    这个朴实的道理每个农户都知道,都体验过那等丰收后被打压价格的心酸和痛苦。

    可方醒却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粮食多了,粮税就会慢慢的降下来,而且谷贱伤农的事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陛下知道这些情弊,所以早就让户部做了预算,一旦粮食的价格偏低或是偏高,户部就会出手稳住粮价!”

    这算是个利好消息。

    对于小农户来说,随着高产作物的出现,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降价被打压,那样的话,好不容易想用粮食去换些钱的计划大抵就要泡汤了。

    而担心粮价高的则是佃农和非农户们。

    不少佃农的粮食不能自给,而非农户们则是全靠购买,所以粮价一抬起来,他们最倒霉。

    方醒渐渐的亲切起来,于是有农户就大胆的问道:“伯爷,小的是佃种……”

    “那也可以去移民!”

    方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