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陶渊明集译注-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传》说西王母居于弇(yān 掩)山,故曰“仙馆非一山”。
(5)高酣:高会酣饮。发新谣:《穆天子传》说,周穆王为西王母设宴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作歌
谣道:“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宁:怎,哪里。 俗中
言:凡俗之言。
'译文'
玉台灵秀出云霞,
王母安适美容颜。
天地与之共俱生,
不知岁月几多年。
神灵变化无穷尽,
仙馆很多非一山。
高会酣饮唱新谣,
哪像世俗凡语言!
其三(1)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2)。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祷(3)。
亭亭明眨渎淝逖鳎4)。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昆仑玄圃,寄托向往美好而厌弃世俗之情。
(2)迢递(tiáo dì条弟):高而远的样子。槐江岭:即槐江之山。《山海经?西山经》:“槐江之
山… …多藏琅⒒平稹⒂瘢溲舳嗟に凇F湟醵嗖苫平鹨J滴┑壑狡裕俊 0幸ィ▂áo 瑶)水,。
其清洛洛。”玄圃:即平圃,亦作“县(悬)圃。”《山海经?两山经》“平圃”,郭璞注:“即玄
圃也。”《楚辞?天问》:“昆仑县圃,其凥(居)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 。其巅曰玄
圃,乃上通于天也。”
(3)昆墟:即昆仑山。光气:珠光宝气。《山海经?西山经》:“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
魂。”郭璞注:“皆光气炎盛相馄(kǔn)耀之貌。”涛:比并。
(4)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ān):琅鳎粗槭鳌!渡胶>亢D谖骶贰袄奴树”
郝懿行注:“《玉篇》引《庄子》云:‘积石为树,名曰琼枝,其高一百二侧,大三十围,以琅牙为
之实。’是琅辞碇χ铀浦檎咭病!薄侗静莞倌浚拷鹗俊罚骸霸谏轿奴,在水为珊瑚。《山
海经》云,开明山北有珠树。《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珠树,即琅病!甭渎洌
同“洛洛”(见注(2)),水流动的样子。瑶:同“滛”(见注(2))。
(5)周穆:周穆王。《穆天子传》言其驾八骏游于玄圃。托乘:犹今言“搭车”。
'译文'
遥遥高耸槐江岭,
那是玄圃最高冈。
远望西南昆仑山,
珠光宝气世无双。
高高珠树光明照,
谣水涓涓流细淌。
可恨不及周穆世,
搭车也去一游赏。
其四(1)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2),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3)。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4)。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5)。
'注释'
(1)这首诗表现企羡长生之意。丹木之实与丹水白玉,食之可以益寿延年;钟山之瑾瑜,佩之可
以驱除不祥。
(2)丹木:《山海经?西山经》:“峚(mì密)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
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
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
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
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山阳:山的南面。
(3)朱实:红色的果实。
(4)瑾瑜:皆美玉。
(5)伊:彼。君了宝:即《山海经?西山经》中所说“君子服之,以御不祥”之意。见重:被重
视,被看重。轩黄:黄帝轩辕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译文'
丹木生长在何方?
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色鲜花红果实,
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成白玉膏,
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止君子视为宝,
轩辕黄帝早赞扬。
其五(1)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2)。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3)。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4)。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三青鸟,并表现出诗人对于酒的嗜好和对匕生的企盼。
(2)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三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有王
母之山? 。有三青鸟,赤酋黑目。”郭璞注:”皆西王母所使也。”后因称
传信的使者为青鸟。奇可怜:甚可爱。
(3)王母使:西王母的信使。见上郭珍注。又《山海经?海内北经》:“西
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艺
文类聚》卷九十一引《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汉武帝)于承华殿斋,
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
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夹)侍王母旁。”三危山:《山
海经?西山经》:“三危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力西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4)因:因依,依托。具:通“俱”,完全,详细。
(5)须:通“需”,需要。唯:同“惟”,独,只有。长年:长寿。
'译文'
翩翩飞舞三青鸟,
毛色鲜明甚好看。
清早去为王母使,
暮归居处三危山。
我想拜托此青鸟,
去向王母表心愿。
今生今世无所求,
只要美酒与寿年。
其六(1)
逍遥芜皋上,音然望扶木(2)。
洪柯百万寻,森散覆肠谷(3)。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4)。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5)!
'注释'
(1)这首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寄托向往光明之意。
(2)芜皋:即无皋。《山海经?东山经》:“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fú扶)木。”沓然:
遥远的样子。扶木:即搏木,亦作扶桑或搏桑。《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
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注:“扶桑,木也。” 《淮南子?览冥训》:“朝发榑桑。” (3)洪柯:大树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肠(yáng
阳)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见注(2)。(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
明及晦,所行几里?”《淮南?天文训》:“日出于肠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说
文》:“旸,日出也。”
(4)灵人:指羲(xī希)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调“东南海之外,甘
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丹池:即甘渊或咸他,太
阳沐浴处。《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女子名曰羲和,方(为)日浴于甘渊。”《淮南子?天文训》:
“日出于肠谷,浴于咸他。”
(5)神景:指太阳。景:日光。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译文'
逍遥无皋之山上,
远远望见木扶桑。
巨大树枝百万丈,
纷披正把肠谷挡。
羲和服侍丹池旁,
天天为日沐浴忙。
一旦太阳升上天,
何方阴暗不照亮!
其七(1)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2)。
亭亭凌风桂,八千共成林(3)。
灵凤抚云舞,神骛调玉音(4)。
虽非世上宝,爱得王母心(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宝树生辉、鸾歌凤舞的神仙世界的奇异景象,寄托诗人遗世高蹈的情怀。
(2)粲粲:光彩鲜艳的样子。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
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赤水阴:赤水的南岸。
(3)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凌风:迎风。八于:指八株桂树。《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
八树,在贪隅东。”郭璞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4)灵凤:神灵的凤鸟。抚云舞:谓云中起舞。鸾(luán 峦):传说凤凰一类的鸟。五音:美土
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两句本《山海经?大荒南经》:“爱有歌舞之鸟,驾鸟自歌,凤鸟自舞。”
(5)爱(yuán 元):语助词,无意义。
'译文'
粟烂光辉三珠树,
寄生赤水之南滨。
高高耸立迎风桂,
八树相连便成林。
灵异凤凰云中舞,
神奇鸾鸟鸣玉音。
虽然不是人间乐,
王母为之甚欢心。
其八(1)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2)?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3)。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4)。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长生不老,表示欣羡之情。
(2)没(mò莫):通“殁”,死亡。灵长:延绵久长。
(3)不死复不老:《山海经?海外南经》:“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4)赤泉、员丘:同上注引文郭璞注:“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
老。”
(5)三辰:指日、月、星。考:老。渠:同“遽”,忽然,马上。央:尽,指死亡。
'译文'
自古人生就有死,
谁能长寿命不亡?
竟有不死也不老,
命活万岁也平常。
赤泉之水供我饮,
员丘之树我当粮。
日月星辰同我游,
哪能很快把命丧!
其九(1)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2)。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3)。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4)?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夸父的雄心壮志和非凡的毅力,尽管他壮志未酬,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永垂后
世。
(2)夸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诞:本义为大言,引
申为大。《尚书?汤浩》:“工归自克夏,至于毫,诞告万方。”孔安国传:“诞,大也。”乃:竟
然。
(3)虞渊:即禹渊、禹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处。《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
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郭璞注:“禺渊,日所入也,今作
虞。”无胜负:不分胜败。
(4)殊妙:非凡而奇妙。倾河:倾尽黄河之水。焉足有:何足有,即不足。
(5)余迹:遗迹,指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寄:寄留,留存。邓林:据毕沉考证,邓、桃
音近,“邓林”即“桃林”。(见毕沉《山海经》校本)
'译文'
夸父志向真远大,
敢与太阳去竞走。
同时到达日落处,
好像没分胜与负。
神力非凡又奇妙,
饮尽黄河水不足。
弃下手杖化邓林。
身后功绩垂千古。
其十(1)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2)。
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3)。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4)。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精卫和刑天至死不屈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诗人空怀报负而无从施展的
慷慨不平的心情。
(2)精卫:神话中的鸟名。《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拓(zhè浙)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汇,鸟嘴),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饺(xiāo 消,呼叫)。是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yīn 因,填塞)于
东海。”微木:细木。
(3)刑天舞干戚:逯本作“形夭无干戚”,今据李本、焦本改。刑天:神名。干:盾。戚: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固:录本作“故”,今以陶本改。
(4)同物:等同于万物。意谓人同万物一样,生死并无差别,即《庄子?齐物论》所说的“物化”。
化去:指死亡。
(5)徒设:空有。在昔心:指诗人自己往日的雄心。良辰:良好的时机。讵:岂。这两句是说:
我空有往日的雄心壮志,实现壮志的良好机会哪里能够等到。
'译文'
精卫衔来细木草,
誓将以之填东海。
刑天头掉挥斧盾,
壮志依然常存在。
等同万物无所虑,
死去亦无可后悔。
空有当年雄壮志,
良机已过岂等待!
其十一(1)
臣危肆威暴,钦呸违帝旨(2)。
寞丽强能变,祖江遂独死(3)。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4)。
长枯固已剧,鹤鹗岂足恃(5)!
'注释'
(1)这首诗言臣危和钦呸违背上帝的旨意逞凶,结果遭到惩罚,说明恶人终有恶报。诗意暗寓对
刘裕篡弑行为的诅咒。
(2)臣危肆威暴:《山海经?海内西经》:“贰负(古天神,人面蛇身)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
窳(yà yǔ亚雨)。帝乃桔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钦呸(pī披)违帝
旨:《山海经?西山经》:“钟山,其于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呸(按:呸原作鸦,据《后
汉书?张衡传》注引改)杀藻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哑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
黑文白笆,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鹊,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
白首,见则其邑大旱。”是说钦■与鼓谋害了藻江,结果受到夭帝的惩罚。
(3)窫窳强能变:《山海经?海内西经》:“寞肃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又《海内南
经》:”窫窳龙首,居弱水中,? 。其状如龙首,食人。”郭璞注:“窫窳,本蛇身人面,为贰负臣
所杀,复化而成此物也。”强:尚,还能。祖江:即藻江,见注(2),郭璞注:“傈或作祖。”
(4)鉴:照,审察。履:行。
(5)枯:当作“桔”,指臣危被梏。固已剧:本来就已痛苦。剧:痛苦。鵕、鹗:指鼓和钦■被
天帝杀死后的变形。恃:凭仗。
'译文'
贰负之臣逞凶暴,
钦■违背帝旨意。
窫窳虽死尚能变,
祖江死去永消失。
上天可鉴明审察,
作恶之举不可为。
臣危被罚甚痛苦,
鵕鹗之变不足恃!
其十一(1)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土(2)。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3)。
青丘有奇乌,自言独见尔(4)。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5)。
'注释'
(1)这首诗由鸱鴸和青丘鸟而联想到屈原的不幸,实则抒发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2)鸱鴸(chīzhū吃朱):逯本作“鵃(zhō舟)鹅”,今据李本、焦本改。《山海经?南山经》:? 。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见(xiàn 现):
出现。放士:被放逐的贤士。
(3)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数来止:数次飞来栖息。指
屈原多次被放逐。
(4)青丘有奇鸟:《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
灌,佩之不惑。”自言独见尔:是说灌灌鸟独自出现,无人看见。尔:句末助同。
(5)这两句说:灌灌鸟本来就是为迷惑者所生的,不必用它来晓喻明达之人。
'译文'
鸱鴸出现在城里,
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
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
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
不必晓喻贤君子。
其十三(1)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2)。
何以废共鲸,重华为之来(3)。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4)。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5)!
'注释'
(1)这首诗是本组诗的最后一首,带有总结的性质。诗中总结历史的兴亡之道,关键乃在“帝者
慎用才”,对当世也寓有颇深的感慨。
(2)岩岩:本形容高峻的样子,这里代指显赫的大臣。《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
维石岩岩。赫赫伊师,民具尔瞻。”显朝市:显赫于朝廷之中。
(3)废共鲧(gǔn 滚):指帝尧的臣子共工与鲧,因不贤而被废弃处置。《尚书?舜典》:“流
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jí极,诛戮)鲧于羽山。四罪(处罚)而天下咸服。”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鳍窃帝之息壤以埋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羽郊。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重华:虞舜名。这两句是说:废弃共工与鲧,是帝舜所为。
(4)仲父(fǔ 斧):指管仲。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献诚言:进献诚挚之言。姜公:指齐桓
公,因其为姜姓。见猜:被猜疑。据《韩非子?十过》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管仲命危时,齐
桓公问以国政,管仲说易牙、开方、竖刁三人不可重用。管仲死后,桓公未听其言,结果三人专权。
(5)临没告饥渴:《史记?齐大公世家》载,齐桓公病重,竖刁等三人作乱,桓公被禁闭,终以
饥渴而死。当复何及哉:又将怎么来得及呢。意谓已是后悔莫及。
'译文'
大臣显赫在朝廷,
君主用人当慎重。
共工与鲸被废弃,
帝舜所为除奸凶。
管仲临终肺腑语,
桓公到底没听从。
桓公临死困饥渴,
心中后悔有何用!
挽歌诗三首
'说明'
挽歌,哀悼死者的歌。陶渊明卒于宋文、元嘉四年(427)十一月,享年
六十三岁。《挽歌诗》和《自祭文》是作者生前最后的作品。这组自挽的《挽
歌诗》便作于逝世前的两个月,即九月。
“挽歌诗”,逯本作“拟挽歌辞”,今据萧统《文选》所引第三首及陶
本改。
其一(1)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2)。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3)。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4)。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5)。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干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注释'
(1)这首诗写刚死人敛的情景,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2)非命促:并非生命短促。意谓牛死属于自然规律,故生命并无长短之分。
(3)昨暮:昨晚。同为人:指还活在世上。今旦:今晨。在鬼录:列入鬼的名册,指死去。
(4)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左传?昭公七年》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散何
之:散归何处。枯形:枯槁的尸体。奇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
(5)索:寻找。
'译文'
人命有生必有死,
早终不算生命短。
昨晚生存在世上,
今晨命丧赴黄泉。
游魂飘散在何处?
枯稿尸身存木棺。
娇儿找父伤心啼,
好友痛哭灵枢前。
死去不知得与失,
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身后事。
荣辱怎能记心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