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所闻见陈奇瑜不说话,知道他心里愤怒,他也是满腔怒火,声音厉然的道:“大人,还不止如此,一些人要求下官免去税粮,言称‘一切照旧,可多捐百两’!”

    嘭!

    陈奇瑜猛的一拳头敲击在桌上,抬头冷冷的看着陈所闻,道:“传令,召集北直隶所有知府,知县来京师,本官不管他们忙什么,明天中午若是不到,就在家准备行李,即刻就能返乡!”

    陈所闻知道陈奇瑜这是怒极,刚要开口,一个衙役匆匆走进来,道:“大人,王典吏以‘乡里通渠’,拨给了赵员外三百两。”

    陈所闻脸色猛的一变,向着陈奇瑜道:“大人,这王员外恰恰就捐了三百两!”

    陈奇瑜怒极而笑,坐在那全身发抖!

    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做过户科给事中,然后是陕。西副使,后来是左参政,守卫南。阳,可以说,他的履历很厚实,官场上的龌蹉他见识了不少,可今天,他还是开了眼界!

    左手出右手进,玩的是堂堂正正,丝毫不在意被他知道!

    陈所闻知道陈奇瑜很生气,还是道:“大人,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皇上既然要求顺天府进行纳捐,倘若只有八百,不五百两……陈大人现在可还在牢里……”

    陈奇瑜脸上闪过一丝狰狞,强压着心底的怒火,道:“你有什么办法?”

    陈所闻心里同样很生气,可分得清轻重,他道:“下官曾去户部看过纳捐的名单,其中商行捐纳的最多,其次是勋贵,然后是朝臣,真正的士绅,反而寥寥无几。”

    陈奇瑜眉头一皱,他是顺天府府尹,岂能不知道那几家商行的底细,看着他道:“你是说,要本官去那几家商行化缘?”

    真这么干估计能被皇帝恨死!

    皇帝让你纳捐,你纳到皇帝头上,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陈所闻摇头,道:“大人误会了,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下官是想,不如以大人的名义,召集京城的拥有巨资的勋贵,大户,开诚布公,公开纳捐,记录在案。”

    陈奇瑜稍稍思索就摇头,道:“且不说我没有这个能力,即便都召集来了,他们也不会在乎这些。”

    陈所闻一听,神色也慢慢凝重起来。

    士绅,勋贵都不是能轻易得罪的,朝廷能对他们用的手段极其有限,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根本不能从他身上抠出银子来。

    大堂里陷入沉默,两人一边怒恨这群人一边思索着对策。

    好半晌之后,陈所闻抬头道“大人,实在不行,就追缴历年欠粮,以充这次捐纳!”

    陈奇瑜同样摇头,道:“他们若是找理由不给,我们也不能去抢,必须想一个稳妥的办法。”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起了税改中提及的一句话‘凡有偷税漏税,拒不纳税者,夺过往封敕,三代以内禁科举,不得从政从军’。

    这些士绅之所以‘高傲’,就是他们祖上或者现在有‘功名’在身,可以拥有诸多特权,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如果被强行剥夺,怕是会生不如死!

    一旦剥夺,他们就与普通百姓无异!

    只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动了起来,肯定就会是鱼死网破的局面!

    陈所闻也看得出陈奇瑜心里是有主意,只是在犹豫,试探着道:“大人,可是有了办法?”

    陈奇瑜站起来,深吸一口气,道:“你先将北直隶的大小官员召集到京,商议一下对策,待会儿我再去走动一番,看看能不能想到其他办法。”

    陈所闻心里了然,抬手道:“是。”

    陈奇瑜出了顺天府,想了想,向着张国纪府上走去。

    张国纪现在日子过的滋润,有惠民商会的分红,悠闲在家,不愁吃喝,外加张太后地位崇高,谁人见了都尊重三分,越发让他得意。

    两个小丫鬟揉着肩膀,前面还两个女子在弹唱着,他摇头晃脑,哼哼唧唧好不惬意。

    “公爷,顺天府府尹,陈奇瑜求见。”一个下人走过来,在张国纪耳边道。

    张国纪一愣,道:“他来干什么?”

    他想了想,而后摆手道:“都下去,收拾一下,请他进来吧。”在家里惬意可以,不能让外人瞧见。

    陈奇瑜给张国纪抬手,道:“下官见过太康公。”陈奇瑜知道,这位太康公实际上没有能力,无非是当年天启帝登基,需要臂力,特意给这位加的封。虽然如此,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若是他站出来支持顺天府的纳捐,将会有不少人景从。

    张国纪坐在椅子上,神色淡淡的看着陈奇瑜道“陈大人不知来我这闲人府上所为何事?”张国纪这类人,都是远离朝局,丝毫不沾的。

    陈奇瑜倒是镇定,开门见山的道:“公爷,下官此来,是想起公爷出面,为顺天府纳捐,出一份力。”

    张国纪愣神,而后越发的冷淡道:“本公为什么要帮你?”

    陈奇瑜自然早就想好了对策,抬手道:“公爷,您是勋贵之中尊分最贵之人,此次纳捐也是皇上的要求,公爷想必没有拒绝的理由。下官身为顺天府府尹,公爷的人情,下官也算还的起。”

    理,情,这两个东西,在这个时候往往都让人无法拒绝。

    张国纪挺着大肚子,看着陈奇瑜,好一会儿道:“纳捐,本公可以给你五千两,但本公不出面。”

    五千两也是不少,可陈奇瑜倒是不在意这个,看着张国纪道:“公爷这是何意?”

    张国纪冷哼一声,道:“今天是你顺天府,明天是工部,吏部,内阁,我这太康府还要不要清净了!”

    陈奇瑜眉头微皱,若是张国纪不出面,再多的银子还是没有作用,心里斟酌一番,道:“公爷,若是您肯出面,下官可以奏请皇上,想必皇上不吝赏赐。”

    张国纪沉着脸,一摆手道:“送客!”

    陈奇瑜还要再说,张国纪已经转身进了内房,两个下人过来,道:“陈大人,请。”

    陈奇瑜神色动了动,压着一顿子怒气转身出了张国纪府邸。走了几步,还在沉吟不绝。

    “大人,我们现在去哪里?”轿夫跟着问道。

    陈奇瑜停下脚步,目露思忖。张国纪位分确实尊贵,可要论影响力,谁有比得了英国公张维贤?

    “去英国公府。”陈奇瑜转身上轿子。

    可是,这一次,他连门都没进去。

    张维贤现在都是幽闭大门,没有事情,从不出门,也不见任何朝野官员。

    陈奇瑜神色变了又变,决定改去刘家,也就是刘老太妃的娘家。

    刘化去了江。西,刘岱迎接的,非常客套,大方的捐纳了三千两,要求一样‘不出头’。

    陈奇瑜经过这三次,总算是看明白了一件事。

    并不是京城的氛围改变了,天下人都有了为国为民的情怀,一切还是一样!户部之所以能捐纳那么多,是因为背后有皇帝出面站台!

    没有了这一层,别说他,哪怕是傅昌宗都未必能收到多少!

    坐在轿子里,陈奇瑜疲惫的闭着眼,好久才轻声叹道“这么大的国家,怎么能只靠皇上一个人……”

    陈奇瑜回到顺天府,与陈所闻商议一阵,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明日进京的那些知府知县身上。

    整个北直隶一起纳捐,以顺天巡抚的名义,加上一些‘手段’,总不至于数额太少吧?

第五百六十八章 体香() 
景阳宫外。

    布木布泰,海兰珠等了小半个时辰,大明皇帝还是‘没空’召见她们,这让两人心头都是阴霾重重,浑身不不自在。

    “两位使者,皇上与诸位大人在议事,今天怕是没空见你们,请回吧。”一个内监从御书房出来,站在门前对着两人道。

    布木布泰眉头轻蹙,接着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递给那内监,道:“公公,这是我汗的亲笔信,还请交给大明皇帝。”

    海兰珠一怔,连忙也掏出一封道“这是我科尔沁大汗的亲笔信。”

    那内监看了眼,接过来道:“二位请回吧,宫里规矩森严,切不可随意走动。”

    布木布泰曲身行礼,这才离开。

    一旁自有内监,宫娥陪同。

    御书房内。

    朱栩正看着魏忠贤上来的奏本,言称‘北直隶之地,若有潜流,波澜不惊,似有大动’。

    朱栩笑了笑,放到一边,继续看着奏本。

    这本是云。南总兵左良玉的奏本,言称安南有北侵之意,望请朝廷许可云。南‘临机决断’之权。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眯了眯眼,现在的云。南不同于后世,地域庞大,人口复杂,驻扎着十多万军队,面对的是东南亚错综复杂的局势。

    他沉吟,左良玉这个人是那种需要拿绳子拴着的人,一旦拿掉绳子,谁也不清楚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朱栩眼神里迸射着一缕缕寒芒,他想到了很多。

    从桌下拿出地图,铺开在桌面上,细细的看着。

    安南,老。挝,缅。甸,尤其是看着云。南最南端,离印。度洋似乎也没有多远!

    朱栩心里默默盘算了一阵,多尔衮的骑兵应该快到了,杨嗣昌估计也不远,有杨嗣昌节制,左良玉应该翻不了天。

    “传旨,”朱栩目光还盯着地图,嘴上道:“杨嗣昌以兵部侍郎,节制云。南诸军,一切战况由他自决,左良玉等皆听命调遣,不得有误!”

    “遵旨。”刘时敏在一旁应声。

    朱栩的手指还在划着,心里喃喃自语‘若是能从这里打通去印。度洋,就可以绕开马六。甲了,修路,移民,建造陆军,海军基地,海贸城……’

    这个时候,一个内监走进来,将两封信交给曹化淳,低语几句悄然又退了出去。

    曹化淳稍作检查,上前道:“皇上,布木布泰,海兰珠呈递了黄太吉与巴达礼的亲笔信。”

    朱栩唔了声,转头看了他一眼,而后又转过头,道:“放下吧,朕待会儿看。”

    曹化淳上前,将信放下,又退了回去。

    朱栩盯着地图,细细的想着。

    若是能穿过东南半岛,从云。南到印。度洋修一条大路,沿路驻军,移民,那绝对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朱栩握紧拳头在上面狠狠的敲了敲,深深吐了口气,道“传旨给军器局,再给云。南调一百门大炮,要最好的那种!”

    “遵旨。”曹化淳道。

    一旁的刘时敏闻言,心里一动,道:“皇上,工部徐侍郎预约明天带人进宫觐见。”

    朱栩不在意的点点头,道:“嗯,明天看看时间。”他现在的时间是完全拿不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什么事情给耽搁,没有办法给徐光启准确预留时间。

    刘时敏答应一声,他不能让徐光启一直等着,需要见缝插针的安排时间。

    朱栩又看了一会儿才将地图收起来,目光转向桌上的两封信,随手拿过一封。

    看了看,是巴达礼的,这位是科尔沁的大汗,称号是‘土谢图’,是奥巴的长子,海兰珠的堂兄。

    科尔沁当年被林丹汗围困,差点被灭,努尔哈赤派了莽古尔泰救援,所以两族立了盟约,成为‘指掌兄弟’。再后来,奥巴不想被后金控制,想要摆脱,结果被黄太吉一下,亲自到沈。阳请罪,科尔沁由此成为后金的臣属,被牢牢控制。

    朱栩上下翻了翻,普通的信封,倒是有一股幽荷的香味。

    “这是美人计吗?”

    突然间,朱栩低语,他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只怕,黄太吉还没有见过这位海兰珠。

    曹化淳与刘时敏都转头看向朱栩,神色若有所思。

    朱栩只是嘀咕了一句,拆开信封,拿出信。

    这不知道是不是巴达礼的手书,一手漂亮的楷体,让朱栩都有些嫉妒,

    一目十行的扫过,朱栩暗自笑了笑。

    巴达礼称‘敬仰明朝之繁盛,期结兄弟之邦,必不攻伐’,还称‘忠勇王甚惑,不明朝廷何至讨伐’。

    朱栩放下信,神色有些发呆。

    巴达礼的‘指责’是有道理的,当初明朝利用多尔衮教唆多铎,硕托等带兵逃离,接着攻占沈。阳,都是突然之间,虽然对明朝来说,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没有什么可说的。

    可严格说起来,黄太吉已经臣服,是大明册封的忠勇王,不能无缘无故的讨伐,更何况,到现在朝廷对那次讨伐也没有个说法,在‘大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朱栩想着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来,他确实忘记了这件事,大明上下也都忘了,哪怕有人清楚,对于朝廷克复沈。阳这样的大事,也不会提出来扫兴。二来,黄太吉居然来跟他讲道理了。

    “倒是要补足了。”朱栩自语一声,道:“派人告诉内阁,将克复沈。阳的经过,理由,大义等写一篇朝报,一定要理据充分,不能给人把柄。”

    刘时敏不知道这巴达礼写的内容是什么,侧身道:“是。”

    朱栩放下巴达礼的书信,又拿起黄太吉的,几乎是下意识的朱栩闻了闻信上的味道。

    “有点像菊花……”

    朱栩眉头一挑,这应该是布木布泰的体香,他前后看了看,拆开信。

    黄太吉倒是没有提及沈。阳,语句中希望能‘重归大明’,愿为大明‘讨伐叛逆’等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

    看完后,朱栩又看了一遍,旋即皱眉。

    黄太吉这封信其实没有什么内容,就仿佛亲戚之间的信件,充满了嘘寒问暖,实际上都是客套,除了维系感情,并没有作用。

    可是大明与后金不是亲戚,更没有感情!

    两封信朱栩都拿过来,仔细的看了好几遍,始终不得要领,看不出其中潜藏了什么心思。

    朱栩沉思一阵,道:“抄录两份,送给内阁,兵部,让他们看看,其中到底有没有藏什么东西。”

    “是。”曹化淳应声,走过来接过信件。

    朱栩喝了口茶,准备继续看奏本,随口道“陈奇瑜那边怎么样了?”

    刘时敏的神情动了动,转过身道:“回皇上,陈大人之前募得八百两,随后在太康公,英国公等人处募得近万两,其他无所得。他已经下令召集北直隶的知府知县等进京,似要强行摊派。”

    朱栩手一顿,笑道:“刺激还不够,过几日,让内阁找个机会出份报纸,痛斥这件事,给陈奇瑜以及那些士绅一点压力。”

    “遵旨。”刘时敏道。

    朱栩继续看着奏本,神情平静。

    他心里很清楚,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政改,这是最后一步,以天下百官认同的方式确立!

    与此同时,督政院。

    “这商税是不是太低了,若是百姓都去逐利,何人种地,哪来的粮食?”

    “这话我就不认同了,那天下百姓都想着当官,怎么就还是有人在种地?”

    “你这是狡辩,科举那是独木桥,岂是人人都能当官的?”

    “那经商就那么容易?如果容易天下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穷苦百姓?”

    “胡说八道……”

    “两人冷静一下,咱们就事论事,不要争吵……”

    “本官就是觉得这商税太低,必须增加!”

    “我呸!我敬你是万历朝的老人才给你三分面子!宣宗以来,商税有多少,国库可有记录?现在嚷嚷太低了,之前还没收你怎么不说……”

    “庶子不足于某……”

    “少给倚老卖老……”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不要动手……”

    督政院的班房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每一点小事情都要争论半天,甚至拳脚相加,热闹非凡。

第五百六十九章 见海兰珠() 
内阁。手机无广告最省流量了。

    左右次辅毕自严,孙承宗,来宗道,六部尚书傅昌宗,周应秋,外加督政院院正,靖王朱履祜,众人围坐在内阁大堂内。

    朱履祜看向毕自严与孙承宗,神色颇为放松的笑道:“两位大人,大明律,各部各衙门,地方巡抚,总督,知府的职权基本理清,税法,田亩制度等都初步拟出,各位巡抚,总督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心里微微失望。这靖王虽然极其卖力的做事,可能力,眼光都差了些,也难怪皇帝不推他接信王的首辅位置。

    他这个靖王,世人眼中皇帝的亲信去找各位巡抚,总督谈,谁敢说半个不字,要是一字不漏的传到皇帝耳朵里,谁能承受得住后果?

    孙承宗倒是点头,赞了一句道:“靖王殿下的能力本官是信得过的,既然各地都没有意见,今天朝报加号,将风声放出去。”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明白,孙承宗这是要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倒逼这些巡抚总督,迫使他们不会再出幺蛾子。

    毕自严看向傅昌宗,道“傅尚书,税务总局,皇家钱庄等筹建的如何?”这些都算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要受到户部的指导,慢慢的才能完全独立。

    傅昌宗道:“目前来说都很顺利,若是要铺开到全国,关键还是地方上的支持。”

    毕自严神情淡淡的点头,政改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地方的执行力度,他心底甚至期望地方只要不反对,冷眼旁观就行,千万不能阻止羁绊!

    毕自严看了眼其他人,见都没有其他说法,暗暗松了口气,道“这样吧,明日在文昭阁开议,我们先将事情详细定下来,然后再奏请皇上批准,择日开廷议,予以确认!”

    众人都没有意见,这件事拖的太久了,不管如何,先通过政改,将基调定下,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议。

    朱栩一直都关注着政改的一举一动,毕自严这边决定以内阁名义在文昭阁议事,他就已经知道了。

    坐在椅子上,他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意味。

    从本心来说,他不着急,希望这一次的‘政改’能够越完善越好,尽可能的将所有的架构都搭建好。

    实际情况是……还做不到。

    大明的官员从上到下,真正做好革新准备,从心底认同的并不多,大部分情况都是朱栩这个皇帝拿着鞭子在后面催促的结果。

    比如毕自严等人这次为什么这么迫切,就是在担心朱栩‘再出幺蛾子’,这样的压力迫使他们要尽快完成。稳住局势,腾出手来。

    朱栩想了良久才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