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只能这样坐以待毙吗?”林丹汗不甘心,双眸怒火如烧。

    近来情势危急,林丹汗知晓厉害,在强压脾气,尼克鲁知道,他不能让林丹汗脾气爆发,在这个时候,等同于自取灭亡!

    尼克鲁沉思着,道:“大汗,明朝内部乱成一锅粥,他们未必能开启这次战端,他们推迟开战时间就是明证,我们不妨示弱,若是能将赤金卫,或者多尔衮诱入草原,出其不意的灭掉,不管是哪一支,我们都能奠定胜局,立于不败之地!”

    “诱敌深入?”林丹汗双眼发光,仿佛已经看到他大挥屠刀的画面,灼灼的看着尼克鲁道:“怎么诱敌深入?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不会轻易就范。”

    尼克鲁神色沉吟,没有说话。

    到了这个时候,一般手段确实难以诱惑明朝大军前来,除了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对林丹汗来说,是绝不可能答应的!

    林丹汗心里已经急躁了,看着尼克鲁道:“快说,到底什么办法?”

    尼克鲁抬头看着林丹汗,面色凝重,并未开口。

    林丹汗一怔,旋即也有些会意,道:“这个办法……”

    “去国号。”尼克鲁接着说道,目光紧紧的盯着林丹汗。

    “绝无可能!”林丹汗立即跳了起来,怒声喝道。接着他面色狰狞,右手已经握住了刀柄。

    尼克鲁还是看着他,一动不动,哪怕林丹汗下一刻就有可能真的砍了他。

    林丹汗右手紧紧握住刀柄,双目阴沉,杀机肆意,恶狠狠的盯着尼克鲁。

    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振兴蒙古,是林丹汗从小到大的夙愿,哪怕再不堪的境地,他也从未忘记过!

    大元早已经作古,无人再提及。大蒙古国也在鞑靼的篡位中消逝,曾今的煊赫一时的蒙古帝国,依然四分五裂,不复往昔。

    察哈尔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后裔最后的一块领地,林丹汗尽管自称是蒙古大汗,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承认,成吉思汗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惠。

    但是,哪怕这蒙古大汗是一个空头衔,是一个念想,林丹汗也绝不愿放弃!

    这是他为之奋斗的根本所在,只有凭借着‘蒙古大汗’的头衔他才能理直气壮的吞并蒙古各个部落,实现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的宏愿!失去了这个头衔,他将一无所有!

    如果眼前说话的不是尼克鲁,林丹汗早就拔刀,一刀砍杀了。即便如此,他手还是慢慢的拔出刀,双眼的杀意犹如实质。

    门外的侍卫仿佛察觉到了大帐里的异动,纷纷涌进来,刀光明亮,直对着尼克鲁。

    尼克鲁怡然不惧,看着缓慢拔刀,犹豫不决的林丹汗,道:“这是唯一的办法,若是错过这一次,我们只能等着明朝来围剿,依我们现在的国力,根本没有取胜希望。”

    “那也不能……”林丹汗双眸怒睁,胸口剧烈起伏,目光择人而噬!

    尼克鲁平静如常,道:“大汗真的要大蒙古国灭亡吗?要成吉思汗的血脉断绝?黄金家族不复存在吗?”

    林丹汗的手一顿,胸口的怒气倍增,脸上狰狞的如同野兽,但手里的刀却硬生生的停了下来,没有继续拔出。

    围观的侍卫面面相窥,不知道一向和睦的大汗与国师这是怎么了。

    林丹汗双眼里血丝欲裂,狠狠的压着怒气,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来“出去!”

    “是!”侍卫收起刀,纷纷退了出去。

    林丹汗气息急促,神色依然难看,坐在那,盯着眼前的沙盘,眼神里闪烁着尽是恨意,胸口好似要炸开,令他难受无比。

    尼克鲁没有着急说话,端起一杯茶,默默的喝着。

    这件事要林丹汗点头,确实太难了。这不是情愿不情愿,而是在摧毁他一直以来的信念,哪怕是假的!

    林丹汗脸色不再狰狞,可还是阴沉的可怕,浑身上下都是冰冷,杀机浮动。

    尼克鲁没有再说话,默默的坐着。这件事他做不了主,需要林丹汗来拿主意。

    林丹汗满腔的怒火,无处发泄,盯着沙盘,双眸都是厉色,好半晌,他才声音沙哑,双眼充满血丝的转头看向尼克鲁,道“真的只有这一个办法吗?”

    尼克鲁看着林丹汗从未有过的艰难之色,嘴角动了动,还是脖子僵硬的点头,道:“这是一个阳谋,赌的就是明朝的贪婪,如果他们能抗住,还是发兵攻打,那就是白忙一场,若是他们抵抗不了,那我们就胜算过半。”

    林丹汗盯着尼克鲁,缓缓又转过头,盯着沙盘,目光大恨,咬牙切齿的道:“明人真狠!若是我们胜了,这件事我一定会好好跟他们清算!”

    尼克鲁看着林丹汗,没有接话,他了解林丹汗,哪怕到这个时候,他还是不松口,事情还是没有结果,必须要他亲自开口,点头。

    但林丹汗并不点头,只是目光血腥闪动的盯着沙盘,看来看去,显然他还是不甘心,在想其他办法。

    尼克鲁端起茶杯,他熟悉林丹汗的性格,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做出决定的。

    好在明朝将开战日期推到了四月十五,还有十多天,他有时间慢慢说服林丹汗。

    ……

    朱栩极少醉酒,一醉就是大醉。

    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天色将�

    乾清宫寝殿,朱栩接过张筠端过来的水,一口气喝了一大碗,然后趴在床边,一边大口喘气,一边揉着头,昏昏沉沉,疼的难受。

    张筠连忙坐下,双手按住朱栩的太阳穴,轻轻的按着。

    朱栩脸贴在张筠的腿上,吐着气道:“朕睡了这么久,外面有没有什么事情?”

    张筠不知晓,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曹化淳,曹化淳上前,道:“回皇上,没有什么事情,内阁与六部正在全面,细致的梳理‘新政’,还没有展开行动。孙阁老与兵部以及诸位进京的总兵正在合议‘军改’,目前还没有奏呈,各地的奏本也相对平静,没有大事情。”

    朱栩是真难受,趴在一丝都不想动,但还是艰难的转动脑子,道:“各地总兵都到了?”

第一千零十四章 有感() 
    曹化淳道“吕宋,旧港的喻安性,杨嗣昌,辽东的熊廷弼,贺虎成,赤金卫的满桂,泰宁卫的祖大寿,铁甲骑兵的赵率教,朝鲜的秦翼明,外加多尔衮等人。”

    朱栩含混的‘嗯’了声,道:“秦老将军在宫里还好吧?”

    曹化淳道“一切安好,老将军今日去了慈宁宫与仁寿殿,现在在房间里休息,马将军夫妇出宫去游玩了。”

    朱栩招了招手,不远处的宫女连忙又将温茶拿过来,朱栩咕咚咕咚喝了半碗,这才舒爽一点,艰难爬起来,摇头道:“喝酒误事,今后还是要节制,行了,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

    “是。”曹化淳应声,刚要退走,连忙又道:“熊廷弼大人上奏,他希望指挥这次战事。”

    朱栩坐在那,揉着头,道:“告诉他,别想了,给朕好好经营辽东,这一战等‘军改’结束再说,所有人不得妄动。”

    “遵旨。”曹化淳应声,转身出去。

    朱栩勉强的醒了醒眉,然后看着张筠道“朕没事了,回去休息吧,朕去暖阁看看。”

    张筠还是有些担心朱栩,让人准备醒酒汤,又准备沐浴的热水,忙活了好一阵子才离开。

    朱栩一番折腾,神清气爽的来到冬暖阁,喝了口茶,便翻起司礼监以及内阁写的各种简略,然后粗略的翻着堆积的奏本。

    这些奏本都是各地省府以及各级有资格官员上奏的,一半是请示政务,另一半是‘规劝弹劾’。

    在政务上,内阁已经渐渐扛起大任,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也让朱栩顺心,即便有些朱栩看不过去的,一个批示过去,也能改过来。

    至于‘规劝弹劾’,这是两部分,一个是规劝天子,也就是写给他的,属于谏言,匡扶君上得失,是为臣第一本分,对于‘新政’,对于他的言行等等,事无巨细,都有可以指摘的地方。

    对于这些,朱栩向来是交给司礼监,好言好语的回复。

    另一个‘弹劾’,这就是官员之间的相互揭发,攻讦,倾轧。这种‘弹劾’,并没有实质的证据,全部都是在道德层面,或者是‘风评’。这种手段在过去非常有用,不知道扳倒了多少大佬,从严嵩之后的历任辅臣,几乎都是倒在文官的笔杆之下,哪怕强如张居正,最后的结局也不是一个‘凄惨’能总结。

    对于这类奏本,按照惯例,有明显案件的,移交给刑部,道德层面的移交给督政院,涉及贪腐的,交给反贪局。

    不过流程都是要在朱栩眼前走一遭,过过目。

    票拟,批红,一个是内阁,一个是司礼监,两张纸条,朱栩挨个扫了一遍,让人分别送走,该是谁的转给谁。

    接下来,就是政事的奏本,地方的很少,倒是内阁与六部的密密麻麻,堆积了几十本。

    朱栩接过来一看,全部都是涉及‘新政’的,吏部的,户部的,工部的,刑部的等等,事无巨细,一个个奏本都是一个,甚至是几个新的政策,等着朱栩御批,然后颁布出去。

    ‘新政’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要开是推动落实了。

    朱栩看着一道道奏本,心里不禁有些踌躇。他的摊子铺的太大,内阁现在的力量根本不足以驾驭。

    “看来,必须使内阁尽快完善起来……”

    朱栩自语几句,将包括田亩,吏改,粮税等相关奏本全数留中,只批了一些相对容易,简单的。

    内阁,还是需要他来把关,掌控节奏。

    朱栩在批着奏本,一盏灯悄悄亮起,照亮冬暖阁。朱栩仿若未觉,继续做的他习以为常的工作。

    宫外有些静悄悄的,虽然朱栩大婚,皇后入主坤宁宫,但皇宫里的人却是越来越少。

    秦良玉在几个内侍,宫女的陪同下,在宫内转着,不时问几句。

    秦良玉耳边白发两缕垂在身前,面上瘦削,目光炯炯,四处看着,道“宫里一直都是这么冷清吗?”

    她身前打着灯笼的一个三十多岁内监道“倒也不是,皇上登基以前很热闹,后来朝廷国库紧张,皇上的内帑也都用完了,不得以就裁减宫中用度,这些年,除了各地送进来宫女,没有新的内侍入宫,难免有些冷清。”

    秦良玉点头,道:“宫里的膳食一直是这样吗?”她待了一天,发现宫里的膳食相当普通,丝毫没有预想中的奢靡。

    内监一步走一边道“我们皇上全心都在政务上,这些小节从来不在意,只要送到嘴边的,都能吃的下。太妃,太后,皇后,李娘娘,海娘娘都不是奢侈的人,加上国库紧张,宫里的膳食已经好些年都是如此,没变过……”

    秦良玉深情微动,来到了乾清宫,见里面黑漆漆的,不由得一怔。

    这里是皇帝的居所,哪怕是睡下了,也不应该这般漆黑与安静。

    内监似乎看得出秦良玉的疑惑,低声道:“别看里面安静,皇上多半在冬暖阁没有休息,以前在御书房也是这样。”

    秦良玉神色不动,静静的看着黑漆漆的乾清宫。

    但凡能臣,无不盼有明君坐堂。

    “这就是明君。”秦良玉低声自语,神色坚定。

    内监没有听清,站在她前面,道:“将军,要不要去御花园走走,皇上每次遇到难事,心烦了,都喜欢去坐坐,吹吹风。”

    秦良玉收回目光,道:“不必了,回去吧,明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好。”内监没有异议,带着秦良玉转身又走回去。

    马祥麟,张凤仪夫妇的房间里,两人正在热切的讨论着今天在宫外的见闻。

    “不愧是天下首善之地,繁花似锦,无出其右……”马祥麟颇为感慨,仿佛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张凤仪出身书香门第,倒是见的多些,轻声笑着道:“今天还是走了一小半,明天若是得空,咱们再走走城南,听说那里最是热闹……”

    马祥麟今天吃了不少,闻言双眼发亮,道:“好,咱们再吃一次,这京城的口味虽然不同四川,绵细中还是别有风味……”

    马家家教极严,秦良玉一丝不苟,马祥麟从小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虽然四十岁了,可有三十年在行伍中,确实对外面花花世界不甚了解。今日见了,难免有些心驰神往。

    张凤仪看着,笑着不语。他们入京也就是陪秦良玉,若是得空,走一走,看一看也无妨。

    孙承宗,申用懋,卢象升等人忙的焦头烂额,反复的向着进京的各地总兵介绍着他们的‘军改’计划,但应和的人,寥寥无几。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才会体悟到,当今的景正皇帝手腕多么厉害,这些远离京城的各地总兵,在他没有点头的情况下,根本不敢胡乱表态。

    兵部。

    孙承宗,申用懋,左侍郎卢象升,右侍郎郭广新四人从外面进来,来到里间,不等就坐,都是皱眉,一脸凝色。

    申用懋一坐下,就向着孙承宗道:“阁老,这件事还需要三个人点头,方能成事。”

    “哪三人?”孙承宗不及喝茶便道。

    申用懋看了眼卢象升,郭广新,道:“秦良玉,熊廷弼,曹文诏。”

    秦良玉执掌陕甘川贵等六省兵权,也就是说,她一个人相当于六个总兵,熊廷弼在军中的资历极深,又是朱栩潜邸老人,能影响辽东等数个总兵,曹文诏就更别提,他是公认的,当今皇帝的第一心腹,他若是开口,望风而动者将有大半!

    孙承宗听着,没有说话,面无表情的端起茶杯。

    卢象升,郭广新同样面色微沉,申用懋的话是没错,可这三人哪一个不是皇帝的亲信,皇帝若不开口,他们怎敢说话?

    卢象升相对来说是最为‘灵活’的一个人,入京不算久,在京城的官场浸淫的不多。

第一千零十五章 朱栩开的茶话会() 
    眼见孙承宗不言语,卢象升开口道:“大人,皇上究竟有何想法,可曾透露一二?”

    孙承宗放下茶杯,沉吟着,摇头。

    天下不知道多少人在猜测乾清宫的心思,可有几个能猜对?那一位的心思,他若是不出声,他们绝对猜不到!

    郭广新也是新人,是申用懋提名,孙承宗点头,去年上任,也是没多久。

    他见屋子里的凝重气氛,道“不管皇上心底如何想,到了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个结果,兵者非小事,决不能如‘新政’一般无限制的拖延下去,还须当断则断!”

    孙承宗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嗯,说的不错,明日我便进宫,阐述我等想法,希望皇上尽快定下‘军改’大议的时间。”

    申用懋,卢象升,郭广新都没有意见,这件事,需要尽早定下。各地总兵也得尽早返回,迟则恐生变。

    第二天,还不等孙承宗进宫,朱栩的旨意就传了出来。

    命孙承宗,兵部尚书申用懋,侍郎卢象升,郭广新,以及曹文诏,吴襄,杨肇基,洪承畴,秦良玉等各地总兵在午膳之前进宫,商讨‘军改’事宜。

    所有人都心怀慎重的望着乾清宫,谁都清楚,这是要定调了。

    大明现在划分出了二十二个省,但有些省是空有名头,日后的伏笔,比如青海,目前还在蒙古部落手里,外加还有不少总兵因为各种问题无法到京,是以这次的‘军改’会议,加上孙承宗,兵部一些人,总共也就二十一人。

    第二日,一大早,凤藻宫。

    屋檐下,小火锅翻腾,朱栩腿上坐着小慈烨,小家伙好像有些虚不受补,如一个小胖墩,睁着大眼睛,一直仰头看着朱栩。

    “烨儿,来,叫声父皇……”朱栩逗着小家伙,笑呵呵的说道。

    小家伙眨眼睛,一动不动,表情愣愣的。

    朱栩夹来一块豆腐,在小家伙嘴前,道“来,叫一声就给你吃……”

    小家伙看了看豆腐,又看向朱栩,眨着眼睛,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朱栩逗了一会儿,转头看向李解语,道:“你不是说,慈烨这两天会说话了吗?”

    李解语怀里抱着小淑娴,她微笑着道:“可能是还小,今天早上他还含混的喊了句母亲,只是后面就不肯说了……”

    朱栩又看了眼小家伙,小家伙一只小手抓着朱栩的衣服,一直抬头看着他,眨着眼,表情愣愣,眼神里也看不出其他东西。

    “淑娴会说话了吗?”朱栩又看向李解语怀里的淑娴,这个小家伙更为活泼一点,现在已经四处爬,牙牙学语。

    李解语看向怀里的小淑娴,她的目光一直盯着翻腾的小火锅,手里都是油腻,表情跃跃欲试。

    “娴儿没有,但臣妾觉得,她会在烨儿之前说出完整的话来……”李解语给小淑娴夹了块小肥肉,笑着说道。

    朱栩很是赞同,淑娴比慈烨更机灵,慈烨,看上去总是呆呆的,反应慢了一拍不止。

    朱栩打量着小慈烨,想了片刻,道“小家伙先放朕那一阵子吧,好好调教调教。”

    李解语抿了抿嘴,朱慈焱虽然是皇长子,但中宫娘娘刚刚入宫,若是引来一些不必要的猜疑就麻烦了,她不动声色的犹豫了下,轻声道:“皇上,慈烨还小,臣妾先慢慢调教,等大了,再给他请好的老师,太后娘娘也是这个意思。”

    朱栩倒是没有想那么多,直接道:“以后还早着,朕那里太没生气了,有个小家伙在,朕也不用那么枯燥。”

    李解语看了眼怀里的朱淑娴,犹豫着,放弃了将她也送过去的打算。

    早饭之后,朱栩又在凤藻宫待了一阵子,这才带着朱慈烨返回乾清宫。

    皇长子来了乾清宫,少不得一番热闹,东暖阁里有凤藻宫的两个宫女,一些内监也悄悄站在不远处。小心看顾着。

    软塌上,朱栩坐在小桌旁,小慈烨跟着坐在他边上,大眼睛看着朱栩拿着笔的手,除了眨眼,没有其他动作。

    朱栩将他放在盘着的腿之间,批阅着奏本,不时的逗弄两句,小家伙完全不给面子,一点声音都没发出。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曹化淳从外面进来,躬身道:“皇上,时间差不多了,孙阁老,申尚书以及各位总兵已经在乾清门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