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两个月内招齐十万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不成问题,何况单单京师就驻扎近二十万大军,北方没有威胁,随时可以调出去。

    大明现在常备军兵力接近四十万,加上驻军就接近六十万,相对偌大的大明来说,兵力还是少了,尤其还是要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

    朱栩也是思索,现在扩大军队规模是否合适,接下来的日子,将是大明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任何大规模的支出都是一种挑战。

    孙传庭看了眼众人,继续道:“皇上,陕/西的问题已经迫不及待,洪承畴也多次上书,请求增兵,或者准许陕/西总督招兵,扩充省府县兵马的数量,否则凭借他的兵力,不足以镇压住整个陕/西。”

    朱栩抬头看向孙承宗等人,道:“你们兵部怎么看?”

    申用懋看了眼孙承宗,抬手道:“回皇上,臣等商议,扩充一倍是可以的,另,若是省改尽快完成,也可以划出多个府县来,这样兵马也无需增加太多。”

    朱栩点头,思忖着道:“嗯,准了。还有,朕会让户部着手在西/安府建立一个大粮仓,储备米粮,省改一完成,就着手大规模赈灾。”

    孙承宗等人微微松了口气,陕/西现在成了他们的心头大石,本能的有预感,只怕燎原之势已成,短时间内根本难以解决,需要与时间比速度了。

    这个时候,正是万众一心的关键时刻,他们就怕皇帝有所顾忌,不敢授权给他们。

    孙承宗几人对视一眼,心里涌起自信,君臣一心,还有什么困难是应付不了?!

    对于陕/西,朱栩现在还不是很担心,洪承畴,曹文诏手里都是训练多年,也算久经战阵的老兵,消灭一个王嘉胤不成问题。又听着兵部这群人商议一阵,朱栩就回到御书房。

    傅昌宗,周应秋已经在等着了。

    朱栩一坐回去,傅昌宗就呈奏道“皇上,户部关于对我大明田亩的初步摸查,有了结果。”

    刘时敏知道朱栩关心这个,连忙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也顾不得喝口茶,翻过来就看,神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之前户部的花名册记录的田亩数是‘六百五十万顷’,也就是六亿五千万亩,可傅昌宗现在的奏本,笔墨未干的记录着‘八百八十万顷’硬生生的多出了两亿三千万亩!

    有那么一瞬间,朱栩都认为户部是搞错了!

    可以傅昌宗谨慎的性格,这种事是万万不会错的!

    也就是说,有着大明四分之一的田亩,被瞒报了!

    朱栩愤怒震惊,看着奏本说不出话来,还有就是户籍也上来了,人口是七千八百万,后面还有两个大大的‘预估’,也就是说,这还是不准确的,实际人口还会更多!

    大明政改还没有完全成型,想要仔细,完全的核算田亩,人口还不是时候。

    傅昌宗看着朱栩的表情,稍作犹豫,抬手道:“皇上,关于田亩,可能也还有大量瞒报。”

    这一点朱栩已经意识到了,手指敲着桌面,沉声道:“嗯,舅舅,户部继续摸查。再将详细的目录抄录一分给文昭阁,补税的时候,少不了他们!”

    “是!”傅昌宗抬手,又道:“皇上,近半年的商税有了初步统计,预计在五百万两以上,主要还是江/苏,浙/江一带收取最多,并且增长势头明显。”

    朱栩点头,两省就是日后沪浙苏皖大部分地区,最发达也正常,道:“嗯,户部要密切注意商税,要合理,不能低也不能高,维持商业的发展速度,对朝廷也大有裨益。”

    傅昌宗自然明白,单说这笔税收对大明朝廷来说就很重要,应了声,道:“皇上,臣还有个想法。”

    朱栩喝了口茶,微笑道:“有话尽管说,这里没有外人。”

    周应秋尽管被外人打着皇帝‘亲信’的标签,也执掌着六部之首的吏部,可他心知肚明,皇帝没有当他是真正的心腹,可听见朱栩这么说,心里还是很高兴,至少他的位置已经不是‘外人’。

    傅昌宗没有想那么多,道:“陕/西荒地太多,赤地千里,臣认为,可以向辽东转移,不论是山海/关以北,还是东/江/镇,都可以,若是开垦得宜,百万顷耕地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里朱栩就沉吟起来,这个主意不是第一次提,之前之所以没做,是因为后金在虎视眈眈,移过去也只是给后金送人口送地。但现在不同了,后金虚弱,不会轻启战端,只要把握得宜,辽东确实能够安置大量的人口。

    周应秋低着头也将利害得失分析了一遍,抬手道:“皇上,臣认为傅尚书之议可以,只要将水泥路修建完善,以大马车昼夜不停的运送,半年内转移几百万人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朝廷也需要支出大量的粮食,现银,还有耕具,农畜。”

    朱栩看了眼周应秋,沉思不绝。

    支出银子,粮食,农具这些都是小事,问题的关键是需要确保移过去的民众的安全,建奴始终是一根刺在辽东,朱栩在担忧,移民会更担忧。

    一块地要开垦成熟就是两三年,那个时候,后金也差不多恢复元气,有能力再战了。

    傅昌宗出这个主意,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顾虑,继续劝说道:“皇上,臣认为,建奴在没有把握攻下锦/州,宁/远之前,是不会再与我大明轻启战端,臣有推测,五年之内,建奴不会轻易触怒我大明。”

    “五年?”

    朱栩一怔,要是有五年,他的骑兵也应该可堪一战了吧?配合着攻城大炮等火器,难不成还惧怕后金不成?

    傅昌宗见朱栩神色有振奋,道“是,五年内,建奴不敢妄动!”

    朱栩微微颌首,若有所思起来。

    若是五年内后金不乱动,五年之后,也就由不得他们乱来了。

    周应秋很快也想到了这点,抬手道:“皇上,宁/远,锦/州一线固若金汤,若是担忧东/江/镇,不妨就地取材,构筑大城,以来保护移过去的民众,二来也让毛文龙有个根基,不至于总是待在海岛上。”

    朱栩也觉得此议可行,看向两人道:“既然如此,你们二人去一趟文昭阁,再细细商议一番。这件事朕会命文昭阁主理,六部协同,再命陕/西,四/川,山/西,湖/广等巡抚,总督配合,朝报也动起来,加强宣传,务必要稳妥,不要再出乱子。”

    傅昌宗与周应秋都抬手应‘是’,庞大的政务不能都集中给皇帝,文昭阁渐渐的也要承担起来内阁的作用了。

    说完这些,周应秋也开始奏呈,道“皇上,臣已经物色了几个巡抚人选,还请皇上御览。”

    刘时敏将奏本接过来,转递给朱栩。

    朱栩打开看了眼,周应秋的奏本简单,打算将李精白,黄立极,张瑞图等巡抚调往陕/西等即将新划分出来的省份做巡抚。

    这些人都是经历了政改,甚至深度参与的,有能力有经验,若是要完成陕/西等地的政改,这些人倒最是合适。

    朱栩没有异议,道:“嗯,接替这些人的也要早作准备,对了,与文昭阁多商议,详细再奏。”

    周应秋见朱栩同意也没有多说,心里暗喜。至于文昭阁,他并没有放在眼里,只要朱栩点头的事情,朱由检翻不了盘。

    又说了几句,傅昌宗,周应秋便告退离开。

    巡抚人选有了,接下来就是总督了,朱栩很快就想到了辽东的那些将领,祖大寿,朱梅,左辅,张盘等人,他们资历,能力都够得上,留在没有战事的辽东也算是浪费。

    朱栩拿起毛笔,在周应秋的奏本上,巡抚名字的后面,逐一添加名字,这些都是配备他们的总督。

    过了一阵,一个内监从侧门进来,在曹化淳耳边低语了一句,悄然退下。

    曹化淳见朱栩批注完,走过来道“皇上,建奴使者,多尔衮求见。”

    对于这位,朱栩谅了好一阵子,手指敲着桌面,想着这位也不简单,淡淡一笑,道:“有请吧。”

    “传多尔衮觐见。”一声声尖叫在皇宫回荡。

    多尔衮在乾清宫外,内外廷的界线上,听着声音,迈步向前走去。

    只有他一个人,穿着明朝都尉的军服,面色平静,目光炯炯,双手托着一个精致盒子,一本正经,恭恭敬敬的迈步向景阳宫走去。

    领头的是两个内监,目不斜视,迈着小碎步快步走着。

    他们很想回头再看看,这个建奴人还真特别,居然穿着他们明朝的军服,一副明朝人的打扮,不由得心里嘀咕‘建奴莫非都是这样?据说他们以前就是明人,只是叛变了……’

    两边的内监,侍卫虽然没有表情,心里也都怪异别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建奴人。

    多尔衮跟着两个内监,在众多的目光注视中,来到了御书房门外。

    一个内监接过他手里的盒子,多尔衮面色平静的整理着衣服,望着近在咫尺的御书房大门。

    实则他内心也不平静,他的双眼可以看到黑漆漆的门内,那里如同深渊般,仿佛有凶兽潜伏,正等着他送上门。

    金人都知道,大明朝廷的皇帝痛恨他们金人,下手从来不软,在宁远不知道杀了多少贝勒贝子。也从不讲规矩,他们金人的使者都是有去无回,要么是血淋淋的人头,要么就是消失无踪!

    多尔衮今年十七岁,身子不高,面色白净,说不上俊俏,眉宇间却有着让人不能忽视的戾气,即便没有表情,也令人不敢忽视,犹如面对眯眼的猛虎。

    “多尔衮,觐见!”

    那黑漆漆的房间内,传出一声尖锐的喊叫声。

    多尔衮悄悄吐了口气,大步向前,然后转身,迈过门槛向里面走去。

    里面并不昏暗,相反非常的明亮,在那御桌内,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脸角分明,眉目如星,端坐在那,给人一种泰山崩于前也不改色的镇定,自如之感。

    他嘴角含笑,神色温和,眼神清澈,一眼看去会认为是个人畜无害,宽厚仁和的少年人。

    可多尔衮内心越发警惕,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可怕,他想起了总是嘴角挂笑,丝毫不漏脾气的黄太吉!

    恍惚间,多尔衮觉得,这两人真像!

    多尔衮上前,在御桌不远处,单膝跪地道“臣,多尔衮,叩见皇上!”

    朱栩没有动,嘴角还挂着笑,内心却一百万头羊驼狂奔而过,还带着怪异的叫声,在他脑海回荡不绝。

    多尔衮穿着一身的明朝军服,是都尉级别的,尤其是他的自称的是‘臣’,令朱栩一时间没有办法适应。

    如果再认真追究起来,还真是对,黄太吉被封的是忠勇王,是朱栩的臣子,多尔衮自然也是。

    一切都是应该应分,可出现在多尔衮身上,朱栩都快质疑他的听觉了。

    朱栩飞快醒转过来,打量着眼前的多尔衮,微笑道:“平身吧。”

    “谢皇上。”

    多尔衮的礼仪挑不出毛病,站起来,躬着身,拿过边上内监捧着的精致玉盒,抬手道:“皇上,这是忠勇王托臣带来的贡品,请皇上御览。”

    曹化淳实则也被这一幕惊了,听着多尔衮的话,又深深的看了眼,走过去,接过来放到朱栩桌前,并缓缓打开。

    朱栩目光平淡的看去,旋即双眼猛一睁。

    还是二合一的五千字大章。

    推荐好友的《汉儿不为奴》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ps:本书限免,在起点可以免费看了这个时候急需收藏,求收藏!!!求打赏!!!

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乱之始(求收藏~~)() 
朱栩看着玉盒里的东西,又抬头看了眼多尔衮,这才伸手拿出来。 更新最快

    右面的是一张地图,封面上偌大的‘兵力布置图’五个汉字,很是夺人眼球。

    朱栩摊开看去,上面详细的标志着‘东/京’附近的兵力的详细布置,地图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各个领兵人的名字,性格,作战方式等都有介绍。

    朱栩神色平静的放下地图,又看了眼多尔衮,拿起中间的,这是一道‘账本’,涉及后金的高层人员的花名册,金银财况,粮仓位置等等一系列重要情报。

    朱栩又拿起最左边的,翻看一看,这是多尔衮的上奏的‘效忠书’,言称‘虽忠勇王之属,亦有报国之心’,希望朝廷能够让他领兵,为朝廷‘平内乱,灭外贼’。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神色怪异,抬起头,双眼微眯的看着低着头的多尔衮。

    前面那一句可以认为多尔衮因为‘怕死’所以要投降,可那一句‘平内乱,灭外贼’就值得玩味了。

    ‘内乱’,沈/阳现在也可以说是大明属地,多尔衮这‘平内乱’,指的是黄太吉?

    ‘灭外贼’指的是谁?大明四边除了不时南下劫掠的,能称得上‘贼’的,也唯有蒙/古各部。

    朱栩放下奏本,手指敲着桌面,神思飞转。

    锦衣卫从辽东传来的情报,也有关于多尔衮和黄太吉之间明里暗里争斗的,尤其是黄太吉昏迷期间,多尔衮动作奇多,只怕阿敏入长城也是多尔衮故意送他去死,而黄太吉送他来京师,应该也是一样的目的。

    只是,这两位都不简单,这次多尔衮的‘投诚’是真是假?

    朱栩打量着多尔衮,他微躬身,低着头,一眼看去如大明的普通都尉,看不出丝毫特别。

    曹化淳,刘时敏等人见朱栩没有说话,偌大的御书房,落针可闻。

    多尔衮低着头,尽管神色平静,眉头却微不可察的在抖动。

    他不清楚这些条件能不能打动明朝皇帝,若是他轻飘飘一句‘拉出去砍了’,他这次赌博就输了,他内心潜藏着的宏图大愿也将一切成空。

    脖子上仿佛有冷风穿过,让他汗毛炸立,浑身冷透。

    可他纹丝不动!

    朱栩打量着多尔衮,忽然间心底一阵好笑,不论多尔衮的投诚是真是假,在他手里难不成还能翻出天去?

    既然多尔衮来了,不利用也白不利用!

    朱栩敲着桌面的手指一顿,微笑道:“嗯,忠勇王的诚意朕收到了,你的……朕也看到了。都尉……还是差了点,你手里有多少兵马?”

    多尔衮听着朱栩温和的话,心底一松,知道赌赢了,抬手道:“回皇上,若是得皇上允许,臣可以从沈/阳调三千精兵入关。”

    朱栩点头,道:“嗯,都尉还是差了点,朕给你加封副总兵,除了你的三千骑兵,朕再给你配七千凑齐一万,归总兵满桂调遣,待会儿让人带你去见兵部堂官,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多尔衮知道,他现在需要增加他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单单是盒子里那几样还不够,又抬手道:“臣与蒙/古各部多有联系,愿为皇上分忧。”

    对于蒙/古,朱栩一直都是奉行需要足够硬的拳头,多尔衮的关系网没多大用,可他的战争能力却有大用!

    朱栩笑了笑,转头向曹化淳,道“你领着去兵部传旨,然后再带他去满桂,亲自去。”

    曹化淳知晓这是朱栩重视的表现,应了声,便向多尔衮走去。

    多尔衮再次抬手,不动声色的,深深的,看了眼朱栩道“臣告退。”

    朱栩点头,目送多尔衮退出御书房。

    朱栩嘴角含笑,轻声自语的道“也好,就拿蒙/古试试。”

    夏粮收成在即,正是蒙/古抢劫的关键时候,也正好是试试多尔衮的好机会。

    朱由检自从与朱栩‘交心’之后,越发的有摄政王威严,强行的在文昭阁阁议上,通过了‘恢复祖制’的阁议,上奏司礼监,阁议决定:即日起,凡拥有超过九百亩以上田亩的户丁,每亩征税五升,同时补缴税粮5升。

    也就是说,朝廷要对天下田亩,每亩征收一斗税粮。

    顺天府刚刚发出消息,就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当天就有无数的弹劾奏本飞入通政使司,弹劾文昭阁‘乱政’,要求罢免,恢复内阁等等。

    同一天,朱由检召集六部尚书侍郎,督政院靖王,商议省改的事情,会议异常的顺利。

    阁议决定:设立辽东省,涵盖山海/关以北,辽东都司半岛,张问达为巡抚,杨麟为总督。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广五省进行重新分化,多出宁/夏,甘/肃两省,新任的巡抚与总督也准备就绪,已经在去往的路上。

    文昭阁与兵部也飞速的决定了后金的‘真正的投降’的条件,包括严格的划定边界,大明朝廷派员监督后金军政,详细的贡品,封号,通商等等。

    文昭阁动作迅速,这也让大明京城内外颇为惊讶。

    令人意外的是,省改的反对声并不大,不论是陕/西,四/川,还是云/南省域都非常的大,形势错综复杂,加上灾情严重,那些当官的恨不得立马甩锅,自然不会阻挡。

    真正的阻力,还是在面对向富人收税,补税的事情。

    纵然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各地反对声依然此起彼伏,不止地主们抱团抵制,抗拒税粮官员,各地省府县的头头脑脑也都消极对待,甚至暗地里阻挠。

    这场征税,目标对象就是富饶的南方,沿海诸省,先是政改,接着又强行取缔了复社,外加魏忠贤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未干,好容易稍稍平静,不论是朱栩还是大明的高层都不愿意再‘激怒’江南官宦集团,只能施之以柔,缓慢推进。

    大明的朝报全力开动,目前报纸都是非常便宜的,遍布京城的摊点,谁都买得起。

    省改的消息,建奴朝贡的消息,赈灾的消息,平乱的消息,总之,都是皇帝英明神武,朝廷一心为国,呼吁民众要勒紧裤带与朝廷一同抗灾,渡过这艰难的日子等等。

    朝报在各省陆续设立报点,开始慢慢掌握舆论导向。

    去往陕/西的路上,一座精致,有些奢华的马车内。

    李岩面无表情,双眼阴沉着,仿若有无限恨意,偏又发作不得。

    他的妻子汤氏轻声的安慰着道:“夫君,纵然考不上省文院,也可以让父亲大人报送,哪怕不行,朝廷不是说也可以如过去一样,科考入仕吗?”

    李岩抬头看了眼汤氏,嘴角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哼了声,闭上了眼。

    汤氏虽然是大家闺秀,可对外面的事情又能了解多少?

    让李岩愤怒的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