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事?朕心急三分,他们努力一分,朕这个皇帝,怕是比太祖太宗都要累……”

    李解语坐上来,玉手轻轻的揉着朱栩的太阳穴,柔声道:“臣妾愚笨,帮不上皇上的忙,只希望皇上到我这能轻松一二。”

    朱栩静静的看着门外,好一会儿才道:“也只有在你这才能轻松一会儿,皇嫂那边不准朕随意去了。”

    李解语知道那晚的事情,明白张太后这是在避嫌,心里不由得心疼朱栩,一边揉着一边想着道:“皇上,太妃今天见了英国公家的一位小姐,皇上要不要见见?”

    朱栩哪有心思想着这种事,身体躺了躺,道:“朕睡两个时辰,记得叫醒朕。”

    李解语应声,给朱栩盖好被子,看着他眉宇间的凝色,俏脸忧虑的悄步退了出去。

    与此同时,周应秋来到信王府,看着依旧如昨日的匾额,神色平静中带着一点嘲讽。

    信王的倒台其实在他心里早有预料,从皇帝决心改元的时候,他就猜到了一点。

    景正朝是一个开端,也是一次诀别,与过去的诀别,那标志着过去的那些人和事,都要被清理。

    信王作为天启皇帝遗照的摄政王,首当其冲!

    依照皇帝的性情,只要信王站在他的马车上,跟着他走,一定会有一个妥善的安置。可偏偏信王没有,他与东林的那些老思维习惯性的推动着他与皇帝作对,成为皇帝的绊脚石。

    皇上如何能容!

    周应秋背着手,静静的看着,心里浮想联翩。

    信王的倒台,也标志东林的势力在朝堂,在大明彻底的终结!

    一个时代的结束!

    “老爷,我们就这样见信王吗?”

    周应秋身后的家丁,看着一身常服的周应秋道。这么见一位王爷,有失礼数。

    周应秋淡淡一笑,道:“我现在肯来就是给他面子,日后怕是没有会再来了。”

    那家丁愣了愣,旋即心里一惊。

    周应秋很顺利的进了信王府,一路来到大堂,远远的就看见非常奇异的一幕。

    朱由检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还站着两个,他的王妃周氏,以及侧妃田氏,李氏都站在他身后,遥遥的看着周应秋。

    周应秋的瞳孔微微一缩,神色不动的上前,抬手道:‘下官见过信王,王妃。’

    朱由检面色平静,甚至嘴角含笑,逗弄着怀里的第三子,头也不抬的道:“嗯,免礼。”

    周应秋起身,又环顾一圈,周王妃倒是镇定,其他两个侧妃都有些瑟瑟发抖,两个站着的孩子脸色发白。朱由检怀里的小孩子咯咯直笑,很开心。

    周应秋心里恍然,信王这是表面了死志,他面上不动,平淡的道:“王爷,这是想明白了?”

    朱由检手顿了顿,抬头看向周应秋,漠然道:“皇上打算怎么处置我?杀了?囚禁?还是流放?”

    周应秋道:“看来王爷还是没有想明白,下官还是等王爷想明白再来吧。”说着就要转身。

    朱由检看着他转身,走出大堂,一直都不动,直到周应秋踏下最后一道阶梯,神色微变道“慢着!”

    周应秋脚步一顿,转身过来,看向朱由检道:“王爷还有其他吩咐?”

    朱由检脸色沉了沉,许久才道“本王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周应秋面露思忖,旋即就走回来,道:“王爷请问。”

    朱由检看着周应秋,眼神挣扎之色闪过,道“本王想知道,皇上为什么一定要圈禁宗室?”

    周应秋微怔,道:“王爷,这个你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

    朱由检皱眉,道:“皇上是想拿回宗室的田亩?完全可以用其他办法,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激烈?”

    周应秋看着朱由检,心里轻叹一声,他今天来就是给朱由检做思想工作的,只得道:“王爷,不止是田亩这么简单,宗室在皇上眼里,是朝廷的第一大害,占用的田亩,每年不断增长的俸禄,在地上作威作福,平王,瑞王等人实际上都已无地可封了……其他的下官不方便说。”

    朱由检神色变不变,他没有想到,被视为皇室柱石的宗室,在皇帝眼里居然是‘第一大害!’

    “那东林?东林都是为国为民,忠直之士,皇上为何要痛下杀手?”朱由检又道。这是他心里一直过不去的坎,或者说大明不少读书人都堵在心底。

    周应秋眉头动了动,突然意识到一点,就是不管朝廷怎么说,怎么在朝报上宣传,天下人根深蒂固的想法短时间都难以改变,身在中枢的信王都这样想,何况其他人。

    周应秋一边思忖着对策,一边回道:“党争。”

    朱由检又皱眉,心里不满,简单两个字就开那么大的杀戒,将东林彻底的扫除朝堂吗?

    朱由检深吸口气,看着周应秋又道“为什么要向士绅收税?”

    周应秋看着朱由检,知道这位是真的回不去了,语气也就随意了些,道:“士绅与宗室类似,只是士绅更为庞大,比宗室膨胀的更为快速,户部曾经做过一个测算,依照目前的速度,大明最多三十年就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这个说法显然是说服不了朱由检的,在他看来,士绅是比宗室更加庞大,坚定的力量,是朝廷,是朱家控制天下的最根本的所在,朝廷向他们收税,这是在让皇帝,让朝廷失去民心,与天下人作对!

    这是在自取灭亡!

    周应秋知道,朱由检一时半会是转不过弯来,那些已经转过来的,要么是皇帝身边的老人,耳濡目染,另一波则是处在中间,挣扎着听命行事,大部分的还是不能理解皇帝,朝廷的政策的重要性,以至于像信王一样,坚持不懈的抵制。

    这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服的,这需要一个共同的理解的过程。

    周应秋决定今后要多多的发表朝报,多多的与各省封疆大吏谈心。新政对很多人来说,来的很突然,完全接受需要足够的缓冲。

    周应秋探清楚了朱由检的心思,抬手道:“王爷,在京城养老?就藩?想好了派人通知下官,告辞。”

    朱由检看着周应秋的背影,眉头皱成川字,他没从周应秋身上得到什么,倒是被他的‘就藩’二字弄的心神不宁。

    “就藩?这是什么意思?”

    新的一月来临了,请大家多一点支持呗月票,订阅,推荐票,收藏,统统都需要~

第五百五十七章 铸币() 
朱栩到底也没睡成两个时辰,洗漱一番,揉着脸来到御书房。.更新最快

    听完周应秋见朱由检的全过程,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你是说,天下官员对新政的认同或者理解还是不够?”

    周应秋微肃着脸,沉思着道:“应该不是不够,而是他们心有抵触,不愿接受,所以也不肯去了解,即便是有朝廷的鞭策,他们也不肯多走一步。”

    朱栩明白周应秋话里的意思了,他的改革很突然,整个大明都没有思想准备,在思维固定,甚至已经僵化的现在,哪怕再合理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更何况这场改革显得非常的‘蛮横’。

    “皇家政院那边的政务班,怎么样了?”朱栩道。

    周应秋道:“因为三番两次的被打断,并不顺利,加上皇上有意整肃底层吏治,臣打算今年开始,京官可以放缓,省级官吏轮流进京受训,暂定为期三个月。”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思索着道:“在各省政院也准备开课吧,从省里的官员开始,过一阵子,府一级也可以开始,革新革新,到了革命思想的时候了。”

    经过几年的磨合,新政日趋完善,课纲,教授队伍日渐成熟,该是铺开的时候。

    周应秋稍稍一想,道:“是,吏部有这个打算。另外,臣还想吏部也筹建一份报纸,专门用来介绍新政,吏部的政务,给天下士林解惑。”

    朱栩心里一动,笑着道:“这个主意不错,这样吧,六部各设一份报纸,以六部命名,然后礼部的现在移交给内阁。”

    周应秋怔了下,旋即道:“皇上圣明,内阁的报纸,臣认为该命名为:景正朝报。”

    朱栩看着他笑了笑,没有点破他的小心思。手指在桌面敲击不断,清脆的马蹄声不止。

    大明要进入一个新时代,舆论导向非常的重要,现在抢夺、控制还来得及。

    周应秋看着朱栩,迟疑一下,道“皇上,关于刑部尚书,顺天府府尹,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选?”

    朱栩神色不变,虽然阮大铖这件事来的突然,人才储备他都是一直在做的,心念一转,道:“沈任刑部尚书,陈奇瑜任顺天府府尹。”

    周应秋没有丝毫犹豫的抬手,道“遵旨。臣将与曹公公,毕大人,孙大人,靖王一起与二位大人面谈。”

    朱栩点头,这五人分别代表着司礼监,也可以说是他这个皇帝,毕自严,孙承宗是内阁,周应秋是吏部,靖王是督政院。

    “嗯,选人,用人,一定要谨慎,各方面都要严格把关,不要有一丝差错。”朱栩道。他即将准备对底层进行清洗,需要保持高层的团结与稳定。

    周应秋道:“皇上放心,去年八月之后,在京的三品以上每半年都会摸一次底,京外的巡抚,总督,参政参议也是半年一次,有问题都会及时清理。”

    这些朱栩倒是都很放心,喝了口茶,道“政改,你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周应秋抬头看了眼朱栩,低着头沉吟一会儿,道:“皇上,现在我大明上下的目光都聚集在政改上,压力丛丛,阻碍密集,并非是好事情。”

    朱栩手指微顿,心有所动的看着他道“你是说……要想办法,转移一下注意力?”

    周应秋抬手,道:“是,并且是那种短暂转移,可以迅速来回来,可控的大事。”

    朱栩心里会意,笑着道:“好,朕知道了,朕来想办法。你回去之后,还是要抓紧完成政改,这才是当前的头等要务,不能懈怠。”

    “臣遵旨!”周应秋道。

    目送周应秋离开,朱栩长吐一口气,轻声自语道:“近来的压力确实很大,得想办法缓解……”

    虽说大明内忧外患,可相对来说也算平稳。

    黄太吉与科尔沁暂时还没有能力扣边,西南的民乱也被控制住,日。本已经闭关锁国,沿海没有倭寇,南方的海上的荷。兰人,西班。牙人威胁还可稳妥应对,安南现在正在割据混战,缅。甸忙着统一战争,都无暇来侵扰大明。

    草原上,朱栩的手还伸不了那么长,西南诸省平稳,日。本倒是个好选择,不过海军还不够成熟,没有把握,海上更是,能动手的,也只有安南与缅。甸了。

    朱栩思忖着,翻起右手边的奏本。

    对大明朝廷来说,不断的革新计划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可落到实处,影响到天下的,还是微乎其微。朝廷颁布政策是一回事,执行、落实又是另一回事。

    大明的整个社会氛围,其实并没有多少改变。

    毕自严等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一面在完善政改,一面与各地的巡抚,参政不停的讨论,叙话,用尽办法的希望他们能认真,深入的执行朝廷的革新计划,推动政改的深入。

    周应秋回去没有多久,内阁及六部都开始着手准备新的报纸。

    名字起的非常有意思,除了内阁的景正朝报,吏部的是‘吏部时报’,工部的是‘工部达报’,礼部的是‘礼部制报’,刑部的是‘刑部案报’,户部的是‘户部闻报’,兵部的‘兵部边报’,督政院的是‘督政院报’。

    都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八张报纸第二天开始试运行,同时传令各省进行更改。

    这些报纸前期都是免费的,在各个商贩,驿站,衙门等地可以随意领取,领完为止。

    不管怎么说,大明的识字阶层对朝政还是非常关心,这些报纸往往不足半个时辰就被拿走一空,‘饥饿营销’促使议论声更加的热闹。

    鱼藻宫。

    李解语给朱栩盛着番薯稀饭,笑着看向无精打采的小永宁道:“公主,这是怎么了?”

    小家伙的头磕在桌上,有气无力的看了眼李解语,长叹了口气,一副老气横秋的语气道:“太后娘娘心情不好,总是欺负人家……”

    朱栩没有理会这丫头,自顾的拿起馒头吃饭。

    李解语给小永宁也盛好一碗,坐在边上轻声笑道:“娘娘近来心情不好,公主还是不要捣乱。”

    小家伙撇了撇嘴,抬头看了眼饭碗,拿起筷子道:“皇叔,能不能换别的,每次都吃这个,人家都瘦了……”

    “坐起来。”朱栩拎着她的耳朵道。

    “啊啊啊……”小家伙惨叫几声,不情不愿的坐起来。

    李解语给小永宁夹了几道菜,道:“公主,这番薯很可口的,京城的普通人家都喜欢吃。”

    番薯作为一种经济实惠的新的主食,在大明各地迅速铺开,有力的打压了粮价,这也让朱栩能够更轻松的收购更多的战略储粮。

    皇宫里向来节俭,小家伙不是第一次吃,拿着筷子翻了一会儿,转头睁着大眼睛看向朱栩问道:“皇叔,我可以种番薯吗?”

    “种番薯?”朱栩看了她一眼,想了想,笑道:“可以,在御花园,你喜欢种什么都行。”

    小家伙闷闷的应了声,开始吃饭。

    朱栩没有理会,这小丫头给三分颜色就上天。他一边吃着,一边翻着毕自严等人昨天的会议记录。

    周应秋说的士绅不交税就禁止科举,从商等等,都很具威慑力,也很容易执行。不过这不能明面上下令,只能事后告知,迫使他们老实交税。

    小永宁慢慢的扒着稀饭,轻咬着番薯块,大眼睛眨动着,不时悄悄看向朱栩的侧脸。

    李解语将她的小动作尽收眼底,笑而不语。

    “皇叔,你今天是要出宫吗?”果然,没多久小家伙就忍不住了,转头看向朱栩,眨巴着大眼睛,抿着嘴,一副很乖巧模样。

    朱栩继续看着会议记录,淡淡道:“你是知道了这才跑过来的吧?”

    小永宁小脸一变,嘻嘻笑道:“人家是无意中听到的,皇叔,太后娘娘这几天总是盯着人家,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人家想出宫去玩……”

    “不行。”朱栩拒绝的非常干脆。

    小永宁瘪了瘪嘴,欲哭。

    朱栩毫不理会,这丫头也是该管管了。

    小丫头登时知道这招没用,而后坐直身体,哼哼唧唧的道:“都不让我出去玩,哼,本公主有办法自己出去玩……”

    朱栩吃了几口,就对着李解语道:“没事多去皇嫂那坐坐,聊聊天,还有,这丫头你负责押送慈宁宫。”

    李解语一见朱栩胃口这么差,连忙道:“是,皇上要不要再吃一些?”

    朱栩摆摆手,转身就出了门。

    小丫头在冲着朱栩的背影皱着小眉头,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着什么。

    朱栩出了鱼藻宫来到御书房,坐下后给自己到了杯茶,同时道:“今天都有什么安排?”

    曹化淳手里拿着一道文本,翻开看了眼,道:“皇上,今天您要见孙阁老,毕阁老谈论政改的事情,再见傅大人,详谈皇家钱庄铸币,银票。要召见魏良卿等人谈论几大商行的情况。太妃,太后会宴请在京的诰命夫人,皇上要抽空过去看看。您要召见十八省总督,谈论地方军务……皇上,是否要排序一下时间?”

    朱栩喝了口茶,道:“先不排,告诉毕师,孙阁老,让他们抓紧完善政改,抓紧说服所有人,这些人不能久离,得尽快回去。你通知傅涛,朕要出宫,去一趟惠通商行,路上朕要与他聊聊。”

    去年朱栩就让傅涛等人将名下的产业进行整合,如今惠通商行被剥离出来,组建了皇家钱庄,现在的惠通商行是惠运船行,惠民商会等的统称。

    曹化淳会意,道:“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朱栩看了眼桌上,顿时一愣,随手拿起来。

    这是一道紫色标记的,来自锦衣卫的密奏。

    朱栩看了眼密封,小心的拆开,抽出信纸,摊开在桌面,然后又从抽屉里拿出一瓶明矾,轻轻的涂写在上面。

    没一会儿上面的字迹就显露出来,朱栩细细看着,不自觉嘴角微微翘起。

    这是锦衣卫来自日。本的密信,言称日。本内斗的厉害,皇帝与各地军阀,军阀之间,其中一个将军很厉害,把持了军队,不过日。本国内灾情同样严重,四处都是吃不上饭的农民。日,本朝廷进行了严厉的控制,都被困在一个个岛上,大岛也不准人口流动。

    朱栩心里十分明白,‘小冰川’不是只冲大明来的,草原上,海岛上会更加严重。他已经给锦衣卫下了密旨,要尽快对日。本进行渗透,潜伏,挑拨内战,现在只等收获了。

    这道密信里还称日。本‘遍地是金’,人口稀少。

    这一点朱栩有印象,日本貌似盛产黄金,经过多年内乱,加上入侵朝。鲜,日。本现在的人口,只怕与安南差不了多少。日。本又是岛国,真要进攻的话,完全可以从海上,从容的各个击破。

    “也不知道海军那边海图画的怎么样了?”朱栩若有所思,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

    过了一会儿,朱栩给锦衣卫写了一道密旨封好,又继续看起各地的奏本。

    “咦?”

    朱栩看着钱龙锡的奏本,神色讶异,他的在奏本称江。苏可以接收三十万灾民。

    消息朱栩早就让毕自严透露出去,这还是第一个表示愿意接纳的地方巡抚。

    “三十万……”朱栩沉吟,现在的江。苏省,包含着后世的安。徽等不少地方,地域广大,最为发达,三十万,在朱栩看来还是太少了。

    思忖一阵,他将这道奏本留中。

    又看了一阵子,算算时间,朱栩换了便衣,向着宫外走去。

    “皇上。”

    傅涛已经在宫外等着,见朱栩过来,连忙行礼。

    朱栩压了压手,道“边走边说,先跟朕说说皇家钱庄。”这个是朱栩的钱袋子,有大用的,万不能有失。

    傅涛知道皇家钱庄的重要性,瞥了眼四周,凑近一点道:“回皇上,皇家钱庄臣已经筹备齐全,各地商行都在更改名号,架构也在重新组建,梳理条规,使得更加的正规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