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

    “62%!总理先生,恭喜你,有62%的德国人民已经站在我们这边了!”

    威廉街总理府的办公室里,赫斯曼一见到希特勒就立即向他表示了祝贺。这次大选不仅表明了德国民众对希特勒新政的期待,而且还表明了民众对政府和国防军清理十一月罪人是支持的……这对仍然合法存在的社会民主党也是一个严重警告。

    “没错!”希特勒重重点了下头,深凹的灰蓝色眼眸中也流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兴奋。“有了62%的民众支持,我们就能彻底摆脱被犹太国际金融寡头控制的命运,夺回自己的货币发行权了!”

    希特勒虽然没有念过大学,也没有正经学过经济。但是他对目前德国国内的经济问题看得很透彻。德国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货币发行权——这也是赫斯曼一直以来所持的观点。

    但是货币发行权的夺回,却不仅仅是德国国会通过几个决议就能办成的。

    因为现在的德国货币问题被赫斯曼搞复杂了!《凯恩斯计划》并没有完全失效。不仅实物赔偿制还在部分执行,连马克挂钩英镑的金汇兑制也在继续执行——虽然在1928年、1929年时,德国和英法产生了一些争执。造成了一部分德国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英镑)被强制划转用于偿付赔款。

    但是英国人后来又发现那些英镑被划入法国、比利时等国的账户后,很有可能会加快黄金流出英国的速度。于是在麦克唐纳内阁上台后,就立即中止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所以现在德国帝国银行在英格兰银行里面还存有超过15。5亿英镑的存款。同时,德国政府在应付赔款赔款之外,还欠英国11。5亿英镑的贷款。另外,德国公司所欠的外国贷款总额也超过2。2亿英镑。

    “也就是说。我们在英国人那里还拥有1。8亿英镑的净存款,这是我们的外汇储备!”希特勒在和赫斯曼寒暄了几句后,没有和他说军事问题,而是谈起了德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

    “这相当于36亿以上的金马克,是一笔巨款!”希特勒说,“但是英国人很可能会冻结这笔巨款,至少不会乖乖把钱送回德国!”

    36亿英镑相当于8亿多美元,英格兰银行里面全部的黄金、外汇加在一起也没有8亿美元。

    “是的,所以我们很难取回这笔钱。”赫斯曼耸耸肩,“这说明了金本位制度实际上已经无法维持,相当于黄金,货币的数量太多了,哪怕是在货币极度紧缩的如今,也实在太多。”

    “所以货币不应该以黄金为基础,而是应该以生产为基础!”

    希特勒的意见其实比金本位制合理——金本位制实际上是个骗局,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么黄金去兑付纸币!别说英国、德国没有,就连美国也没有那么多黄金。

    所以在金本位制的背后,实际上还是滥发纸币。而英国主张的金汇兑制更荒唐,是将根本没有足够黄金做保证的英镑当成了黄金,去充当其他国家货币的保证。

    “没错,唯一合理的是以各国的生产为依据,发行一种和生产挂钩的跨国货币。”赫斯曼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因为后世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都喜欢滥发纸币,而且货币发行根本缺乏监管。所以赫斯曼一直倾向于发行超主权货币,最好还是一种同什么东西挂钩的货币。鉴于世界上金银的数量不足,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之锚,赫斯曼就想到了GD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货币的发行,应该以GDP的一定比例为上限,比如80%或90%。

    而且,这个GDP数据不能由一国政府自己说了算,需要由一个超主权的机构,比如欧盟统计局什么的来统计。当然,发行货币的,也是类似欧洲银行这样的超主权中央银行。

    “唔,想法是很好的,”阿道夫。希特勒沉默地思索着,“将来或许可以实现。但是目前,我们没有这样的力量。路德维希,你一定有别的办法吧?”

    看来希特勒很想要回那1。8亿英镑,而且对赫斯曼还非常有信心。

    “是的,我有办法。”赫斯曼说,“这个问题可以到日内瓦裁军会议上去谈……我会做一个可行的计划,用这笔钱发起成立一家跨越主权的特殊国有经济开发银行,用来对抗目前的大萧条。”

    “这勉强算把钱要回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希特勒目光灼灼地看着赫斯曼,“中将,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把那1。8亿英镑放进德意志帝国银行的金库,那么德国就会变成一个没有黄金外汇储备的国家。

    而我听说,工业促进委员会手中掌握着一笔巨额黄金……那是你在1917年时从俄国弄来的,是吗?”

    “是的,霍亨索伦基金,不是由工业委员会掌握的。而是由皇帝陛下本人掌握的,属于皇室财产。”

    赫斯曼说:“一开始的时候有24亿金马克,现在变成了15金马克——包括出借给波罗的共和国用于波罗的马克保证的黄金——和价值38亿马克的各种投资、债务凭证和存款。”(未完待续。)

第185章 希特勒新政 六() 
“15亿金马克?都是金币?”

    “是的,都是金币,存在瑞士的德国国民银行分行金库里面。”

    15亿金马克的含金量相当于三百多吨快四百吨黄金!这对外汇储备几乎枯竭的德国而言,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虽然有苏德合作给德国提供原材料,而且德国本身又是工业化强国,不需要怎么进口国外的技术和机器。

    但是必要的黄金储备还是少不了的,这可以让德国的外交多一些转寰余地——在没有黄金储备,又无法动用英镑存款(在英格兰银行中)的情况下,德国只能依赖苏德易货贸易获得大部分工业原材料。一旦和苏联的关系破裂,德国经济就很难维持。

    而希特勒清理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很有可能让本来打得火热的苏德关系迅速降温。

    “德国需要那些黄金!”希特勒看着赫斯曼,“我可以给皇帝陛下相应的补偿,土地或是公司股票都行!”

    可是威廉二世想要的是皇冠!

    赫斯曼咂了下嘴,还是点了点头,“好吧,可以去劝说陛下。他是热爱德意志祖国的,所以肯定会把黄金交给帝国银行。但是……靠15亿金马克维持不了太久。所以和苏联的合作必须维持,最好还要设法扩大,以便获得更多的战备物资。”

    德国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除了煤炭几乎什么都缺。但是这个国家偏偏是个工业化强国,每年需要消耗海量的原材料。如果转入战时,对原料的消耗将更加惊人。

    因此在赫斯曼的主持下,德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储备原材料。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包括石油、铜矿砂、铝土矿、铬铁矿、钨矿砂、钼矿、锑矿砂、锡矿砂、锰矿砂、铅矿砂、锌矿砂、镁矿、铀矿、镍矿、鸦片(生产吗啡)、丝绸(生产降落伞)等各种原材料在内的战略储备体系。

    但是被收储的各种原材料,还远远不能满足一场世界大战的需要——根据赫斯曼和施莱彻尔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要准备打5年而不是几个月!所以将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也都是天文数字。

    而且德国毕竟有“发动”世界大战的前科,从国际市场上收储原材料的行动不能太引人注目,否则就会引起英法等国的干涉。

    赫斯曼采用的办法是通过在荷兰、芬兰、瑞典这样的友好国家设立壳公司,长期和小批量的购买。

    不过这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的收储需要,大头还得通过易货贸易合作进行。而苏联因为地大物博,又有迫切的工业化需求,而且国内的采掘业也有一定基础,能够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就成了德国战略储备物资的主要来源地。

    “可是我们同苏联的合作也在壮大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希特勒顿了下,“这将会对未来的战争构成不利影响!”

    他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你不会真的以为我们可以一直和苏联和睦相处吧?”

    实际上现在苏联的力量比历史上也强不了太多。因为在苏德合作强化的同时,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交往却出现了弱化。原因是苏联原材料出口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而且他们的工业化速度也是有限的——工业化不仅仅是进口一些外国机器和技术,还需要大量的配套建设工程和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调拨”到工业。

    苏联从德国进口十几亿马克的机器和技术,其国内往往需要十倍二十倍于此的投资进行配套。同时还会涉及到工业、农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为了满足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变成了工人,国家需要为他们提供口粮配给、住房配给和其他各种相关的保障。所以苏联工业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城市化的过程。

    这里面涉及到的投资规模极为惊人,又伴随着工农业的短缺严重失衡——农业劳动力减少,需要供养的人口却大幅增加,同时还要负担日益增长的出口任务,自然会遇到巨大的困难。

    因此,苏联不可能在苏德合作规模扩大了几倍的情况下,再如历史上一样进口同样多的美国机器——苏德合作和美国机器之间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而不能进行简单的加法。否则苏联国内的农业就承担不起了!

    而且由于右岸乌克兰这个农业区的丧失,让苏联的农业生产规模小于历史同期。虽然斯大林通过开发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但是终究比不了右岸乌克兰这个粮仓(那可是全世界最好的土地啊)。

    所以苏联的力量并没有比历史上增加多少。反而是波兰联邦在毕苏斯基“独裁”建立之后,开始了一轮工业建设——由于右岸乌克兰归属波兰,波兰联邦通过出口粮食和肉类,获得了不少外汇。因此可以在英法的帮助下在煤矿储量丰富的加利西亚地区进行一些和军工、重工业相关的建设,还扩建了那里的煤矿,开设了不少发电厂。

    而且,波兰的军事力量也比历史上强大!不仅是因为加利西亚的工业建设。右岸乌克兰和立陶宛不仅给波兰带来了更多的粮食。而且还带来了超过2000万乌克兰人和200多万立陶宛人。使得波兰联邦的人口现在接近了5300万。

    “阿道夫,你忘记了5300万人口的波兰!”赫斯曼指出,“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土面积比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相加还要大10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拥有欧洲第二或是第三强大的陆军!”

    根据现在欧洲军事观察家们的分析,波兰陆军的实力远远超过德国——德国陆军即便算上波罗的陆军和武装党卫队,也不过九十多万。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新兵,武器装备水平低劣。基本没有坦克,重炮和机关枪也非常缺乏。

    而波兰陆军目前保持着150万人的庞大规模(实际上没有那么多,这是所有部队都达到80%满员率时的数字),而且拥有不少坦克、重炮和机关枪。

    另外,为了防御苏联的入侵,波兰目前还在右岸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立陶宛东部仿照马奇诺防线修建起毕苏斯基防线,为此还进口了不少德国水泥。

    “好吧,波兰,人人都恨波兰……”希特勒咬咬牙,“这或许是我们和苏联合作的理由,这是唯一的理由!”

    “不,这不是唯一的!”赫斯曼说,“实际上我们和苏联拥有类似的政治立场。”

    “什么?”希特勒瞪着灰蓝色的眼睛看着赫斯曼。

    “社会主义!”赫斯曼说,“我们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什么?我们和苏联都是……路德维希,我想你错误理解国家社会主义了!这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不一样的!”

    “对!两者存在区别,”赫斯曼顿了下,“但是国家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同样是社会主义。从这个角度解释,现在的德国和苏联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斯大林可不会承认这一点!”希特勒提醒道。

    “我会让他承认的,”赫斯曼笑道,“这不是问题。现在不仅是德国需要苏联,苏联也同样需要德国。所以国家社会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间存在的分歧,就是同志间的分歧。因此斯大林必须要承认国家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这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不仅有利于用意识X态拴住苏联,还有利于我们向国际上输出国家社会主义思想……这会为德国赢得许多朋友!”

    “姓资”还是“姓社”对希特勒和纳粹党其实没有什么约束,他们不是很讲究这一套。但是对斯大林和苏联却不一样。

    如果斯大林和苏联承认了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苏德之间的友谊,从苏联的立场出发就会更加巩固。

    因为苏联一旦承认国社是社会主义,那么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就是“德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必定会被苏联和第三国际的宣传机构当成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标志大肆宣扬。

    而日后当德国和英法开战的时候,苏联宣传机关也很有可能将之说成是“世界革命”的开始。这样一来,苏联的国家立场就会被其意识X态立场所左右。

    苏联即使不会站在德国一边对英法开战,也不会轻易背弃德国这个“社会主义兄弟”。否则,就很容易在国内形成混乱——要背弃德国,至少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宣传,不能今天德国还是世界革命的急先锋,明天就是社会主义的敌人。那样会让苏联人民对布尔什维克党产生怀疑。

    而且,在30年代,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劳动人民和受压迫民族眼中还是进步的象征。一旦德国的社会主义身份得到“认证”,向外输出国家社会主义的活动将会变得比较容易。(未完待续。)

第186章 希特勒新政 七() 
这是在措森的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庄园的一次小小聚会,这所别墅是赫斯曼和克洛伊的新家,非常漂亮,原本属于犹太银行家族门德尔松家族。在门德尔松家族从德国撤离时,被赫斯曼用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下——在犹太人问题上,希特勒是恶人,而赫斯曼是扮好人的,所以门德尔松家族的成员和赫斯曼的关系居然不错。

    而赫斯曼和克洛伊买下这所庄园,其实是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国防部、总参谋部、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以及一大批下属机关都将在1931年内,全部从柏林城内迁到靠近柏林的措森。这里在不久之后,将成为德国国防军的大本营所在。身为副总参谋长的赫斯曼在今后的大部分时间中,也将在措森办公。

    不过今天参加赫斯曼庄园聚会的客人却不是“赫斯曼一帮”的骨干分子,而布尔什维克!有德国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恩斯特。台尔曼、瓦尔T。乌布利希、约翰。舍尔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艾伯特总统的儿子)等人,还有第三国际派驻德国的代表,季米特洛夫、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夫和塔涅夫。如果不是多了赫斯曼、施特拉塞和鲁道夫。赫斯这次“法西斯”,今天的聚会几乎要变成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中Y委员会会议了。

    “同志们,”赫斯曼在酒会开始的时候,就开门见山说明了举办这次聚会的用意,“今天将你们从软禁或是囚禁之地请到措森,是为了友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两个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友谊……”

    “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季米特洛夫大声追问。“您的话是什么意思?”

    赫斯曼回答:“国家社会主义和一国社会主义,”他笑了笑,“实际上我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将对方视为仇寇。”

    国会纵火案和之后对德国内部的清洗,在赫斯曼看来是完全必要的,就和之前的《限制犹太人法案》一样。德国的内部不清洗一下,各种犹太金融寡头、布尔什维克造反派和社民圣母婊横行无忌,纳粹党的国社根本无法推行,世界大战也打不了,德国也不可能成为欧洲的领导力量。

    但是希特勒总喜欢把事情做过火,而且不是一般过火,而是非常过火。有时候,还会因此影响到德国的整体战略。

    所以赫斯曼现在就要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当然他并不总是“好人”,在扩军备战的问题上,他是恶人,而希特勒则准备去扮演一只人畜无害的和平鸽。

    不过这不等于赫斯曼和希特勒是政治上的死敌,他们是有分歧,但更多的是分工。

    比如在对苏问题上面,赫斯曼的分工是继续充当苏联人民的老朋友,以便维持苏德合作的良好关系。而希特勒则扮演亲西方的反苏派,动手清理苏联支持的德国布尔什维克党和第三国际在德国的势力。

    “你竟把法西斯主义说成了社会主义!”恩斯特。台尔曼怒视着赫斯曼,仿佛马上要发作的模样,娜塔莉在他的身边,忙重重拉了他一下,不让他去破坏和谐气氛。

    赫斯曼则趁着这个机会又急又快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台尔曼先生,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你至少应该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德国和意大利完全不一样,国家法西斯党和路线和国社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路线也完全不同。

    德国的国情和意大利也不一样,就如我们和苏联完全不同。适合苏联的社会主义路线是不能用于德国的,否则台尔曼先生你就应该是德国的领导人而不是如今的阶下囚。而且,谁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现实,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是得到了德国大多数劳动人民拥护的党!

    德国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选票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而非布尔什维克党!这是谁的错?是德国劳动人民瞎了眼,还是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路线不符合德国国情?

    我想,你们这些德国布尔什维克在去苏联的途中,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而不是去指责他人!”

    “你们的政策是战争!希特勒和你们容克军官团所走的是战争路线!”历史上东德的伟大领袖瓦尔T。乌布利希高声指责希特勒和赫斯曼的路线。

    “不,你说的不对!”赫斯曼用同样大的声音反驳,“那不是战争,而是革命!一场解放全欧洲乃至全人类的革命……社会主义将会在这场世界革命中推翻资本主义!苏联目前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将要实行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目的,也是为世界革命打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