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6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昏厥了过去,听到了他们私底下的议论。杜士仪确实不打算功亏一篑,把收复幽州的功劳放给长安来的那些使节,所以,这所谓的使节根本还没有到清苑县,而是已经被沿途各郡县主司缠住了。杜士仪已经联络居庸关的安北大军,让平卢的侯希逸牢牢拖住渔阳和密云方面的兵马,马上就要攻幽州了!”
    这一次,众将登时全都为之骇然。为首的蔡文景使劲吞了一口唾沫,忍不住问道:“这么大的事,长公子为何要欺瞒大帅?”
    可话一出口,见史朝义流露出了异常苦涩的表情,别说蔡文景立刻醒悟到自己问了蠢问题,其他人也全都明白了过来。
    史思明这样瞒着众将想要归降朝廷,却派史朝义去威胁杜士仪,分明是根本不在乎牺牲这么个儿子。如果史朝义回来的时候,将杜士仪的话据实以告,怎还有性命在?
    “如果是那样的话,诸路兵马加在一块超过十万,幽州城内虽有数万兵马,可其中征召的新兵超过七成,这场仗怎么打?”
    也不知道是谁问了一句,屋子里却一片寂静,谁也没有回答。眼看那气氛实在碜人,自始至终没出声的史朝义心腹大将骆悦方才开口说道:“若是杜士仪竟然命人拖延朝廷使节,而长公子又不得已为了保命而对大帅说了假话,接下来唐军一旦攻城,不说究竟能否一举而下,可大帅一怒,不但长公子,我们都得死!”
    昏暗的屋子里,那唯一的灯台无风而动,其中一团火苗竟是猛地窜动了一下,照耀得周边几张面庞晦暗不明。r1148
    
   

第1233章 存亡之秋
    深夜的范阳节度使府一片静寂。尽管当初席卷天下几十个州郡的幽燕大军已经龟缩到了只剩下三郡之地,但幽州坚城雄兵,在此值守的牙兵倒也不虞一时三刻敌军攻来,在这夜晚自然而然不用太过紧张。史思明对部将士卒苛严,可对这些从军中精选出来的牙兵却还待遇优厚,只要不犯大错,平日赏赐全都是第一份,尤其是那十个刚刚陪伴史朝义从清苑县回来的牙兵,这会儿竟还有专门的军医替他们疗伤。
    十个人****上身趴在大通铺上,任凭医官替他们换药,却只是偶尔龇牙露出痛楚的表情,谁都没哼一声。当史思明进屋时看到这幅情景,当即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军医不意想史思明亲自前来,吓了一跳的他险些一脚踩在其中一人背上,紧跟着方才手忙脚乱下来,连鞋子都顾不得穿,便伏跪在地行礼不迭。史思明看都不看他一眼,伸手令几个牙兵不许下来行礼,这才开口问道:“伤势如何?”
    “回禀大帅,虽说是蘸水的皮鞭,力气又重,伤口纵横交错,因为路上没来得及医治有些溃烂,可他们都是精装勇士,割掉烂肉上药之后,没有大碍。”
    “那就好,若是他们中间有谁有个万一,你抵命!”声色俱厉地撂下这句话,见那军医吓得噤若寒蝉,史思明才冷冷说道,“没你的事了,下去吧。”
    那军医领悟到主帅有要事对这些牙兵说,慌忙立刻退下。这时候,起头向史思明禀报的为首一人方才支撑着想要爬起身,却被史思明一把摁了下去。尽管都是史思明信得过的心腹人,可在这位主帅突然转厉的目光扫视下,人人都觉得犹如芒刺在背,偏生还不敢随便开口。
    “这一趟跟着史朝义,辛苦了你们。”史思明负手而立,淡淡地说道,“他可曾提过,我交给他什么事情?”
    牙兵们闻言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那为首的汉子就势在大通铺上伏下,恭敬地说道:“长公子一路上都沉默得很,不曾对我等提起过半个字。”
    史思明面色稍霁,又随口问了几句众人在清苑县廨的见闻,得知自始至终他们遭到软禁,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而就连临走之日挨鞭子的时候,也是和史朝义分开的,他就再也没有多问什么,吩咐众人好好休养之后,方才转身离开。等到了门外,见统率牙兵的曹能如影随形地跟了上来,他便开口问道:“史朝义那边如何?”
    “据长公子身边的军医说,长公子的背上几乎都被打烂了,有几处伤口深可见骨。不过是二十鞭就如此,看来是行刑者故意的。”听到史思明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曹能顿时不敢再为史朝义说什么好话,但还是用尽量平缓的口气说,“长公子几个部将闻听他回来就去探望了,出来的时候都在骂那杜士仪下手太狠,如若他到时候来攻幽州,定要让他好看。几个人离开长公子那里就散了,回到各自军中之后,各司其职,并没有任何异动。”
    自古枭雄无不多疑,安禄山若不是病越来越重,双目几乎失明,又怎会命丧宦官之手?而史思明因为安禄山的遭遇,对身边人的提防就更重了。所以,听到曹能说史朝义身上的伤并不是假的,也没有对心腹部将透露自己的安排,甚至这随行的十个牙兵也并未得到任何风声,他才算是真正放心了。可前行几步之后,他最终开口说道:“既然他们十个人的伤势没有大碍,就直接调到我身边随同起居。”
    如果不是牙兵,史思明甚至根本不会这么麻烦,直接就灭口了事。可想想这些牙兵来之不易,他终究还是没有这样奢侈。最重要的是,确定长安使节已经到了清苑,杜士仪不论是怎么想的,总要耗费不少功夫去和这些长安使节去打交道,一时半会之间,幽州不至于有问题。
    而如果是真到了最坏的时候,他大不了豁出去,把之前对杜士仪的威胁变成事实!他或许会没命,但杜士仪也绝不会好过!那时候,天底下人人都会知道,是杜士仪贪图军功拒绝招降他,这才以至于幽州尸横遍野,无辜百姓死伤无数!
    这一晚,史思明睡得安稳踏实,幽州城内那些已经多日不敢随便外出的百姓却睡得很不安稳,但最最辗转难眠的,却是已经几天几夜没好好合眼,遍体鳞伤却根本没有睡意的史朝义。趴在床上的他满脑子都是各式各样的念头,既怕父亲侦知端倪直接对他下毒手,也怕那些个主意太大的部将们获知父亲要投降的消息,嘴巴不严给他惹祸,但他如今要笼络人的时候,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可他最最害怕的,却是那个杜随背后的人。
    杜士仪!
    除了当初刚到时见过杜士仪以及郭子仪和浑释之一面,史朝义再也没有单独见到杜士仪,软禁期间杜随却来见过他好几次,每一次说过的话他至今都难以忘记。第一次,说的是严庄和阿史那承庆在真定城被斩首的情景。第二次,说的是崔乾佑等几个降将的境遇,说不上极好,但也谈不上坏,至少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杜士仪还在用他们。第三次,说的是安庆绪被送回了长安,安庆宗如今还跟在军中,杜士仪会设法保住康夫人和安庆宗母子一条命。
    大唐对于谋反叛乱之人,并没有那么严厉的族诛制度,尤其是这对母子只是倒霉的人质,安庆宗对于邺郡最终克复,有那么一丁点功劳。但最重要的是,杜士仪肯保他们!
    至于最关键的第四次……
    不知不觉间,史朝义只觉得双手竟是浸透了汗水。他紧紧抓住了床单,不知道多少次思考着杜随的话。
    “我可以对你挑明了,毕其功于一役,这是元帅的底线,绝对没有商量。如果你父亲史思明面缚请降,放弃麾下兵马,那么,元帅并不介意留他一条性命,崔乾佑这些曾经围攻过长安的叛将,元帅也饶了,更何况史思明?可是,史思明一面想投降,一面却想保留兵力,同时至少保有幽州,甚至干脆是三郡,元帅绝对不会容忍。朝廷使臣一路上就算紧赶慢赶,到清苑还有几天,这几天,无论是山洪冲毁道路也好,无论是叛军出没暂时无法通行也好,再耽误个几天甚至十几天,全都是说不准的事。你父亲想用幽州百姓来胁迫元帅,那他有没有想过,安禄山都死了,幽燕军中他真的能够把握得住?”
    “换言之,幽州城内早就不是铁板一块,早就有心向元帅的人了!”
    杜随的态度显得咄咄逼人,而且面对史思明胁迫的丝毫不惧,又清清楚楚透露,驻守幽州的人马,史思明并不能完全掌控。可这怎么可能!即使是蔡希德安守忠这样后来败退过来的大将,史思明都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安守忠差点连命都没了,哪敢再有贰心?至于其他人,不是史思明的心腹,就是从渔阳调过来的亲信,再要么就是平卢的私兵,还有史思明老上司的子侄,平卢大将乌承恩和乌承玼兄弟。可想到最后两个人时,史朝义冷不丁打了个激灵。
    乌承恩和乌承玼,这对人称辕门二龙的堂兄弟在平卢和李明骏侯希逸威望相等,资历却更老,军功赫赫,李明骏和侯希逸已经一降一叛,这两个人呢?
    史朝义翻身翻了大半夜方才迷迷糊糊合了眼,可随着公鸡打鸣,他又醒了过来。
    好在他为史思明去做了一件这么危险的事情,史思明总算还给了他两天的假。直到又休养了一天,他叫了侍女服侍自己更衣洗漱的时候,看着铜镜中那张憔悴的面孔,以及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窝,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状态若是持续下去,父亲一定会更厌恶他这个长子。他只能用冰冷的井水让自己显得精神一些,可是,等到他匆忙赶到范阳节度使府,门前的牙兵却直接把他拦了下来。
    “长公子,大帅有命,今日节堂聚将,你就不用参加了。北城那边昨晚上传来消息,说是西北角一处城墙似乎有些损伤,大帅命你带人前去修补。今夜晚间若是不能修补完,军法从事!”
    尽管这样的军令委实显露出了史思明对自己的轻视,但史朝义哪敢有半分怨言流露。他当即答应了一声,随即带着随从亲兵拨马回去了。
    而那挡驾的牙兵看着这一行人离开,这才回去向牙将曹能复命。将史朝义的言行举止一五一十都说了,见其无话,那牙兵便告退离去。曹能本人则是悄然回到节堂外,瞥见满堂大将济济一堂,个个都显得威武雄壮,可想到自己这几日私底下看见这些人时,大多数将校都无精打采唉声叹气,那种对前途毫不乐观的样子,纵使他是史思明一手提拔起来的,甚至对于史思明决意归降朝廷一事都有所知晓,也觉得此事实在是玄乎。
    杜士仪宁折不弯的性子,怎会受此要挟?而史朝义身为长子却总是遭到折辱轻视,万一不甘心默默忍受怎么办?大帅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史朝义匆匆带人赶到军令所指的地点时,他就发现城墙西北角确实是崩塌了一大块,可要修补的话,还不算花费很大功夫,不至于犯了军法,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就在他预备下令准备沙石,打算就此动工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远方烟尘滚滚,下一刻便是城头好一阵大呼小叫。
    “敌袭!是居庸关的安北军!”r1148
    
   

第1234章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被亲兵团团把守的北城墙上城楼密室中,当年号称辕门二龙的乌家兄弟俩,这会儿正你眼看着我眼,脸色异常凝重。
    今日史思明节堂聚将,因为他们承担的是防御北面的要职,故而按照规矩,他们并不需要离开职守前去节堂。安禄山起兵叛乱时,乌承恩正是冀州信都郡太守,想都没想就跟着安禄山的后头举起了反旗,可如今信都郡已经丢了,他这个太守虽然靠着和史思明的情分,以及回下的三千余嫡系兵马,勉强在幽州站住了脚跟,可一想到日后幽州城破的下场,他实在是后悔不已。
    他都已经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当初为什么就失心疯跟着安禄山折腾?还不如先虚与委蛇,然后看准时机脱离出去。看看侯希逸多聪明,安禄山叛乱的时候留在了平卢,关键时刻倒戈一击,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功,说不定值一个节度使!
    “兄长是想仿效之前邺郡大战时,城中守将冷不丁开北门迎大军入城的例子?”
    乌承恩的心思被族弟乌承玼一语道破,顿时有些不自然。可是,想到身家性命,他还是点了点头道:“若是幽州克复,朝廷论功行赏,杜士仪是肯定不会再屈居一镇节度之位了,其他人也会一一升赏,阿爷在的时候就等同于平卢节度,可之后你我虽大功却不得节度之位,这恐怕是最后一个机会了。阿弟,你就当帮我一把,我并不是贪图一个位子,是为了咱们乌家的未来!”
    “可是……你家三郎如今在史思明麾下当裨将,也颇受信赖,如果万一事败,他恐怕就糟了。”
    “你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可如果就这样下去,我实在是担心玉石俱焚!”
    乌承恩颓然叹了一口气。可就在这时候,外头传来了大呼小叫的声音。知道必有状况,他哪里敢怠慢,立刻起身开门。果然,一个亲兵已经打算提醒屋子中的主将,见人出来当即焦急地叫道:“将军,居庸关的安北军出击了!”
    闻听此言,乌承恩登时心里咯噔一下。想当初,安禄山一路出兵势如破竹,而他兄弟俩最初随军,后来却因为年纪大了有些支撑不住,念在从前情分和功劳,安禄山便准许他们回幽州坐镇,史思明又格外嘱咐他们好好盯紧了留守的范阳节度留后贾循,他们俩自然一口答应。也正因为是他和乌承玼的警醒,方才敏锐地注意到居庸关异动,立刻当机立断关闭幽州城诸门,避免了那支奇兵杀到幽州方才警醒,一战就丢了老巢的危险。
    既然奇兵不奏效,那支安北兵马就不再恣意进击,只稳稳守住居庸关,竟是丝毫无惧地和幽州城守军对耗了起来,至于粮草补给,妫州妫川郡民众竟是自发送给了安北大军。安禄山在幽燕经营了十几年,竟然还是不能尽收人心!
    直到史思明匆匆返回,诛了贾循三族之后,乌承恩方才得知前方和后方一下子糟糕起来的战况,竟是杜士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了。现在每每想起当时他在幽州的“力挽狂澜”,他就比自己跟着安禄山叛乱还要后悔不迭。早知道如此,他就应该和贾循一块反水!
    他和乌承玼一块匆匆到了城头,就只见远处旌旗招展,赫然有至少上万人。可单单靠这样一支兵马就想打下幽州,那简直是痴心妄想。不等他吩咐,乌承玼就已经厉声喝令城头将士进入一级防御状态,随即命人去打探其余东西南三面是否有敌军出现,可就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突然只听得有人嚷嚷了一声叔父,扭头一看方才发现是史朝义。
    史思明曾经是乌承恩之父乌知义的老部下,史朝义作为其长子,乌承恩对其也熟稔得很。再加上史朝义为人恭谦有礼,素来很给人好感,乌承恩也就和颜悦色地问道:“今天早上不是大帅节堂聚将吗?贤侄怎的在此处?”
    史朝义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然而,他很快便丢开这点犹疑,竟是扑通一下双膝跪了下来,哀声说道:“还请叔父救我!”
    乌承恩登时给吓了一跳。见四周围不少将士都被城外唐军的攻势给吸引了注意力,他连忙把史朝义给拖拽了起来,沉下脸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什么事闹得你如此惶惶不安,还要来求我?莫非是你违了你父亲军令?”
    史朝义之前对自己的部将交了个底,就这还只是因为心中实在太过苦闷愤懑,所以想让这些跟着他的人有个准备。可刚刚他正在城墙西北角,在发现北面来敌之后不多久,西城那边也是旌旗满天。即便意料到不一定是四面八方的唐军全都来了,也足够让他惊慌失措了。因此,他甚至顾不上这会儿正是在很可能立刻遭到攻势的城头,紧紧握着乌承恩的手,低声说道:“叔父,其实,我之前受父帅之命,出城去见了杜士仪……”
    将史思明要归降之事低声告诉了乌承恩之后,见其震惊之后便沉吟了起来,史朝义想到自己昨夜辗转难眠时对乌家兄弟的判断,他便深深吸了一口气,趁着这最后一点还能商量事情的时间,着重点出父亲想要归降的是天子,而不是杜士仪,而且打算要保住麾下这点实力。等乌承恩显然被这个重磅消息打动,他方才苦苦恳求道:“叔父,今天来攻的绝不只是居庸关的安北兵马,杜士仪也很可能让麾下三路兵马全数进击,如此父帅肯定要归罪于我。”
    正在紧急消化这个消息的乌承恩这才明白了过来。以史思明的性子,如果发现史朝义这一趟去见杜士仪完全是白跑,盛怒之下必定杀了这个长子。如果是别的时候,他也不会因为史朝义这一声叔父就伸出援手,可如果让史思明成功和朝廷搭上了关系,真的得以保有这数万兵力以及范阳密云渔阳三郡,那他呢?他自己也好,儿孙也好,还有什么将来前程可言?
    “贤侄放心,你父帅面前,我和你乌三叔都会帮忙说情!眼下先挡住这一波攻势要紧,其他的话你不用说了!”
    有了乌承恩的承诺,史朝义也仅仅是稍稍放心。见乌承恩忙着去找乌承玼商量了,他立刻命人去通知自己麾下几个部将,让他们严加防备,自己则是俯瞰着那如同乌云一般的兵马聚集得越来越多,仿佛这座偌大的幽州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吞噬。那一刻,他的心紧紧揪在了一起。
    如果他这次出使,真的和杜士仪达成某种共识,得到了对方的某种承诺,那也就罢了,可问题在于,除了杜随那些似是而非的摆事实讲道理,其他的接洽一律都没有。他回来见史思明的时候之所以说那些鬼话,也完全只是为了保命!
    当史思明匆匆登上幽州南城墙时,他就只见那一面绣着杜字的大旗直入眼底。那一刻,尽管周围的旌旗还多得很,可他都直接忽略了,心头满是暴怒。他又不是傻子,怎会到这时候还不知道被人耍了?又或者说史朝义带来的消息固然是真的,可杜士仪肯定已经想办法解决了那些长安来的使节,又或者只是暂时拖住了对方……可即便这么想,他仍然难以抑制心头怒火,突然沉声吩咐道:“来人,给本大帅去召史朝义!”
    幽州并不是一座孤城,南面还有七八个州县,东面还有渔阳和密云,就在史朝义这一来一回的四天之内,这么多城池怎可能轻而易举就被攻破?史朝义莫非是真的和杜士仪勾结了?
    然而,尽管史思明真正动了杀机。这样的命令却根本没有办法贯彻下去。因为城头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混乱。城下除了投石车,竟然还多了十具大型的绞车弩。当其中一具隔着至少八百步远的距离,试射了一发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