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邦华听的直皱眉,脸色不好看道:“这么严重?”

    张立齐神色凝重,道:“是。我们还好只是用了一小部分做试验,这要是铺开,还不知道多大的乱子。下官听说,外面不止有人企图伪装灾民分地,对涉及的化肥,农具,耕畜等等,一些人正在串联,试图垄断抬高价,户部采购那边一下子多出了三成,近百万的预算……还有就是面对朝廷的收地,一些人已经悄悄的收了不少,囤货居奇,等着皇家商贸集团以及地方官府那边高价收购……下官对这些还不担心,就怕官商勾结,吃里扒外,掏空国库……”

    李邦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冷硬的脸角沉思片刻,道:“缩小规模,三千户吧,将各部门收集的问题集中拿上来,我们讨论一下,等完善了,奏报内阁再继续。召集所有人开会,研议一个章程出来,晚些时候,我会去内阁奏禀,下一步的计划,要从长计议。”

    “是。”张立齐道:“下官这就去准备。”

    李邦华看着眼前刚刚写好的‘移民纲要’,眼神微冷,拿起来扔到一边的垃圾篓。

第1491章 内阁出手() 
李邦华这边收到了风声,内阁的消息自然不会比他慢。

    赵晗从案桌上抬起头,看着不远处的众同僚,笑着道:“李侍郎那边怕是头疼了,咱们要不要出手帮帮他?”

    沈珣将一道奏本递给身前的幕僚,接话道:“我觉得还有些早,现在暴露出来都算是小问题,咱们在试水,那些人也在试探咱们,还得等等再说。”

    汪乔年今天也在内阁,闻言站起来,抱着茶杯,走了几步,道:“确实要再等等,但也不能一直等,咱们要不添把火,将一些人与事点出来?”

    周应秋神色微动,道:“汪阁老的意思……逼那些人加速浮出水面?”

    汪乔年道:“嗯,吏部那边拟定的七十六位新知县的名单已经出来,四月就会赴任,这是一个好机会。”

    这个时候靖王倚靠在椅子上,目光闪动的道:“是要添把火,不能不紧不慢的任由他们折腾,这样吧,内阁发个通知,让北方几省加紧灾民统计,做好分地的前期准备。”

    如果这么堂而皇之的通知,只怕那些想咬上一口的人会坐不住,纷纷跳出来,加快速度的运作,大肆的上下其手,将血盆大口张到最大。

    傅昌宗手里的奏本来自苏州府,头也不抬的道:“苏州府的奏本,说是一个多月收地不过一千亩,大量田亩被人囤积,找不到真正的幕后之人,杭州,扬州也是如此。”

    一直没有说话的孙传庭抬起头,看向傅昌宗道:“你打算在这件事上做文章?”

    傅昌宗站起来,将奏本递给他,道:“苏扬杭是皇上圈定的示范区,不容出岔子,我打算五月亲自走一趟,在这之前,先放出风声,就说朝廷要不惜一切代价收购三府的地。”

    孙传庭若有所思的道:“这样三府的囤地会更加疯狂,咱们顺藤摸瓜?”

    苏州府,扬州府,杭州府几乎是大明最发达的三个地方,也是农税重镇,若是这三个地方被解决,其他地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他阁臣听着孙传庭,傅昌宗的对话,微微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办法。

    周应秋道:“那各部门得配合好,还是交给李侍郎,他那个部门,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日后也还有大用。”

    孙传庭看向周应秋,道:“周阁老,这件事你牵头来办,李侍郎那边晚些时候我会叫过来,咱们详细再商量一下。”

    周应秋应声,站起来道:“我先去刑狱司,反贪局等走一走,这些事情,需要统筹来做,不能哪一个部门单打独斗。”

    孙传庭没有反对,继而道:“王爷,你们督政院做好审核,那七十多知县,要尽早派出去。”

    一直没有说话的靖王道:“好,应该问题不大,政院的生员,大部分出生贫困,只要没有被拉拢,品行都还是能信得过的。”

    孙传庭道:“嗯,先从北方开始,由北到南的推动,后续也要准备好,今年的事情太多,不能拖延耽搁。”

    众人自然都知道,纷纷接了句,再次忙碌起来。

    内阁很快就放出风声,尤其是朝廷要在苏扬杭建立一个农业示范区的消息,让整个南方都轰动了。

    他们都知道朝廷现在有钱有粮,苏扬杭三府一时间无比热闹。

    不止大肆购地囤货居奇,涉及到农具,耕畜,化肥等等,应声水涨船高,简直是天价!

    不止苏扬杭三府,南直隶跟着也是沸腾,仿佛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土地上,盯着朝廷的‘分地计划’。

    李邦华等与内阁密集开会,不出三天,一系列政令颁布。

    第一道,内阁要求各省统计灾民名单上报,以备移民需要,时间是一个月。

    第二道,是傅昌宗将要前往苏扬杭三府,考察‘农业示范区’,推进相关的整合计划。

    第三道,是皇家商贸集团与皇家银行联合发出的通告,将凑集一万万白银,用于购地,其中主要集中在苏扬杭三府。

    第四道,是‘清田特别小组’发出的,称辽东二十万顷开垦的土地已经划分完毕,可以安置超过一百万的灾民。

    第五道,是议会对‘清田特别小组’的权责明确,限制其他部门,官员的干涉,要求独立运作,排除潜在的权力干扰。

    这五道政令接连发出,仿佛就是给一些有心人递话:快点快点,不然没机会了。

    果然,这几道消息迅速传遍大明,一时间风起云涌,暗潮激荡。

    无数百姓,灾民,无田的佃户等等翘首以盼,各地衙门几乎被挤爆了,一个个简直要打破头。

    而各级官员早先已经得到朝廷邸报,其中语气之严厉前所未有,哪个都不敢怠慢,纷纷严阵以待,瞪大双眼。

    顺天府,宛县,德祐镇,王李庄。

    一群百姓堵在里正的家门口,吵嚷着大喊。

    “里正,你就给我盖个章吧,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那几亩地根本养活不了我们家六口人,完全算得上是灾民……”

    “里正,咱们可以是五服的族人,好处不能便宜外人,你今天盖了章,明天我拿了地,念您的好……”

    “里正,我这边邻居五家已经签字画押,做了担保,就差您了,您一盖章就完事了,犹豫什么啊……”

    这些人堵着的里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站在门口,面无表情,任由这些人怎么说,他就是不松口。

    山东济南府,泰德县,山陵镇,状元村。

    镇长召集了村里的十六个里正,面色冷漠的道:“我今天说的话,你们最好记清楚了,到时候谁要惹出大祸来,谁就自己扛,要是连累到我,我死之前,一定先弄死你们!”

    一个个里正面面相窥,心惊胆战,不知道平时很是和气的镇长大人今天怎么就变了脸,说了这么狠的话。

    镇长目中尽是厉色,道:“第一,你们藏匿户丁,瞒报田亩这些,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涉及到分地的事,你们给我老老实实,一点手段都不能有!朝廷这次是动真格的,每一个灾民的情况,需要邻里担保,里正,镇长二级签字画押确认,发现一个作假,里正,镇长免职,一起下狱,一年有期徒刑,终身不得入仕。三个,十倍罚银,下狱五年,三族三代以内不得入仕!所以,你们想要找死我不拦着,但谁他妈要是拉我下水,老子弄死他全家!”

    听着镇长大人声色俱厉的话,一个个里正吓了一大跳,呐呐不敢说话。

第1492章 新官员新衙门() 
应天府,上元县。

    县丞王庆冀正在宴请十几个大户,宴席开场自然是欢声笑语,王庆冀客套的请这些大户支持知县衙门,夏税如数缴纳。

    这些大户纷纷顾左右而言他,笑呵呵如弥勒佛,一句实话也没有。

    王庆冀也不着急,继续客套着,不用多久,这些大户就有些坐不住了。

    所谓的无利不起早,这些当官更是深明其理,王庆冀将他们一群人喊过来,说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官话,完全不合常理。

    几个大户不自觉的对视一眼,眼神悄悄警惕,脸上的笑容越发浓郁。

    王庆冀出身皇家政院,也是前三届的生员,历经官场多年,察言观色那是拿手好戏,哪里看不穿这些人,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些醉醺醺的,面红耳赤。

    王庆冀这才剃着牙,优哉游哉的道:“本官听说,诸位在上元以及应天府突然买了不少地,手段有些不太光明啊?”

    众人心神悚然一惊,酒醒不少,一个个认真的盯着王庆冀。

    他们不算真正的大户,但比他们小的‘大户’多得是,既然想要从朝廷身上捞一笔,自然不能卖他们本身的地,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买别人的,自然就是应有之策。

    这段时间,上元县的土地飞速的被兼并,集中,高达七八成都在那百十大户手里,并且这种集中还在飞速增长,没有停止的迹象。

    这些人做的,自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即便不能从朝廷身上赚一笔,有地在手里,那也是富贵在身,绵延子孙的福泽。

    唯一的风险,就是朝廷,毕竟他们的手段不光明,或者说自身从来不干净,只要朝廷想弄他们,没有谁跑得了。

    不过,现在他们抱团,人太多,不说上元县,应天府,整个南直隶这样做的不知道有多少,法不责众!

    虽然警惕,但也不那么畏惧。

    一个大腹便便的老员外笑呵呵的开口道:“王大人说笑了,就是一些人觉得年景不好,地里种不出东西,这才要卖地,养家糊口,我也是想帮一把,这才勉强收下来。”

    “是啊王大人,现在天灾太严重了,不止他们想卖,我都想卖了,种地成本太高,又长不出什么,都快愁死了,不知道衙门能不能向朝廷申请一下减税?”

    “王大人,听说……衙门要收地?那太好了,我的地,愿意以市价的八成卖给朝廷,也算是我们饱受皇恩,略有回馈……”

    “大人,不管是百姓还是朝廷,只要能帮的,我们绝无二话,我连祖产都能卖给衙门,请王大人体会我等的拳拳报国之心……”

    王庆冀听得眼皮直跳,这帮人的无耻程度超过了他的预料!

    上元县的地价已经被抬高了一倍有余,别说八成了,五成也是大赚特赚!

    ‘想占朝廷的便宜,也不怕崩了你们的门牙!’

    王庆冀面色通红,脑子异常冷静,端着酒杯,摇摇晃晃的道:“你们有这个心就好,现在朝廷对‘新政’无比坚定,谁想占朝廷的便宜都要考虑清楚。三天后,知府衙门就会成立收地部门,价格大概根据的是景正六年,也不要你们八成还是多少,回去准备好地契,清丈一下田亩,等着差役查收。”

    景正六年!

    所有人心头一惊,头皮发麻。

    景正六年的价格,一亩上田才十五两左右,这些年田亩价格虽然有起伏,但基本是一直在涨,尤其是上田,现在可是三十七八两,他们收个价格也在十七八两左右!

    要是景正六年的地价,他们非赔死不可!

    一个大户知道王庆冀今天找他们的原因了,神色不变,满脸笑容的道:“王大人说笑了,别说咱们南京的田亩了,就是陕西的现在也没有这么便宜,草民认为,朝廷要收也可以,还是得按行情来。”

    一些大户看似依旧笑呵呵的,但眼神里都是警惕与不安。别看他们平时人五人六,对这些地方官爱答不理,偶尔还使使绊子,那是大家都在一个‘度’里活动,彼此知道底线。可要是出了这个‘度’,破了底线,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是应付不了这些当官的。

    王庆冀仿佛真的喝醉了的模样,摇头道“这些啊,你们别跟我说,跟执法局,物价局,税务局说去。你们有遵守吗?执法局备案了?交税了吗?一个不好就是抄没!好了好了,这些我不管,三天后,府里的官员就到,你们跟他们解释吧。”

    一众大户面面相窥,神色都有惊惧之色。

    不说朝廷强行征地,就是对他们罚没或者认定这种交易不合法就足够他们头疼了。

    官字两个口,一切还不都是由他们说了算!

    这些大户一个个的一时间心里只有慌乱,脸上再难镇定。

    王庆冀将一切看在眼底,心底冷笑,脸上依旧醉醺醺的模样,举着酒杯道:“这些都是后话,来,咱们今天只谈风月,不论其他。”

    一个大户连忙端起酒杯,配合着僵硬的笑容。

    苏州府。

    一队税务局的官员,在稽税科科长刘广尧的带领下,来到城外一个偌大的院子大门口。

    大铁门里匆匆迎来一个精瘦的中年人,点头哈腰的道:“见过大人,不知道大人有何事?”

    刘广尧是皇家政院第六届的毕业生员,三十出头,现在官职是从六品,算是新生代。

    他看着来人,拿出一纸证件贴过去,淡淡道:“税务局例行公务,你们这里是精惠化肥厂?”

    精瘦的中年人目露警色,脸上却是恭谨不已的道:“是是是,不知诸位大人有何事?”

    刘广尧推开他,走进去,道“你是这里的管事?”

    精瘦中年人眼神微变,紧跟着道:“是是,小的赵三井,是这里的管事。”

    刘广尧没走几步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眉头微皱,继续四处打量,道:“我们是列行检查,你们在商务局备案了吗?税务局有登记吗?去年的账簿送上去了吗?化肥是否安全合格,现在工人有多少,薪资如何?厂房是否安全?”

    刘广尧一下问这么多,让赵三井心里异常的警醒,这分明是来找麻烦的!

    好在他老于世故,不动声色上前,将几张一两的银票悄悄塞到刘广尧手里,笑着道:“都有都有,大人放心。”

    刘广尧停下脚步,将塞入袖子里的银票拿出来,面无表情的当众一张一张的点起来。

第1493章 新衙门带来的压力() 
一干税务局官吏脸色微变,神色难看的将赵三井给围了起来。

    刘广尧点完,看着神色有些慌乱的赵三井,道:“六两,这样的行贿,判你个半年是没问题了。”

    赵三井已经慌了,背后的手连连挥动,不远处一个小厮飞快的溜走。

    刘广尧仿佛没有看见,再次环顾一圈,语气平淡的道“你们应该没有在商务局备案,也没有交税,这不止是偷税漏税,而是非法经营,我现在就能封了你的厂子,抓你回去。”

    赵三井神色僵硬,目光一阵闪烁,忽然抬着手道:“大人,小人这都是小生意,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神仙,还请大人指条明路,必有重谢。”

    刘广尧神色微冷,这个赵三井还真是不识抬举,来老一套!

    刘广尧直接拿出一张纸,塞过去道“这是整改令,三天内,必须走完所有手续,三天内走不完,封厂,抓人,没收一切资产。”

    赵三井听着还有三天,心里一松,连忙道:“是是是,谢大人谢大人。”

    刘广尧神色冷淡,道:“带好一切资料,主家本人亲自去,地契,工人,薪资,账簿,来往信息等等,还有,准备好罚银。”

    赵三井听着前面还好说,‘罚银’二字心神一紧,道:“大人,罚银是多少?”

    刘广尧抬头看了看他们的厂子,占地,道:“看你们的规模以及产出,销售,盈利情况了,加上惩罚性罚款,准备好一千两。”

    赵三井双眼大睁,失声道:“一千两!?”

    刘广尧已经转身走了,道:“这个是预估的,迟一天就多一天的罚银,早点去吧。走,下一家。”

    赵三井看着刘广尧的背影,眉头紧皱,忽然向身后跑去。

    这个时候,从后门一个年轻人急匆匆跑进来,逮住他就问道:“怎么样,什么情况?”

    赵三井也急了,道:“三少爷,他们说我们没有备案,偷税漏税,要我们去登记,补税,另外还有一千两的罚银。”

    赵三井本以为这三少爷会大怒,但这位三少爷只是皱紧眉头,点点头,一脸凝重的不语。

    赵三井心里一动,道:“三少爷,其他地方?”

    这位三少爷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隐瞒,道:“我刚刚从耕犁作坊那来,商务局找上门了,因为我们没有备案,涉嫌非法经营,已经封了作坊,当场就开出了三百两的罚票。”

    赵三井双眼大睁,别看三百两数字不大,关键是他们现在是大笔的投入,朝廷那边还没有收购,实际上一直在亏本,等着时间。

    这一下子是一千三百两,怎么看都不是小数字。

    赵三井知道麻烦了,官府这次是动真格的了,商务局,税务局,执法局,物价局等齐齐动作,分明就是要宰他们一笔!

    他们老爷家大业大,这样的‘罚银’绝对不会少,凭白出去那么多,谁能甘心?

    赵三井思索一番,道:“三少爷,老爷那边知道吗?”

    三少爷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道:“知道了,我大哥在知府衙门走动关系,但知府衙门那边推说管不了这些部门,是上面的意思。”

    商务局,物价局,执法局,税务局基本上都是朝廷,地方双重管理,加上现在‘新政’的需要,地方上都不敢插手,因此实际上还是朝廷垂直在管。

    赵三井听着,脑子飞转,又道:“那能不能走走上面的关系,不说罚银了,每年的税就近两成,可不是小数字,咱们好说,其他那些大人老爷肯定会不高兴的。”

    以前大明是没有商税的,或者象征性的给一点,但现在的政策是,一刀切,所得利润的百分之十九。

    这可是一大笔银子,谁不心疼,谁愿意给?

    三少爷自然也万分不想给出去,听着赵三井的话,眉头皱的更紧,道:“现在风声太紧了,朝廷压的很死,没人敢在这些新衙门上说话,一个不好就栽进去,先应付着吧,看看风向再说。”

    赵三井听着,也只能点头。现在朝廷大变,各种改革口号喊的震天,不管是做官的还是民间大户都不敢触霉头,只能哀叹世道真的是变了。

    转瞬间,赵三井有收敛心情,肃色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