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6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良玉到底是大明派在倭国唯一的将领,他先天有一种‘钦差大臣’的背景,这让他在倭国做了很多危险的事。

    朱栩倒是不在意的点头,道“让杨嗣昌走一趟,必要的杀一些人。太政院那边,朕也会让内阁换一换,该敲打的,狠狠的敲打。”

    秦良玉看着白马寺的浓烟滚滚,感觉着不断的地震,道“漠西蒙古的固始汗半个月前病故,新汗的请求册封的信已经在路上……”

    朱栩道“嗯,朕已经知道了,照准,这个新汗能为朕再拖延十年,十年后,朕的大军,将一举踏平漠西!”

    秦良玉应下,看着朱栩,道:“皇上,海军那边上呈,计划在明年构筑三十个以上的海外基地或者据点,臣打算驳回……”

    朱栩还在想着多尔衮的死活,临死前的话,听着秦良玉的话,猛的打断,道“为什么要驳回?”

    秦良玉道“去年海军已经建了一百多大大小小的基地,臣担心海军扩张的太快,反而不利于海军的发展。”

    朱栩微微点头,道“顾虑的倒也是,海军的规模还有限,主要是获取的利润不对等,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秦良玉见朱栩态度和缓,道“那,臣驳回?”

    朱栩摆了摆手,道:“不要驳回,这样吧,你让海军那边将地方标注出来,有什么好东西,多大的潜力,阐述清楚,拿出来拍卖,卖给国内的商人。”

    秦良玉一怔,有些不解其意。

    朱栩没有多解释,站起来道“看的差不多了,走吧。”

    秦良玉又看了眼白马寺方向,匆匆跟着朱栩离开。

    这么大的爆炸声,自然惊动了巡防营以及其他各处衙门,再到军情处介入,其他部门纷纷远离。

    到了晚上,曹文诏便来汇报,道“皇上,多尔衮确实死了。”

    朱栩不在意,道“嗯。”

    曹文诏看了眼边上的孙传庭,没有多说,告退离去。

    孙传庭递过一道奏本,道“陛下,关于今年的计划,可有示下?”

    朱栩伸手接过来,随手翻开看了眼,依靠在椅子上,沉默一阵,道“把握有多大?”

    孙传庭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激进的做法,那就是不再一步步来,而是在全国开始全面的丈量田亩,拉开分地的大幕!

    这样的举动,不止于会引起巨大的震动,内阁可能也会力有不逮。

    孙传庭沉吟一阵,道“把握臣是有的,只是未来需要消化的时间比较长,好处就是灾情一过,国力恢复会加快,百姓们会更好过。”

    朱栩斟酌这件事已经好些天,抬头看着孙传庭,语气十分平静的道:“既然你有把握,朕就支持你做。”

    孙传庭一撩衣服,跪地行大礼道“臣遵旨,叩谢圣恩!”

    朝臣很少行这样的大礼,朱栩没有阻止,接受了。

    他们君臣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役,一旦功成,必然能立大明数百年的基业!

    景正十一年,三月。

    孙传庭以内阁首辅之名,签署‘分地令’,在全国开启分地。

    朝报全面的转发了内阁政令,并且附上了内阁阁臣傅昌宗的署名文章。

    由此,全国性的分地行动,由北向南,如同烈火一般,铺盖而过。

    内阁的阁臣,五部尚书等齐齐出京,分赴各地,督查分地的一系列任务。

    景正十一年,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

    朱栩出现在彰化门上,眺望北方。

    他身后跟着久违的曹化淳,只有他们俩。

    曹化淳跟随朱栩很久,能够感觉到他复杂的情绪,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安静的陪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栩轻吐一口气,道:“小曹,朕没有什么遗憾了。”

    ‘小曹’,朱栩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称呼曹化淳了。

    听到这个称呼,曹化淳也恍惚了下,仿佛间,想到了当年在景阳宫,还是惠王的陛下向天启皇帝索要他去景焕宫的场景。

    即便是跟随朱栩二十多年的曹化淳也不明白朱栩这话里的意思,躬着身,没有说话。

    大明的改革轰轰烈烈,已经无可阻挡,完成改革只是时间的问题。

    他很清楚,这是朱栩的夙愿,二十多年一直在为此奋斗,二十多年,转眼而过,功成之时,似乎就在眼前了。

    朱栩就这么站着,除了朱栩,谁也不知道。历史上的今天,李自成攻入北京城,覆灭了明朝。

    而今,明朝还活着,无数人活着,并且将一直活着。

    《全书完》

番外一() 
景正十三年,九月。

    内阁。

    赵晗匆匆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书,向着伏首案桌的孙传庭,大声道“首辅,快看看,幕僚司那边总结了各省的数据,好消息啊!”

    孙传庭连忙站起来,绕过桌子,接过来打开。

    天灾在去年的减弱趋势非常明显,夏天没那么酷热,大雨不再那么磅礴,地震几乎没有,冬天的雪更是弱了不知道多少,南方去年几乎没有下雪。

    钦天监那边说,灾情正在不断减弱,今年会有更明显的趋势。

    这种趋势肉眼看得见,但作为大明最高层,他们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数据。

    孙传庭看着,赵晗忍不住的说道:“今年夏粮是两千四百万石,比去年多了近八百万石!若是全年,可能超过万历十年!”

    孙传庭连连点头,目光还是盯着手里幕僚司统合的报告。

    报告上不止于夏粮,商税今年上半年是五千四百万两,囊括了海贸。还有各地土地复苏,农民增收情况,大量的番薯,玉米,大豆产量大增等等。

    这些数据无一不在表明,覆盖大明数十年的灾情,已经渡过最酷烈的阶段,正在缓解。

    孙传庭看了半天,抬起头,欣喜于色的道“好好好!对了,抄录一份,送到宫里去。”

    赵晗应着,忽然又道:“秦元帅近来病重,陛下已经去看了好几次,这次太医说,怕是挺不过去了。”

    孙传庭神色凝了凝,片刻道:“待会儿我亲自去走一趟。”

    赵晗看着孙传庭的脸色,心知他忧心的不止是秦良玉病逝,还有就是曹文诏上位。

    皇家军团这两年持续拆分,组建了四个军,同时皇家军团出来将官充斥着各大战区,加上曹文诏与乾清宫的特殊身份,如果他上位大元帅府元帅,掌控大明军队,他的控制力,影响力,怕是要远超当年的孙承宗!

    这太过可怕,内阁以及整个文官上下恐难接受!

    孙传庭刚要转身,方孔炤进来,道:“首辅,缅甸国王上书,要求我们归还六年前侵占他们的国土。”

    一年前,沈珣病重辞官,方孔炤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入阁,排名最末。

    孙传庭猛的转身,冷哼一声,道:“三年前卢象升才教训了他们,现在又不老实了!”

    周应秋从桌上抬起头,道:“依照现在的情形,可以动一动了。”

    周应秋说的‘动一动’,自然不是动一动那么简单。

    对于东南半岛仅剩下的两个国家,大明早有共识,那就是迟早要并入大明版图!

    而今明朝国力开始恢复,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内忧已无,可以开战了。

    孙传庭表情冷漠,道:“先告诉卢象升,给我盯着,待会儿我入宫觐见。”

    方孔炤想了想,道“现在正值盛夏,确实不宜开战。”

    孙传庭没有在乎这件小事,脸色和缓,笑着道:“南直隶今年的土地,商事,吏治都很不错,尤其是苏扬杭三府,我打算走一趟看看,你们怎么说?”

    这些年,内阁阁臣下去视察几乎形成惯例。

    傅昌宗从三楼议会下来,道:“我去陕西吧,李邦华已经上奏,可以逐步解除农庄策,我去看看。”

    靖王看了眼身边的朱慈烺,笑着道:“世子,你要不要去看看?”

    朱慈烺,信王世子,去年开始跟随靖王出入内阁,这里面的意味很明显。

    朱慈烺连忙站起来,抬手道:“全依王爷安排。”

    靖王摆手笑了笑,道:“那就跟我去一趟山西看看,听说他们督政院履职的不错,我打算立为典范。”

    靖王在这个位置已经很多年,而今白发苍苍,确实累了。他为他的子孙谋了一个世袭亲王,已经心满意足。

    其他人也相继说话,各有去处,唯有方孔炤要留守内阁。

    孙传庭微笑,在班房坐了一上午,吃过中饭,向着吏部走去。

    而今的吏部尚书是原工部侍郎周霖烔,这是朱栩钦点的人。

    在孙传庭前往内阁的时候,吏部尚书班房,周霖烔看着手里的一封信,面色漠然的看着身前的主簿,道“哪来的?”

    主簿神色凝重,道:“大人,今天一早,下官桌上发现的。”

    “为什么不早点送来?”周霖炯看着他,目光如剑。

    主簿苦笑,道“下官也知道这封信事关重大,犹豫了半天。”

    周霖炯看着这封信,面色变幻。何止是这个小小的七品主簿觉得事关重大,即便是他也是烫手。

    “大人,首辅来了。”就在这时,吏部侍郎袁之城进来道。

    周霖炯眉头一拧,低头看着这封信,斟酌再三,探口气,道“罢了,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交给首辅吧。”

    主簿听着脸色发黄,这件事,首辅怕是也要觉得烫手吧?

    孙传庭对吏部一向十分重视,事关吏治改革,他从未放手,这位周霖炯倒是一个不错的帮手,没有帝党痕迹,更容易配合。

    “周天官,你这是不太欢迎我啊?”孙传庭走进来,笑着说道。

    周霖炯听着孙传庭的调侃,苦笑一声,道:“大人,下官现在想哭,哪里还顾得及其他。”

    孙传庭是难得的开玩笑,看着周霖炯的神色,轻咦一声,道“什么事,竟然把我们周天官给难住了?”

    周霖炯手里捏着信,犹豫再三,还是递过去,道“大人,你还是看一看吧。”

    孙传庭对周霖炯很看重,见他郑重其事的递过一封信,也好奇的接过来,抽开看去。

    没看多少,他脸色渐变,面如寒霜。

    孙传庭没有看完就放回去,目光淡漠的看着周霖炯,道“这封信哪来的?”

    周霖炯道“有人送到了吏部。”

    孙传庭盯着周霖炯,周霖炯神色坦然。

    孙传庭犹自盯着他不放,道:“你觉得这封信真假如何?”

    “周阁老的字迹大人应该不会认错,何况,还有大印。”周霖炯道。

    孙传庭默默一阵,道:“这件事你守口如瓶,我现在进宫。”

    周霖炯连忙抬手,道“下官省的轻重。”

    孙传庭没有多说,径直离开吏部,转向回宫。

    就在孙传庭入内廷,进乾清宫的时候,在内阁班房的周应秋,忽然收到了一个小纸盒。

    他好奇抽开看,只见里面是一把匕首,非常小,非常精致的匕首!

    周应秋猛的脸色苍白,瘫软在椅子上,双眼无神,浑身颤抖个不停。

    班房里就他一个人,不知道坐了多久,他脸色苍白,双眼无神,颤巍巍的拿起笔,摊开纸,写上三个大字:请罪书。

    他一笔一划,无比认真的写着,足足写了千言,这才放下笔,闭着眼,表情痛苦,而后拿起那把小匕首,缓缓的吞了下去。

    周应秋双眼大睁,满脸痛苦,浑身挣扎,但双手还是硬生生的按了进去!

    乾清宫。

    朱栩看着孙传庭递过来的这封信,面无表情。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周应秋原本是阉党,后来魏忠贤被朱栩打压,周应秋识时务的切割,投入到了当时惠王的朱栩门下,这些年都跟着朱栩。

    但是魏忠贤还是掌握着周应秋的一些致命把柄,这些把柄后来落到了骆养性手里,骆养性逼着周应秋做了许多事,其中一些十分的大逆不道,比如出卖朱栩的行程,泄露朝廷的改革计划,挪用大笔款项,倒入了骆养性口袋。

    即便当年骆养性入狱,也没有将周应秋供出来,让他活到了现在。

    朱栩将信放在茶桌上,淡淡道“你觉得是谁做的?”

    孙传庭抬着手,道:“谁做的不要紧,关键是可能不止这一封信。”

    朱栩手在这封信上拍了拍,道“只诛首恶,不诛连其他。”

    也就是说,只论周应秋的罪,不诛连他的家人以及门生故吏,亲朋好友。

    这也算是朱栩给周应秋这么多年的辛苦的一个恩典了。

    孙传庭对着个决定不意外,道“是,臣来安排。”

    朱栩摆了摆手,等孙传庭走了又摇了摇头,自语道:“又是何苦啊……”

    孙传庭回到内阁,正准备处置周应秋,却被禀报周应秋已经自杀身亡了。

    孙传庭来到周应秋班房,看着他的请罪书,叹息一口气,道“让刑狱司来处理,会同督政院,查封周府,清查任何的可疑线索。”

    尽管不诛连,但一些事情还是要弄清楚。

    这件事,由赵晗主理,赵晗带着人,迅速围了周府,抄家,清查一切。

    周应秋的自杀以及周府被查,迅速震动了整个京城,不少人惶恐,争先自首。

    其中一个是吏部郎中黄少怜,他给赵晗递送了一份名单,是这些年周应秋暗中照拂的人,名单里赫然有傅昌宗的亲族,包括的一个族弟,三个族孙。

    这些人被安排进了政院,在政院的大考,也就是科举中,被‘酌情’加分,得以入仕,平步青云!

    这里面涉及到卖官鬻爵,权臣勾结,私相授受。

    这份名单并没有瞒住,迅速在朝野间传播,甚至还上了朝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道多大声音,要求彻查傅昌宗!

    起初内阁,乾清宫等并没有在意,没有什么反应,但随后激起的浪潮越来越大,一些封疆大吏,比如陕西巡抚郑酬庸,山东巡抚冯江峰等相继上书,言称‘防微杜渐,不当有川,国社在前,亲疏在后’云云。

    随着他们的开口,更多的弹劾奏本涌入内阁,司礼监。

    不过三天,甚至致仕、离开皇宫很久的曹化淳都给朱栩写信,言称‘人言可畏,玷污圣德’。

    最后,张太后都与朱栩说“再不让你舅舅走,你想保都不保不住。”

    景正十三年,九月十六,傅昌宗上书辞官,接受调查。

    朱栩三拒,但傅昌宗辞官坚决,辞去内阁等一切职务,回府接受内阁的调查。

    不足半个月,帝党两大领袖,一个自杀,一个辞官,震动了整个大明朝野,无数人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又过三天,内阁右次辅,大元帅府元帅,秦良玉病故,乾清宫下旨,罢朝十日,全国哀悼三日,以示对老将军逝世的哀思。

    与此同时,大元帅府副元帅曹文诏顺位晋升为大元帅府元帅,不入阁。

    两天后,九月二十一,内阁排名第三的阁臣,督政院院正,靖王以年老体衰为由,上疏辞官,乾清宫慰留不得,只能放他离去,信王世子朱慈烺继任督政院院正,不再兼任内阁阁臣。

    九月二十五,内阁东阁大学士赵晗被查出与傅昌宗,周应秋卖官鬻爵,徇私舞弊一案有牵连,被迫辞官。

    二十七日,旨意下,五部尚书,李邦华,张国维,吕大器,周霖炯等顺位入阁,方孔炤晋升为左次辅,兼任议会议长。

    短短不在一个月,内阁,帅府大变,震惊的大明朝野说不出话来。

    别说当今以来,即便是整个大明朝都没有如此激烈的人事变动,让所有揪心,盯着朝廷一举一动。

    三十日,来自代州的一行人,突兀的出现在大明门门口,举着一份份血书,跪地高呼。

    代州,孙传庭的老家,这份血书,字字都是对孙传庭的讨伐,指责他欺凌宗亲,强买强卖宗里土地,不敬父母无视祖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孙传庭当日便入宫,递上乞骸书,请求辞官归里。

    朱栩再三挽留,孙传庭去意已决,挽留不得。

    十月十一,乾清宫下旨,赐孙传庭太子太傅衔,一等勇国公,世袭三世,永业田一千二百亩,并由太子亲自护送回乡。

    朱栩的一连串旨意,几乎每个半个时辰就一道,足足二十多道,由此可见乾清宫对孙传庭的重视以及保护之意。

    还没有掀起的弹劾孙传庭大潮,就被朱栩压了下去。

    景正十三年,十月二十,景正朝第二任首辅,任职七年的孙传庭,辞官回乡,由太子亲率两千禁卫,鸣锣开道,荣归故里。

    沿路出现了极其奇怪的场景,当官相迎送的寥寥无几,反而是百姓们夹道欢迎,绵延几十里,高呼‘圣人’,连日不绝。

    而一个月前还是内阁最末的方孔炤,一跃成为内阁首辅。

    他的第一道改革,就是对内阁进行拆分,比如督政院,大理寺,帅府都从内阁独立出去,与内阁一样,隶属于议会,成为一种‘平级’机构。

    景正十三年,最后的三个月,大明高层天翻地覆,内阁五部几乎完全替换!

    天下为之震惊!

番外二() 
景正十六年,四月,缅甸集合兵力三十万,三百头象军,分三路大军,一沿着怒江北上,兵犯木邦,一个从缅甸国都阿瓦出,径直北上,一沿着锡箔江北上,大军分三路,直逼明朝边境!

    木邦十多年前已经被明朝收复,经营多年,驻兵二千,加上军情处,锦衣卫对缅甸的监视,在缅王集合兵力的时候,明朝已经知道。

    南方战区大都督,一面上呈帅府,一面结合兵力,五万大军集结,越过澜沧江,向着顶宛进发,驰援木邦。

    曹文诏得到消息,请旨乾清宫。

    随后,朱栩下旨,命帅府总督,南方战区大都督卢象升为统帅,调集大军十二万,征讨缅甸。

    第二日,朝报发布内阁征讨令,严厉斥责缅甸不尊中华,破坏天道秩序,宣布征讨缅甸。

    在朝报发布内阁征讨令的前夕,乾清宫。

    十七岁的朱慈煊,已经有朱栩一般高了,长的风姿挺拔,精神奕奕,一身的黑色甲胄,手握长枪。

    他单膝跪地在朱栩身前,沉声道“父皇,儿臣此去,定然扫平缅甸,让所有番邦都知道,父皇天威不可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