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登堡把头朝后一仰,叹了口气:“他和库尔特都是那种未来可以当总参谋长和第一军需总监的人。可惜……未来不一定有总参谋部了!”
“元帅阁下,我认为必须要保住总参谋部和至少30万人规模的陆军常备军。在未来,我们需要让军队保持尽可能大的力量。”
赫斯曼知道后来的历史,总参谋部变成了部队局,陆军只剩下了10万人。这对容克控制的军队而言是极大的削弱,使他们无力在未来对抗纳粹党那样的极端政党。
现在赫斯曼已经非常明显地感到德国出现纳粹党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11月革命和《凡尔赛条约》加在一起,必将会催生出纳粹!这是几千万德国人的意志所决定的,谁都无法阻挡,只能去顺应这个潮流。而且未来的德国也的确需要纳粹这样的极端势力和军方合作——因为只有纳粹加容克才有力量恢复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
但是容克控制的军队不能太弱,军方太弱,那容克就不是和纳粹共治德国。德**队将会成为纳粹统治的工具最后成为牺牲品!
“可是我们要怎么突破这个该死的条约?”
“匈牙利!”赫斯曼说,“一个布尔什维克统治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只要它存在一天,我们就有理由保持一支较大的武力。而且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是有义务镇压匈牙利革命,以避免革命扩散到整个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我们可以让法国人在匈牙利的使命变得艰难。”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09章 纳粹党来了()
从柯尼希广场的总参谋部出来,赫斯曼就驱车回到了军事情报处的新总部,一幢位于夏洛腾堡区的别墅。经济合作公司的总部和赫斯曼、克洛伊两人的新家也搬到了豪宅林立的夏洛腾堡区,各自占据了一栋拥有大花园和喷泉的大房子——因为革命的原因,这些原本属于王朝显贵的豪宅,现在很多都被低价出售了,因为他们的主人急于逃离德国这个是非地。
所以赫斯曼就用比较低的价钱购置了三栋互相之间距离很近的大房子。这样既方便他上下班,也容易保密。军事情报处和经济促进公司有太多的秘密,实在不适合在人流量太大的地方办公。
在赫斯曼的领导下,军事情报处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神秘的机关,和史塔西有几分类似了。不过军情处的规模并不大——如果不算史塔西的话。
军情处下面设了几个组,分别是军事组、政治组、经济组、科学组、德国组、波罗的组、后勤组和人事组,再加上赫斯曼的处长办公室和凯塞林的副处长办公室(军事情报处的正副处长就是史塔西的正副局长,两人轮流在柏林和米乌塔坐镇),就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大公司总部的军情处。
之所以将军情处称为“公司总部”,是因为军事组、政治组、科学组、德国组、经济组和波罗的组这五个业务组只有分析和领导功能,并不直接从事谍报和秘密警察活动,也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
而在这五个业务组之下直接从事谍报和经营活动的,则是史塔西机关和经济促进公司。它们就好比总公司下面的两家分公司,分别从事着不同的主营业务。
经济促进公司的主营是俄德贸易(现在又多了个匈德贸易)和库尔兰经济开发。史塔西的主营当然是秘密警察和对外谍报工作了。而经济促进公司和史塔西之间也不是毫无关联,它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互相配合。军事情报处这个“总公司”的作用之一,就是指导经济促进公司和史塔西机关在所有必要的方面展开秘密合作。
而经济合作公司和史塔西机关获取的重要情报,则会分门别类地送到军事情报处的五个相关的业务组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变成一份份报告送到赫斯曼的案头。
就在赫斯曼从俄国返回柏林的第三天,政治组组长罗森堡提交的一份报告顿时吸引住了他的眼球。
“德国工人党?”赫斯曼看着罗森堡。“阿尔弗雷德,为什么要为这么个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单独出一份报告?”
军情处的政治组是个非常特殊的部门,负责的是和军事情报看似没有一点关系的政治问题,而且不是外国政治问题,而是德国政治问题!另外,抓捕和监视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并不归政治组,而是由德国组负责。政治组只管合法的政党,不管非法的造反派。
“中校!”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显得非常激动,“这个德国工人党代表的是一种趋势!是在以往的工人运动中都没有出现过的趋势。”
“什么趋势?”
“觉醒!一部分工人开始觉醒,自发地同工会中的马克思主义者作斗争了!”罗森堡仿佛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似的,兴奋地说,“他们终于意识到,给他们带去最大苦难和伤害的不是资本家,而是国家的敌人……协约国强加给我们的不平等条约,还有在战士们的背后发动革命,让我们输掉战争的社会民主党、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布尔什维克党!”
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任何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有反帝反殖民的工人运动。这段时间,中国的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呢!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得委屈相比,德国简直是一夜之间从云端掉下了地狱。
而且屈辱的战败给德国带去的灾难,现在已经传递到了工人阶级身上!对德国产业的种种限制和打击,最终会变成可怕的失业和饥饿。德国国家力量的削弱,同样会让工人失去原有的福利。通货膨胀更会让工人们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积蓄化为乌有。
当工厂的机器被协约国的士兵砸烂,当德国的资源和财富被协约国装上火车运往法国和比利时的时候。还有哪个工人会认为他们的敌人是德意志的战士和企业家?
“在一个保受屈辱和压迫的国家中,工人运动都会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相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中非常普遍。”赫斯曼的手指轻轻敲打着办公桌,似乎在斟酌着什么。“但是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布尔什维克党在这个问题上有原罪!”
罗森堡高声道:“对,德国的社会党和布尔什维克党和匈牙利的不一样!他们必须为德国的战败负责,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和国家主义结合!
他们只会反战、反战、反战!像一条狗似的去讨好敌人,然后再回过头来迫害德意志的战士!他们必将被德意志人民抛弃,成为国家的罪人!”
德国战败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主要责任也不在社民党、独立社民党和布尔什维克党——要不是德皇脑残,这些人早就被镇压了。但是现在社民党是执政党,《凡尔赛条约》得他们去签字,这个黑锅是背定了。
而布尔什维克党的前身斯巴达克派则是在战时最坚决的反战派,现在反战成功了,可德国人民却面对更大的灾难!想要解释清楚立场的确有些困难。
更糟糕的是,他们也没有和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一样,坚决站出来领导人民对抗协约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起义都是以反对德国资产阶级为目的。地点都在远离法国的巴伐利亚、汉堡和柏林。如果他们能在莱茵非军事区或是将要被法国占领的萨尔区发动一场起义去和协约国斗争,那么国家主义的大旗就会由他们扛起来了。
可惜,德国布尔什维克党始终棋差一招!让国家主义的大旗落到了由这个德国工人党发展而来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手中,而将自己摆在了国家主义的对立面。
“德国的工人运动发生了分化,开始出现了国家社会主义的工人运动……”赫斯曼显得犹豫。根据《魏玛宪法》,现役军人是不能公开参加政党的,更不用说去领导一个政党。如果赫斯曼想要去领导国家社会主义的工人运动,那就必须辞去军职。
可是赫斯曼现在的职位对德国的秘密备战非常重要!如果他辞去军职,那么德国的备战工作肯定会受影响。将来即便当上总理,也会和希特勒一样,在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的情况下投入战争。
而且,赫斯曼和希特勒不一样!他不是那种在战壕里面度过了几年地狱般的时光,为德意志民族而奋斗,最后一无所有的大**丝。他是个容克精英,还在和苏俄的贸易中发了财,成了百万富翁,还准备迎娶一个超级有钱的女伯爵当老婆。他这样的人对于1920年代的德国工人来说,同样是有原罪的!
“我们必须加入进去!”赫斯曼打消了亲自去领导这场运动的想法,因为军情处和史塔西更需要他。“派人去加入这个德国工人党和其它类似的党……我们要随时掌握它们的动向!阿尔弗雷德,你懂政治,这件事情就由你直接负责,随时向我报告。”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10章 代号“下士”()
1919年5月中旬,赫斯曼把加入和掌握国家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任务交给了军情处政治组组长罗森堡之后,就带上自己的秘书保卢斯和经济促进公司的总经理埃特尔去布达佩斯了。
因为苏俄的粮食已经大量运抵了德国,正在往布达佩斯转运。现在匈牙利人手中既有粮食,又有武器,还有足够优秀的军事顾问,打下去只是决心问题。赫斯曼亲自前往匈牙利就是给库恩。贝拉打气鼓劲,顺便再观察一下匈牙利人的战备状况。
如果匈牙利人能打败正在进攻他们的捷克军队和罗马尼亚军队,收复斯洛伐克和特兰西瓦尼亚。那么德国就有理由继续维持一支比较庞大的陆军了!而陆军的规模,也直接决定了他们对未来德国内政的发言权,这对未来要和纳粹党或是别的什么国家主义政党合作的容克集团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少将,情况怎么样?”赫斯曼在布达佩斯中央火车站,赫斯曼刚一见到前来迎接他的福尔贝克少将,就立即问起了前线的情况。
福尔贝克和赫斯曼一起上了汽车,向塞尼切温泉浴场而去——那里是1913年建成的温泉宫殿,占地面积很大。“特种技术学校”和“匈牙利国际顾问团”现在就驻扎在那里。
“还算顺利吧,”福尔贝克点上了烟斗,“从5月份开始,我们就同捷克和罗马尼亚开战了。斯洛伐克和特兰西瓦尼亚的主要城市在四月底之前都被占领。不过这没有什么,我们向特兰西瓦尼亚和斯洛伐克派出了几十个游击支队,开辟出了大量的游击根据地。同时,我们还破坏了铁路和桥梁,这让依赖重武器的敌人变得非常脆弱。到了5月初,法国和塞尔维亚军队也加入了进来,他们先在德布勒森(匈牙利平原东部,靠近特兰西瓦尼亚)会师,然后渡过了蒂萨河(位于匈牙利平原中部),目前正在向布达佩斯挺进。”
“他们不会攻下布达佩斯吧?”赫斯曼有点担心。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并不坚韧,很难承受失去布达佩斯的打击。
“这要问你父亲了,”福尔贝克笑道,“老奥托是布达佩斯城防司令部的总顾问……你知道的,他在整个世界大战中都在战壕里面挨炮炸,怎么防守他比我拿手。”
赫斯曼的父亲奥托。冯。赫斯曼在3月份的时候也从陆军退役。他本来想要回东普鲁士的腊斯堡种地,但是路德维希。冯。赫斯曼却替他找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去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当军事顾问。
因为福尔贝克名气太大,只能使用化名“贝克上校”,也不方便担任国际军事顾问团的团长。所以拥有上校军衔,当过德军团长,在前线打了几年阵地战的老赫斯曼,就成了最受匈牙利人重视的军事顾问。现在担任国际军事顾问团团长的也是老赫斯曼。
“我父亲吗?”赫斯曼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脸色苍白,颧骨高高隆起,面颊塌陷,眉头永远紧皱着的五十来岁男子的形象。这是赫斯曼的父亲奥托。冯。赫斯曼。长期艰苦的前线生活和战败带来的精神折磨,让他变得非常消瘦,好像生了一场大病。
“他是个什么事情都认真过头的人,还特别喜欢骂人,看不惯的事情就一定要说出来。”在赫斯曼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就是这么个人,“他会按照修建国会大厦的要求去别人修战壕的,那些匈牙利人可要受折磨了。”
“哈哈哈……”福尔贝克爽朗地大笑起来,“老奥托一直是这样,在格罗斯希利费尔德时就是如此,永远是最认真的一个。而我则是个比较马虎的性子,你知道的,和非洲人一起打仗不能太认真,否则会被气死的。”
“那匈牙利人呢?他们怎么样?”
“太棒了!他们个个都是棒小伙儿,”
福尔贝克说:“派给特种技术学校的人都是参加过三年以上世界大战的上士和中士,很多人还干过侦察兵。只要稍微培训一下,他们就能掌握游击战的精髓,实际上游击战并不难打。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保存自己,牵制敌人。我们在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和蒂萨河以西展开游击的目的不是要和敌人决战,而是要牵制他们的兵力,让敌人把大量的兵力消耗在后勤线上。他们用来攻击布达佩斯的兵力就会不足,补给和弹药也会因为我们的游击战而匮乏。这样匈牙利人就能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虽然老赫斯曼是国际军事顾问团团长,但是匈牙利红军的作战计划却是福尔贝克拟定的。所取的战术就是诱敌深入加游击破坏加防守坚城,最后再用“轻型野战兵团”去抄协约国联军的后路,争取打个歼灭战。
所谓的“轻型野战兵团”也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同样是福尔贝克根据非洲运动战的经验提出的。这种“轻型兵团”不需要装备大量重型火炮,也不需要携带过多的补给和弹药,也不需要依赖良好的道路或铁路进行补给。因此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行军,可以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进行短期的快速机动作战。
这样的部队在西欧平原上打世界大战是不行的,但是在匈牙利平原、在喀尔巴阡山区对付捷克和罗马尼亚这种货色却已经足够了。
想到这里,赫斯曼长吁了口气。只要匈牙利人的粮食弹药足够,又有布达佩斯坚城可以防守,还有大量的游击队在特兰西瓦尼亚和斯洛伐克活动,再加上一个或几个轻型化的野战兵团,帝国主义可就别想轻易欺负匈牙利人民了!
……
“骗子!骗子!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是全世界最无耻和最高明的骗子!他口口声声说热爱和平,可是却让他的国家卷入了三场血腥的战争!
一场是针对我们德意志民族的世界大战,一场是反对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就在他呼吁所有的外**队都从俄国撤退之后!还有一场则是进攻我们的盟友匈牙利人,他要匈牙利人割让70%的国土给塞尔维亚、捷克和罗马尼亚……”
在赫斯曼抵达布达佩斯的时候,他手下的政治组组长罗森堡博士已经到了慕尼黑。正在慕尼黑大学门口的一个广场上听一个留着分头和牙刷样的小胡子,身材有些瘦小的三十来岁的老兵演说。
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的,是史塔西专科学校的校长,“博士小姐”施拉格米勒。
“大学生,他是‘下士’,像不像个能言善辩的工人运动家?”博士小姐指了指正在演讲的老兵,对身边的罗森堡低声说。
“大学生”是罗森堡在史塔西机关的代号。而那位被称为“下士”的老兵,也是史塔西的一员。不是正式特工,而是一名合作通报者。他原先并不是史塔西系统的人,而是总参政治处的临时侦察员,负责在莱希弗尔德收容所调查曾经被俘的德军士兵们中的“斯巴达克思想”倾向。因为表现出色,所以在工作结束后就被政治处推荐给了史塔西。
目前他正在临时设立在慕尼黑大学校园里的史塔西分校中接受“伪装政治家”的训练。在训练完成之后,“下士”和他的同伴将会打入各个工人政党。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11章 最后通牒()
“下士,你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的人?”
慕尼黑大学内,一间僻静的教室里面,代号“下士”的史塔西学员正在接受代号“大学生”的罗森堡少尉的提问。
“先生,我的真名是阿道夫。希特勒,来自奥地利的布劳瑙。”
竟然是阿道夫。希特勒!赫斯曼刚刚重生的时候很想去混个脸熟,后来又怕被他连累上绞架的纳粹德国元首,现在居然成了史塔西机关的一名合作通报者!
不过这事儿的确不是赫斯曼刻意为之的——他并不想去打扰希特勒先生的生活轨迹。因为,他已经发现自己很难分身去从事政治。而且就算他亲自去从政,也未必能有希特勒那样的成就。不仅因为希特勒是天才的煽动家和政治家,还因为赫斯曼的容克精英和百万富翁的身份会让他和正在吃苦受难的德国劳苦大众产生很大的隔阂。
所以思量再三之后,赫斯曼觉得还是让希特勒“野蛮生长”一段时间再说。
可是没想到总参政治处的一纸推荐书,竟让希特勒在赫斯曼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史塔西的人——这其实也是赫斯曼自己的蝴蝶效应,因为军情处和史塔西合一之后,拥有了秘密警察的功能,总参政治处自然不会再去搞一个监视政党的组织。于是希特勒这些政治处的侦察员在完成了对军内“斯巴达克分子”的清除之后,就被打包送给了情报处。
“哦,你不是德国人?”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点了点头,历史上他比希特勒更早几个月加入纳粹党。但是在这个时空,受到军人不党的限制,他只能和赫斯曼一样,留在政党之外。
“不,目前还不是,”阿道夫。希特勒回答。“不过我会加入德国国籍的!”
“有没有考虑过回奥地利从政?”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又问。
史塔西机关内部奉行的是“大德意志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而前者就是将所有的德意志人都团结在一起,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再以这个统一而且强大的德意志去领导欧洲。
在这个思想支配下,史塔西当然想将触角伸向奥地利这个由德意志人组成的国家。
“不!”希特勒非常坚决地说,“我要留在德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