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的神-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 《搜神记》第172 ~173 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⑤ 《太平广记》第10册3945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⑥⑨ 《道藏》第18册196 页,第6 册249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⑧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5 册168 页,第1042册558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厕神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厕之神,亦称紫姑。但民间传说及有关记载不一。《白泽图》云:“厕之精名曰依倚。”①《杂五行书》云:“厕神名后帝。”②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同此说,卷五记陶侃如厕,遇厕神后帝指示其未来事。③唐牛僧孺《幽怪录》云:“厕神名郭登。”④盖六朝时,厕神尚无一致的说法。此后,由于民间信仰紫姑的流行,逐渐共称紫姑为厕神。
  紫姑之记载,亦首见于刘敬叔《异苑》卷五,曰:“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祝曰:‘子胥不在,是其婿名也,曹姑亦归,曹即其大妇也,小姑可出戏。’捉者觉重,便是神来。奠设酒果,亦趺不曰杂色,即跳躞不住。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又善射钩,好则大舞,恶便仰眠。”⑤继《异苑》之后,南朝宋东阳无疑《齐谐记》、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等,皆有关于紫姑的记述。《齐谐记》云:“正月半,……其夕则迎紫姑以卜。”⑥《荆楚岁时记》云:“其夕(正月十五日)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⑦《玉烛宝典》卷一云:“其夜迎紫姑以卜。”
  ⑧他们除引录《异苑》所记紫姑事外,又皆引录《洞览》《杂五行书》等所记后帝(帝嚳女)事,似将紫姑与厕神后帝合二为一。《荆楚岁时记》仅作疑是之辞,云:“将后帝之灵,凭紫姑而言乎?”⑨《玉烛宝典》则作肯定之语,云:“将后帝之灵,凭紫姑见女言也。”AB可见从南朝初至隋代,在迎紫姑习俗的传播过程中,已渐将紫姑与厕神后帝合二而一,紫姑也就成为厕神了。
  大约至唐代,又出现了有关紫姑身世的描述。《茶香室续钞》、卷十九引《东坡集》叙述一则紫姑降神与苏东坡之问答,曰:“《东坡集》有仙姑问答一则云:仆尝问三姑(即紫姑之别称——引者注),是神耶仙耶,三姑曰:曼卿之徒也。欲求其事为作传,三姑曰:妾本寿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父为廛民,教妾曰:汝生而有异,他日必贵于人。遂送妾于州人李志处修学,不月余,博通九经。父卒,母遂嫁妾与一伶人,亦不旬日,洞晓五音。时刺史诬执良人,置之囹圄,遂强娶妾为侍妾。不岁余,夫人侧目,遂令左右擒妾,投于厕中。幸遇天符使者过,见此事,奏之上帝,敕送冥司理直其事,遂令妾于人间,主管人局。余问云:甚时人?三姑云:唐时人。又问名甚,不敢言其名。又问刺史后为甚官,三姑云:后入相。又问甚帝代时人,姑云,则天时。”AC
  《茶香室续钞》作者俞樾曰:“按此即世所谓坑三姑也,俗以正月望日迎紫姑,即其神也。”AD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引《显异录》记有夫婿之名,曰:“唐紫姑神,莱阳人也。姓何氏,名媚,字器卿(他书皆作丽卿),自幼读书辨利。拼拱三年(687 年),寿阳刺史李景纳为妾,妻妬杀之于厕,时正月十五日也。后遂显灵云。”AE在南朝宋时即已出现的紫姑(据《异苑》云“古来相传”看,此故事的出现可能还在此前),到了唐后却有一个在唐代作刺史的夫婿,并有了籍贯、姓名等,无疑为后人所增益。不仅如此,又改《异苑》所云“感激而死”为被其“妻妬杀之于厕”,似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而益加敬仰。清俞正燮  豆锼却稿》亦引《显异录》上段文字,但又加了“上帝悯之,命为厕神”的结语。于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采用以上记载为紫姑作传,《搜神记》在其基础上添写紫姑灵异事迹。云:“其(指李景)妻妬之,遂阴杀之,置其尸于厕中。魂绕不散,如厕,每闻啼哭声,时隐隐出现,且有兵刀呵喝声。自是大著灵异。”AF旧时民间对紫姑神的信仰很普遍,许多地方都有“迎紫姑”的活动。不过迎请的方式各不相同。《异苑》《齐谐记》皆称:于正月十五日夜,作其形,衣以败衣,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
  《稽神录》云:“正月望夜,江左风俗,取饭箕,衣之衣服,插著为嘴,使画粉盘以卜。”AG《游宦纪闻》云:“请紫姑,以著插筲箕,布灰桌上画之。”
  AH明刘侗等《帝城景物略》云:“望前后夜,妇女束草人,纸粉面,首帕衫裙,号称姑娘(即紫姑),两童女掖之,祀以马粪,打鼓歌马粪芗歌。”AI迎请的地点各地也不尽一致,但大都在厕间,故皆以“厕”命名。
  如山东邹县曰“邀厕姑”,广东曰“请厕坑姑”,杭州曰“召厕姑”,苏州、绍兴称“坑三姑娘”。绍兴有的是在灰仓里迎请,故称“灰接姑娘”,苏州有些是在门角边迎请,故叫“门角姑娘”。有的则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给以不同名称,如江西用瓜瓢象征紫姑,故称之为“瓜瓢姑娘”,同样道理,浙江宁波称“筲箕姑娘”,浙江海宁称“箩头姑娘”,还有称“笤帚姑”、“针姑”、“苇姑”者。湖北监利、陕西凤翔等地则直称“紫姑”。AJ总之,因迎请紫姑的方式、地点不同,紫姑厕神有种种不同的名称。
  各地迎请紫姑的内容和目的不外两点。一是占  凡仙<  众事。刘侗等《帝城景物略》谓“三祝”后,“神则跃跃,拜不已者,休(吉);倒不起,乃咎也。”AK福建有些地区,从占卜吉凶之义又形成另一习俗。清施鸿宝《闽杂记》云:“闽俗,妇女多善扶紫姑神。上诸府则在七月七日,称为姑姑,下诸府则在上元夜,称为东施娘。又下(诸)府未字少女,多于是日潜揭门前所贴春联,于紫姑前焚之,以为他日必得读书佳婿。”
  LB二是作“射钩”之戏。具体作法已不详。据《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载,还有请紫姑作诗、写字、下棋等游戏。
  从以上各地迎紫姑的活动看,紫姑的职责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厕,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与人一起游乐了。
  注:
  ① 此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五行类》有辑本,此从《太平御览》卷886 转引
  ② 此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五行类》有辑本,此从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迎紫姑”条转引。
  ③⑤AE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2册521 页,522 页,第965 册175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④ 《说郛》卷一百十七,宛委山堂本
  ⑥⑦⑨ 《笔记小说大观》第19编1 册197 页,第4 编2 册1132页,1132页,台北市新兴书局,1985年
  ⑧ABAGAH 《丛书集成初编》第1338册57页,58页,第0364册417 页,417 页,中华书局,1985年
  ACAD 《笔记小说大观》第34册232 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AF 《道藏》第36册293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IAK 《说郛续》卷二十八,宛委山堂本
  AJ 参见《民俗学集镌》之《紫姑的姓名》一文。又,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谓:“今苏州有田三姑娘,嘉兴有灰七姑娘,皆紫姑类。”疑上引《紫姑的姓名》文中之“灰接姑娘”当为“灰七姑娘”。
  LB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九帙
  妈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中国旧时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东南沿海及台湾、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护神。
  妈祖的奉祀起于北宋。记其事最早的有宋人李俊甫《AE* 田比事》、绍兴间进士黄公度《题顺济庙》诗、黄岩孙《仙溪志》卷九、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等。诸书皆只云妈祖为湄洲林氏女,死而为神,未言其名及生卒、身世等。①如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神AE* 阳湄州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②后世诸书对其生卒年,记载分歧,生年有六说,卒年有四说。近人经过分析比较,多数学者认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死于太宗雍熙四年(984 ),死时二十八岁,此说较为可信。③其名字称“默”或“默娘”,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明末僧昭乘《天妃显圣录》云:妈祖“自始生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命名曰默。”④清《台湾县志》云:妈祖“以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方诞,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生弥月,不闻啼声,故名默娘。”⑤其父母之名,母王氏,记载一致,父名则多分歧,或云都巡检林愿(如明黄仲昭《八闽通志》等);或云都巡检林孚(如元倪中《天妃庙记》等);或云都巡检林惟懿(如明《天妃显圣录》、清《天上圣母源流因果》等)。据一些学者研究,妈祖本为湄洲屿一女巫,因为后来被人信奉为神,为了提高人们对神灵的尊崇和增加林氏宗族的荣耀,人们才称其为官宦之女。
  《台湾县志》又记其生平事迹云:“八岁就塾读书,辄解奥义。喜焚香礼佛。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年十六,观井得符,能布席海上济人。雍熙四年丁亥(987 )九月九日升化(或云二月十九日),年二十有八。是后常衣朱衣,乘云游岛屿间。里人祠之,有祷辄应。宣和间赐顺济庙号,自是屡征灵迹。”⑥此《志》虽较晚出,但所记妈祖的神异事迹尚不突出,而较其先出的《三教搜神大全》,所述则多神异。该书卷四《天妃娘娘》条将妈祖生年大大提前,称唐天宝元年(742 )三月二十三日诞,但未记其卒年。其中记述一段她瞑目出神救助其兄弟于千里之外的海难异迹,曰:妈祖“兄弟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忽一日,(天)妃手足若有所失,瞑目移时,父母以为暴风疾,急呼之。
  妃醒而悔曰:“何不使我保全兄弟无恙乎!‘父母不解其意,亦不之问。及兄弟赢胜而归,哭言前三日,飓风大作,巨浪接天,弟兄各异船,其长兄船飘没水中耳。且各言当风作之时,见一女子牵五两(桅索也)而行,渡波涛若平地。父母知妃向之瞑目乃出元神救弟也。其长兄不得救者,以其呼之疾而神不及护也。懊恨无已。”⑦妈祖之所以受东南沿海及台湾人民的敬祀,视之为航海保护神,就是因为传说她能救助航海者于危难。⑧这种传说,在北宋中后叶即开始了。《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顺济圣妃庙》条引丁伯桂所作《庙记》曰:“神莆阳湄州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莆海有堆,元当v 寅(1086)夜现光气环,堆之人一夕同梦曰:”我湄洲神女也,宜馆我。’于是有祠曰‘圣堆’。宣和壬寅(1122),给事路公允迪载书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沉溺,独公所乘,神降于樯,获安济。明年(1123)奏于朝,锡庙额曰顺济。绍兴丙子(1156)以郊典封灵惠夫人。“⑨从此以后,妈祖救助航海船只的传说,历代不绝。除说她”常衣朱衣,显圣海上,遭风难,呼神无不救应“
  AB外,又每传闻她在海上救助遇难的出使外国的朝廷使者。因此继北宋之后,历代帝王屡次加封,封号字数愈来愈长。概言之,西宋敕封凡九次,至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由夫人进爵为妃,敕封字数已达“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助顺显卫英烈”共十四字。AC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再进爵为“天妃”,后经几次加封,到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乃封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AD明清两代亦多次加封,《陔余丛考》卷三十五“天妃”条引何乔远《闽书》载,“洪武五年(1372),又以护海运有功,封孝顺纯正孚济感应圣妃。”AE据《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八引《使琉球杂录》载,明成祖再加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AF《噶玛兰厅志》卷三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再进爵为“天后”,嘉庆五年(1800),更由康熙时十二字积至二十八字。AG道教也崇信妈祖。《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称妈祖为斗中妙行玉女所化。谓太上老君见世间“翻覆舟船,损人性命,横被伤杀,无由解脱。……乃命妙行玉女降生人间,救民疾苦,乃于甲申之岁三月二十三日辰时降生世间。生而通灵,长而神异,精修妙行,示大神通,救度生民。……功圆果满,白日上升。土地社主奏上三天,于是老君敕下辅氛研⒋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AH并称天妃听了老君宣唱法音后,立下誓言:“自今以后,若有行商坐贾,买卖求财,或农工技艺,种作经营,或行兵布阵,或产难,……或疾病……但能起恭敬心,称吾名者,我即应时孚感,令得所愿遂心,所谋如意。”AI旧时沿海各省区奉祀妈祖之风很盛,所建妈祖庙、天后宫很多。
  清修《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载,在  文  宗时,  神之祠不独盛于莆,闽、广、江、浙,淮甸皆祠焉。“AJ明代以后,更传至澎湖、台湾、琉球及南洋等地。庄德《妈祖史事与台湾的信奉》一文,对台湾各地妈祖庙和天后宫作了一个统计:
  有确实年代可考者三十九座,建于明者二,其余为清代,其他仅知大概情形者三十五座,共计七十四座。其信奉者之众,可见一斑。元代,一些地区的天妃庙由僧人主持,明代由皇帝钦定天妃为道教神,许多天妃庙归入道观。
  注:
  ①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引张学礼《使琉球记》又云:“天妃姓蔡,闽海中梅花所人,为父投海身死,后封天妃。”清黄斐然《集说真铨》引《琅琊代醉编》又称:“天妃宫,江淮海神多有之。其神为女子三人,俗称为林灵素之女。”以上二条皆与闽地传说相异,亦与宋代典籍不符,盖为后世之讹传或另一传说。
  ②⑨ 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0 册748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 参阅《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第2 期朱天顺《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台湾文献》第八卷第二期庄德《妈祖史事与台湾的信奉》
  ④ 从《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第2 期《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一文转引
  ⑤⑥ABAG 从《台湾文献》第八卷二期《妈祖史事与台湾的信奉》一文转引
  ⑦ 叶德辉翻刻《三教搜神大全》卷四
  ⑧ 后世民间亦有奉天妃为送子娘娘者
  ACAJ 皆见《续文献通考》第3493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
  AD 《元史》第3 册916 页,中华书局,1976年
  AE 《陔余丛考》第760 页,商务印书馆,1957年,《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八引《使琉球杂录》谓“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AF 《日下旧闻考》第5 册1483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AHAI 皆见《道藏》第11册409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临水夫人
  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福建和台湾闽南籍民崇奉的女神。
  据传,神姓陈名靖姑,或名进姑。一说福建古田人,一说福州人。生平事迹,记载纷歧。吴任臣《十国春秋》、梁AE* 林《退庵随笔》等谓其为五代十国闽王鏻(或作璆)时人。
  《十国春秋》卷九十九云:“陈守元,闽县人。”“靖姑,守元女弟也。常饷守元于山中,遇馁妪,发箪饭饭之,遂授以秘篆符箓。与鬼物交通,驱使五丁,鞭笞百魅。
  永福有白蛇为孽,数害郡县,或隐迹宫禁,幻为人形。惠宗(王鏻)召靖姑驱之,靖姑率弟子作丹书符,夜围宫,斩蛇为三。蛇化三女子溃围出,飞入古田井中。靖姑围井三匝,乃就擒。惠宗诏……封靖姑为顺懿夫人,食古田三百户,以一子为舍人。靖姑辞食邑不受,乃赐宫女三十六人为弟子。后数岁,逃居海上,不知所终。①《退庵随笔》云:“夫人名靖姑,古田县临水乡人。闽王璘时,夫人兄守元有左道,隐居山中。夫人尝饷之,遂受秘箓符篆,役使鬼神。曾至永福诛白蛇怪,璘封为顺懿夫人。后逃处于海上,不知所终。”②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西洋宫碑记》《台湾县志》等谓其为唐时人。《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临水夫人,古田人。唐大历二年(767 )生。归刘杞。夙慕元修,年二十四卒。邑临水有白蛇洞,常吐气为疫疠。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蛇斩之,乡人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遂不见。乃知其神,立庙洞上。凡祷雨旸,驱疫求嗣,无不灵应。宋淳祐(1241~1252)间,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八闽多祀之。”③《台湾县志》云:“夫人名进姑,福州人陈昌女。唐大历二年生,嫁刘杞。孕数月,会大旱,脱胎祈雨,寻卒,年只二十四。卒时自言:‘吾死必为神,救人产难。’建宁陈清叟,子妇孕十七月不娩,神见形疗之,产蛇数斗。古田临水乡有白蛇洞吐气为疫疠,一日,乡人见朱衣人探斩蛇,语之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言讫不见。乃立庙于洞侧。自后灵迹甚著。宋淳祐中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后又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④《三教搜神大全》卷四《大奶夫人》条,所记更与上大异。
  称其祖籍福州府罗源县下渡,生于唐大历元年(766 ),“父谏议,拜户部郎中,母葛氏,兄陈二相。”⑤陈二相曾用瑜伽法破蛇怪,不幸为蛇所困。时进姑年十七,为救其兄,乃往闾山学法,得“洞王女即法师传度驱雷破庙罡法,打破蛇洞取兄,斩妖为三。”
  ⑥又称:“唐王皇后分娩艰难,乃至危殆,奶乃法到宫,以法催下太子。宫娥奏知,唐王大悦,敕封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人。建庙于古田,以镇蛇母不得为害也。”
  ⑦又有记载说,她与林纱娘、李三娘结义,同学法于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