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枝毓秀-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素来与太子针锋相对,势如水火的高珩,就成了众人眼中最有可能扶摇直上,将太子之位取而代之的不二人选。

    然而,正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太子此次离宫守灵这一事上时……

    身在正和宫中,在众人眼里因为太子一事而一直郁郁寡欢的赵皇后,却秘密地面见了一个人。

    而这个人,正是前几日在书房中助高珩揭发太子的南楚皇子,元鹏。

    元鹏虽然与太子互相勾结,却一直未曾单独见过赵皇后。

    这若是换作之前,他或许还会心中犹疑这位别国皇后意图何在。

    但自从玉壶将楚王那段旧事告知于他之后,他心里已经隐隐意识到,赵皇后在这个时候突然要见自己,到底是为了何事。

    ………………

    今日太子离宫,可因为周帝不准送行的命令,赵皇后即使作为母亲,也没能前去相送。

    但是她深知,即便太子今日姑且逃过一劫,高珩也决计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趁此机会乘胜追击,直到整个东宫都再无翻身之日。

    她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就这样留在宫中坐以待毙,必须要为自己的儿子做一些事。

    否则,太子此次一去,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

    “琛儿的马车,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出了正阳门了。”

    在一段装腔作势的客套话过后,赵皇后便屏退所有下人,独自站在雕花窗棂前凝目而视。

    比起往日雍容华丽的衣着和装扮,可能是因为太子一事而心绪不安,辗转难眠,以致身体欠佳,不事打扮的缘故,今日倒是穿得素雅清淡了许多。

    就连一贯光鲜亮丽的脸色,也变得暗沉苍白了不少。

    “不知道他这一去,何时才会回来,何时才能回来?”

    赵皇后这番话说得很是意味深长,也尤为沉重,每一个字都包含着深切的担忧之色。

    她身为堂堂的六宫之主,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总是精明能干,气势凛然,让人心生畏惧。

    然而此刻,原本高傲坚毅的眉宇之间,却猝然显出了一抹无比脆弱和无助的神采。

    有那么一霎那,让人忘记了她是地位尊崇无比的的皇后,只是一个对儿子满心忧虑,关怀备至,一心期盼他早日归来的普通母亲。

    而此刻面对赵皇后这番毫不掩饰的伤感之色,还有这番话中有话的弦外之音,就更加让元鹏感觉到,她接下来要说的,很可能就是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件重大之事。

    “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母子情深,确实令人动容,不像在下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早就已经忘记了被母亲关心和照顾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元鹏语带感慨地说着,低头轻轻地叹了口气,沉吟片刻后便出言安慰道:“不过娘娘放心,骊山离京城不过半日路程,况且殿下此去也是守陵尽孝,得以彰显皇家行孝之风,假以时日便会启程归来,到时候,娘娘和太子母子二人,便可再次团聚了。”

    “衡王殿下,你明知道本宫在说什么。”

    赵皇后闻言将视线从窗外那棵已经绿叶青葱的梨树上收回视线,转过身来目光沉沉地注视着元鹏,骤然收紧了两颊的肌肉。

    “陛下此次大动肝火,只把琛儿派去守陵已是法外开恩,他留在裕陵守孝也算是静思己过,自我忏悔,免得再心浮气躁做错事,再让那些有心之人抓住把柄。本宫怕的是,有人根本就不想让他回来。”

    赵皇后口中所说的那个人,元鹏当然知道指的就是高珩。

    但是即使双方都心知肚明,他却没有当面提起高珩的名字,而是用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眉间一挑。

    “那皇后娘娘突然召见在下,是觉得在下能够保护太子殿下的安全,让他安然回宫吗?”

    “衡王殿下这么说,倒也确实是本宫心中所想。”

    赵皇后微微颔首,嘴角掠过一抹浅浅的笑意,眯起了那双幽暗深邃的秋水。

    “只是。。。光安然回宫还不够,若是宫里那些毒瘤没有除干净,总让人坐立难安,防不胜防。只有将这些毒瘤都清干净,再无死灰复燃的可能,然后看着琛儿能够顺利登上皇位,本宫才算放心。”

    她说到此处故作停顿,随即向元鹏走近两步。

    在默然良久之后,像终是下定决心一般抿紧唇角,重重地沉下了一口气。

    “而本宫,有一个你必须帮我的理由。”

第四百零九章 开门见山() 
“在说这个理由之前,皇后娘娘就不想问,在下远在大楚的父王,他这些年,过的还好吗?”

    望着赵皇后一脸下定决心的隐忍之色,元鹏眼波流转之间,已经立时心中有数。

    在若有所思地在原地踱了几步之后,突然停下脚步眸色一深,随即不紧不慢地道出了这一句。

    与此同时,稍显凌厉的目光迎上赵皇后大惊失色眼眸,像是已经掌控一切般,胸有成竹地勾起了嘴角。

    “你…你为什么会知道?”

    蓦然听见隐藏在自己心底多年的这个巨大秘密,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被元鹏所轻易道出。

    赵皇后略显清瘦的身躯猛然一震,抬手扶住了手边的窗棂,胸口的气息剧烈起伏了几下。

    “是你父王。。。是楚王告诉你的吗?”

    在一脸凝重地平静少顷之后,她竭力压制住心中激动不安的情绪,收敛神色,有意避开元鹏极具穿透力的视线,暗暗在心里进行了一番揣测。

    毕竟这是她的最后一张底牌,也是她自认为能够除掉高珩,逆转太子命运的王牌。

    虽然面前的元鹏如今只是点到即止,还未完全说明关于当年这件不可外泄的绝密之事,他到底知道多少。

    可望着他眼中那似乎已然洞悉所有的厉芒,赵皇后心中还是骤然一紧,深深地拧紧了秀眉。

    当初她虽然并不能肯定,身在九幽台之中的景嫔是否真的有将太子的身世透露给程金枝。

    但是从那以后直到今日,燕王府那儿也一直都有什么动静,本来已经让她逐渐放松了警惕。

    然而那日在御书房,元鹏分明是站对于太子的人,却在危急关头倒戈相向帮了高珩,即使赵皇后当面不说,心中却一直耿耿于怀。

    如果元鹏真如那日自己所看的那样,已经另择其主,对高珩产生了拉拢之意。

    再假设他在这之前就已经将此事透露给一心想覆灭东宫的高珩。

    那对于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太子,东宫,还有自己而言,无异是一场无生还之可能的灭顶之灾。

    “皇后娘娘无需如此紧张,如果我说是父王让我来问候您的,娘娘是否可以稍稍安心些了?”

    见赵皇后一脸心绪不宁的紧张之态,元鹏自知玩笑已过,也该切入正题,于是便收起眼中那若有似无的调侃之色,

    “虽然经年一别,再无照面之可能,但终归也是故人一场。我父王是念旧之人,也是个重情之人,此番皇后娘娘有难,他亦不会袖手旁观。”

    “好一个故人一场。”

    赵皇后目光微凝,在眼中的感慨与怀念之色还未溢出眼眶,突然戛然而止,无迹可寻。

    紧接着,眼中伤感之色顿起,嘴边却掠过了一抹冷峻的笑意。

    “看来你的父王很有先见之明,在衡王殿下来我大周之前,就已经预料到本宫和太子会遭此劫难,特地让你不远千里,来助本宫一臂之力。”

    赵皇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她已经清晰地洞察到了楚王的野心。

    这些年,她虽是深宫妇人,却也知道周楚之间的和平和较好全是表面之功。

    楚王对大周怀着怎样一番虎视眈眈的念头,其实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之所以会将这件陈年秘事告诉元鹏,又让他不远千里跋山涉水而来,并不是真心想替自己解围,而是在于太子的身世。

    赵皇后几乎可以肯定,如果太子身上流的不是楚人的血,他是必然不会这般

    可事到如今,比起远在千里之外,尚无全力与大周对抗的楚王来说,迫在眉睫的燕王府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胁。

    只有先铲除了眼前的路障,让太子顺利登上皇位,坐镇江山,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在这之后,弹尽弓藏也好,兔死狗烹也罢,她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而望着赵皇后这副让人难以琢磨的古怪神情,在这一瞬间,元鹏也骤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实在不该犯的错误。

    他太过心急了。

    由始至终,就算自已经洞悉到赵皇后要以这件陈年往事作为底牌,也不应该在她尚未坦诚一切之前就先行自我暴露。

    而是应该装出一副今日才刚刚知晓的样子,学做赵皇后方才那般大惊失色。

    这样一来,在赵皇后心里,对楚王这个及时出手相助的故人就会多几分感激与动容之心。

    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冷硬到只有双方之间那无尽的利益,再无半分人情可言。

    “皇后娘娘这就误会父王了。如果父王真如娘娘所想的那般怀有异心,我从入京城的第一日起,恐怕就已经来过这正和宫了,又何需拖到今日等娘娘召见?”

    元鹏神色平和地说着,眼中毫无避忌之色,虽然心知赵皇后绝非容易糊弄之人,但还是刻意装模作样地掩饰了一番。

    “其实你父王是什么心思,别说本宫清楚,就连陛下也很清楚。虽然他当年入周为质时不过是一个备受冷落的皇子,但既然他现在得以坐上你们大楚的王位,就足以证明,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他了。”

    赵皇后说到此处突然停下来,像是忽然间回忆起了什么,眼中升起了一阵朦胧且迷离的氤氲。“不,或许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已经不是本宫所看到的那个样子了。”

    然而话音刚落,她便立刻意识到了自己根本不该说这种话,急忙很不自然地调转眸色,一时间连气息都变得有些许紊乱。

    “我一直坚信,这世上有些感情虽然短暂如烟花过隙,却也曾经绚烂迷眼,即使经年如水,却也令人久久难忘。”

    听着赵皇后这番感慨至深的话语,元鹏淡然一笑,眉宇间晕染开了一抹澄净的通透之色。

    “或许吧……可本宫是大周的皇后,从前是,现在也是,将来琛儿继位,本宫便是太后,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赵皇后故意不去理会元鹏这番话,而是坚定目光,眉睫轻颤,眼中冷峻之色顿显,语气刻意加中了几分。

第四百一十章 厚积薄发() 
其实对于赵皇后所忧心一事,高珩并非无动于衷,更没有将其抛诸脑后,只因为满心牵挂于程金枝的安危,才暂时没有深入去追寻。

    但是自从那天在御书房错失良机之后,想到太子和东宫和太子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他突然深深地意识到,比起费尽心思,赌上整个燕王府的安危去张机设陷。

    如果景嫔当年对程金枝所言是确有其事,再由此缺口入手,剖开这个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惊天秘密。

    那对于赵皇后和太子而言,将是一次永无翻身之日的覆灭之灾。

    何况如今太子已经启程前往骊山守陵,赵皇后又因为此事被周帝迁怒,整个正和宫连同东宫一起元气大伤,已然是士气最为低落的时候。

    但是高珩也很清楚,这对母子此次受此劫难,险些一无所有,必然不会息事宁人。

    加之此次又有莅安侯赵信之突然的出手相助,让他更加提高警惕,谨防不测。

    所以自己必须赶在他们行动之前,先发制人,才能在全身而退的情况下一击致命。

    只是,时间一天天地流逝,程金枝却依旧紧闭双眼,陷入昏迷,像是永远都不会醒来一样。

    即使贺荃尽全力救治,却也只能暂时保住程金枝的性命,终究无法让她恢复如初。

    高珩从来没有想过,素来开朗好动,咋咋唬唬的程金枝,有朝一日会变得如此安静沉默。

    静到让人觉得害怕。

    高珩甚至会忍痛在心里问自己,如果她真的从此与世长眠,自己又该如何?

    他现在倾尽心力所做的一切,如果抛开那份心怀天下的凛然大义,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然而此刻当着生母慧妃的面,他没有将这句话说出口。

    毕竟除了所爱之人以外,慧妃在他心中,亦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的,血浓于水的存在。他记得分明,自己当时想要改写命运,绝地而起的初衷,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这个为他历经风雨,饱尝霜雪的母亲。

    而对于程金枝的遭遇,慧妃亦是痛心疾首,夜不能寐。

    然而除了日日在观音神像前诚心祈祷之外,比之高珩,却更是无能为力。

    她虽然已经横下心来,支持着高珩走上这条荆棘密布,非生即死的夺嫡之路。

    可面对当下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甚至有可能一朝倾覆的艰险处境,有时候心里却也不免觉得,或许当初与世无争,自愿屈居于太子和赵皇后之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母妃,儿臣真的很怕,金枝再也不会醒来了。”

    高珩静静地坐在一边,将手扶在额头上微闭双眸,很是沉重地深吸了一口气。

    被他深藏在眼角疲惫和脆弱之色,也在这一刻变得清晰可见。

    而这样的高珩,就像那日恳求贺荃救治程金枝时一样,是其他人从未见过的。

    可无论在外人面前佯装得如何孤高冷傲,无坚不摧,即使他已经竭力隐忍,默默承受。

    这些日子以来所积聚在心底的伤痛,还是在见到慧妃这个母亲之后,全都显露无疑。

    “珩儿,不会的,金枝一定会醒的,她一定变得和从前一样,你相信母妃。”

    慧妃走到高珩身边玉手轻抬,覆在了他重如千钧的肩膀之上,在拧起两道秀眉时,清亮却深沉的眸子里,似有泪光闪烁。

    “这孩子太苦了,从前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如今才刚刚能享一点清福,怀上第一个孩子,

    却发生了这样的事。。。。。。”

    慧妃说到此处欲言又止,担心会牵动到高珩本就惆怅伤怀的情绪,终是没有再说下去。

    默然半晌之后,渐渐收紧瞳孔,目光微凝,从眼眶中溢出了一丝悲伤且凝重的神采。

    “这几天母妃一直在想,倘若当初没让你去争这个皇位,你没有与太子并驾齐驱让他虎视眈眈,我们母子二人安分守己,屈居人下,是否今天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母妃,儿臣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以后也不会后悔。”

    高珩闻言缓缓将头抬起,视线却没有直视慧妃,而是落在空气中微茫的一点上,眼中投射出了一道炽烈而无比执着的光芒。

    而慧妃能看得出,在这道扎眼的光芒背后,分明还浮动着一层深重的仇恨。

    “儿臣后悔的,是当初太过心慈手软,太顾及兄弟之情,屡屡让步,这才让他得寸进尺。虽然儿臣知道他对儿臣从来就没有什么兄弟之情,可那天晚上,当儿臣亲耳听见他让弓箭手放箭,毫不犹豫地想将我们一干人等全都赶尽杀绝时,却还是会觉得寒心彻骨。”

    高珩说着再次闭紧双眸,像是突然回忆起了那天晚上那场冷酷无情的箭雨,又像是回忆起了那场险些将他和程金枝都燃成灰烬的熊熊火海,嘴边掠过了一抹冰冷而凄然的笑意。

    “也在那一刻起,儿臣在心里告诉自己,从今以后,再也不会退让半分。他们母子让母妃,让金枝,让儿臣这些年来所受的苦,儿臣一定要让他加倍奉还。”

    “可是你答应过母妃,一定会保证自己平安无事!”

    望着高珩那因为太过用力握拳而泛起青筋的手背,慧妃握住他的手,眼中充满了深切的担忧之色。

    “只要母妃和金枝能平安无事,儿臣必然会尽全力保全自身,绝不让母妃失望。”

    高珩眼神松动,将另一只手覆在慧妃的手背上,目光比之刚才的阴云密布,已然柔和了许多。而望着高珩眼中那毫无欺瞒之意的坚定,慧妃万般恳切地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地涌起了一股忧虑的神伤之感。

    握着高珩的手,也不自觉地加紧了力道。

    正当这种忐忑不安的情绪不断在慧妃心中蔓延时,只见沈钧从殿外步履稳健地跨了进来,在向二人各自行完礼之后,便一脸郑重地看向了高珩。

    “殿下,您之前吩咐的让属下所查之事,属下今日趁与殿下入宫之际,又重新核查了一番,特来向殿下禀告。”

第四百一十一章 风云突变() 
沈钧口中所指的事,高珩自然知道事关太子身世,在整件事没有肯定和清晰明朗之前,在这隔墙有耳的皇宫之中,决计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于是在确定整个内殿再无其他闲杂人等之后,这才放下心来让沈钧一一道出。

    太子出生是三十一年前的一个寒冬腊月,因此沈钧暗中调查了前后一整年的时间线,最后按照事件的先后向,无一遗漏地全都向高珩大致说了一遍。

    其实高珩之所以让沈钧去行这样的暗查之举,只是为了尽量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剖开整件事情的真相的可能性,并没有寄予太多的希望。

    毕竟赵皇后是个聪明狡猾,亦十分谨慎的女人,从来就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泛泛之辈。

    若太子身世真有猫腻,她必然早就将一切威胁都毫不留情地斩草除根,又岂会轻易让他人抓住把柄,给自己留下一个如此巨大的隐患?

    但即便如此,高珩还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丝一毫希望。

    说起来,那一年的大周虽然并不十分太平,但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沈钧口中所提的,不是当年一些大周与边境部族和边陲小国的战事,几个王公贵族的换地之争,就是哪个妃嫔诞下皇子云云……

    这一件件听下来,实在无法让人把它和赵皇后,还有太子的身世联系在一起。

    而这零零散散的十多件事件中,只有一件引起了高珩的注意和思索。

    不仅如此,他身旁的慧妃也不约而同地察觉到了这其中的古怪之处。

    虽然一时间还难以言明,却总觉得不能忽略。

    因为正是那一年,南楚为了得到周帝的援助出兵攻打北面结怨已久的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