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秦良玉,卢象升,熊廷弼,曹文诏等军方大佬齐齐入京,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秦良玉加封副元帅,在大元帅府坐了第二把椅子,同样让人心里惊动。

    一些人对朱栩的不按常理深以为忌惮,很快就联想到乾清宫可能会让秦良玉接替孙承宗执掌大元帅府,毕竟,论能力,论资历,论功勋,大明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比拟的人!

    唯一就是——秦良玉是个女人!

第1297章 乱局的冰山一角() 
大明朝野向来不乏聪明人,只要抓到一点规律,他们就能举一反三。

    以前是完全无法理解朱栩的逻辑以及想法,现在摸到一点头绪了,纷纷惊恐万状。

    一个女人怎么能登堂入室?怎么能统领军伍,位列于朝堂,站在他们前面?

    女人不就应该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管理着家里一片,现在爬到他们头顶,这像什么话?

    乱了纲常,没了定序,岂不是伦常尽丧,礼法崩坏,天下大乱!

    本来在家装病的毕自严,再严实的门也挡不住,因为他弟弟毕自肃带着二十多个‘毕系’骨干,来到毕府。

    “大兄,这怎么成?要是秦良玉做了大元帅府元帅,岂不是天下女人都可做?这这纲常还要不要了?起码的风化还管不管?圣人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若是女人可入朝堂,与小人当朝有何区别……”

    毕自肃站在毕自严身前,大喷着口水。

    在他身后还站着二十多人,默默的站着,神容凝色,平静不语。

    但他们心里腹诽,毕自严的话,前面说的还有模有样,后面近乎胡说八道了。明明是两兄弟,气度怎么就差了这么多,难怪毕阁老将毕自严压在外面不容他进京,否则还不知道引来多少麻烦。

    毕自严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目光如鹰的看着眼前的一群人,对毕自肃的胡说乱喷仿佛没有听到。

    毕自肃说了一阵,口干舌燥,怒声道“大兄,你出来说句话吧,不用装了,全天下谁不知道你在装病,等着给孙白谷穿小鞋,尽弄这些没用的,你一个首辅还怕他孙白谷不成……”

    毕自肃身后的人吓了一跳,连忙出列打断,抬手向毕自严,道:“大人,不是下官等与您为难,若是秦良玉入主帅府,影响实在太大,会坏了我中国几千年的伦理纲常,这是我们的立于人世的根本,下官等不得不来!”

    这个是漕运司员外郎,神情肃然,诚恳。

    他一说完,吏部的考功司选举郎出列,道“大人,若说皇上的‘新政’,我等是全心全意支持,原为大明浴火重生粉身碎骨,但这件事,关乎我大明的根本,下官等人决不能眼睁睁的坐视不理。但下官等深知力量微薄,只能请大人出来。”

    “大人,此事不能等闲视之,若是女人皆可走出家门,那是坏我中国千秋之纲常,延及而出,后果不堪设想,还请大人莫要误会我等,此事关乎国运,乃是上承祖宗,中秉社稷,下忧千秋,下官等不敢不来啊!”这个是礼部的郎中。

    其他人接二连三的出列,向着毕自严申明大义,个个都是义胆忠肝,忧国忧民,一个个大帽子盖下去,一般人早就承受不住了。

    毕自严坐在那纹丝不动,目光沉静,不动如山。

    他是经历‘国本之争’的人,万历以来的大小事情他是亲历者,这些人的口水,对他来说,简直是小儿科。。。

    等了一阵,他目光陡然锐利,沉声道:“秦良玉要接替孙承宗,你们从来听来的?是司礼监,内阁,还是帅府?”

    众人顿时一窒,消息来的是莫名其妙,只是突然间传遍京城,他们忧心忡忡赶来,还没得及验证。

    毕自严站起来,冷声喝道:“身为朝廷官员,毫无理智,知谣传谣,还闹到了本官这里,你们还有一点体统吗!”

    毕自肃表情如同便秘一般难受,其他大概也是如此。

    他们心里基本笃定了这个谣言会成真,偏偏毕自严义正言辞,让他们无法再多开口。

    毕自严以威望压住他们,背着手,挺起

    身体,冷声道:“年底大审就在眼前,你们都给我做好手里的事情,要是被人抓到把柄,休怪本官大义灭亲!”

    毕自肃气的想要吐血,大声道:“大兄!是不是你要致仕了,今后的事情就不管了,我大明的国运,我大明的纲常都不要了吗!”

    毕自严冷冷的看着毕自肃,道:“别以为你的那些事情我不知道,孙白谷要是拿你开刀,我就亲自压你去乾清宫,趁着我还有一点老脸,我给我消停一点,今天回去给我闭门谢客,再敢胡作非为,我扒了你的官衣官帽!”

    毕自严端起官威,一群人顿时纷纷抬手,即便毕自肃满脸怒容也不敢多言,恨恨的一甩手,转身离去。

    二十多人三三两两离去,但还是有一些人自认是毕自严心腹,硬着头皮不肯离开。

    毕自严看着几人,面上缓和一点,道:“实话告诉你们,孙阁老不会致仕,莫要听信外面的谣言,安安分分做事,不能辜负皇上,朝廷的信任。”

    留下的其中一个人是兵部侍郎张国维,有些诧异的道:“大人此言当真?”

    张国维是毕自严比较看重的年轻后背,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道“这是皇上与孙承宗亲口告诉我的,你说呢?”

    张国维这才安心,抬手道:“秦良玉按理说是有资格担任元帅的,只是她到底是个女人,纵然有大功,入了朝廷也会坏了朝纲体统,若是此列一看,下官等担心不可收拾,所以才冒昧来请教阁老。”

    毕自严又看了几人一眼,道:“我这些天冷眼旁观,对孙白谷看的多了一些,纵然有些出格,还能接受,以后那些明暗里的抵制莫要再有,我这张老脸还能有几分面,日后还难说的很。”

    这也算是毕自严语重心长的交代日后的事情了,张国维几人对视一眼,自然是不舍的,心里千言万语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毕自严摆了摆手,站起来道:“行了,过几日我就会回内阁,这是我最后的一年,善始善终,你们都尽心力,去吧。”

    张国维等人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齐齐抬手道“是。下官领命。”

    毕自严目送几人离去,矍铄的面容缓缓消失,露出疲惫之色。

    孙传庭已经在着手明年的事情,动作是越来越大,在一些事情上开始与他唱反调,这使得朝局更加混乱,人心越发的浮动不安。

    他现在是越来越有心无力,也深刻明白,即便他是多年的‘首辅’,是收拾旧时代的第一人,总揽朝政,威望卓著,但离开乾清宫的支持,他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第1299章 回京与回京() 
朱栩在景德镇,遥看着京城,却也没有插手。

    身在远处,他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朝局,看清一些人与事,也能更加安静的审视他的‘新政’。

    这一天,他带着两个女人,五个孩子爬山。

    几个小家伙都是娇生惯养,没爬多久就喊累,撒娇耍赖的不肯爬。

    朱栩看着张筠,柳如是也是香汗淋漓,外加冷风嗖嗖,担心再冻感冒了,于是在小半山腰停下来暂做休息。

    曹化淳给朱栩倒了杯茶,道:“皇上,锡兰那边来信,信王的船队已经离开欧洲,预计在元宵前后可以到京。”

    朱栩一怔,道:“怎么这么快?”

    现在从欧洲到大明,基本上是一年以上,何况这么大的舰队。

    曹化淳道:“应该海路熟悉了,有些近道可以走,节省了一些时间。

    朱栩微微点头,继而思索着道“元宵前后?对了,鲁王还在闹吗?”

    曹化淳躬身,谨慎的道“听说,鲁王进来经常喝醉酒,然后就抱怨,说皇上坏了祖宗成法,是朱家的不肖子孙。”

    曹化淳敢在朱栩面前说这样的话,即便用上‘听说’二字,也是板上钉钉,不止一次两次了。

    朱栩算算时间,道:“回京吧,皇兄要回来了,朕这个皇弟要亲自去迎接一下。”

    曹化淳深知朱栩的脾性,心底有种预感,朱由检的回归,或许将要拉开一场大事件的帷幕。

    “遵旨。”曹化淳道。。。

    朱栩回京,用的明诏,天下皆知。

    京城本如滚烫的热水,朱栩一道明诏下来,如冰山压顶,瞬间安静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望着南方,景德镇,似乎能看到朱栩的马车。

    内阁,六部的气氛陡然变得安静,本来险些明朗化的争斗,忽然消失,所有人都仿佛回到了几个月前,和和气气的办公,丝毫没有了前几日的针尖对麦芒。

    毕自严坐在班房内,接过李幼唐端过来的茶,松了口气的道:“皇上总算是要回来了,再不回来,我估计就撑不住了。”

    李幼唐站在他身前,笑着道:“大人这就糊弄下官了,年关将近,皇上怎么也得回来,这个时间,大人怕是早就掐准了。”

    朱栩是必须要回京的,皇帝哪有在外过年,还是这样大事关头不回来的,无非就是一个时间点,聪明人都能掐算到最后期限。

    毕自严心情放松,冲着他道“你啊。”

    接着笑着摇了摇头,道:“你算说对了,只是聪明的人太少,跟着胡闹的人太多,不会有好下场的啊。”

    当今皇帝的脾气,向来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天下皆惊,外加一个日益咄咄逼人的孙传庭,现在肆无忌惮蹦跶,稍微明白一点的都知道,注定是那出头的鸟!

    李幼唐没有接这个茬,道“皇上回来,诸事就没那么难办,总有个商量,大家都知道分寸,大人的年终大结也不会难写了。”

    这个年终大结,既是今年的总结,有是明年的开始,若是往常,都是毕自严的事。现在总结是毕自严的,开始是孙传庭的,两人各有想法,自然难以统一。这也是两人手底下人争执起来的原因,从本心来讲,他们都不愿意退让。

    心底同样清楚,最终的文本,两人退让,妥协到哪里,得看还在景德镇的那个人的意思。

    现在,朱栩要回来了,毕自严自然松一口气。

    毕自严听着李幼唐的话,微微点头,神色微怅然,道:“临了之前,才发现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却又做不了,我倒是能体会了那位古来的寂寞了。”

    李幼唐知道,现在毕自严的心态应该是最复杂的,却也没人能劝慰什么。

    到了这个年纪,这种时候,能稳妥的致仕,颐养天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毕自严说完这一句,忽然抬头,道:“想好去处了吗?”

    毕自严致仕,李幼唐这个上任没多久的内阁中书自然也要换。

    李幼唐躬身,道:“大人,下官想去安南。”

    毕自严看着他一会儿,道:“我身边的人,就属你与张国维最是明智,看得清。去安南也好,躲一躲吧。”

    孙传庭上位,必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不刻意对毕自严的人进行打压,也会有无数人踩上来。聪明人,在这个时候,自然要避一避,明哲保身。

    李幼唐道:“学生让大人见笑了。”

    毕自严摇了摇头,心里滋味难言,感慨的说道:“张国维,知兵知政,我本想让他从政,但他有意从军,我也就随他了。安南……孙白谷与我说了,他会调喻安性任安南巡抚,那里比较特殊,巡抚,总督一肩挑,你去任右参政。喻安性是皇上提拔的人,没有所谓朋党的帽子,你可安心一点。”

    李幼唐知道毕自严是用苦良心,犹豫一番,道:“大人,事情未必会像您预料的那么糟,无需过于忧虑。”

    毕自严喝了口茶,摆了摆手,道:“这些我们就不说了,拭目以待吧。”

    天底下,或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朱栩与孙传庭政务方面的‘勃勃野心’,这二人的组合,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大明两百多年的国体,或许就要没了,老祖宗几千年的规矩传承,将要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李幼唐自察觉不到这些,想不到那么深,道:“是。”

    毕自严又摇了摇头,起身道:“走吧,去议会看看,听说,他们在争执成立商务总局的权职与归属?”

    李幼唐振了振精神,道:“是,商务总局是白谷阁老提出来的,整合物价局,税务总局,执法局,课税司等组建,目前只是一个想法,不知道被谁泄露出去了。”

    “除了孙白谷的那些人,还能有谁?走,去看看,不要说话。”毕自严出了班房,淡淡的说道。

    李幼唐没有说话,跟着毕自严上二楼去。

    阁老们的班房离的很近,毕自严一出来,风声鹤唳的内阁就无数耳朵,嘴巴在动,消息满天飞。

    现在阁老们的一举一动仿佛都有无数含义,被人猜来猜去,传来传去。

第1300章 蝇营狗苟的官员() 
朱栩对于京城的事情,仿佛不在心上,带着老婆孩子,施施然出了景德镇,一路北上回京。

    山西,太原。

    山西巡抚吕大器陪着朱栩,在新建好的山西省书院慢慢视察。

    吕大器身形微胖,从吏部侍郎调任山西已经有几年,越发有封疆大吏的气度,站在朱栩身边,面上平静的只有一丝笑容,道:“皇上,江西省几年来,新建了省,府,县三级书院有六十多,单这个省书院,每年从这里考入皇家书院,毕业的有两千多人,大多品学兼优,在官民多处发挥大用……”

    在吕大器身后,是山西大大小小的官员,有三十多,跟在吕大器身后,小心翼翼,心惊胆战。

    眼前这位陛下,向来天心难测,如今朝局动荡,他们本就不安,皇帝在这里停留,他们就更忐忑了。

    朱栩来到一个小亭子里,亭子里摆着一张琴。

    吕大器连忙道:“皇上,省书院的教学,涵盖方方面面,琴棋书画是必修,这里,应该是某位学生惯常联系的地方。省书院大部分学生相当清贫,这些是省书院添置的……”

    朱栩四指在琴弦上一挥,果然是清脆悦耳,满意的看了眼吕大器,道:“你们山西做的不错,朕在江西,听说有很多官员,认为让那些穷人读书,是一种错误,既减少种田的青壮,也增添朝廷的负担,并且,读书人多了,会衍生出很多麻烦,于国于家不利……”

    吕大器一听,肃色抬手道:“皇上,臣认为,此言大谬!‘天下大同’是圣人的殷切希望,一个大同的大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文盲,斗大字不认?至于读书人会减少种田青壮,增添朝廷负担,更是大错特错,永远不会缺少种田的人,并且,‘扫盲’是朝廷的责任,怎能说是负担?所谓的‘于国于家’不利,这是居心叵测,若是人人知礼守法,怎会有麻烦……”

    朱栩手在琴弦上拨弄,转头看向吕大器以外的人,道“你们呢?你们也是这么看的?”

    一群大人们齐齐抬手躬身,道“臣等深明圣训。”

    朱栩满意的笑着,道“难得你们山西山下还能深明大义,辨得清理与利。朕一直都说,做官为民,要持身守正,莫要被名利所惑。但是,朕很失望,京城里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看看那些大人们的所作所为,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吕大器这次不接话了,京城里纷纷扰扰,不就是皇帝说的‘名利所惑’?

    朱栩手拨弄琴弦,道:“都是朝廷的高官,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蝇营狗苟,闹的朝野不安,天下动荡,真是丢尽了我大明的脸面……”

    一群人屏气凝神,不敢多言。京城里那是神仙打架,他们凡人可不敢参与。

    朱栩继而道:“读圣贤书,明天下理。一个个寒窗苦读十多年,拼的一官半职,而后在宦海中迷失了,舍不得权,战战兢兢的贪利,变得祸国殃民,完全忘记了初心……”

    吕大器等人不知何时躬了身,神情凛然。

    朱栩停了下手,看向吕大器等人,道“你们说,怎么才能这些大人们永远记得初心,何时何地都能将‘国民’二字放在最前面,而不是一有风吹草动就争执不休,结党营私,将国家大义,万民福祉抛之脑后?”

    这个,应该是千古难题了,人心这东西,最是复杂,难以捉摸,又何以禁锢,防范?

    朱栩笑了声,道:“朕不为难你们,朕问你们另一个问题,现在京城的官员争权夺利,目无法纪,朕该怎么处置?”

    吕大器等人心头俺凛,头低的更多。

    他们回答不了,不止是京城的水深,这也是朱栩乾纲独断的事。

    朱栩审视着一群人,道“朕设置了那么多机构,发出了那么多民脂民膏,就是要防止这些事情,但是呢,素位尸餐,事情临头,一个个装聋作哑,作壁上观,深负朕望,对不起他们的衣食父母,不忠不孝!”

    朱栩这些话已经相当重了,吕大器等人心惊胆战,躬着身,屏气凝神。

    他们听得出,眼前的皇帝陛下对朝局动荡十分不满,似乎……要有动作了。

    朱栩说完这些,转头看向吕大器,道:“若是你主掌清风司,你会怎么做?”

    吕大器一怔,旋即猛的醒悟,沉声道:“谨遵圣谕,严格执法,刷新我大明吏治,肃清不法之徒!”

    朱栩看着他,颇为认真的道:“嗯,朕记住你的话了。走,去藏书楼看看,听说这里有数十万卷藏书,可是真的?”

    吕大器预感到他要升官了,心怀难免激动,连忙跟在朱栩身旁,道“是。皇家政院以及各地书院都在进行‘抢救古籍’,山西也四处搜罗,藏于书院,同时抄录到其他多处,确保先贤智慧不会消失在时间之中……”

    朱栩很是满意,又慎重的道:“不止是‘抢救’,还要梳理,研究,复兴圣人经典,先贤智慧,是我们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刻不容缓。琴棋书画固然可贵,但是涉及到农耕,医典,冶铁,地理等等,要认真的钻研,系统的整理,都是祖宗的宝贵财富,不能葬送在我们这些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孙手里……”。。

    吕大器抬着手,好一阵子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得道“臣遵旨。”

    曹化淳陪着朱栩身边,默默记着。

    朱栩从头到尾的这些话,都不止是说给山西上下官员听的,更是是说给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