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龙入海其势何其磅礴?黄龙号驶出船坞下水时,激起的浪花高达十几米!鲜花与彩带共舞,鞭炮与锣鼓齐鸣,好一幅欢庆的场面!
黄号号下水时选择的是夜间,这让不少工友都彻夜难眠。与以前改造舰船不同,这一次可是真真实实,自己亲手造了一艘啊。不但是造了一艘,而且是世界第一的现代战舰!吨位最大,装甲最厚,火力最猛……这里面有太多的第一,有太多的令人骄傲之处了。
黄龙号下水后,果然不负众望,以18节的速度,仅四天就驶到了印度洋。随后将马尔代夫群岛作为主要的藏身地,不断的打劫西方的殖民者的舰船。第一个月就击沉十艘俘获二十一艘,抢得金银货物无数。接下来,更是不得了,频频得手,将印度洋闹翻了天。一年后,西方人在印度洋的舰船几乎绝迹了。西方人以为印度洋出现了大海怪,或者说女巫。
这大海怪和女巫还真奇怪只打西方人,不打中国人。这也造成了另外的一个间接后果,那就是一年之后印度洋的海上航运基本上被中国人垄断了。
第四部 风起云涌 第七十章清新军(1)
(更新时间:2006…2…5 17:31:00 本章字数:3453)
局势对清王朝越来越不利了,道光帝独坐在龙椅上,伏在堆积如山的案牍后,眼前的一份奏折让他心惊胆颤。
南方的龙居士称帝了……
称帝意味着什么?道光比起别人更清楚。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说以前道光还寄希望于南方的教匪,能够迷途知返,接受招安的话,那么现在这最后一点盼头也没了。道光后悔自己当初不该为教匪的妖法所迷惑,当时他看到教匪从天而来,又说要归还湖广两地,还信以为真,不料这是教匪的缓兵之计,先是找出种种借口拖延着不还,还趁自己不备占了四川,半年后又占了西南三省。现在教匪之兵已达五十余万,据说还有一只强大的水师,教匪的这支水师很强,连船坚炮利的洋人都在教匪那吃了败仗。
如今的教匪不但人多势众,手中的武器也是匪夷所思。双方仗打了那么久,道光总算弄清楚了教匪所用的武器是什么妖物了。教匪的武器之先进、做工之精巧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样品搞到北京来之时,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认得,这是些什么东西!后来通过洋人之口倒是明白了,教匪所用的这种步枪,和是普鲁士人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后装德雷泽针击步枪相似。但其射速和射程又比德雷泽枪先进得多。还有一物,据说是教匪当火炮使用的,不过不论是工部还是洋人都搞不明白一个口径为2。5寸的铁筒子,外带二条支撑腿,是如何将炮弹打出去的。
有奇技淫巧之物相助的教匪个个勇悍无比,人人都能以一当十。自己手中的这些八旗和绿营跟本不够瞧的。无奈之下,准了大臣们奏报,充许各地编练乡勇,购买洋人枪炮,以为武备。但地方的乡勇实力壮大了,要是有朝一日不受控制了怎么办?
于是又不得不在直隶编练新军。这支新军由穆章阿推荐的曾国藩统领,招募直隶附近的丁壮为兵,雇佣洋人为教习,以西式方法操之,如今训练已有一年半了,不知战斗力如何,不过从监军那得么的密报来看,曾国藩倒也尽心尽力。如今南方的教匪竟称起帝来了,该是给教匪一个教训的时候了,手中这支新军正好又也到成军之日了。
道光幻想着这支新军能够狠狠的教训一下教匪。但耳听的总是虚的,眼见才可信,这支新军战斗力如何?道光觉得自己有必要御驾亲临一次。
在新军的武器方面,道光帝还真花了不少本钱,后装德雷泽针击枪,三十两一支,子弹一两一发。大臣们都说太贵不能购买,道光力排众议,下旨购买。这样光枪弹就花去了300万两。随后购买的大炮更是昂贵。枪与炮两样一买,千万两白银就不见了踪影,国库为之一空。可就是这样的昂贵的枪炮,如今由于教匪的水师封锁也很难买到了。现在仅存一条路就是从北方的罗刹国购买。但罗刹的枪炮质量低劣,不堪一用。
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折,奏请督办洋务,自己生产枪炮。他这个想法很好,道光帝也准了,但办洋务的银子花了不少,所制造出来的枪炮只能用垃圾形容,根本不堪使用。道光大发雷庭,以督办不力之罪严惩了许乃济。
自己造枪炮不成,购买又不成,新军的编制无法扩大不说,还势必影响新军的训练,和将来的作战。一支缺乏武器弹药补给的新军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如果将这支新军派去剿匪,前景堪忧啊。
为什么自己造枪炮就那么难呢?教匪那造枪炮倒像是很轻松啊,道光帝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开始怪起老天不公来,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怎么也不帮自己一把?
新军训练营位于距北京城仅有二百里的直隶,这儿本是一块荒地,没有名字,军营建好之后,当地人也就随口称其为新营。于是新营就成了这儿的地名了。
曾国藩能够成为总兵,训练这支新军,这多亏了穆彰阿的提协,曾国藩心知肚明,怎能不感恩戴德?当兵吃饷,当将吃空缺,曾国藩怎能不知?名义上新军拥有三万五千人,实际上真正能上战场的只有二万人,整整少了一万五千人!不过由于少得太多,要是遇到上面有人来查,怎么混得过去?于是拉了附近的流民,凑足了数。这些流民只给饭吃,不领军饷,也不参与军训。平素给军营打打杂之外,还就着附近的荒地,种起地来。如此总算维持了时断时续的军饷和必不可少的给上面的孝敬银子花费。不过朝庭对自己这个汉人究竟是不放心,常有大臣奉旨前来检查不说,还在半年前派来了监军。最近这段时间那更是不得了,圣旨一道接着一道像雪片似的飞来。
圣旨来的数量虽多,但归结起来,皇帝只有一个意思,询问新军能战否?
“能战否?”曾国藩未老先衰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别人不知道,他作为这支新军的创建者,还会不知道?直隶这一带的民风懦弱,战鼓一响,掉头就跑。你要给他们讲什么忠君爱民根本就听不进去,要是给他们讲金银权力倒特有劲。如果自己手中有大笔白花花的银子,要维持土气倒也不难,可是自己最缺的就是银子啊。朝庭虽说为这支新军花了千万两,但真正落在军费上的不到三成。
那些洋教官编的新式军法也真是奇怪,走路要“奶的”、“累的”(即英文的左右)的喊,这对于大字不识一个的中国人来说,哪分得清什么左右?更不用说洋文“奶的”、“累的”;前进时要排成一队,新军士兵在当兵之前都是些农民,散漫惯了,训了老长一段时间才站起来像个队列的样子。不过一旦走动起来,马上就原形毕露了。左脚右脚跟本分不清楚,踏不上军鼓的节奏,只要走上十来步,整齐的队列就放鸭子了。
如此在队列上训练上花了足足六个月的时间,总算是通过了洋教官的考评。
接下来的枪弹射击训练又是一大难题,枪声一响就让兵勇吓一大跳,直道是晴天霹雳。好不容易不再害怕放枪了,那三点一线的射击理论,又让人犯起迷糊来,首先你得解释什么是点,什么是线,什么又是直线,最后还得解释为什么三点在一线上枪才会打得准。教直线射击的枪都那么难,那复杂的曲线射击的炮兵训练,简直让那些洋教官们抓狂得想跳河了。弹道射击的原理,曾国藩这个读圣贤书的知识分子都不懂,更不用说那些目不识丁的新兵了。无奈之下,洋教官只得自任为较准员,而那些炮兵全成为了搬运工。他们的作用在于将大炮拉到战场,然后将炮弹放进炮膛,并随着洋校官的命令升高或放低炮管,最后点火放炮。
教匪那边,曾国藩想尽了一切办法搜集资料,从手中不为数不多的资料上判断,自己手中的这支新军要是拉去打仗,肯定骨头都不会剩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从来得越来越频繁的天使,越来越多的圣旨中,曾国藩敏锐的感觉到了大战前的气息。
“圣上,难道想南下剿匪了?”曾国藩不寒而栗。
监军小德子,面带喜色,大刺刺的闯了进来,阴阳怪气的说:“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大人有喜啦!”
曾国藩正愁着呢,那来的喜?对于监军小德子,曾国藩是将其像爷爷似的供着,每日好酒好菜的招待着,还常常送银子,那白花花的银子哟,送得真叫肉痛。可是小德子的贪欲那能填得满?时不时的借皇上的威风,打打曾国藩的秋风。这打秋风的方式之多让人瞠目结舌:过年过节得有节礼,王爷格格生辰得有孝敬,喜有礼悲有礼,就连送个消息都要“跑腿费”。京片子卫嘴子,说的就是北京人特能摆显,任谁都能够将自己与皇帝沾上点亲故。芝麻大的事,可以吹得比西瓜还大,真要是让他们干点什么事来,又马上焉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讲的就是北京人。
今天小德子前来道喜,如果是一点小喜事还好,要是大喜事,曾国藩恐怕要大大的破上一笔财了。
“何喜之有?”曾国藩虽对小德子不满,但表面文章做得是滴水不露的,任谁也看不出他心里到底想些什么。
小德子见总兵大人,被自己吊起了胃口,摆显起来,不急着说好消息,自个儿找个了位置先坐了下来。
“上茶!”
丫鬟小菊应声而至,一杯香浓的雨前龙井就倒了出来。
小德子小抿了一口,叭唧一下嘴巴,赞声好茶,这才开口道:“这个好消息可不一般啊,咱家花了五百两银子才得到了。”
什么?又要五百两!曾国藩一听马上明白了,今天这好消息至少得五百两才能摆得平。心底虽怒,但脸色是绝不没有半点变化的。
“德公公也是为了国事,怎可让您破费?菊丫头你去叫帐房的先生来,封五百两与德公公。”
小德子一听,喜上眉梢:“咱家怎好要曾大人的银子呢?”
“本官这还得仰仗着公公在皇上面前美言呢,这点儿银子,就当茶水钱吧,也好给公公润润嗓子。”
“大人如此美意,咱家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大人此事甚密,附耳过来,以防隔墙有耳。”
曾国藩依言而行,待听完小德子之言,不但不喜,反而一惊。
皇上要来巡视!
第四部 风起云涌 第七十章 清新军(2)
(更新时间:2006…2…5 17:32:00 本章字数:3590)
现在新军的样子,枪打不准,炮不会打,一个个还瘦弱得像痨病鬼似的,这样的人,那能在皇上面前表现得威武雄壮呢?一个不好叫皇上不高兴啰,说不定自己项上人头也保不住。还亏得小德子将此事当作好消息报来?
如何应付皇上的亲巡,得好好动动脑筋。好在自己得到消息早,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如此看来小德子也并不是全无用处啊,关键时候帮了自己的大忙。
“吁忽忽,要不是咱家宫里的一个兄弟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一般人还真得不到这个好消息啊!大人你想想看,这事儿要是皇上看得满意了,还不加官进爵?到时候大人可不要忘了咱家啊!”到现在小德子还以为是一个加官进爵的好消息,殊不知这阶段的新军的底细万一让皇上看明白了,掉脑袋都有可能啊。
“德公公请放心,您对我的恩情没齿难忘!”
……
德公公走后,曾国藩急急招来他的幕僚,商讨如何应对皇上的巡视。这帮师爷还真行,很快就定下了计策。哪些计策?即“卖果计、调包计、空炮计”。何谓卖果计?在市场上卖水果的为了卖个好价,总是将最大最好的摆在上面。新军士兵大多瘦弱,但矮子中总有高子啊,将那些高大的挑选出来,摆在最前面给皇上看不就行了?枪法打不准?那也好办啊!到时候随便放放枪,然后将事先打好洞的靶子调个包就行了。当然靶子一定得放得远远的,要不,可能会露陷。不会开大炮也好好办,不是有当礼炮用的空包弹吗?随便放放。等炮响了,就引爆事先埋好的炸药炸毁靶子,为了保证效果可以多埋些炸药,只要两者配合得好,那效果一定是惊天动地的。
计策定下来了,整个军营立即为此忙碌起来,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力求达到完美。
(看来将军演变成一场精心导演的大戏,并不是后世才有的专利啊,这不,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不懂军事的人从电视转播中看到扑天盖地的火箭炮打来,炸得地动山摇,以为火力威猛,军力强大。实际上,以面杀伤为目的火箭炮在信息化战争中根本没有用。谁会傻呼呼的挤在一堆给你射距不远的火箭炮轰击?如今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空军,如果空军打不赢,那一切都完了。试想一下在空军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下,那有陆军生存的余地?
陆军要想在战场上生存下来,除了伪装外最好的办法是分散小股作战。那种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集团冲锋的场面,永远不会再发生了。而以面杀伤为目的火箭炮,是与分散作战的原则背道而驰。火箭炮要达到效果必须集中起来,抵近敌人阵地前,进行地毯式轰击。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集中起来的火箭炮群,只会成为对方,面杀伤武器的战利品。
尤其可笑的是不仅火箭炮车打火箭炮,军舰打火箭炮,连只适合打导弹的苏27也打火箭炮!这样笑掉大牙的军演能够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吗?或许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表演给老百姓看看,作作秀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还好,至少军队中还是有不少明白人。不过军演变成了作秀,那通过军演提高作战能力的目的又如何保障呢?如果和平时期不用军演来煅练自己,提高自己在新战术新武器使用上的面技能,又靠什么来达到这个练兵的效果呢?)
一个月后,黄土辅地,清水撒道,道光皇帝在多达千人的仪仗队的簇拥下抵达了军营。
此时的军营已整理修鄯过,面貌焕然一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万多人齐刷刷的跪在地上,好大一片,其声势倒也不小。
道光看到如此整齐的跪拜,大喜,“平身!”
接下来曾国藩按皇上的旨意开始了军演,没想到的是,第一个节目竟然是摆了几个大字——吾皇万岁!组成这四个字用了二万人,摆在校场的后面。这样不但讨好了皇上,还可以掩示这帮人不会军事项目的尴尬。接着是万人长拳表演,动作虽慢,不过表演得很到位。接着是队列,射击,最后是炮火表演。
道光看到送上来的靶纸,十有八九都打在红心上,龙颜大悦。而那洋炮更是不得了,发发中的,将远处代表敌人的十座小山包一个个炸得粉碎。
“好——朕甚欣慰!”
曾国潘听道光如此一说,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就落下来了。不料道光接下来的一句话,又让曾国藩将心吊到了嗓子眼。
“诸位爱卿随孤一同去观这洋炮!”
道光不知吃错了那门子药,竟要走近了去看洋炮。如果让道光走近了,那打空包弹的事难保不被发现。曾国藩急中生智,应对道:“皇上这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开花炮弹内装有火药,这天气又热,万一炮弹受热不住爆炸了。以陛下万金之躯怎可如此犯险?”
现在离夏天还早着呢,这而又是北方,那会炎热?即使炎热吧,你将炮弹搬开不就行了?不过皇上不这么想,他还以为曾国藩忠心呢?想当然的以为,炮弹可能存在自爆的可能。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但这用银子堆成的大炮,不走近看上一眼,道光总觉得缺憾,脸上露出不悦来。
小德子善于察颜观色,见此正是为主分忧的好机会,那能不表现一番?于是吩咐道:“叫军士们拖一门大炮来,不带炮弹不就行了?”
“喳!”
道光总算是亲眼目睹了这种银子堆成的大炮。漆黑的炮身泛着冷光,令人一见就能感到其威力不凡。与红衣大炮比起来,重量轻了不少,口径还大了些,打的又是开花弹,威力巨大啊。
“不知此炮与教匪的大炮比起来,如何?”
“当然是胜教匪的大炮百倍了!”小德子抢着说。小德子善于察颜观色,每一言出必中道光的下怀,但这次他算是拍在马腿上了,道光是昏君不假但不是弱智,从前线战报和洋人那,道光对教匪的武器颇有了解,知道新军拥有的这些大炮,比起教匪的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横了小德子一眼,“小德子!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喳!”小德子唯唯诺诺的退到一边。
“曾爱卿你以为呢?”
道光的话让曾国藩很为难,要是照实说吧,讲皇上花了巨资购来的大炮不如教匪的,那还不扫了皇上的兴致?如果讲假话也不行啊,从刚才道光与小德子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道光对大炮还是有所了解的。说好说坏都不行,曾国藩面临一个两难选择。不过以曾国藩的才智很快就想到了第三种选择。施了个礼,道:“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好坏,这些大炮威力不凡,不过没有在战场上用过,与教匪的大炮比较起来,熟强熟弱现在还难说。”
“哦——”道光对曾国藩的话不置可否。又举目望了望远处已被炸得粉碎的山包,顿时升起兴致来,竟迈步走了过去。
曾国藩见此又是一阵紧张,炮弹打的痕迹与炸药炸的痕迹可不一样,皇上虽不一定分得清楚,但是难保随行的大臣们,有那个多嘴啊。曾国藩一时又想不出有什么办法阻止,急得团团转。眼看着皇上越走越近了,在这危急时候,小德子看出了曾国藩的忧虑,冲着他伸出一根手指。
曾国藩见之如抓到了救命稻草。经过与小德子半年多的相处,对于小德子的一切动作熟悉得很,那一根手指头表示只要自己肯出一千两,那么小德子就为曾国藩想办法了难。曾国藩跷了一下大姆指,急急表示同意。
小德子见状露了一个笑容,在皇上耳边小声的低估了一下。果然有奇效,皇上马上停了脚步,转了回来。
见危机解除,曾国藩长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全汉湿了。
道光看完了军演,感受到的不是军队的威武雄壮就是洋枪洋炮的犀利,相当满意,奖励自然也就少不了了。不过要实实在在的白银奖励是没有的,现在道光也穷啊。奖的都是些宫里用旧了的绸缎什么的。
及归去,小德子找了一个机会,小声的对曾国藩说:“那一万两银子,我就先谢谢您了!”
什么!?那一个指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