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转,内阁,六部等已经日渐熟练。

    ‘新政’之下的各种政务,理念,在有声与无声中,改变了很多人。

    乾清宫,东暖阁。

    朱栩手里的是内阁与户部,国税总局等联合上奏的,关于‘景正税法’的奏本,重点是‘商税’,详详细细,涵盖了几乎大明所有的商业活动。

    从盐税,矿税,茶税等朝廷几乎垄断的大税种到贩夫走卒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小税种,条条框框,言简意赅,洋洋洒洒近万字。

    这些都是‘大框架’,具体的还得多部门再次合议,详细的规定还要几个月才能出。

    朱栩慢慢的看着,神情相当认真。

    ‘商税’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经过多年的酝酿,现在终于要彻底铺开,落地。

    从内阁的计划里,朱栩隐约看得出,他们的想法似乎想要将商业变的‘可控’,并没有积极促进商业发展的意思,很多商业活动要么被禁止,要么被大力限制,只留了一条缝隙。同时,有些收了重税,比如各种粮食,谷物等,甚至一些地区还严禁买卖。而有些形同免税,比如小商小贩,书籍买卖之类,竟然三十税一!

    朱栩扔到一边,留中不发,突然又抬头看向曹化淳,道:“关于这‘税法’,就没有人有不同意见?”

    曹化淳上前,想了想,道:“回皇上,‘新政’的各项政策都会对外征集意见,内阁,户部,国税总局那边收到的各种信件不下万封,‘景正税法’已经公开征集半年多,反对声很大,支持的也不少,特别的话,应该说是朝报的主编顾炎武了。”

    “顾炎武?”

    朱栩一怔,事情太多,他都快忘记这个人了,不禁摸着下巴,道:“朕差点把他忘了,他现在是什么官职?”

    朱栩关注的人,曹化淳都会盯着,心里自是有数,道:“朝报的一个主编,从六品。”

    朝报是内阁直属机构之一,里面的官员的品级普遍不高,一个小主编自然不会有多大的官,从六品,也是朱栩关注下的特殊照顾。

    顾炎武还年轻,要慢慢培养,朱栩不着急,感兴趣的道:“他说了什么?”

    曹化淳回忆一番,道“奴婢印象深刻的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商税的,这让一位大儒气愤的打上门,顾炎武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将那位大儒气的卧床三月不起,差点没撑过来。顾炎武的大概意思是要对商业逐步放开,有序的鼓励发展,朝廷可以从中收取赋税,同时能够有力的应对农税减少,成为相当好的补充……”

    朱栩听着微皱眉,顾炎武到底还年轻,没有他印象中的思想那么成熟,看问题透彻,前瞻,现在的他,还显得有些嫩,居然将商业看成了农业的一种补充,还没有看到商品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是初步的一个萌芽……”

    朱栩大致明白顾炎武的想法,捏着下巴沉吟一声,道:“记下来,等出海的舰队回来,在政院开经济科,顾炎武调去做副教授。”

    去欧洲的舰队,实际上也算是一次环球航行,同去的那些‘科学家’,‘学者’一定带回不一样的东西,这些都会在政院铺展开来,或许会给顾炎武带来不少新的启迪,促使某些事情提前发生。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没有再说,继续埋头批阅他的奏本。像这样的‘小事’,他也不记得安排了多少,这些人与事,在将来可能不会有什么,但在某一天也可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顺手为之的‘伏笔’,他带着平和的心态,静静的等待着。

    大明上下,热火朝天,高层官吏前所未有的齐心,有热情,陷入了一种狂热的忙碌中,几乎没有一个衙门有闲人,强大的‘新政’风暴,横扫大明所有军与政机构,各种政策应接不暇,如山的压力推动着一波一波的改革,不断带来新的变化,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上演着不同的变化与故事。

    长城外,归化城。

    林丹汗牙帐。

    林丹汗坐北朝南,看着国师尼克鲁以及一干千户,面色怪异。

    林丹汗满心怪异,表情也不知道该如何,看着一群人,道“安达山的话是真的?”

    尼克鲁端坐在那,神色不动,颇有些高深莫测,林丹汗声音落下,所有人习惯性的都在看向他。

    尼克鲁平静的看了众人一眼,语气缓慢的道:“安达山台吉传信来,明朝陷入内斗,无暇顾及我蒙古,攻打我察哈尔的计划可能会再次延迟,甚至取消。我详细的分析过,如果这一次明朝真的推迟,那么他们真的可能就不战而退,并且短时间内不会再来。”

    “详细说。”林丹汗看着尼克鲁,语气有些激动的急切。察哈尔的实力真的太弱了,早就被后金打残,短短两三年根本恢复不了多少,面对大明的十多万大军,林丹汗从头到尾都没把握获胜。既然如此,他自然希望明朝不战而退,这样他就有了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时间。

    一干千户面色不动,同样的都在看尼克鲁。

    尼克鲁道:“第一,明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朝如此不断的推迟开战,三军必然军心涣散,人心思归,士气不再。第二。十多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不可估量,久拖不决,必然难以支撑。第三,明朝内部纷争不断,一旦僵持不下,他们必然会撤军。到了现在……想必用不了多久,明朝就会找个借口,悄悄后退……”

    林丹汗听的直点头,道:“那,我们要不要追杀一路,迫使明朝议和,再次给岁币,或者互市?”

    尼克鲁沉吟一声,道:“大汗,不管是沈。阳还是土木堡,都是不是轻易可攻的地方,我建议还是静观其变,后发制人,抓住他们撤兵的关键时刻,突袭!”

    林丹汗立即就明白了,双眸灼灼的道:“好,就听你的!你们听好了,给本汗盯着明朝的三路大军,本汗要大快朵颐,好好的杀一杀那帮南蛮子!”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会议() 
    尼克鲁眼见林丹汗一直慌乱,萎靡的气势膨胀起来,心里也渐渐放松。

    明朝向来内乱最多,什么事情都大不过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

    忽然间,尼克鲁抬头看向林丹汗,道:“大汗,近来可有明朝人来过?”

    林丹汗正高兴,顿时一怔,道:“没有,怎么了?”

    尼克鲁脸上自信一笑,道:“明人向来不和,这面跟我们打,说不定就有人反对,想要跟我们议和,这种事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

    林丹汗脸上喜色狂增,道:“你是说,明人会主动议和?”

    尼克鲁手里就差一把羽扇,否则就是诸葛亮在世,他笑着道:“纵观现在的情形,明朝朝廷里的另一拨人必然士气大涨,不等退兵,他们派遣的议和之人就会到,大汗,咱们耐心等等。”

    林丹汗对尼克鲁向来信任,不去细想,站起来,转头看向南方,压着内心的狂喜,沉色道:“好!只要明朝的使者来了,好吃好喝招待,然后,等本汗大胜一场,再好好和明朝皇帝谈谈!”

    林丹汗话音一落,一个侍卫冲进来,大声奏报道:“禀大汗,探子来报,土木堡的明军撤退到长城以里,长城上布满了火炮,他们要撤兵了。”

    尼克鲁立即眼皮抬起,看向林丹汗道:“看来明人的内讧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激烈,不用等到四月二十五,想必用不了几天,沈。阳那边的建奴骑兵也会撤入沈。阳城,科尔沁的联军会解散,大汗,机会就在这几天!”

    林丹汗胸口起伏,目光炽烈着仇恨的光芒,道:“好,这一次就是给明人一个教训,用不了多久,本汗能踏破长城,光复大元,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

    尼克鲁看着林丹汗的狂野神情,生怕他冲动,连忙道:“大汗,这些日子战士们太过紧绷,没有怎么休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战士们放松,好好休息几日,待明军的议和之人到了,咱们先糊弄着,乘其不备,再来一次土木堡大胜!说不得,还能再围他们的皇城一次!”

    林丹汗不是糊涂人,强压心里的激动,道:“就听国师的,传令所有千户,下马卸甲,休息三日,酒肉管够,告诉他们,十天后,咱们想要什么都会有!”

    “是!”一个侍卫兴奋,转身出去传令。

    没多久,整个归化城突然喧嚣起来,一声声怪异的呼喊响遍全城,同时向四面八方传递,呼啸如雷。

    在察哈尔欢呼雷动,好似大胜的时候,明朝这边同样如火如荼。

    武成阁内,议事厅。

    大元帅府的基本框架已经组织完成,剩下就是一步步填充,完善。

    元帅孙承宗坐在最上面,两边是明朝的三个少将,曹文诏,秦良玉,卢象升,兵部尚书申用懋,英国公张维贤,还有就是情报处,作战处,参谋处的几位主事,总共有十几人。

    九处二局的人,基本上都是新人,以往都是各地的校尉,参将一类,然后在军院‘深造’,又在各地建了不少军功,算是文武兼备,被孙承宗与兵部看中,提拔上来。

    孙承宗目光扫过一群人,心里不禁有些澎湃。以往的大明军队,不止受制于兵部,还受制于内阁,六部以及整个朝廷,方方面面,处处掣肘,各种明争暗斗,将军队弄的乌烟瘴气,战力急剧下滑。可以说,大明两百多年的征战,尤其是近几十年的战事,失败的多与朝廷党争有关。

    有了这大元帅府,外加乾清宫的强势支持,朝野对军队的影响力将大大降低!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看着众人,道“大元帅府初建,事多繁杂,但有一要务不能丝毫耽搁,就是察哈尔。近来察哈尔多有不臣之举,我朝‘新政’又处在关键之时,因此,察哈尔于我大明就是鱼刺卡喉,必须尽快拔出!”

    剿灭察哈尔,现在已经是明朝上下的共识,众人听着,都没有意见,看着孙承宗,等着他的安排。

    孙承宗环顾一圈,直接道“情报处。”

    情报处的主官名叫贺西廉,出自辽东,是个儒将,他穿着新式的军装,简明干练,站起来,摊开手里的手札,向孙承宗道:“元帅,诸位大人,情报处目前已经接管锦衣卫在辽东的所有情报机构与人手,从各处汇集的情报来看,察哈尔的兵力在三万左右,目前都集中在归化城,战马有四万,有人口约五万户。三万骑兵分给九个千户统领,近来一个月都是人不卸甲,马不下鞍。长城从山海关到最西段的甘。肃镇,所有的大篮子都已经升空,监视着北方的一举一动,若是有消息传递,可以通过大篮子的旗语,半个时辰基本上能传遍东西两头……”

    众人听的默默点头,大篮子配合望远镜,确实是非同寻常的利器。

    当然,这个也就在长城上有用,其他地方基本是聊胜于无。

    孙承宗听完情报处的汇报,又看向参谋处。

    参谋处主事出身江南,是杭。州人,名叫钱瑾孝,当年他在处置杭。州兵变上他立了功劳,这些年也是南往北调,在军院待过两年,很得孙承宗看重。

    钱瑾孝站起来,道“元帅,诸位大人,根据参谋处的推演,做了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以多尔衮的骑兵为主力连夜突袭归化城,若是一战得手最好,若是不能一战而胜,围三缺一进行包围,赤金卫在更外围策应,等待铁甲骑兵,大炮赶到,同时,泰宁卫与科尔沁联军东进,堵住察哈尔西逃之路……”

    这里没有地图,没有沙盘,也是参谋处第一次做这样的汇报,钱瑾孝纵然镇定,还是觉得干巴巴的。

    孙承宗听着点点头,目光转向作战处。

    作战处的主事名叫姚峥韬,原是军院的一个教授,之前没有经历任何战役,但他的战术推演,军事安排、布置,多次让孙承宗,申用懋,曹文诏,甚至是秦良玉等人惊叹,他的去处本来安排是参谋处,但最后还是把他调到了作战处。

    作战处,是负责统领前线部队,执行参谋处计划的将领的地方,姚峥韬这个从未有领兵,行伍经验的人放在这里,确实有些奇特。

    姚峥韬起身,道:“元帅,诸位大人,关于骑兵大规模作战,我大明没有什么经验,也只有在一些史书上有记载,进入大漠,还得追溯到汉朝,作战处没有其他安排,并且此次参与作战的,西方的泰宁卫总兵祖大寿,土木堡的赤金卫的满桂,铁甲军的赵率教,东方的熊廷弼,多尔衮,都是能征善战之人,下官以为,当大胆放手,莫要过多节制,以免领兵之人与实际军情冲突,两难,反而引来败事。”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领兵之人,对他的话不觉得刺耳,孙承宗示意他坐下,看着两边道:“诸位,有什么看法吗?”

    曹文诏的快反营刚刚组建起来,还没有训练多久,自然不能参战,他正襟危坐,没有开口。

    卢象升是要去南方的人,同样不适合说话。

    秦良玉镇守甘,陕,宁三边重镇,与漠南有些关系,她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元帅,末将认为皇上这疲敌之术非常高明,闪电战也相当出彩,适合大漠作战。末将还有另一个建议,那就是大军直接排山倒海而去,察哈尔未曾防备,兵久疲将无心,一旦我王师来攻,定然仓皇而逃,有大篮子在,布下天罗地网,大军随后追赶,直到他们筋疲力尽,聚而歼之!”

    孙承宗看着秦良玉,神情动了动,暗自点头。

    这位女将军并不是浪得虚名,她这个战术的确很切中要害,若是如此,大明基本是不费一兵一卒,或许用时也比第一个计划来的更快些。

    孙承宗目光又看向其他人,列席的基本上都没有再说话。

    这是第一次大元帅府开会,所有人都还不适应。

    孙承宗见如此,便道“事不宜迟,参谋处再次制定作战方案,要多套备用,考虑所有存在的可能。本官今天就动身前往土木堡,其他事宜,等本官回来再决定!”

    “是!”一群人依着新定的规矩,立即起身,大声道。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送卢象升() 
    傍晚,出城南的官道。

    朱栩与卢象升一前一后,身后有曹化淳以及禁卫,还有一百二十人是卢象升的专属卫队,跟在两人身后不远处。

    朱栩慢慢走着,说道“卢卿,此去,一个是完成‘军改’,另一个,就是东南半岛。你们都猜测朕有野心,朕不妨告诉你,朕的野心超过你们的想象!察哈尔翻不出什么浪花来,接着就是倭国,朕已经在布置,未来两三年会逐步解决,倭国基本上没问题,海军就能消灭。继而下来,就是东南半岛,多尔衮朕会放回去,先让他折腾,咱们随后收拾残局。你的治所放在昆。明,就是这个意图。你在昆。明,既要做好‘军改’的事情,也要对那几个国家进行渗透,必要的时候,进行武力干涉,不允许一家独大,眼下我们不要吞并,要让他们内讧,内耗……”

    卢象升跟在朱栩身后,微躬身,神态平静。

    朝廷很多人已经看明白了眼前这位皇帝陛下的‘大志’,不管察哈尔是否是眼下大明最大的威胁,在这位陛下的大略中,察哈尔都是必要消灭,吞并的一块。然后是孤悬再外,妄自尊大,不尊大明王化的倭国,势必要被剪除!

    朱栩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有些荒凉的官道,道:“朕向来很有耐心,察哈尔能等两三年,倭国也能等两三年,东南真还能等几年,剩下的,就是漠西了。你们都对漠西没什么印象,朕知道,但那里有着蒙古最为强盛的几个汗国,朕不能容忍我大明四周还有威胁,更不能留给子孙去解决,但朕也不急,还能再等它个几年……”

    卢象升神情不能平静了,他没想到不止东南,皇帝的目光居然投到了更西处,那里不止是大明,中原王朝历朝历代都不曾触及过。在他的印象里,那里是崇山峻岭,荒古大漠,是不毛之地,渺无人烟,大明要那样的地方有何用?

    物华天宝,尽在中国,那些荒漠戈壁要来何用?

    卢象升抬头看着朱栩,刚要开口,朱栩就又道:“朕知道,这些你们肯定要反对,留在心里吧,朕不会听。除了漠西蒙古,朕还在布置的,就是海军了,朕对海军的投入你看得出来,这个世界多大你们也看得到,将来你也会出海的,朕先给你透个底,一个少将对你来说还是太少了……”

    卢象升神情不变,没有因为朱栩的封官许愿动容,只是心里有些惊疑不定。

    这三年,那几年,那又三年,还又几年,这加起来就是十多年,眼前的皇帝陛下的耐心还真是令人震惊,同时下的棋盘也大的令他不敢想。只是,这皇帝的‘胃口’好,对大明来说是福是祸?

    卢象升现在有些体悟到那些朝廷大人们的复杂心态了,面对这样的一个皇帝陛下,除了敬畏之外,找不到其他情绪。

    朱栩没有回头,慢慢的踱着步子,道:“这些话,你听听就得了,不要往外面传。‘军改’兹事体大,今年朕估计是出不了京了,那些大人们都盯着朕,再等等,朕找机会再下一次江南,你做事朕也放心。虽然朝野对你加封少将有些非议,但朕看人向来很准,你在南方给朕立几个功劳,挣点面子回来……”

    卢象升是属于破格提拔,虽然在山。东,江。西等地弹压民变,剿匪上颇有功绩,但相比熊廷弼在辽东的一系列战功,曹文诏的开疆拓土,秦良玉的多年坐镇一方,卢象升也就是突然被提拔了兵部侍郎,勉强有资格成为南方大营的主将,资历来说,太浅薄了些。

    卢象升自己也清楚,道:“是,臣明白。”

    “北安南,归你,总兵人选你推荐,”

    朱栩脚步慢下来,淡淡道:“对于多尔衮,不受你节制,但必要的时候,要敲打一下,不要让他忘记了分寸,朕许他闹腾,他才能闹腾……”

    卢象升已经基本会意,多尔衮分明就是一颗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眼下是在尽最后的作用。

    “遵旨。”卢象升抬手道。

    朱栩转头看向卢象升,这个人有大才,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施展机会,或许,这次去江南是一个机会,笑着道“嗯,朕就送到这了,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