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驱马缓缓而去,土豆看都不多看一眼,对冯霖说道:“我……我要去读书了。”

    “晚了些。”

    冯霖皱眉道:“等你读书有成时,起码要三十岁了,哎!不过总比不读的好。”

    哪怕科学和儒家明争暗斗了那么久,甚至还取消了士绅的特权,可在冯霖的心中,科举的地位依旧崇高。

    土豆点头道:“不,只要几年就出来了。隔一阵就有假期。”

    冯霖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我得去买菜了。”

    土豆见冯翔神色黯然的和李叔在说话,就趁机说道:“我也要回去了。”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的走了,冯翔在和李叔说着自己的难处,并未发现。

    “……她的父亲是学官,这倒不是要紧的事,可都定亲了,若是把事情闹大,两家就成了仇人,家中的父母也不安……”

    ……

    街道上行人不少,大多是急匆匆的赶去干活。

    街边有一家卖油饼的小摊,居然用的是柴火,烟熏火燎的。

    土豆伸手赶走飘过来的一缕烟雾,问道:“那人……”

    “他是未来大嫂的大哥,家里有个做学官的父亲,所以大哥才忍了下去。”

    土豆恍然大悟,不过觉得那家人有些奇葩,还未成亲就多番倨傲,真要成了亲的话,冯家怕是要扛不住对方的压力,然后就会变成附庸。

    “你在哪读书?”

    在泰宁侯府不来找麻烦之后,冯家也算是阴霾尽散。

    冯霖挎着篮子,显得很是轻松。

    “我在……私塾里。”

    土豆鬼使神差的没说自己在武学,他不知道自己为啥这般说,可说出来之后,他感到了一阵轻松。

    武人哪怕被取消了户籍,可依旧不被社会主流看好。

    也就是说,在读书人的面前,武人依旧低了半等。

    包子脸微微鼓了一下,冯霖微微偏头看着土豆,说道:“那要好好读书,不读书以后就只能去做买卖,再不行就只能去做苦力了。”

    她上下打量着土豆,说道:“你肯定是做不了苦力的,所以……记得要努力。”

    她挥舞了一下手臂加强自己的语气,看着很严肃。

    土豆哦了一声,“好,我会好好努力读书。”

    两人走到路口,左边去菜场,右边是出城去武学。

    土豆看着冯霖,眨眼的速度明显的快了不少。

    “你……我我下次有假了再来看你。”

    冯霖微微皱眉,说道:“你要好好读书,再说……”

    土豆失望的问道:“难道你也觉得男女之间不该是朋友吗?”

    冯霖本想点头,最后却摇头道:“谁说的?我和李叔家的孩子就是朋友。”

    土豆微笑道:“好,那下次我再来。”

    说完他怕冯霖拒绝,就牵着马赶紧走了。

    冯霖看着他远去,郁闷的道:“可是……可是李叔家的孩子才七岁啊!”

第2457章 山东,干旱() 
山东这地方有些邪性,这是解缙说的。

    他说山东这地方靠海,可旱灾却隔三差五的出现,简直就和陕西那边差不多了。

    济南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姗姗来迟。

    布政使司衙门里,常宇和钱晖站在堂前看着天色,面带忧色。

    “这春雨来迟了!”

    常宇忧心忡忡的道“再来一场旱灾,今年山东一地的赋税怕是没法看了啊!”

    钱晖知道他的心结,是在担心没政绩,到时候升官没戏。

    可他也在等啊!

    若是常宇飞升去了京城,他有很大的把握能接过常宇的位置,成为山东文官之首。

    “大人,那家人最近很是低调,今年若是旱灾的话,要当心土地兼并啊!”

    钱晖的声音低沉,带着些许劝诫。

    常宇负手转身,叹道“金幼孜在这里,闫大建也在这里,那方醒也不知道何时回来,今年的山东怕是要不安生了,只希望……”

    他的嘴唇蠕动着,却没说出自己的希望。

    钱晖点头道“应当不会,那家人近几年很低调,去年陛下还降旨夸赞。”

    常宇无奈的道“陛下那是在安抚士绅,可士绅那么多,哪里一一能顾到,这不就拿了他家来当牌坊。”

    钱晖笑道“牌坊也好,根深蒂固也罢,陛下应当不会轻易动他家。当然,若是他家不知趣,非得要掺和地方上的事务,吃相太难看……那陛下的性子可就说不准了。”

    常宇摇摇头,失笑道“本官担心的却是那方醒。想想那年……那围墙轰然倒塌的事。”

    钱晖讶然,然后笑了起来。

    两人都想到了那近乎于恶作剧的手法,事后那家人跺脚叫骂也无济于事,朱棣那里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就说明了皇家对那家人的态度,真的和牌坊差不多。

    牌坊要立起来,但是要警惕牌坊有野心。

    所以朱棣没啥反应之后,那家人就非常警觉的开始蛰伏了。

    这是多年传下来的东西,趋利避害最是管用,别人家都学不来。

    “大人,金大人他们回来了。”

    金幼孜戴着斗笠进来了,见常宇和钱晖在堂前,就说道“本官去下面看了看,今年弄不好有些干旱,各地要注意了,沟渠要整理一下,还有就是打井。”

    这有些喧宾夺主了,不过常宇二人并未介怀。

    “是有些干旱的意思,本官昨日去乡下找了老农询问,说是有,但应当不厉害。”

    三人进了大堂里坐下,随后闫大建也来了。

    “情况不大好,百姓有些担忧今年的收成,下官问过几家粮店,他们也在观望。”

    金幼孜冷冷的道“观望什么?不说山东的粮仓,就京城周围囤积的粮食,养山东一地的百姓绰绰有余。不过……”

    金幼孜的眼中多了厉色,说道“各地的粮仓该去查看一番了吧。”

    常宇心中一凛,说道“本官这里马上安排。”

    ……

    青州府城,春雨漫漫。

    细雨落在田间,只是润湿了薄薄的一层,却不足以保障耕种。

    田间站着不少农户,有人挖开些泥土,失望的道“不够!”

    所有人都在望天,希望那春雨从丝丝缕缕变成倾盆大雨。

    “贼老天!就算是来个水灾也好过旱灾啊!”

    “算了,好歹也能耕种,都盯紧了。”

    有老汉在劝说着,“哪家的家中没有存粮?都消停些,回头官府肯定会来人查看。”

    “查看个屁!前几日德州那边旱了,一千余人吃老本吃的心慌,也没见官府有动静,反而是士绅给了些粮食。”

    “嗯,这事我也知道,那些士绅以往修桥铺路也不落人后,只是现在田地都被收回去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可咱们的日子呢?”

    老汉听到那些年轻人都对士绅的遭遇表示不满,就骂道“今年陛下还减免了一成的粮税,怎么就不见你们夸赞了?”

    那些年轻人听了也觉得不好意思,有人说道“可那是粮食多的吃不完了才免的粮税。”

    这道理没法说了,老汉把脚下的麻鞋弄下来,拎着就冲向了说话的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是他的晚辈,见他凶恶,转身就跑。

    两人一个跑一个追,边上的人都在笑,直至一群骑士缓缓而来。

    方醒看到了打闹,他下马走进田里,伸手摸了摸泥土,起身说道“今年的雨水偏少,青州府怎么不出来组织百姓自救?”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那些百姓见方醒一行人在琢磨泥土,有人就低声道“会不会是陛下派人下来看了?”

    虽然他们对士绅表示了同情,可那是因为利益。

    而减掉了今年一成粮税的皇帝他们同样也拥护。

    是的,就如同是信仰一般,华夏的百姓总是很博爱。

    方醒拍拍手走过来,那些农户马上就开始聚拢。

    这是戒备。

    方醒笑眯眯的问道“在下看这场春雨怕是够不着田地解渴吧,大家都没引水打井?”

    没人和他说话,方醒也不尴尬,自言自语的道“在下才从济南那边来,当地官府都在组织百姓修水渠,还出资出人帮百姓打井呢!”

    那个老汉终于忍不住问道“敢问贵人,济南那边的官府真的管了?”

    方醒点头道“管了,还出钱出粮。”

    方醒不但心百姓闹事,因为现在大多人家都有些余粮,远远没到闹饥荒的程度。

    他更想看看本地官府的表现。

    老汉一听就有些不满意的道“没呢!本地的官府就派了几个小吏下来看看,说是回头想办法,想到现在都没人来。”

    方醒点点头,然后走出了田地。

    “呸!这是来消遣爷爷们的吧!”

    一个年轻人见方醒从容不迫,但看着就像是个普通的行商,就觉得刚才自己被他震住了有些不值。

    声音不大,方醒没听到。

    他上马后,回身看着这些农户,说道“不必担心,但凡有官府的地方,今后就不会饿死人。”

    一群农户看着方醒等人远去,有人就骂道“装什么装?什么狗屁官府!哪次出了事能看到他们?”

    “狗东西!若非是在大道边上,刚才咱们就能把他们弄死。”

    一个个老实的农户的眼中渐渐多了狰狞之色。

    世道一乱,什么狗屁的规矩,什么狗屁的律法,弄死再说。

    一路上方醒看到的都是淡淡的麻木。

    这次干旱情况不算严重,加上粮价不算高,所以不必担心饿死。

    可皇帝才将免除了今年一年的粮税,大家都在期待着好日子。

    旱灾的出现,就像是泼在这个期待上的冷水。

    ……

    青州府里有两个大粮仓,上次大旱时检查少了许多,然后人头纷纷落地。

    那次之后,山东也算得上是老天赏脸,虽然时不时的有些小灾小难,可粮食却从未出现过缺口。

    所以白清很懒,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就坐在门房里打瞌睡。

    他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马蹄声,却懒得睁开眼睛。

    大明现在不差粮食,倭寇也消声灭迹了,弥勒教的教众也因为能吃饱饭都回家了……

    所以守卫粮仓的军士们都在营房里偷懒。

    嘭!

    大门方向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白清迷迷糊糊的抬起头来,就见到大门已经飞了进来。

    一队骑兵冲了进来。

    “你们……你们是谁?”

    。

第2458章 粮仓() 
白清被吓住了,他呆呆的起身出来,呆呆的问道“诸位大人……”

    一个骑士策马过来,战马摇头晃脑的打着响鼻,喷出的白气冲到了白清的脸上。

    “经历何在?驻守的最高军官何在?”

    白清下意识的道“经历,我们这没经历,只有王通判,杨百户在。”

    “谁管事?”

    白清茫然的道“是杨百户和王通判,府衙的人会经常来查看。”

    骑士没有下马,说道“去找他们!”

    一个骑兵过来,单手就把白清擒上马来。

    白清被吓的尖叫了一声,骑兵喝道“去找那王通判和杨百户。”

    白清喊道“他们就在营房里。”

    “指路!”

    一行人从粮仓中间转了几个弯,前方就有一排营房。

    营房的外面并未放置哨位,有人喝道“冲进去,大棍子打出来!”

    这队骑兵冲进了营房里,然后下马踢开房门,里面马上有人叫骂,可随即就被打的惨叫求饶。

    白清被丢了下来,他摇摇晃晃的爬起来,看着下马的那个男子,心中忐忑,就问道“大人,敢问您可是京城来的吗?户部?”

    大明的粮仓很多,平时就是本地管理,但户部和都察院会不时派人下来巡查,一旦查到亏空,那就是大案。

    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堪称是血流漂杵。

    一群军士被大棍子抽打了出来,个个衣衫不整,神色惊慌。

    “这就是大明的军队?”

    方醒握着马鞭,喝道“列队站好。”

    “谁!谁特么的……啊!”

    这时后面有人在叫骂,随即就传来了惨叫声。

    那些军士看到这群人凶神恶煞的,都在猜测着他们的身份。

    从京城下来的官员没那么凶,只会阴沉沉的查验。

    民以食为天,他们在查天,一旦天错了,那么天也就塌了,所以不得不沉着脸。

    随即后面就被赶来了两人。

    这两人喝的面红耳赤,当先的百户官骂骂咧咧的,等看到站在前方的方醒后,就缩了缩脖子,问道“你们哪的?”

    后面的那个官员嘴角有些青肿,他看了握着马鞭,面无表情的方醒一眼,就加快脚步。在追上了百户官之后,就低声道“小心!”

    百户官还想叫骂,官员的嘴角疼痛,抽搐着说道,“怕是京城来的。”

    百户官心中一惊,就看了看那些骑兵一眼。

    那些骑兵并未下马,甚至还抽刀在手,目光冷漠的看着这些被赶出来的军士。

    这是老兵!

    百户官心中有些慌乱,等到了前面时就笑道“敢问是哪位大人当面?今日下官身体不适,就告了假。”

    他的目光转动,最后落在了站在最前面的方醒身上。

    “大人……”

    方醒是便衣,看着就像是一个穷酸的打扮,压根不起眼。

    可他把马鞭收在手中,轻轻敲打着左手的手心,目光冰冷,气势却不凡。

    “喝酒治病?”

    方醒问道。

    百户官和那个文官都低下头。

    方醒见他们不狡辩,就问道“库里的粮食可完备?可有亏空?”

    那文官的眼中多了欢喜,然后抬头道“大人,敢问您是……”

    百户官先前被吓坏了,闻言下意识的道“大人,都齐备,没亏空。”

    方醒笑了笑,边上有一口水井,这是灭火用的。

    他走到水井边上坐下,用马鞭从后面招招。

    一个青衫男子过来,方醒指着前方说道“和他们交涉,马上查验!”

    “是。”

    青衫男子上前说道“本官都察院御史李二毛,奉旨来山东查验各地粮仓,这是文书。”

    那百户官傻眼了,说道“王通判,是京城来的御史。”

    那文官的嘴角抽搐着,嘴里嘶嘶有声。

    李二毛见两人惶然,就说道“本官奉旨来查仓储,你处就在其中,开仓吧!”

    所谓粮仓,实际上都在屋里。

    一排排的仓房就在前方,保管钥匙的小吏来了。

    天气依旧有些冷,可小吏的面色通红,看着很紧张。

    他的手中是几串钥匙,很沉重。

    所以他步履蹒跚。

    方醒就站在仓库外面,看着管粮仓的通判和驻军百户,说道“最后问一次,可有亏空?”

    那两人都摇头,目光坚定。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就开门吧!”

    那小吏低头找钥匙,速度很慢。

    方醒就站在他的身后,说道“抽查五间仓库。”

    小吏的手抖了一下,然后找到了钥匙。

    房门打开。

    门外挂着一个册子,方醒取下来看了一眼,却是这间仓库进出粮食数量的记录。

    仓库里有五个大粮筒,边上还堆垒着几百袋。

    方醒点点头,有户部的小吏就在边上提起一个大斗,放在了粮筒的下面。

    粮筒装粮需要爬梯子,从上面装进去。

    而放粮就简单多了,在下面的一个闸口出。

    小吏把大斗放在闸口下,然后抽起闸口。

    大米顺着闸口冲了下来,大斗里就像是下了雨,一阵密集的敲打声。

    小吏是个老手,他盯着闸口的出粮处,猛地伸手去抓了一把,然后压下闸口。

    粮食不再流淌,小吏仔细看着手心里的那些大米,抬头对方醒说道“伯爷,是去年的粮食。”

    在看记录的方醒点点头,“对的上。”

    伯爷?

    那跟进来的粮仓通判嘴唇在颤抖着,身体也在摇晃。

    小吏又过去放了隔壁的几个粮筒,其次就是那些粮袋。

    出了这间仓库,方醒见那通判面带汗渍,就说道“你慌什么?”

    通判不知道他是哪位伯爷,心中一颤,就堆笑道“伯爷,小的从小就胆小。”

    方醒看了一眼那个百户官,说道“查!”

    他带来的不只是骑兵,里面有几个户部的老吏,都是精于仓储猫腻的老手。

    “这一间打开!”

    带着钥匙的小吏被带着四处跑,很快就打开了不同地方的五间仓库。

    方醒就站在粮仓的门口,闻着里面的大米味道,说道“这里储藏的都是大米,而山东一地的主粮却是麦子,知道这些大米是从何处来的吗?”

    没人回答,方醒说道“都是奴儿干都司那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那些人远离家乡迁徙到了那里,种出来的粮食让大明的北方都不再担心遇到灾荒,功在社稷。”

    那些军士和小吏站在下面听着,有人在颤抖,有人在微笑。

    “粮仓是什么?”

    方醒看到有人在前方的粮仓进出,脚步匆匆,心中的把握就更大了些。

    “粮仓就是大明的命!谁要是敢动大明的命,那全天下就会要了他的命!”

    下面的那个百户官低着头,看不到他的神色。

    当汗水在他的下巴汇集,并滴落下来时,却被方醒看到了。

    “伯爷,有假!”

    这时前方跑来一人,一脸欢喜的喊道。

    他满面喜色,而不少人都面如死灰……

    。

第2459章 粮耗子() 
方醒走进了粮仓里,一个小吏正踩着梯子趴在粮筒上面,手中拿着一个很长的铁管往下戳。

    他交换地方戳了几下,然后抬头喊道:“放粮!”

    有小吏请军士帮忙,搬运了些大斗过来。

    这边在搬东西,那通判和百户官被带了过来。

    两人见这个阵势就相对一视,然后神色惶然。

    “谁偷的?”

    方醒扛着一根外面被弄的很光滑的竹筒,看似随意的问道。

    百户官艰难的转过头来,可那通判却更快。

    “伯爷,偷什么?”

    通判的脸色很快恢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