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钦程接过来一看,神色诧异,其中有不少人,居然还是他们东厂甄别之后,被巡抚衙门提名任命的,现在就坐在一旁。

    曹钦程将三张名单交给靖王,靖王也神色变了变,其中不少人的任命都需要吏部批准,奏本现在怕是已经在司礼监了!

    靖王朱履祜沉着脸,将纸张揣入怀里,让曹钦程继续审。

    所谓‘图谋不轨’,‘谋逆’不过是大帽子,真正判决的,还是要讲究真凭实据,这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有保国公朱国弼认罪,东厂抓捕的人又飞速扩大,在整个江/苏超过三百人涉案,不法的商贩也超过百人!

    随着保国公的认罪,数百人被抓,尤其数十人判的是‘戍边’,实则就是变相的斩立决。这让整个沸腾的江/苏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的冷静下来。

    冷清的街道陆续有商贩开门,紧闭门户的大户人家,有了生气,秦淮河上,三三两两的花船,也从潜藏的角落里飘荡出来。

    一连半个月,江/苏巡抚衙门都在做扫尾的工作。

    应天府衙门。

    靖王朱履祜,巡抚黄立极,应天府府尹周维京等人都聚集在一起,这一次,众人都神色放松。

    黄立极陪坐在一旁,笑道“王爷,现在算是功德圆满了,您回京之后,也对朝廷有了交待。”

    周维京等南/京原官员也都暗松一口气,他们现在想尽早送走靖王,否则继续挖下去,怕是整个江/苏都要陷进去,会越闹越大,难以收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稳定,慢慢消化这场变革。

    靖王又岂会不知道他们的心思,笑了笑,端着茶杯没有说话。

    李夔龙,曹钦程都没有说话,他们知道,有一位收拾烂摊子的人已经到了。

    果然,就在黄立极话音落下,一个衙役快步进来,禀报道:“大人,外面有一位京城来的大人求见。”

    靖王一笑,站起来道:“诸位大人,皇上派来的特使到了。”

    黄立极,周维京,王永光等人都是一怔,完全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一个钦差来。

    毕自严走进来,抬手道:“下官拜见王爷。”

    靖王一摆手,笑道:“毕大人不必客气,来,我给大人介绍一下。”

    众人看着毕自严,黄立极,周维京都是认识的,心里稍缓,这位毕大人心有乾坤,却也不是难相处的人。

    靖王笑呵呵的一圈介绍过来,毕自严毕竟曾是做过户部尚书的人,品阶除了靖王,比这里的所有人都高,外加有副都御使的头衔,靖王一走,他就是无冕之王了。

    他也抬手对着众人道:“本官此番前来,是为了今年夏粮之事,为户部接管南方几省税赋,清查积务,事情一了,本官就会回京。所以,诸位大人尽管放心。”

    靖王在一旁看着,心里一笑,这位毕大人倒也是圆滑,深懂其中三味啊。

    果然,黄立极,周维京等人听了都松了口气。

    说了一会儿,几人又坐下,靖王沉吟着笑道:“江/苏之事,本王处理的差不多,接下来,就需要各位大人慢慢处置了。”

    众人也谦虚一笑,接下来有很多事情要做,将一个数百年的都城变成一个普通布政司,可不是杀些人,威慑一番就可以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消化。

    京城之内,朱栩的案桌上,堆满了奏本。

    弹劾文昭阁,弹劾靖王,弹劾黄立极,弹劾傅宗龙,弹劾徐文爵,弹劾魏忠贤,弹劾东厂……

    从全国各地,各地言官御史,清流东林,弹劾的奏本,足足近千本,单单杨涟就写了二十几道!

    朱栩笑了笑,将这些奏本全部一推,笑道:“告诉司礼监,这些弹劾的奏本,全部发给文昭阁,让信王拟好送过来。”

    刘时敏对于朱栩偶尔冒出的恶作剧也习惯了,答应一声,便让人准备盘子,将这些奏本整理好,送去文昭阁。

    朱栩翻看着来自江/苏的奏本,看着各方面的信息,暗自点头,靖王的能力倒是让他刮目相看,虽然没有好眼光,格局,却能压得住场子,是有领导能力的人。

    “嗯,今后得给他多一点机会。”朱栩自语的笑着。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面色不动,心里却如明镜,皇帝这是棒子打出去太多,要表达善意,拉拢一些可以拉拢的人了。

    江/苏的事,朱栩暂时可以放下一些了,他翻着奏本,眉头不自觉的又皱起。

    这是四/川布政司的奏本,今年四/川再次大旱,比往年预计要减产三成,并且,民乱之事增多,秦良玉的兵马有些捉襟见肘。

    “六万人还不够吗?”

    朱栩眉宇间出现一抹忧色,在四/川,有秦良玉的骁骑军,秦民屏的豹骑军,总共六万人马,全都是常年征战的精兵,外加归四/川总督统属的两万驻军,若是这样都捉襟见肘,四/川的情况,怕是比他预料的还要糟糕。

    朱栩思索着,放到一边,继续翻着。

    没多久,湖/广,陕/西,山/东布政司的奏本他也看到了,全都是说今年大旱,夏粮减产,请求减赋,赈济。

    朱栩放下奏本,站起来,走到了门外,深深吸了口气。

    曹化淳看了眼桌上那几道奏本,他是知道的,跟着朱栩走到屋檐下,默然无语。

    朱栩背着手,望着湛蓝色的外面,沉默了一阵,道“传旨给左良玉,赵率教,让他们准备,择机讨伐安南,告诉他们,朕要银子,要粮食,不需要占领!”

    曹化淳还没有说完,朱栩接着道“传旨给骆养性,给朕加大力度,朕要在南方的用兵,要最小的代价最大的收获!”

    “传旨给朝鲜,让秦翼明,金忠善刺探倭国的消息,越详细越好。”

    “传旨给袁可立,熊文灿,让他们加强出海演习,尽量走的远一点,模拟攻岛。”

    ……

    曹化淳没有插嘴的机会,只能认真的听着。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后金内斗() 
整个大明,或许也只有朱栩才能意识到这场天灾有多严重。

    这场天灾,持续时间之长,之严重,满世界的上下五千年,也找不到例子。

    天灾伴随着人祸,大明将经历从未遇到过的危机。

    朱栩连续传了十几道旨意,都是向着大明边将的,有了这些烦心事,他也无心再继续批着奏本,看了看外面的天气,伸了伸手臂,道:“叫变蛟来,出宫。”

    曹化淳已经去了司礼监拟旨,刘时敏应了一声,便去准备了。

    “皇上,咱们这是要去哪?”

    刘时敏一身便服,跟在朱栩身后,瞥了眼四周,低声问道。

    朱栩走在大街上,手里拿着折扇,笑着道:“去南边。”

    “南边?”刘时敏一怔,旋即明悟,皇帝这是要去那军政院了。

    曹变蛟带着人,都是便装,跟着朱栩不远不近,警惕着周围。

    八月份的天气,太阳如同火炉一般,走在大街上,浑身都冒着热气,让人透不过气来。

    朱栩拿着扇子遮头,望了望天,今天的天气,最起码也有四十度,地面温度,应该也有四十五度。这样的天气,在这个时候是很罕见的。

    刘时敏也热的满头大汗,跟在朱栩身侧,见朱栩脚步有些慢,似想多逛逛,不由得道:“皇上,天气太热,还是快去快回吧。”

    朱栩点头,这样的天气,会很容易中暑,脚步加了快些。

    没多久,就来到了一个偌大的院子前,院门前有块大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皇家军院’四个字。

    朱栩脸上有些热,这个不怪天气,这四个字,实际上是他写的,但雕刻出来的字,笔力遒劲,刚硬有力,虽然是在他的笔迹下雕刻,雕刻出来的却完全不一样。

    “还得多练啊……”

    朱栩嘀咕一声,迈步走了进去。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还没有走近,就听到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呼和声。

    朱栩快步向前走去,只见不远处一块空地上,三排二十多个二十左右的青年,穿着单衣,在空地上,举着双手,大声的沉声大喊着。

    “齐步走!”

    在领头的一个青年人指挥下,这群青年人大步走着,脚步踩地有力,步伐整齐,嘴里呼喊着:“喝,哈”。

    走到头,那青年道:“立定!向后转!”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一群人再次举起双手,大声呼喊。声音如钟,在院子里回荡不绝。

    朱栩看的暗自点头,笑道:“不错不错,不到一个月就有这样的效果,不错!”

    曹变蛟站在朱栩身后,看的有些出神,这与大明现有的练军方法很不同,尤其是没有‘吾皇万岁!大明万岁!’八个字,思索着回去后得加上。

    “齐步走!”

    那青年又大喝,领着一群人,来回的走正步。

    朱栩看了好一会儿,看着那年轻人道:“这个人是谁?叫过来。”

    刘时敏看了眼,上前道:“那个谁,过来!”

    那青年被喊的脚步一乱,有些不满的大声道:“停!”

    待队伍一停,神色难看的转头看向朱栩一群人,待看到朱栩的时候,脸色一变,快步跑过来,就要单膝跪地。

    朱栩眉头一挑,摆手道:“免礼。”

    青年动作一僵,站起身道:“是。”

    朱栩打量着他,面色黝黑,双目炯炯,眼神里有炽热之光。

    朱栩神色好奇,笑道:“你认识朕?”

    青年抬手道:“臣来自辽东,做过孙阁老一年的护卫,是孙阁老推荐臣来的。”

    朱栩恍然,道:“你很不错,你叫什么?”

    青年颇有些激动,他是孙承宗身边的护卫,深知眼前的皇帝在辽东一战的作用,加上教材的‘稍微’扩大,他越发的崇敬。

    他躬身在那,有些激动的道“臣王苍海,现任皇家军院教员。”

    朱栩笑着点头,道:“嗯,刚才很不错,朕看到了,好好做,不要让朕失望!”

    王沧海越发的激动,单膝跪地,肃色道:“谢皇上,臣愿为皇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栩拍了拍他肩膀,转向另一边走去。

    王沧海双拳紧握,眼神全都是兴奋之色。

    经过一番改革,现在京城有军政两大院,这边是皇家军院,另一边就是皇家政院。

    朱栩这次没有看那石碑,走进皇家政院,在远处教室前停下。

    教室是用玻璃窗户,郎朗坚定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忠君为国,亲政爱民,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忠君为国,亲政爱民,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忠君为国,亲政爱民,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朱栩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上面一个教授,在举着双手,大声呼喊,下面的生员在跟着大喊。

    仿佛已经成了习惯,每一个人都很激动,眼神热切。

    在教室上方,还有一张朱栩的画像,画像上的朱栩一身龙袍,威严而睿智。

    朱栩背着手,站在阴凉下,看了许久,不时含笑点头,倒是没有白费他写了那么久的‘教材’。

    沈/阳。

    黄太吉,阿敏,多尔衮,济尔哈朗,佟养真等人聚集在一起,都神色冷然,眼神里好似喷着火。

    阿敏伤势已经好了,站在黄太吉面前,怒吼道:“毛文龙太放肆了,居然在我们眼皮底下练兵,他想死吗!”

    黄太吉,多尔衮都没有说话。

    毛文龙近日来,声势浩大的在搞练兵,与沈/阳就隔着一条太子河。

    佟养真看了眼黄太吉,对着阿敏道:“二贝勒,明朝士气正盛,不宜力敌。”

    所谓的明朝士气正盛,后面佟养真还有一句没说:‘金国士气正低’。

    阿敏猛的一挥手,冷声道:“那又怎么样,就凭毛文龙那点人,给我三万人,我直接杀到义/州!”

    佟养真本没有资格在这里,只是后金上次一战凋零的厉害,他也勉强列席。阿敏在后金的地位本仅次于代善,现在代善不在,黄太吉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阿敏,因此阿敏吼起来,黄太吉也得让三分。

    多尔衮今年只有十六岁,之前被黄太吉压着,两旗人马也被拿走,现在还给了他一旗。多尔衮是个极其聪明,懂的趋利避害的人。

    他也非常清楚,这偌大的金国,谁才是将来真正的大汗!

    他面无表情的坐在那,他还没有资格参与两位哥哥的争斗,他需要不动声色的扩充力量。

    黄太吉皱眉看了眼阿敏,又瞥了眼在座的众人,微低着头道:“好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毛文龙,我大金粮食短缺,沈/阳的粮价一天高过一天,再不想办法,八旗都没有吃的了。”

    阿敏脸色涨的通红,道:“你给我五万人,我立马扫灭毛文龙,要多少粮食都有了!”

    黄太吉眉头皱的更深,强耐着性子道:“毛文龙既然敢弄出这么大动静,就不怕我们讨伐,若是来个坚壁清野,五万大军无功而返,那我大金就要雪上加霜了,咱们,拖不起。”

    对于后金的局势,黄太吉是最清楚的。他们本来就不善耕种,人口也少,今年夏粮欠收的厉害,若是往年还能依靠劫掠,走私从大明,蒙/古各处补足,现在明朝进行了严厉的封禁,粮食进不来,加上之前的大败,损失的粮草,没有得到丝毫补充。

    后金已经出现了粮荒,要是再不补足,根本熬不了多久。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抢。

    抢辽东都司的毛文龙,本来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可毛文龙显然有准备,成功率反而是最低的。况且,后金现在最怕的就是与明朝陷入僵持战……后金耗不起!

    阿敏被黄太吉的态度激怒了,冷哼道“毛文龙不行,那察哈尔就行吗?你怎么知道他们有粮食,万一他们一把火烧了,还不是一样!”

    黄太吉被阿敏的胡搅蛮缠惹的有些恼怒,语气有些冷淡的道:“林丹汗接收了明朝几十门大炮,若是再不剪除他们,东/京就要再危险一次了。”

    阿敏看着黄太吉,再看看多尔衮,济尔哈朗,佟养真等人,一甩手坐下,怒气哼哼的道:“总之就是你们铁心要攻打察哈尔了,那找我商议什么!”

    黄太吉见阿敏默认了,也暗松一口气,现在后金只剩下两大贝勒,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阿敏,相反,还得多借助他的力量,来巩固金国的局势与他的权力。

    他看了眼阿敏,又看向多尔衮道“这一次,多尔衮也一起,出兵四万,再联合科尔沁,喀尔喀,务必一战而胜!”

    多尔衮漠然点头,他领兵不过半月,一切还得听黄太吉的。

    佟养真见事情已定,还是皱眉道:“那,大汗,东/京该怎么办?若是毛文龙弄假成真,真的来袭,我们该怎么办?”

    黄太吉淡淡一笑,道:“本汗肯定明朝不会,他们的麻烦比我们多,只要我们不开战,他们不会乱来。”

    阿敏心里一顿子怒火,猛的站起来道:“都听你的!不过这一次要是再败,别怪我动用家法处置你!”

    说完,阿敏抬脚就走了。

    黄太吉看着他的背影,脸色平淡,眼神却冰冷一片。

    多尔衮将一切看在眼里,心底泛起冷笑,神色不动,静静的等着。

    果然,黄太吉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多尔衮道:“多尔衮,多铎这次就不去了,让他领四门兵马,负责守卫东/京。”

    多尔衮眼神喜色一闪,站起来道:“谢大汗。”

    黄太吉点头,望着门外,嘴角一笑,道:“去准备吧,五日后,发兵!”

    “那,还用通报明朝皇帝吗?”一直沉默着的德格类,忽然开口道。

    这句话落下,同样沉默着的济尔哈朗,硕托也抬起头看向黄太吉。

    “不必!”

    黄太吉猛的站起来,大步向外面走去。

    发下大誓愿:今天努力更新万字!!!

    ps:群号:177745561。欢迎大家进入,鞭挞官官~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与信王的又一次冲突() 
朱栩在军政两院待了一阵子,见了两院的院长,重申了不得结党,不得涉政等要求,这才又顶着大太阳回宫。

    一回宫,信王朱由检与吏部尚书周应秋已经在等着了。

    “皇上。”两人同时行礼。

    朱栩一摆手,道:“走,偏房叙话。”

    朱栩的体质是冬怕冷夏怕热,更何况是顶着外面这么大的太阳。

    两人也都没有异议,跟着朱栩来到偏房。

    朱栩擦了擦汗,换了身衣服,又分别上了三碗凉茶,喝了几口,这才觉得缓过气来。

    坐在软塌上,他看着两人笑道“都坐,不必拘谨。”

    朱由检毕竟是皇兄,他犹豫了一下,坐在朱栩不远处,周应秋也只得跟着坐下。

    朱由检不清楚朱栩出宫做什么,也不关心,他腰杆挺直,稍稍一顿,便道:“皇上,今科举士在即,臣是为了科举之事。”

    朱栩一坐下,又觉得浑身燥热难耐,又喝了口凉茶,一笑道:“嗯,皇兄说说想法。”

    朱由检看着朱栩,又沉默一会儿才道:“皇上,南/京贡院已裁,现在科举需要重新理顺,我与周尚书谈了很久,有诸多争议,特来请圣裁。”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暗笑。

    周应秋是他的人,朱由检这么说,怕是想来说服他的。

    周应秋见朱栩微笑不语,便开口道“皇上,科举自唐以来,历朝历代弊病太多,臣与吏部诸同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不过,王爷不太同意。”

    朱栩颌首,示意朱由检说。

    朱由检眼神里有着凝色,语气不急不缓的道:“皇上,科举对朝廷,对天下士子关系重大,纵然有些弊端,也不能全部推倒重来,臣议缓行。”

    朱栩双手抱着凉茶杯,默默点头。朱由检话里是‘缓行’,实则还是‘否定’。

    周应秋看着朱栩,目光微动,道:“皇上,今年的科举,还照往年,不过,每个士子需要公布出身,财产,田亩,有无狎妓,犯罪,不孝等不端之行,交由地方核实无误,方可进入。另外,将进一步压缩南方比例,改为‘南五北五’,对此,王爷都不赞同。”

    朱栩眉头一挑,看向朱由检道:“皇兄的意见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