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陶渊明集译注-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枯稿尸身存木棺。
娇儿找父伤心啼,
好友痛哭灵枢前。
死去不知得与失,
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身后事。
荣辱怎能记心间。
只恨今生在世时,
饮酒不足大遗憾。
其二(1)
在昔无酒食,今但湛空觞(2)。
春醒生浮蚁,何时更能尝(3)!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4)。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5)。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6)。
'注释'
(1)这首诗写亲友祭奠和出殡的情景。诗中以生前无酒饮同死后有酒不能饮相对比,旷达幽默之
中,深含无限的酸楚。
(2)湛(zhàn 占)空觞:是说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满了澄清的奠酒。
(3)春醪(lǎo 劳):春酒。浮蚁:酒面上的泡沫。《文选?张衡》:“醪敷径寸,浮
蚁若萍。”刘良注:“酒膏径寸,布于酒上,亦有浮蚁如水萍也。”
(4)肴(yáo 摇)案:指摆在供桌上的盛满肉食的木盘。肴:荤菜。案:古代进食用的一种短脚
木盘。盈:指摆满。
(5)荒草乡:指荒草丛生的坟地。按:逯本据(乐府诗集)于此句后校增“荒草无人眠,极视正
茫茫”二句,为诸本所无。然此二句与第三首“四面无人居”、“荒草何茫茫”等句重复,故当删去。
(6)出门去:指出殡。良未央:未有尽头,遥遥无期。良:确,诚。
'译文'
生前贫困无酒饮,
今日奠酒盛满觞。
春酒清香浮泡沫,
何时能再得品尝!
佳肴列案满面前,
亲友痛哭在我旁。
想要发言口无声,
想要睁眼目无光。
往日安寝在高堂,
如今长眠荒草乡。
一朝归葬出门去,
想再归来没指望。
其三(1)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2)。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3)。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4)。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5)。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6)。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7)。
向来相送入,各已归其家(8)。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9)。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10)。
'注释'
(1)这首诗写送葬时的悲哀之情和萧条之景,十分感人。结语以“托体同山阿”的达观态度,体
现了诗人一惯持有的委运任化的人生观。
(2)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萧萧:风吹树木声。(3)严霜:寒霜,浓霜。送
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4)无人居:指荒无人烟。嶕峣(jiāo yáo 交摇):高耸的样子。
(5)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6)幽室:指墓穴。朝(zhāo 招):早晨,天亮。
(7)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8)向:先时,刚才。已归:逯本作“自还”,今从《文选》改。
(9)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10)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ē啊):山陵。
'译文'
茫茫荒野草枯黄,
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
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
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
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
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
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
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
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
寄托此身在山冈。
联句
'说明'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相传此体
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后人多疑此诗为伪托)。初无定式,有一人一
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
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而成诗。这首诗即属于前一种体式。
传世陶集诸本皆录此诗,为渊明与愔之、循之同作,内容为咏雁。然愔
之、循之姓名、事迹无考,且署名为渊明诗句者亦与渊明之他诗不类,故此
诗之真伪当存疑,有待进一步考辨。
鸿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1)?
念彼穷居上,如何不叹息(2)!(渊明)
虽欲腾九万,扶摇竞何力(3)?
远招王于乔,云驾庶可饬(4)。(愔之)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5)。
霜露岂不切?务从忘爱翼(6)。(循之)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7)。
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8)。(渊明)
'注释'
(1)去去:不停地飞行。当何极:谓最终要飞到那里。
(2)居士:犹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胡居士,贤者也。”
(3)腾:腾飞。九万:指九万里高空。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这里形容腾飞的样子。这两句语
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传(tuán 团,拍、附)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王子乔:名晋,周灵王的太子。事见《连雨独饮》注(3)。云驾:云车,仙人所乘。饬(chì
赤):整治。指整治车马,准备邀游。
(5)侣:同伴,指雁。离离:忧伤的样子。(楚辞?九叹?思古):“曾哀凄欷,心离离兮。”
天侧:天边。
(6)切:切肤,痛切。指霜露寒气侵袭。务从忘爱翼:逯本作“徒爱双飞翼”,今从李本、曾本。
苏写本、陶本改。务从:务必相随,指跟上伴侣,以免掉队。忘爱翼:顾不上爱惜自己的羽翼,意谓
努力奋飞。
(7)高柯:指高树。擢:挺出,特出。
(8)思绝庆未看:仅凭想象而幸亏未曾亲眼所见。指“腾九万”、“王子乔”等事。庆:庆幸。
徒使生迷惑:徒然使自己产生许多迷惑。
'译文'
空中鸿雁乘风飞,
远远高飞去哪里?
想到世间穷隐士,
怎不感伤长叹息!(渊明)
虽想升腾九万里,
大鹏展翅凭何力?
远方招请王子乔,
准备云车驾云气。(愔之)
大雁徘徊顾伴侣,
忧伤翱翔在天际。
寒霜岂不相侵袭?
奋飞相从不自惜。(循之)
高高大树枝挺立,
远眺天边同一色。
想象幸亏未曾见。
徒然自我寻迷感。(渊明)
陶渊明集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
'说明'
这篇赋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为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士,这里指有才华、
有抱负而不被重用的善良正直之人。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学体裁、讲究
文采与韵节。
这篇赋的主旨,是抨击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与道德风尚的败坏。正直善
良而有才华之士,本怀大济苍生之志,但在虚伪、黑暗的社会中,不是被埋
没就是遭到毁谤谗害,往往使他们进退两难,慷慨悲愤。陶渊明以其丰富的
社会阅历与切身体验,对世俗社会早已领悟甚深,所以他“宁固穷以济意,
不委曲而累己”,决心保持高尚的道德与纯朴的节操而远离尘俗之网。昔董
仲舒作《士不遇赋》(1),司马子长又为之(2)。余尝于三余之日(3),讲习之暇,
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4);生人之善行(5),抱朴守静(6),君子之笃
素(7)。自真风告逝(8);大伪斯兴(9);间阎懈廉退之节(10),市朝驱易进之心
(11)。怀正志道之土(12),或潜玉于当年(13);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14)。
故夷皓有“安归”之叹(15),三闾发“已矣”之哀。(16)悲夫(17)!寓形百年(18),
而瞬息己尽(19),立行之难(20),而一城莫赏(21)。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22),
屡伸而不能己者也(23)。夫导达意气(24),其惟文乎(25)?抚卷踌躇(26),遂感而
赋之(27)。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28)!禀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29)。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30);靡潜跃之非分,常做然以称情(31)。世流
浪而遂祖,物群分以相形(32)。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33)。彼达人之
善觉,乃逃禄而归耕(34)。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35)。望轩唐而永叹,
甘贫贱以辞荣(36)。淳源旧汩长分,美恶作以异途(37)。原百行之攸贵,莫为
善之可娱(38)。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39)。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
闾(40)。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41)。嗟乎(42)!雷同毁异,物恶其上(43);
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44)。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45)。虽怀琼而
握兰,徒芳洁而谁亮(46)!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47)。独抵
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48);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49)。无爱生之
晤言,念张季之终蔽(50);憨冯史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51)。虽仅然于必知,
亦苦心而旷岁(52)。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53)。悼贾傅之秀朗,纤远
辔于促界(54)。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55)。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
洒袂(56)。承前王之清海,曰天道之无亲(57);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58)。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59);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蔽而殒身(60);
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61)!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62)。何旷
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63)。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64)。广结发以
从政,不愧赏于万邑(65);屈雄志于戚竖,竞尺土之莫及(66);留诚信于身后,
动众人之悲泣(67)。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68)。奚良辰之易倾,胡害
胜其乃急(69)!苍旻遐缅,人事无已(70);有感有昧,畴测其理(71)!宁固穷以
济意,不委曲而累己(72)。既轩冕之非荣,岂组袍之为耻(73)?诚谬会以取拙,
且欣然而归止(74)。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75)。
'注释'
(1)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等书。他所作的《士不遇赋》,收
在《古文苑》中。
(2)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为不朽之作。又为之:又
作过一篇《悲士不遇赋》。其残文见《艺文类聚》卷三十。
(3)三余之日:指闲暇之时。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谓“冬者岁之
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4)夫:发语词。履信:遵守信义。思顺:不忘忠孝。《左传?隐
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周易?系辞上》:“天
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5)生人:犹生民。人,人类。善行:良好的品行,即美德。
(6)抱朴:胸怀淳朴。不失本真。(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守静:保持内心的平静,
不为外物所挠。
(7)笃(dǔ赌)素:犹笃志。志向专一不变。《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后汉书?张衡传》:“必施厥素尔。”注:“素,志也。”
(8)真风:自然淳朴的风尚。告逝:消失。
(9)大伪斯兴:虚伪之风盛行。斯:乃。
(10)闾阎:里巷的门,借指平民。懈:懈怠。廉退之节:廉洁谦让的节操与礼节。
(11)市朝:指官场,朝廷。驱:驰驱竞逐。易进:侥幸升官,指靠投机取巧往上爬。
(12)怀正:胸怀正直。志道:有志于治世之道。
(13)潜玉:藏玉,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当年:正当有力之年,指壮年。
(14)没世:终生,一世。徒勤:徒劳,空忙。
(15)夷皓:指怕夷、叔齐和商山四皓。伯夷、叔齐事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2);商山四皓事
见《赠羊长史)注(9)。“安归”之叹: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曾作歌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
安适归矣!”(《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商山四皓隐居时作歌曰:“唐虞世远,吾将安归?”(皇
甫谧《高士传》)安归:归往何处。即无归处。
(16)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之职。“己矣”之哀:屈原《离骚》结尾说:“已矣哉!
国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已矣:算了吧。即无可奈何之意。
(17)夫(fú扶):表感叹语气。
(18)寓形:寄身。寓:寄,寄托。形:身形,形体。
(19)瞬息:一转眼一呼吸之间,谓时间短促。尽:指生命结束。
(20)立行:指建立功业。
(21)一城莫赏:得不到赐爵封地。
(22)染翰:浸湿毛笔,指写作。
(23)伸:伸述,表白。已:止。
(24)导达意气:抒发性情意志。其:语助词,表示推测,犹“大概”。
(25)惟:只有。
(26)卷:书卷。指董仲舒和司马迁的《士不遇赋》。踌躇:原指犹豫不定,这里指反复思考。
(27)遂:于是。感:有所感触。赋:抒写,用作动词。
(28)咨(zī资):嗟叹声。大块:大自然。受气:意思是禀承天地自然之气而万物生。王充《论
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斯:此,这。独灵:最灵智,最尊贵、杰出。《礼记?礼运
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许慎《说文解字》:“人,天
地之性最贵者也。”陶渊明《形影神?形赠影》:“谓人最灵智。”这两句是说,承天地自然之气而
万物生,为什么唯独人最为灵智呢?
(29)禀:承受。藏照:怀揣光明,即拥有智力。秉:持,具有。三五:三才五常的省略。三才:
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五常:仁、
义、礼、智、信,是儒家所说常行不变的五项道德标准。垂名:留名。垂:流传下去。
(30)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隐居。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壤父者,尧时人也。帝
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
七引《艺经》云:“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寸,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
远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济:救助。苍生:指黎民,百姓。
(31)靡:无。潜:潜藏,指隐居。跃:显达,指出仕做官。非分:不合本分。傲然:高傲自足
的样子。称情:符合心意。这两句是说,无论隐居还是做官,都随顺自然,各安本分,人们高傲自足。
无拘无束。
(32)流浪:漂荡不定,这里指运行变化,犹“流转”。徂(cú):往,过去。物:这里指人。
群分:指分为善恶不同的人群。相形:各自区别,互为对应。
(33)密网裁:捕鱼的网织得很密。宏罗制:捕鸟的网罗张得很大。这两句比喻统治者的专制制
度和好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34)达人:通达有见识的人。善觉:善于观察形势,容易觉悟。逃禄:逃避爵禄,指不做官。
(35)嶷嶷(nì逆):高峻的样子。影:指隐士的身影。汪汪:水面宽广的样子。声:指隐士的
声音。这两句是说,达人隐居于山水之间。
(36)轩唐:指轩辕与唐尧,相传为上古治世之君。永叹:长叹。辞荣:辞去荣华富贵。
(37)淳源:清澈的水源。这里比喻淳朴的道德风尚。汩(gǔ古):水流动的样子。长分:指水
源流到远处就分支了。美恶:美善与邪恶。作:出现,产生。
(38)原:探原,推究。百行:各种行为。攸贵:所贵。莫为善:莫若行善。
(39)奉:遵奉,奉行。成命:既定的命令。这里指命运的安排或自然的规律。师:师法,效法。
(40)发:显现,指行为表现。生:这里有“树立”的意思。乡闾:乡里。
(41)推:以,凭借。显:显达。矫然:虚伪做作。祈誉:祈求荣誉。
(42)嗟乎:感叹之声。
(43)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生,
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
昧!”毁异:诽谤异己,即抵毁不同于己见之人。物恶(wù务)其上:世人憎恨那些才能超过自己的
人。物:指人。《晋书?袁宏传》:“物恶其上,世不容哲。” (44)妙算者:能预见先机之人。谓迷:被认为是糊涂。云妄:被说成是狂妄。
(45)坦:坦诚,坦荡。至公:最公正无私。无猜:对人没有猜忌。卒:最终,结果。以:因。
(46)琼(qiong 穷):美玉,比喻贞洁。兰:兰草,比喻芳香。亮:明白,了解。
(47)炎帝帝魁之世:指传说中上古太平的时代。炎帝即神农氏,帝魁为黄帝子孙,皆为上古治
世之君。张衡《东京赋》:“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48)祗(zhī支):恭敬。三省(xǐng 醒):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论语?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9)庶:希望。进德以及时:修治德行,等待施展抱负的机会。不惠:不顺利。
(50)爱生:指爱盎(《史记》作袁盎,此本《汉书》),字丝。汉文帝时任中郎将。晤言:当
面说话。指爱盎向汉文帝当面推荐张释之。(事见《汉书?爱盎列传》)张季:名释之,字季。据《汉
书?张释之列传》载,张释之担任骑郎(管理宫廷马匹的小官),十年不得提升,经爱盎向汉文帝当
面推荐,文帝任释之为谒者仆射(当皇帝掌管传达的长官),后任廷尉,处事多得当。蔽:指被埋没。
(51)愍(mìn 敏):哀怜,忧病。冯叟:指冯唐。叟是对老者的称呼。据《史记?冯唐列传)载,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太
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一度匈奴进犯,魏尚亲卒车骑阻击,大胜。因报功的文书上
所载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相差六人)而被削职。一次文帝过郎署,同郎中署长的小官冯唐谈起此事,
经冯唐代为辩白,文帝即派冯唐前往赦免魏尚之罪,仍令担任云中太守。而冯唐也因此被进封为车骑
都尉。赖魏守以纳计:是说冯唐凭借魏尚的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才得以升迁。
(52)仅然:几乎,将近。这里是“勉强”的意思。知:知遇,指受
到重用。旷岁:耽搁、荒废了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