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矿工雄风-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为了筹集越来越庞大的军费,俄国不得不加大赋税,可是赋税增加,害得农奴流离失所,全国各地起义不断。

尼古拉在一些未来人建议下,下定决心要彻底的废除农奴制。但那些农奴主,可不是那么好惹的,纷纷起来反对,甚至还组成了强大的游说团,威胁说要停止向俄国纳税。一些大的农奴主也是俄国的贵族,而尼古拉的统治又是建立在俄国贵族支持的基础上的。面对支持自己的贵族们的反对,尼古拉只有头痛的份。

不过,俄国的未来人,给尼古拉带来的帮助也是巨大的,虽然在政治上的废奴运动失败了,但却使俄国的工业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未来人出现的明斯克,煤厂、炼钢厂、枪炮厂如雨后春笋般的钻了出来。现在俄国军队的武器完全可以自行生产了,丝毫不用再看欧洲各国的脸色。

俄国有二千家手工工场,由于未来的出现,这些手工工场大多拥有了蒸汽机,用蒸汽动力代替了手工劳动,到1848年为止,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358台。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工人人数总计已达186万名。俄国目前的铁产量为129万吨,比历史上俄国同期的铁产量整整多了五倍。铁路方面,俄国新建了三千公里,战备用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现在正不继的向东方延升。

俄国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与中华帝国比起来,这些根本不值一谈。在钢铁产量方面,光中华帝国的一个攀技花钢铁厂,生产钢就超过了百万吨,相当于俄国全年的产量。而像攀钢这样的钢铁基地,在中华帝国内还有很多:鞍钢(马鞍山)、怀钢(怀柔)、唐钢(唐山)、泰钢(泰山)、辽钢(辽宁)、哈钢(哈尔滨)、马钢(马尼拉)、棉钢(棉兰老岛)、南钢(新西兰,南岛)、纽钢(澳洲大陆,纽卡斯尔)、伍钢(澳洲大陆,伍默拉)、加钢(印度,加尔各答)……这还只是已知的情报,天知道以中华帝国之辽阔,指不定那里又会冒出一个巨型钢铁工业基地?

铁路方面,仅四五年一年就建了五千公里,远超俄国铁路总里程。四六年是八千公里,四七年是一万六千公里,四八年规划是二万公里……

世界对中华帝国有十不知。

不知钢铁年产量是多少!

不知中国的铁路总里程是多少!

不知中国总人口是多少!

不知中国舰队有多强大!

不知中国工业能力有多强!

不知中国军队有多少!

不知中国隐藏了多少实力!

中华帝国的名称虽叫帝国,而政治制度又莫名其妙,不知是那一种国家制度!

不知中华帝国的统治者到底是不是神。如果不是神的话,为什么枪炮都不能伤其毫毛呢?

这样的一个庞大帝国,实力雄厚还极富有侵略性,当真人见人怕,而俄国却好死不死的招惹了她。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抢得的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到头来却成了一根鸡肋。

尼古拉虽然残酷镇压了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历史上有人将他归于暴君一类,但他绝不是一个昏君,尽管他以和别人的妻子偷情为乐。即使是昏君也会明白,和中华帝国作对除了灭亡之外,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一直以来,尼古拉都有和中华帝国休战言和的想法。现在,英国驻普利茅斯海军的覆灭更是坚定了他的想法。

老尼将想他的想法,在秘密委员会提出,立即得到了大多数委员们的赞同。

一个派往东方的秘密使团很快就出发了。

谁也没想到的是,中华帝国的大洋舰队,在干掉英舰之后,不是向南逃走,而是向北去了。从爱尔兰的科克登陆,送给了爱尔兰独立运动组织大批的军火。当然,中华帝国的帮助也不是无条件的,爱尔兰独立组织,同意将都柏林租借给中国作军港,租借时间为99年。

中华帝国并没有天真的以为,给爱尔兰独立组织以帮助,就可以凭几个爱尔兰人打败英国。不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为什么不增强一下我们朋友的实力,给英国人多制造一点麻烦呢?

当然,如果大洋舰队一直留在爱尔兰,并且用舰载的那个海军陆战师全力帮助爱尔兰独立的话,那么爱尔兰也许会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但是此时的中华帝国并没有进攻英国本土的打算,耗费大量的财力和英国打持久战并不明智。

武器送达后,大洋舰队向西航行,消失在大洋深处。

谁也没想到,这支大洋舰队会在一个星期后,突然出现在北美的圣劳伦斯河入海口。

此时的加拿大,被中华帝国以新湖南(温哥华)为基地,不断的向东渗透,已经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加拿大中西部。温尼伯城现在是中英二国势力争夺的焦点。

英国为了阻止中国势力的入侵,将其驻加拿大的主力,调到了温尼伯。这使得加拿大的重镇魁北克兵力空虚起来。北美独立师左宗棠见此,向国内建议,要求派一支舰队突然从圣劳伦斯河登陆,攻占下魁北克,从英军的背后进攻。相信在东西方两面的夹击下,英军必定覆灭,加拿大从此并入中华帝国的版图。

英国由于国力衰竭,他们拿不出更多的兵力支援加拿大。所以中华帝国要实行这一计划,只需一个师的兵力即可。大洋舰队所运载的那个海军陆战师,正是为此目的而来。

整个行动,跨洋二万多海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加拿大。而击沉克伦威尔号、歼灭英国三十多条战舰,甚至捣毁黑龙会巢穴,送给爱尔兰独立组织武器,都不过是为了掩饰这一行动,或者说是顺手牵羊!

魁北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便找一张世界地图,你就会发现魁北克位于北美的东海岸的西线中心位置。它北濒哈得孙湾;东临拉布拉多地区和圣劳伦斯湾 (包括安蒂科斯蒂岛和马特莱娜群岛);南接夏乐湾、新布伦瑞克省和美国 (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和纽约州);西连安大略省和詹姆斯湾。地扼北美工业中心——五大湖区的入海通道的咽喉上。俱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谁控制了魁北克谁就控制了五大湖,谁控制五大湖,谁就控制了北美的心脏。

魁北克最初是一个地理概念。美洲印第安人称圣劳伦斯河变窄的地方为《魁北克》,因为在阿尔冈昆语言中,《魁北克》的意思就是《河流变窄处》。1608年,法国人尚普兰在那里创建了魁北克城。

*1759年:魁北克被英国海军夺取,从此由法国殖民地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在英国人手中魁北克的管辖范围不断的扩大,由城市名变为省名,在后世其管辖的的土地超过166万平方公里,相于于三个法国,五个日本,是英国本土的7。3倍。

作为一个城市名扩展为魁北克地区名称,其演变过程如下: 

* 1763年:伦敦皇家宣布将劳伦斯地区定名为《魁北克省》; 

* 1774年:《魁北克条约》把该省在东部的拉布拉多沿海地区和海湾各岛,以及西部的大湖地区和俄亥俄河谷的一部分划入了《魁北克省》; 

* 1791年:《立宪条约》把《魁北克省》一分为二,分别建立上加拿大省(安大略湖省)和下加拿大省(魁北克省);

* 1840年:《合并条约》又把上、下加拿大两省合并入一个议会。

本来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魁北克还会在1867年,根据《北不列颠美洲条约》创立了包括魁北克省在内由四个省份组成的《加拿大自治领地》。

不过,这一切都要到此中止了,因为中国人来了。

大洋舰队首先要攻占的是路易斯堡。

路易斯堡位于布雷顿角岛沿海,恰好处在一个扼守圣劳伦斯河的位置。

路易斯堡最初由法国人兴建,后又被英国人占领,倚为要塞。历时二百多年,如今的路易斯堡,已被英国人不断的加固,成为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垒。英国人对它的坚固程度很放心,仅用二个苏格兰高地团的兵力驻守。有点夸张的是,上面的大炮特别多,在临海的一面,大炮的数量超过了三十门!而且都是要塞专用的重炮。

布雷顿角岛面积很大,超过了一万平方公里。这么广阔的地方,仅凭英国二个团的兵力,无法防卫周全的。

大洋舰队到达的当天,找了一处防卫溥弱的地方,轻松登陆成功。而试图阻止中国海军陆战师登陆的英军,被一阵大炮给轰回了乌龟壳,呆在堡垒内再也不敢出来。旋即,陆战师包围了路易斯堡。

英军虽然兵力稀少,仅二团的兵力,但那坚固的要塞和几十门大炮给了英军无比的勇气,誓死不降。

中国只好用大炮和他们说话了。

英国也用大炮还击。

此时的英国,由于得到大批未来人的帮助,造炮技术得到了发展,虽然从质量上还比不上中华神炮,但英军使用的是300以上口径的要塞炮啊。居高临下的炮击,其射程丝毫不比舰用208口径的中华神炮射程短。至于陆战师使用的轻型野战炮,射程更短了。

双方炮战第一天,结果是中国人损失惨重。陆战师的野战炮十二门被毁,而大洋舰队的紫龙号和黄龙号被击伤。当然,英国人也不是没有损失。他们的要塞炮至少有三门被击毁。

第二天,大洋舰队改变了战术,陆战师停止了炮击。仅由战舰从水路发起进攻,战舰在炮击的同时,还不断的绕着路易斯堡移动。英国的要塞炮,面对不断移动的中国战舰,其命中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大洋舰队也同样因为移动而降低了命中率。

怎么办?

此次远征作战,胜在一个快字。孤军万里深入大西洋是没有任何补给的。照此下去,光为了攻下路易斯堡就可能消耗完全部的炮弹。而大洋舰队需要攻占的地方还有泰孔德罗加要塞和克朗波因特以及尼亚加拉要塞等三个要塞。

除此之外,魁北克市更是一个坚固的堡垒群。

魁北克距海400英里,在那里圣劳伦斯河开始变宽,形成一个波涛汹涌的入海口。在北面的圣夏尔河和西面的亚伯拉罕平原边缘悬崖状海岸的拱卫下,上城的石质结构工事坚不可摧。如果没有大量的炮弹用于攻城,要想占领魁北克,无异于痴人说梦。

时间如果拖得久了,英国本土的舰队也会赶来,到那时没有炮弹的大洋舰队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大洋舰队司令伍长发紧锁了眉头。

“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忽然传进伍长发的耳朵。一个身材略微发富的大个从门口挤了进来。

不用看,光听声音就知道那是海军陆战队司令廖平中将来了。

伍长发抬头看了一眼,苦道,“我都急死了,你还有心情笑?”

廖平司令满面春风的说道:“伍司令,你可知我为何大笑?”

伍长发愣了几秒,忽然大喜:“难道你有办法?”

廖平拍掌大笑,“知我者,伍司令也!不过,这办法可不是我想出来的。”说着,将身子一让,他背后的一名战士给露了出来。

伍长发见这战士身着空军特有的皮制军服,头脑中灵光一闪,立即明白了,仰天大笑。

哈哈哈……

第七部 世界大战 第一百零六章 初露倪端(全)
(更新时间:2006…3…10 20:05:00  本章字数:4757)

几棵烧焦了的美洲榆树和黄桦树,孤零零的立在被大炮轰得松散的土地上。远处绿油油的寒带森林,由于没受过炮火的摧残,仍然是那么的苍翠欲滴。偶尔的一声枪响,激起林中栖息的无数飞鸟。凶猛的雪鸮拍动着他华丽的翅膀猛的扑向鸟群……
今天的路易斯堡,显得特别的宁静,突兀的立在一片高地上。堡顶除了一些冒着黑烟的余烬外,再也看不到别的能动的东西。

三十余门钢铁要塞大炮,分散在路易斯堡的数处高地,组成了数个炮群。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水面。除此之外,还有数十门小炮扼守着各处要地。

对于只有二个团兵力驻守的路易斯堡来说,拥有这么多的大炮,是极其夸张。二个苏格兰高地团,还不如说是二个炮兵团。由于加拿大西线吃紧,这个要塞能调动的兵力,全都去了西线,剩下的几乎全是炮兵了。

当然,英国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会突然不远万里跨洋越海,从大西洋一边攻来。英国是一个强国,同时也是一个小国,其本土人口,只有2100万。在没有殖民地兵源的补充下,英国本土的兵力少得可怜。

如今,由于中华帝国的不断蚕食,英国的殖民地大多数丢失,现在仅剩下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土地。加拿大由于位于极北之地,天气寒冷,人口稀少,而非洲的殖民地又属要塞式的,内部的广阔地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非洲的人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最终,在中国的积极蚕食政策下,兵力提襟见肘,英国只得拆东墙补西墙,北美西海岸的兵力,为之一空。

大战前,总有一段时间特别的宁静。

静得有些发慌的英军,紧张的注视着路易斯堡周围的一切。

突然。

轰隆隆——

中国大洋舰队开来了。

霎时,炮响、舰震、巨弹带着尖啸划过空中。

中国人的第一轮炮击,总是特别的准。这一点英军深有体会。成了精了英军,总是等中华帝国的第一轮炮击后再从掩体内钻出。

炮弹爆炸后,升腾而起的巨大烟柱,几乎将路易斯堡给笼罩了,在下面的海军陆战师的士兵甚至看不清路易斯堡的轮廓。

不久,英军的反击开始了,巨大的炮弹,不断的在水面上炸起一个又一个的冲天水柱。中华帝国的战舰犹如一条灵巧小鱼在惊涛骇浪中穿梭,小心的规避炮弹。

双方炮战正酣,空中忽然飞来十几个黑点。黑点越来大,急剧的逼近,放大,在前二天英国人已知道,那些是大洋舰队的舰载侦察飞艇。

按照英国人对这些小飞艇的理解,他们会高高的停在自己的头顶,然后为中华帝国的大炮指示较射目标。这个要塞被英国人认为是安全的,所以现在数量稀少还非常珍贵的高射炮没有配备到这里。

由于英军没有有效的对付飞艇的武器,只得任凭中华帝国的飞艇“光临”自己的头顶。

不过,英军想错了。

飞艇临近,压底了高度,当飞艇上的人可以看清下面如小狗般大小的英军士兵时。

“哒哒哒……”艇载重机枪响了,密集的子弹暴雨一般的扑向英军。每艘飞艇上冒出了一条火舌,十四条飞艇就有十四条火舌冒了出来,这些火舌交织成一片火网,如同死神的镰刀,无情的收割英军的生命。

霎时,英军的阵地,弹落如雨,血肉横飞,英国炮兵们哭爹喊娘。有几发炮弹还被打爆了,升腾起几朵小磨菇云,将炮兵阵地,炸成一片狼藉。

在突然的扫射下,英军损失惨重。路易斯堡的英军炮火,很快就弱了下去。

敌弱我就强,大洋舰队见英军炮火被压了下去,立即抵近了炮击。一大片炮弹,又准又狠的砸向敌阵。

地面的陆战师也趁机发起了突袭。

野战炮被拉了上来,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勇猛的冲向敌人。

此时的英军阵地表面,到处是横飞的弹片,满天满地的落尘,密不透风的机枪火力网,还有就是翻腾的黑烟,呛人的硝烟味,大得足以震碎人耳膜的爆炸声。

一个英军被炙热的机枪子弹打穿了,鲜血沽沽的流了出来,将他脚下的土的染成一片暗红色。就在他的身体像装满米的麻袋一样,慢慢的倒下去的时候,一发208口径的炮弹抢先光临了他脚下的那块土地。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他的身体连同脚下的泥土,被一齐抛向了空中。尸体在上升的过程中,被无数的弹片肢解了,肢解的碎片越来越小,最终成为一篷血雨,血雨很快就被飞舞在空中的泥土给吸干了……

英军战册上又多了一名失踪的士兵。

像这样被炮弹直接命中而阵亡的士兵是无法统计的,因为他们尸骨无存了。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情况下,只得列入失踪名单。

空中有飞艇压制,远处有舰炮轰击,近处有野战炮直接拔除单兵工事,铺天盖地的陆战师又冲了上来。

英军受到的打击是猛烈的,也是多方位立体的,躲无可躲,藏无可藏,死伤狼藉。

英军受不了如此惨烈的战争,开始有人举白旗投降了。

一小时后,路易斯堡落入了中华帝国手中。

在今天的决战中,侦察飞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为什么一向只被用来侦察的飞艇,今天而却打出了凶猛的火力呢?

昨天,被陆战队司令廖平带到伍长发那的穿空军制服的军人。(注:军艇上的飞艇属海军管辖,按理这人应当穿海军制服。但是飞艇由于是在高空,一般的海军制服难以满足保暧的需要,而空军专用的飞行夹克,则成了海航的首先。所以海军飞行员穿的制服和空军一样。)此人是一名老资格的侦察飞艇的艇长。在空中久了,看到下面蚂蚁一样的敌人,总是恨不得轰炸一番。但是侦察飞艇由于体积小,载重量小,装不了什么武器,这种想法只得作罢。

前天,他看到舰队攻打路易斯堡失败,海军急需寻找新的作战方式。通过观察他发现英军的大多数火炮都露天摆放,但地势较高,中华帝国的战舰由于是仰攻,所以效果不大。要是有飞艇能够从上面居高临下的压制英军的火力就好了。但是现在手头只有侦察飞艇。侦察飞艇载不动炸弹,也没有机枪。后来,他又想到,飞艇的编制是二人,能不能减少一人呢?减少一人就可以增加一百多斤的载重量。除此之外,飞艇上的电报机也可拆下来,这样又可以增加几十斤的载重量。以他多年的经验,这样的改造完全可行。

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想法,正要去报告,正巧撞见了愁眉不展的廖平司令,当下一说,两人立即大喜。这才有了廖平司令的哈哈大笑和满脸春风。

路易斯堡这颗钉子被拔掉,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多了。

随后,海军陆战师兵分二路,一路乘坐冲锋舟和橡皮艇,从尚普兰湖和黎塞留河的天然水道,从南面突袭了驻在守泰孔德罗加要塞和克朗波因特的英国前哨部队。另一路攻占了尼亚加拉要塞,然后经圣劳伦斯河谷从西路包抄魁北克。

这三个地方,英军人数少得几乎可以不计,结果被中华帝国海军一鼓而下。这三个要塞被占领之后,大洋舰队从圣劳伦斯河,直接开到魁北克。不久从奥尔良岛登陆,占领了防守薄弱的莱维斯据点的几个制高点,在那里可以采用大炮,居高临下隔河轰击英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