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顺天巡抚,也是河。北省巡抚,封疆大吏是从三品,他是正三品,位同六部侍郎,居然有人将他当成傻子一样算计!

    ‘拿我当枪使,本官倒是看你够不够格!’

    陈奇瑜心里冷哼一声,盯着年轻人,淡漠道:“宛县是顺天府直辖,账簿三个月呈递一次,本官都会派三波人巡查,未曾发现破绽,这次反贪局查案,刑狱司也曾介入,核点过仓库数目,钱粮皆没有较大出入。看你模样应该是一个白衣书生,你是如何知道的?还是有人教你说的?”

    年轻人脸色微变,眼神急急闪烁起来。

    教他的人忘了这茬,宛县是顺天府的直属,没有人比顺天府更了解宛县了,也就是说,陈奇瑜对宛县的情况了如指掌,糊弄不了!

    年轻人嘴角动了动,连忙道“大人,这些这些是不忿曹鼎蛟恶行的一些小吏告诉学生的,学生特来转告大人,虽然没有核过真假,但肯定确有其事……”

    啪!

    陈奇瑜猛的一排惊堂木,满堂镇静,他高高俯视着年轻人,冷声道:“看你言辞闪烁,前言不搭后语,必有古怪,今日若不据实交代,本官定不轻饶!”

    “威……武……”

    两旁的衙役齐齐敲着杀威棒,大声唱和。

    年轻人身体一颤,左右看了看,抬着手,咬牙道:“大人,或许或许是学生未查明,待学生查清楚……”

    陈奇瑜再拍惊堂木,沉声道:“大胆!公然诬陷朝廷命官,来人,押送刑部问罪!”

    年轻人脸色大变,抬头大喊道:“大人大人,学生有功名在身,不可问罪……”

    衙役却不管,三个人直接上来将他按倒在地,镣铐加身,拖着他就往外面走去。

    百姓们都看蒙了,事情逆转的太快,他们反应不过来。

    魏学濂长吐一口气,这会儿才发现,鬓角都有了冷汗。

    孙朝启脸色不太好看,他也不是傻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相信其他人,尤其是陈奇瑜也不是傻子,现在肯定已经认定是他在搞鬼。

    他定了定神,抬手向陈奇瑜,道:“大人,此人下官并不……”

    孙朝启没说完,陈奇瑜就冷哼一声,道:“这件事你待会儿再跟本官解释,若是解释不清楚,你就去刑部解释!本官秉公行事,不徇私不枉法,反贪局既然拿出了白尚又贪腐的证据,自当立刻缉捕,至于其他的,本官无权多问!”

    孙朝启脸色大变,陈奇瑜的意思就是说,将依照魏学濂的提议,放过曹鼎蛟了!

    同时,他还将自己陷进去了,惹得陈奇瑜不满,可能会被问罪!

    魏学濂听着大喜,慌忙抬手,道:“多谢大人。”

    陈奇瑜没有多说,起身就走了。

    百姓们看的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朱栩却是很清楚。

    有人将所有人都当傻瓜来耍,自以为手段高明,却将把戏玩过头,被陈奇瑜抓住痛脚,反利用了一把。

    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嗯,魏学濂不错,陈奇瑜更不错。

    小永宁毕竟是小孩子,也是稀里糊涂,转头看向朱栩脆声道:“皇叔,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他们不打架了?”

    朱栩又看了眼大堂,笑着道:“傻瓜输了。”

    “傻瓜,谁是傻瓜?”小永宁转过身,她光看热闹了。

    朱栩拉过她,在人群散开之前离开,边走边道:“最用力表演的都是傻瓜,聪明人要么在指挥,要么在看戏。”

    小永宁眨巴着大眼睛,还是很不解。

    朱栩没有多解释,带着两个小丫头缓步往回走,边走边思索。

    这次的大堂争斗,里面有很多意味,是新旧官吏的交锋,是‘增补内阁’的延生,还有很多潜藏着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朱栩走着的时候,一个内监悄悄过来,在刘时敏耳边低语了几句又退下。

    刘时敏快步走到朱栩身侧,在他耳边低声道“皇上,就在陈大人判决之前,有人在大理寺提告,要求重审杨涟等人的‘行贿内监案’。”

    所谓的‘贿赂内监案’,也就是当初杨涟,左光斗等人为了营救熊廷弼,以四万两白银行贿内廷的案子,也是杨涟等人定罪,最为详实的一件事。

    “哦,”

    朱栩有些恍然的点头,道:“原来如此,他们这是打算用曹鼎蛟‘交换’杨涟?”

    曹鼎蛟身份特殊,大理寺不说没证据,即便有也不能重判,那么同时审理的‘贿赂内廷案’也要从轻再判,这是变相的‘交换’。

    这应该是背后之人没有料到朱栩会突然回京,又收不了手,不得以硬着头皮继续实施。

    刘时敏没有说话,京城里的水是越来越浑了。

    朱栩漫步的走着,心里思索着。出京转了一大圈,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事情基本都处理完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态非常稳定,哪怕有些人上蹿下跳,他也不会如过去一样迫不及待的张网收拾——他准备从制度上着手。

    “皇叔,给你吃。”小永宁不知道从哪变出一根糖葫芦,仰着小脸递给朱栩。这丫头极有聪明劲,很会看脸色,见朱栩沉思着,一点闹腾都没有。

    朱栩看着她,笑了下接过来,咬一口,咀嚼了一会儿,道:“吴淳夫是什么态度?”

    吴淳夫,大理寺卿,近来都是他在重审东林旧案。

    “暂时不知,”刘时敏道,顿了一会儿又道:“没有拒绝。”

    “没有拒绝……”

    朱栩眯了眯眼,没有拒绝就表示他有意重审了。

第八百零零二章 内阁强势() 
东林一案,朱栩是绝不会允许他人翻案的!

    第一,这是他亲手处置的,一旦翻案就说明他错了。第二,东林翻案之后,势必引起朝野巨大震动,不利于‘新政’。第三,批判东林是思想革新的一个步骤,不进即退!

    朱栩心里思忖一阵,嘴角微微翘起,暗道‘这或许是个机会。’

    “走,回宫去!”

    朱栩一摆手,对着小永宁道。

    小永宁意犹未尽,抬着头道:“皇叔,你能不能跟太后娘娘说说,让我随时都能出宫玩?”

    朱栩食指屈起,在小家伙头顶来了一下。

    “啊”小丫头大叫一声,委屈的抱着头。

    朱栩冷哼一声,道:“下次再这么没规矩,朕就将你吊起来!”

    小丫头瘪了瘪嘴,委屈的不说话。她敢与张太后叫板,却不敢得罪朱栩,这是她的大靠山。

    在朱栩回宫的路上,曹鼎蛟的事情已经传遍了京城。

    虽然说皇帝没有出手,可陈奇瑜的反应也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标志这些‘乱象’已经引起朝廷高层的厌恶,不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了。

    一直观望着,不敢掺和的人纷纷动了起来。有人去看望曹鼎蛟,有人公开支持魏学濂,甚至还有人公然举荐学院系,极尽示好之能。

    内阁以及六部现在都在忙着今年的总结以及明年的计划,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工作量大的惊人,外加一些‘意外’,几乎都没有消停的时候。

    现在,八个人正在商讨‘人事’一块,其中就有关于太仆寺寺卿,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福。建巡抚四个职缺。

    周应秋手里是一个本子,翻开后,抬头看了众人一眼,道“经过吏部考核,拟张秉文调任太仆寺寺卿,卢象升调任兵部左侍郎,王从义调任礼部右侍郎,徐从治任福。建巡抚。”

    这些实际上早就在酝酿了,是经过一番争论后定下来的。

    张秉文是傅昌宗的人,当然也是朱栩的人,现任兵部右侍郎,傅昌宗的左右手。这个人颇为内敛,为人低调,但行事很是有锐气,傅昌宗手里的大半事情是由他处理的。这个人,也是朱栩看好,培养的人。

    傅昌宗猜到自己要去陕。西做六省总理大臣,自然就想有所布置,张秉文就是他希望留下来主持户部的人。但内阁显然有意插手户部,执意要调走他。

    虽然说‘帝党’在内阁中占据多说,可他们毕竟不是阁臣,毕自严如果坚持,他们也不能过多争辩。

    “我保留意见。”傅昌宗在周应秋说完,一如之前的道。

    傅昌宗这个态度,让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都很为难。傅昌宗是‘帝党’核心,皇帝的亲舅舅,他‘保留意见’就是反对,他们一力坚持,不止会对今后的政务产生影响,也会在皇帝那边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过毕自严执意继续扩大内阁权力,加强对六部的影响力,以确保权威,增大内阁在推行‘新政’中的声音以及力量。

    毕自严没有理会傅昌宗,道“那就这样定下吧,关于户部右侍郎,本官提议王惟俭调任。”

    王惟俭是天启年间的山。东巡抚,在平定民乱上富有功劳,也是在朝廷挂名的人。

    毕自严这就是明明白白的要插手户部了。

    傅昌宗抬头看了眼毕自严,这次没有说话。他相信,皇帝对六部已经有了通盘考虑,他们在这里议论,多半未必合皇帝心思,他现在没必要与毕自严争论。

    毕自严见傅昌宗不说话,就转向帝党‘二号人物’周应秋,道“吏部怎么看?”

    周应秋瞥了眼傅昌宗,神色沉吟。

    内阁一向弱势,但近来有渐强势的感觉,在人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现在更是将手直接伸到了六部的内部!

    但是,傅昌宗之前还争辩张秉文等人的任命,为什么到了自己身上反而默然无声?

    周应秋心里默默转动,没有第一时间开口。

    傅昌宗虽然低调可不代表他好惹,哪怕他在这里口头坚持,最终退让的只能是毕自严,不说皇帝的态度,内阁没有户部的支持就等于废了一半,另一半在周应秋手里,他们两人向来共进退。

    所以,得罪了傅昌宗就等于得罪‘帝党’,得罪‘帝党’就等于自己架空了内阁!

    周应秋好半晌也想不透,抬头道“吏部没有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的点头,只要周应秋不反对,这件事基本就成了。

    “好,那下面说一说明年的财政以及预算。”毕自严道。

    沈珣,张问达,徐大化等人一般不开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内阁事务一直都是左右次辅与傅昌宗,周应秋决定的。

    傅昌宗身前的本子摊开,看了眼,他道:“今年朝廷透支了粮三百万石,银一千二百万两,赈灾,移民,战事,各大工程,军队,官员俸禄等占据九成。明年的财政预计减少两成,粮一千八百万上下,银三千五百万两左右,这已经包含了惠通商行等的收入。军队开支大约是一千六百万,粮五百万,赈灾一千八百万,粮八百万以上,其他暂无评估。”

    毕自严等人眉头顿时一皱,单单是这两项就占据了全年的一大半,只怕明年又要亏空一大笔,这样寅吃卯粮,亏空下去怎么能成?

    现在朝廷能收的税,能征集的粮食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现在再想增加收入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节流’!

    朝廷这几年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想要节流是很容易,不过想要施行,还得皇帝点头。

    毕自严也有不少事情要与朱栩商议,想了想,道“户部尽快评估,要在月底之前做好。吏部今年的考核也要在月底之前上呈内阁,工部明年的计划,刑部的‘政改’进度,礼部的一系列事宜,都要在月底之前汇集到内阁,今年的事情,要处理干净,以全力推动明年的计划”

    一群人纷纷应声,这也算是习惯了。

    “孙阁老有没有要说的?”毕自严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想了想,摇头道:“没有。”

    军事上面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在内阁讨论,往往都是孙承宗,申用懋直接在御书房奏报,随即做决定。

    毕自严转头看向其他人,道:“那就散了吧。”说着他就起身,走向侧门。

    六位尚书不由对视,这位毕阁老越来越强势了。

    傅昌宗倒是没有什么想法,他年后就会离京,跟着起身就向门外走去。

    周应秋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动,也跟着走了出去。

    其他人神情都有些异色,今天的内阁会议有些古怪,傅昌宗,周应秋仿佛完全置身事外,毕自严隐隐掌握了内阁的‘首辅’大权。

    毕自严在内阁班房稍作整理,就带着奏本出了内阁,转向景阳宫,御书房。

    内阁中书郑友元跟在身侧,道:“大人,这样做是否有些过了,只怕几位尚书心里都有想法。”

    毕自严神色坚定,道:“国事日艰,内阁空悬,不得长久,此事我会皇上言说,无需担忧。”

    郑友元点点头,他明白毕自严的想法。

    六部几乎掌握了大明的所有权力,看似集中,能量大,但无形中又分散了权力,在很多事情上都束手束脚,反应迟钝,偏内阁空有名头没有实权。

    毕阁老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在不能动六位尚书的情况下,在里面安排内阁的人,无疑是另辟蹊径的好办法。

    毕自严内心焦灼,朝廷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赋税减少,支出庞大,且是赋税会越来越少,支出会越来越大,不断膨胀的庞大的财政空洞,迟早会吞了大明!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要加强内阁权力!

    虽然毕自严忧心如焚,有想法,也有能力,可他很担忧。

    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将大权握在手里,六部都是皇帝的人,他要是插手六部,皇帝是否会不高兴,甚至是猜疑?8)

第八百零零三章 再次集权() 
朱栩刚回到御书房,还没喝口茶,毕自严就到了。

    “皇上,臣有几个想法,想请皇上过目。”毕自严手里举着奏本道。

    朱栩连忙摆手示意刘时敏接过来,同时道:“再给毕师搬把椅子。”

    毕自严连忙谢恩,在椅子上缓缓坐下。

    朱栩接过奏本,一共有三本,他打开慢慢的看着。

    第一本是关于几个人事任命,就是张秉文,卢象升等人的,朱栩想了想,放着没开口。

    第二本里,毕自严希望内阁能够对官员任命,考核,升迁进行监督,还有对户部的钱粮进出,用度等有权核查,更改。

    第三本,毕自严打算明年全方面的对财政进行梳理,在无法开源的情况下,进行节流,堵住国库的亏空,使得朝廷有余力应对其他突发状况。

    看完之后,朱栩端起茶杯,面上若有所思。

    这三道奏本显然都是很早就写好的,字迹早就干了。三道奏本都是毕自严深思熟虑才写出的。

    若是有外人看到,确实会认为这是老成谋国,极其合理的政策。

    不过朱栩需要斟酌,他正在计划对朝局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毕自严的这些都在对他的计划进行打乱,偏偏在计划没成之前,朱栩又不能与毕自严说太多——他必然会反对!

    朱栩沉思半晌,还是决定对毕自严透漏一二,否者会再出乱子,手指敲着桌面,他道“毕师,朕打算调整朝局,这次会比较大,主要目的是集权,削弱六部,加强内阁权力。一个强有力的内阁,会大大的推动‘新政’的步伐。”

    毕自严神色微变,连忙起身,道:“皇上此言当真?”

    不是他冒失,而是他来之前一直在担忧,担忧皇帝会认为他手太长,插到他的地盘里。

    朱栩没有在意,思忖着道“既然说开了,朕就说说朕心里的想法。”

    毕自严心里还在震惊中,抬着手道:“皇上请说。”

    朱栩手指敲的慢了些,道:“六部尚书,朕打算慢慢的都调离,他们不入阁就是这个原因,否则改不改没有意义,所以人事上先别动,朕再推敲一下。时机成熟了会与毕师商议。国库的话,朕也打算进行节流,工程已经连续好些年,是要暂时停下来,好好规划一番,消化消化了。移民是停不下来了,不过辽东那边只要控制得宜,应该足够自给自足。安南现在是前期投入,不能少,不能省。还有一块就是军队了,现在四境,除了陕。西,甘。肃两镇外,基本无事。地方上的总督府已经构建的差不多,有他们在,一般的民乱也成不了气候。所以在这之前,朕已经命兵部对裁军进行研讨。我大明现在的军队,杂七杂八的规模近四百万,现在的情况不宜养这么多……”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心里澎湃难抑,对来之前的担忧分外感到羞惭。

    ‘是啊,眼前的皇帝英明神武,怎么会有那种狭隘之心?本以为事事通达,不想在眼前还是糊涂了心……’

    毕自严心里自责,躬身在那,一点都不敢妄动、

    朱栩说了很多,不过还是有不少藏着的,是只能先做后说的。

    等朱栩说完,毕自严才知道皇帝对朝局早就有深思熟虑,心里越发的愧疚,抬着手道“臣惭愧。”

    朱栩一怔,不知道他从哪里冒出来这么一句,摆了摆手,道:“对了,今年的廷议还要开,分两拨,第一波是军事会议,嗯,这个朕会找孙阁老来说。政务会议,还是一样,每省的巡抚,总督,治所知府,共三人,你定好时间,派人同知。这次会议由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各省汇报‘新政’的进度,第二是制定朝廷的计划。朕考虑这样的会议定为三年一次,一次计划三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

    毕自严听着双眼一亮,道:“皇上此意上佳,臣赞同。”

    朱栩瞥了毕自严一眼,心里犹豫一番,还是道:“这样的会议,朕打算让这些人对内阁,六部大臣进行不记名的信任投票,并没有其他意思,朕只是想看看这些封疆大吏对朝廷大臣们的真实看法。”

    若是朱栩没有那句‘并没有其他意思’,毕自严或许相信,他与朱栩也相处很久了,明显的察觉到他话里有话,藏着别的意图,不过这确实是对朝廷大臣能力的一种直观考察,他抬手道:“臣没有异议。”

    朱栩点点头,索性也就将关于六省总理大臣的事情说了,只是没有说出人选来。

    毕自严对此也是赞同,陕。西六省确实是个大麻烦,不能总是等朝廷的旨意,有信任的人在那边处置是最好不过,对于人选毕自严大约也能猜到,无非就那几人。

    毕自严见此就没有藏着掖着,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