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咔咔咔的脚步声,整个皇宫都在颤抖。

    “快逃命呀!”太监和禁军鸡飞狗跳,向北宫方向逃窜。

    咻咻~噗噗,跑的慢的,不是被射杀,就是被屠戮。

    秦曹袁刘第一次带兵入宫,他们有了一种傲气,但也有一些对汉室的惆怅。

    “马上进军北宫,进入北宫后,****女子者杀无赦,见到太监统统杀死,一个不留!”站在南宫地面上的大将军何进,那真是意气风发,随着十常侍的覆灭,他就会成为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执掌朝纲的外戚大将军。

    北宫是后宫,所以何进发布了“动女人就处决”的命令。

    随后,大兵咔咔咔行动了起来,望北宫而去。

    东汉的皇宫第一次被攻破,史称南宫之变。兵变中,以何进为首的政治集团,大获全胜。

    另一方面。

    北宫,汉灵帝寝宫。

    十常侍在汉灵帝的灵柩前惶恐不安,外面杀声渐近,他们又开始发抖。

    这时候,哐当一声,宫门大开,蹇硕狼狈而入。

    张让见状,急忙喊道:“蹇硕常侍,形势如何了?”

    蹇硕垂头丧气,慌乱道:“皇宫被攻破了,大势去也……。”

    “啊?”面对最不好的结果,十常侍瑟瑟发抖。

    然而,发抖中的张让等人很快交流了一下眼神。

    这时候,中常侍郭胜在张让的眼色下起身,他来到蹇硕身边,假意好心搀扶住蹇硕。道:“天意如此。不是常侍大人的过错。”

    “哎~。”蹇硕恐惧惭愧中垂下了头。

    张让他们就围住了蹇硕。张让突然说道:“我们若想要活命,就需要一个人的首级!”

    蹇硕闻言一喜,道:“何人的首级?”

    沧啷沧啷……,一片拔剑的声音。

    噗噗噗噗……,张让他们手中的利剑刺入蹇硕身体的时候,蹇硕就知道是谁的首级了。

    “张……张让,你……你好……歹……歹毒……。”蹇硕一口血喷了出去,死不瞑目。

    张让等人抛弃了蹇硕。

    他们杀了蹇硕。在血泊面前,他们毫不在意。

    张让急忙道:“何进已经得胜,想要保住性命,只是杀了蹇硕还不行,还需要以此为契机,得到何太后的庇护。”

    “何……太后?太后?”段圭吃了一惊。

    “对对,太后,找何太后。”随即,常侍们恍然大悟,一个个口呼太后。慌不择路,望长秋宫狂奔。

    长秋宫。

    皇宫一般分前宫和后宫。前宫是皇帝议政的地方,后宫就是皇帝休息玩耍的地方,后宫是没有禁军的。

    长秋宫里,太监宫女跪了一地。

    凤塌上,何皇后抱着她13岁的儿子刘辩。13岁,若是在现代,就是什么都懂的少年了,这来自于后世电视、手机、网络,信息量的摄入很大。但在古代,13岁,大多啥都不懂。

    刘辩就属于啥都不懂的,还跟个孩子一样。

    何皇后15岁就生下了刘辩,说起来现在也不过28岁,果然是我见犹怜的天下第一少妇。

    这时候的何皇后十分害怕,她和儿子互相依偎着。

    忽然,常侍德全跑了进来,低声却是恐惧道:“娘娘,张让他们来了。”

    听说十常侍来了,何皇后更加害怕了,“难道,我哥哥……。”

    何皇后想来左右是一死,她反而不怕了,她端坐,又为儿子打理衣衫,道:“让他们进来吧。”

    “母后,孩儿好害怕……。”刘辩流出了眼泪。

    何皇后母爱笑着安慰,她为儿子擦去眼泪,道:“有母后在,不用怕,不要哭,懂吗?”

    刘辩听话的点了点头,却是又说道:“要不,就让刘协弟弟当皇帝吧。我和他是兄弟,每天我们都一起玩,谁当都一样。”

    “你还不懂,你一定要当皇帝……。”何皇后摇了摇头,却是留下了眼泪。

    刘辩反而为母亲擦去眼泪,道:“母后不要哭,孩儿一定当皇帝,刘协弟弟不会跟孩儿抢的。”

    脚步声响起,何皇后急忙擦去眼泪,就拉着儿子的手,郑重端坐在凤塌上。

    十常侍匆匆上殿,看到何皇后的时候,老远就跪了,还哭着往前爬。

    何皇后本以为张让是来杀她们母子的,没想到张让他们却是跪了。

    张让发现何皇后没说话,他就又可怜的爬前几步,哭道:“太后,始初设谋,陷害大将军者,就是蹇硕,并不干臣等事,臣是被他胁迫的。今大将军听袁绍之言,欲尽诛臣等,乞娘娘怜悯!”

    郭胜立刻拿出蹇硕的首级,道:“吾等奋起,终于杀了此贼。”

    何皇后见到首级,芳心大惊,脸色苍白。而皇子刘辩,已经是藏在了何皇后背后。

    段圭一阵磕头,哭道:“望娘娘能够念刚入宫之时,吾等都是用心服侍……,吾等若能得生,一定忠心耿耿服侍太后和陛下。”

    说完,九常侍就对刘辩磕头,齐呼道:“万岁万万岁。”又呼,“太后千岁。”

    “万岁?”何皇后娇呼一声,忽然见她忧伤惊慌的面庞,如沐春风般的化开。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儿子就是大汉的皇帝,她就会成为大汉的太后。“原来哥哥并没有输,而是赢了。”

    张让他们一阵心惊肉跳,头上的白发都突然多了许多根。张让眼珠一转,道:“太后,陛下年幼,一切还需太后做主。这些事情都是蹇硕一人所为,吾等都是被其胁迫,祈求太后能够饶恕我等,我等一定尽心竭力,侍奉太后和陛下。”

    就此,九常侍的小命,就在何太后的一念间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可大意() 
何太后听着张让他们的哭诉,她看着她儿子刘辩,她将藏在自己背后的儿子扶正,她也有自己的想法,道:“吾儿,从今以后,你就是大汉的皇帝了。”她就对九常侍道:“汝等勿忧,哀家当保汝等。”

    张让等人闻言,大松一口气。在汉灵帝驾崩后,他们阴谋夺权不成,好在有蹇硕做挡箭牌,他们终于是又找到了一颗大树。

    “杀呀!”

    外面传来喊杀声。

    张让等人吓的浑身哆嗦,对着何太后连连磕头。

    何太后就说道:“张常侍,你去请大将军进来,哀家有话对他说。”

    “这……。”张让抹了把白发下的汗水,道:“太后,恐怕大将军不会信微臣的。”

    何太后就起身,凤袖一甩,道:“既如此,你们服侍好陛下,哀家亲自去。”

    张让他们一阵倒着爬,让出一条路。

    何太后凤步,款款向外走去。

    当何太后离开后,九常侍就包围住了刘辩。他们看着刘辩,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汉灵帝一样。只要“服侍好”刘辩,他们就还有机会。

    “陛下……。”张让露出了谄笑。

    另一方面,长秋宫外,大兵已经彻底将长秋宫包围。

    这里是何进妹妹,当今皇后,将来太后的寝宫。因此何进非但不敢乱来,还十分担心。

    何进急的团团转,“十常侍进去了,难道他们劫持了皇帝和太后!”

    曹袁刘面面相窥,他们感到大事不妙了。

    何进没了主意,就来到秦峰跟前,曹袁刘也没注意。也围了过来。紧跟着,皇甫嵩他们也都围了过来,齐道:“子进,怎么办?”

    秦峰一咧嘴,何进这些人问他怎么办,他那里知道怎么办。但在何进他们的心里。秦峰从来都是有主张的人,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其他人没主意了,问秦峰一准有主意,还是好主意。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了,而是多少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

    有事找子进,准没错。天塌下来,也不怕。

    众人都指望着秦峰,他眉头一皱。现在这种情况,就如同后世里绑匪绑票,还有据点的那种。他就按照“警署”的套路,道:“诸位大人先别着急,军事行动先停一停,先别忙杀太监,先找个宫女,进去看看情况。”

    于是乎。何进急忙传令。

    命令刚刚传达下去,就见长秋宫门大开的时候。何太后就走了出来,她便说道:“大将军何在,入哀家宫中,有事情商议。”

    何进看到妹妹,马上抬脚就要进宫。

    袁绍急忙拦住,道:“大将军。正是诛杀宦官之时,大将军不可轻易离开大军,恐有变。”

    何进现在已经完全自信了起来,道:“太后无事,看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十常侍并没有劫持太后。十常侍的兵马已经全部诛杀,一个人都没有了,我还惧何事?只有张让等人,能耐我何?”

    众人一想,张让他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也就认可了何进的判断。

    秦峰也是大松一口气,现在看来,历史快车在轨道上开的不错。

    于是,何进就进了宫。

    曹操就问秦峰,“子进,你看后事如何?大将军会如何处置十常侍?”

    秦峰淡淡道:“我看,既然蹇硕尸体上的头已经没有了,大将军一定会放过张让他们的。”

    “这怎么可能?”

    曹袁刘不相信,皇甫嵩朱儁他们也不相信。

    秦峰耸了耸肩,道:“静观其变吧。”

    长秋宫内。

    九常侍未免碍眼,躲了起来。

    何太后就对何进道:“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不仁,既已伏诛,汝何听信人言,欲尽诛宦官?”

    何进急忙道:“太后有所不知,若是留下,将来必定又是祸乱。”

    何太后不悦,凤目圆溜溜,道:“今以后,我儿你外甥就是皇帝,宫中有陛下和哀家做主,已经不同以往,还能有何祸患?难不成,大将军是不信陛下和哀家,不听陛下和哀家之言?”

    “这……。”何进急忙拱手一礼,道:“臣岂敢不听陛下和太后的话?”

    何太后闻言凤袖一挥,道:“既如此,你马上将兵马退出皇宫,依照汉礼,扶新帝登基。”

    “遵旨。”何进退出了长秋宫。

    何进一步一叹气,就走下了台阶。

    曹袁刘他们急忙就何进围住,问道:“大将军,如何?”

    不管怎么说,何家赢了,何进的妹妹是太后,何进的外甥是皇帝,何进这大将军精神抖擞起来。他大气的说道:“蹇硕设谋害我,可族灭其家,其余不必妄加残害。”

    “哎呀。”众人吃了一惊,都向秦峰看去。

    秦峰一撇嘴,心说你们看我干什么。

    众人震惊秦峰精准的判断力。

    袁绍急忙道:“大将军何出此言,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何进就用何太后的话道:“宫中有陛下和太后,还怕什么十常侍?难道汝等不信新帝和太后?”

    “这……。”新帝是何进的外甥,太后是何进的妹妹,他们肯定不会害何进,何进不倒,百官都没事,袁绍他们也是无言以对。

    何进就开始发号一连串的施令,“兵马退出皇宫,把太监和宫女都放出来,马上打扫宫中各处。马上叫百姓出门,恢复洛阳城的繁华。要放鞭炮,要敲锣打鼓,要净水泼街,迎接新帝登基!”

    虽然已经获得胜利,但发生了这些事情,新帝还是马上登基的好。

    于是乎,众人就行动了起来。

    “子进,真有你的,又被你算中了。”曹操脸****。

    袁绍头大。“子进,你就不能说错一次。说错一次,就可以斩草除根了。”

    皇甫嵩、杨彪等官员,皆露出敬佩的目光。秦峰看事太准了,让他们十分钦佩。

    半个时辰后,就在皇宫德阳殿。张让颤颤巍巍,扶着刘辩登上龙台,皇位就座。

    何进率领百官,山呼万岁。

    秦峰抬眼的时候,就看到13岁的刘辩脸色苍白,他胆怯中看着跪拜自己的百官,小手抓着张让的衣角。

    秦峰一阵摇头,他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是张让这些人。学好不容易。好在,刘辩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次日,新帝第一次早朝,何太后“临时称制”,也就是后世的垂帘听政。

    古时女人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是由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月搞出来的。

    何太后称制。她颁布“诰”书,女人不叫诏书,叫诰书。首先刘辩,也就是少帝称帝后,改中平为光熹元年。加封国舅何进为弘农县侯,其爵位已经到了人臣的顶峰。

    何太后又特别加封四位辅国重臣。太尉袁隗、司徒王允、司空杨彪、前将军秦峰,皆录尚书事。

    秦峰这就是升官了,拥有了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决议的权利。

    何太后为了加强宫中的安全,也为了执掌宫禁,就又任命弟弟何苗和秦峰为左右执金吾。其余等人皆有封赏。

    升官了,秦峰应该高兴,但他眼皮一阵乱跳。让他掌握禁军,他就需要每天都来南宫溜达一圈,太后就可以随便传他,这啥意思?

    退朝后,百官纷纷围了过来,“秦大人,恭喜高升,以后下官就靠您照顾了。”

    曹操见状,对袁绍“幽怨”道:“呀哈,咱们的冠军侯摇身一变,就成了太后面前的红人了。”

    袁绍闻言头大,刘备大耳朵一阵猛扇。

    就此,何太后那真是任人唯亲,大封效忠她的臣子。

    事情传到后宫里面,董太后就坐不住了。由于没有旨意,所以她还不是太皇太后,还是太后的规格。

    坐不住的董太后,就秘密找张让来到她的宫里,商议道:“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和我的孙子将如何?”

    董太后生怕何家得权后,针对她和她的孙子皇子协。这来自于按照祖制,皇子辩登基后,皇子协应该封王的。何太后没有封,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对于张让来说,虽然他逃过一劫,但还是怕何进秋后算账。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张让也想要搞倒何氏一脉。

    张让久经“斗争”,有经验,他运用董太后的身份地位,就出了一个主意,道:“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董太后得了主意,大喜。次日,何太后没有临朝,董太后反而设朝。

    “万岁万万岁……。”

    “千岁千千岁……。”

    何进看到董太后临朝,就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张让拂尘一甩,就开始念“诰”书,“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何进他们当时就愣住了。

    斗争又开始了。

    秦峰满脸无奈,他深知,从此是消停不下来了。

    秦峰身在历史中,本身就是一种变数,多指影响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各种超出历史范畴的事情发生。在历史中待得越久,他就越是警惕。历史绝不会如同想象中那样顺利的进行。一不留神,就是前功尽弃。

    所以面对任何历史事件,他决不能有丝毫大意。(。)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招摆平董太后() 
董太后册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还要加封她的弟弟为骠骑将军,还要让张让他们参政。

    自古天家无情,她的孙子刘协称帝不成,一定会被何进等人加害。为了刘协能够安全,已经到了知天命岁数的董太后,说不得也要争一争。若是能够打倒何氏争回皇位,死也瞑目。

    百官立刻震惊了。

    何进大怒,这老娘们要搞事!他立刻走出来反对,“不可。”

    董太后高高在上,问道:“为什么?”

    还为什么?何进气的不轻,直接道:“董校尉资历尚浅,又没有军功,不足以担当骠骑将军。而宦官参与朝政,没有这样的制度。”

    百官一阵附和。

    谁知董太后早有托词,冷笑道:“你一个杀猪的出身,都能够当大将军,此间诸人论起门第,都在你之上,什么是没有资历?至于张让等人,皆是中常侍。”

    董太后别看是个女人,此刻也是侃侃而谈,道:“自从高祖以来,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中常侍乃是郎官之一。参奏朝政是他们的本份,何以是没有先例?”

    “这……。”百官顿时无语了。

    秦峰听到这话,忍不住暗竖大拇指,赞一声老太太有一套。

    秦与西汉都有常侍,东汉以宦官充之。魏、晋以下的常侍,均由士人充当。魏晋时候由士人充当,也是吸取了东汉的教训。

    而此刻,张让他们是常侍。乃是灵帝以来的遗留问题。常侍的确是郎官之一。郎官拥有参政的权利。是毋庸置疑的。

    何进虽然怒火中烧,但无言以对,他便说道:“此事还需禀告太后。”

    董太后笑道,道:“大将军不用禀告哀家了,哀家已经知道了,就这么定了。”

    “什么?”何进差一点没有气晕过去。

    既然何太后说话算数,作为何太后的婆婆,董太后说的也算数。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一时间,十常侍又要出头。

    下了朝后,百官就把何进团团围住。

    司徒王允焦急道:“大将军,可不能任由董太后这么来呀,会出大事的。”

    司空杨彪道:“这一定又是张让等人搞鬼,若是不然,董太后没这本事。”

    太尉袁隗道:“骠骑将军手下有五千精兵,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今,经历了南宫之变,汉朝中央兵力已经大不如前。只剩下了二万人。董重掌握了其中的五千人,实力不容小视。更重要的是。朝廷经不起再折腾了。

    “切容我细细想来。”何进说道。

    何进没有离开南宫,而是径直到北宫,请求见何太后。

    少顷,何进匆匆出宫,道:“快,去找冠军侯、曹将军、袁将军来见我。”

    秦曹袁,京城三少,朝廷三少壮,三庭柱,也是何进的三心腹。

    半个时辰后,大将军府,议事厅。

    秦曹袁先后来到。

    秦峰不动声色,他想要自己搞出来乱世很困难,名声也就没了,所以他只等着历史的快车开往乱世。

    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