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让日军集结起来,各部队猬集在一起,更容易达到重火力的伤害最大化。
日军在复州大道上的这支部队是第一师团的本部,由师团长山地元治和参谋长大寺安纯指挥。在小池俊一昨日的的溃败后,师团长带领后续的部队赶了上来。
小池俊一把昨天的遭遇战描述成了一场敌人蓄谋已久的伏击战。当然,山地元治和大寺安纯都在官面上采信了他这一说法。保全了他家族的名誉,不过小池俊一被安排回到了花园口登陆点,准备搭乘运兵船返回日本,等待他的是前往预备役半退休生涯。
虽然在各种官方报告上维护了小池俊一的名誉,但是不论是大本营和第二军指挥官大山岩大将都对这个纨绔子弟的指挥能力表示了质疑。
虽然他们还是采信了他的一些说法,认为在复州大道上的这支敌人拥有了比格林快炮更轻便的速射武器,他们分析应是这些年马克沁一直在欧洲到处推销的那种武器。小池俊一的报告中提到的汽车,以及敌人把连射武器架上汽车上使用的情况,他们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军官无一例外地得出结论,那种架上汽车上的武器也还是马克沁机枪,小池俊一因为某种不荣誉的原因,跨大了这种武器的威力。显然已目前日军军官的知识水平是无法理解什么是机关炮的。
一些有留学欧洲背景的日军军官提出了汽车目前的可靠性非常差,也不足以在这样糟糕的野战路况下和骑兵比机动性。敌人把机枪架在汽车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这种速射武器的机动性,但是也削弱了其隐蔽性。
日军对敌人拥有比他们更先进的武器,没有感到十分吃惊,很快就就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事实在,在甲午日清战争中,日军在很多军备方面是落后于清军的,日军对敌人又冒出的新武器早有心理准备。日军不能容忍小池俊一的是他愚蠢而不知变通的指挥能力,明知道对方有连射武器,还要逞能进行骑兵冲锋。
日军的应对是多派出骑兵小队,进行全方位的侦查。而炮兵部队也紧跟在大部队后面,遇到敌人的速射武器阵地,就用火炮轰击。
其实,日军的参谋们已经是按敌人已装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来做出应对计划了,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对面的敌人用的是百年以后最先进的武器。
山地元治用望远镜在远处观察穿越者的基地,他看了防爆墙和集装箱构筑的工事,很好奇敌人这些工事怎么修起来了的。
由于基地的四周都是开阔地,山地元治也不敢靠得太近,看不清楚哪些防爆墙是什么材质的,而那些集装箱他估计是木材做的。
“这些清军构筑工事真是越来越差了,居然用木板来凑数。哼,仅凭先进的武器是打不赢战争的。一会我们的炮兵就会告诉他们,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工事挡不住大日本帝国的火炮,他们的速射武器也没有用武之地。”山地元治狂妄的说。
“是的,中将阁下。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决于使用武器的人。孱弱的清人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我们大日本帝国忠勇的士兵的。”大寺安纯附和着说道。
他们两人的身旁,一队炮兵正在路过,炮兵们将要在前方构筑炮兵阵地。按日军的计划,将由炮兵先对敌人的工事进行炮火准备,然后步兵再发起进攻。
山地元治在想,假如还有速射武器在日军的炮火准备下幸存,那他不妨给他们开开眼界,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步炮协同。哼,想凭那些速射武器就能阻挡大日本帝国的铁蹄,真是痴心妄想。
就在日军炮兵们紧张的开挖工事的时候,郝大建在飞机上把日军已经进入预设战场的信息通告了指挥中心。
赵之一在坦克里,把电台调到全部部队都能听到的1号频道。
“爆菊,爆菊,重复,爆菊!”赵之一对着麦克风大喊着这个恶趣味的行动代号。
紧接着一个和开战严肃场面十分违和的情况出现了,基地里所有单位的军官们,都对这自己的部下大声的喊着“爆菊,爆菊,重复,爆菊”。
砰、砰、砰、基地里的两门迫击炮开始向日军开火了。一枚枚高爆榴弹飞行在标注了诸元的方向。
正在忙着挖炮兵工事的日军炮兵,听到了从天上传来的奇怪尖锐啸声,紧接着,人群里就爆炸开了。轰,轰,先是81毫米迫击炮高爆榴弹落地炸开的火团,然后是120毫米迫击炮这个大炸逼弄出的更大的火团。
81毫米迫击炮采用的压发原理,装弹手把炮弹放入炮管,等它靠自身重量落下,触发发射药就可以了。所以就有了“手能撸多快,炮就打多快”的快的说法。而穿越者装备的这门12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显然要比81毫米炮弹重很多,其射速也要比它慢。
在远处看过去,日军阵地上就形成几朵小火团里夹着一朵大火团的场面,煞是好看。
不过在山地元治眼里这场景就不是那么的美好了。那些日军士兵显然没有遇到过这种诡异的炮击,完全没有卧倒躲避炮火。起初的爆炸,还有士兵以为是己方的炮弹处理不当引起的炮炸。士兵们一脸懵圈的站着,这高爆榴弹的杀伤得到了最大化的效果。
这就是小池俊一提到的那种跨射炮么?山地元治看着前方阵地上一片狼藉。
不是说小池俊一夸大那种炮的威力吗?山地元治也懵圈了。其实,对于穿越者们在昨天的遭遇战中使用的迫击炮,小池俊一在战后的报告中是有描述的。而第一师团的参谋们也对这一情况做了认真的分析,日军虽然狂妄但是并不愚蠢。
他们分析的结果是,敌人用了一种改进的海军“臼炮”,与老式的海军臼炮不同的是,敌人发射的炮弹是开花弹。而海军的臼炮射程和精准度都是非常有限的,至于清军的开花弹威力,日军在黄海海战的时候就领教过了,其威力真是不敢恭维。
日军参谋们这次猜对了开头,却没料到结局。迫击炮的前身的确是海军用的臼炮。但是这两门一大一小的迫击炮,发射的却不是清军那种黑火药开花弹,那是混铝高爆榴弹。
小池俊一也是按实际情况描述了60毫米迫击炮轰击他的骑兵的场面,但是日军参谋们都认为他是为了推卸战败责任而夸大了这种臼炮的威力。
然而现在这一团团在日军阵中收割生命的火团是什么鬼?明显要比小池俊一描述的要威力大得多。
那些日军参谋当不会知道,昨天小池俊一遇到的是60炮这种小砸炮。现在在虐他们的不单单有81毫米迫击炮,还有120毫米口径的这种大炸逼。
第二十三章 行动代号:**(二)()
这突如其来的一轮迫击炮急射,让日军顿时阵型大乱。山地元治还没来得及向部队发出指令,穿越者的基地里的第一进攻梯队出发了。
基地的门开在了朝着东的方向,日军是在北面设置进攻阵地的,山地元治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开出基地的车队。
第一梯队呈直列纵队向日军战地突击,赵之一驾驶的M1A2主战坦克排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其它步战车紧随其后。
经过“道具组”精心处理的基地附近的地面,可谓寸草不生。这两天都是秋高气爽的晴天,地面很干燥。当那辆M1A2由东转向北面后,驾驶员踩下油门,1500马力的燃气轮机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辆钢铁巨兽朝着日军的战地冲了过去。
疾驰的坦克在干燥的地面上扬起了漫天的尘土,小王子一号周围全是一片黄色的烟尘,后续跟进的步战车被埋没在这黄色烟尘中。
从山地元治这里看过去,他只看到了排在最前面的那辆M1A2主战坦克。日军的视线被M1A2高大的身形,以及它扬起的烟尘阻挡了。
日军的炮兵虽然正在遭受猛烈的炮击,但是还是有头脑清醒的军官喝令士兵,调转炮口准备对坦克进行炮击。
日军其实没有神剧里演的那么不堪,不是那种一次又一次在同一个坑里摔了又摔的蠢货。
昨天小池俊一的部队躲在松树林被M2布拉德利步战车那门机关炮一阵乱轰后,损失惨重。
日军马上就这个情况进行了研究,按逃回来的士兵的描述,参谋们认为那架奇怪的汽车,应给在外面附上了铁甲。当然按他们计算这附加上去的铁甲不会太厚。
参谋们是按当时最先进的四冲程内燃机的功率来计算的,那辆汽车带上机枪,应给不可能再加上太厚的装甲了。他们认为加装的装甲太厚,整辆汽车重量太重,发动机带不动汽车移动了。
日军炮兵这时显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此时迫击炮的炮击仍在继续。但是炮兵们还是冒着炮火,按军官们的指令调转了炮口。
可是,很快他们发现事情并不像师团部那些参谋说的那样了。参谋们说这种奇怪的汽车很笨重,移动速度很慢,会成为他们的靶子。他们的理由是汽车本身很重,附加铁甲更会增加汽车的重量,而那种奇怪的用铁链捆绑的轮子,也是为减少轮子对地面的压强,以免车身太重陷入土质的道路中。这一切都意味着这车跑不快。
但是,炮兵们这时想大喊一声:参谋们,你们出来我们保证不打死你们。
说好的笨重呢,说好的移动缓慢呢,哪来的靶子啊?日军炮兵拼命冒着炮火瞄准,但是那辆疾驰而来的坦克,他们根本瞄不到,几百上千斤的山炮野战炮又不是RPG火箭筒,怎么可能瞄得到开足了马力的坦克啊?
炮兵们发现参谋们坑他们的还不只是这个,很快说好的靶子就出现了,但是主谓语掉了个。他们是靶子,人家在开火。
疾驰中的M1A2并没有减速,而炮塔就转向了日军的炮兵阵地。配备了先进的炮瞄稳定系统的M1A2是不需要停车就能瞄准开炮的。
“锁定目标,开火。”赵之一喊道。
“开火。”李扬大喊一声,坦克的120毫米滑膛主炮朝着那些正在转动炮架的日军炮兵来了一发。
这辆最新式的M1A2主战坦克,配备了车长独立热像仪,赵之一在用这个热像仪搜寻锁定目标的时候,炮长李扬的观瞄热像仪就能同步接受到目标信息。车长赵之一命令他开火的时候,他就能迅速做出射击动作。
紧接着小王子一号后面的M2布拉德利步战车的25毫米机关炮也开火了。虽然被前面的M1A2扬起的烟尘笼罩着,但是先进的红外观瞄系统是可以透过这种泥土烟尘瞄准的。
砰、砰、砰、砰,25毫米机关炮连续开火,M2步兵战车收获的人头显然要比小王子一号的多。
一串串用于反步兵的高爆榴弹发射出去,那些先前还在着急地转动炮架的日军炮兵,已经没一个能站立着的了。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这比火车跑得还快,他们的火炮太厉害了。”山地元治在望远镜里看到第一梯队屠杀日军炮兵这一幕。他这次意识到那后面的第二辆就是昨天袭击小池俊一的那辆战车了。
小池俊一没有说谎,也不是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出现幻觉。真的有可以连续发射炮弹的火炮,天呐,它根细小的炮管简堪比比死神的镰刀。真是炮口所指之处,断臂残肢横飞,无人能幸免。
说是此那时快,第一梯队不减速一边开火,一边往日军阵地中冲。很快就来到了离日军炮兵阵地前六百多米的地方了。
这时在空中担任FACForwardAirController,“前进航空控制官”)的李思锋在第一频道里大声的喊;“Dangerclose!”
Dangerclose,危险距离。当友方部队进入我方重火力打击目标的600米范围内的时候,FAC就会提示己炮兵,以免火力打击误伤友军。
这是个非常实用的军事用语,作为指挥官应该清楚的知道Dangerclose的范围,600米是北约的标准。假如你和敌方的距离小于这个数字时,作为指挥官,你傻比比的呼叫炮火支援,火控官是不会鸟你的。HOB大作《杀戮一代》中就有个二B美军侦查连长在低于600米范围去呼叫炮火支援,火控官最后给了他武装直升机支援。他手下的士兵一顿吐槽。
再水多一句,我PLA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Dangerclose是要明显低于600米的,正真的冒着炮火向前。
收到FAC的指示,两门迫击炮停止了轰击。而第一梯队的车队犹如热刀切黄油一般插入了日军阵中,朝着日军的后方快速开去。
来不及躲避的日军士兵,甚至是军马被M1A2主战坦克迎面撞了过去,步战车车队沿着小王子一号碾压出的血路快速跟进着。
车队附近的日军士兵,勇敢的用步枪朝着车队射击。显然,那些参谋又估计错误了。步战车的装甲并不像他们计算的那样薄,村田13式步枪的11毫米圆头步枪弹打到这些装甲上,除了叮当作响以为,根本没有别的效果。
第一梯队不做停留,对那些射击他们的士兵也没有还击,只是一股脑的往日军后方冲去。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山地元治对第一梯队的行动表示不解。
明明是占据了优势,为什么不继续攻击我们呢?山地元治又懵圈了。要是再多活那么几十年,他就有幸听到在德国有一个叫古德里安的将军,也是用这样的战术,横扫了欧洲大陆。只是,山地元治能不能活过今天,真的得看运气了。
“难道平壤城下那一幕又要重演了?”大寺安纯居然在这种时候还有这种乐观的想法。
说到大寺安纯说提及平壤城下那一幕,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叶志超这个有名的甲午怂货了。
1894年9月,日军第一军进攻朝鲜的平壤城。清军守军一万五余千人在叶志超率领下守城,日军攻城部队为一万六千余人。双方人数相近,清军守城占据有利地形,弹药充足,武器比日军先进。
叶志超在白天战斗占优的情况下,夜间率队逃跑,因为没有知会友军,还引起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清军因为踩踏事件死伤竟比作战死伤还要多。攻下平壤的日军自己都觉自己赢得不明不白。
此战,清军丢下了大量的物资武器,损失了大量训练有素的士兵。假如说黄海海战是整个甲午海战的转战点,那平壤战役就是整个甲午陆战的转折点。从这以后日军在陆战上完全占据了主动权。
在朝鲜尝到过意外的甜头,大寺安纯在这样的不利战局下又有了天上掉馅饼的想法。
“不,不,昨天和这支支那军队交过手的骑兵对他们的评价是很高的。不会有平壤那样的事情再出现了。”山地元治开始从懵圈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了。
看着因为被第一梯队的猛冲猛打弄得一塌糊涂的日军阵地,山地元治仿佛闻到了危险的味道。
很快的,山地元治就知道他的直觉这次没有错了。对面的基地里又涌出了一直车队。
“他们要包围我们,赶快组织人手抵住后面冲过来的车队!”山地元治大声向副官发布命令。
山地元治终于知道前面的车队为什么不管不顾的往自己的后方冲击了。他们这是要前后包围我们啊,不能让他们得逞。
现在山地元治打算壮士断腕了,牺牲一部分士兵,组织防线抵挡第二梯队的进攻。而剩余的部队从第一梯队战车间的夹缝穿过去,毕竟他们才几辆车。他打算日军一起涌过去,总是能跑掉大部分的,
现在山地元治失去所有的火炮,而步枪攻击对这些战车完全没用。他只能想办法撤退,尽可能的保存有生力量。以后在想办法对付这些可怕的战车。
赵之一领着第一梯队一路狂奔,来到了预设的阻击战场,一段被两个小土丘包夹这的路段。
步战车上的步兵开始下车,依托着战车布下阻击阵地。一块块折叠钢板被打开,架了起来,一个射击掩体就完成了。一辆步战车就是一个火力支撑点。
赵之一和胡大壮都专出了炮塔,炮塔上的机枪护盾是呈一个密封的圆形的,日军的11毫米圆头步枪弹根本伤不到他们。他们可以用这两挺机枪增加火力。
“哼,哼,一会就让你知道,行动代号:爆菊可不是白叫的。”赵之一嘴里碎碎念着。
第二十四章 行动代号:**(三)()
接到山地元治命令的日军军官迅速地组织士兵,想要构筑起防线阻挡第二梯队的进攻。
这个时期的日军军官有很多是经历了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国**战的。他们在对各藩的平叛战斗战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甚至很多人是留学欧洲一些著名的军事院校的。
那些日军军官认为虽然对手的武器犀利,但是目前投入战斗的兵力并不多,他们是有机会稳住阵脚的。
还是那句老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第二梯队在离日军一千米左右的地方就停了下来,步兵们又是玩得那一套,依托着步战车、悍马车构筑火力支撑点。
第一梯队已经完成了对日军的穿插迂回,而第二梯队距离日军有一千米,穿越者没有部队处于Dangerclose范围内,担任FAC的李思锋把这一信息汇报给指挥中心。
那两门一大一小的丧门星迫击炮又恢复了炮击,第二梯队里山地部队那两门60毫米的小砸跑也加入了合奏,这时的炮击由二重唱变成了四人合唱。
在观测哨的指引下,火炮对日军进行了精确的炮击。只要有日军稍有聚拢的迹象,炮火就会如期而至。
日军军官们才稍稍聚起一些士兵,就会遭到猛烈的炮击。整个日军阵中,一派士兵找不到军官,军官找不到士兵的混乱景象。
应对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是,让部队稍往后侧,重整队形。只是对手已经完成了迂回包抄,再让敌人的第二梯队粘上来的话,很快合围的口袋就会形成,然后慢慢收紧。
日军不敢后撤进行重整,而第二梯队也不着急着进行冲锋。穿越者的第二梯队用。50大口径机枪和7。62毫米机枪这些射程比较远的武器对日军进行压制。
步战车和悍马车慢慢的掩护着步兵朝着日军推进,那些手持M4卡宾枪的士兵只是随着战场慢慢往前走,而并不盲目开枪。一千米的距离对于短管的M4有点吃力,5。56毫米步枪弹的威力在这个距离上也有点无奈。
日军的炮兵阵地作为穿越者两个梯队攻击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