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振记得这是方醒的话,可他却只是看了一眼,然后双手抱腹,静静的等待着。

    宋老实吃了一半点心,然后把点心包好,水壶收好,又开始扫地。

    “让一让。”

    王振抬抬脚,扫帚从他的脚底下扫过,然后就看到上面出现一人。

    “公公正在忙着册封的事,没空见你。”

    王振微笑道:“劳烦了。”

    他拱拱手,转身离去,台阶上的太监看着他的背影,呸了一口道:“往日得意洋洋,今日就成了落水狗。公公说了,落水狗不打就是仁慈,还见什么面!”

    这声音很大,王振肯定是听到了。

    他的脚步依旧稳定,仿佛今日没带耳朵出门。

    那太监见没羞辱到王振,就有些恼羞成怒,正好宋老实走了上来,他就喝骂道:“傻子,滚!”

    才骂完他就后悔了。

    宋老实的眼中多了伤心,然后渐渐的多了水光。

    稍后乾清宫就传来了消息,俞佳亲自出手,把一个太监打成了猪头。

    ……

    无数人在翘首以盼。

    可皇宫之中,皇帝依旧平静。

    立储从来都不是帝王的喜事,而是类似于丧事。

    立下了接班人,就意味着你将不断老去,直至归于陵寝,然后那个小子将会踏上丹陛,走进宫殿之中,坐上那把至高无上的椅子,接受百官,乃至于天下万民的朝拜。

    这就是命啊!

    无数人猜测皇帝是不是有些难过,甚至开始对那个小人儿生出厌恶之心。

    正如同史书上不绝于缕的那些记载里所写到的那样,君王没有儿子,特别是那个叫做太子的儿子,就是他的敌人。

    有人忧虑,有人欢喜,有人得意。

    但愤怒依旧是主旋律。

    于是有人试探着上了奏章,请皇帝在立储之前定下太子之师。

    这不是什么三师三少的噱头。

    这是要见血的建议。

    奏章进宫之后就再无消息。

    于是有些人以为这个试探得了皇帝的心意。

    于是奏章再次多了起来。

    再好的关系,可当涉及到自己的地位时,就算是亲人也会挥刀。

    正如当年的玄武门!

    就在有人说皇帝已经后悔了在这个时候册封太子时,宫中出来十余骑。

    马蹄敲打在长街上,信使们冲进了军营。

    ——戒备!

    还有半个月就要册封太子时,皇帝令在京诸卫开始戒备。

    这是一个信号!

    各种猜测的流言暂时停歇了一下,那些人就像是泥土里的虫子,被天空的雷霆吓到了,纷纷钻进了更深处。

    惊蛰,就这么伴随着春雷来了。

第2467章 湖上会面() 
章丘白云湖历来都是文人游玩的胜地。

    湖面微微波动,朝阳映照在上面,仿佛万千小鱼在湖面跳动,鱼鳞闪烁。

    一叶小舟在湖中缓缓而行。

    船夫在后面摇撸,船娘在船队做早饭。

    她打开船板,用兜子在下面捞了一阵,然后捞了几条鱼上来。

    “客人请放心,这鱼是昨晚网到的,新鲜着呢。”

    客人只有两位,后面还有一艘船稍微拖后一些。

    方醒见那几条鱼还活蹦乱跳的,就说道:“活的就行。”

    坐在他对面的是个须发斑白的男子。

    男子抚须道:“此处景致不错,以往倒是疏忽了。”

    船娘开始做早饭,那鱼鳞崩的到处都是。

    方醒俯身捡起一片鱼鳞,鱼鳞有些腻,他伸手在船外洗洗。

    湖水清澈干净,岸边杨柳依依,前方却多了一丛丛的芦苇。

    船头一个小炉子上正在熬煮着稀粥,香味浓郁。

    “兴和伯,此处离京不远。”

    船头的些微炭火气息飘了过来,男子吸吸鼻子,伸手在鼻子前方扇动几下,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人。

    方醒喜欢这股味道。

    “我喜欢这种味道。”

    他同样吸吸鼻子,却有些悠然神往的惬意。

    “小时候在乡下,那时候刚收了大米,田间的稻草一堆堆的点燃,然后那股子味道就和牛粪味道混合在一起。”

    方醒在回忆着,有些无法回首的怅然和悠然神往。

    “老农走在前面,老牛不用驱赶就跟在后面,老农舍不得让老牛劳累,就自己扛着牛挖子,看着很蠢笨,却和天地契合,就算是最出色的画师来了,也找不到那个场景的一丝错处。”

    男子叹道:“兴和伯,我家也是耕读……”

    说到耕读,他不自在的看了方醒一眼。

    原先的耕读是个褒义词,可自从方醒揭露了那些所谓耕读世家的底细之后,耕读就成了借机兼并的代名词。

    “你种过地?”

    方醒笑着问道。

    男子点点头,说道:“每年都要下地,哪怕只是扶犁,并非一无所知的书生。”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你可知秋收之后,接着就要犁地的道理?”

    男子愕然,本想辩驳,却想起了家里那堵后来重修的围墙,只得微微摇头。

    轰隆!

    晴空万里,却传来了一声霹雳。

    “这是春雷,惊蛰惊蛰,蛰伏的那些虫子都该醒来了。”

    方醒把手放进水里,说道:“孩子要亲生,田地要冬耕,最大的原因就是除虫。把那些躲在泥土里的虫子翻出来,让寒冬冻死他们。”

    “而惊蛰……那些仅存的虫子必然是不肯甘心,所以又会兴奋的从地底下钻出来,看看外面的动静。”

    方醒笑道:“所以地要勤耕,经常让那些虫子被老天爷冰冻日晒。今日惊蛰,下个月,等清明时,农人会再次翻耕土地,等谷雨时还会耕地施肥,所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家可懂这个辛苦吗?”

    男子轻轻拍打着船舷,微笑道:“兴和伯这是化刀枪于唇舌之间,可是想要对我家下手吗?”

    男子的气度颇为从容,神色间更是有书本气。

    “下月就要定下国本,兴和伯滞留山东,这是想看住什么?”

    男子咄咄逼人的道:“若是想看住我家,那么家主自然会自缚去京城请罪,若不是,何苦大张旗鼓!”

    他冷冷的道:“一位伯爵,一位宰辅,一位左侍郎,好大的排场!”

    船娘把切片的鱼肉放进粥里,微微搅动一下,那味道就渐渐的出来了。

    “就放些盐,别的都不要。”

    方醒看到船娘一脸舍不得的用小勺子从小坛子里舀出一些猪油,急忙就制止了。

    船娘说道:“客人,这油我们自家都舍不得呢!”

    方醒说道:“别放油,到时候钱钞不会少你。”

    船娘再确定了一遍,就欢喜的伺候着火候。

    鱼粥的鲜香渐渐散发出来,方醒吸吸鼻子,有些迫不及待了。

    稍后船娘就弄了两碗鱼粥过来。

    方醒喝了一口,然后闭眼慢慢的品味着。

    男子冷眼看着他,说道:“兴和伯果然是饕餮吗?”

    方醒默默的喝着粥,最后把碗交给船娘,然后擦嘴,喝了一口才泡来的绿茶。

    绿茶略微有些苦涩,但在嘴里全是鲜香的时候却最为恰当。

    绿茶有些浓郁的茶香渐渐洗去鱼粥的鲜香,方醒心满意足的道:“只吃一碗鱼粥,方某就对此行心满意足了。”

    饕餮贪吃,贪财,就是欲壑难填的代名词。

    男子刚才耐心的等着他喝粥,自己却只是略微闻了闻,那碗粥丝毫未动。

    船娘想过来收碗,却怯于他没动过。

    “拿去!”

    男子指指身边的碗,船娘就把碗筷收了,然后就拿着这碗鱼粥去了船尾处。

    方醒回头看着船娘在喂摇撸的船夫喝粥,夫妻俩低声的说着话,神色欢喜。

    “这就是百姓的日子,你家多年富贵之极,想来觉得他们都是蝼蚁吧。”

    男子想驳斥,但方醒冷冷的扫了他一眼,就心中一颤,说道:“你要什么仁?天子之仁吗?那就是天下的灾难。或是重臣之仁,那同样也是灾难,唯有视万物为刍狗,那才是盛世之基。连这个都不明白,兴和伯,太子少师的头衔还是去了吧。”

    “百姓从来都不是草编的狗!”

    方醒说道:“此次册封必定顺畅,然后太子就成了稀世珍宝,无数人想成为他的老师,而你们是最大的一股力量。本伯在此提醒一句,你家最好继续蛰伏着,是龙也得给我趴着!”

    男子的面色不变,仿佛自己真是龙子龙孙。

    “我家不管俗事,所以兴和伯你今日和在下在此聚会,却是白费了心思。”

    男子冷冷的说道。

    方醒点点头道:“那样最好,本伯还要回京一趟,然后行踪不定,但肯定不会经过你家。”

    男子死死的盯着方醒,“你这是在威胁。”

    方醒继续说道:“你家若是敢涉足其中,到时候有什么天谴,那是咎由自取。”

    一只野鸭扇动着翅膀落在水面上,然后好奇的看着这边。

    “靠岸!”

    方醒一直等船夫喝完了那碗粥,这才吩咐靠岸。

    男子好奇的看着他,问道:“你在怜悯他们吗?”

    “不,每个人都值得尊重,仅此而已。”

    男子摇摇头,觉得这种思维真是无可救药了。

    “天地不仁……”

    他想最后挽救一次双方差距很大的价值观。

    方醒说道:“天地无情,对待万物并无差异。”

    男子叹息道:“你再次堵住了咱们之间的商谈之路。”

    方醒微笑道:“我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我将会回京,将会去震慑那些乱臣贼子,而你……你家,将会惶惶不安,将会满怀愤怒,但你们必将无所作为。”

    男子忍着愤怒说道:“科学可有治国之道吗?可有帝王之道吗?”

    “有。”

    方醒说道:“帝王治国要的是清醒,要的是博学,但最重要的是能辨识人心。”

    两人沉默了一阵,小船驶入两侧遍布芦苇的河道之中。

    芦苇微微青绿,再过一两个月,这里将会是一片茁壮的芦苇。

    船娘见两人都不说话了,就试探着问道:“客人可要鸭蛋吗?”

    “这湖不错,养出来的鸭子肯定也不错。”

    方醒点头道:“若是有,那就弄几百个来,让人带回去给家人吃。”

    “有的呢!别说是几百个,几千个也有。”

    船娘欢喜的叫自己丈夫赶紧摇撸,等靠岸她好去村里叫人收集鸭蛋。

    男子见方醒和船娘认真的谈着鸭蛋的价钱,心中不禁微微一哂。

    等船靠岸后,后面的船上就下来了十余人,方醒的家丁,还有男子的随从。

    两人站在岸边,男子拱手道:“在下就此别过,兴和伯,我们之间不该是对手,这是家主说的。”

    方醒拍拍手道:“对手与否,这不是方某决定的。还是那句话,流水不腐,大潮就在眼前,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动,只在于你们自己。”

第2468章 一盘散沙() 
从天津卫到北京,这一路见到的都是一片灰蒙蒙。

    这片灰蒙蒙不是指天气,而是指土地。

    不管是空荡荡的土地,还是几乎是一棵树上一个鸟窝的树林;不管是茂密还是空旷,入目就是一片灰蒙蒙。

    南国早已春意盎然,北方却仿佛还在沉睡。

    孟瑛急匆匆的进了都督府,一路到了大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薛禄的资格最老,就问道:“保定侯这是被陛下呵斥了?”

    孟瑛没好气的道:“呵斥什么!陛下镇定自若,话说你们的奏章可写了吗?”

    要册封太子,而外面的气氛有些诡异,在这种时刻,军方要及时向皇帝效忠。

    “早就送去了。”

    薛禄看了在场的武勋们一眼,说道:“宫中的排演已经好了,陛下令各部警戒京城,这是莫大的信任,谁要是出了岔子,不用陛下说话,自己找根绳子上吊吧。”

    陈钟坐在最外围,见孟瑛和薛禄带起了气氛,大家热烈的探讨着即将举行的册封仪式。

    “好热闹啊!”

    外面来了徐景昌,他面色红润,但神色却有些恼怒。

    “定国公这是被谁招惹了?”

    孟瑛刚进宫,在向皇帝汇报了京城的戒备和防御情况时,皇帝并未表达赞许,这让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徐景昌进来见没自己的座位,就骂道:“这是不把徐家当做是武勋了?谁干的?”

    徐景昌的心情很糟糕,原因就是金陵的魏国公府以魏国公身体不好为由,来参加太子册封仪式的竟然都是女人。

    这是徐家用自己的渠道飞速传递而来的消息,让徐景昌心情糟糕的消息。

    更糟糕的是,不知道钦天监是什么想法,定下的吉日只是一个月之后,也就是说,魏国公的道贺人肯定是赶不上趟了。

    徐景昌知道这是皇帝的亲疏之分。

    册封太子绝不是今年决定的,也就是说,若是皇帝看重魏国公府,那么年前就该给信号,让他们能提前赶到京城。

    两人都火大,薛禄干咳道:“什么武勋勋戚,只要能为陛下分忧,能为国分忧,那就是一伙的。”

    这话很是高大上,可徐景昌今天却窝火大了去,就呛了一句:“阳武侯这是稳坐钓鱼台啊!”

    薛禄可不怕什么国戚,他冷冷的道:“定国公这是被狗咬了吗?”

    噗!

    有人忍不住笑了。

    徐景昌的眼中多了冷色,淡淡的道:“阳武侯这是要和我徐家做对头吗?那就请,徐某若是软一下,死后不进祖坟!”

    这话果决,铿锵有力。

    可薛禄却是老将,而且深受三代帝王信重,哪会服输。

    他猛地跳起来,戟指徐景昌喝道:“徐景昌,有本事就和老夫来一场,怕的就是娘们!”

    这是扬长避短,边上那些看热闹的武勋心中赞叹着薛禄的反应之快,可嘴里却在劝解着。

    徐景昌却一抛老纨绔的作风,起身道:“来,薛禄,打不死老子,老子弄死你全家!”

    “好了!”

    孟瑛用力拍打着桌子,说道:“陛下好歹也封了兴和伯为太子少师,你阳武侯也是太子少保,所以别说什么陛下不看重武人的话,回头等太子殿下大些之后肯定要和当今陛下当年一般的习武,熟悉战阵,到时候多的是时日去教,现在急什么!”

    薛禄见好就收的坐下了,他也怕徐景昌这个老纨绔真的拼命,到时候薛家可拼不过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外加皇亲国戚的徐家。

    孟瑛看着徐景昌说道:“定国公也别想什么不受看重,太子立了,文武都要学,定国公去求求陛下,难道一个伴读的名额都拿不到?”

    徐景昌盯着薛禄说道:“徐某从不担心什么看重,担心的只是乱作一团。”

    孟瑛苦笑道:“英国公在巡查边墙,兴和伯在山东,孟某倒是矮子里拔高个了。”

    在这个表忠心的时刻,军方却少了两位头面人物,所以显得有些乱糟糟的,而且大有各行其是的味道。

    “那些文官在看咱们的笑话,外间说咱们一群武夫,从不知道什么是规矩,只喜欢用拳头说话。”

    “那些人在嘲笑咱们!”

    徐景昌愤怒的嘶吼着,可那些武勋们大多麻木。

    嘲笑吗,只要不损害我的利益,关我毛事。

    徐景昌摇摇头,转身就走。

    “你们就好自为之吧。”

    大堂里有几声嗤笑,有人说道:“他文官不靠,武勋不着,只有紧紧的挨着皇室才有活路。如今太子要出来了,可以后和他徐家的关系会如何?难说啊!所以他就急切了,可急切有何用?徒然自乱阵脚罢了。”

    薛禄骂道:“闭嘴!”

    他起身道:“明日册封太子,今日就是最后的时刻,谁是谁的人,你们想是谁的人,都该说话了。徐景昌至少还知道来这里表态,那就证明他不想和文官苟且,这压根没错!”

    有人说道:“文官拿不到太子老师的位置就是失败,他们有什么好苟且的?”

    孟瑛回身看着他,冷冷的道:“在儒家失败之前,至少勋戚会先成为尘埃,一阵风就能卷走的尘埃。”

    “保定侯,不要危言耸听。”

    孟瑛说道:“太子殿下若是定了兴和伯为师,那么就是科学,科学教的什么?武学里教的什么?咱们会的什么?”

    连续三个问题,让这些早已丧失上进心的武勋们都在沉思着。

    陈钟说道:“那么兴和伯做了太子的老师,对我们的坏处最大?”

    这话有很强的诱惑性。

    武勋里有人喊道:“那就把他拉下来!”

    “谁说的?”

    薛禄瞪眼问道。

    有人说道:“他上去了没咱们的好,不拉下来等什么?”

    薛禄骂道:“老夫现在才知道为何不但是文官看不起咱们,连陛下都觉得咱们无用的原因了。就你们这样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占着茅坑不拉屎!”

    有人想反驳,孟瑛说道:“本候说那些不是想说该把兴和伯拉下来,而是想告诉你们,该努力了,不然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谁还有脸去领取那些爵禄?”

    陈钟冷笑道:“若是儒家赢了呢?”

    孟瑛淡淡的道:“儒家若是成了太子之师,那没说的,各位该疏远兴和伯也没人说什么。”

    薛禄头痛的道:“国本之争从来都不是和气的,科学和儒学,一旦爆发冲突,咱们站哪边?所以保定侯才让大家都争气些,否则武勋一脉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要没落喽!”

    那些桀骜和不满都消散了。

    见他们都在思索,但大多沮丧,孟瑛和薛禄相对一视,都摇头苦笑。

    陈钟最先有了答案,他沉声问道:“方醒是什么意思?”

    “对,方醒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也想把我武勋一脉给废掉吗?”

    “不是武勋,是将门!”

    “前宋压制将门,最后连帝姬都成了妓女,每日接客不亦乐乎……”

    “闭嘴!”

第2469章 泄愤之举() 
大堂里一阵沉寂,但孟瑛却感受到了一些暗流。

    从方醒被挂了太子少师的荣衔开始,孟瑛就在天人交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