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的大明过的并不容易,但作为天下首善之区的京城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元宵节一如往常那般热闹。

    灯火如龙,鼓声如雷,彻夜没有停过。

    宫内的气氛也好了不少,虽然海兰珠夭折了一个孩子,身体不好,但皇嫡子的出世,还是让后宫很高兴。

    朱栩,外加张筠,李解语,朱慈烨,朱淑娴等五个孩子,还有就是张太后,小永宁等人,满满的坐了一桌子。

    小永宁已经十四岁,是个大姑娘了,但性子似乎没怎么变,还是那么活跳,抱着襁褓里的朱慈煓,逗弄着道“来,给姐姐笑一个,姐姐给你好吃的……”

    小家伙才几个月大,哪里听得懂,只是睁大眼睛看着,小手晃来晃去。

    他边上的小淑娴已经五岁,凑过来道“姐,不能这样,你应该拿块肉,小煓还没吃过肉,肯定能让他听话……”

    她刚说完,李解语就瞪着她,道“别瞎说,煓儿还小,吃不了肉……”

    她话还没说完,小永宁已经夹着一块肉,在小煓儿眼前晃悠,道“来,叫声姐姐,姐姐给你肉吃……”

    她闹着开心,把一旁的张筠弄的心惊胆战,筷子都放下了,盯着两个小丫头。

    张太后也看不下去了,拿筷子巧了小永宁,小淑娴各一下,道“你们俩给我老实点,将煓儿放回去。”

    小永宁不知道为什么,近来有些怕张太后,以前闭着眼就干的事情,现在却睁着眼也心惊胆战,不敢了。

    老老实实的将小煓儿放回篮子里,还不忘给张筠一个甜甜的笑容。

    张筠这才放心,看向张太后道“皇嫂,这两天煓儿不太吃东西,太医那边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您说,我是不是请宫外的大夫来看看?”

    张太后笑着摇头,道“没事,我看过了,就是吃的太频繁,太多了,一天吃六次就差不多,不要一醒就喂,天气暖和了,多晒晒太阳就好了。”

    张筠听了心里放松不少,又转向李解语道“李姐姐,你配的那个药膳很不错,我感觉舒服多了。”

    “娘娘不用客气,要是还不舒服,我再给你配几副……”李解语连忙笑着道。

    张筠自然客气的接过去,再三感谢。

    几个女人话题都绕不开孩子,说来说去,没完没了。

    朱栩坐在那,看着身旁几个吃的不亦乐乎的小家伙,他一个男人做在这,心里满满的忧桑。

    月上柳梢,酒足饭饱,慈宁宫的家宴才算结束,各自回宫。

    朱栩喝了些酒,头有些混,走在回乾清宫的路上,被冷风一吹,多少有些清醒,长长吐了口酒气,心里大感满足。

    齐家治国,他的家是齐了。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侧,等了一阵,这才开口道“皇上,明天毕阁老等人要进宫面圣,不如,早点休息吧。”

    内阁已经制定了今年的大政计划,明天要做正式的汇报,得朱栩的首肯。

    朱栩背着手,看着两旁昏暗的雪景,笑着道“好,你们去年也辛苦了,放你们两天假,回去跟家人好好团聚,要带什么东西,你们从库房拿,不要用回朕。”

    这也算是惯例,曹化淳,刘时敏没有客套,道“是,奴婢们谢皇上。”

    朱栩心情好,没有多说,径直回向乾清宫。

    宫外,毕自严府上。

    毕自严是一个刻板的人,家宴有他在,显得是相当无趣,他看得分明,找个理由出来,一个在凉亭里对月小酌。

    “老大人还在烦忧国事?”一个风度儒雅,郎面星眸的中年人断着盘子走进来,微笑着道。

    毕自严抬头看了眼,眉头稍舒展,道“屋内烦闷,出来坐坐。”

    这个人就是毕自严的另一个西席,李幼唐,他将盘子里的小菜一一放到桌上,坐在毕自严对面,道“学生陪老大人坐一会儿。”

    毕自严对这位西席先生,或者门客很是看重,见他坐下,又喝了一杯酒,道“你上次说,皇上之所以看似偏爱大皇子,是为了保全为了皇上,你可确定,未来的皇上,会是嫡出吗?”

    这件事,一直梗在毕自严心里,说到底,他担心的还是朱栩,怕他会‘立贤不立长’,以他对朱栩的了解,他可以肯定,这会发生!

    如果这样,势必会对国本造成冲击,也会为日后的大明江山埋下祸根!

    史书上太多的血迹斑斑,祖宗的规矩不能丢!

    李幼唐看着毕自严的神色,心里轻叹,这位老大人一心为国,从早到晚都是忧心忡忡,半刻没有闲着。

    若是遇到一个温和的君主,势必是君明臣贤,一代佳话。偏偏当今已经超出了‘明’的范畴,这就显得臣也没那么‘贤’了。

    他明白毕自严的担忧,面上微笑着道“大人,您与当今皇上相处多年,对他比学生了解。在学生看来,当今皇上足以是古往今来第一雄主,他有手段,有能力,有野心,若非遇到了这样一个艰难国境,只怕会是前所未有的一朝盛世!他的野心,已经不止是做一代明君那么简单,他是要打造前所未有的强盛大明,他的眼光不止步于大明,他看的更高,更远!除了地理外,他还在未来谋划,五十年,一百年,这样的雄心,古往今来都少见……”

    对于李幼唐的话,毕自严早就知道,默默的喝了口酒,眼神黯然的道“皇上雄才大略,我等阁臣不及,着实惭愧。我担心的不是现在,十年后的事情我未必都看得见。皇上有能力铸就古往今来的第一强盛国度,也有能力守住,可是日后的君臣呢?现在的朝局你也很清楚,一不小心,就是社稷崩塌,群雄逐鹿,亿万百姓遭灾……”

    李幼唐给毕自严倒酒,道“大人,您操心太多,皇上会不喜的。”

    李幼唐的意思很明白,这些事情不该毕自严去操心,他操心这个,好听的是老成谋国,忧心国事。诽谤就可以说是图谋不轨,其心可诛了。

    毕自严道“皇上不喜我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满朝文武谁不知,现在我都要致仕了,一些话,临走之前我还是要说的。”

    毕首辅要致仕的消息,在过年之前就盛传,过了年,就越演越烈,传言都说他会在三月左右致仕。

    。

第1228章 洗牌() 
李幼唐知道,毕自严不止要说,可能还要作些布置,预备某些事情。这些事情,多半是当今不喜的。

    对于毕阁老的苦心李幼唐的深知的,但是当今坐的太高,一些事情看的太清楚,毕自严哪怕做的再小心都未必能瞒得过他。

    李幼唐了解毕自严的倔强,还是劝道:“大人,当今对自己人向来宽宥,只要您不做一些让他无法忍受的事,君臣相宜,安享晚年是必然的,若是您做了,只怕皇上善终都难。”

    毕自严端起手里的酒杯,直接道:“方孔炤会调任礼部侍郎,陈奇瑜接任江苏巡抚,许杰调任顺天巡抚,郑友元调任南直隶右参政,你,替任内阁中书。”

    李幼唐听着毕自严的话,知道他在提前安排致仕后的事情,想了想,道:“老大人,如果您致仕,孙老大人也必然不远,白谷阁老与你的想法多有冲突,若是他做了首辅,朝局,国政未必还能这么平稳。”

    毕自严抬头看天,这一夜的月光格外的清冷,气温比往常更加寒冷,又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李幼唐看着向来不喜欢饮酒的毕自严连连不断,神色终于吧变得凝重,认真的劝诫道:“老大人,您要三思,当今已然是对您多有忍耐,若是您越过了某些界限,只怕您多年的积累付之东流,这一切的布置也会一夜之间消失,毫无作用。”

    毕自严依旧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喝酒。

    有些话对李幼唐能说,有些则不能。

    李幼唐心里叹口气,道“大人,未来的朝局在三个人身上,一个是孙传庭,一个是傅昌宗,一个是曹文诏,学生还是去见见孙白谷,摸摸他的心思,到了这个时候,想必他也会和大人交个底。”

    “不必!”

    毕自严忽然重重的放下酒杯,挺起佝偻的身躯,继而站起来,转身而走,声音清朗的道“做你自己的事情。”

    李幼唐看着毕自严的背影,目光复杂。

    说当今在忍耐毕自严,毕自严何尝又不是在忍耐当今,两个人的矛盾就在于国政的设计上,普天之下,有哪个人能有当今站的高看得远,所思所想皆非常人。

    他忍耐别人的‘目光短浅’,别人也在忍耐他的‘高瞻远瞩’。

    良久,李幼唐轻叹一口气,自语道:“希望皇上念着老大人的多年辛苦,给大人一个体面的结果。”

    过了元宵三天,年休结束,各部门开始上班,对于今年的政务计划,开始执行。

    首先就是官吏的任免,除了六部尚书,内阁辅臣,其他的都进行了大规模变动,然后就是地方,各地的巡抚,总督开始轮调,方孔炤被调入京任礼部侍郎,陈奇瑜调任江苏巡抚,许杰调任顺天巡抚等等,基本上就是按照了毕自严等人的规划。

    继而就是体制的确认,大明政务总理内阁衙门拟定,经过议会批准,皇帝签署,确定大明体制为帝制,帝制之下三权分立。

    这一制度的确认,改变了大明的祖制,确立了新的制度。

    朱栩的改革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这一制度的确认,基本上是水到渠成,没有任何掣肘。

    朝报以及各级报纸开始连篇累牍的报道新的制度,称之为确保大明‘领先世界三百年’伟大的制度,必须要笃定,持之以恒。

    对于朝廷确实更改祖制,自然引来了一大批顽固旧人的强烈抨击。

    大明各处文人聚集之地,尤其是那些风月之地,再次引来了生意朝,叫骂声喧天,自然又随之诞生出了一批风流才子,艳明远播的名妓。

    到了二月初,这些声音基本上趋于平静,没有那么刺耳,朝廷也渐渐习惯,将那些奏本,书信送入垃圾框。

    随着一系列的事情的逐渐稳定,对于朝廷的一些流言蜚语再次甚嚣尘上。

    其中最热切的,就是毕自严将要致仕,并且越演越烈,整个朝局都受到影响。

    乾清宫,南书房。

    新建伯王先通正在给几个皇子授课,他讲的还很浅显,还是启蒙读物,但三个孩子表现的各有样子。

    朱慈烨认认真真,小表情肃然。朱慈煊动来动去,要不是朱栩坐站在窗外,他估计早就忍不住了。朱慈熠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看着书,听着课,无精打采。

    朱栩身旁站着毕自严,同样在看着几个皇子。

    朱栩看了一会儿,悄悄转身走了,摇头道:“朕这几个儿子都不成器啊。”

    毕自严陪着走了几步,道:“皇上,殿下们还小,有的是时间。”

    朱栩背着手,转向东暖阁,道:“他们有时间,毕师也有,都不要着急。”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斟酌着,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意,便道:“皇上,今年的财政情况趋好,一些事情可以做了,臣打算亲自去一趟江左。”

    明朝‘新政’的最大难点就在南直隶,不管是按亩纳税,还是丈量土地,亦或者商税改革等等,都遇到无形的,磅礴的阻力。

    朱栩道:“这件事让张秉文去,他为人刚正,不会出乱子,陈奇瑜出到应天,未必站得稳,让张秉文帮他立威。”

    毕自严听着他的话,心里轻叹,知道他真的要走了,便道:“皇上,帅府那边计划调曹文诏去云南剿匪,顺便看一看暹罗,臣赞同,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朱栩脚步放慢,没有立即回答。

    关于太子,关于毕自严致仕等等,外面是流言纷纷,朝局渐渐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人在趁机添乱,图谋私利,有些明目张胆了。

    这些朱栩都清楚,但他不打算管,甚至在刻意纵容。

    ——既然要洗牌,那就洗的彻底一点!

    “朕同意。”

    走了一阵,朱栩道:“让曹文诏去云南吧,暹罗,缅甸都要看一看,多尔衮那边也要注意,朕更想看看曹文诏这支皇家第一军的实力。”

    毕自严神色微疑,按理说,他要致仕,那么孙承宗也不会太远,曹文诏做为继任者,为什么还要调派去云南?

    毕自严心里有些不定,猜不透朱栩要做什么,沉吟一阵,道“皇上,内阁现在还差一人,臣举荐申用懋入阁。”

第1229章 意外的前进() 
“申用懋入阁?”

    朱栩停下脚步,面露思索。

    申用懋是原兵部尚书,现在驻蒙大臣,驻扎在库伦,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入阁都绰绰有余。

    最重要的是,申用懋是偏向‘帝党’的‘中立派’,毕自严等人可以接受他入阁,朱栩也不会阻挡,是一个相当合适的人。

    “什么人接替他?”半晌后,朱栩道。

    申用懋除了驻蒙大臣,还辖有蒙古各部落凑集的三万骑兵实际不到两万,并且对蒙古部落有着重要的管理作用,将来的用处更大。

    这个位置,十分重要!

    毕自严已经全盘考虑好,道:“帅府那边举荐北直隶总督陈新甲接任。”

    “陈新甲?”

    朱栩摇了摇头,道::“这个人是个人才,但不足以应对蒙古那边的复杂局面。”

    毕自严对军队那边一直是谨慎的不插手,据他所知,适合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偏偏都有任务,走不快,想了又想,他道“让熊廷弼去,陈新甲去辽东,皇上认为如何?”

    熊廷弼在辽东多年,与后金,蒙古打交道多年,能力,资历都足以胜任。

    朱栩听着还是否决,道:“辽东暂时不能动,入阁的人选,你们再换换吧,这件事不急。”

    说完,朱栩大步走进了东暖阁。

    毕自严抬了抬手,没有跟着。

    倒是朱栩这个态度,还是让他很疑惑,前面问了两句,最后居然否决了。

    但是他也摸清楚了一点,那就是他不会很快致仕,可能还有一段缓冲时间。

    内阁的动作很快,人事调动迅速完成,外加毕自严迟迟不离开,有些谣言开始降温,大明朝廷开始集中精力处理‘新政’中各项顽固点。

    朝廷的各位高官大佬在拼尽力气的做事,似乎在为什么事情做准备,一些难处理的事情被强力攻克。

    地方上的官员仿佛也在等待在某种巨变,做事尽心尽力,‘新政’居然得以快速推进,速度超过以前十倍不止。

    这一切的变化都落到朱栩的眼里,落到内阁的大人们奏本中。

    内阁,三楼,朱栩班房。

    提前从埃及回来的李一藻等人风尘仆仆的已经到京,正在与朱栩做着汇报。

    “皇上,臣等从欧洲带回来的书籍超过十万册,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农业,手工业等方方面面,臣已经交付政院,让他们尽快翻译,整理出来……”

    “与西班牙,尼德兰的贸易条约,联合舰队条约都已经签署,但想要彻底履行,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不过信王,冯公公已经与两国确认,他们今年会运送至少一千万石的粮食到京,明年,后年就能完全履行条约。联合舰队的组建相对会更快,尼德兰想要与联合舰队合作,确保他们的商船以及一些武装船的安全。英格兰态度有些暧昧,似乎对我们与西班牙签署条约很不满,合作上有些磕绊,但还是倾向于合作贸易……”

    “罗马教廷的态度相当强硬,他们拒绝退让,对于我们提出的条件一概拒绝,言称会派遣使者团前来京城,与皇上直接相谈……”

    “欧洲其他各国的关系错综复杂,大多对我大明不屑一顾,法兰西更在乎欧洲,对海外没有多大兴趣。罗马帝国四分五裂,是无数的城邦组成,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很难相处。奥斯曼帝国杀气太重,根本不让我们的人入内,并且威胁要东征。俄罗斯太远,我们的人没办法穿越奥斯曼联系,不过教会从中协调,俄罗斯对我们还是不屑,似乎也有意东征……”

    李一藻等人在详细的与朱栩坐汇报,尽可能的详细又言简意赅。

    朱栩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着,对于欧洲的情况,又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简而言之,欧洲还在不断内乱,能与大明有用的,就是西班牙,尼德兰两个国家,其他的,还没用,之少眼前是。

    朱栩听完,心里大定,微笑着道:“这一路辛苦了,就按照你说的做。等舰队回京,赏赐会一并赐下,现在回去好好休息,与家里分别时间够久了,朕给你十天,不,一个月的休假。”

    李一藻倒是不觉得累,倒是对于朱栩的恩典,还是很激动,抬手道:“臣谢皇上。”

    曹化淳亲自送走了李一藻,对这位走科技路线的官员以示重视。

    李一藻給朱栩带来的绝对是个好消息,与欧洲的联络不但能能給大明带来银子,还能不断都输血,保存大明仅剩的元气,渡过灾情且能尽快恢复。

    朱栩翻着李一藻路上翻译的书籍,关于欧洲国家王室的关系。

    这些关系网错综复杂,每一个王室都在彼此联姻,几乎可以算是一家人,偏偏又敌对,简直是不可思议。

    比如,西班牙的王后就是法王都妹妹,两国在争欧洲霸权是明争暗斗,血拼就在眼前。

    “有意思。”朱栩看着,心里翻腾着无数想法。

    这个时候,小永宁推着小摇车走进来,小脸都是不满的道“皇叔,我是公主,不是公主,天天给你带孩子,带完一个又一个……”

    朱栩没理她,将摇篮里的儿子抱起来,坐在他腿上,挥舞着

    儿子小手,道:“儿子,喜欢不喜欢姑姑啊,要是不是喜欢,父皇就将她嫁的远远的,再也眼不见心不烦……”

    小永宁双眼一睁,连忙走过来给朱栩按摩着肩膀,冲着朱栩怀里的四子笑嘻嘻的道“肯定是喜欢姑姑的,等你带一点,姑姑带你吃遍京城所有的好吃的,玩遍所有好玩地方,给你找最好看的太子妃……”

    小家伙做在朱栩怀里,睁大眼睛看着朱栩,不停的眨眼,表达着他的听不懂。

    朱栩对小丫头的话很是没辙,逗弄着小家伙。

    这小家伙倒是很开心,不时的笑一下,还吐舌头,相当的可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