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的党争追溯不知道多远,但从嘉靖之后,越演越烈,到天启朝到达了高峰,但现在,朝野哪里还有人敢结党?

    盛极一时的东林党何在?阉党何在?

    谁人又敢轻触这二字!

    朱栩是点到即止,漫步的向着藏走去。

    皇家政院,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渐渐惹人注目,将来注定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若是这个地方结党,后果比东林可怕!

    宋应星负责政院具体事务,他已经隐约发现,政院的生员,甚至是教授,博士对待政务有诸多不同的想法,观点,一些人渐渐划分圈子,虽然还没有成型,但已经有了轮廓,这要是继续发展下去,政院出现三五个‘朋党’,那后果太可怕了!

    之前他们还没有在意,现在经朱栩这么一点拨,宋应星,张荣等人对视,面上凝重。

    若是政院真的出现了朋党,那首当其冲的便会是他们!

    几人对视着,心思各异,跟着朱栩走向藏。

    一阵子之后,众人穿越励行湖,以及一些小花园,来到政院偏西的一座偌大的四层楼,看上去就书香浓郁,给人崇敬感。

    宋应星已经收敛心情,看着这座大殿,道:“皇上,这座藏,目前藏书有八十多万册,每天都在增加,臣等正在尽力收集各种古籍,孤本,残本,做修复,保存等工作,同时刊印而出,分发给各地藏,每天来这座藏的各地读书人数以千计,很多人都一进去就不出来,政院周围的房租已经比前几年长了一倍……”

    朱栩背着手,看着这座楼,目光炽热闪动。

    大明不缺读书人,但缺书,缺能借到书、看到书的地方,一般的小富之家,想要培养一个读书人,都要紧衣缩食,付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大多数还未必能‘一朝高中,鸡犬升天’。

    这个藏,有着朱栩的一个巨大的期望,现在,已经迈开脚步,初建雏形,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支持,静等着开花结果。

    朱栩想着,便抬脚上去。

    宋应星跟在身后,道“皇上,一共四层,每层都有三间大的读书殿,同时容纳五百人,每一层都是按照经史子集划分,还一些农工商以及诸子百家的书,都是臣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来,整理而出,供所有人阅读,抄录,并无限制……”

    朱栩听着,恰好有几个生员下楼,一见宋应星等人,连忙抬手,低声道:“学生见过宋先生。”

    宋应星点点头,摆摆手,让他们先走。

    这些生员很有眼力,扫了朱栩等人一眼,纷纷快步离去。

    宋应星低声道:“臣等在这里严格规定,不得大声喧哗,要是交流,可以去每一层边缘的知行亭。”

    朱栩‘嗯’了声,上了一楼,悄悄在楼道中走着,观察着门内。

    都是偌大的房间,一个个书橱横亘半个大殿,里面摆满了书,一个个长桌长椅坐满了人,低头看的,抄录的,默默背诵的,足足有数百人。

    这些人有人抬头,但只是看了朱栩等人一眼,继续低头看书,无比的认真,显然司空见惯,不甚在意来的是谁。

    朱栩慢慢走着,透过玻璃窗,还能看到一些政院的人在巡视,不时低声说什么,那些看书的人连连点头。

    这些看书的人,从七八岁的孩童,到五六十的白发老者,甚至还有几个女子。

    在后面还有非常显眼,毕自严的亲笔题字:有教无类,道无早晚。

    朱栩微微点头,绕过一圈,无声的上楼,到了二楼,情形差不多,只是人稍微少了些。

    宋应星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这些书籍由易而难,越到上面越深奥。”

    朱栩有些恍然,一边看一边向楼梯口走去,刚要上楼,朱栩脚步一顿,回过头,透着门向里面看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小姑娘,低着头,小表情认真,正在看书。

    朱栩打量了一眼,看向张筠低声道:“你看,那个是不是小香君?”

    李香君几乎是小永宁的小尾巴,永宁在哪,她就在哪,性情乖巧,知书达理,深得张太后以及后宫的喜欢。

    张筠看了看,虽然有些远,但还是能从小半边脸认出来,刚要说话,只见李香君左侧的一个以书盖脸睡觉的人动了下,书滑落了下来,露出了小永宁睡熟的脸。

    张筠转头看向朱栩,眨了眨眼。

    朱栩也没料到,在这里会遇到这丫头,刚要说话,就看到小永宁的左侧,是一个十七八岁模样,气度儒雅,面上坚毅的年轻人,正在潜心的抄录着什么。

    朱栩认了出来,脸上若有所思,看向宋应星道:“永宁在政院的功课怎么样?”

    宋应星自然看到了睡熟的永宁公主,脸上有些尴尬,道:“回皇上,公主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功课相当好。”

    朱栩随口又道“她边上那个年轻人,经常来吗?”

    宋应星看了眼,道“皇上说的这个年轻人名叫李定国,他倒是常来,看的多是兵法,听说,他在军院那边表现相当好,吕国公举荐他去曹大都督军中历练……”

    朱栩又看了几眼,倒是比几年前成熟不少,轻轻颌首,又看着小永宁,心道这丫头,终究还是孩子。

    朱栩等无声的转身,直接转向四楼。

第1135章 倭国事启() 
    第1135章倭国事启

    朱栩等十多人上了四楼,这里人更少,也更安静,一些角落里能看到管理的人在,看到宋应星等一群人并没有起身的意思,继续埋头看书,写字,一身倨傲。

    宋应星低声道:“皇上,这些人都是一方大家,臣请来修书,补书的,脾气有些孤僻,皇上勿要见怪。”

    朱栩自然不在意,带着人,走进这座大殿,径直来到书橱,一眼看去,分成三排,起码有六十个!

    这可比后世的图书馆大多了,走了几步,朱栩顺手抽出一本,厚厚的皮上写着两个大字:非攻。

    朱栩翻了翻,都是古言,语句并不深奥,但想要理解,非要仔细看,认真钻研不可。

    朱栩放回去,然后沿着一个书橱走,看着一个个书名,暗自点头。这里倒是没有搞儒家大一统,其他的‘杂书’是林林总总,充斥其中。

    朱栩微笑着,随便抽了一本,又嘱咐其他人都拿一本,来到最角落偏僻的位置,低声招呼众人道:“都坐吧,宋爱卿,将你们的计划书给朕看看。”

    宋应星应声,将一本厚厚的大册子递给朱栩,道:“这是臣等罗列的计划书,已经上报内阁,还待批准。”

    朱栩移到身前,翻开看去。

    只见是一个个表格,罗列着一个个计划,还制定了时间表,花费,人员安排等等,将责任落实到了人头上,相当精细。

    朱栩一行行看去,不时点头,这些计划比他预想的详细,清楚,全面。

    宋应星等人无心看书,都小心谨慎的看着朱栩,这事关他们政院的发展,哪里敢大意丝毫。

    张筠倒是很安静,静静的翻着手里的一本书。

    朱栩看的很认真,政院的发展是他最关注的重点之一,用了足足半个时辰,才算看完目录,至于细致的计划等,他们没有去看,一时半会肯定看不完。

    好一阵子,朱栩抬起头,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沉吟着道:“现在制约政院发展的,一个是钱粮,一个是人手,当然了,现实环境的问题咱们不谈。钱粮,朕会让内阁那边尽可能抠出一些给你们。人手嘛,咱们从政策上入手,这样,凡是会试,需要有一年的政院任教履历,入仕之前,需要累积三年的任教经历。鼓励民间办学,要设立各种奖项,如捐助书院,教的好,发明创造,改良,凡是于国于民有重大贡献,都要重赏,钱粮,官职,荣耀等等,都给予奖赏,朝廷不吝啬……”

    宋应星等人大喜,起身就要行礼。

    朱栩连忙压了压手,又看了眼不远处的那些管理,这才继续低声的说着他的想法。

    在政院,足足待了大半天,朱栩才回宫。

    朱栩走了一趟皇家政院,这个没有瞒人,很快就传遍京城。

    年底,是一个相当敏感的时期,朝廷的今年总结,明年的计划,尤其涉及到人事,钱粮等方面,很多人都绷紧神经,眼观八方。

    朱栩在政院的一些行为被传出,听说皇后娘娘咬牙拿出二十万,后又五十万,不少人动了心思。

    这件事,也传到了内阁。

    中午闲暇片刻,毕自严,孙传庭,傅昌宗等人抱着茶杯,在小亭子里喝茶,吃点东西。

    孙传庭看了眼傅昌宗,随口道:“听说,汪阁老从大理寺的预算中,抠出二十万,给了政院?”

    傅昌宗是一种沉稳型的官员,不问绝对不说话的那种,听着孙传庭的话,他面上不动声色,道:“汪阁老出自政院,现在政院拮据,他有所回馈,也属正常。”

    孙传庭微笑,没有再说。

    现在朝廷各个部门都在推动‘新政’,处处都需要银子,不管是内阁,还是大理寺,缺口都不是一般的大,何止政院拮据,汪乔年为了银子,差点没将毕自严的门槛踩烂。

    毕自严一直没有说话,他面上瘦削,冷幽,眼神冷静,他看着傅昌宗,眉头微皱。

    傅昌宗的入阁,毕自严是有三分不情愿的,这个人是乾清宫的舅父,任户部尚书多年,一直扮演皇帝代言人的角色,外加是盛传的‘帝党’魁首,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人唯他马首是瞻,他的影响力,甚至高过内阁‘首辅’的他!

    “宋应星,是否会入阁?”忽然间,毕自严问向傅昌宗,淡淡问道。汪乔年是政院副院长直接升任大理寺卿而后入阁,如果这个形成惯例的话,那宋应星也将直接跳入内阁。

    这个惯例一开,后果难言。

    傅昌宗微微摇头,片刻才道“应当不会,宋应星不是徐光启,皇上曾与我言,他不适合做官,也不应该做。”

    毕自严看着他,微不可察的点头,直接道:“户部那边,你再走一趟,今年的预算,必须要改一改,一些地方,一定要压缩,不能这么大手大脚,咱们当家知柴米贵,钱粮要用在刀刃上,精打细算。”

    傅昌宗知道毕自严的想法,他想要缩减赈灾,移民的用度,还包括军费,工部的工程款等等,专注于推动‘新政’。

    傅昌宗想了想,道:“这件事,张尚书那边很坚持,他认为灾情越发严重,民情必须顾及,否则会有大乱子,轻易不松口。”

    张秉文出去走了一圈,对民情认知很深,他认为不管任何时候,只要灾情没过,赈灾如何也不能断,分毫不能少。为此他与内阁争执了很久,始终没有让步。

    外加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同意削减自己的预算,因此,毕自严想要集中财政的想法,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毕自严看着傅昌宗,神色斟酌,道:“傅阁老,本阁老希望,你能以内阁为重,内阁需要团结一致,方能成事。”

    傅昌宗看向毕自严,知道他的意思,肩膀上压力陡然大增。

    他虽然有背景,有人脉,论影响力不弱于毕自严,但他到底是下官,若是真的闹得不愉快,或者内阁非走一个不可,他相信,会是他。

    傅昌宗暗吸一口气,默默点头,道:“晚上我请张尚书吃个饭。”

    毕自严这才满意,旋即道:“内阁的分工,你有什么想法,要是不满意,我们再商议。”

    毕自严倒是没有徇私或者刻意打压傅昌宗,给他压足了担子,分管户部,工部,联络南直隶,浙江两省,这可以说,给足了傅昌宗面子,分量十足。

    傅昌宗微微躬身,道:“下官没有异议。”

    毕自严对傅昌宗的态度还是满意的,若是傅昌宗‘一意孤行’,内阁将举步维艰,有了这样的合作态度,内阁的工作就容易得多,傅昌宗也会成为一大助力。

    朱栩坐在乾清宫,俯看两座大殿,里面的一些人与事他看的分明,对此是比较满意。

    现在事情都上了正轨,省去了那些羁绊,费心思的地方少了很多,是要好好做事了。

    朱栩在乾清宫,内阁两边跑,加速处理今年的总结,以及明年的计划。

    今年的事情,无疑是相当复杂的,哪怕是有内阁六部等总结删选,还是庞杂无比,一旦埋头进去,很难挣脱出来。

    大明朝廷上下,几乎都在团结一致的处理政务,进行高度的轮转。

    另一边,曹变蛟已经在天津卫登船,前往朝鲜。

    大明准备了这么久,终究要动真格的了。

    驿馆。

    德川明秀,青山龟松两人对坐,一个一脸便秘的难受表情,一个面沉如水,阴鹜阴冷。

    “真的没办法避免吗?”德川明秀看着青山龟松,一脸的挣扎,满心不是滋味。

    青山龟松看着德川明秀,道:“若殿,放弃吧。”

    德川明秀并不傻,他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他还是不甘心,明明是两败俱伤的事情,为什么总有人乐此不疲,战争真的就不可避免吗?

    “明人,真的要发动战争了吗?”德川明秀不死心,目光灼灼的看着青山龟松问道。

    青山龟松阴鹜的脸上出现一抹冷笑,道:“明人太自大了,他们忘记了几十年前,太阁殿下是怎么教训他们的了!这一次,他们竟然敢打我们倭国的主意,等着吧,公方殿会打的他们满地找牙,全军覆没!”

    德川明秀已经明白,他这次来,无非就是拖延时间,探一探明人的底细,德川家光那边,早就有了计划,不会与明人议和的。

    他看着青山龟松,欲言又止,最后痛苦的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桌面默默发呆。

    青山龟松没有多说什么,抬起头,转向外面,阴测测,北风呼啸,目光中闪烁着厉色。

    在另一边,田中一郎与那个妖冶女子,正在对弈。

    “母亲,你听到了?”田中一郎一边落子,一边问道。

    妖冶女子表情平淡,罕见的没有上装,有那么一丝清纯,她看了眼田中一郎,道:“你害怕了?”

    田中一郎皱眉,道:“岛原已经牵制了幕府大部分兵力,若是明人分兵两路,幕府会很被动,虾夷,下一个就是我陆奥。”

    妖冶女子坐好,拿起边上的茶,语气十分笃定的道:“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最着急的,一定会是我们的公方殿,大殿的智慧,不是你我可以匹敌。”

    田中一郎表情还是很凝重,道:“这很危险。”

    妖冶女子喝了口茶,微笑,道“你太小看我们倭国了,明人的野心,注定会折戟沉沙,并且付出巨大代价。”

    田中一郎不知道妖冶女子的到底瞒着他多少事情,但见她一直这么沉稳,心里是微松。

第1136章 第一站() 
    曹变蛟这次离京,虽然低调,但他一直备受关注,也知道他讲去的地方是哪里。

    朝野上下,对这次倭国之事颇有些杂音,私底下议论纷纷。

    不过,现在大明政务繁杂,各项事务都在准备,一旦准备好,还要开大议,进行表决,以一种‘万众一心’的形式通过,向天下宣示。

    这是年后的事情,现在还在景正二年,大明朝野都分外忙碌。

    大明北方,辽东现在虽然是冬天,却依旧阻挡不了这里的一片火热。

    即便是冬天,各处开垦,打猎,开山通衢随处可见,甚至一些渔船现在还破冰出海,捕捞鱼虾,昼夜不停。

    辽东相对来说是一个自由的地方,这里是从‘空白’上建立,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大明两百多年的沉珂,体制建立,政策推行以及未来的发展,都相对容易的很。

    库页岛。

    尤世威现在是副总兵,驻扎在库页岛,他现在在基地里,看着眼前桌上的海图,脸角冷冽,目光炯炯。

    他身边是三个都尉,也在看着海图,其中一人道:“大人,咱们库页岛驻兵总共五千人,若是要取下这虾夷,兵力有些不足,是否该请熊大都督调兵增援,或者给曹总兵发信言明?”

    “不行!”

    他话音一落,另一个都尉果断反驳,道:“大人,咱们驻守在这里已经两年了,一点军功没有,整日开坑荒地,修筑军工,如果咱们现在求援,只怕会让上面有想法,即便不派人来替换我们,功劳簿上也会失色几分。”

    “没错,倭国野心勃勃,侵我大明之心不死,皇上震怒,誓言铲除倭国!若是我们这个时候怯弱,说不定到时候我们只能守在这里,一点功劳都没有!”

    “可是,我们只有五千人,再留两千驻守,只能带走三千人,船只有十几艘,勉强运送两门大炮,这个我们要如何战?若是战败,坏了皇上大计,那归罪下来非同小可!”

    “那我们怎么办,总不能不打吧?”

    “要是抗命,军法处会直接处决我们校尉以上所有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尤世威没有理会他们,一直看着海图,等他们停下来,才漠然道:“军情处那边的情报是怎么说?”

    一个都尉抬手,道“大人,目前虾夷的藩主是松前公广,是第二代,今年四十岁,性格相对懦弱,但很有能力,虾夷比前一代强盛不少。石高名义上是一万,但虾夷地广人稀,物资相当多,商贸频繁,只怕有四五十万,人口不好算,因为是杂居,可调用的武士,军情处估计最多在五千左右。他们的藩厅在福山城,城不大,几门大炮就能炸开,与陆奥藩隔海相望,两藩关系亲密,若是我大军征讨虾夷,陆奥藩必然会驰援……”

    一众听着直皱眉,这么说,这虾夷怎么更不好对付了?

    “不过,”这个都尉有补充道:“虾夷本土甚少卷到诸藩国的内战中,又有陆奥藩做屏障,想必不管是防御工事还是心理都不怎么样,若是奇袭,将有大用!”

    众人双眼一亮,齐齐看向尤世威,道:“大人,咱们就来奇袭吧,若是一举拿下福山城,陆奥藩反应过来,等他们再渡过海,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把握应对了!”

    “没错,若是他们知道是我大明出兵,定然会有所犹豫,说不定还会按兵不动,请示德川幕府,这其中的时间,足够我们站稳脚跟!”

    “大人,曹总兵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