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有些担忧,担忧朱栩反对他的激烈手段。

    朱栩从孙传庭的语气中听出味道,一颗棋子啪的落子,道:“你要多久?”

    孙传庭看着朱栩,目光坚定如铁,道:“五年,不,三年时间,三年时间臣就能完成‘新政’的改革,令大明新生,脱胎换骨!”

    在大明,除了朱栩,或许只有孙传庭有这样的心智,这样的坚定的相信‘新政’!

    “三年?”

    朱栩坐直身体,眯着眼,静静的看着孙传庭。

    今年是景正五年,历史上的崇祯十一年,加上今年一年,三年后就是崇祯十五年,这场‘小冰河’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灾情也差不多过去了。

    朱栩心里忽然嘭的跳了一下,仿佛又很多东西在心里翻涌,藏匿许久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

    朱栩脸角抽搐了一下,眼神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孙传庭看到了,双眸灼灼,更加的坚定!

    君臣二人对视,都从彼此的双眼看到了熊熊野心,执着,坚定,危险!

    啪

    朱栩猛的拍下一颗棋子,语气平静的可怕,道“朕就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内,你就是首辅,无需再入乾清宫!”

    朱栩的话铿锵如铁,简单直接的告诉孙传庭,未来的三年,一切政务由他做主,无需再入乾清宫御批。

    这样的允诺,将会使得孙传庭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甚至张居正都远远不如!

    孙传庭起身,长身而拜,沉声道:“臣愿做千古罪人,为我大明中兴!”

    孙传庭的承诺相当严肃,他们这一代人最重清名,孙传庭是堵上了所有!

    朱栩看着孙传庭,笑容如雾,看不清,猜不透,声音飘忽的道“千古罪人是朕,你只能排第二!”

    孙传庭看着朱栩,脸上没有笑容,没有心领神会,只是拜在那,一动不动。

    君臣二人的对话没有知道,景正实录等全无一字记载,后世对孙传庭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利内幕深为疑惑但后世一个不出名的野史,名叫《明皇秘录》,里面对孙传庭突然上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势,有这样一番说辞:毕阁老无能,帝忧之久,传庭苦朝政糜颓久,于景正五年六月入宫,叩帝三时辰,帝遂决,传庭登位,享权七年,千古一相,亘古未有。

    孙传庭从御花园走出,一如他进来的时候,表情平静,从容。

    曹化淳站在门口,看着孙传庭走出,表情相当凝重。

    孙传庭这次入宫,怎么看都很寻常,但他做为大内总管,对朝局冷眼旁观,深刻的知道,这一次,不寻常,太不寻常!

    现在朝局正是最敏感的时候,孙传庭如果做了什么,恐怕会引起剧烈的变化。

    曹化淳不能对朝局无动于衷,待孙传庭离开,悄步走了进去。

    他目中的朱栩,微笑,认真,在拾掇着棋子,从容的复盘。

    曹化淳眼神有忧色,站在不远处,欲言又止。。。

    他明白了,这一次的事情,不止是朱栩一个人,首辅也参与进来了!

    孙传庭出了御花园,回到内阁,六部,督政院,大理寺等一干要员已经在等着了。

    谁都没有坐着,全都站着,包括傅昌宗。

    孙传庭进来,同样没有做,坚毅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直接语气冷冽,甚至是森然的道“关于京城的事情,内阁将严厉问责,反贪局将改组,不止是反贪污贿赂,将有权对京城内外的突发大小事件进行调查,除内阁阁臣,六部尚书需要皇上首肯外,其他的人,一律可以先行羁押,候审……”

    孙传庭仿佛自说自话,听着的一群人神色大惊,甚至开始慌乱起来。

    孙传庭改组的这个反贪局,将有权调查二品一下的所有官员,可以无理由的抓人!

    这太可怕了,比以前的东厂,锦衣卫还恐怖!

    来的人惊慌失措,纷纷将目光转向傅昌宗。

    孙传庭在这里说这种话,显然是有底气的,但他们还存着一丝希望。

    傅昌宗站在孙传庭身后,听着他的话,先是皱眉,接着松开,而后面无表情。

    一群内阁六部的大人们心惊胆战,面色发黄,内阁要是有权随意抓人,那天下的官员都将活在恐惧中!

第1255章 以命相陪() 
毕自严等人不在,孙传庭又带着天威而来,众人莫能相抗,内心忐忑不安的听着,直到最后孙传庭宣布散会。

    这些人飞速离去,而后一封封信从京城飞出,飞向他们的头头脑脑。

    这些信里的语气前所未有的紧张,恐惧,不安。

    大明的法度看似严苛,可处置却相当柔软,除非大罪,很少重处。可现在孙传庭要随意抓人,那说明处置绝不会轻!

    朝廷,真的要变天了,而且是大变天!

    孙传庭,傅昌宗站在内阁大殿前,看着宫外,两人一时都没有开口。

    傅昌宗一直皱着眉头,神情有着一丝冷峻。

    多年以前,朱栩就明确暗思傅昌宗,做为外戚,傅昌宗最多就只能做到排名第五的阁臣,不能再进半步。

    傅昌宗也从未有登入‘首辅’的想法,但孙传庭今天的动作,还是给了他很大冲击。

    孙传庭看似只是得到了一个随时拿下二品一下大员的权力,但这个权利之前毕自严都没有,这说明,在孙传庭接任毕自严之后,权力会迅速放大,大的超乎想象!

    傅昌宗非常了解朱栩,眼下‘新政’犹如在爬山,前面是最艰难的一段,需要大决心,大毅力者不可,显然,朱栩选中了孙传庭,在给他放权!

    傅昌宗与孙传庭共事多年,很了解这个人,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翩翩如玉的儒家君子,做事妥帖,稳当,周全,从未出过什么披露。但他还有锋芒锐利的一面,那就是他总是能抓住每次一闪而过的机会,将很多事情处理的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犹豫不决。

    这是一个外圆内方,心思缜密,处事果断,手段凌厉的人。

    之前有毕自严压着,他不得展露多少,现在他就要成为‘首辅’了,乾清宫又要放权,天下没人能掣肘他了。

    孙传庭对当前情况早有不满,一直在要求强力推行,一旦毕自严致仕,不止朝局将大变,整个大明都会受到剧烈的,难以想象的震动。

    这种震动,绝对超过以往,古今我来都没有过,甚至可能有颠覆社稷之危!

    一些可怕的场景在傅昌宗脑海里不断翻腾,让他脸上的那一丝严峻变得更多。

    ‘毕阁老,就是担心这样的场景的吗?’

    傅昌宗心里喃喃自语,继续漠然不语。

    很多人都将乾清宫的皇帝当做是一个有‘有理智的疯子’,行事非常,剑走偏锋,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皆是天下不容。若是寻常人,早就被边缘化,消失于芸芸众生,但乾清宫的皇帝不同,他的‘疯’将大明带到了现在这种情形,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是雨过天晴后万丈光芒,要么是山崩地裂后日月无光。

    大明有几个知道,相信‘新政’后会是什么模样?

    偏偏,疯子又多了一个,还是皇帝的左手,内阁左次辅!

    孙传庭仿佛能猜到傅昌宗的心里活动,没有看向他,道:“你怎么看?”

    傅昌宗听着孙传庭的话,神情不动,道“皇上曾言,治国先治吏,国政由官出,我赞同。”

    孙传庭微微点头,道:“明天我便启程去辽东,京中就交给你了。”

    “好。”傅昌宗测了侧身,语气如常的道。

    两人接着便转身,各自离开。

    远处围观的人心中狠狠一跳,慌乱的飞快离开,紧闭着嘴,连呼吸都不敢。

    刚才他们分明看到傅昌宗在给孙传庭侧身,虽然这个动作看似寻常,但其实非比寻常!

    现在孙传庭与傅昌宗的排位是第五与第六,看似傅昌宗比孙传庭排位低,但这种‘低’几乎不重要,加上傅昌宗的身份,背景,权势,完全不需要向孙传庭行礼,相反,孙传庭要多借助傅昌宗的力量。

    这么诡异的一个动作,只说明了一件事:孙传庭入阁,不久了!

    这是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快速的扩散,从宫内传向宫外。

    但是在没有传出之前,六部那些大人们已经透出了这种可能,加上孙传庭拥有查处二品以下官员的权力,整个京城忽然安静了下来。

    不管多热闹的事情,仿佛都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孙传庭身上。

    孙传庭第二天一大早就启程赶往辽东,在京中万官的注视中,悄无声息的出京。

    即便孙传庭走了,京城的气氛还是很压抑,六部衙门那些闹事的,纷纷偃旗息鼓,不吵不闹,安静本分。

    朝廷的官员还在急切的忧思惊恐中,没有反应过来,同样精神紧绷,老老实实的做事,多一个字,一句话都没有。

    诡异的气氛,在京城蔓延,持续。

    孙传庭的马车内,包理游看着孙传庭,神色沉思。

    孙传庭什么也没说,但包理游能猜到,就像很多人一样。

    包理游犹豫再三,还是出声问道“大人,为什么不留在京城,毕阁老正好不在,傅阁老又愿意配合您,不正是天赐良机?”

    做为继任首辅,必然要做些安排,打破前任留下的框架,显示存在感,现在前任远离京师,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孙传庭没有要做首辅的那种狂傲之色,越发的冷静,他看着“你太小看毕阁老了。”

    包理游见孙传庭没有生气,大着胆子,道:“大人,不是下官多嘴,诽谤上官。毕阁老太过保守,事事求全,皇上不满是有理由的。他现在要致仕,还处处给您设置障碍,想要框柱您,您是否太过容忍了?”

    孙传庭用一种略带‘诧异’的眼神看了眼包理游,继而道:“你在我身边也待了两年,出去历练一下吧。明年辽东要多划出几个省,你先去做一个从四品的参议。”

    这件事孙传庭之前没提过,包理游心里微惊,躬身道:“大人,可是学生有什么说错了?”

    孙传庭摇了摇头,道:“好好做,不要让我失望。”

    包理游这才放松,道:“谢大人。”

    孙传庭依靠在厢璧上,微闭着眼,心里却依旧如翻江倒海般翻腾。

    他做为孙传庭的继任者,这是在六年前,甚至是更久之前乾清宫就决定的。

    他不得不佩服当今这位看人极准,他对内阁推动‘新政’的‘懈怠’,对‘新政’迟迟没有大突破感到不满,若是他继任左次辅,一定会大刀阔斧,强力推动改革。

    孙传庭跟着朱栩也是多年,深得信任,他对朱栩也是有相当了解。

    这位对同胞宗室无情无义,对扶他上位的东林党赶尽杀绝,对于祖宗成法,千秋史册鄙夷不屑,在外界更是诋毁如潮,满天如海。

    孙传庭却知晓,这位心中自有情义,只不过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

    但是,毕自严有。

    他也会有!

    ‘君授之我天柄,我报之以穷生!’

    孙传庭眼缝中闪烁着灼热的光芒,心里如雷霆般自语。

第1256章 新势力() 
孙传庭在内阁的话很短暂,旁听的也没有多少朝廷重臣,却如同惊雷般,在整个大明天空炸响,让地上的无数人为之瑟瑟发抖,忐忑不安。

    现在,能制约孙传庭的,唯有身在浙江的毕自严,于是,大明上下的目光又转向浙江,不知道多少人心里转悠着,想看看毕自严的反应。

    孙传庭的话,无疑宣示他将是景正朝第二任‘首辅’,作为现任,毕自严的想法,很多人在玩味的揣摩,静等着。

    当事人孙传庭没有这个自觉,撂下一句,坐着马车,施施然的前往山海关。

    杭州府,西湖,苏堤。

    杭州府府丞秦政益陪在毕自严身旁,道:“阁老,下官对杭州府有八策,第一,挖河通衢,疏通河道,大修官道,确保各地交通顺畅。第二,开垦荒地,安置少地,无地民众,加大的对田亩的登记,核查,落实阶梯式税收。第三,鼓励商业,与我大明内外互通有无,以各种方式补充税收,弥补财政赤额。第四,严厉执行朝廷的纲纪法度,对于任何贪官污吏,渎职懒政严惩不贷!第五……”

    苏堤上,毕自严,秦政益两人走在前面,身后是一大堆侍卫。

    毕自严没有惊动浙江巡抚,杭州知府衙门,只是悄悄喊来了刚刚上任的杭州府府丞秦政益。

    毕自严似乎老了很多,背着手,佝偻着身体,静静的听着秦政益颇有些激昂的述说着他的施政纲要。

    秦政益杜宇毕阁老的单独召见很是兴奋,但话语很是谨慎,没有浮躁的夸大,也没有谨小慎微的拘束。

    秦政益是第一届皇家政院的生员,当时毕自严还兼任皇家政院的院长,秦政益可以说是毕自严的门生。

    经过六七年,皇家政院的生员逐渐的登堂入室,秦政益虽然不显眼,但三十岁的杭州府丞,也算是年轻一代新星,在吏部,内阁都是关注名单上的前列人物。

    听了一阵,毕自严微微点头,似乎有些感冒,声音沙哑的道:“杭州府人文翡翠,古往今来大才不少,你能来这里,要沉下心来,认真做事,切莫急躁。有些事情,不要掺和。”

    秦政益看着毕自严,神色一正,抬手道:“阁老,不是下官妄自非议内阁,实在是内阁近来太过!若是内阁都无法沉下心,我们这些末流下官,如何安稳的住?”

    秦政益前不久上了一道奏本,将内阁阁老挨个批了个遍,包括毕自严,认为他们为私心所累,无法专注于政务,于国于家都是祸事,要求乾清宫干预,尽快让内阁稳定,确保‘新政’稳步有序的进行,不出差错。

    这道奏本说的其实很中肯,但是将内阁一群大佬全给得罪了,现在一般人是干不出这种事。

    秦政益又算是毕自严的门生,一些人难免多想,毕自严也担心他压下去的内阁纷乱会再次被挑起,所以点了点秦政益。

    这位倒是颇有风骨,当着毕自严的面都敢直言不讳。

    毕自严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我大明很久没有这样犯言直谏的官员了,说了就说了吧。杭州府的‘新政’推行是差强人意,你日后要多加用力,用心,莫要辜负皇上,朝廷的栽培。”

    秦政益听着毕自严话里有萧索意味,不禁皱眉,语气不善的道:“阁老,真的如外面传言一眼,小孙阁老急着赶您走?”

    毕自严或许是累了,在一个长石椅上坐下,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摆手示意秦政益坐下,声音有些轻畅的笑着道:“没有外面传的那么玄乎,都是下面的人会错了意,做出了些事情,不成问题的。”

    秦政益认真的看着毕自严的笑容,俄尔才点点头,道“下官对小孙阁老没有成见,也不是想要挑事。”

    “我知道,无需担心。”

    毕自严笑了声,继而面色微沉,道:“我听说,政院出来的官员有些不睦?说什么老三届打倒后三届,七八届再看看,有这么句话吧?”

    本来还挺慷慨的秦政益,脸色顿时僵了下,不敢隐瞒,躬着身,道:“阁老,您也知道,老三届都是您的门生,后面的是天子门生,他们看不起我们老三届,将我们排斥在外,屡屡在我们的仕途上动手脚,一些同窗愤怒不过,才暗中反击,并非要结党营私,实属无奈。”

    皇家政院,前三年的院长是毕自严,后来才被朱栩兼任,这也就是老三届的由来。

    毕自严对这种情况自然是知道的,摇了摇头,叹道:“目光短浅,蝇营狗苟,如何能扛起大任?别看你们着八届有数万人,可真正走上师徒的,不过一千人,大部分人都游离在官场之外,你还不明白吗?”

    秦政益脸色微变,小心的问道:“阁老的意思是,凡是有结党嫌疑的,朝廷都是一律弃之不用吗?”

    毕自严望着湖面,目光悠远,飘忽,道“皇上对党争深恶痛绝,你们早就有这样的苗头,不打压,还等着你们坐大,尾大不掉吗?”

    秦政益而后出现一滴冷汗,整个人都不安起来,起身抬手拜道:“还请恩师救我等,我们并没有结党隐私,更没有危害‘新政’!”

    毕自严笑了笑,道:“你没参与我是知道的,无需紧张。坐下吧,说说对孙传庭那番话的看法。”

    秦政益按耐着心头不安,斟酌着早就想好的措辞,道:“大人,小孙阁老做事向来凌厉,他这番话,怕是说给那些怠慢‘新政’官员听的,或许,是一种警告,为未来某些事情做注胶。”

    毕自严拢拢袖子,道:“恩,其实,也是说给我听的。”。。

    秦政益对于内阁的情况实在是糊涂,只能看着毕自严,等他继续解释。

    毕自严道:“我在内阁多年,京城内外大部分是跟我想法相近的人,他这句话,是说给我听,敲打一些官员的。”

    秦政益佩服毕阁老的涵养,沉默着没有说话。

    虽然政院系内部有些分歧,但毕阁老如一座大山始终压在他们头顶,他们都希望毕阁老早点走。

    或许,毕阁老也是察觉到这一点,才来找他这个老三届的风云人物吧。

    毕阁老会说什么呢?

第1257章 威势() 
秦政益看着毕阁老,猜测着他的心思。

    毕自严背着手,在苏堤上慢慢的踱着步子。

    到了这个时候,或许整个大明都没有能猜测出他的心思,他也不介意别人似乎了解他的心思。

    看着这片大好的山水,他的心情平复,安宁了不少,轻声笑着道:“若是有一天能埋骨在这里,倒是也算不错的结局了啊。”

    秦政益眉头一皱,毕阁老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思索半晌,他还是猜测不透,道:“大人,为何有这般感慨?”

    这句话似乎将毕自严的心思拉回来,摇了摇头,笑着道:“今后不要说什么新三届,老三届,同为政院出来的官员,要团结一心,为‘新政’付出努力。我们这一代人,能做的都会尽力去做,将来的事情,靠你们了……”

    秦政益越听越不对,总觉得毕阁老有种离世的感觉,在交代后世。

    秦政益抬着手,道:“阁老,您身体还健朗,为何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